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學院土壤肥料章節習題_第1頁
隴東學院土壤肥料章節習題_第2頁
隴東學院土壤肥料章節習題_第3頁
隴東學院土壤肥料章節習題_第4頁
隴東學院土壤肥料章節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節習題2009-03-2813:13點擊次數:620土壤肥料學章節習題緒論習題1.名詞解釋:(1)土壤(2)土壤肥力(3)肥料2.填空:(1)土壤由、、、和五種物質組成。(2)土壤肥力根據肥力來源分為和,根據肥力顯現程度分為和。(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和。3.簡答題:(2)簡述世界近代土壤肥料科學主要學派的基本觀點及其貢獻與不足。第一章土壤礦物質土粒習題1.名詞解釋⑴土壤礦物質(2)土壤母質⑶粒級⑷土壤質地⑸巖石風化作用2.填空(1)土壤顆粒可分為、、和4個不同等級。(2)土壤物理性砂粒與物理性粘粒的分界點是毫米。(3)根據成因,土壤中的礦物可分為和兩大類。(4)土壤中的次生礦物主要包括、和3大類。(5)我國土壤學家將我國土壤質地劃分為、和3大類。(6)成土巖石根據成因分為、和3大類。(7)按照風化作用的特點,可將風化作用分為、和3種類型。(8)按照搬運動力和沉積特點,母質可分為、、、、、、、、等幾種類型。(9)我國土壤質地分類中,砂粒質量分數大于的土壤為砂土,粘粒質量分數大于的土壤為粘土。3.判斷正確和錯誤,錯誤的在()中打Ⅹ,正確的在()中打√(1)粘土礦物是指那些土壤顆粒徑小于0.01mm的礦物質。()(2)土壤顆粒大小差別非常大,但都是圓球形。()(3)大小不同的土粒化學成分差別很大,但所表現出來的性質非常相近。()(4)石英是原生礦物,而赤鐵礦是次生礦物。()(5)高嶺石在南方熱帶土壤中較多,蛭石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較高。(√)(6)高嶺石的顆粒比蒙脫石要小。()(7)土壤中的粘土礦物只有層狀硅酸鹽類礦物一種。()(8)一般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農民比較喜歡砂性土壤。()(9)任何一種土壤,從表層到成土母質,各層土壤的質地都是一樣的。()4.判斷錯誤,并加以糾正(1)砂土是指土壤顆粒全部都是砂粒的土壤,壤土是指土壤顆粒全部是粉砂粒的土壤,粘土的土壤顆粒都是粘粒。(2)礫質土壤的礫石含量不少于10%。(3)如果一種土壤其表層土壤質地呈粘性,而底層土壤的質地為砂性,這種土壤既保水又保肥,農民稱為蒙金土。5.選擇題(1)當土壤顆粒的粒徑大于0.01mm時(A)吸附能力比較強(B)吸附能力比較弱√(C)吸附能力沒有變化(D)不表現出任何吸附能力(2)蛭石是(A)次生礦物√(B)原生礦物(C)水化氧化物(D)有機物與次生礦物的結合物(3)蒙脫石比高嶺石的吸附能力(A)要強√(B)要弱(C)差別不大(D)完全相同(4)砂土的砂粒質量分數一般在(A)50%以上√(B)50%以下(C)70%以上(D)70%以下(5)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A)比較多的原生礦物(B)比較多的次生礦物√(C)比較多的有機質(D)比較多的石英(6)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土壤(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C)有機質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6.簡答題(1)砂土、壤土、粘土的劃分標準各是什么?(2)什么是粘土礦物?7.論述題(1)比較砂質土壤和粘質土壤的肥力特征和利用特點。(2)如何改善表層土壤的質地?(3)舉例說明土壤質地剖面層次性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第二章土壤有機質習題1.名詞解釋(1)礦質化過程(2)腐殖化過程(3)礦化率(4)腐殖質化系數(5)土壤有機質(6)土壤腐殖質(7)C/N

2.填空

(1)土壤中有機物質包括、和。

(2)土壤有機物的轉化包括和兩個完全對立的過程。

(3)氨化過程指土壤中的含氮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為,再分解為的過程。

(4)在以微生物為主體的作用下,進入土壤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腐殖質一般要經過和2個階段。

(5)土壤中的腐殖質包括、和3個組成成分。

(6)一般將有機質含量高于的土壤稱為有機質土壤。

(7)有機物質的C/N值為時,比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8)土壤生物包括、和三大類。(9)土壤微生物包括、、、以及。(10)土壤動物包括和。3.判斷正確和錯誤,錯誤的在()中打Ⅹ,正確的在()中打√

