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急救培訓課件_第1頁
現場急救培訓課件_第2頁
現場急救培訓課件_第3頁
現場急救培訓課件_第4頁
現場急救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場急救培訓

主講人:谷繼堯現場急救培訓

主講人:谷繼堯概述:

現場急救技術就是旁觀者能夠使用的、不需要或很少需要醫(yī)療設備的、對急危重癥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其中部分為醫(yī)學常識,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掌握。例如,腦出血者應減少搬運;為防止誤吸(入氣管),在嘔吐時應側頭;斷肢需冷藏以備再植等等。

概述:

現場急救技術就是旁觀者能夠使用的、不需要或

現場急救主要分為以下五大類:一、心肺復蘇二、止血三、包扎四、固定五、搬運現場急救主要分為以下五大類:第一節(jié)心肺復蘇(CPR)(一)概述:心肺復蘇(CPR)是指針對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或驟停所采取的搶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臟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huán)并誘發(fā)心臟的自主搏動。重點提示: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是4-6分鐘,現場及時開展有效的搶救非常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掌握心肺復蘇技術。第一節(jié)心肺復蘇(CPR)(一)概述:

(二)、心肺復蘇適應癥

心肺復蘇適用于由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嚴重創(chuàng)傷、電擊傷、溺水、擠壓傷、踩踏傷、中毒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的傷病員。(二)、心肺復蘇適應癥

心肺復蘇適(三)心肺復蘇操作技術1、判斷意識和暢通氣道(1)判斷意識:用手輕輕拍病人的肩部,口對著耳朵呼喊:“喂,你怎么了!”如果病人沒有任何反應則說明病人意識喪失;(2)呼救:搶救者向著人群的地方邊揮手邊高聲呼喊:“來人呀,救命呀!”(三)心肺復蘇操作技術(3)擺正病人體位:為便于搶救,使病人處于水平仰臥位;如病人在軟墊床上,則在背部要墊上一塊硬板。(3)擺正病人體位:為便于搶救,使病人處于水平仰臥位;如病(4)暢通氣道: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舌根后墜而阻塞呼吸道用仰頭抬頜法(如疑有頸椎骨折只抬頜不仰頭,以免加重頸椎損傷)打開氣道,使舌根上提而暢通呼吸道;如發(fā)現口腔內有血凝塊、嘔吐物、假牙等應立即清除或取出。

(4)暢通氣道: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舌根后墜而

(5)判斷呼吸

在保持氣道通暢的前提下,搶救者將耳朵貼近病人鼻部,面向胸部觀察胸、腹部有無起伏,耳聽鼻腔有無出氣的聲音,面部感覺有無氣流通過。

2、人工呼吸

(1)口對口人工呼吸

在暢通氣道、判斷病人呼吸停止后,搶救者深吸一口新鮮空氣再張口將病人嘴包完,食指和拇指捏緊病人鼻腔,用力緩而深地向

病人口內吹氣,同時

觀察病人胸部有無上

抬,如無上抬則提示

氣道梗阻,須先解除

梗阻,再吹氣。

2、人工呼吸(1)口對口人工呼吸

單人或雙人復蘇時,首先吹兩口氣,每口吹氣

持續(xù)2.0秒鐘;

再次吸新鮮空氣時,捏鼻腔的手要放松,以利肺內氣體排出;

每口吹氣量成人為700-1000ml,兒童為800ml左右,以胸廓上抬為準;

吹氣時氣量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成人每分鐘12—16次,小孩30次),以防出現急性胃擴張;

(2)口對鼻吹氣:在病人牙關緊閉或口腔受傷嚴重時使用

(3)

口對口鼻吹氣:適用于嬰幼兒

單人或雙人復蘇時,首先吹兩口氣,每口吹氣

持續(xù)3、人工循環(huán)人工循環(huán)是指用人工方法,將人工呼吸后帶有新鮮氧氣的血液射出心臟流向全身,以維持重要臟器氧的供應(1)判斷脈搏:用手觸摸一側頸動脈(位于喉結左右2~3cm)或股動脈(大腿根部)如無大動脈搏動則提示心臟搏動消失

