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_第1頁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_第2頁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_第3頁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_第4頁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項申報書賽項名稱: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類別:常規賽項■行業特色賽項□賽項組別:中職組□高職組■涉及的專業大類/類:電子信息大類方案設計專家組組長:號碼:方案申報單位〔蓋章〕: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根底教育研究會高職高專專業委員會方案申報負責人:方案申報單位聯絡人:聯絡人號碼:電子郵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申報日期:2023年8月28日第頁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項申報方案一、賽項名稱〔一〕賽項名稱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二〕壓題彩照圖1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壓題彩照〔三〕賽項歸屬產業類型電子信息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四〕賽項歸屬專業大類/類電子信息大類〔專業代碼61〕--移動互聯應用技術〔610115〕--物聯網應用技術〔610119〕--物聯網工程技術〔610307〕--移動互聯技術應用與開發〔610208〕--電子信息工程技術〔610101〕--計算機應用技術〔610201〕--應用電子技術〔610102〕--智能產品開發〔610104〕--智能終端技術與應用〔610105〕--軟件技術〔610205〕--通信技術〔610301〕--移動通信技術〔610302〕賽項申報專家組表1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專家列表三、賽工程的本賽項旨在效勞于“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國家新興戰略的實施,滿足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開展需要,適應“互聯網+〞、物聯網和“群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移動互聯產業對高素質移動互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為相關行業及產業培養移動互聯軟件技術緊缺人才。通過競賽,檢驗高職電子信息大類學生在模擬的真實情景環境下對移動互聯軟件開發技術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對移動互聯軟件技術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和職業素養;提高高職移動互聯技術相關專業的社會認可度;培養移動互聯技術相關行業及產業開展急需的高級技能型應用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展示當前移動互聯技術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引導高職院校聚焦移動互聯網相關行業的開展趨勢與技術應用方向;引領職業院校電子信息大類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同時,賽項將移動互聯技術領域四大熱點工作崗位〔移動互聯硬件應用、軟件應用、系統集成、系統維護工程師〕的知識與技能要求導入,考察成熟且實用的移動互聯軟件開發技術熱點與熱門技能,可有效促進產教結合,到達賽項引導教學實踐、促進工學結合的目的。賽項以移動互聯技術主流應用之一智能家居為競賽應用場景,檢驗參賽選手掌握移動互聯軟件技術應用方案設計、搭建、軟件開發、調試以及系統維護能力;考察高職院校移動互聯技術相關專業學生在日常工程教學中掌握到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檢驗選手實際工作中移動互聯技術軟、硬結合應用的能力,到達大賽指導教學的目的。