(1)腐殖質占土壤有機質的絕大部分。()

(2)不同有機質的腐殖質化系數都是相同的。()

(3)豆科作物比禾本科作物的秸稈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主要是由于它們的含碳量與含氮量之比不同所造成的。()

(4)富里酸的總酸度比胡敏酸大。()

(5)土壤有機質比粘土礦物帶有較多的負電荷。()

4.判斷錯誤,并加以糾正

(1)土壤腐殖質一旦形成,就再也不會被微生物分解。

(2)土壤有機質大部分不與礦質土壤顆粒結合,獨立存在于土壤中。

(3)施入土壤的有機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大部分可形成土壤有機質。

(4)進入土壤的有機物,其碳/氮的比例越高,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就越快,這是因為碳是微生物繁殖所必需的成分。

(5)富里酸的分子小,縮合程度低,比較容易形成,故所有土壤中的腐殖酸主要是富里酸,而胡敏酸占的比例很小。5.選擇題

(1)土壤有機質中的主要成分是

(A)植物殘體(B)腐殖酸(C)胡敏酸(D)半分解的植物殘體

(2)有機物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是

(A)腐殖質(B)CO2和H2O(C)褐腐酸(D)胡敏酸

(3)一般說來腐殖質的吸附能力

(A)比粘土礦物強(B)比粘土礦物弱

(C)與粘土礦物幾乎相同(D)比原生礦物強

(4)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

(A)粘粒含量也高(B)原生礦物少

(C)次生礦物多(D)吸附能力強6.簡答題(1)土壤生物對土壤及其植物有何影響?(2)土壤有機質在肥力和作物生長中的作用?7.論述題(1)C/N比的大小與有機質分解速度、微生物發育、氮素供應水平有何關系?(2)農業生產中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主要有哪些途徑?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結構性和耕性習題1.名詞解釋(1)土壤孔隙度(2)土壤容重(3)土壤團粒結構體(4)土壤耕性(5)土壤粘結性2.填空(1)土壤孔隙一般分為、和。(2)土壤孔隙度一般根據和來計算。(3)非活性孔的當量孔徑一般為,通氣孔隙的當量孔徑為。(4)作物生長一般要求的土壤孔隙度為,其中通氣孔隙為。(5)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其各種孔隙的數量也。(6)常見的土壤結構體有、、、、。(7)土坷垃是一種土壤結構體。表層結皮是土壤結構體。(8)土壤中的膠結物質主要有和。(9)土壤的物理機械性是指土壤的、和。(10)土壤開始表現可塑性的最低含水量稱為,土壤失去可塑性時的含水量稱為,差值為。3.簡答及計算題(1)哪些因素影響土壤的孔隙狀況?如何調控?(2)根據團粒結構形成的過程及條件,說明如何培育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第四章土壤水習題1.名詞解釋(1)土壤萎焉系數(2)田間持水量(3)土壤有效水(4)土壤水分特征曲線(5)土水勢(6)土壤水吸力2.填空(1)土壤水分類型有吸濕水、膜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2)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有絕對含水量法、貯水量法、相對含水量法。(3)土壤水分運動包括液態水運動和氣態水運動兩種。(4)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發一般分為大氣控制階段、土壤導水率控制階段和擴散控制階段三個階段。(5)吸濕水達到最大量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最大吸濕量或吸濕系數。(6)重力水的含最取決于土壤通氣孔隙的數量。(7)土壤毛管水分為毛管懸著水和毛管上升水,前者的最大值稱為田間持水量,后者的最大值稱為毛管持水量。3.判斷正確和錯誤,錯誤的在()中打×,正確的在()中打√(1)毛管水是存在于毛管及大于毛管的孔隙中的水。(×)(2)土壤水吸力越大,對作物的有效性就越大。(×)(3)同樣的土壤水吸力,粘質土壤的含水量高于砂質土壤。(√)(4)任何一種土壤,只要土壤水吸力相同,其含水量就相等。(×)(5)土面蒸發的大氣控制階段一般可維持相當長的時間。(×)(6)作物只能夠吸收利用表層土壤的水分。(×)(7)只要充分地利用降雨,干旱地區的糧食生產能力是無限的。(×)4.選擇題(1)土壤水吸力相同時(A)砂土比粘土的含水量高√(B)砂土比粘土的含水量低(C)砂土與粘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決定于其它因素(2)連續不斷地向土壤供水時,水的入滲速度(A)逐漸提高√(B)逐漸降低(C)保持不變(D)略有變化(3)停止供水后,土壤水蒸發損失的速度(A)最初很慢,以后逐漸加快√(B)最初很快,以后逐漸減慢(C)基本保持不變(D)比較平穩地緩慢地減小(4)一旦表層土壤形成干土層,土壤水分蒸發損失(A)仍然比較多√(B)比較少(C)決定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D)決定于土壤質地(5)旱作農業的關鍵是(A)加強灌溉(B)減少灌溉(C)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充分利用降雨5.簡述題(1)土壤液態水的流動有那幾種形式?其運動各有何特點?(2)什么是土壤水分平衡?請說明土壤水量平衡式各項的含義。(3)土壤水分調節措施有那些?6.論述題試論我國北方在周年內土壤水分的變化規律及應采取的管理措施。第五章土壤空氣及熱量狀況習題1.名詞解釋(1)土壤導熱率(2)土壤熱容量(3)土壤熱擴散率(4)土壤呼吸系數2.填空:(1)土壤空氣更新有整體交換和氣體擴散兩種方式。(2)空氣的熱容量比礦質土壤顆粒的熱容量要小。(3)土壤導溫能力主要決定于土壤水分和空氣占土壤孔隙的比例。3.判斷正確和錯誤,錯誤的在()中打×,正確的在()中打√(1)土壤熱容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有機物含量的多少。(×)(2)土壤空氣比大氣含有較多的氧氣。(×)(3)(4)土壤導溫能力主要決定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5)有機質含量比較高的土壤,溫度比較穩定,變化慢(√)4.簡述題(1)與大氣組成相比較,土壤空氣有哪些特點?(2)影響土壤熱量狀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調控?(3)土壤空氣及土壤溫度對植物生長有何影響?第六章土壤的保肥性與供肥性習題1.名詞解釋(1)土壤膠體(2)有機無機復合體(3)Eh(4)土壤陽離子代換量(5)土壤鹽基飽和度(6)土壤溶液(7)活性酸(8)潛性酸2.填空

