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
讓教學變成研究張華(hzhang@)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課程研究促進會主席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
讓教學變成研究張華1從“錢學森之問”說起從“錢學森之問”說起2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3“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4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5溫家寶在北京35中的談話為什么社會上還有那么多人對教育有許多擔心和意見?……任繼愈老先生90歲生日時,我給他送了一個花籃祝壽,他給我回了一封信,這不是感謝信,而是對教育的建議信。我坦率告訴大家,他對我國教育的現狀有一種危機感,他尖銳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多次看望錢學森先生,給他匯報科技工作,他對科技沒談什么意見,他說你們做的都很好,我都贊成。然后,他轉過話題就說,為什么現在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話他給我講過五六遍。最近這次我看他,我認為是他頭腦最清楚的一次,他還在講這一點。溫家寶在北京35中的談話為什么社會上還有那么多人對教育有許多61901-2007,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三大科技類獎總數:469人,分屬于26個國家其中——美國:204人;英國:69人;德國:63人;法國:27人;瑞典:16人;荷蘭:13人;瑞士:13人;俄國:11人;丹麥:8人;奧地利:7人;意大利:6人;加拿大:6人;日本:6人
美國所占比例:43.5%1901-2007,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三大科技類獎71968-2000,諾貝爾經濟學獎總數46人,分屬于12個國家其中——美國:30人;英國:4人;瑞典:2人;挪威:2人美國所占比例:65%
1968-2000,諾貝爾經濟學獎總數46人,分屬于12個國81936-2000,菲爾茲數學獎總數43人獲獎,分屬于9個國家。其中——美國:16人;法國:7人;英國:7人;俄國:5人;日本:3人;比利時:2人美國所占比例:37%
1936-2000,菲爾茲數學獎總數43人獲獎,分屬于9個9兩個對比鮮明的現象美國學生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世界上位列差等,但其創造力舉世領先。中國學生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世界上遙遙領先,但其創造力卻非常薄弱。兩個對比鮮明的現象美國學生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世界上位列差等10今天探討的問題1.我國課堂教學是如何失去創造力的?2.怎樣使我國課堂教學恢復創造力?今天探討的問題1.我國課堂教學是如何失去創造力的?11對“錢學森之問”的一個解決方案只有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創造權利,才能首先恢復全民的即大眾主義的創造性,進而從中產生少數“杰出人才”。只有使教學論由“知識傳授論”轉變為“知識創造論”、教學實踐由傳遞別人的知識轉變為創造自己的知識,每一學生的自由個性才可能獲得發展。因此,我的解決方案是:讓教學變成研究。對“錢學森之問”的一個解決方案只有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創12一、為什么把教學變成研究?一、為什么把教學變成研究?13探究教學:民主化時代的教學哲學。探究教學:民主化時代的教學哲學。14兩個教學例子兩個教學例子152008年4月底,美國Ohio州,Oxford市一小學,期末考試期間2008年4月底,美國Ohio州,Oxford市一小學,期末1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8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9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1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2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3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4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5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8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292008年8月31日,
兒子張弘毅上小學了!2008年8月31日,
