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1
文言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謂倒置常見文言文句式:倒裝句語法公式:(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主謂倒置文言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21、亞父者,范增也。2、沛公軍霸上。3、沛公安在?4、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5、會于西河外澠池。6、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7、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
9、古之人不余欺也
。10、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特殊句式初體驗
判斷句
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狀語后置句被動句被動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被動句、判斷句1、亞父者,范增也。特殊句式初體驗判斷句省略句賓語3賓語前置賓語前置4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大王來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為者?⑷微斯人,吾誰與歸?⑸不然,籍何以至此?要不然,我憑借什么(生氣)到這種地步呢
“何操”
“操何”
“安在”“在安”“何為”“為何”
句式的特點:1、都是疑問句:2、疑問代詞分別是“何”“安”“何”,它們分別作“操”“在”“為”的賓語。3、賓語都前置了。規律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5疑問代詞有:“何、誰、孰、胡、曷、惡、安、焉、奚”等.疑問代詞有:“何、誰、孰、胡、曷、惡、安、焉、奚”等.6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忌不自信。②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句子的特點:1、都是否定句,2、代詞分別是“自”“之”“余”“之”,它們分別作“信”“有”“欺”“聞”的賓語,3、賓語都前置。規律二: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忌不自信。“不自信”“不信自”7規律三:用“是”或“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是”或“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無乃爾是過矣?4、唯利是圖。唯才是舉。5、唯余馬首是瞻。規律三: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8賓語前置句小結
一是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三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賓語前置有以下幾種情況。賓語前置句小結一是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9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定語后置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10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織》③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④荊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戰》)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⑤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1、用“者”表示。中心詞+定語+者”式結構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岳陽樓記》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④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2、用“之”把形容詞定語后置。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1、用“者”表11①馬之千里者
《馬說》②石之鏗然有聲者
《石鐘山記》③僧之富者不能至譯文:“富有的和尚卻不能到達”3、中心詞+之+定語+者式結構①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②項羽兵四十萬,沛公兵十萬:《鴻門宴》③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核舟記》④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⑤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⑥鑄以為金人十二。4、數量詞作定語常后置。
①馬之千里者《馬說》3、中心詞+之+定語+者式結構①持白12
定語后置小結2、用“之”把形容詞定語后置。4、數量詞作定語常后置。
1、用“者”表示。中心詞+定語+者”式結構3、中心詞+之+定語+者式結構定語后置小結2、用“之”把形容詞定語后置。4、數量詞作13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在現代漢語里,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有些狀語則置后作補語,像這樣的句式就叫做介賓短語后置句。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2、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3、請其矢,盛以錦囊:《伶官傳序》5、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動詞+以+賓語(名/代)翻譯:以+賓語+動詞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在現代漢語里,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141、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2、長于臣:《鴻門宴》3、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
4、故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5、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6、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7、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9、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動詞(形)+于+賓語(名/代)翻譯:于+賓語+動詞(形)1、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2、長于臣:《鴻門宴》動151、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2、小蟲伏不動,呆若木雞:《促織》
動詞+如/若+賓語(名/代)翻譯:如/若+賓語+動詞1、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動詞+如/若161、動詞+以+賓語(名/代)2、動詞(形)+于(乎)+賓語(名/代)3、動詞+如/若+賓語(名/代)
介賓短語后置小結1、動詞+以+賓語(名/代)2、動詞(形)+于(乎)+賓語(17主謂倒置主謂倒置18①甚矣,汝之不惠!②美哉,我少年中國!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④何哉,爾所謂達者?翻譯下列句子,歸納句式特點汝之不惠甚矣!我少年中國美哉!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爾所謂達者何哉?譯:公子能夠解救人危難的精神表現在哪里?
