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中考化學專題訓練:科學探究題學校:姓名:班級:考號:1.(2022.天津.九年級期末)以下是老師引導學生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片段,請你參與探究并幫忙填寫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查閱資料】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氣體【猜想與假設】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實驗探究】甲、乙兩組同學用托盤天平分別稱量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甲組乙組實驗方案(反應后略)稀鹽酸彳-Na2cCh粉未(iijX 1蕭^9實驗現象有氣泡產生,天平指針向右偏轉 ,天平指針沒有偏轉結論猜想1正確猜想2正確【反思評價】窕竟哪種猜想正確?通過討論,同學們發現甲組中有氣體溢出,導致指針向右偏轉。得到啟示: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時,凡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一定要在中進行。【優化裝置】同學們對甲組左盤中的反應裝置進行了如下三種改進,你認為最佳裝置是(填序號),從另外兩種裝置中任選一種指出其不足:BB【得出結論】同學們利用改進后的最佳裝置進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確。進一步分析發現,反應體系中器材和未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最終得出結論: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解釋應用】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均不變,所以質量守恒。應用:某固體物質受熱會發生分解反應,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則該固體物質一定由種元素組成。2.(2022?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現有已部分銹獨的生鐵粉末(成分為碳、鐵、氧化鐵),化學興趣小組欲測定該生鐵粉末在銹蝕前的含碳量以及銹蝕的程度,設計了如下探究過程。實驗步驟一:取a克上述生鐵樣品放入一潔凈干燥燒杯中,進行如下實驗。(1)生鐵出現銹蝕現象的原因是?(2)實驗中所得濾渣需要用蒸儲水洗滌、干燥后再稱量,確定濾渣己經洗滌干凈的方法是一?濾液甲在以下實驗中已不需要,將其倒入廢液缸。實驗步驟二:另取a克該生鐵樣品,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A B C D(3)A裝置瓶中盛放的試劑是。(填物質名稱)(4)為防止裝置內氫氣不純,加熱時可能發生爆炸,實驗前要打開彈簧夾K,先通入一會兒氫氣,再點燃酒精燈加熱,待完全反應后,熄滅酒精燈,冷卻至室溫,關閉彈簧夾K。確定裝置內氫氣已經純凈的方法是,實驗結束后,C裝置內濃硫酸的質量增加了0.54克。實驗步驟三:小組同學取實驗步驟二中B裝置硬質玻璃管內反應后所得全部黑色粉末進行了如下實驗,所用裝置和濾渣已略去,(5)通過以上實驗可得出,生鐵中已銹蝕的鐵的質量是一,生鐵粉末銹蝕前的含碳量是一,有同學認為,由上述實驗得出的已銹蝕的鐵的質量可能存在誤差,理由是一o(6)實驗小組取部分濾液乙于燒杯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鎂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洗滌、干燥,所得濾渣的質量與加入鎂粉的質量相等,則所取溶液中參加反應的溶質的質量比是一.(填最簡整數比)3.(2022?陜西?紫陽縣師訓教研中心九年級期末)同學們對“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與水反應”進行實驗探究。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提出問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與水反應。【探究思路】(1)判斷物質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是o(2)CCh溶于水無明顯現象,(填“能”或“不能”)用觀察的方法判斷是否發生反應。(3)探究物質間是否反應的實驗設計依據是生成物和反應物的性質差異。【猜想與假設】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猜想二:。【設計實驗】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紙花設計如圖實驗:①噴稀鹽酸 ②噴水 ③直接放入CCh中 ④噴水后放入co?中”實驗設計①”中的稀鹽酸還可用生活中的(填物質名稱)代替。“實驗設計③”的目的是。【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實驗探究。【實驗結論】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實驗現象是?【反思交流】實驗探究“無明顯實驗現象時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核心思路包括(填序號)。A.設計對比實驗 B.提出問題C.獲取事實證據D.邏輯推理判斷(2022?遼寧?三模)碳酸鈉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廣泛的用途。為探究碳酸鈉的化學性質,同學們做了如下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問題。
酚酎溶液 稀鹽酸 氫氧化鈣溶液IIII碳酸鈉 B碳酸鈉同碳酸鈉-溶液 弓―溶液目—溶液A B CA試管中溶液變成紅色,說明碳酸鈉溶液顯 性。B試管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為說明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C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產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三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的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溶液為無色。【提出問題】無色溶液中除酚配外還有哪些溶質?【分析討論】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填化學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質是【實驗驗證】為檢驗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質是否存在,可選用o(填數字序號)進行檢驗。①石蕊溶液 ②硝酸銀溶液①石蕊溶液 ②硝酸銀溶液③碳酸鈉溶液 ④稀鹽酸(2022?湖南?模擬預測)有位化學老師在實驗室取用生石灰時,發現裝滿生石灰的塑料試劑瓶已經膨脹破裂(如圖)。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該老師的指導下,對該生石灰樣品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提出問題】生石灰樣品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生石灰樣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Q,中的一種或幾種。【實驗探究】小長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實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①取樣品于燒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觸摸燒杯壁燒杯壁發熱—②取少量實驗①燒杯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 溶液變紅有Ca(OH)2③取少量實驗①燒杯中的下層不溶物于另一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有CaCO3【交流與討論】(I)同學們經過討論,發現通過實驗②還不能得出樣品中一定含有Ca(OH)2的結論,理由是o(2)為確定Ca(OH)2是否存在,同學們繼續探究。取1.15g該生石灰樣品放入燒杯中,進行了以下探究實驗,如下圖所示:【計算與分析】(1)該實驗中,濾液B中溶質的質量是go(2)該生石灰樣品(填“有''或''沒有")Ca(OH)2,請根據計算結果說明理由:.(2022?山東?泰安一中九年級期末)小林同學發現銅制眼鏡框表面出現了綠色物質,通過化學學習知道該物質為銅銹,俗稱銅綠,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提出問題]銅是在什么條件下銹蝕的?小林對此進行了探究。[猜想]根據銅銹的化學式,猜想銅生銹可能是銅與水、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設計與實驗]借鑒“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小林設計”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實驗如下圖所示:ABCD