兒子張弘毅上小學了!3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31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32若干啟示1.西方教育總體上是自由的,因為它已經歷過徹底的啟蒙。西方教育當然有問題,但總體上屬于“啟蒙后”的問題。西方社會已進入“后”時代(Post-era)。2.我國教育總體上是不自由的,因為我國教育從未完成啟蒙大業。我國教育的問題,總體上屬于“啟蒙前”的問題。3.“啟蒙后”的國家(如美國、歐洲諸國、日本)往往做出向“啟蒙前”的國家(如我國)借鑒的姿態。后者又往往以此為借口拒絕“啟蒙”。若干啟示1.西方教育總體上是自由的,因為它已經歷過徹底的啟33盡管課程改革在風雨中走過八年,盡管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客觀言之,我國課堂教學未發生根本改變,教師與學生的生存狀態依然不容樂觀,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有巨大提升空間。盡管課程改革在風雨中走過八年,盡管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客觀34實踐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
負擔正越來越重實踐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
負擔正越來越重35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3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3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38陜西漢中某中學的撕書場面陜西漢中某中學的撕書場面39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1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2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3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4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5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48河南駐馬店某中學的撕書場面河南駐馬店某中學的撕書場面49我國教學危機把學生當作整齊劃一的產品來加工,這種教學在將學生的身心加工成“標準件”的同時,還制造了“工廠教育學”。把學生當作存儲知識、信息、技能、規范的容器來對待,這種教學在將學生制造成待價而沽的商品的同時,還制造了“儲蓄教育學”。把學生當作帶有“原罪”的人來提防、控制、管理,這種教學在將學生變成奴性人格的同時,還制造了“監禁教育學”。把學生當作以獎勵做誘因、以懲罰做威脅來訓練的對象,這種教學在泯滅人性、將學生日益“動物化”的同時,還制造了“動物園教育學”。我國課堂教學正深陷上述四類教育學之中。“產品”、“容器”、“囚徒”、甚至“動物”,是其未言明的學生隱喻。我國教學危機把學生當作整齊劃一的產品來加工,這種教學在將學生50幾點期待讓學生室外多一點運動,把身體保住;室內多一點探究,把腦子保住。廣大教師、家長和全社會,別光顧著讓孩子在知識學習上走得快,還要考慮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遠。幾點期待讓學生室外多一點運動,把身體保住;室內多一點探究,把51二、“學校學科”的本質二、“學校學科”的本質52杜威的兩大貢獻:將“學科知識”“心理化”;將“學科知識”“社會化”“生活化”舒爾曼(LeeShulman)的貢獻:“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學科教學知識”“最終將課程從教科書和各類教材中提升出來,使課程獲得一種獨立的存在”。這種“獨立的存在”的本質是:教師不是學科專家的依附者,而是擁有獨立人格和專業自主權的存在。威廉·派納(WilliamF.Pinar):“概念重建之后的課程開發”。教學處于“第三空間”。“學校學科”就“不只是學術學科的衍生物——‘糟糕的拷貝’,恰恰相反,它是觀念的蒙太奇(多種觀念的綜合),它能使教師將其在自己的教室里引領的會話復雜化。”杜威的兩大貢獻:將“學科知識”“心理化”;將“學科知識”“社53兩個基本結論:第一,“學校學科”具有內在價值。“學校學科”是由學生的經驗與知識、教師的經驗與知識、社會與生活環境、相應“學科知識”及“跨學科知識”等要素相互滲透、有機融合的一個整體,其核心問題是學科邏輯與學生的心理邏輯之關系。“學校學科”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其目的在于發揮“學科知識”的教育價值,指向學生的個性解放、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社會的民主化。從內容上講,不僅關于“學科知識”與社會及生活互動的內容對“學校學科”是適當的,而且關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究“學科知識”的故事理應納入“學校學科”的范圍之中。兩個基本結論:54第二,“學校學科”具有探究性。知識、經驗的本質特性是“行動”(action)與“反思”(reflection)的整合,即“探究”(inquiry)。無論是知識的最初產生,還是知識的“再生產”和傳播,均需通過探究而進行。當人們在已經產生的知識中逃避危險、尋求安逸的時候,知識就與探究分離,淪為傳遞、接受、占有的對象,這不僅會反過來限制人的理智的探究能力的發展,還會最終使知識本身僵化、腐蝕與死亡。“學科知識”與“學校學科”的區別不在于有無探究或探究的程度、比例有別,而在于探究的主體和意義存在差異。第二,“學校學科”具有探究性。55三、將教學變成兒童研究:
一個國際趨勢三、將教學變成兒童研究:
一個國際趨勢56將兒童研究與課堂教學合二為一。教師即兒童研究者。將兒童研究與課堂教學合二為一。教師即兒童研究者。57JeanPiaget(1896-1980)JeanPiaget(1896-1980)58BarbelInheld(1913-1997)BarbelInheld(1913-1997)59EleanorDuckworthEleanorDuckworth6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61達克沃斯發人深省地問道:“所有兒童在其一、二年級都有驚人的智力進步。……為什么許多兒童的智力發展隨后就慢下來了呢?在兒童的童年時代晚期,他們的好奇心和智慧(resourcefulness)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什么繼續擁有自己精彩觀念的人如此之少?”她認為這是由于成人的忽略或偏見、社會的習俗或禁忌“阻止孩子們探索他們自己的觀念,并使他們覺著他們沒有自己的重要觀念,僅有愚蠢的或罪惡的想法。”達克沃斯發人深省地問道:“所有兒童在其一、二年級都有驚人的智62她認為每一個人的自己的觀念是其智力的核心:“我把智力發展的本質理解為精彩觀念的誕生,而這一點在壓倒的程度上依賴于擁有精彩觀念的機會。”縱觀達克沃斯的全部研究,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幫助學生產生、遵循和發展自己的觀念。
她認為每一個人的自己的觀念是其智力的核心:“我把智力發展的本63達克沃斯將“臨床訪談”發展為一種使教學與研究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論。她謙遜地把自己的方法稱為“拓展性臨床訪談(extendedclinicalinterviewing)”。這種方法的本質是“去傾聽學習者,并讓我們的學習者告訴我們他們的思想。”基于這種理念,她不再把教學理解為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過程,恰恰相反,教學是學生講解、教師傾聽的過程。這種教學就是提供讓學生誕生精彩觀念的機會。達克沃斯將“臨床訪談”發展為一種使教學與研究一體化的教學方法64這意味著:第一,教師愿意接受學生的觀念,即使學生的觀念是“錯誤的”,教師首先關切的是“他為什么這樣想”,而不是基于教師自己的立場或教科書的標準而漠視、排斥或譴責學生。第二,教師要創設暗示著精彩觀念的情境。要意識到不同的兒童有不同的觀念。當情境創設出來的時候,學生“會為理智問題所吸引。這些問題對他們而言是真實的。”這意味著:65第三,在情境中,當學生為理智問題所吸引的時候,要通過會話(教師與學生的會話、學生彼此間的會話)讓學生日益深入地“投入現象”。所謂“投入現象”,即是與所學習的主題直接接觸,而不是通過別人對該主題的觀點而間接接觸。第四,在學生日益深入地“投入現象”時,傾聽學生解釋。因為“大多數學習都發生在闡釋之中”,教師為什么要壟斷明晰自己觀點的機會呢?而且,當學生解釋的時候,不僅解釋來自他們自己,連問題也來自他們自己。學生開始學會依靠他們自己:他們是裁判,自己來判斷所認知和相信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之間會學會許多東西。慢慢地,學生會意識到,噢,原來知識是人主動建構出來的,包括“我的建構”。第三,在情境中,當學生為理智問題所吸引的時候,要通過會話(教66“兒童研究”與教學是一件事,而不是兩件事。其實,教學的根本不在于教師向學生講了多少,而在于教師對學生理解了多少。倘若教學指向于理解,教師的任何講授都必須建立在對學生的傾聽之上。只有創造機會讓學生去言說和表現,教師才可能理解學生,學生也才可能相互理解,教師的講授和其他教學行為也才有了可靠的基礎。因此,教學的本質是傾聽和對話。——張華:《對話教學:涵義與價值》,《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6期。“兒童研究”與教學是一件事,而不是兩件事。67任何社會,只有當成人學會了欣賞兒童思想的力量并促進其發展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是健康、文明和有前途的。反之,當成人把兒童的經驗和思想當作被“學科知識”所替代的對象或掌握“學科知識”的媒介,就是在以學習“學科知識”為借口向兒童施加壓迫,這種行為本質上是專制等級社會的殘余。每一個文明的現代人都應意識到:是兒童創造了成人。只有當成人學會欣賞兒童思想的力量并樂意為之提供幫助的時候,他或她才是真正意義的成人。讓我們將這種“欣賞”和“幫助”從一間間教室、一個個家庭做起。——張華:《試論教學中的知識問題》,《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1期。任何社會,只有當成人學會了欣賞兒童思想的力量并促進其發展的時68“教學研究”的意蘊教師一以貫之的“兒童研究”教師與學生合作研究學科與生活教師指導學生做研究。任何時候,只要教學與研究分離、割裂,它就必然變成灌輸、進而異化心靈,不僅異化學生的心靈而且導致教師的自我異化。
