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三章-第六章_第1頁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三章-第六章_第2頁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三章-第六章_第3頁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三章-第六章_第4頁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三章-第六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一、選擇題1.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而植物體內的水分能由下向上運輸,那么能拉動水分由下向上運輸的生理過程是( C )A.合成作用 B.光合作用C.蒸騰作用 D.呼吸作用解析: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運輸。2.下列做法不屬于運用蒸騰作用原理的是( C )A.移栽植物時剪去部分枝葉B.對移栽后的植物進行遮陽C.對栽培的花卉適時松土D.選擇陰雨天移栽植物解析:栽培的花卉適時松土,是為了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3.(2019

廣東)大家用顯微鏡觀察了大棚植物的葉表皮結構(如圖)。關于氣孔開閉對植物生命活動的影響,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 )A.氣孔開放的數量影響蒸騰作用,不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b

中水分的吸收和散失控制了a

的開閉C.陸生植物下表皮氣孔數多于上表皮,有利于光合作用又保持了水分D.氣孔開閉不僅能影響水分的吸收和運輸,還能影響植物表面溫度解析: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氣孔開放數量也會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2019

赤峰)下列關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敘述正確的是( D )A.光合作用只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進行B.光合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呼吸作用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C.中耕松土和合理密植,分別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D.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解析:因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進行,故

A

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故

B

,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故

C

錯誤。5.為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以下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A.甲裝置實驗前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B.乙裝置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C.丙裝置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D.丁裝置實驗現象說明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解析:蠟燭燃燒或熄滅,與氧氣的含量有關。蠟燭在瓶子中熄滅,說明瓶子中缺少氧氣,氧氣被萌發的種子吸收了,而不能說明產生二氧化碳,D

錯誤。6.下列農作物的栽培過程中,采取的措施與目的不相符的是( D )A.把農作物種子播種在濕潤的土壤中,有利于種子萌發B.移栽幼苗時根部留土坨,保護幼根和根毛C.溫室栽培時夜間適當降溫,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D.果農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將核桃樹干進行環割,以減少水分和無機鹽向下運輸解析:果農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將核桃樹干進行環割,以減少有機物向下運輸,故

D

錯誤。7.植物的生命活動有多種,相互之間是有聯系的。下列相關判斷錯誤的是( B )A.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來自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B.根吸收的水分中,95%以上被光合作用利用C.葉的蒸騰作用強度會影響水和無機鹽的運輸D.葉片上氣孔的開放程度會影響植物的氣體交換解析:根吸收的水分,95%以上的被蒸騰作用散失了,一小部分被植物進行生命活動利用。8.如圖曲線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釋放氧氣與消耗氧氣的情況,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C )A.a

點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B.b

點氧氣產生和消耗量相等C.ab

段沒有進行光合作用D.bc

段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解析:圖示中

a

點所對應的光照強度為0,說明

a

點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而不進行光合作用;b點為臨界點,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正好相等;曲線

ab

段表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但是釋放的氧氣量不如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多。bc

段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增多,但植物仍進行呼吸作用,只不過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強度。9.(2018

黃岡)如圖表示白天發生在葉片內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甲、乙表示生理過程,①表示某種氣體。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C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B.乙過程分解的有機物是甲過程制造的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過程D.植株葉片相互遮擋,會影響植物的甲過程解析:

植物吸收的水絕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

,

而不是甲光合作用

,C錯誤。10.植物體在進行下列生理活動時,受到氣孔開閉影響的是( D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騰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與運輸⑤無機鹽的運輸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出入的“門戶”。氣孔張開時,光合、呼吸、蒸騰作用都得以順利進行,蒸騰作用順利進行又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以及無機鹽的運輸;當氣孔閉合時氣體無法進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無法獲得氧氣,都無法順利進行;同樣水蒸氣無法通過氣孔散失,蒸騰作用進行不暢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運輸以及無機鹽的運輸受阻。11.(以觀察裝滿水并倒置的試管中有無氣泡產生作為實驗指標),圖中所產生的氣體是什么,具有什么特點( C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氣 ③使快要熄滅的木條復燃④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乙裝置有氣泡產生,說明能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而甲裝置沒有植物,無氣泡產生,僅起對照作用;乙裝置產生的氧能使快要熄滅的木條復燃。12.為研究溫度對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研究小組設置6個不同溫度,在密閉環境中進行實驗。先持續光照12

小時后,測得光照下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CO

)的減少量;然后黑暗處理12小時后,測得黑暗時密閉環境中CO

的增加量,實驗結果如下表。溫度設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

12

小時

CO

12

21

30

39

45

42的減少量(mg)黑暗

12

小時

CO

6

9

12

18

27

36的增加量(mg)下列對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D )A.光照

12

小時后,25

℃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45

mg

CO

B.光照

12

小時后,30

℃組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C.24

小時后,10

℃組密閉環境中

CO

減少

30

mgD.24

小時后,20

℃組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解析:光合作用在有光時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均可進行。光照12小時的時候,植物不僅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時也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25

℃組植物光照

12

小時

CO

的減少量是

45

mg,但是表明光合作用實際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大于45

mg,A錯誤;光照

12小時后,CO

的減少量越多,說明光合作用越強,植物有機物積累越多,故

25

℃組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B

錯誤;24

小時后,10

℃組密閉環境中

CO

減少(21-9)=12(mg),C

錯誤;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所以二氧化碳的量減少越多,則積累的有機物越多,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如果連續