ABCD(1)實驗較長時間后,發現 試管中的光亮銅片最先生銹(填字母編號);(2)從優化實驗的角度考慮,A實驗是多余的,他只考慮了水這個單一條件,而其它都是同時具備兩個條件。C試管中除去光亮銅片、蒸儲水外,還有的另外一種物質為;(3)D試管中除光亮銅片外,還有的另外兩種氣體為,從D試管的實驗中,獲得的結論是[評價與改進]我認為小林設計的“銅片銹蝕的探究”實驗不夠完善,要得出正確結論,還要補充的一個實驗是(可用文字或圖表示);(2022?江蘇?蘇州學府中學校模擬預測)實驗室有一瓶裝滿生石灰的塑料試劑瓶,已經膨脹破裂。初中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其成分產生濃厚興趣,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實驗活動】【初步結論】實驗過程中沒有溫度變化,則該樣品中沒有(填化學式)。【提出問題】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物質呢?同學們利用該固液混合物繼續進行實驗。L幾滴酚L幾滴酚V酎溶液6H現象:上層溶液變為紅色固液混合物稀鹽酸H現象: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固液混合物固體表面有氣泡產生固液混合物【結論與解釋】根據上述現象,同學們得出固體樣品中有氫氧化鈣和碳酸鈣。你認為此結論(填“正確”或"錯誤”)。其中氫氧化鈣產生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深入交流】實驗過程中細心的同學發現了這樣的現象:邊滴加稀鹽酸邊攪拌,溶液仍為紅色時,固體表面沒有氣泡產生,但固體卻減少了。針對此現象,同學們討論后認為原因是: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中的繼續與稀鹽酸在溶液中反應,而未與碳酸鈣反應。【分析評價】同學們根據整個過程的實驗現象,又繪制了溶液中某離子數目的變化趨勢圖。請你結合圖
像分析:" 像分析:" 稀鹽酸質量gI、該離子應該是(填序號);@Ca2+ ②OH- ③C1-II、在b-c的過程中,該離子數目減少的微觀反應實質是:(用文字說明)。老師對同學們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給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勵他們可以嘗試用更多的方法進行探究。(2022.廣東.模擬預測)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用以下裝置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實驗探究。A中待錐形瓶冷卻后,小組同學打開瓶塞,再塞回去結果發現指針(填“偏右”"偏左'’或"不偏轉實驗D的化學方程式為.實驗完畢,興趣小組的同學將B、C實驗的廢液(含C中的藍色沉淀)混合,得到藍色沉淀及無色溶液。過濾,并對無色濾液的成分進行以下實驗分析:【做出猜想】猜想I:只含NaCl;猜想II:含有NaCl、;猜想Hl:含有NaCl與NaOH;猜想IV:含有NaCl,NaOH與Na2co3。【進行實驗】確定溶液C確定溶液C的成分(2)步驟①氣體A是。(3)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為o(4)根據步驟①,可確定無色濾液的溶質除了NaCl外還含有,如果步驟④的結果是溶液pH=ll,則溶液C除了NaCl外含有的溶質是,步驟②加入過量的氯化鈣目的是。(2022?山東棗莊?模擬預測)在學習鹽的性質時,老師帶來一瓶標簽破損的溶液M如圖。Ba/--?/品貝OHNO;crSO;-co;K*溶溶溶溶溶Na+溶溶溶溶溶Ba2+溶溶溶不不以上為酸堿鹽溶解性表(室溫)的一部分探究一:溶液M的溶質是什么?⑴溶液M的溶質可能是Ba(OH)2或 (寫化學式)。(2)為了確定溶液M的溶質,同學們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溶液不變色,溶液M的溶質不是Ba(OH)2?探究二:老師取一定量溶液M與碳酸鈉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后得到澄清濾液,濾液中的溶質成分是什么?(猜想與假設)猜想一:NaCl、Na2cO3猜想二:NaChBaCCh猜想三:NaCl猜想四:(3)同學們一致認為猜想二不正確,理由是o寫出溶液M與碳酸鈉溶液混合的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實驗驗證)為了驗證猜想一,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樣于試管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猜想一正確
(總結與交流)(4)同學們認為甲的實驗不足以驗證他的猜想的正確性,若要驗證甲同學的猜想正確,可選用的物質有(填序號)。A.硝酸鋼溶液B.(填序號)。A.硝酸鋼溶液B.氯化鉀溶液C.稀鹽酸D.氫氧化鈣溶液(2022?黑龍江哈爾濱?九年級期末)教材實驗活動3“燃燒條件”探究。【提出問題】生活中的物質燃燒具體需要什么條件?【設計實驗】教材設計實驗如下:靠灑錯蘸水靠灑錯蘸水 大小相等的乒乓球實驗1 實瞼2 實蛤3實蛤4【反思交流】(1)實驗1中,現象是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2)實驗2中乒兵球碎片先燃燒,濾紙片后燃燒,得出的結論是;某同學做該實驗時,取厚度均勻的無銹薄鐵片,他以鐵片中心為圓點畫一個圓,將大小相同的乒乓球碎片和紙片放在圓弧上(上圖),這樣做的目的是。(3)若將實驗3中倒扣的燒杯改成實驗4,你看到的現象是。【解釋應用】我們學的衣服是有可燃性的,通過實驗1可指導我們,萬一處于火災現場,條件允許,把衣服淋濕,可以起到保護作用;(4)通過實驗4可指導我們,跑離著火災區域時,采取必要的自救指施是o(2022?廣東湛江?模擬預測)某化學實驗小組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原理)(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提出問題)影響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猜想)影響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可能有:鹽酸的濃度、石灰石的顆粒大小等。(進行實驗)室溫下,選用20mL不同濃度的鹽酸與1g石灰石進行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處理數據)實驗后獲得的相關實驗數據如表:實驗編號鹽酸的濃度(均取20mL)石灰石固體形狀(均取1g)二氧化碳體積(mL)(均收集前30s的氣體)甲4%粉末狀64.0乙4%塊狀40.4丙6%粉末狀98.2丁6%塊狀65.3(2)要比較不同濃度的鹽酸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寫1組),由此得到的結論是o(3)能否將稀鹽酸換成稀硫酸進行實驗:(填”能"或”不能”),試說明原因:0(4)從上述實驗中得出石灰石的顆粒大小對反應速率影響的結論是:石灰石的顆粒越小,反應速率越(填“快"或慢’)。(5)裝置H中植物油的作用是:。(實驗延伸)表是記錄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體積和對應的時間的一組實驗數據(每間隔4s讀數一次):時間/S481216202428323640CO?體積/mL1622.229.439.350.457.66264.76666(6)從上表數據可以分析得出,到20s后反應速率逐漸變 (填“快''或"慢”),其主要原因是(2022?湖南?模擬預測)我國《生活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水的總硬度不能過大。如果硬度過大,飲用后對人體健康與日常生活有一定影響。為了探究生活中常用水的硬度,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探究
實驗。I.【提出問題】探究水的硬度時,肥皂水的用量與產生泡沫量的關系。【實驗探究】向蒸儲水中加入CaCb和MgCb的混合溶液,配制兩種不同硬度的硬水。取用3%的肥皂水,用蒸儲水和兩種硬水完成三組實驗,記錄如下:組別第1組第2組第3組實驗操作1一肥皂水J10mL限儲水fCaCh和MeChr的混合嬴 卜肥皂水□—?■蒸儲水 @實驗序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混合溶液用量/滴0002X2444肥皂水用量/滴248248248產生泡沫量少多很多無少多無無少【解釋與結論】(1)區分軟水和硬水的操作中,加入肥皂水,產生 現象的為軟水。(2)設計第2組實驗時,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實驗序號⑤中x應為。(3)設計對比第2組與第3組實驗現象的目的是o(4)由三組實驗得到的結論是<,1【.【提出問題】探究生活中不同水樣的硬度。【實驗探究】用四種水樣完成實驗,記錄觀察到泡沫產生時所需肥皂水的用量。實驗操作水樣肥皂水用量/滴取相同量的四種水樣,分別滴加肥皂水,觀察現純凈水2煮沸后的自來水6自來水9
14湖水14【解釋與結論】(5)硬度最小的水樣是。(6)為了降低自來水等水樣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o(7)進一步探究增加水硬度的物質成分。查閱資料得知,硬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經蒸懦等處理過程后能沉降下來,形成水垢。為探究水垢中是否含碳酸鹽。可采用的實驗方案為o(方案包括實驗的操作、預期現象和結論)(2022?安徽?模擬預測)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按照課本實驗方法(如圖甲),做木炭與氧化銅反應實驗時,發現很難觀察到紫紅色銅的生成,卻往往有暗紅色固體出現。他們決定對這個實驗進行探究和改進。請寫出木炭還原氧化銅的方程式:。【提出問題】暗紅色的固體是什么?如何選擇合適的條件,使這個實驗的現象更明顯?【查閱資料】銅有+1和+2兩種化合價,通常情況下,氧的化合價為-2。止水夾止水夾【進行猜想】同學們認為這種暗紅色固體可能是一種氧化物,并猜測它的化學式為.【交流討論】同學們還認為,通過改變反應物的狀態、質量比,以及反應裝置,可以使該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減少出現暗紅色固體的情況。小吳建議用超細炭粉與氧化銅粉末進行實驗。你認為這樣建議的原理是。小周建議用圖乙裝置替代甲裝置。與甲相比較,乙裝置中將試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O【實驗過程】同學們決定按改進后的方案進行實驗,往試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藥品并開始加熱,當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剛出現渾濁時,(填''能''或"不能”)確定氧化銅和炭粉己經開始反應。不久,即可看到試管底部變紅熱,停止加熱后,仍能看到紅熱現象,并沿試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這個現象說明該反應是(填“吸”或“放”)熱反應。【拓展延伸】興趣小組同學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在木炭和氧化銅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種添加劑后,