譯:你所說的達是什么呢?①甚矣,汝之不惠!翻譯下列句子,歸納句式特點汝之不惠甚矣!我19
主謂倒置即將謂語前置,大都是為了突出謂語部分,適應表達的需要。主謂倒置句以感嘆句、疑問句居多。主謂倒置即將謂語前置,大都是為了突出謂語部分,適應表達的20判斷句1、“……者,……也。”。“者”表停頓,“也”表判斷。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用“者”、“也”為標志表示判斷。可分為四種狀況。判斷句1、“……者,……也。”。“者”表停頓,“也”213、“……者,……”①粟者,民之所種:②天下者,高祖天下: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②蓮,花之君子者也。2、“……者也”4、“……,……也”①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②夫戰,勇氣也。3、“……者,……”①粟者,民之所種:①城北徐公,齊225、無標志直接表判斷的:主謂直接表判斷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①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②荀卿,趙人。(1)……者……也(3)……者,……
。(4)……者也(2)……
,……也這一類可以小結為:5、無標志直接表判斷的:主謂直接表判斷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23二、用“為”、“是”表示判斷。(一)、用“為”表示判斷,即“……為……”式。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二)、用“是”表判斷: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詞》注意:古漢語中出現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指示代詞或形容詞,應譯為“這”或“正確”,不能看作判斷詞。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②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二、用“為”、“是”表示判斷。(一)、用“為”表示判斷,24三、用副詞輔助完成判斷。(一)、用副詞“乃”表示肯定判斷。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②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二)、用副詞“則”表示肯定判斷。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②此則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孫丑下》(三)、用副詞“即”表示肯定判斷。①梁父即楚將項燕。《項羽本紀》三、用副詞輔助完成判斷。(一)、用副詞“乃”表示肯定判斷。①25(四)、用副詞“皆”表示肯定判斷。①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館記》②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五)用“非”“未”“弗”“無”“莫”“毋”等否定詞表判斷。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②予本非文人畫士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四)、用副詞“皆”表示肯定判斷。①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26判斷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者”、“也”為標志表示判斷。2、用“為”、“是”表示判斷。3、用副詞“乃”“則”“即”“皆”“非”表示判斷。小結4、無標志直接表判斷的:
判斷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者”、“也”為標志表示判27
被動句
如果主語不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發出者,而是動作的承受者,那主語就是被動的。這樣的句子就叫被動句。1、用“……于……”表被動。。而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被動句如果主語不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282、用“見(受)……于……”表示被動;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③舉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3、用介詞“……見……”
的形式表被動;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軻刺秦王》③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2、用“見(受)……于……”表示被動;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29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六國論》②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③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⑤皆為陛下所成就:4、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成“……為…”和“為……所……”式。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六國論》4、用“為”引進主動者,謂30①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水龍吟·京口北固亭懷古》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5、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成“被+動詞”的形式,這種形式和現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6、無任何標志,根據句意來判斷。①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②屈原放逐,乃賦。《離騷》⑴鍥而不舍,金石可鏤⑵人馬燒溺死者甚眾。⑶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⑷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①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水龍吟·京口北固亭懷古》531被動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介詞“……于……”表示被動。2、用“為”“為……所……”
“……為所……”表示被動。
3、用“見”“見(受)……于……”表被動。4、用介詞“被”表被動。
5、無被動標志,意念上表被動。
小結被動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介詞“……于……”表示被32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動,它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可譯為“我”。如:1、府吏見丁寧(我)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我)1、誠請見教。2、望見諒。3、請勿見笑。翻譯下列句子:誠摯地請求教導我。希望原諒我。請不要譏笑我。{溫馨提示]“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但33省略句一、省略主語:(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1、承前省:①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捕蛇者說》2、蒙后省:①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3、對話省:①(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孟子》省略句一、省略主語:(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1、承前省:234二、省略謂語: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略。有時省略的謂語需要根據上下文補出,才能不影響意思的表達。1、承上文謂語而省略:①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庶追之。《列子·歧路亡羊》三、省略賓語:文言文中省略動詞和介詞后的賓語是比較普遍的,所省略多是代詞“之”。1、省略動詞賓語: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鴻門宴》二、省略謂語: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352、省略介詞賓語:①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促織》②豎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四、省略介詞:(于、以)①將軍戰(于)河北,臣戰(于)河:《鴻門宴》②今以鐘磬置(于)水中:《石鐘山記》③試之(以)雞:《促織》省略句小結1、省略主語。2、省略謂語動詞。3、省略賓語。4、省略介詞。2、省略介詞賓語:①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36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
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比較、表示強調、表示假設、表示感嘆、表示選擇、、表示揣度表示指代和表示認定十種: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37(一)表示疑問:
1、何以……?(根據什么……?憑什么……?)王曰:“何以知之?”
