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課后習題及答案_第1頁
古漢語課后習題及答案_第2頁
古漢語課后習題及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習一標點下文:1.清靜無為,則天與之時;恭廉守節,則地與之財。君子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毀廉。知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人。理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寶也。非其路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知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遠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財不如義多,高位不如德尊。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仲孫忌諫曰:“子為魯上卿,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吝,且不顯國也?”文子曰:“然吾觀國人之父母衣粗食蔬,吾是以不敢。且吾聞君子以德顯國,不聞以妾與馬者。夫德者得之于我,又得于彼,故可行也。若獨貪于奢侈、好文章,是不德也,何以相國?”仲孫慚而退。韓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問其故,對曰:“昔欒武子貴而能貧,故能垂德于后。今吾子之貧,是武子之德。能守廉靜者,致福之道也,吾所以賀。”宣子再拜受其言。宋人或得玉,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公儀休為魯相,使食公祿者不得與下人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客曰:“聞君嗜魚,故遺君魚,何故不受?”公儀休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相,誰復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臣軌》下《廉潔章》)參考譯文:為政清簡、順其自然,則天神會賜時機;謹慎廉潔、講究節操,則地神也贈財富。君子雖富有且地位顯赫,不因過分奢養而傷了自己的身體;雖貧窮且地位低下,不因追求私利而壞了廉潔的名聲。大家知道身為官吏,要奉公守法只為百姓造福;不知道作個官員,竟然會違反法律占奪別人錢財。任職做官沒有比“心靜如水”更為重要,面對錢財沒有比“廉潔自律”更應注意。廉潔而心靜,那真是做官的法寶。本不是路而非要行走,雖勞累萬分也到不了目的地;本不屬你而偏要占有,雖強奪硬拿也到不了你的手。聰明之人不會硬干不可能成功之事,廉潔之士不會強拿不屬于自己之物,這樣才能全身遠害而美名永留。所以君子要奉守廉潔而堅持為人之真,守住清白以保全自己名聲。錢財再多不如講仁講義,官職再高不及德高望重。季文子為魯國相國,其妾不穿絲綢之衣,其馬不食精細之粟。仲孫忌諫道:“你為魯國上卿,竟然妾不穿絲綢之衣,馬不食精細之粟,人家豈不要認為你吝嗇小家子氣,而且顯不出大國的氣派?”季文子答道:“但我看到眾多百姓的父母,穿的是粗布,吃的是蔬果,我所以不敢那么做。況且我聽說君子以其德行而使國家名聲遠揚,從沒聽說依靠妾和馬來為國贏得威望。只有我講德行、其他人也講德行的事,才能在全國推行。如果只是貪戀于奢糜揮霍的生活、喜歡穿艷麗漂亮的服裝,那完全不是我們倡導的德行,又怎么來輔助國政?”仲孫忌聽了羞愧而退。韓宣子為錢少而愁眉不展,叔向卻對他表示祝賀。韓宣子問為什么要祝賀他,叔向說:“從前欒武子地位顯赫而能安貧樂道,所以他的德行名聲一直流傳不衰。現在你錢少而能安貧樂道,那就好比有欒武子的德行。能守住廉潔底線、清白之身,那真是致福之道啊。所以我要祝賀你。”韓宣子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叔向的教誨。宋國有人得了一塊美玉,獻給司城子罕,子罕卻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將這塊玉給治玉的工匠鑒定過,他認為是塊好玉,我才敢把它獻給你。”子罕說:“我把‘不貪’當作是自己的寶貝,你把美玉看作是自己的寶貝。你把美玉獻給我,我們倆都丟了自己的寶貝,那還不如我們各自保留自己的寶貝。”公儀休為魯國相國,規定拿了公家俸祿的官員不得與百姓爭利,得了國家大利的官員不能奪百姓的小利。有個客人送魚給公儀休,公儀休不肯接受。客人說:“聽說你愛吃魚,所以送給你魚,為什么不拿呢?”公儀休回答說:“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不接受你送的魚。現在我任相國,能自己買到魚吃。我拿了你的魚而被免去職務,誰又會愿意送給我魚?我所以不接受你送的魚。”