12

小時光照,再連續

12

小時黑暗,則溫度控制在

20

℃時,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D

正確。13.,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A.“綠水青山”中的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氣,對維持大氣中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B.“綠水青山”中的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只能制造淀粉這一種有機物C.光合作用的實質就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將有機物中的能量全部釋放出來D.“綠水青山”中的綠色植物在白天只進行光合作用,夜晚只進行呼吸作用解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A

正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如淀粉、蛋白質和脂肪,B

錯誤;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C

錯誤;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進行,D

錯誤。14.(2018

安徽)如圖是某生物細胞內兩種生理活動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該細胞是動物細胞B.①過程氧化分解有機物并釋放能量C.②過程利用光能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D.進行①和②過程都需要能量轉換器解析:①結構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有機物,因此①是細胞內的葉綠體,②能將有機物和氧氣轉換為水和二氧化碳,②是細胞內的線粒體,該細胞內有葉綠體,所以該細胞為植物細胞,A錯誤;①是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能量,B

錯誤;②是線粒體,氧化分解有機物并釋放能量,C

錯誤;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D

正確。15.(2019

通遼)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C )A.圖一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

10~20

天,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B.圖二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C.圖三曲線可以表示某些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時蒸騰作用強度的變化情況D.

a、c

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析:圖一中前

10

天,種子萌發過程中,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導致氧氣濃度減小,第

10

天后幼苗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大于幼苗呼吸消耗的氧氣,導致氧氣濃度升高,故

A

錯誤;圖二中

0~6

點,蔬菜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氧濃度下降,6~18

點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所以氧濃度增加,可見圖中氣體是氧氣,故

B

錯誤;根據對圖四的分析,a

點和

c

點的光合作用強度差異說明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強度越強,根據

a、c

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故

D

錯誤。二、非選擇題16.(2019

東營)生物興趣小組在清風湖采集到一些沉水植物

,其莖直立細長、有分支,葉薄、披針形,花單性,果實圓柱形、種子2~6

粒。經過檢索得知

,

此為黑藻。同學們以此為材料

,

開展了一系列探究實驗。(1)在植物學分類上,黑藻屬于 被子 植物,推斷依據是 有花和果實 。(2)將黑藻的一片幼嫩小葉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許多綠色的顆粒隨細胞質環形流動,綠色顆粒是 葉綠體 。細胞質不停地流動的意義是 能加快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 。(3)將黑藻放入如圖1

所示的裝置中,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玻璃管中不斷有氣泡產生,這種氣體是 氧氣 ,你如何檢測? 打開橡皮塞,迅速將快要熄滅的木條插進玻璃管中,木條復燃,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4)晚上,將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先后放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進一步探究,實驗結果如下: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5

10

15

20

25

30

3561

55

42

32

25

21

19分析實驗結果,你得出的結論是 光照強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強度越大(植物與光源的距離越近,產生的氣泡越多) 。(5)在晴朗的夏季,將黑藻放入密閉的玻璃罩內,放在室外培養。連接二氧化碳檢測儀,測得密閉玻璃罩內黑藻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曲線如圖

2。黑藻在一天中 CD (曲線上兩點之間)段的光合作用最強。黑藻在一天內積累了有機物,在圖

2

中可以找到的依據是 G

點時二氧化碳濃度比

A

點低 。解析

:(1)在植物學分類上

,

黑藻屬于被子植物

,

推斷依據是有花和果實。(2)將黑藻的一片幼嫩小葉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許多綠色的顆粒隨細胞質環形流動,綠色顆粒是葉綠體。細胞質不停地流動的意義是能加快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3)將黑藻放入如圖1

所示的裝置中,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玻璃管中不斷有氣泡產生,這種氣體是氧氣,檢測的方法是:打開橡皮塞,迅速將快要熄滅的木條插進玻璃管中,木條復燃,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4)從表中可知,隨著與光源距離的增加,每分鐘產生的氣泡(主要成分是氧氣)越來越少,證明光照強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強度越大(或植物與光源的距離越近,產生的氣泡越多)。(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從圖2

可知,曲線

CD

段二氧化碳濃度迅速降低,說明這段時間內光合作用最強。黑藻在一天內積累了有機物,在圖2中可以找到的依據是G點時二氧化碳濃度比A點低,說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17.(2019

邵陽)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市某地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農業,種植大棚蔬菜,內大棚中二氧化碳(CO

)濃度的變化曲線;圖二中

A、B、C、D

為大棚蔬菜葉肉細胞內的四種生理狀況,圖中①②分別為葉肉細胞中的線粒體、葉綠體。請據圖回答問題:(1)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

,通過導管向上運輸

,主要用于 蒸騰作用 。(2)某同學在圖一中曲線上標注了a、b、c、d、e

五點,其中,大棚內氧氣濃度最大時對應的點是 d 。在曲線的

bd

段,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的原因是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葉肉細胞在圖一a

點的生理狀況與圖二中 B (填序號)所示的生理狀況相匹配。(4)請你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為大棚蔬菜種植戶提出一條增產的建議: 增加光照強度;白天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夜間降低溫度等(一條即可) 。解析:(1)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通過導管向上運輸,主要用于蒸騰作用,只有少部分參與組成植物體和用于維持生理過程。(2)圖一中曲線上標注了a、b、c、d、e

五點,一天中氧氣濃度最大的時候是二氧化碳最低的時候,對應曲線中的

d

點。在曲線的bd

段,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的原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3)葉肉細胞在圖一a

點時,二氧化碳濃度處于上升階段,說明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與圖二中

B

所示的生理狀況相匹配,因為只有

B

圖示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4),為大棚蔬菜種植戶提出的增產建議是: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