“教學研究”的意蘊教師一以貫之的“兒童研究”69在一次初中數學課上,李教師問同學:“(-3)×(-4)=?”經過短暫的思考,同學們紛紛舉手。教師微笑著讓表現踴躍的張昊回答。但見張昊自信地說:“(-3)×(-4)=9!”伴隨著一陣哄笑聲,同學們又紛紛舉手。李老師略一沉思,輕聲問張昊:“為什么?”由于著急,張昊揮舞著雙手,但依然難以表達清楚。李老師示意他慢慢說。直見張昊快速走到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起來:“老師你看!這是數軸,這是0,0的左邊三個單位是-3,右邊三個單位是+3,右邊六個單位是+6,右邊9個單位是+9。既然是(-3)×(-4),-3在這兒!”他指著數軸接著說:“既然乘以-4,就是朝相反的方向走四次:-3到0一次,0到3二次,3到6三次,6到9四次。因此,(-3)×(-4)=9!”張昊興奮得臉色紅潤,聲音微微顫抖。班級內一下安靜下來,李老師也一時語塞。突然,李老師靈機一動:“同學們怎么看這個‘張昊問題’?”這節課剩下的時間是圍繞著“張昊問題”而展開的。經過各種爭論、辯護、反證,最終揭開了為什么“(-3)×(-4)=9”是錯誤的,但人人都贊賞張昊追求真正的數學理解的可貴。在一次初中數學課上,李教師問同學:“(-3)×(-4)=?”70這是教師的“教學研究”的一個側面。這迥異于數學家的數學研究,然而它本身卻是真正的“數學研究”。通過這種研究,教師不斷生成“數學教學知識”,學生不斷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對任何一門學科而言,只有當教師建立起專屬于自己的研究領域——“學科教學知識”的時候,教師的專業人格、專業身份和專業自主權才能真正確立起來。——張華:《試論教學中的知識問題》,《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1期。這是教師的“教學研究”的一個側面。這迥異于數學家的數學研究,71“研究性教學論”不反對講授教學法,但反對“知識傳授乃教學本質(職)”由于對知識本質的誤解和將知識功利化(市場化)及權力化(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而導致人在傳授、掌握和占有知識中陷入愚昧和遭受人格異化,是當代中國“輕視知識”現象最危險、最隱蔽、最普遍的表現。把知識變成了“傳輸物”、“填充物”,教學變成了“傳授”,知識和教學的探究性、創造性就被人為取締或邊緣化,這就走上了不折不扣的“反智主義”和“反教學認識論”。“研究性教學論”不反對講授教學法,但反對“知識傳授乃教學本質72四、行動起來四、行動起來731.把“備課本”變成“教學研究記錄手冊”。鼓勵創造性備課。2.設計教學目標與創設教學情境并重,但側重情境創設。有目標,但不拘泥目標。3.講授教學與對話教學并重,但側重對話教學。不論講授,還是對話,都不能流于形式,都要基于探究、發現和創造的態度。4.把學生自己的觀念視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傾聽學生。研究學生(包括研究學生的“錯誤”)。5.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成性。善于捕捉課堂上不可預測的教育時機,并運用智慧發揮其教育價值。1.把“備課本”變成“教學研究記錄手冊”。鼓勵創造性備課。746.把課堂教學變成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體驗學科與生活的過程。7.在課堂上重視故事的價值與力量。8.在課堂上盡可能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科書之外的相關文獻、圖表、數據、圖像等;日常生活中的資源;本學科的諸種實驗資源。9.盡可能增加發現性實驗(包括思想實驗),降低驗證性實驗的比例。10.引導學生把學科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11.加強不同學科間的關聯與整合。注重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聯與整合。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的視野關注問題。6.把課堂教學變成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體驗學科與生活的過程。7512.評價即研究。教師探索建立“教學檔案袋”,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科學習。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研究兒童的會話,研究兒童的“作品”(作文、繪畫、作曲、歌唱、舞蹈、實驗設計、問題解決、等等)。提出改進不同學生學科學習的方略。13.探索建立以生成性為核心的教師教學評價制度,關注學生的精彩觀念、學習狀態和教師的教育智慧。14.建立“課堂開放制度”,相互邀請聽課,用“描述性研究”的方式相互評課,將校內、校際公開課制度化。15.對自己的教學與同事的教學進行“描述性研究”。描述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學生對這個學科內容提出了哪些問題?第二,學生對這個學科問題產生了哪些自己的想法與體驗?第三,我(或他/她)如何回應學生的問題、想法與體驗?12.評價即研究。教師探索建立“教學檔案袋”,多維度評價學生76結語讓我們變成兒童研究者,在課堂上實現人生價值和追求。結語讓我們變成兒童研究者,在課堂上實現人生價值和追求。77建議閱讀書目1【美】范梅南著:《教學機智》,教育科學出版社。2【日】佐藤學著:《靜悄悄的革命》,長春出版社。3【美】達克沃斯:《精彩觀念的誕生》,高等教育出版社。4【美】達克沃斯:《多多益善:傾聽學習者解釋》,高等教育出版社。