此實驗只利用酒精燈加熱也能快速完成,他們利用同樣的酒精燈做了如下實驗:123456木炭0.3g,氧化銅3.4g木炭0.3g,氧化銅3.4g木炭0.3g,氧化銅3.4g木炭0.25g,氧化銅3.4g木炭0.3g,氧化銅3.4g木炭0.3g,氧化銅3.4g不加添加劑O.lgCaChO.lgKClO.lgMgChO.lgK2so4O.lgNa2cO3加熱時間長,幾乎沒有紅色物質析出加熱約1分鐘后,劇烈反應,產物紅亮美觀,有金色銅粒生成加熱約2分鐘后,劇烈反應,產物紅色,有金色銅粒生成加熱約1分鐘后,劇烈反應,產物紅亮美觀加熱時間長,產生紅色物質不明顯加熱時間長,產生紅色物質不明顯(1)請你推測主要是哪一種離子對木炭和氧化銅的反應有促進作用?,說出你的判斷理由(2)除了上述離子對木炭和氧化銅反應的促進作用以外,產生金色銅粒的還需要什么條件?(2022?四川成都?模擬預測)小明和化學興趣小組的成員在查閱資料時得知,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生成氧化鈉、在氧氣中發生劇烈燃燒時會生成過氧化鈉(Na?O2),過氧化鈉常用于潛水艇在緊急情況時的供氧。小明和化學興趣小組的成員對過氧化鈉是否能夠用作供氧劑及與相關物質反應后所得產物的性質進行探究。【提出問題】過氧化鈉是否能夠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氣?【實驗探究】化學興趣小組選用適當的化學試劑和實驗用品,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探究過氧化鈉能否與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氧氣。A是制取CO?的裝置。檢查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小明看到A裝置中已裝好藥品,聯想到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時采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的原理,而不采用A中兩種藥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兩種藥品反應太過劇烈,不便于得到平穩的二氧化碳氣流,小明在與小組成員交流中感悟到,對于太過劇烈的化學反應,可以采用的方法來控制反應速度: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B裝置的作用是除去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興趣小組查找到室溫時,二氧化碳在氫氧化鈉飽和溶液、水、碳酸氫鈉飽和溶液中的溶解度(用溶解的氣體體積與溶液的體積比表示)隨氣壓變化的曲線(已知po=l.Olxl()5pa)如圖所示,則B裝置中可選用的試劑是,B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氣體和溶液的體積比C裝置中加入的試劑是,以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E裝置中加入的試劑是加入該試劑的目的是o(4)采用 方法可知F裝置中氧氣是否已集滿。【得出結論】過氧化鈉能與CO2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純堿和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思】根據你對所發生反應的理解,你能說出潛水艇中利用過氧化鈉在緊急情況時供氧的一條優點:(2022?湖南株洲?模擬預測)CuSO4是一種常見的重要的化合物,多角度看物質可以提高對該物質的認識。(1)從類別看,C11SO4屬于(填“酸,’或堿”或,鹽”或“氧化物”).(2)從用途看,CuSCh可配制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波爾多液;(3)從組成看,CuSO4>Na2so4均屬同一系列化合物,已知Na2s。4溶于水顯中性,那CuSCh溶于水顯什么性呢?在探究金屬活動性的實驗課上,同學們把打磨光亮的鋁片插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發現了一個“意外現象”:在鋁片表面看到有紅色固體析出的同時,還看到有少量的氣泡冒出,寫出生成紅色固體的化學方程式 ;【提出問題】該氣體是什么呢?【猜想與假設】猜想一:。2猜想二:比猜想三:CO?猜想四:S02同學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猜想 _不成立,理由是。【實驗驗證】1有同學聞了一下該氣體,發現無氣味,證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2將產生的氣體經 后,用導管導入到點燃的酒精燈火焰上,氣體安靜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實驗結論】該氣體是H2?【反思與交流】CuSC>4溶液可能顯 性(填“酸"或"堿''或'‘中”):要使由硫酸和硫酸銅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硫酸銅,可向其中加入過量的物質有多種,例如(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重要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請你從微觀上探析CuSC>4溶液的酸堿性的初步原因: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適量Na2sCh溶液于試管Na+和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說明Cu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振蕩的酸堿性與 (寫離子符號)有關。(2022?江蘇南通?模擬預測)化學興趣小組對CaH2的制備和性質進行探究。【閱讀資料】①用小與鈣加熱制得Calh;②鈣遇水立即發生劇烈反應生成Ca(OH)2和H2:③CaH2要密封保存,遇水反應也生成Ca(OH)2和比。【CaH2的制備】設計的制取裝置如圖所示:
(1)儀器a稀堿石灰報NaOH和CaO固體)(1)儀器a稀堿石灰報NaOH和CaO固體)的名稱,裝置B的作用是(2)根據完整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檢查裝置氣密性、裝入藥品、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此后的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是(填序號)。A.加熱反應一段時間 B.收集裝置最右端導管口處的氣體并檢驗其純度C.關閉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熱,充分冷卻【CaH2的性質探究】(3)制備CaH?實驗結束后,取少量反應后固體小心加入水中,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試液后顯 色。該同學據此判斷:實驗中確有氫化鈣生成,其他同學認為他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原因是.(4)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樣品加到足量的碳酸鈉溶液中,產生大量氣泡,經檢驗氣體為氫氣;過濾得濾渣和濾液,經檢驗濾渣的成分是碳酸鈣。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測并進行實驗: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經過討論,大家認為猜想四不合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原因 o【實驗驗證】實驗現象結論取濾液,向其中滴入少量Na2cCh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另取濾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猜想三成立【定量分析】(5)取制得的CaH2樣品1g(雜質為未反應完的Ca)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得CaCCh質量為2.4g,則該樣品中CaH2的質量分數為。【反思與交流】(6)登山運動員常用CaH2作為能源提供劑,與氫氣相比,其優點是o(2022?廣東廣州?模擬預測)水和溶液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I、硬水加熱時易產生水垢,很多工業用水需要對硬水進行軟化處理。小組同學利用1.5%的肥皂水,對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與產生泡沫量的關系進行實驗探究。