3、人工循環(huán)人工循環(huán)是指用人工方法,將人工呼吸后帶有新鮮氧(2)胸外心臟按壓:

搶救者先用一手的中指沿病人肋弓處向中間移動,在兩肋弓交界處找到胸骨下切跡為定位標志,然后將食指及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上方,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食指上方,再用定位的手掌根重疊于前一手掌根上,食指交叉脫離胸壁,雙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深度為4-5cm,下壓后手放松而不離開胸部以保持正確的按壓位置,此時胸廓恢復到原狀,胸腔內壓力下降而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使心腔內血液充盈;再下壓,周而復始的進行,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2)胸外心臟按壓:

單人心肺復蘇時連續(xù)作胸外按壓30次,再吹氣兩口,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雙人心肺復蘇時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仍為30:2以此比列連續(xù)做五個周期(時間大約為2分鐘)

單人心肺復蘇時連續(xù)作胸外按壓30次,再吹氣兩口,胸外心臟

再判斷

如呼吸恢復而無心跳,則以100次/min的速度連續(xù)做胸外心臟按壓到心跳恢復為止

如心跳恢復而呼吸未恢復,則以12次—16次/min的速度連續(xù)做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復為止

如心跳呼吸都未恢復,則繼續(xù)進行30:2

的心肺復蘇

如果心跳、呼吸恢復、神志不清楚,則將病人頭偏向一側盡快送到醫(yī)院,觀察和治療

再判斷

如呼吸恢復而無心跳,則以100次

兒童胸外按壓時,用一只手掌按壓胸骨下1/2,深度為3—4cm,頻率和成人相同嬰

幼兒胸外按壓用食指和中指按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深為2cm,頻率可100--120次/分,人工呼吸為口對口鼻,每3秒鐘吹氣一口,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

兒童胸外按壓時,用一只手

4、現場心肺復蘇成功的指征

(1)面色由蒼白或紫紺逐漸變?yōu)榧t潤,

(2)大動脈搏動恢復,

(3)自主呼吸出現,

(4)瞳孔由大變小、光反射出現、意識逐漸恢復。

4、現場心肺復蘇成功的指征

(1)面色由蒼白或紫紺逐5、心搏驟停的嚴重程度以秒計算:

黃金時間6分鐘5、心搏驟停的嚴重程度以秒計算:

黃金時間6分鐘

5、復蘇的成功率與開始CPR的時間密切相關

5、復蘇的成功率與開始CPR的時間密切相關第一目擊者評估現場檢查傷病員,判斷意識開放氣道,檢查呼吸有反應,詢問傷員盡快檢查傷勢進行優(yōu)先救護程序注意傷病員的呼吸,循環(huán)體征根據需要進行救助無反應、立即呼叫救援、放置CPR體位無呼吸,口對口吹氣兩次胸部能隆起、吹氣進肺、檢查頸動脈胸部無隆起、重新開放氣道仍無,異物梗阻處理有呼吸、維持氣道通暢、觀察意識、循環(huán)體征無脈搏有脈搏實施CPR,按壓吹氣30:2反復進行,完成5個周期后重新評估呼吸、循環(huán)體征實施人工呼吸,每5~6秒吹氣一次呼吸恢復,傷病員復原體位,每隔數分鐘檢查1次循環(huán)體征若仍無呼吸、循環(huán)體征,繼續(xù)CPR第一目擊者評估現場檢查傷病員,判斷意識開放氣道,檢查呼吸有反

一、概述

人體血量占體重的8%,創(chuàng)傷后失血量達到1/4病人就會出現休克;

出血的種類:

動脈出血顏色鮮紅,壓力大、呈噴射狀、危險性大;

靜脈出血顏色暗紅,緩緩流出,危險性相對小些;

毛細血管出血顏色鮮紅,呈滲出狀,危險性小;

第二節(jié):止血

一、概述

人體血量占體重的8%,

二、出血的分類:

內出血:當頭、胸、腹部受傷后而無體表傷口,但病人逐漸出現面色蒼白、心慌、出汗、胸痛或腹痛、腹脹、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考慮為內出血,即身體內部的出血;