2、何所……?(所……的是什么?)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3、奈何……?如何(何如)?若何(何若)?(……怎么辦?……為什么?怎么樣(的))未辭也,為之奈何?(一)表示疑問:384、如……何?奈……何?若……何?(拿……怎么樣呢?“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怎樣對付(處置、安頓))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5、何為……?(為什么……?)君何為生我家?6、庸……乎(哪里(怎么)……呢?)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4、如……何?奈……何?若……何?(拿……怎么樣呢?“把……39(二)表示反問:1、何……哉(也)?(怎么能……呢?)若為傭耕,何富貴也?2、何(奚)……為?何(焉)……為?(……為什么呢?哪里用得著……呢?)何辭為?3、何……之有?(有什么……呢?)宋何罪之有?4、安……哉(乎)?(怎么……呢、哪里……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表示反問:405、不亦……乎?(不也是……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6、……非……歟?(……不是……嗎?)子非三閭大夫歟?7、顧……哉?(難道……嗎?)顧不如蜀鄙之僧哉?8、獨……耶、獨……哉(難道……嗎?)①獨不憐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②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5、不亦……乎?(不也是……嗎?)419、“不為……乎”(不算是……嗎?)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湯問》)10、豈……乎(哉)(難道……嗎?怎么……呢?)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11、寧……耶(哪里(怎么)……呢?)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12、得非……與、豈非……與(難道不是……嗎)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與?(柳宗元《封建論》)9、“不為……乎”(不算是……嗎?)4213、安能、何能、何得,這三種固定結構一般譯為“怎么能”。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②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14、“(而)況……乎“,譯為“何況……呢”或“又何況……呢”。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15、“能無……乎“,譯為“怎么不……呢”。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13、安能、何能、何得,這三種固定結構一般譯為“怎么能”。43(三)表示比較的習慣說法:“……何如……”;“……何若……”“……孰與(孰若)……”意即“……與……孰……”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和(同、跟)……相比,誰(哪個、哪樣)……”、“……比……怎么樣?”孰若,譯為“哪里比得上”。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孰與城北徐公美?“何如”單用,相當于“怎樣”“哪個”。①“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史記?張釋之列傳》)譯:“陛下以降侯周勃是個怎樣的人?”皇上說:“忠厚長者。”②因問明帝:“長安何如日遠?”(《世說新語?夙愿》)(三)表示比較的習慣說法:44(四)表示感嘆的習慣說法1、“一何”可譯為“何等”、“多么”。2、何其……譯為“多么”,有時也譯為“怎么那么……”或“為什么這么……”。①觀慶父及叔牙、閔公之際,何其亂也?②賜,汝來何其晚也?3、何……之……,可譯為“怎么……這么……”或“怎么這么……”,也可譯為“怎么那么……”或“為什么這么……”。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實也?4、“直……耳”可譯為“只不過……罷了”。(四)表示感嘆的習慣說法45(五)表示強調的習慣說法1、“唯(惟)……為……”,可譯為“只”“只有”“惟獨”。天生萬物,唯人為貴。2、“唯(惟)……所……”,可譯為“任憑……”“隨便……”。臣有三劍,唯王所用。3、“非惟……抑亦”相當于現代漢語“不只……而且”,表遞進語氣。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陳壽《隆中對》)(五)表示強調的習慣說法46(六)表示假設的習慣說法1、有……于此(斯)……翻譯時只需在有關句子前加一“假設”“假如”之類的詞語即可。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莊子?雜篇?讓王第二十八》2、“若其”相當于“假如”。今者違命,勝不足多;若其不勝,為罪已甚。(《晉書?周浚傳》)(六)表示假設的習慣說法47(七)表選擇語氣:1、“與其……孰若(無寧)……”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與其……哪里比得上(不如)……”。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童區寄傳》)2、“不……則“不……即”相當于現代漢語“不是(這樣),就是(那樣)①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于我,則先于彼,不出于西,則出于北。(蘇軾《教戰守策》)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孫樵《書何易于》)(七)表選擇語氣:483、……,抑……,譯為“是……,還是……”或“……,或者……”。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或者考察其成敗的事跡,不都是由于人事所決定的嗎?4、“非……則……”,“非……而……”,相當于“不是……就是……”,“不是……卻”。①非死則徙爾。(柳宗元《捕蛇者說》)②非字而畫。(《促織》)3、……,抑……,譯為“是……,還是……”或“……,或者……49(八)表示推測、揣度、商榷的習慣說法1、“得無……乎”“無乃……乎”意思是“該不會、莫不是、莫非、恐怕、豈不是、只怕是……吧”。句末“乎”可用“與(歟)”、“邪”、“耶”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可譯為“該不會……吧”、“莫非是……吧”、“能不……嗎”