【查閱資料】硬水含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進行實驗】向蒸儲水中加入CaCb和MgCh的混合溶液,配制兩種不同硬度的硬水。用蒸儲水和兩種硬水完成三組實驗,記錄如下:組別第1組第2組第3組實驗操作(肥皂水,5mL蒸儲水CaCl:和MgCh,的混合溶治( ?-5mL蒸儲7K/肥皂水實驗序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混合溶液用量/滴0001X1222肥皂水用量/滴510205102051020產生泡沫量少多很多無少多無無少【解釋與結論】(I)對比和可知(填序號),肥皂水能區分軟水和硬水,依據的現象是產生泡沫量。(2)設計第2組實驗時,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應為^ o(3)第2組實驗的目的是o(4)由上述三組實驗得到的結論是.II、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KC1、BaCh,K2cO3、K2so4、CuSCU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白色粉末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a、取適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攪拌,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b、取a中的白色沉淀,加入過量的稀鹽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5)寫出產生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o(6)請分析白色粉末的成分:o(2022?天津?九年級期末)對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的再認識。請同學們認真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經典賞析】拉瓦錫用裝置A定量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在密閉容器中,裝置中的汞與空氣中的 反應,生成固態物質。【思路啟迪】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對反應物進行了優化,分別用銅粉、紅磷等進行實驗,其原理都是采用(填“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從混合氣體中除去某種氣體,從而達到物質的分離。【實驗回顧】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利用裝置B測定了氧氣的含量(1)在用酒精燈加熱銅粉部位時,要不斷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裝置中氣球所起的作用為(2)反應過程中銅粉發生的顏色變化為(3)反應前后,測得數據如下,請完成表格: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反應后注射器中氣體體積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25mL15mL8mL—(4)實驗反思,出現此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寫一條即可)【拓展實驗】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實驗室用裝置C進行了探究。(1)集氣瓶中空氣的體積為45mL,量筒中水的體積為50mL。能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現象是。(2)對該實驗認識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B.未冷卻到室溫便打開止水夾,會導致測定氧氣體積含量偏大C.該實驗可說明氮氣難溶于水(2022.遼寧.丹東市第五中學二模)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硫酸的部分化學性質,使用氫氧化鈉、碳酸鈉、金屬鋁和另外一種不同類別的物質A進行了相關實驗。(1)實驗時觀察到稀硫酸與A反應有藍色溶液生成,則A物質是。(2)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提出問題】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沒有明顯現象,如何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設計實驗】為了驗證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能發生化學反應,小明設計了如下方案。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①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盛有稀硫酸試管中,振蕩溶液呈無色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能發生化學反應②向步驟①所得無色溶液中滴加幾滴酚st溶液溶液呈無色【分析討論】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可行,你的觀點及理由是:.(3)該化學興趣小組又做了如圖所示實驗: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無色溶液【提出問題】②號試管中無色溶液的溶質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鈉 猜想二:硫酸鈉、硫酸 猜想三:【實驗驗證】該小組同學用試管取適量②號試管中的無色溶液,加入一種試劑后,根據產生的現象推斷出了②號試管中溶質的成分,該試劑是。【質疑反思】甲同學認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為①②號試管中溶液混合后燒杯中沒有藍色沉淀生成。乙同學則認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o(2022?福建省泉州實驗中學模擬預測)魚浮靈是水產養殖中常見的增氧劑,溶于水能迅速增加水體溶氧量。興趣小組展開如下項目式探究。【查閱資料】①漁浮靈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xNa2cO35H2O2),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性質:②堿石灰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③Na2cCh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離子是Na+、CO;和OH,Na*不影響過氧化氫的分解:④相同溫度下,pH相同的溶液,OH-的濃度也相同。【任務一】“魚浮靈”主要成分驗證興趣小組設計實驗,請將下列實驗報告補充完整。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①取樣溶于水,加入MnO?粉末,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木條復燃溶液中含有H2O2②取步驟①反應后的上層清液 —溶液中含有Na2cCh【任務二】“魚浮靈'’組成探究興趣小組利用下圖裝置進行過碳酸鈉組成的測定(實驗過程中每步反應均充分)。【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氣密性,按上圖所示裝入藥品:②先緩慢通入N2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后,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③A中樣品完全反應后繼續緩慢通入N2(1)寫出A中Na2cCh與稀疏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o(2)步驟③通入N2的目的是.C中的現象是.(4)實驗測得C裝置增重1.2g,D裝置增重2.2go則x:y=。(5)步驟②若先滴入稀硫酸,再加熱銅網,會導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任務三】“魚浮靈'’增氧原理【提出問題】“魚浮靈'’溶于水產生的哪種離子對過氧化氫分解有促進作用?【實驗過程】相同溫度下,興趣小組設計了對比實驗,數據如下:編號試劑PH溶解氧/(mg-L1)①4%%。2溶液6.016.44②Na2c。3溶液、4%氏。2溶液8.149.11③NaOH溶液、4%出。2溶液8.149.11【實驗結論】“魚浮靈”溶于水產生的(填離子符號)對過氧化氫分解有促進作用。參考答案:鐵釘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密閉裝置BC中反應太快,橡皮塞易彈出(或A中二氧化碳充滿氣球,使整個裝置所受空氣浮力增大)參加化學反應種類、數目4四【詳解】[實驗探究]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所以會看到鐵釘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反思評價]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時,如果有氣體參加反應或有氣體生成,為防止氣體逸散進空氣,需要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故得到啟示: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時,凡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一定要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優化裝置]A裝置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進入氣球,導致浮力增大,影響實驗結果;不足之處:A中二氧化碳充滿氣球,使整個裝置所受空氣浮力增大。