內出血的止血是醫(yī)務人員的工作,要盡快送往有條件的醫(yī)院;

外出血:受傷后明顯的身體表面?zhèn)诘某鲅Q之;

大部分外出血的止血每個人都可以進行;

二、出血的分類:

內出血:當頭、胸、腹部受三、外出血的止血方

(一)、指壓止血法:用大拇指壓住傷口近心端的動脈于深部骨骼上,阻斷血流而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多用于體表臨時性止血;

1、頭頂部出血:用拇指將傷側顳動脈壓在下頜關節(jié)上,如壓迫一側不行同時壓迫另一側

2、面部出血:用拇指壓迫頜動脈于下頜角附近的凹陷內

三、外出血的止血方

(3)頭頸部出血,用拇指壓迫一側頸動脈,切記不能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以免頭部血供中斷;

(4)肩及上臂出血,用拇指壓迫同側鎖骨下動脈;

(5)前臂及手掌出血,用拇指壓迫同側肱動脈;

(6)下肢出血,兩拇指重疊壓迫同側的股動脈;

(3)頭頸部出血,用拇指壓迫一側頸動脈,切記不能同時壓

(二)、加壓包扎止血:

這是一種直接壓迫止血法,在傷口沒有異物、骨碎片時,先將干凈敷料放在傷口上,再用繃帶卷、三角巾或寬布帶作加壓包扎至傷口不出血為止;

(二)、加壓包扎止血:

這是一種直接壓迫止血法,在

(三)、加墊屈肢止血:

適用于膝或肘關節(jié)以下部位出血,而無骨、關節(jié)損傷時。先用一厚棉墊或紗布卷塞在腘窩或肘窩處,屈膝或肘,再用三角巾、繃帶或寬皮帶進行屈肢加壓包扎;

(三)、加墊屈肢止血:

適用于膝或肘關節(jié)以下部位出

(四)、止血帶止血、絞棒止血

此法只適用于四肢大動脈出血。

止血帶置于上臂或大腿的中上1/3交界處,上止血帶前,皮膚要加護墊,防止損傷皮膚

止血帶松緊要適當,以傷口不出血為度

上止血帶后要加標志,上面標明上、松止血帶的時間,以免時間過長造成肢體缺血壞死,一般隔60~9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鐘,放松前傷口要加壓包扎

如有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最好,因其壓迫面積大,組織損傷小,方便

(四)、止血帶止血、絞棒止血

此法只適用于

一、概述

最常見的外科治療手段,它可起到保護創(chuàng)面、止血、止痛、減少污染的作用,適用于全身各個部位

包扎時注意事項:

(1)充分暴露傷口

(2)傷口上加蓋干凈敷料,較深的傷口要填塞

(3)腹腔臟器不要回納,異物不拔出

(4)松緊要適當,結不要打在傷口第三節(jié)、包扎

一、概述

最常見的外科治療手段

二、包扎方法

(一)

繃帶包扎法分為四種:

1、環(huán)形包扎法

多用于圓柱形部位短部位的包扎,適用于小傷口。環(huán)形法將繃帶作環(huán)形纏繞,第一圈作環(huán)繞稍呈斜形,第二圈應與第一圈重疊,第三圈作環(huán)形。

二、包扎方法

(一)繃帶包2、螺旋包扎法

用于肢體周徑近似均等部位較長距離的包扎。適用于創(chuàng)傷面較大的傷口。

使繃帶螺旋向上,每圈應壓在前一圈的1/2處。2、螺旋包扎法

用于肢體周徑近似均等部位較長距離的3、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徑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開始先做二周環(huán)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帶上面正中處,另一手將卷帶自該點反折向下,蓋過前周1/3或2/3。

每一次反折須整齊排列

成一直線,但每次反折

不在傷口與骨隆突處。3、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徑不等部位,如前4、“8”字形包扎法

主要用于關節(jié)部位的包扎。本包扎法是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壓蓋前一圈的1/2。4、“8”字形包扎法