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譯文: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無乃爾是過與?2.庸……乎,譯為“哪……呢?”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我以道理為師,哪管他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八)表示推測、揣度、商榷的習慣說法502.庸……乎,譯為“哪……呢?”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我以道理為師,哪管他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3.……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譯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①聞道百,以為莫已若也,我之謂也。②諺所謂“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民諺中說的“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說的虞國與虢國的關系吧。4.“不亦……乎”可譯為“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庸……乎,譯為“哪……呢?”51(九)表示指代的習慣說法1、有所、無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譯為“有什么(沒有什么)……的(人、物、事)”“是什么”。①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②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逃死。(《指南錄后亭》)2、有以、無以,可譯為“有什么(可以)用來……”“沒有什么(可以)用來……”。①項王未有以應。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從”可譯為“沒有辦法”或“不能”。(有所以、無所以)3、無以……為,可譯為“沒有必要用(要)……”。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九)表示指代的習慣說法52(十)表示認定的習慣說法1.是故,是以,表示結果的固定結構,同義結構還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譯為“因此,所以”。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有,師之所存也。(《師說》)2.所以,有兩個意義,譯為“用來……的方法”或“……原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十)表示認定的習慣說法533、“然則”,連詞性固定結構。“然”承接上文,“則”表示推斷。可譯為“既然這樣,那么”。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岳陽樓記》)4、“且……且……”,相當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史記?淮陰侯列傳》)5、“而已”“焉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國焉耳。(唐順之《信陵君救趙論》)3、“然則”,連詞性固定結構。“然”承接上文,“則”表示推斷546、“以……為“表判斷,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認為……“、“把……當作“、“憑借(依靠)……作為“等。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左傳?燭之武退秦師》)7、“因遂”,相當于“于是”。欲自殺以激荊卿,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記?刺客列傳》)8、“于是”,一是相當于“在這時”,“在這件事上”“從這時起”“在這種情況下”;二是相當于現在漢語“于是”。6、“以……為“表判斷,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認為……“、“把…559、“之類”“之屬”“之倫”“之徒”,相當于“這一類的……”。10、有……者,譯為“有個……的人”。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11、唯(惟)……之(是)……表示賓語前置得固定結構。含強調意義。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圍得副詞,可譯為“只”;“之(是)”是標志賓語前置得結構助詞。可譯為“只+謂語動詞+前置賓語”。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9、“之類”“之屬”“之倫”“之徒”,相當于“這一類的……”56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57
文言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謂倒置常見文言文句式:倒裝句語法公式:(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主謂倒置文言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581、亞父者,范增也。2、沛公軍霸上。3、沛公安在?4、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5、會于西河外澠池。6、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7、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
9、古之人不余欺也
。10、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特殊句式初體驗
判斷句
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狀語后置句被動句被動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被動句、判斷句1、亞父者,范增也。特殊句式初體驗判斷句省略句賓語59賓語前置賓語前置60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大王來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為者?⑷微斯人,吾誰與歸?⑸不然,籍何以至此?要不然,我憑借什么(生氣)到這種地步呢
“何操”
“操何”
“安在”“在安”“何為”“為何”