賽項不僅提升了參賽學生的綜合能力,展示出團隊合作、實踐技能和工程應用能力,而且還培養出一批會知識、懂技術、熟工程的移動互聯技術相關專業老師,使其成為高職院校移動互聯技術相關專業建設的骨干力量,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辦學水平。四、賽項設計原那么〔一〕公開、公平、公正。嚴格遵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度?,賽項方案的設計、賽項過程的組織、賽項結果的評判都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那么,由賽項專家組、賽項裁判組提前制定詳細的賽項組織流程、賽項評判細那么,并設屢次加密,形成可供追溯的文本和多媒體記錄,整個競賽過程公開透明。〔二〕賽項關聯專業人才需求量大或職業院校開設專業點多,效勞國家重點戰略。通過對產業行業和企業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調查適合移動互聯技術畢業生就業的4大類、20種工作崗位普遍性需要的技能點共計有64個,所需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崗位豐富。移動互聯技術行業依然持續保持旺盛的人才需求,以“前程無憂〞招聘網上2023年8月23日的人才需求查詢為例,在搜索欄以“移動互聯〞為關鍵字查詢到的一周內新增招聘條目4975條,其中要求高職〔大專〕學歷的為2315條,接近了半數,并且該類崗位連續三年多時間保持在招聘技能型人才需求數量排名的前三甲。經過賽項對專業的持續引領作用,開設移動互聯技術相關專業的院校數仍在高速成長,2023年開始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610115〕的高職院校已達87所,開設移動互聯相關專業方向的院校也已以到達300余所。本賽項主要面向電子信息大類專業,特別是移動互聯技術應用與開發、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物聯網工程技術等專業,效勞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國家重點戰略新興產業。競賽內容對應相關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表達專業核心能力與核心知識、涵蓋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點。移動互聯產業的高速開展迫切需要更多技能全面的高素質人才。適合高職移動互聯專業群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崗位群包括:移動互聯應用系統集成、工程實施、系統設備維護、系統運營維護、移動應用平安維護及移動互聯產品軟硬件開發、制造、測試等。賽項競賽內容匹配移動互聯技術相關行業人才較為緊缺的崗位,如移動互聯應用工程師、移動互聯軟件應用工程師、產品測試工程師、售前工程師、移動設備軟件調試工程師、移動互聯系統調試工程師、移動互聯系統維護工程師、移動應用平安維護工程師、移動互聯技術效勞工程師。賽項緊跟移動互聯技術領域的最新開展趨勢,重點考察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無線組網通信〔WiFi/藍牙/Zigbee/Lora〕、移動互聯硬件選型與調測、移動子網組建與調試、APP軟件開發、Web軟件應用開發、應用軟件部署、應用系統聯調等移動互聯技術核心知識與核心技能,突出移動互聯技術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圍繞移動互聯技術相關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設計,以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為重點考核內容,提高高職學生移動互聯產品設計、應用、調試和維護的能力,培養移動互聯技術相關領域的技能型精英人才。競賽平臺成熟、穩定、可靠。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的競賽平臺已經在全國多個省市的兩百余所職業院校得到應用,基于賽項平臺的實訓室轉化方案,已經得到廣闊用戶院校的認可,除滿足高職移動互聯應用技術相關專業的教學實訓任務外,還作為移動通信、物聯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產品開發、軟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的創新實訓室平臺。