B裝置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實驗結果準確,所以為最佳裝置;C裝置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導致錐形瓶中壓強增大,可能導致瓶塞噴出;不足之處:c中反應太快,橡皮塞易彈出。[得出結論]猜想2正確,說明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反應體系中器材和未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故最終得出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解釋應用]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所以質量守恒。固體物質受熱會發生分解反應,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生成物中有銅、氫、碳、氧四種元素,則該固體物質一定由銅、氫、碳、氧四種元素組成。生鐵屬于鐵合金,鐵易與空氣中氧氣和水蒸氣結合生成疏松多孔的鐵銹往最后一次洗滌液中加入氫氧化鈉,看是否會產生沉淀濃硫酸在裝置尾部干燥管后面收集氣體,點燃氣體,若聽到輕微的爆鳴聲,則氫氣已純1.12g 4%實驗步驟二中可能有碳與氧化鐵反應49:5757:49【詳解】(1)生鐵出現銹蝕現象的原因是生鐵屬于鐵合金,生鐵中的鐵易與空氣中氧氣和水蒸氣結合生成疏松多孔的鐵銹。(2)實驗中所得濾渣需要用蒸儲水洗滌、干燥后再稱量,確定濾渣已經洗滌干凈的方法是檢驗濾渣表面是否還有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所以往最后一次洗滌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氫氧化鈉遇到氯化鐵和氯化亞鐵都會反應生成沉淀,所以通過往最后一次洗滌液加入氫氧化鈉看是否會產生沉淀即可判斷濾渣是否已經洗滌干凈。)A裝置瓶中盛放的試劑是濃硫酸,目的是除去氫氣制取過程中或者裝置中可能混有的水,防止后續干擾實驗中氫氣和氧化鐵反應生成水的測定。(4)氫氣不純,點燃的時候會聽到尖銳的爆鳴聲,所以確定裝置內氫氣已經純凈的方法是在裝置尾部干燥管后面收集氣體,點燃氣體,若聽到輕微的爆鳴聲,則氫氣已純。)C裝置內濃硫酸的質量增加了0.54克,所以說明氫氣和氧化鐵反應生成水的質量為A0.54g,由方程式3H2+FeQ,=2Fe+3Hq可知,氧化鐵和鐵和水的質量關系為160-112-54,由此可知生成0.54g水需要氧化鐵1.6g,生成鐵1.12g;通過以上實驗可得出,生鐵中己銹蝕的鐵的質量是l12g;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生成了0.24g無色氣體也就是氫氣;氫氣由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由方程式Fe+H2sOsMFeSOjHcT可知,鐵和氫氣質量關系為56~2,所以生成0.24g氫氣需要鐵6.72g,所以原已部分銹獨生鐵樣品中鐵的質量為6.72g-1.12g=5.6g,所以生鐵粉末銹蝕前的碳的質量為含碳量是一。c”xl00%=4%,有同學認為,由上述實驗得出的已銹蝕的鐵的質量可能1.12g+5.6g+0.28g存在誤差,理由是碳具有還原性,可能在步驟二中與氧化鐵反應。(6)所得濾渣的質量與加入鎂粉的質量相等,設:所得濾渣質量也就是鐵的質量為mg,由方程式Mg+FeSO』=MgSO4+Fe可知鎂和硫酸亞鐵和鐵的質量關系為:24-152-56,所以TOC\o"1-5"\h\z3 19要生成mg鐵,那么鎂的質量為^mg,硫酸亞鐵的質量為亍mg,那么可知與硫酸反應的3 4 人鎂的質量為(m-1m)g=,mg,由方程式Mg+H2sO,uMgSO^+H?T可知鎂和硫酸的質量關4 7系為24~98,所以,mg鎂需要與弓mg的稀硫酸反應,所以則所取溶液中參加反應的硫酸亞鐵與稀硫酸溶質的質量比是看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不能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與水反應食醋驗證二氧化碳不能石蕊變紅色①④中紙花變紅色,②③中紙花不變色ABCD【詳解】(1)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所以判斷物質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是看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故填:看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CO?溶于水無明顯現象,C0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也無明顯變化,所以不能用觀察的方法判斷是否發生反應,故填:不能:(3)猜想與假設:二氧化碳溶于無明顯變化,可能與水反應,也可能不與水反應,則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與水反應,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與水反應;(4)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紙花噴稀鹽酸變紅色,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所以“實驗設計①''中的稀鹽酸還可用生活中的食醋代替,食醋含有醋酸屬于酸,也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紙花變紅色,故填:食醋;(5)將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紙花投入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中,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所以“實驗設計③”的目的是驗證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色,故填:驗證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色:[實驗結論]猜想二成立,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實驗①”噴稀鹽酸”紙花變紅色,說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實驗②“噴水”紙花不變色,說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實驗③”投入二氧化碳中“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實驗④“噴水后投入二氧化碳中'’紙花變紅,說明石蕊變紅色,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的結果,所以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實驗現象是①④中紙花變紅色,②③中紙花不變色,故填:①④中紙花變紅色,②③中紙花不變色;[反思交流]實驗探究”無明顯實驗現象時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核心思路是提出問題(B)、.設計對比實驗(A)、獲取事實證據(C)、邏輯推理判斷(D),故填:ABCD。堿產生大量氣泡Ca(OH)2+Na2CO,=CaCO,i+2NaOHNaClCaCl2③【詳解】(1)無色酚酸試液遇堿變紅,故A試管中溶液變成紅色,說明碳酸鈉溶液顯堿性;B試管中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產生氣泡,說明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C試管中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產生白色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J+2NaOH;(4)分析討論:將三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的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為碳酸鈣,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不能共存,故上層清液中不含HC1,上層溶液為無色,說明最終溶液不呈堿性,即溶液中不含碳酸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等堿性物質,三支試管中的物質混合后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主要有:Ca(OH)2+Na2CO,=CaCO3l+2NaOH;HCl+NaOH=NaCl+H2O:2HCl+Ca(OH),=CaCl2+2H2O,CaCl,+Na2CO}=CaCO,I+2NaCl,氯化鈉不參與反應,所以最終無色溶液中的溶質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h;實驗驗證: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鈣。①氯化鈉和氯化鈣溶液均顯中性,均不能使石蕊溶液變色,無法鑒別是否含氯化鈣,不符合題意;②氯化鈉和氯化鈣均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現象相同,無法用硝酸銀溶液檢驗氯化鈣,不符合題意;③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鈉和碳酸鈉不反應,無明顯現象,現象不同,可以鑒別,符合題意;④氯化鈉和氯化鈣均與稀鹽酸不反應,現象相同,無法區分,不符合題意。