主要用于關節(jié)部位的包扎(三)各部位傷的包扎

1、頭頸部創(chuàng)傷

頭頸部創(chuàng)傷是各種事故現場常見的急診,常以軟組織、血管、骨折等合并傷出現,應迅速進行現場治療。

開放性的顱腦損傷,要迅速進行止血、包扎。腦組織膨出者,

可在現場用較厚的消毒

敷料做成圈,以保護腦

組織,然后再蓋上敷料

進行包扎,同時要嚴密

觀察神志、瞳孔、呼吸

的變化。(三)各部位傷的包扎

1、頭頸部創(chuàng)傷

頭頸部創(chuàng)傷

2、頸部受傷的包扎

可將健側的手放在頭頂上,上臂做支架,或以健側的腋下做支架,再以繃帶卷或三角巾進行包扎,切不可繞頸做加壓包扎,以免壓迫氣管和對側頸動脈

2、頸部受傷的包扎

可將健側的手放在頭第四節(jié)、骨折的固定

一、概述

骨折是創(chuàng)傷中最常見的損傷,它的發(fā)生常伴有血管的損傷,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畸形、受累部位的功能障礙。

骨折的急救原則是:有休克時,先糾正休克再固定;開放性骨折,先包扎止血再固定。

骨折、關節(jié)損傷、廣泛軟組織損傷的傷員,在搬運前都要做好固定,固定的方法有兩種。

第四節(jié)、骨折的固定

一、概述二、夾板固定

夾板固定前,必須先止血、包扎傷口。

包扎時,暴露的骨折端不能送回傷口內以免損傷血管、神經及加重污染。

夾板的長度要超過上下關節(jié),寬度適宜。

夾板與皮膚之間及夾板兩端要加以紗布、棉花等物

作墊子,以防局部組織壓迫壞死。

結打在夾板一側,松緊適當,指(趾)要露出,以便觀察肢體血循環(huán)。

二、夾板固定

夾板固定前,必須先止

三、利用軀干和健肢固定

無現成夾板和代用品,可用三角巾或寬布帶將骨折的上臂或前臂固定于軀干上,骨折的大腿和小腿固定于健肢上

具體方法:大腿骨折時先將軟墊放在兩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之間,以防局部組織受壓、缺血壞死。再在骨折的上下端用布帶將兩大腿捆在一起,再固定兩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結打在前面、兩腿之間

三、利用軀干和健肢固定(一)鎖骨骨折

可先用夾板放在肩背部做“T”形

包扎固定。如無夾板時,可用寬布

帶在雙肩及腋下有保護墊的情況下,

以橫“8”形繞兩肩后,讓傷員挺胸、

雙肩外展,再拉緊布帶在背后打結。

(一)鎖骨骨折

可先用夾板放在肩背部做“T”形

(二)四肢骨折

肱骨和尺、橈骨折:

有夾板時,先用小夾板固定,再懸吊前臂。無夾板時,可用寬布帶或三角巾將患肢固定于自身軀干上。

(二)四肢骨折

肱骨和尺、橈骨折:

有夾板時,先用小

(三)股骨和脛、腓骨骨折:

有夾板時,用夾板固定。

無夾板時,利用健肢固定法固定。(三)股骨和脛、腓骨骨折:

有夾板時,用夾板固定。

(四)脊柱骨折

常見的脊柱骨折有頸、胸、腰椎骨折,骨折嚴重時伴有脊髓的損傷,主要危害為截癱。因此,凡脊柱骨折的傷員必須睡在硬板上頸椎骨折時必須仰臥在硬板上,先在硬板上相當頸部的位置放上墊子,傷員平臥后再在頭部兩側放上沙袋加以固定。

胸、腰椎傷員平臥硬板時,先將腰部加墊;俯臥位時先將雙肩和腹部位置放好墊子,傷員放好后,再在胸部、髖部、膝關節(jié)及踝關節(jié)處用4根布帶將傷員與木板固定在一起,以防損傷脊髓。