賽項競賽平臺已在全國各大高等和中等職業院校以及本科院校推廣應用,具有平臺開放、功能模塊化、仿真和實物雙向聯動等顯著的特點。該競賽平臺技術成熟,系統部署快捷,運行穩定可靠。五、賽項方案的特色與創新點〔一〕適應產業、行業應用現狀及開展趨勢,側重移動互聯熱點技術應用移動互聯技術是當前最活潑的創新領域,新熱點、新技術日新月異,顛覆性的理念和產品層出不窮,因此本賽項在競賽內容的設計上,將重點放在物聯網、智能硬件開展趨勢下的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熱點技術應用上,緊跟時代步伐,并以典型、熱門的應用場景作為競賽任務內容。產品實現、部署維護、單項應用、綜合應用等全部來自于實際應用以及工作過程,從而引導高職學校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及校企合作方向調整。〔二〕精準反響企業用人需求賽項定位于移動互聯技術相關產業行業主要崗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注重引導學生強化學習移動互聯技術應用領域所需的根底知識、根本技能以及綜合應用開發能力,并鍛煉其創意創新能力。〔三〕技能競賽與教學實訓相融合賽項競賽平臺技術先進、通用性強、成熟穩定可靠,可直接作為教學實訓設備使用,既方便教師進行講解展示,也方便學生動手實操,同時競賽試題、培訓資料等可直接轉化為教學實訓資源。同時,賽項中運用的各項技術可分別轉化為實際教學當中的課程建設資源和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大創設計、工程教學實驗實訓案例等。〔四〕多種新技術交叉融合應用賽項競賽平臺以智能家居沙盤、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主體,重點突出新型傳感器應用、自組網通信、智能控制、語音識別、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窄帶物聯網、云效勞等新興技術的交叉融合應用。〔五〕現場比賽與展示體驗一體化設計現場比賽與展示一體化設計的思想將通過下面的三種方法實現,從而促進選手交流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促進各參賽校教師之間的技術交流,也可讓指導教師站在選手的角度審視賽項,提高日后備賽指導和日常教學指導的水平。1.指導教師遠程觀賽賽項將多角度、多層次地將賽場的視頻信號導入到指導教師休息區,指導教師可遠程觀摩比賽實況,了解賽程和選手比賽的情況,方便賽后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2.賽前設計成果展在賽項展示區將提供多套與賽項比賽環節完全一致的硬件比賽平臺,供參賽選手在賽前演示設計成果,賽前設計成果展的設計主題可由選手自主選擇范圍和實現方式。3、指導教師競賽體驗在賽項進行比賽的同時,在賽項展示區同步提供比賽模擬賽題,供指導教師體驗競賽。〔六〕任務多樣但又互不干擾。賽項以多個競賽任務的形式來進行比拼,學生需應用自己開發設計的程序來完成各個任務,每個任務根本獨立,互不影響,錯誤互不傳遞。〔七〕以賽促教、以賽促改。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利用賽項的龐大資源,促進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完成大賽資源向教學資源轉化,從而推動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開展。六、競賽內容簡介本賽項主要考察高職電子信息大類專業學生對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開發能力,采用實操考核形式。賽項以智慧家庭中的智能家居為應用場景,將Android應用軟件開發、新型傳感器技術、自組網通信、語音控制、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窄帶物聯網、云效勞等新興技術與智能家居深度結合,采用實際操作形式,現場編程,重點考察參賽選手對實際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對技術架構的設計能力、對移動互聯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操作的熟練程度。