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培訓課件_第1頁
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培訓課件_第2頁
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培訓課件_第3頁
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培訓課件_第4頁
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掌握現場急救技術熟悉礦井的避災線路和安全出口掌握避災方法,會使用自救器教學目標2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第一部分煤礦災害應急自救互救綜述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一、自救互救的內涵自救:

礦井發生意外災變事故時,在災區或受災變影響區域的每個工作人員避災和保護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互救: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為了救護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效果:決定于自救和互救方法的正確性。4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5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二、開展自救互救的意義1、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減少事故損失2、控制災情發展,為救災爭取時間3、保證災區人員自身安全,減少人員傷亡6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三、礦工自救互救應掌握的知識點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礦井安全出口及作業地點避災路線自救器使用方法現場急救技術7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四、發生災害事故時,現場人員應急

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則1、及時匯報2、積極搶救3、安全撤離4、妥善避災8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匯報方法匯報形式:利用最近的電話進行匯報;迅速向事故可能涉及的地方發出警報匯報對象:首選直接向礦調度所匯報匯報內容:事故的性質、地點、大小、人員傷亡情況及搶救的措施與方法如實匯報:不清楚的就報告不清楚,了解清楚后再匯報9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案例:案例1:84年內蒙包頭某礦掘進工作面違章放炮引發瓦斯燃燒事故,職工逃之夭夭,無人匯報,主扇抽出了濃煙才發現,后來又處理不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案例2:90年11月20日,內蒙古某煤礦發生火災,膠帶司機聞到煙味后,只向跟班班長匯報,并拿著滅火器找到著火地點,但取兩次滅火器均未能撲滅,火勢越來越大,1個多小時后才匯報,造成17人死亡。10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案例3:徐州大黃山礦發生了煤塵爆炸事故,遠離爆炸點,受到爆波沖擊的職工,錯誤匯報了事故性質,導致領導決策失誤,死亡40多人.案例4:95年淮南謝一礦,采煤工作面發生了瓦斯爆炸,職工誤報成”突出”,在搶救過程中發生了二次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死亡76人(含參與搶救的13人),傷49人11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案例5:2008年發生在河南陜縣的“7·29”特大透水事故發生后,負責人立即向上級部門匯報,結果69名被困礦工奇跡般地全部獲救。在事后的總結會上,李毅中就特別強調,在礦難發生后礦方和地方監管部門及時上報,為救援行動贏得了寶貴時間。12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洪洞新窯煤礦事故遲報五小時意味著什么

事故經過:由于違規放炮,產生明火,引爆瓦斯。孔惠平用電話向王東海匯報。王東海指示不要上報,調度室商議自救。唐元平隊24人在井下聯系呼救,唐元平在任天會的電話指令下,盲目將煤層密閉打開,致使風流短路,發生次生事故。到12月6日凌晨4時,孔惠平見事態無法控制用電話報了案,延時5個多小時,但此前已有工人向110報警。孔惠平等3人盲目組織人員施救,致使傷亡擴大,導致15名自救工人死亡。該起事故共造成105人死亡,7人重傷,1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4275萬元。1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爆炸發生后,該礦不僅蓄意遲報延誤了搶救時機,而且錯誤指揮盲目施救,給事故搶險救援造成很大困難。礦工們要求迅速上報求援。礦長為逃避處罰不敢上報,給礦工下跪。上報的呼聲最終在6日凌晨5時許傳到縣煤炭安監局,傳到臨汾市有關部門。事故發生在12月5日23時15分,有關方面是在6日5時才接到事故報告。14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事故救援,十萬火急!別說一小時,就是一分鐘、一秒鐘都耽誤不起。在這種危急時刻,一秒鐘可能就意味著有一條生命離我們而去,一秒鐘可能就造成搶救工作失去主動。只有及時上報,我們的救援隊伍和救援設備才能盡快趕到,救援方案和實施措施才能科學有力。發生在山西洪洞縣的這次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多達百余人,這與“遲報5小時”不能不說有著密切關系。

最關鍵的搶救時機在加速喪失!處在危機關頭的生命獲救的機會在加速喪失!