(1)土壤膠體是指顆粒小于11μm的土壤顆粒。(2)土壤膠體分為有機膠體、無機膠體和有機無機復合膠體。(3)土壤膠體微粒由膠核、決定電位離子層和補償離子層3部分組成。(4)土壤的保肥機制有機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學吸附、物理化學吸附和生物吸附五個方面。(5)土壤膠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帶電性、分散性和凝聚性、吸附性等特性。(6)土壤具有化學緩沖能力,是因為土壤具有弱酸及其鹽類、膠體離子復合體、鋁體系和有機酸體系。(7)土壤緩沖性是土壤抗拒外界干擾而保持狀態穩定的性能。(8)土壤中鹽基離子主要包括K+、Na+、NH4+、Ca2+、Mg2+、Fe2+、Fe3+,致酸離子包括H+、Al3+。(9)土壤的離子交換具有3個特征,它們是可逆性、等當量和速度受交換點的位置和溫度的影響。(10)土壤酸的來源是土壤膠體上吸附了較多的A13+和H+。土壤堿的來源是土壤中的碳酸鹽和重碳酸鹽。(11)土壤酸有活性酸和潛性酸兩種。

(12)我國土壤的酸堿性變化規律是東南酸而西北堿。

3.判斷正確和錯誤,錯誤的在()中打Ⅹ,正確的在()中打√

(1)土壤中的無機膠體實際上就是粘土礦物。(√)(2)土壤中有機膠體和無機膠體都是單獨存在的。(Ⅹ)(3)(4)土壤有機膠體的緩沖能力小于無機膠體。(Ⅹ)(5)有機膠體對酸堿的緩沖能力比無機膠體要低。(Ⅹ)(6)土壤緩沖性使土壤酸度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因施肥、根呼吸、微生物活動、有機質分解等變化而使pH值強烈變化。(√)(7)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變土壤的酸堿度。(Ⅹ)(8)(9)離子的交換能力決定于價數,與其濃度無關。(Ⅹ)(10)有機膠體是土壤各種膠體中陽離子交換量最大的膠體。(√)(11)PH值每差一個單位,氫離子濃度相差一個單位。(Ⅹ)(12)活性酸就是交換性酸或水解性酸的一種。(Ⅹ)(13)在酸性條件下,鋅的有效性很低。(Ⅹ)(14)茶樹是堿性土壤反應的指示植物。(Ⅹ)(15)比起氫離子,鋁離子的致酸能力更強。(√)(16)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多于潛性酸(Ⅹ)4.選擇題(1)土壤陰離子負吸附的結果是√(A)土壤膠體顆粒之間溶液中的陰離子濃度增大(B)土壤膠體顆粒之間溶液中的陰離子濃度減小(C)土壤顆粒分散(D)土壤顆粒凝聚(2)被土壤顆粒吸附的離子5.簡述題(1)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高低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2)土壤膠體有何特性?(3)試述土壤氧化還原狀況與作物生長的關系。(4)簡述土壤溶液的組成。6.論述題(1)為什么土壤具有保肥性?(2)土壤酸堿性對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第七章土壤形成、分類和分布習題1、名詞解釋(1)土壤分布的緯度地帶性(2)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帶性2.簡述題:(1)主要的成土過程有那些?并簡述其過程要點?(2)土壤剖面主要由那些層次組成,試簡述其形態特征。(3)現行的中國土壤分類系統分為那幾個級別。