考核技術點包括:智能家居應用〔系統搭建、硬件安裝部署、傳感器應用、無線自組網、無線數據采集及控制、語音控制、RFID、智能穿戴設備手勢識別等〕,Android編程開發〔UI設計、多線程管理、效勞與后臺處理、網絡編程、數據庫編程、多媒體應用、數據分析、視頻圖像處理、條碼識別等〕。Themainpurposeofthiscompetitionistoexaminethe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abilityofmobileInternettechnology,andadopttheformofrealoperationexamination.ThenewtechnologyandintelligenthomedepthoftheapplicationofAndroidapplicationsoftware,newsensortechnology,adhocnetworkcommunication,voicecontrol,machinelearning,patternrecognition,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cloudserviceandsoon.Combinedwiththeactualformofoperation,on-siteprogramming,focusingontheparticipantsontheactualproblemofcomprehensiveanalysiscapabilities,thetechnicalarchitectureofthedesigncapacity,thedegreeofmasteringofmobileInternettechnologyandoperationalproficiency.Assessmenttechniquesinclude:smarthomeapplications(Suchassystembuilding,hardwareinstallationanddeployment,sensorapplications,wirelessadhocnetworks,wirelessdataacquisitionandcontrol,voicecontrol,RFID,smartwearequipmentgesturerecognition,etc.),Androidprogrammingdevelopment(UIdesign,Multi-threadedmanagement,serviceandbackgroundprocessing,networkprogramming,databaseprogramming,multimediaapplications,dataanalysis,videoimageprocessing,barcoderecognition,etc.).七、競賽方式〔一〕本賽項采用團體賽方式組隊報名參賽,每個參賽隊由3名選手組成。其中設隊長1名,3名選手須為同校在籍學生,性別和年級不限。參賽選手年齡須不超過25歲,年齡計算截止時間以比賽當年的5月1日為準。〔二〕每支參賽隊配備指導教師不超過2人。〔三〕2023年擬不邀請港澳臺和國外選手參賽。競賽時間安排與流程〔一〕競賽時間安排表2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時間安排表日期時間賽項內容同期活動賽前2天全天代表團報到參賽隊報到賽前1天12:00之前代表團報到15:00-15:30召開領隊與指導教師賽項說明會賽前準備16:00-16:30參賽選手熟悉場地比賽當天8:00參賽選手到指定地點集合檢錄指導教師觀看賽事轉播8:00-8:40參賽選手一次加密8:40-9:10參賽選手二次加密9:10-9:25賽位設備工具檢查并簽字確認9:25-9:30裁判長講解比賽考前須知,宣布比賽開始9:30-14:00比賽14:00-15:30比賽評分15:40-15:50選手退場16:00發車回酒店賽后1天8:00參賽代表團集合參賽選手、指導教師訪談8:30-10:00賽項閉幕式〔二〕競賽流程安排圖2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流程圖1.正式比賽日前一天賽前準備,15:00-15:30在賽場指定地點召開領隊、指導教師說明會,16:00-16:30參賽選手熟悉賽場環境。2.賽項比賽時長6個小時〔含用餐和休息時間,但不包含檢錄加密時間〕。3.參賽隊在比賽當天8:00到達賽項指定檢錄地點,8:00-8:40參賽選手進行一次加密,并按規定抽取參賽號,8:40-9:10參賽隊隊長憑借參賽號到指定地點進行二次加密并抽取賽位號,并進入賽位就坐。4.賽前準備階段9:10-9:25參賽隊檢查自己賽位上由大賽執委會提供的儀器設備是否正常并簽字確認。9:25-9:30由裁判長宣布賽場紀律并講解考前須知,9:30分由裁判長宣布正式比賽,選手方可拆封試題和查看任務書。