15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審判會萬余人冒雪聽審!單位實際投資人王東海,法人代表王宏亮、實際負責人孔惠平3人,數罪并罰、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分別并處罰金500萬元、1520萬元和22萬元。16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知識點:國務院頒布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條例明確規定: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應當于一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17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積極搶救1、沉著冷靜,不要驚慌失措和冒險蠻干,服從統一指揮,不要各行其是或單獨行動。2、應采取有效措施,在確保搶救人員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搶救他人,否則會擴大事故傷亡18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典型案例案例1:2000年毛郢礦采煤工作面冒頂埋1人,未加強好周邊支架,就急于扒人,結果在處理過程中,發生二次冒頂又埋4人,造成5人死亡.案例2:2007年4月16日,河南平頂山王莊煤礦發生瓦斯煤塵爆炸,33人被困井下,在井下瓦斯超限、著火的情況下,救護隊下井救人,發生二次爆炸,15名救護隊員燒傷。案例3:1997年11月淮南某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2人受傷11人,在搶救過程中又發生二次爆炸,造成4人遇難。19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1、事發時條件不允許搶救,用好防護用具,安全撤離;2、在搶救過程中發生災變,危及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應立即撤離;3、選擇正確的撤退路線,要由有經驗熟悉撤退路線的人統一指揮;4、互相幫助。20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典型案例案例1:98年河南平頂山八礦皮帶機火災死亡17人,其中1人是佩戴好自救器,沒立即撤離,坐等同班好友而死亡(不知道自救器使用時間僅為40分鐘,還有個別人甚至帶著空殼自救器應付檢查)案例2:內蒙某礦發生電纜火災死亡21人,在場的一名副礦長在發現還有工人沒撤出,就帶著1名工人,在沒有自救器的情況下,頂著濃煙和高溫進入災區,結果一個人沒救出,2人卻葬身火海.21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案例3:2002年4月7日淮北蘆嶺礦發生特大突出事故死亡13人,有一名掘進隊長,已脫險,但發現本班一名工人還未跟上,令他人繼續撤離,自己未戴自救器,迎著高濃度瓦斯和煤塵,返回災區營救,結果擴大了傷亡.22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妥善避災當礦井發生災害事故后,避災路線因冒項、積水、火災或有害氣體等原因贊成阻塞,現場作業人員無法撤退時,或者在自救器有效時間內不能到達安全地點時,應迅速進入預先設置的避難硐室和災區較安全地點、或者快速構建臨時避難硐室,進行自救互救,妥善安全避災,努力維持和發送自身生存條件,等待救護隊的營救。2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妥善避災的要求1、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2、加強安全防護,改善避災地點的生存條件;3、保持與外部營救人員的聯系;4、積極創造自救脫險條件;5、積極配合外部營救人員的搶救工作。24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典型案例案例1:1961年某礦變電所著火,53人遇險,其中45人所處地點環境相似,但18小時后,只有18人存活。據現場勘察和脫險人員介紹:(1)凡在較高位置的均死亡,位置較低的絕大部分存活;(2)俯臥在底板上并用濕毛巾堵住嘴的保住了性命,迎著煙霧跑的人均死亡;(3)恐慌亂跑,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25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五、怎樣利用避難硐室避災自救1、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2、待救時保持安靜,不急噪以保持精力。3、硐室內只用一盞礦燈照明,其余關閉。4、間斷敲打鐵器或巖石等發出求救信號。5、不要上下跑出觀望,以免氣體中毒。26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六、煤礦創傷救治原則與預案統一性原則(組織、指揮、行動)密切聯系原則(救護隊-醫院-現場-調度)服務(救死扶傷)原則分級救治原則(現場-礦醫院-公司總院)快搶、快救、快運原則轉運原則27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七、現場初級ABC急救法A(Assessmeet+allway):判斷神志,開放氣道,確定有無自主呼吸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ulation):判斷心跳是否存在,是否需要實施胸外心臟按壓

28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判斷神志:呼叫或輕拍傷員面部開放氣道:平臥、暢通呼吸道,清除口腔異物,頭后舉。胸外心臟按壓:如果觸摸傷員頸動脈或股動脈無搏動、又無意識,則應進行胸外心臟按壓。29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八、煤礦災害心理危機預防1、災害預防階段心理危機特征錯誤的心理特征:聞災驚慌、談災色變、惶惶不安、焦慮恐懼或者聽天由命、消極等待。主要原因:防災知識貧乏,心理素質低、應變能力差。30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案例:1982年淮北朔里礦發生皮帶機著火事故,事故發生后,災區采取了斷電措施.正在北二大巷巖頭施工的7名工人,走出工作面見大巷濃煙滾滾,當時剛進礦的三名新工人,心理素質差,不聽班長勸阻,強行從煙霧中逃生,結果死于災區.班長沉著冷靜,帶另4人退回迎頭避災,并開壓風自救,數小時后火災撲滅,4人安全獲救31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正確的心理特征:能夠正確認識井下各種災害所帶來的危害,熟悉各種災害形成的原因和發生的規律,采取各種防災措施,具有科學的災害意識。

32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2、災害應急階段心理危機特征這一階段的時間不定,從幾秒鐘到幾分鐘,可能是幾天甚至幾十天。時間就是生命,要準確判斷、反應迅速、隨機應變,選擇科學合理的避災措施,順利脫險。臨災不亂:13%精神麻木:70%錯亂焦慮:17%3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3、災后恢復階段的心理危機特征潛在的心理危機會更持久、更嚴重會出現焦慮性、抑郁性精神病或災難性激疾病可能喪失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不同時期傷工心理特征不同精神性麻木:焦慮期:康復期:34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第二部分

