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寄生蟲復習(重要筆記)_第1頁
醫學寄生蟲復習(重要筆記)_第2頁
醫學寄生蟲復習(重要筆記)_第3頁
醫學寄生蟲復習(重要筆記)_第4頁
醫學寄生蟲復習(重要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寄生蟲復習重點(重要筆記)(一)總論1、醫學寄生蟲學:是研究與醫學有關的寄生蟲及其宿主關系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礎學科。包括醫學原蟲學、醫學蠕蟲學、醫學節肢動物學。2、共生(symbiosis):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學現象包括共棲、互利共生、寄生。3、寄生(parasitism):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關系4、機會性致病寄生蟲(opportunistic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時處于隱性感染狀態,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時,蟲體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強,導致宿主出現臨床癥狀的寄生蟲5、宿主類別:①終宿主:指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間宿主:指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蟲宿主:有些蠕蟲成蟲或原蟲的某一發育階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種類的脊椎動物。④轉續宿主6、寄生蟲生活史:寄生蟲完成一代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包括直接型、間接型。7、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⑴機械性損傷:①直接損傷組織;②堵塞腔道;③壓迫組織;④破壞寄生的性別⑵化學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損害⑶奪取營養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immunity):即寄生蟲感染后僅能誘導部分的保護性免疫,但不能消除體內全部寄生蟲;當用藥物清除體內的原蟲后,適應性免疫也就逐漸隨之消失,又稱帶蟲免疫(premunition)。9、為什么寄生蟲能夠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機體內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evasion):有些寄生蟲在免疫的宿主體內生存、發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應的攻擊。⑴抗原變異⑵分子模擬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離10、感染期(infectIvestage):寄生蟲生活史中能感染人體的階段稱為感染期11、世界范圍內5大寄生蟲病: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利什曼病、錐蟲病中國5大寄生蟲病: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利什曼病、鉤蟲病12、機會致病寄生蟲:剛地弓形蟲、藍氏賈第鞭毛蟲、陰道毛滴蟲、卡氏肺孢子蟲、微小隱孢子蟲13、食源性寄生蟲病(foodborneparasitic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蟲感染階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類寄生蟲病。食源性寄生蟲病:華支睪吸蟲病、帶絳蟲病、并殖吸蟲病、肺吸蟲病、旋毛蟲病、布氏姜片吸蟲病、弓形蟲病、廣州管線蟲病、包蟲病14、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⑴傳染源(sourceofinfection):感染了寄生蟲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帶蟲者、保蟲宿主、被寄生蟲污染的環境。