句式的特點:1、都是疑問句:2、疑問代詞分別是“何”“安”“何”,它們分別作“操”“在”“為”的賓語。3、賓語都前置了。規律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61疑問代詞有:“何、誰、孰、胡、曷、惡、安、焉、奚”等.疑問代詞有:“何、誰、孰、胡、曷、惡、安、焉、奚”等.62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忌不自信。②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句子的特點:1、都是否定句,2、代詞分別是“自”“之”“余”“之”,它們分別作“信”“有”“欺”“聞”的賓語,3、賓語都前置。規律二: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①忌不自信。“不自信”“不信自”63規律三:用“是”或“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是”或“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無乃爾是過矣?4、唯利是圖。唯才是舉。5、唯余馬首是瞻。規律三: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64賓語前置句小結
一是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三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賓語前置有以下幾種情況。賓語前置句小結一是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65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定語后置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66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織》③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④荊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戰》)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⑤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1、用“者”表示。中心詞+定語+者”式結構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岳陽樓記》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④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2、用“之”把形容詞定語后置。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1、用“者”表67①馬之千里者
《馬說》②石之鏗然有聲者
《石鐘山記》③僧之富者不能至譯文:“富有的和尚卻不能到達”3、中心詞+之+定語+者式結構①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②項羽兵四十萬,沛公兵十萬:《鴻門宴》③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核舟記》④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⑤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⑥鑄以為金人十二。4、數量詞作定語常后置。
①馬之千里者《馬說》3、中心詞+之+定語+者式結構①持白68
定語后置小結2、用“之”把形容詞定語后置。4、數量詞作定語常后置。
1、用“者”表示。中心詞+定語+者”式結構3、中心詞+之+定語+者式結構定語后置小結2、用“之”把形容詞定語后置。4、數量詞作69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在現代漢語里,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有些狀語則置后作補語,像這樣的句式就叫做介賓短語后置句。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2、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3、請其矢,盛以錦囊:《伶官傳序》5、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動詞+以+賓語(名/代)翻譯:以+賓語+動詞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在現代漢語里,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701、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2、長于臣:《鴻門宴》3、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
4、故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5、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6、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7、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9、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動詞(形)+于+賓語(名/代)翻譯:于+賓語+動詞(形)1、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2、長于臣:《鴻門宴》動711、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2、小蟲伏不動,呆若木雞:《促織》
動詞+如/若+賓語(名/代)翻譯:如/若+賓語+動詞1、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動詞+如/若721、動詞+以+賓語(名/代)2、動詞(形)+于(乎)+賓語(名/代)3、動詞+如/若+賓語(名/代)
介賓短語后置小結1、動詞+以+賓語(名/代)2、動詞(形)+于(乎)+賓語(73主謂倒置主謂倒置74①甚矣,汝之不惠!②美哉,我少年中國!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④何哉,爾所謂達者?翻譯下列句子,歸納句式特點汝之不惠甚矣!我少年中國美哉!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爾所謂達者何哉?譯:公子能夠解救人危難的精神表現在哪里?