(四)脊柱骨折

常見的脊柱骨折有頸、胸、

(五)斷肢(趾)傷的現場急救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斷肢(趾)再植成功率越來

越高,但成功與否同院前治療關系密切。急救時,斷肢殘端以消毒敷料作加壓包扎止血;仍有出血時,可在離傷口約5cm處用止血帶止血,每2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min。

離斷端用消毒敷料包好,與傷員一起在傷后6小時內送往醫(yī)院。如在盛夏季節(jié)中,可將包好的端指(趾)放于不漏氣的塑料帶中,再放入4~6℃的冰槽中,送往醫(yī)院。

(五)斷肢(趾)傷的現場急救

隨著醫(yī)學的第五節(jié)、傷員搬運

搬運時動作要輕快,盡量避免震動。

搬運患者的三個原則:

1、受傷部位不被擠壓;

2、不負重;

3、脊柱不扭曲;

不同的傷情選用不同的搬運方法。

第五節(jié)、傷員搬運

搬運時動作要輕快,盡量避免

單人徒手搬運可采用抱、背、扶等方式

雙人徒手搬運可采取拉車式、

椅托式、手托式等方法

搬運工具可采用擔架、

木板、床單、躺椅等物

脊柱骨折傷員必須用

平托式搬運,且平躺在木板上

單人徒手搬運可采用抱、背、扶等方式

雙人徒手搬運可采第六節(jié)、傷員搶救有以下基本原則:

①先復蘇后固定。即傷員既有心跳呼吸驟停,又有骨折時,應當首先實施心肺復蘇術,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②先止血后包扎。為防止傷員血液大量流失,應當先采取指壓法或止血帶止血,再按科學方法包扎傷口。

③先重傷后輕傷。這是指先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窒息、大出血、開放性及張力性氣胸、休克等再進行傷口包扎。

先救治后運送。受傷后12小時是最佳急救期。

⑤急救與呼救并重。在實施急救之前,應當撥打120,并陳述清楚簡要的情況。第六節(jié)、傷員搶救有以下基本原則:

①先復蘇后固定。即傷員既有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現場急救培訓

主講人:谷繼堯現場急救培訓

主講人:谷繼堯概述:

現場急救技術就是旁觀者能夠使用的、不需要或很少需要醫(yī)療設備的、對急危重癥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其中部分為醫(yī)學常識,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掌握。例如,腦出血者應減少搬運;為防止誤吸(入氣管),在嘔吐時應側頭;斷肢需冷藏以備再植等等。

概述:

現場急救技術就是旁觀者能夠使用的、不需要或

現場急救主要分為以下五大類:一、心肺復蘇二、止血三、包扎四、固定五、搬運現場急救主要分為以下五大類:第一節(jié)心肺復蘇(CPR)(一)概述:心肺復蘇(CPR)是指針對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或驟停所采取的搶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臟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huán)并誘發(fā)心臟的自主搏動。重點提示: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是4-6分鐘,現場及時開展有效的搶救非常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掌握心肺復蘇技術。第一節(jié)心肺復蘇(CPR)(一)概述:

(二)、心肺復蘇適應癥

心肺復蘇適用于由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嚴重創(chuàng)傷、電擊傷、溺水、擠壓傷、踩踏傷、中毒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的傷病員。(二)、心肺復蘇適應癥

心肺復蘇適(三)心肺復蘇操作技術1、判斷意識和暢通氣道(1)判斷意識:用手輕輕拍病人的肩部,口對著耳朵呼喊:“喂,你怎么了!”如果病人沒有任何反應則說明病人意識喪失;(2)呼救:搶救者向著人群的地方邊揮手邊高聲呼喊:“來人呀,救命呀!”(三)心肺復蘇操作技術(3)擺正病人體位:為便于搶救,使病人處于水平仰臥位;如病人在軟墊床上,則在背部要墊上一塊硬板。(3)擺正病人體位:為便于搶救,使病人處于水平仰臥位;如病(4)暢通氣道: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舌根后墜而阻塞呼吸道用仰頭抬頜法(如疑有頸椎骨折只抬頜不仰頭,以免加重頸椎損傷)打開氣道,使舌根上提而暢通呼吸道;如發(fā)現口腔內有血凝塊、嘔吐物、假牙等應立即清除或取出。