故選③。有CaO無色酚酗試液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其溶液也能使無色酚酣試液變紅0.74有 由實驗可知0.50g濾渣A為樣品中的CaCCh,對于1.15g生石灰樣品中余下的0.65g固體,若全為CaO,則濾液B中的Ca(OH)2應為0.86g;若全為Ca(OH)2,則濾液B中的Ca(OH)2應為0.65g;若CaO和Ca(OH)2都有,則濾液B中的Ca(OH)2應介于0.65g?0.86g之間。而實際上濾液B中Ca(OH)2為0.74g,介于0.65g?0.86g之間,0.65g固體為CaO和Ca(OH)2,故樣品中一定有Ca(OH)2(其他分析準確、合理均可)【詳解】[實驗探究]實驗①: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放出熱量,故實驗結論為有CaO;實驗②:無色酚儆試液遇堿變紅色,故可向上層清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酰試液;【交流與討論](1)實驗②還不能得出樣品中一定含有Ca(OH)2的結論,理由是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其溶液也能使無色酚酰試液變紅[計算與分析]根據圖示可知:1.15g該生石灰樣品放入燒杯中加水,過濾后得到0.50g濾渣A為碳酸鈣,濾液B為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1.00g濾渣為碳酸鈣沉淀,設濾液B中溶質的質量為xCa(OH)2+Na2CO,=CaCO3l+2NaOH74 100x 1.00g74x100-1.00gx=0.74g(2)由實驗可知0.50g濾渣A為樣品中的CaCCh,對于1.15g生石灰樣品中余下的1.15g-0.50g=0.65g固體,若全為CaO,根據CaO+HzOCa(OH)2,56份質量的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74份質量的氫氧化鈣,0.65g氧化鈣可生成Ca(OH)2應為0.86g;若全為Ca(OH)2,則濾液B中的Ca(OH)2應為0.65g;若CaO和Ca(OH)2都有,則濾液B中的Ca(OH)2應介于0.65g?0.86g之間。而實際上濾液B中Ca(OH)2為0.74g,介于0.65g?0.86g之間,0.65g固體為CaO和Ca(OH)2,故樣品中一定有Ca(OH)2。二氧化碳CO2B二氧化碳(或氧氣)二氧化碳和氧氣水是銅生銹的必要條件之一取一支試管,放入一片光亮銅片,加入少量蒸儲水浸沒部分銅片,充入二氧化碳后,塞緊橡皮塞,放置一段時間對比觀察【詳解】猜想由組成銅綠的四種元素,依據質量守恒的思想,其中C元素來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H元素來自水,而O元素則可能來自二氧化碳、水或者氧氣.故答:二氧化碳或C。?;設計與實驗(1)圖A中上層的油層隔離了空氣,其中的銅片也就只與水接觸,遠遠不能滿足銅銹蝕條件,因此放置時間再長也不會出現銹蝕:圖B,試管中有水且敞口放置,其中銅片與水、二氧化碳、氧氣都接觸,應該是四支試管中最能滿足銹蝕條件的,因此應該最先生銹;圖C,試管內有水和空氣,但因管口塞住,不能與外界空氣產生氣體交換,就會因二氧化碳量不足很難甚至不能出現生銹;圖D,試管內因缺少水,不滿足銅片銹蝕條件,不會出現生銹現象;故填:B;C管內是銅、水、少量空氣,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含量很少可忽略其存在,因此可認為銅片只和水,氧氣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種接觸;故答:二氧化碳(或氧氣);(3)猜想銅片生銹應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相關,在探究實驗中每只管內只控制一種物質,而D管中明顯沒有水,因此應設計為充滿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故答:二氧化碳和氧氣;從D試管的實驗中,獲得的結論是:水是銅生銹的必要條件之一;評價與改進根據所提供的四支試管,A管因只有水而被去除,B管內為二氧化碳、氧氣和水,C管內為氧氣和水,D管內為二氧化碳和氧氣,綜合起來就能發現缺少一組對比:銅片與水和二氧化碳接觸而無氧氣的影響,故填:取一支試管,放入一片光亮銅片,加入少量蒸儲水浸沒部分銅片,充入二氧化碳后,塞緊橡皮塞,放置一段時間對比觀察。CaO正確CaCH-H,OCa(OH)2氫氧化鈣Ca(OH)2 ②酸解離出的氫離子與堿解離出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詳解】初步結論: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實驗過程中沒有溫度變化,故填CaO;結論與解釋:將固體混合物溶于水,得到固液混合物,滴幾滴酚St溶液,上層清液變成紅色,說明原固體中存在氫氧化鈣:再滴加稀鹽酸溶液,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固體表面有氣泡生成,說明含有碳酸鈣,因此結論是正確的,故填正確;其中氫氧化鈣產生的原因是氧化鈣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故填CaO+H2O=Ca(OH),;深入交流: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混合物溶于水,部分氫氧化鈣和碳酸鈣以固體狀態存在,邊滴加稀鹽酸邊攪拌,溶液仍為紅色時,固體表面沒有氣泡產生,但固體卻減少了,因此是固體中的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鈣和水,故填氫氧化鈣或Ca(OH)2;分析評價:I、①溶液中某離子數目的變化趨勢圖,原混合物中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水中存在少量鈣離子,稀鹽酸與氫氧化鈣,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鈣離子的數目是增加的,不符合題意:②原混合物中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水中存在少量氫氧根,稀鹽酸與氫氧化鈣反應,氫氧根的數目減少,部分固體氫氧化鈣溶解,補充氫氧根離子,直至減為0,符合題意;③原混合物溶于水,樣品中沒有氯元素,水溶液不存在氯離子,然后滴加稀鹽酸,稀鹽酸溶液中含有氯離子,氯離子的數目是從0開始增大的,不符合題意:故填:②;II、在b-c的過程中氫氧根離子減少的過程,是酸與堿反應的實質:酸解離出的氫離子與堿解離出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的過程,故填酸解離出的氫離子與堿解離出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偏左 H2SO4+BaCOH\=BaSO,+2H,O碳酸鈉Na2cCh 二氧化碳C02Na2CO,+CaCl2=CaCO,1+2NaCl碳酸鈉Na2cCh氫氧化鈉NaOH除盡Na2co3,防止對NaOH檢驗產生干擾【詳解】(1)由于瓶中氧氣被消耗,瓶內壓強減小。A中待錐形瓶冷卻后,小組同學打開瓶塞,空氣進入瓶子,再塞回去瓶子質量增加,所以結果發現指針偏左。實驗D是稀硫酸與氫氧化鋼反應生成硫酸鋼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H25O4+Ba(OH)2=BaSO,I+2H2O【做出猜想】根據將B、C實驗的廢液(含C中的藍色沉淀)混合,得到藍色沉淀及無色溶液可知,溶液中沒有鹽酸和氯化銅,結合猜想I、HI、IV可得猜想猜想II:含有NaCl、Na2co3。【進行實驗】(2)步驟①是無色濾液,滴加稀鹽酸生成氣體,說明無色濾液含碳酸鈉,則氣體A是二氧化液;(3)步驟②是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CO、+CaCl、=CaCO、(+2NaCi(4)根據步驟①,可確定無色濾液的溶質除了NaCl外還含有Na2co3。如果步驟④的結果是溶液pH=ll,則溶液C除了NaCl外含有的溶質是氫氧化鈉,為了除盡Na2cCh.防止對NaOH檢驗產生干擾,步驟②加入過量的氯化鈣。BaCL無色酚酰溶液NaCkBaCl2BaC03不溶于水,過濾已被除去BaCl2+Na2CO3=BaCO,J+2NaClACD【詳解】(1)根據圖示標簽及化學式的讀法可知:溶液M的溶質可能是氫氧化鋼或氯化銀,氯化鋼的化學式是BaCL,故填:BaCl2;(2)氯化鋼的溶液呈中性,氫氧化鋼的溶液呈堿性,滴加無色酚酸溶液,溶液不變色,溶液M的溶質不是Ba(0H)2,故填:無色酚酣溶液;猜想三:氯化鋼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鋼,濾液中的溶質成分可能是NaCl(猜想三)、NaCkNa2cO3(猜想一)或NaQ、BaCl2,所以猜想四為NaCl、BaCh,故填:NaCKBaCh:(3)氯化鋼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銀,BaCCh不溶于水,是白色沉淀,過濾后得到澄清濾液,已被除去,所以濾液中不可能含有BaCCh;溶液M(BaCh)與碳酸鈉溶液混合的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為BaCl,+Na2CO,=BaCO,1+2NaCl,故填:BaCCh不溶于水,過濾已被除去;BaCU+Na:CO,=BaCO,J+2NaCl;(4)甲的實驗:加入硝酸銀溶液,硝酸銀與氯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和硝酸鈉,只能證明濾液中含有氯化鈉,猜想一、三、四都有相同的現象,猜想一、三、四都可能成立,無法證明濾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鈉,檢驗碳酸鈉,驗證碳酸根,可以用鋼離子、鈣離子和氫離子。