5.現場比賽階段9:30-14:00參賽隊根據任務書,完成比賽任務需求。14:00-15:30裁判長組織評分裁判對選手作品評分。6.選手退場15:40-15:50參賽隊在現場工作人員引領下,有序退場。16:00在賽場指定位置集合,有序乘坐客車返回酒店。九、競賽試題〔一〕本賽項的競賽試題采用公開樣題和賽題的方式。賽題的命題工作由賽項執委會指定的命題專家組負責,按照競賽規程的內容要求,在方向和難度上依據教育部頒發的職業院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和國家職業標準,參考樣題模式和內涵,結合高職人才培養要求和企業崗位需要進行設計。命題專家在完成命題后,交由賽項執委會指定的專家進行審核,并在開賽前一個月在大賽網絡信息發布平臺〔〕上公布。〔二〕競賽試題樣卷見附錄。十、評分標準制定原那么、評分方法、評分細那么表3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評分表評分工程評分細那么分值評分方式平安操作標準〔5%〕平安用電2結果評分〔客觀〕〔2名裁判〕環境清潔1操作標準2設備安裝調試〔5%〕智能家居系統套件安裝完整度與運行狀態5軟件開發和調試〔30%〕軟件運行穩定性10結果評分〔客觀〕〔分組進行,每組3名裁判獨立評分〕UI主界面設計10分項子界面設計10系統聯合運行〔50%〕傳感器數據采集與應用8無線通信與控制8圖像采集與視頻監控5RFID應用5指紋識別應用5手勢識別應用5語音控制應用5自定義控件實現5其他4職業素養與文檔〔10%〕設計文檔完成度2結果評分〔主觀〕〔3名裁判〕設計文檔質量5比賽結果展示3扣分項違紀扣分視情節而定裁判長總計100%成績評定是根據競賽考核目標、內容對參賽隊或選手在競賽過程中的表現和最終成果做出評價。本賽項的評分方法根據成績管理方法中的評定方式,選用結果評分方式。〔一〕競賽評分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科學、標準的原那么,保證賽項的公平公正。〔二〕本賽項裁判組成員共35人,其中裁判長1名,檢錄裁判2名,加密裁判2名,現場裁判10名,評分裁判20名。〔三〕參賽隊成績由賽項裁判組統一評定。結果評分包括客觀類結果評分與主觀類結果評分,總分為100分,其中客觀分占95%,主觀分占5%。〔四〕賽項總成績總分值100分,只對參賽隊團體評分,不計個人成績。〔五〕最終成績構成賽項最終成績由平安操作標準、設備安裝調試、軟件開發和調試、系統聯合運行、職業素養與文檔五局部成績求和,并減去扣分項得到。〔六〕在競賽過程中,參賽選手如有作弊、不服從裁判判決、擾亂賽場秩序等行為,裁判長按照規定扣減相應分數。情節嚴重的取消競賽資格,競賽成績記為零分。〔七〕競賽成績經復核無誤后,由賽項裁判長、監督人員、仲裁人員審核簽字后確定。假設有異議,經過規定程序仲裁后,按照仲裁結果公布比賽成績。〔八〕裁判長正式提交賽位號評分結果并復核無誤后,加密裁判在監督人員監督下對加密結果進行逐層解密。〔九〕為保障成績評判的準確性,監督組對賽項總成績排名前30%的所有參賽隊伍的成績進行復核;對其余成績進行抽檢復核,抽檢覆蓋率不低于15%。監督組需將復檢中發現的錯誤以書面方式及時告知裁判長,由裁判長更正成績并簽字確認。假設復核、抽檢錯誤率超過5%,裁判組需對所有成績進行復核。〔十〕本賽項各參賽隊最終成績由承辦單位信息員錄入賽務管理系統。承辦單位信息員對成績數據審核后,將賽務系統中錄入的成績導出打印,經賽項裁判長審核無誤后簽字。承辦單位信息員將裁判長確認的電子版賽項成績信息上傳賽務管理系統,同時將裁判長簽字的紙質打印成績單報送大賽執委會。十一、獎項設置競賽設參賽選手團體獎,以賽項實際參賽隊總數為基數,一等獎占比10%,二等獎占比20%,三等獎占比30%,小數點后四舍五入;獲得一等獎的參賽隊指導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獎〞,授予榮譽證書。十二、技術標準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遵循如下的技術標準和標準。表4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技術標準序號代號標準或標準的名稱1LoRa聯盟LoRaWAN標準1.02RS485RS485通信規程3IEEE802.11b、g、n無線局域網4IEEEZigBee鏈路和MAC層5ZigBee聯盟ZigBee2006協議6BluetoothSIG4.0藍牙4.0標準7移動通信標準集短距離通信、GSM、GPRS、3G等類標準與標準集8LD/T82.3-2006LD/T82.3-2006“家用電子維修〞職業技能實訓和鑒定設備配置標準9GB8567-200計算機軟件文檔編制標準10LD/T81.1-2006職業技能實訓和鑒定設備技術標準十三、建議使用的比賽器材、技術平臺和場地要求〔一〕比賽器材與技術平臺1.