譯:你所說的達是什么呢?①甚矣,汝之不惠!翻譯下列句子,歸納句式特點汝之不惠甚矣!我75
主謂倒置即將謂語前置,大都是為了突出謂語部分,適應表達的需要。主謂倒置句以感嘆句、疑問句居多。主謂倒置即將謂語前置,大都是為了突出謂語部分,適應表達的76判斷句1、“……者,……也。”。“者”表停頓,“也”表判斷。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用“者”、“也”為標志表示判斷。可分為四種狀況。判斷句1、“……者,……也。”。“者”表停頓,“也”773、“……者,……”①粟者,民之所種:②天下者,高祖天下: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②蓮,花之君子者也。2、“……者也”4、“……,……也”①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②夫戰,勇氣也。3、“……者,……”①粟者,民之所種:①城北徐公,齊785、無標志直接表判斷的:主謂直接表判斷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①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②荀卿,趙人。(1)……者……也(3)……者,……
。(4)……者也(2)……
,……也這一類可以小結為:5、無標志直接表判斷的:主謂直接表判斷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79二、用“為”、“是”表示判斷。(一)、用“為”表示判斷,即“……為……”式。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二)、用“是”表判斷: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詞》注意:古漢語中出現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指示代詞或形容詞,應譯為“這”或“正確”,不能看作判斷詞。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②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二、用“為”、“是”表示判斷。(一)、用“為”表示判斷,80三、用副詞輔助完成判斷。(一)、用副詞“乃”表示肯定判斷。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②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二)、用副詞“則”表示肯定判斷。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②此則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孫丑下》(三)、用副詞“即”表示肯定判斷。①梁父即楚將項燕。《項羽本紀》三、用副詞輔助完成判斷。(一)、用副詞“乃”表示肯定判斷。①81(四)、用副詞“皆”表示肯定判斷。①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館記》②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五)用“非”“未”“弗”“無”“莫”“毋”等否定詞表判斷。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②予本非文人畫士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四)、用副詞“皆”表示肯定判斷。①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82判斷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者”、“也”為標志表示判斷。2、用“為”、“是”表示判斷。3、用副詞“乃”“則”“即”“皆”“非”表示判斷。小結4、無標志直接表判斷的:
判斷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者”、“也”為標志表示判83
被動句
如果主語不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發出者,而是動作的承受者,那主語就是被動的。這樣的句子就叫被動句。1、用“……于……”表被動。。而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被動句如果主語不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842、用“見(受)……于……”表示被動;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③舉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3、用介詞“……見……”
的形式表被動;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軻刺秦王》③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2、用“見(受)……于……”表示被動;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85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六國論》②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③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⑤皆為陛下所成就:4、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成“……為…”和“為……所……”式。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六國論》4、用“為”引進主動者,謂86①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水龍吟·京口北固亭懷古》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5、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成“被+動詞”的形式,這種形式和現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6、無任何標志,根據句意來判斷。①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②屈原放逐,乃賦。《離騷》⑴鍥而不舍,金石可鏤⑵人馬燒溺死者甚眾。⑶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⑷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①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水龍吟·京口北固亭懷古》587被動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介詞“……于……”表示被動。2、用“為”“為……所……”
“……為所……”表示被動。
3、用“見”“見(受)……于……”表被動。4、用介詞“被”表被動。
5、無被動標志,意念上表被動。
小結被動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1、用介詞“……于……”表示被88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動,它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可譯為“我”。如:1、府吏見丁寧(我)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我)1、誠請見教。2、望見諒。3、請勿見笑。翻譯下列句子:誠摯地請求教導我。希望原諒我。請不要譏笑我。{溫馨提示]“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但89省略句一、省略主語:(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1、承前省:①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捕蛇者說》2、蒙后省:①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3、對話省:①(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孟子》省略句一、省略主語:(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1、承前省:290二、省略謂語: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略。有時省略的謂語需要根據上下文補出,才能不影響意思的表達。1、承上文謂語而省略:①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庶追之。《列子·歧路亡羊》三、省略賓語:文言文中省略動詞和介詞后的賓語是比較普遍的,所省略多是代詞“之”。1、省略動詞賓語: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鴻門宴》二、省略謂語: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912、省略介詞賓語:①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促織》②豎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四、省略介詞:(于、以)①將軍戰(于)河北,臣戰(于)河:《鴻門宴》②今以鐘磬置(于)水中:《石鐘山記》③試之(以)雞:《促織》省略句小結1、省略主語。2、省略謂語動詞。3、省略賓語。4、省略介詞。2、省略介詞賓語:①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92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
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比較、表示強調、表示假設、表示感嘆、表示選擇、、表示揣度表示指代和表示認定十種: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93(一)表示疑問:
1、何以……?(根據什么……?憑什么……?)王曰:“何以知之?”