5【美】赫姆莉,卡利尼:《從另一個視角看:兒童力量與學校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6【美】卡利尼:《幫助學生強壯起來》,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議閱讀書目1【美】范梅南著:《教學機智》,教育科學出版社787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8張華:《經驗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張華:《研究性教學論》,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年。10張華:《課程改革論》,華東師大出版社。11張華、李雁冰等:《研究性學習的理想與現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2張華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3張華、安桂清等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案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4劉萬海:《德性教學論》,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年。。15李麗:《生存學習論》,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年。16仲建維:《學生權利論》,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年。7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9謝謝大家!謝謝大家!8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
讓教學變成研究張華(hzhang@)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課程研究促進會主席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
讓教學變成研究張華81從“錢學森之問”說起從“錢學森之問”說起82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83“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84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85溫家寶在北京35中的談話為什么社會上還有那么多人對教育有許多擔心和意見?……任繼愈老先生90歲生日時,我給他送了一個花籃祝壽,他給我回了一封信,這不是感謝信,而是對教育的建議信。我坦率告訴大家,他對我國教育的現狀有一種危機感,他尖銳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多次看望錢學森先生,給他匯報科技工作,他對科技沒談什么意見,他說你們做的都很好,我都贊成。然后,他轉過話題就說,為什么現在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話他給我講過五六遍。最近這次我看他,我認為是他頭腦最清楚的一次,他還在講這一點。溫家寶在北京35中的談話為什么社會上還有那么多人對教育有許多861901-2007,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三大科技類獎總數:469人,分屬于26個國家其中——美國:204人;英國:69人;德國:63人;法國:27人;瑞典:16人;荷蘭:13人;瑞士:13人;俄國:11人;丹麥:8人;奧地利:7人;意大利:6人;加拿大:6人;日本:6人
美國所占比例:43.5%1901-2007,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三大科技類獎871968-2000,諾貝爾經濟學獎總數46人,分屬于12個國家其中——美國:30人;英國:4人;瑞典:2人;挪威:2人美國所占比例:65%
1968-2000,諾貝爾經濟學獎總數46人,分屬于12個國881936-2000,菲爾茲數學獎總數43人獲獎,分屬于9個國家。其中——美國:16人;法國:7人;英國:7人;俄國:5人;日本:3人;比利時:2人美國所占比例:37%
1936-2000,菲爾茲數學獎總數43人獲獎,分屬于9個89兩個對比鮮明的現象美國學生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世界上位列差等,但其創造力舉世領先。中國學生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世界上遙遙領先,但其創造力卻非常薄弱。兩個對比鮮明的現象美國學生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世界上位列差等90今天探討的問題1.我國課堂教學是如何失去創造力的?2.怎樣使我國課堂教學恢復創造力?今天探討的問題1.我國課堂教學是如何失去創造力的?91對“錢學森之問”的一個解決方案只有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創造權利,才能首先恢復全民的即大眾主義的創造性,進而從中產生少數“杰出人才”。只有使教學論由“知識傳授論”轉變為“知識創造論”、教學實踐由傳遞別人的知識轉變為創造自己的知識,每一學生的自由個性才可能獲得發展。因此,我的解決方案是:讓教學變成研究。