3、論述題:分析各種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第八章植物營養與施肥原理思考題:1、名詞解釋:(1)離子間的相助作用和頡頏作用(2)營養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3)養分歸還學說(4)最少養分律(5)限制因子律(6)報酬遞減律2、填空題(1)(2)土壤養分向根表面遷移的方式有截獲、擴散和質流3種途徑。(3)根系吸收養分的過程—般包括養分向根表遷移、養分向細胞膜外表面聚集、養分跨膜進入原生質體、養分由根部運輸到地上部4個過程。(4)根據質量分數的高低,將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分為大量營養元素、中量營養元素和微量營養元素。氮、磷和鉀被稱為植物營養三要素。(5)養分隨著水分的流動而遷移至根表的現象被稱為質流。養分沿著養分濃度梯度由土體向根表遷移的現象稱為擴散。植物的根與養分接觸而獲得土壤養分的過程稱為截獲。(6)施肥按施用時期分為基肥、種肥和追肥三個環節。按施用方式分為土壤施肥、莖葉噴施、灌溉施肥三種方法。3、簡答題:(1)植物必需營養元素按種類各有那些?其評定條件是什么?(2)必需營養元素的一般營養功能?(3)根系的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有何區別?主動吸收的機理有哪些?(4)什么是養分的短距離運輸和長距離運輸,各有哪些途徑?(5)如何確定作物的施肥量?4、論述題:什么是作物營養期、養分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它們在施肥中有何指導意義?第九章植物的氮素營養與氮肥施用思考題1、名詞解釋:①生理酸性肥料②氮肥利用率③有機氮的礦化④無機氮的生物固定2、填空或判斷:(1)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態主要是銨態氮和硝態氮。(2)土壤中的氮素可分為無機氮和有機氮兩大類。無機氮包括銨態氮、硝態氮、亞硝態氮和氣態氮等。有機氮占土壤全氮的98%以上,主要為水溶性有機氮、水解性有機氮和非水解性有機氮三類。(3)土壤中氮的來源主要有施肥、生物固氮、降水和降沉、灌溉水和地下水補給及土壤吸附NH3等途徑。(4)硫銨為生理酸性肥料,硝酸鈉為生理堿性肥料。(5)(6)作物缺氮時,葉色轉淡,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癥狀首先出現在下部葉子,而后逐漸向上蔓延。3、簡答題(1)供氮過多或虧缺時作物生長發育有何異常癥狀?(2)銨態氮肥與硝態氮肥有何異同點?(3)土壤氮的轉化有那些過程?4、論述題: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第十章植物的磷素營養與磷肥施用思考題1、名詞解釋:磷的固定2、填空或判斷:(1)作物體內磷的含量一般是油料作物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繁殖器官高于營養器官,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2)土壤中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態磷的總量,有效磷是指能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3)根據磷素化合物的形態,土壤中的磷可分為有機磷和無機磷。根據其溶解性,無機磷可分為礦物態、閉蓄態、吸附態和水溶性磷4種,(4)土壤中速效性磷酸鹽有水溶性磷酸鹽和弱酸溶性磷酸鹽兩類。(5)土壤的固磷機制主要有四種:化學固定、吸附固定、閉蓄固定、生物固定。(6)磷肥按溶解性大小可分為難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