(4)暢通氣道: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舌根后墜而

(5)判斷呼吸

在保持氣道通暢的前提下,搶救者將耳朵貼近病人鼻部,面向胸部觀察胸、腹部有無起伏,耳聽鼻腔有無出氣的聲音,面部感覺有無氣流通過。

2、人工呼吸

(1)口對口人工呼吸

在暢通氣道、判斷病人呼吸停止后,搶救者深吸一口新鮮空氣再張口將病人嘴包完,食指和拇指捏緊病人鼻腔,用力緩而深地向

病人口內吹氣,同時

觀察病人胸部有無上

抬,如無上抬則提示

氣道梗阻,須先解除

梗阻,再吹氣。

2、人工呼吸(1)口對口人工呼吸

單人或雙人復蘇時,首先吹兩口氣,每口吹氣

持續(xù)2.0秒鐘;

再次吸新鮮空氣時,捏鼻腔的手要放松,以利肺內氣體排出;

每口吹氣量成人為700-1000ml,兒童為800ml左右,以胸廓上抬為準;

吹氣時氣量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成人每分鐘12—16次,小孩30次),以防出現急性胃擴張;

(2)口對鼻吹氣:在病人牙關緊閉或口腔受傷嚴重時使用

(3)

口對口鼻吹氣:適用于嬰幼兒

單人或雙人復蘇時,首先吹兩口氣,每口吹氣

持續(xù)3、人工循環(huán)人工循環(huán)是指用人工方法,將人工呼吸后帶有新鮮氧氣的血液射出心臟流向全身,以維持重要臟器氧的供應(1)判斷脈搏:用手觸摸一側頸動脈(位于喉結左右2~3cm)或股動脈(大腿根部)如無大動脈搏動則提示心臟搏動消失

3、人工循環(huán)人工循環(huán)是指用人工方法,將人工呼吸后帶有新鮮氧(2)胸外心臟按壓:

搶救者先用一手的中指沿病人肋弓處向中間移動,在兩肋弓交界處找到胸骨下切跡為定位標志,然后將食指及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上方,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食指上方,再用定位的手掌根重疊于前一手掌根上,食指交叉脫離胸壁,雙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深度為4-5cm,下壓后手放松而不離開胸部以保持正確的按壓位置,此時胸廓恢復到原狀,胸腔內壓力下降而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使心腔內血液充盈;再下壓,周而復始的進行,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2)胸外心臟按壓:

單人心肺復蘇時連續(xù)作胸外按壓30次,再吹氣兩口,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雙人心肺復蘇時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仍為30:2以此比列連續(xù)做五個周期(時間大約為2分鐘)

單人心肺復蘇時連續(xù)作胸外按壓30次,再吹氣兩口,胸外心臟

再判斷

如呼吸恢復而無心跳,則以100次/min的速度連續(xù)做胸外心臟按壓到心跳恢復為止

如心跳恢復而呼吸未恢復,則以12次—16次/min的速度連續(xù)做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復為止

如心跳呼吸都未恢復,則繼續(xù)進行30:2

的心肺復蘇

如果心跳、呼吸恢復、神志不清楚,則將病人頭偏向一側盡快送到醫(yī)院,觀察和治療

再判斷

如呼吸恢復而無心跳,則以100次

兒童胸外按壓時,用一只手掌按壓胸骨下1/2,深度為3—4cm,頻率和成人相同嬰

幼兒胸外按壓用食指和中指按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深為2cm,頻率可100--120次/分,人工呼吸為口對口鼻,每3秒鐘吹氣一口,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

兒童胸外按壓時,用一只手

4、現場心肺復蘇成功的指征

(1)面色由蒼白或紫紺逐漸變?yōu)榧t潤,

(2)大動脈搏動恢復,

(3)自主呼吸出現,

(4)瞳孔由大變小、光反射出現、意識逐漸恢復。

4、現場心肺復蘇成功的指征

(1)面色由蒼白或紫紺逐5、心搏驟停的嚴重程度以秒計算:

黃金時間6分鐘5、心搏驟停的嚴重程度以秒計算:

黃金時間6分鐘

5、復蘇的成功率與開始CPR的時間密切相關

5、復蘇的成功率與開始CPR的時間密切相關第一目擊者評估現場檢查傷病員,判斷意識開放氣道,檢查呼吸有反應,詢問傷員盡快檢查傷勢進行優(yōu)先救護程序注意傷病員的呼吸,循環(huán)體征根據需要進行救助無反應、立即呼叫救援、放置CPR體位無呼吸,口對口吹氣兩次胸部能隆起、吹氣進肺、檢查頸動脈胸部無隆起、重新開放氣道仍無,異物梗阻處理有呼吸、維持氣道通暢、觀察意識、循環(huán)體征無脈搏有脈搏實施CPR,按壓吹氣30:2反復進行,完成5個周期后重新評估呼吸、循環(huán)體征實施人工呼吸,每5~6秒吹氣一次呼吸恢復,傷病員復原體位,每隔數分鐘檢查1次循環(huán)體征若仍無呼吸、循環(huán)體征,繼續(xù)CPR第一目擊者評估現場檢查傷病員,判斷意識開放氣道,檢查呼吸有反

一、概述

人體血量占體重的8%,創(chuàng)傷后失血量達到1/4病人就會出現休克;

出血的種類:

動脈出血顏色鮮紅,壓力大、呈噴射狀、危險性大;

靜脈出血顏色暗紅,緩緩流出,危險性相對小些;

毛細血管出血顏色鮮紅,呈滲出狀,危險性小;

第二節(jié):止血

一、概述

人體血量占體重的8%,

二、出血的分類:

內出血:當頭、胸、腹部受傷后而無體表傷口,但病人逐漸出現面色蒼白、心慌、出汗、胸痛或腹痛、腹脹、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考慮為內出血,即身體內部的出血;

內出血的止血是醫(yī)務人員的工作,要盡快送往有條件的醫(yī)院;

外出血:受傷后明顯的身體表面?zhèn)诘某鲅Q之;

大部分外出血的止血每個人都可以進行;

二、出血的分類:

內出血:當頭、胸、腹部受三、外出血的止血方

(一)、指壓止血法:用大拇指壓住傷口近心端的動脈于深部骨骼上,阻斷血流而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多用于體表臨時性止血;

1、頭頂部出血:用拇指將傷側顳動脈壓在下頜關節(jié)上,如壓迫一側不行同時壓迫另一側

2、面部出血:用拇指壓迫頜動脈于下頜角附近的凹陷內

三、外出血的止血方

(3)頭頸部出血,用拇指壓迫一側頸動脈,切記不能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以免頭部血供中斷;

(4)肩及上臂出血,用拇指壓迫同側鎖骨下動脈;

(5)前臂及手掌出血,用拇指壓迫同側肱動脈;

(6)下肢出血,兩拇指重疊壓迫同側的股動脈;

(3)頭頸部出血,用拇指壓迫一側頸動脈,切記不能同時壓

(二)、加壓包扎止血:

這是一種直接壓迫止血法,在傷口沒有異物、骨碎片時,先將干凈敷料放在傷口上,再用繃帶卷、三角巾或寬布帶作加壓包扎至傷口不出血為止;

(二)、加壓包扎止血:

這是一種直接壓迫止血法,在

(三)、加墊屈肢止血:

適用于膝或肘關節(jié)以下部位出血,而無骨、關節(jié)損傷時。先用一厚棉墊或紗布卷塞在腘窩或肘窩處,屈膝或肘,再用三角巾、繃帶或寬皮帶進行屈肢加壓包扎;

(三)、加墊屈肢止血:

適用于膝或肘關節(jié)以下部位出

(四)、止血帶止血、絞棒止血

此法只適用于四肢大動脈出血。

止血帶置于上臂或大腿的中上1/3交界處,上止血帶前,皮膚要加護墊,防止損傷皮膚

止血帶松緊要適當,以傷口不出血為度

上止血帶后要加標志,上面標明上、松止血帶的時間,以免時間過長造成肢體缺血壞死,一般隔60~9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鐘,放松前傷口要加壓包扎