對“錢學森之問”的一個解決方案只有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創92一、為什么把教學變成研究?一、為什么把教學變成研究?93探究教學:民主化時代的教學哲學。探究教學:民主化時代的教學哲學。94兩個教學例子兩個教學例子952008年4月底,美國Ohio州,Oxford市一小學,期末考試期間2008年4月底,美國Ohio州,Oxford市一小學,期末9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9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98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99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1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2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3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4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5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8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092008年8月31日,
兒子張弘毅上小學了!2008年8月31日,
兒子張弘毅上小學了!11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11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12若干啟示1.西方教育總體上是自由的,因為它已經歷過徹底的啟蒙。西方教育當然有問題,但總體上屬于“啟蒙后”的問題。西方社會已進入“后”時代(Post-era)。2.我國教育總體上是不自由的,因為我國教育從未完成啟蒙大業。我國教育的問題,總體上屬于“啟蒙前”的問題。3.“啟蒙后”的國家(如美國、歐洲諸國、日本)往往做出向“啟蒙前”的國家(如我國)借鑒的姿態。后者又往往以此為借口拒絕“啟蒙”。若干啟示1.西方教育總體上是自由的,因為它已經歷過徹底的啟113盡管課程改革在風雨中走過八年,盡管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客觀言之,我國課堂教學未發生根本改變,教師與學生的生存狀態依然不容樂觀,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有巨大提升空間。盡管課程改革在風雨中走過八年,盡管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客觀114實踐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
負擔正越來越重實踐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
負擔正越來越重115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1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1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18陜西漢中某中學的撕書場面陜西漢中某中學的撕書場面119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1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2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3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4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5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6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7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28河南駐馬店某中學的撕書場面河南駐馬店某中學的撕書場面129我國教學危機把學生當作整齊劃一的產品來加工,這種教學在將學生的身心加工成“標準件”的同時,還制造了“工廠教育學”。把學生當作存儲知識、信息、技能、規范的容器來對待,這種教學在將學生制造成待價而沽的商品的同時,還制造了“儲蓄教育學”。把學生當作帶有“原罪”的人來提防、控制、管理,這種教學在將學生變成奴性人格的同時,還制造了“監禁教育學”。把學生當作以獎勵做誘因、以懲罰做威脅來訓練的對象,這種教學在泯滅人性、將學生日益“動物化”的同時,還制造了“動物園教育學”。我國課堂教學正深陷上述四類教育學之中。“產品”、“容器”、“囚徒”、甚至“動物”,是其未言明的學生隱喻。我國教學危機把學生當作整齊劃一的產品來加工,這種教學在將學生130幾點期待讓學生室外多一點運動,把身體保住;室內多一點探究,把腦子保住。廣大教師、家長和全社會,別光顧著讓孩子在知識學習上走得快,還要考慮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遠。