個人計算機,最低軟硬件配置要求如下:操作系統:Windows7或更新版本處理器:1GHz32位或64位內存:2GB〔32位〕/4GB〔64位〕或以上硬盤:50GB〔32位〕/80GB〔64位〕或以上顯卡:支持DirectX9128MB或以上顯示器:分辨率1024x768像素2.移動互聯技術應用開發實訓系統,包含:1臺移動應用開發平臺,1臺移動應用開發網關,1個智能云臺攝像頭,1套智能仿真沙盤。3.相關軟件版本:jdk-8u131-windowsandroid-studio-bundle-162.4069837-windowsAndroid4.0.3以上〔二〕賽項通用儀器儀設備如下:1.萬用表2.常用工具箱〔帶漏電保護的國標電源插線板、含螺絲刀套件、防靜電鑷子、放大鏡、扁嘴鉗、防靜電刷子、導熱硅膠等〕〔三〕場地要求:競賽在室內進行,競賽環境總面積為2000㎡左右〔可根據實際場地分多個組別〕,賽位設置按照大U字形結構布置。在U字形結構的中央布置有五組比賽專用賽道,各訓練測試賽道分布于參賽隊工作區附近。每個參賽隊工作區間面積大約12㎡〔3m×4m〕,確保參賽隊之間互不干擾。工作區間內放置有3張工作臺,3把工作椅〔凳〕。工作臺上面擺放電子儀器儀表和電子制作工具等,工作臺內提供有220V電源。十四、平安保障〔一〕平安操作要求1.賽場設備是依照賽項要求安放,在確保平安的根底上,滿足賽項的可操作性。參賽選手不得擅自移動、調換和更換。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得擅自開啟電源,不得帶電操作。3.比賽結束,參賽選手應首先關閉電源,清潔桌面,整理工作現場,所有移動過的儀器、設備都應恢復原狀。4.參賽選手應保護比賽場所的儀器和設備,按正確的操作程序進行操作。操作中假設違反平安操作標準導致發生較嚴重的平安事故,將立即取消比賽資格。〔二〕賽場平安保障1.大賽進行期間,統一指揮、專人負責,如遇有突發事件發生時,賽項執委會有權決定停止或局部停止賽事的進行。賽事的恢復須報大賽組委會批準。2.賽事現場要制定突發事件緊急處理預案,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落實責任人。3.設置必要的平安警戒標志,在賽場的醒目位置張貼平安疏散示意圖,明確說明疏散路線、疏散地點。4.設備擺放整齊、人員站位合理、相互聯絡及時、聯絡方式標準。5.在賽場設有醫務室并配備專門的醫務人員。〔三〕賽題平安保障1.賽題裝訂后未到達規定的開啟時間,不得以任何理由開啟賽題密封包裝。2.命題專家、審核專家和印刷人員對賽題保密負全部責任。所有涉及競賽賽題的人員必須簽署保密協議,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賽題內容。3.賽題必須存放在雙鎖保密室的保密鐵柜內,由賽項執委會指定人員和保密室負責人共同負責保管。4.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和保密程序,認真做好賽題的保密、保管以及接收、發放工作。5.賽題領取人必須由專人在賽項監督人員的監督下于考前30分鐘內到保密室領取試卷,并核對好數量,查驗試卷的密封是否完整,做好移交記錄。6.賽題領取人領取試卷后必須直接到達賽場,中途不得在任何場所停留。十五、經費概算本賽項預算主要包括組織預算、場地預算、設備預算三大塊。對于上述三項發生的費用,主辦方將會協調承辦學校、協辦企業單位,提供比賽場地、比賽設備〔設備使用權〕和所需資金。其中組織預算由合作企業提供;比賽場地由承辦學校提供,場地布置費用由承辦校和合作企業共同提供。比賽設備由合作企業提供使用權的方式解決。其中組織預算詳細方案如下表所示:表5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賽項預算費用類別工程金額〔萬元〕備注賽項研討論證、賽題開發及培訓預算會議費5.00研討會專家的用餐、住宿等咨詢費3.00專家咨詢費、住宿費等印刷費2.00大賽通知、賽程、競賽文檔、賽題等培訓費2.00裁判員培訓費用合計12.00賽項實施預算租賃費6.00賽項運行過程中租賃設備費用專用材料費5.00耗材費用〔紙、墨盒、網線,不含電腦〕郵電費2.00比賽設備運輸及安裝等裁判勞務費8.00按照35名裁判計算信息網絡及軟件購置更新6.00宣傳材料制作,媒體網站維護等其他商品和效勞支出6.00賽事用餐費、廣告宣傳等賽項總結會5.00賽項總結、優秀師生經驗交流推廣、專業建設研討其他費用10.00服裝、獎品、賽項資源轉化合計48.00總計〔元〕60.00萬賽項須在比賽結束后1個月內,由賽項承辦校對賽項經費進行決算,并將賽項經費決算報告報賽項執委會、分賽區執委會和經費管理委員會。