A、硝酸鋼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鋼和硝酸鈉,產生白色沉淀,證明含有碳酸鈉,猜想一成立,符合題意:B、氯化鉀溶液與Na2cCh不發生反應,無明顯現象,不能證明是否含有碳酸鈉,無法驗證猜想一成立,不符合題意;C、稀鹽酸與Na2cCh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證明含有碳酸鈉,猜想一成立,符合題意;D、氫氧化鈣與Na2cCh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產生白色沉淀,證明含有碳酸鈉,猜想一成立,符合題意。故選ACDo棉花上的酒精燃燒而水不燃燒燃燒需要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控制變量(讓兩種物質受熱溫度相同)蠟燭火焰由上到下依次熄滅 (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離著火區域【詳解】[反思交流](1)實驗1中,現象是棉花上的酒精燃燒而水不燃燒,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燃燒需要可燃物:(2)乒乓球的著火點比濾紙片的著火點低,乒兵球碎片先燃燒,濾紙片后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為了實驗時讓兩種可燃物受熱溫度相同,在厚度均勻的無銹薄鐵片上,將大小相同的乒乓球碎片和紙片放在離中心點距離相等圓弧上,故這樣做的目的為控制變量;(3)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因為熱的二氧化碳氣體密度較小,積聚在燒杯內上方,故蠟燭火焰由上到下依次熄滅:[解釋應用](4)通過實驗4可告訴我們,高處二氧化碳含量多,故跑離火災區域時,采取的措施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離著火區域。CaCO,+2HCl=CaCl2+CO2T+H2O 甲丙乙丁其它條件一定時,鹽酸濃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不能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附著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礙反應進行快防止CO2溶于水慢反應過程中不斷消耗鹽酸,鹽酸濃度不斷降低,因此反應速率降低【詳解】(1)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該反應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CO2T+H2O;(2)要比較不同濃度的鹽酸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應選擇鹽酸濃度不同,石灰石固體形狀相同的實驗編號,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甲丙或乙丁;收集相同時間的二氧化碳氣體,收集氣體越多,說明反應速率越快,由此得到的結論是其它條件一定時,鹽酸濃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3)能否將稀鹽酸換成稀硫酸進行實驗:不能,因為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附著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礙反應進行;(4)從上述實驗可知:實驗甲乙對比,均收集前30s的氣體,甲收集的氣體多,說明石灰石的顆粒越小,反應速率越越快;(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絕二氧化碳與水接觸,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實驗延伸)從上表數據可以分析得出,到20s后反應速率逐漸變慢,其主要原因是反應過程中不斷消耗鹽酸,鹽酸濃度不斷降低,因此反應速率降低。泡沫較多2探究硬水量不同的條件下,產生泡沫量的關系硬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軟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多肥皂水用量多,泡沫就更多純凈水煮沸取少量的水垢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再將反應后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水垢中含有碳酸鹽【詳解】I.[解釋與結論](1)通常用肥皂水來區分硬水和軟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軟水中泡沫較多,區分軟水和硬水的操作中,加入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多現象的為軟水。(2)設計第2組實驗時,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滴加混合溶液的量需相同,④、⑥混合溶液用量均為2,所以實驗序號⑤中x應為2;(3)第二組實驗:滴加混合物溶液的用量為2滴,第三組實驗:滴加混合物溶液的用量為4滴,滴加混合物溶液用量不同,產生泡沫的多少不同,所以設計對比第2組與第3組實驗現象的目的是探究硬水量不同的條件下,產生泡沫量的關系:(4)從3組實驗可以看出:當在相同體積的蒸儲水中加入不同量的氯化鈣和氯化鎂溶液,同時加入相同體積的肥皂水,可以看到蒸儲水產生泡沫多,而加入氯化鈣和氯化鎂的體積越多,水的硬度越大,產生泡沫越少,可以得出其他條件相同時,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軟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多;[解釋與結論](5)根據實驗數據分析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純凈水中滴加2滴肥皂水就有泡沫產生,所以硬度最小的水樣是純凈水;(6)與自來水相比,煮沸后的自來水觀察到泡沫產生時所需肥皂水的用量少,故可得出煮沸降低水的硬度;(7)因為碳酸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為探究水垢中是否含碳酸鹽,可采用的實驗方案為取少量的水垢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再將反應后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水垢中含有碳酸鹽。高溫2CuO+C_2Cu+C02TCu2O使用顆粒更小的反應物,可以增加表面積,有利于反應的進行更有利于集中加熱不能放氯離子C1對比試驗3和實驗5,氯化鉀和硫酸鉀都含有鉀離子,不同的是氯離子,3反應快,且2、3、4實驗中氯化鈣、氯化鉀、氯化鈣都含有氯離子反應都快,因此有促進作用的是氯離子木炭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3:34【詳解】木炭與氧化銅的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高溫 .學方程式為:C+2CuO-2Cu+C0,To進行猜想: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銅有+1和+2兩種化合價,已知CuO為黑色,因此暗紅色固體可能是Cu2O?交流討論:物質接觸面積越大反應就越充分,所以小吳這樣建議的原理是:使用顆粒更小的反應物,可以增加表面積,有利于反應的進行;小周建議用圖乙裝置替代甲裝置。與甲相比較,乙裝置中將試管直立放置更有利于集中加熱;實驗過程:當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剛出現渾濁時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可能是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確定氧化銅和炭粉已經開始反應。停止加熱后,仍能看到紅熱現象,并沿試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這個現象說明該反應要放出熱量:故填:不能;放;拓展延伸:(1)對比試驗3和實驗5,氯化鉀和硫酸鉀都含有鉀離子,不同的是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3反應快,且2、3、4實驗中氯化鈣、氯化鉀、氯化鎂都含有氯離子反應都快,因此有促進作用的是氯離子:(2)對比實驗2、3、4,其中2、3中有金色銅粒生成,4中無金色顆粒生成,而2、3中木炭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3:34,因此產生金色銅粒的還需要控制木炭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3:34;故填:木炭與氧化銅的質量比為3:34。關閉活塞,先將導氣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熱毛巾等)捂住錐形瓶,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若有氣泡冒出,則氣密性良好控制液體藥品的滴加速率(答案合理即可)Na2CO,+2HCl=2NaCl+H2O+CO2T碳酸氫鈉飽和溶液NaHCO,+HCl=NaCl+H2O+CO2T濃硫酸NaOH溶液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未反應的二氧化碳氣體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a導管口,通過觀察帶火星的小木條是否復燃2Na,O2+2CO2=2Na2CO,+O2該反應生成人體所需的氧氣,同時吸收掉人體呼吸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即可)【詳解】實驗探究:(1)檢查裝置氣密性需要使裝置密閉,檢查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活塞,先將導氣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熱毛巾等)捂住錐形瓶,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若有氣泡冒出,則氣密性良好。