2、何所……?(所……的是什么?)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3、奈何……?如何(何如)?若何(何若)?(……怎么辦?……為什么?怎么樣(的))未辭也,為之奈何?(一)表示疑問:944、如……何?奈……何?若……何?(拿……怎么樣呢?“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怎樣對付(處置、安頓))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5、何為……?(為什么……?)君何為生我家?6、庸……乎(哪里(怎么)……呢?)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4、如……何?奈……何?若……何?(拿……怎么樣呢?“把……95(二)表示反問:1、何……哉(也)?(怎么能……呢?)若為傭耕,何富貴也?2、何(奚)……為?何(焉)……為?(……為什么呢?哪里用得著……呢?)何辭為?3、何……之有?(有什么……呢?)宋何罪之有?4、安……哉(乎)?(怎么……呢、哪里……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表示反問:965、不亦……乎?(不也是……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6、……非……歟?(……不是……嗎?)子非三閭大夫歟?7、顧……哉?(難道……嗎?)顧不如蜀鄙之僧哉?8、獨……耶、獨……哉(難道……嗎?)①獨不憐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②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5、不亦……乎?(不也是……嗎?)979、“不為……乎”(不算是……嗎?)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湯問》)10、豈……乎(哉)(難道……嗎?怎么……呢?)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11、寧……耶(哪里(怎么)……呢?)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12、得非……與、豈非……與(難道不是……嗎)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與?(柳宗元《封建論》)9、“不為……乎”(不算是……嗎?)9813、安能、何能、何得,這三種固定結構一般譯為“怎么能”。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②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14、“(而)況……乎“,譯為“何況……呢”或“又何況……呢”。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15、“能無……乎“,譯為“怎么不……呢”。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13、安能、何能、何得,這三種固定結構一般譯為“怎么能”。99(三)表示比較的習慣說法:“……何如……”;“……何若……”“……孰與(孰若)……”意即“……與……孰……”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和(同、跟)……相比,誰(哪個、哪樣)……”、“……比……怎么樣?”孰若,譯為“哪里比得上”。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孰與城北徐公美?“何如”單用,相當于“怎樣”“哪個”。①“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史記?張釋之列傳》)譯:“陛下以降侯周勃是個怎樣的人?”皇上說:“忠厚長者。”②因問明帝:“長安何如日遠?”(《世說新語?夙愿》)(三)表示比較的習慣說法:100(四)表示感嘆的習慣說法1、“一何”可譯為“何等”、“多么”。2、何其……譯為“多么”,有時也譯為“怎么那么……”或“為什么這么……”。①觀慶父及叔牙、閔公之際,何其亂也?②賜,汝來何其晚也?3、何……之……,可譯為“怎么……這么……”或“怎么這么……”,也可譯為“怎么那么……”或“為什么這么……”。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實也?4、“直……耳”可譯為“只不過……罷了”。(四)表示感嘆的習慣說法101(五)表示強調的習慣說法1、“唯(惟)……為……”,可譯為“只”“只有”“惟獨”。天生萬物,唯人為貴。2、“唯(惟)……所……”,可譯為“任憑……”“隨便……”。臣有三劍,唯王所用。3、“非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品銷售員銷售崗位培訓試題(附答案)
- 2025年四川雅安經開區招聘區屬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考試筆試試題1(含答案)
- 老狐貍消防課件
- 肝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方法課件
- 老年護理教學課件
- 老年便秘的護理課件
- 老師面部肌肉管理課件
- 2025年安全生產自查報告模版(三)
- 插班生安全教育與事故處理協議
- 钚鉑化物合同
- 藥房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
- 河南省鄭州市2025年高中畢業年級第三次質量預測英語試題(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STP戰略規劃與應用》課件
- 語音主播經紀合同協議
- 2025-2030成都市醫療機構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
- 建筑施工安全協議范本5篇
- 化學實驗室安全風險識別、控制與事故應急處置2
- 國有企業集中采購管理模式改進研究
- 《小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課件
- 【中學】【主題班會】護紅色根脈 圓復興夢想
- 2025-2030中國共享按摩椅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與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