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
顫藻和水綿細胞的比較觀察一、設計思路本部分內容是讓學生知道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采用先實驗,后講解的方法,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到地球上的另一細胞類型,即原核細胞。在比較水綿和顫藻的細胞結構特點后,要求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出水綿所代表的真核細胞和顫藻所代表的原核細胞的區別。最后,教師介紹支原體和衣原體,使學生了解到原核細胞雖然結構簡單,但與人類的健康關系密切,可以引起不少疾病。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能規范制作顫藻和水綿的臨時裝片,學會用引流法進行染色。(2)學會在顯微鏡下比較顫藻和水綿的結構。(3)能說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在結構上的區別。2.過程與方法關注鑒別真核細胞核原核細胞的實驗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原核細胞與人類關系密切,可以引起不少疾病。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1)顫藻和水綿臨時裝片的制作和觀察。(2)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結構上的異同。2.難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結構上的異同。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設計意圖課堂導入1.展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圖片,引出真核細胞。2.展示原核生物的圖片,引出原核細胞。3.那原核細胞跟真核細胞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回憶真核細胞的結構從圖片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顫藻和水綿細胞的比較觀察1.實驗材料:用圖文介紹顫藻和水綿的生活環境。(1)水綿:大量分布于池塘、溝渠、河流等地方。(2)顫藻:喜歡生活在潮濕、含有有機物質的污水環境中。2.制備顫藻和水綿裝片并觀察(1)在同一張載玻片的左邊和右邊分別制作水綿、顫藻的裝片。(2)在低倍鏡下找到并列在一起的顫藻和水綿后再進行觀察。(3)比較顫藻和水綿的大小、色素顏色。做好記錄。3.染色和比較觀察(1)引流:在裝片的蓋玻片一側滴加碘酒,在對側用吸水紙引流。(2)在高倍鏡下觀察,比較顫藻和水綿細胞內有無染色較深、形態固定的結構,并做好記錄。先聽教師講解實驗步驟,然后再自己動手實驗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真核細胞核和原核細胞的比較1.請同學根據實驗結果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2.教師評價后,補充完善,列表比較。(1)真核細胞:直徑:10-50um,有各種細胞器和細胞核。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例如: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動物和人。(2)原核細胞:直徑:1-10um,結構簡單,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除了細胞器外,沒有其他細胞器。(3)提出問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4)簡單介紹由支原體和衣原體引起的人類疾病。積極發言認真聽講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內蒙古貨運從業資格證考試模擬考試題含答案
- 2025年腫瘤早篩技術臨床應用創新案例與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 企業授信業務管理辦法
- 工業互聯網平臺云計算資源動態分配策略在智能工廠生產調度中的應用案例報告
- 會展場館人員管理辦法
- 公司人事勞資管理辦法
- 保險理賠服務管理辦法
- 會展展覽項目管理辦法
- 人員能力評定管理辦法
- 鄉鎮流動商販管理辦法
- 教練場地技術條件說明
- 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存在問題
- GB/T 19466.1-2004塑料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第1部分:通則
- GB/T 18606-2001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沉積物和原油中生物標志物
- GB 2811-1989安全帽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課件 第十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金字塔原理(完整版)
- “揚子石化杯”第36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選拔賽暨2022年江蘇賽區復賽試題及答案
- 公共經濟學ppt課件(完整版)
- 浙江省引進人才居住證申請表
- DB62∕T 4134-2020 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