⑵傳播途徑(routeoftransmission):寄生蟲離開傳染源后,經由傳播途徑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的全過程。侵入人體的途徑:經口途徑、經皮膚感染、經媒介昆蟲感染、經胎盤感染、自身感染、其他⑶易感人群15、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地方性、季節性、自然疫源性人獸共患寄生蟲病(parasitczoonoses):可在人和動物間傳播的寄生蟲16、寄生蟲病防治基本措施:①消滅傳染源;②切斷傳播途徑;③保護易感者(二)醫學原蟲學一、葉足綱溶組織內阿米巴結合其生活史說其致病與診斷:二、鞭毛蟲綱1、藍氏賈第鞭毛蟲致病機制:吸附于小腸粘膜表面的大量滋養體機械阻隔作用影響吸收功能2、陰道毛滴蟲致病機制與傳播方式:蟲體消耗陰道內的糖原,阻礙了乳酸桿菌酵解作用,使乳酸生成減少,陰道內pH轉為中性甚至堿性,從而破壞了“陰道自凈作用”。途徑包括直接傳播和間接傳播;直接傳播通過性交傳播,為主要傳播方式;間接傳播途徑通過公共浴池、游泳池、浴具等三、孢子蟲綱1、瘧原蟲在人體內發育過程:⑴紅細胞外期:①子孢子雌性按蚊叮咬人;②子孢子進入人體;③肝細胞內裂體增殖,形成裂殖體;④肝細胞脹破,釋放裂殖子;⑵紅細胞內期:⑤部分裂殖子侵入紅細胞;⑥在紅細胞內裂體增殖,脹破紅細胞,釋放裂殖子;⑶配子形成期:⑦部分裂殖子在紅細胞內不再裂體增殖,而發育分化成雌、雄配子體,2、瘧疾發作機理和表現:紅細胞內期的裂體增殖脹破紅細胞——釋放裂殖子、瘧原蟲產物(瘧疾毒素,虐色素除外)紅細胞碎片——激活巨噬細胞產生內源性致熱源——刺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發作表現)周期性寒戰(發冷)、發熱(高熱)、出汗(退熱)3、瘧疾貧血的機理和性質:性質:溶血性貧血瘧原蟲造成的貧血原因有:①紅內期瘧原蟲直接破壞紅細胞,以惡性瘧原蟲破壞程度最重;②脾功能亢進,瘧原蟲感染可造成脾腫大,引起脾功能亢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強,大量吞噬被瘧原蟲感染的和正常的紅細胞;③免疫溶血,如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自身抗原暴露,產生自身抗體,溶解紅細胞。如,粘附在紅細胞膜上的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補體,溶解紅細胞;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紅細胞生成障礙,加重貧血。4、何謂瘧疾再燃與復發:再燃(recrudescence):患者在瘧疾發作停止后,在無再感染的情況下,由于血內存在少量殘余的紅內期瘧原蟲,在一定條件下又大量增殖,經數周至數月有出現瘧疾發作,稱為再燃。復發(relapse):瘧疾出發停止后,患者血內紅內期瘧原蟲已被完全消滅,在未經紋媒傳播再感染的情況下,經2~3個月到年余,又出現瘧疾發作,稱為復發。5、人是怎么感染弓形蟲的?感染方式⑴經口:①卵囊(貓糞)②包囊、假包囊(肉)③滋養體(分泌物、奶、生蛋)⑵經胎盤——滋養體⑶經破損的皮膚,黏膜感染⑷器官移植——包囊、假包囊⑸輸血感染階段:成熟卵囊是弓形蟲經貓糞在外界傳播的感染階段;假包囊和包囊是中間宿主之間,或中間宿主與終宿主之間互相傳播的主要感染階段。(三)醫學蠕蟲學一、吸蟲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衛氏并殖吸日本裂體吸蟲(肝吸蟲)(腸吸蟲)蟲(肺吸(血吸蟲)蟲)寄生部位肝膽管囊蚴經口(生食經口或半生是含有囊有的淡水魚蝦)小腸囊蚴肺門脈—腸系膜靜脈系統尾蚴經皮膚(接觸疫水)感染階段感染方式囊蚴經口中間宿主淡水螺、淡扁卷螺、菱川卷螺、溪釘螺水魚、蝦角、茭白、荸蟹、蝲蛄薺保蟲宿主豬犬、貓哺乳動物主要致病階段成蟲(成蟲成蟲(成蟲→童蟲、成蟲尾蚴(侵入),→蟲卵→毛蟲卵→毛蚴→(成蟲→蟲童蟲(移行),蚴→胞蚴→胞蚴→母雷蚴卵→毛蚴→成蟲(定居產雷蚴→尾蚴→子雷蚴→尾胞蚴→母雷卵),蟲卵(主→囊蚴→后蚴→囊蚴→后蚴→子雷蚴要致病因子,組尾蚴)尾蚴)→尾蚴→囊織沉積,形成蟲蚴→后尾蚴卵肉芽腫)(蟲→童蟲)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蟲→成蟲)主要診斷方法糞檢糞檢蟲卵痰液→生理①糞檢→糞便直1糞便直接涂→涂片法和沉鹽水直接涂接涂片法;②毛片法淀法片法;糞檢蚴孵化法;③腸→直接涂片鏡活組織檢查;法或濃集法④免疫診斷:環(分為沉淀卵沉淀試驗法和漂浮(COPT)法)2集卵法(飽和鹽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