2.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候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殺之。宣叩頭曰:“陛下圣德中興,而從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棰,請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⑴,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由是豪強震栗,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后漢書·董宣傳》)注釋:⑴文叔:東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參考譯文:董宣字少平,是陳留圉人,任洛陽令。當時光武帝姐姐湖陽公主的奴仆白天殺人,乘機躲藏在主人家中,官吏無法抓捕他。等到公主外出讓奴仆陪乘時,董宣等候在門外,攔住車馬,用刀畫地,大聲數說公主的過錯,命令奴仆下車,乘此機會殺了奴仆。公主馬上回宮向光武帝傾訴,光武帝聽后大怒,召董宣前來,想要杖殺他。董宣磕頭請罪說:“陛下以德復興了漢朝,卻放縱奴仆殺人,將憑什么來治理天下?臣不用皇上杖殺,臣請求皇上讓我自殺。”董宣馬上以頭擊柱,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下令小太監抓住董宣,要他向公主磕頭請罪,董宣硬是不從,光武帝讓人強迫他磕頭,董宣雙手撐地,始終不肯低頭。湖陽公主對光武帝說:“你是普通人時,藏匿逃亡及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門抓人。今天你貴為天子,威嚴卻不能實行一個命令嗎?”光武帝笑著說:“天子和普通人不同。”于是下令讓不肯低頭的董宣出來,賜錢三十萬。豪強因此而大為震驚,京城中人稱董宣為“臥虎”,有歌唱道:“枹鼓不鳴董少平。”練習二標點下文:1.人命中疑獄最多:有黑夜被殺,見證無人者;有尸無下落,求檢不得者;有眾口齊證一人,而此人夾死不招者;有共見打死是實,及吊尸檢驗,并無致命重傷者。凡遇此等人命,只宜案候密訪,慎毋自恃擿伏之明,煉成附會之獄。《書》曰:“罪疑惟輕。”又曰:“寧失不經。”夫以皋陶為士,安有疑獄?不經之人,豈可失出?明斷如古人,猶慎重若此,況其它乎?今之為官者,為能闕疑慎獄,即是竊比皋陶,其自命正復不小。彼鍛煉成獄者,不及古人遠矣,何聰明之足恃哉!(李漁《資治新書》)參考譯文:人命案件中有疑點的最多。有的是黑夜被殺,無人見證;有的是死不見尸,無法檢驗;有的是眾人都證明一人犯罪,而此人被刑罰折磨致死也不招供;有的是眾人都見到某人被打死,到驗尸時,卻并沒有致命重傷。凡是碰到這種人命案子,只能耐心等待并密訪,切不可自以為有揭露隱秘壞事的本事,而作出牽強附會的判決。《尚書?大禹謨》說:“罪行可疑的,就從輕發落。”又說:“寧可放走犯罪的人(也不重判)。”皋陶擔任審判官,哪里會有可疑之案?犯罪之人,又怎么能放走?明察斷案像皋陶這樣的古人,還這么慎重地斷案,況且是別人呢?現在做官的因為遇有疑難之處能存疑而不妄作結論,因為能謹慎判案,就私下里把自己與皋陶相提并論,那口氣真是不小。那些羅織罪名、陷人于罪的人,比起古人來差得遠了,哪里有什么小聰明可以依靠呢?2.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蘇軾《日喻》)參考譯文:南方有很多能潛水的人,天天同水生活在一起,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歲就能潛入水里了。潛水的人哪里是隨隨便便就能潛入水中呢?一定是對水的規律有所領悟了。天天與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歲就能掌握它的規律。如果生來不識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壯年,見到船也會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能潛水的人詢問探求他們潛入水里的技術,按照他們說的技術到河里試驗,沒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實實學習卻去強求規律的人,全都像北方學潛水的那種人。3.辛公義,隴西狄道人,為岷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露坐驗問,決遣咸盡,還領新訟事,皆立決。有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終不還閣。或諫曰:“公事有程,何自苦!”公義曰:“刺史無德,不能使民無訟,豈可禁人在獄而安寢于家乎?”罪人聞之,咸自款服。后有訟者,鄉閭父老遽曉之曰:“此小事,何忍勤勞使君?”訟者多兩讓而止。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