在比賽結束后2個月內,由賽項承辦校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賽項和賽項經費使用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賽項審計報告應在比賽結束后3個月內報賽項執委會、分賽區執委會和經費管理委員會。十六、比賽組織與管理賽項組織機構包括賽項執行委員會、賽項專家組、賽項承辦院校和賽項協辦企業。各賽項組織機構須經大賽執委會核準發文后成立。〔一〕賽項執行委員會各賽項執行委員會全面負責本賽項的籌備與實施工作,接受大賽執委會領導,接受賽項所在分賽區執委會的協調和指導。賽項執委會的主要職責包括:領導、協調賽項專家組和賽項承辦院校開展本賽項的組織工作,管理賽項經費,選薦賽項專家組人員及賽項裁判與仲裁人員等。〔二〕賽項專家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各賽項專家組在賽項執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本賽項技術文件編撰、賽題設計、賽場設計、設備擬定、賽事咨詢、技術評點、賽事成果轉化、賽項裁判人員培訓、賽項說明會組織等競賽技術工作;同時負責賽項展示體驗及宣傳方案設計。賽項專家組人員須報大賽執委會辦公室核準。〔三〕賽項承辦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各賽項承辦院校在賽項執委會領導下,負責承辦賽項的具體保障實施工作,主要職責包括:按照賽項技術方案要求落實比賽場地及根底設施,賽項宣傳,組織開展各項賽期活動,參賽人員接待,比賽過程文件存檔等工作,賽務人員及效勞志愿者的組織,賽場秩序維持及平安保障,賽后搜集整理大賽影像文字資料上報大賽執委會等。賽項承辦院校按照賽項預算執行各項支出。承辦院校人員不得參與所承辦賽項的賽題設計和裁判工作。〔四〕賽項合作企業負責為本賽項提供賽事相關的技術支持與咨詢效勞,并為本賽項的舉行提供經費支持及競賽現場所需設備。十七、教學資源轉化建設方案在大賽執委會的領導與監督下,賽后20日內向大賽執委會辦公室提交資源轉化方案,半年內完成資源轉化工作。具體轉化工作如下表所示:表6賽后資源轉化表類型類別名稱內容完成時間根本資源風采展示賽項宣傳片以視頻為表現形式〔15分鐘以上〕,制作賽項宣傳片,重點介紹本賽項競賽內容、特色、意義及成果。閉賽后5日內風采展示片以視頻為表現形式〔10分鐘以上〕,重點展示本賽項比賽精彩瞬間與優秀選手風采。閉賽后5日內技能概要技能介紹以圖片文字為表現形式,重點介紹本賽項所及的Android應用軟件開發、新型傳感器技術、自組網通信、語音控制、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窄帶物聯網等技能做簡要介紹。閉賽后3個月內技能要點以圖片、文字、微課視頻為表現形式,重點講解本賽項所涉及的各項技能技術要點,包括系統搭建、硬件安裝部署、傳感器應用、無線自組網、無線數據采集及控制、語音控制、RFID、智能穿戴設備手勢識別、UI設計、多線程管理、效勞與后臺處理、網絡編程、數據庫編程、多媒體應用、數據分析、視頻圖像處理、條碼識別等。閉賽后3個月內評價指標以圖片、文字為表現形式,闡述本賽項考察技能所對應的硬件安裝部署、傳感器應用、無線自組網、無線數據采集及控制、語音控制、RFID、智能穿戴設備手勢識別、多線程管理、效勞與后臺處理、網絡編程、數據庫編程、多媒體應用、數據分析、視頻圖像處理、條碼識別等評價指標。閉賽后3個月內教學資源專業教材組織參賽院校相關專業專家、行業專家聯合編寫至少六本移動互聯技術相關專業實驗實訓教材,幫助高職類院校提升移動互聯技術相關專業教學水平和技能訓練水平。閉賽后3個月內技能訓練指導書圍繞賽項競賽平臺及沙盤,結合賽項考察知識與技能點,分別從傳感器應用、無線自組網、無線數據采集及控制、語音控制、RFID、智能穿戴設備手勢識別、UI設計、多線程管理、效勞與后臺處理、網絡編程、數據庫編程、多媒體應用、數據分析、視頻圖像處理、條碼識別等多方面編寫相對應配套技能訓練指導書。賽后一個月微課視頻圍繞賽項競賽平臺及沙盤,結合賽項考察知識與技能點,錄制教學視頻,對傳感器應用、無線自組網、無線數據采集及控制、語音控制、RFID、智能穿戴設備手勢識別、UI設計、多線程管理、效勞與后臺處理、網絡編程、數據庫編程、多媒體應用、數據分析、視頻圖像處理、條碼識別等,教學視頻總共30課,時長不少于300分鐘。閉賽后3個月內拓展資源案例庫圍繞智能家居、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可穿戴設備手勢識別三個方面,編寫對應的實訓案例。局部實訓案例如下:1.