幾點期待讓學生室外多一點運動,把身體保住;室內多一點探究,把131二、“學校學科”的本質二、“學校學科”的本質132杜威的兩大貢獻:將“學科知識”“心理化”;將“學科知識”“社會化”“生活化”舒爾曼(LeeShulman)的貢獻:“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學科教學知識”“最終將課程從教科書和各類教材中提升出來,使課程獲得一種獨立的存在”。這種“獨立的存在”的本質是:教師不是學科專家的依附者,而是擁有獨立人格和專業自主權的存在。威廉·派納(WilliamF.Pinar):“概念重建之后的課程開發”。教學處于“第三空間”。“學校學科”就“不只是學術學科的衍生物——‘糟糕的拷貝’,恰恰相反,它是觀念的蒙太奇(多種觀念的綜合),它能使教師將其在自己的教室里引領的會話復雜化。”杜威的兩大貢獻:將“學科知識”“心理化”;將“學科知識”“社133兩個基本結論:第一,“學校學科”具有內在價值。“學校學科”是由學生的經驗與知識、教師的經驗與知識、社會與生活環境、相應“學科知識”及“跨學科知識”等要素相互滲透、有機融合的一個整體,其核心問題是學科邏輯與學生的心理邏輯之關系。“學校學科”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其目的在于發揮“學科知識”的教育價值,指向學生的個性解放、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社會的民主化。從內容上講,不僅關于“學科知識”與社會及生活互動的內容對“學校學科”是適當的,而且關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究“學科知識”的故事理應納入“學校學科”的范圍之中。兩個基本結論:134第二,“學校學科”具有探究性。知識、經驗的本質特性是“行動”(action)與“反思”(reflection)的整合,即“探究”(inquiry)。無論是知識的最初產生,還是知識的“再生產”和傳播,均需通過探究而進行。當人們在已經產生的知識中逃避危險、尋求安逸的時候,知識就與探究分離,淪為傳遞、接受、占有的對象,這不僅會反過來限制人的理智的探究能力的發展,還會最終使知識本身僵化、腐蝕與死亡。“學科知識”與“學校學科”的區別不在于有無探究或探究的程度、比例有別,而在于探究的主體和意義存在差異。第二,“學校學科”具有探究性。135三、將教學變成兒童研究:
一個國際趨勢三、將教學變成兒童研究:
一個國際趨勢136將兒童研究與課堂教學合二為一。教師即兒童研究者。將兒童研究與課堂教學合二為一。教師即兒童研究者。137JeanPiaget(1896-1980)JeanPiaget(1896-1980)138BarbelInheld(1913-1997)BarbelInheld(1913-1997)139EleanorDuckworthEleanorDuckworth140重建課堂教學的方向--讓教學變成研究141達克沃斯發人深省地問道:“所有兒童在其一、二年級都有驚人的智力進步。……為什么許多兒童的智力發展隨后就慢下來了呢?在兒童的童年時代晚期,他們的好奇心和智慧(resourcefulness)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什么繼續擁有自己精彩觀念的人如此之少?”她認為這是由于成人的忽略或偏見、社會的習俗或禁忌“阻止孩子們探索他們自己的觀念,并使他們覺著他們沒有自己的重要觀念,僅有愚蠢的或罪惡的想法。”達克沃斯發人深省地問道:“所有兒童在其一、二年級都有驚人的智142她認為每一個人的自己的觀念是其智力的核心:“我把智力發展的本質理解為精彩觀念的誕生,而這一點在壓倒的程度上依賴于擁有精彩觀念的機會。”縱觀達克沃斯的全部研究,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幫助學生產生、遵循和發展自己的觀念。
她認為每一個人的自己的觀念是其智力的核心:“我把智力發展的本143達克沃斯將“臨床訪談”發展為一種使教學與研究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論。她謙遜地把自己的方法稱為“拓展性臨床訪談(extendedclinicalinterviewing)”。這種方法的本質是“去傾聽學習者,并讓我們的學習者告訴我們他們的思想。”基于這種理念,她不再把教學理解為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過程,恰恰相反,教學是學生講解、教師傾聽的過程。這種教學就是提供讓學生誕生精彩觀念的機會。達克沃斯將“臨床訪談”發展為一種使教學與研究一體化的教學方法144這意味著:第一,教師愿意接受學生的觀念,即使學生的觀念是“錯誤的”,教師首先關切的是“他為什么這樣想”,而不是基于教師自己的立場或教科書的標準而漠視、排斥或譴責學生。第二,教師要創設暗示著精彩觀念的情境。要意識到不同的兒童有不同的觀念。當情境創設出來的時候,學生“會為理智問題所吸引。這些問題對他們而言是真實的。”這意味著:145第三,在情境中,當學生為理智問題所吸引的時候,要通過會話(教師與學生的會話、學生彼此間的會話)讓學生日益深入地“投入現象”。所謂“投入現象”,即是與所學習的主題直接接觸,而不是通過別人對該主題的觀點而間接接觸。第四,在學生日益深入地“投入現象”時,傾聽學生解釋。因為“大多數學習都發生在闡釋之中”,教師為什么要壟斷明晰自己觀點的機會呢?而且,當學生解釋的時候,不僅解釋來自他們自己,連問題也來自他們自己。學生開始學會依靠他們自己:他們是裁判,自己來判斷所認知和相信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之間會學會許多東西。