控制反應物濃度可以控制反應速度,A中有分液漏斗,可以采用控制液體藥品的滴加速率的方法來控制反應速度(答案合理即可):A中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T;B裝置的作用是除去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氣體混有的氯化氫氣體,因此需要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損失,選擇二氧化碳在其中溶解度最少的液體,由溶解度曲線圖知應選擇碳酸氫鈉飽和溶液;B裝置中發生的反應為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HC1=NaCl+H2O+CO,?;(3)為防止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蒸氣對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造成干擾,應利用濃硫酸的吸水性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C裝置應加入濃硫酸;由于生成的氧氣中混有未反應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對氧氣的檢驗造成干擾,因此應用NaOH溶液將其除去:(4)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使帶火星木條復燃,采用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a導管口,通過觀察帶火星的小木條是否復燃的方法可知F裝置中氧氣是否已集滿。得出結論:由上述探究得出過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純堿(碳酸鈉)和氧氣,該反應方程式為:2Na2(Z)2+2CC)2=2Na2c。3+。2;反思:通過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生成人體所需的氧氣,同時吸收掉人體呼吸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即可)。鹽2A1+3CuSO4=AL(SOD3+3Cu三反應物中沒有C,則生成物中也不會有含C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氣味驗純酸CuO+H2SO4=CuSO4+H2O紫色石蕊試劑不變色Cu2+【詳解】(1)CuSO4由CiP+與SO;構成,則屬于鹽;A1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紅色的金屬銅與硫酸鋁,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A1+3CuSO4=A12(SO4)3+3Cu;[猜想與假設]將A1放入CuSCU溶液中,參與的反應物可能為H2O、Al、CuSO4,沒有碳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出生成物中也不會含有C,則猜想三C02不合理;[實驗驗證]SO2具有刺激性氣味,該氣體無氣味,則不可能為猜想四:SO2;點燃可燃氣體需要先驗純,防止發生爆炸;[反思與交流]A1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則硫酸銅溶液可能顯酸性:要使硫酸和硫酸銅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硫酸銅,可向其中加入過量的CuO,CuO為不溶物,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與水,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uO+H2SO4=CuSO4+H2O;(4)硫酸銅在水中電離產生CM+和SO;,硫酸鈉在水中電離產生Na+與SO;,硫酸鈉的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試劑變色,則可設計如下實驗:取適量Na2s04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石蕊試液,振蕩,觀察到石蕊試劑不變色,證明Na+和SO: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說明CuSO4溶液的酸堿性與CiP+有關。分液漏斗除去氫氣中的水蒸氣BADC藍鈣也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鈣,固體可能是鈣Na2co3+Ca(OH)2=CaCO3j+2NaOH無明顯現象過一會產生氣泡84%攜帶安全【詳解】(1)儀器a是分液漏斗,閱讀信息資料中鈣與氫氣反應時必須是干燥的氫氣,氫化鈣不能與水接觸,所以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故填:①分液漏斗;②除去氫氣中的水蒸氣。(2)③裝置中有空氣,需先通入氫氣排空氧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的危險,實驗結束應該先停止加熱待裝置冷卻后再停止通入氫氣,防止D中的濃硫酸倒吸,故填:BADCo【CaH2的性質探究】(3)氫化鈣和水反應會生成堿,堿能使石蕊變藍色,所以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試液后顯藍色,鈣與水反應也會生成堿;由石蕊變藍,無法證明一定有氯化鈣生成,因為鈣也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鈣,固體可能是鈣。故填:④藍:⑤鈣也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鈣,固體可能是鈣。(4)⑥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大家一致認為猜想四不合理,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1+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1+2NaOHo【實驗驗證】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接觸會生成沉淀,根據結論寫現象,由于猜想二不成立,所以無明顯現象:碳酸鹽和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由于猜想三成立,加入足量鹽酸后,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鈉反應完后,鹽酸再與碳酸鈉反應,所以會看到過一會產生氣泡;故填:⑦無明顯現象;⑧過一會產生氣泡。_ 40【定量分析】(5)⑨鈣元素的質量為:2.4g創而100%=0.96g,則CaH?與Ca的混合物中氫元素的質量為:喳-。96g=0.04g,2則CaH2的質量為:0.04g復(一100%)=0.84g,42則樣品中CaH2的質量分數為:”強?100%84%,1g故填:84%【反思與交流】(6)⑩登山運動員常用CaH?作為能源提供劑,與氫氣相比,其優點是攜帶安全;故填:攜帶安全。②⑧1探究肥皂水多少與產生泡沫的關系硬水中加肥皂水時,產生的泡沫就多。軟水中加肥皂水時,產生的泡沫較少K2CO3+BaC12=BaCO3|+2KC1一定有BaCh、K2co3、一定沒有K2so4、CuSO4,可能有KC1【分析】本題涉及控制變量對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與產生泡沫量的關系及物質成分的探究。【詳解】I、[解釋與結論]⑴對比②和⑧,混合溶液用量不同,說明②和⑧的水硬度不同,②為軟水產生泡沫多,⑧為硬水產生泡沫少,可知肥皂水能區分軟水和硬水,依據的現象是產生泡沫的多;⑵設計第2組實驗時,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滴加混合溶液的量需相同,④、⑥混合溶液用量均為1,所以⑤第2組實驗中x也應為1;⑶第二組實驗:滴加混合物溶液的用量相同,滴加肥皂水用量不同,產生泡沫的多少不同,所以第2組實驗以肥皂水為變量,探究肥皂水多少與產生泡沫量的關系;⑷從3組實驗可以看出:當在相同體積的蒸儲水中加入不同量的氯化鈣和氯化鎂溶液,同時加入相同體積的肥皂水,可以看到蒸儲水產生泡沫多,而加入氯化鈣和氯化鎂的體積越多,水的硬度越大,產生泡沫越少,可以得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大理石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船舶機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攀枝花市市直機關遴選公務員考試真題2024
- 關鍵期中考試數學試卷
- 高二金牌考卷數學試卷
- 高考卷理科數學試卷
- 廣東高職期中考數學試卷
- 安全生產培訓成本效益與企業管理水平關系研究考核試卷
- 光學計量在光學系統光束整形技術中的應用探討考核試卷
- 醫療器械臨床數據統計分析的交叉驗證技術考核試卷
- GB/T 32798-2016XP型行星齒輪減速器
- GB/T 16451-1996天然脂肪醇
- (約克)機組熱回收技術
- 《小學趣味語文》PPT課件(優秀)
- 疫苗及其制備技術課件
- 世界衛生組織-人瘤病毒疫苗:世衛組織立場文件2022年5月(英譯中)
- (完整版)常見腫瘤AJCC分期手冊第八版(中文版)
- 《企業轉型升級研究》文獻綜述(3000字)
- 人教版PEP初中八年級下冊英語全冊課件
-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單雙數》課件
- 日本文化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