智能家居開發案例遠程無線LED燈控制實驗遠程無線溫度采集實驗遠程無線濕度采集實驗遠程無線電機控制實驗遠程無線語音識別實驗遠程無線語音控制實驗遠程無線視頻采集實驗遠程無線模擬空調控制實驗遠程無線紅外控制實驗遠程無線人體入侵檢測實驗遠程無線PM2.5監測實驗遠程無線有害氣體監測實驗遠程無線煙霧濃度監測實驗遠程無線組網綜合實驗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案例HelloWord實驗線性布局實驗相對布局實驗幀布局實驗表格布局實驗Textview控件實驗Editview控件實驗Button控件實驗控件監聽實驗Dialog對話框實驗Activity多活動實驗Intent頁面跳轉實驗Service處理實驗Broadcast通信實驗多線程實驗Handler消息處理實驗定時器實驗Socket通信實驗Http通信實驗SQLite數據庫實驗視頻采集實驗Android網關綜合應用實驗3.可穿戴設備手勢識別開發案例肌電傳感器數據采集實驗運動姿態檢測傳感器實驗藍牙通信實驗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手勢訓練實驗基于手勢識別的LED燈控制實驗基于手勢識別的電機控制實驗基于手勢識別的報警器實驗基于手勢識別的語音播報實驗閉賽后3個月內素材資源庫整合賽項相關專業教材、技能訓練指導書、微課視頻、PPT、賽項宣傳片、風采展示片等文字類、圖片類、視頻類賽項資源,建立素材資源庫,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閉賽后3個月內試題庫依據賽項考核的關鍵知識與技能點,組織相關編寫十套以上模擬試題,組成賽項試題庫,供相關院校平時模擬訓練使用。賽后一個月優秀選手訪談賽項合作企業與承辦院校共同組織參賽學校領導及師生進行座談,總結推廣優秀的培養模式及經驗,幫助各參賽院校師生提高教學指導和技能訓練水平。賽后一個月師資培訓基地建設通過比賽資源向教學資源轉化,將組織開展相關專業教師的國培省培,同時在企業內部不定期舉辦各類相關專業師資培訓及新技術培訓。另外,合作企業將通過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工程在全國設立10個師資培訓基地,為學校培養更多的雙師型骨干教師。教師在指導學生和使用設備及資源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競賽設備及資源開發新的應用模式,既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技能。2023年暑期捐贈、共建聯合實驗室為了更好的發揮技能大賽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讓更多職業院校深入了解、參與和推廣技能大賽,進一步發揮技能大賽的引領作用,賽項合作企業在賽項結束后,半年內將在全國范圍內遴選20所職業院校捐贈大賽相關成套設備,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共同探索移動互聯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方法,更好的為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動力。聯合實驗室建立的同時,為賽后資源轉化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保障。賽后十八、籌備工作進度時間表2023年9月:賽項申報;賽項專家細化評審。2023年11月:大賽籌備;第一次專家評審會,確定合作企業,確定比賽規程。2023年1月:第二次專家評審會,確定大賽細節。2023年3月:第三次專家評審會,確定賽題并公布。2023年4月:與承辦校對接,確定賽事各項工作負責人。2023年6月:賽場布置及賽場支持。十九、裁判人員建議本賽項裁判人員嚴格按照?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家和裁判工作管理方法?的有關要求,建議向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行指委、教指委、行業學〔協〕會、賽項執委會和院校技能競賽工作委員會理事單位征集本賽項現場裁判和評分裁判。現場裁判和評分裁判不得由本賽項合作企業、承辦院校及參賽院校人員擔任。現場裁判和評分裁判須從事賽項所涉及專業〔職業〕相關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實踐技能水平,熟悉職業教育和大賽工作,原那么上應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具有省級或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