慢慢地,學生會意識到,噢,原來知識是人主動建構出來的,包括“我的建構”。第三,在情境中,當學生為理智問題所吸引的時候,要通過會話(教146“兒童研究”與教學是一件事,而不是兩件事。其實,教學的根本不在于教師向學生講了多少,而在于教師對學生理解了多少。倘若教學指向于理解,教師的任何講授都必須建立在對學生的傾聽之上。只有創造機會讓學生去言說和表現,教師才可能理解學生,學生也才可能相互理解,教師的講授和其他教學行為也才有了可靠的基礎。因此,教學的本質是傾聽和對話。——張華:《對話教學:涵義與價值》,《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6期。“兒童研究”與教學是一件事,而不是兩件事。147任何社會,只有當成人學會了欣賞兒童思想的力量并促進其發展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是健康、文明和有前途的。反之,當成人把兒童的經驗和思想當作被“學科知識”所替代的對象或掌握“學科知識”的媒介,就是在以學習“學科知識”為借口向兒童施加壓迫,這種行為本質上是專制等級社會的殘余。每一個文明的現代人都應意識到:是兒童創造了成人。只有當成人學會欣賞兒童思想的力量并樂意為之提供幫助的時候,他或她才是真正意義的成人。讓我們將這種“欣賞”和“幫助”從一間間教室、一個個家庭做起。——張華:《試論教學中的知識問題》,《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1期。任何社會,只有當成人學會了欣賞兒童思想的力量并促進其發展的時148“教學研究”的意蘊教師一以貫之的“兒童研究”教師與學生合作研究學科與生活教師指導學生做研究。任何時候,只要教學與研究分離、割裂,它就必然變成灌輸、進而異化心靈,不僅異化學生的心靈而且導致教師的自我異化。
“教學研究”的意蘊教師一以貫之的“兒童研究”149在一次初中數學課上,李教師問同學:“(-3)×(-4)=?”經過短暫的思考,同學們紛紛舉手。教師微笑著讓表現踴躍的張昊回答。但見張昊自信地說:“(-3)×(-4)=9!”伴隨著一陣哄笑聲,同學們又紛紛舉手。李老師略一沉思,輕聲問張昊:“為什么?”由于著急,張昊揮舞著雙手,但依然難以表達清楚。李老師示意他慢慢說。直見張昊快速走到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起來:“老師你看!這是數軸,這是0,0的左邊三個單位是-3,右邊三個單位是+3,右邊六個單位是+6,右邊9個單位是+9。既然是(-3)×(-4),-3在這兒!”他指著數軸接著說:“既然乘以-4,就是朝相反的方向走四次:-3到0一次,0到3二次,3到6三次,6到9四次。因此,(-3)×(-4)=9!”張昊興奮得臉色紅潤,聲音微微顫抖。班級內一下安靜下來,李老師也一時語塞。突然,李老師靈機一動:“同學們怎么看這個‘張昊問題’?”這節課剩下的時間是圍繞著“張昊問題”而展開的。經過各種爭論、辯護、反證,最終揭開了為什么“(-3)×(-4)=9”是錯誤的,但人人都贊賞張昊追求真正的數學理解的可貴。在一次初中數學課上,李教師問同學:“(-3)×(-4)=?”150這是教師的“教學研究”的一個側面。這迥異于數學家的數學研究,然而它本身卻是真正的“數學研究”。通過這種研究,教師不斷生成“數學教學知識”,學生不斷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對任何一門學科而言,只有當教師建立起專屬于自己的研究領域——“學科教學知識”的時候,教師的專業人格、專業身份和專業自主權才能真正確立起來。——張華:《試論教學中的知識問題》,《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1期。這是教師的“教學研究”的一個側面。這迥異于數學家的數學研究,151“研究性教學論”不反對講授教學法,但反對“知識傳授乃教學本質(職)”由于對知識本質的誤解和將知識功利化(市場化)及權力化(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而導致人在傳授、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污水管網建設項目數字化方案(范文參考)
- 2025年垃圾收轉裝備項目發展計劃
- 市政污水管網改造項目資金申請報告(范文模板)
- 健康飲食產業園項目建議書
- 香港八井加油站維護修復計劃
- 物業元旦宣傳的標語(320句)
- 2025年跑道磨擦系數測試設備合作協議書
- 西藏拉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英語下學期第七次月考試題含解析
- 物流配送服務操作指南
- 衛生應急工作總結
- 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范本
- 2025年電信運營商數字內容業務發展機遇洞察-解碼運營商在5G+AI時代的戰略布局與增長引擎
- 外耳道腫物的護理查房
- 2025年廣東省中考生物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打印版)
- 設備操作維護培訓
- 溝通力培訓課件
- 2025-2030中國光伏組件回收技術經濟性分析與政策激勵效果報告
- 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 街區防災規劃方案(3篇)
- 中國汽車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師德師風校長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