如有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最好,因其壓迫面積大,組織損傷小,方便

(四)、止血帶止血、絞棒止血

此法只適用于

一、概述

最常見的外科治療手段,它可起到保護創(chuàng)面、止血、止痛、減少污染的作用,適用于全身各個部位

包扎時注意事項:

(1)充分暴露傷口

(2)傷口上加蓋干凈敷料,較深的傷口要填塞

(3)腹腔臟器不要回納,異物不拔出

(4)松緊要適當,結不要打在傷口第三節(jié)、包扎

一、概述

最常見的外科治療手段

二、包扎方法

(一)

繃帶包扎法分為四種:

1、環(huán)形包扎法

多用于圓柱形部位短部位的包扎,適用于小傷口。環(huán)形法將繃帶作環(huán)形纏繞,第一圈作環(huán)繞稍呈斜形,第二圈應與第一圈重疊,第三圈作環(huán)形。

二、包扎方法

(一)繃帶包2、螺旋包扎法

用于肢體周徑近似均等部位較長距離的包扎。適用于創(chuàng)傷面較大的傷口。

使繃帶螺旋向上,每圈應壓在前一圈的1/2處。2、螺旋包扎法

用于肢體周徑近似均等部位較長距離的3、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徑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開始先做二周環(huán)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帶上面正中處,另一手將卷帶自該點反折向下,蓋過前周1/3或2/3。

每一次反折須整齊排列

成一直線,但每次反折

不在傷口與骨隆突處。3、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徑不等部位,如前4、“8”字形包扎法

主要用于關節(jié)部位的包扎。本包扎法是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壓蓋前一圈的1/2。4、“8”字形包扎法

主要用于關節(jié)部位的包扎(三)各部位傷的包扎

1、頭頸部創(chuàng)傷

頭頸部創(chuàng)傷是各種事故現場常見的急診,常以軟組織、血管、骨折等合并傷出現,應迅速進行現場治療。

開放性的顱腦損傷,要迅速進行止血、包扎。腦組織膨出者,

可在現場用較厚的消毒

敷料做成圈,以保護腦

組織,然后再蓋上敷料

進行包扎,同時要嚴密

觀察神志、瞳孔、呼吸

的變化。(三)各部位傷的包扎

1、頭頸部創(chuàng)傷

頭頸部創(chuàng)傷

2、頸部受傷的包扎

可將健側的手放在頭頂上,上臂做支架,或以健側的腋下做支架,再以繃帶卷或三角巾進行包扎,切不可繞頸做加壓包扎,以免壓迫氣管和對側頸動脈

2、頸部受傷的包扎

可將健側的手放在頭第四節(jié)、骨折的固定

一、概述

骨折是創(chuàng)傷中最常見的損傷,它的發(fā)生常伴有血管的損傷,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畸形、受累部位的功能障礙。

骨折的急救原則是:有休克時,先糾正休克再固定;開放性骨折,先包扎止血再固定。

骨折、關節(jié)損傷、廣泛軟組織損傷的傷員,在搬運前都要做好固定,固定的方法有兩種。

第四節(jié)、骨折的固定

一、概述二、夾板固定

夾板固定前,必須先止血、包扎傷口。

包扎時,暴露的骨折端不能送回傷口內以免損傷血管、神經及加重污染。

夾板的長度要超過上下關節(jié),寬度適宜。

夾板與皮膚之間及夾板兩端要加以紗布、棉花等物

作墊子,以防局部組織壓迫壞死。

結打在夾板一側,松緊適當,指(趾)要露出,以便觀察肢體血循環(huán)。

二、夾板固定

夾板固定前,必須先止

三、利用軀干和健肢固定

無現成夾板和代用品,可用三角巾或寬布帶將骨折的上臂或前臂固定于軀干上,骨折的大腿和小腿固定于健肢上

具體方法:大腿骨折時先將軟墊放在兩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之間,以防局部組織受壓、缺血壞死。再在骨折的上下端用布帶將兩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