自救器使用方法35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一、認識自救器1、特點:

體積小、便于攜帶、作用時間短2、用途:

井下發生火災、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等事故,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3、分類A、過濾式(使用環境O2≥18%和CO≤1.5%)B、隔離式(化學氧和壓縮氧自救器)36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二、自救器的正確使用

1、取下自救器的橡膠護罩2、開啟扳手3、扔掉外殼4、拔掉口具塞,將口具片置于嘴唇與牙齒之間,咬住牙墊,向自救器呼氣。5、戴上鼻夾6、戴好頭帶和礦帽7、撤離災區。37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三、使用自救器的注意事項1、發生火災或瓦斯爆炸時,必須立即佩帶,撤離現場;2、必須用到安全地帶方可取下,切不可因干熱感覺而取下;3、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禁止狂奔,可按每小時5-6千米的速度行走;4、禁止取下鼻夾、口具、說話;5、避免摔落、碰撞,防止漏氣;38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39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四、各類災害事故避災自救

基本方法40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1、瓦斯爆炸事故自救互救措施沉著、冷靜俯臥倒地、面部貼地,閉氣暫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41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瓦斯爆炸事故自救互救措施迅速帶好自救器,沿避災路線快速進入新鮮風流用風筒、木料設立臨時避難場所,并把礦燈、衣服等明顯標識物掛在外面明顯的地方,然后靜態等待救護42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2、火災事故自救互救措施1、判明事故的地點、性質、風流、火勢,確定避災路線2、在現場負責人帶領下有組織的撤退3、位于火源進風側人員迎著新鮮風流撤退4、位于火源回風側的人員,應迅速帶好自救器,盡快走捷徑繞到新鮮風流中去4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3、水災事故自救互救措施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行進中要靠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被困時要筑臨時硐室,用風筒吊掛風簾,防止有毒氣體進入硐室,并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求救信號被救出時不要過度興奮,以防止發生意外44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4、冒頂事故自救互救措施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遇險時要靠煤幫貼身站立到木垛處避災要發出求救信號遇險人員要積極配合外部人員的營救搶救時要有專人觀察頂板45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二、現場創傷急救的基本技術1、人工呼吸2、心肺復蘇術3、止血4、創傷包扎5、骨折臨時固定6、傷員搬運46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煤礦創傷急救的特點明確了四個第一1、外傷患者中采煤工占第一位2、造成外傷的直接原因中“片幫、冒頂”占第一位3、外傷類型中骨折占第一位4、顱腦外傷占死亡率的第一位5、斷肢再植術總成功率為60%47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煤礦創傷的特點:三高三多發生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多發傷多、復合傷多、合并癥多。創傷發生后,縮短院前時間,提高救治水平是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的首先要環節。48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49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50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51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適用于觸電休克、溺水、氣體中毒、外傷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狀態者。52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2、分類口對口吹氣法仰臥壓胸法俯臥壓背法5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3、口對口吹氣法操作方法一手托起傷員下頜,一手捏住鼻孔口對口吹氣松開捏鼻的手,讓氣從傷員肺部排出要有節律地、均勻反復進行每分鐘吹氣14~16次54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二)心肺復蘇術1、定義:當一個人的心跳突然停止的時候,立即對傷員實施人工呼吸與人工心臟按壓技術。55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2、心臟驟停的判斷標準意識喪失勁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放大56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3、現場心肺復蘇術的標準步驟1、判斷意識是否存在2、呼救3、傷員體位4、搶救者體位5、打開氣道57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現場心肺復蘇術的標準步驟6、判斷呼吸是否存在7、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8、判斷心跳是否存在9、立即向急救中心聯系10、實施人工心臟按壓術58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4、心肺復蘇術一人操作方法

先做2次人工口對口,然后再做15次心臟按壓術(2:15)每分鐘做20次左右59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5、心肺復蘇術二人操作法

首次口對口呼吸2次,5次心臟按壓術

以后口對口呼吸1次,5次心臟按壓術,直至病人復蘇

60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四)創傷包扎法布條包扎法毛巾包扎法62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五)骨折臨時固定法使用夾板、繃帶、棉墊等物品進行包扎固定。骨折固定應包括上下兩個關節,在關節處墊棉花或衣物以免壓破關節處皮膚。63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六)傷員搬運搬運傷員“三先三后”原則對于出血傷員,應先止血后搬運,防止出血過多而休克。對于骨折傷員,應先固定后搬運,防止傷勢擴大。對于休克傷員,應先復蘇后搬運。64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搬運傷員注意事項轉運傷員要輕、穩、快。用擔架、木板、風筒、大笆片等運送。對脊椎損傷的傷員,要嚴禁讓其站立、坐起或行走。65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