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發聲訓練方法_第1頁
唱歌發聲訓練方法_第2頁
唱歌發聲訓練方法_第3頁
唱歌發聲訓練方法_第4頁
唱歌發聲訓練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唱歌發聲訓練方法發聲能力的基本訓練方法

錢行行前言我從小就喜歡唱歌。記得在小學時,我就能唱王洛賓最著名的七首歌,也學會前蘇聯不少歌曲。可是我本人的嗓音條件卻非常一般。上初中時,我參加了學校合唱團。那時一點不知道還有什么美聲唱法,只是用本嗓唱歌。由于嗓音條件太一般,到了高中時,合唱團再次公布名單,我榜上無名,人家把我刷了下來。為此我還天真可笑地找過團里有關人士詢問此事。但這并沒有打擊我唱歌的熱情和對唱歌的鐘愛。到了大學,我會用點假聲唱,由于沒有什么方法,唱歌仍是用嗓子。要唱高音的歌,就力不從心,聲音是擠、憋出來的,不好聽。但我喜歡唱歌的癡心始終未改。我六四年大學畢業,留校工作。七十年代初我來北京探親,認識了一位姓聶的著名指揮,我希望他給我講些唱歌的基本發聲方法。他說學唱歌要跟專業的人單獨學。當時正處在文革期間,各種條件都不允許。他聽我唱了幾句歌,可能認為我是朽木不可雕的人,所以他沒就發聲方法講一個字。后來他說那你就唱著玩吧。現在想起來發聲方法哪是幾句話就說得清楚?一般性指導起不了作用。調到北京后,因為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學聲樂的事。平時有空時,還是哼哼唱唱。九六年退休后,我終于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只是我已不再年輕,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九七年春,我在北海找到了一個合唱團,那里有位女士教發聲,她的教學方法很奇怪,只教大家練“呼”,具體方法也不講明,為什么這么練也不說清楚,她還提出一些奇怪要求,不讓你唱歌,不讓你聽廣播,不懂的地方還不能問。我認為她在故弄玄虛,對她這種教學方法很不以為然。我想從她那里學一些東西,但她在辦小班時,又不讓我參加。似乎唯恐我偷了她的秘密。我在她那里呆了不到半年就離開了。我當了幾十年的教師,知道一個老師應該如何教學生。那時我心中暗自發誓:如果有一天我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我一定無私奉獻出來,決不藏著、掖著。九七年十一月,經友人介紹參加了民進合唱團,當時雷克庸老師是合唱團的團長。在合唱團活動時,他常給我們講有關聲樂的基本知識,這給我后來對基本的發聲方法的探索,在理論上起了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我非常非常感謝雷老師,另外我在劉盛政老師、張庚老師、鄒本初老師那里也受益匪淺。我在這里也一并向他們表示感謝!我深切感受到,一個業余歌唱愛好者,如果想唱好歌,應該懂得一點基本的聲樂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發聲方法,到了一定時候找專業老師做些指導。否則一個人憑空找方法是不能有成效的。即或幾個人也不可能琢磨出什么發聲方法,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里講的具體發聲方法,只是針對業余初學者和中老年歌友。這個方法很原始,很笨,但簡單易學,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和音樂院校的方法一點也不矛盾。只是根據業余學唱歌的人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加大、加強力度。在民進合唱團時,雷老師給我們講了唱歌的幾條基本原則。1、低喉節;2、高位置;3、深呼吸。記得有次一位歌友問雷老師這三條哪個最重要,雷老師說低喉節。我從自身經歷和教學實踐中深有體會,業余愛好唱歌的人,如果喉節不降低,很難唱好歌。搞專業的人,如果只憑嗓音條件好,喉節不降低,發展前途也會受影響。喉節降低到什么位置為好呢?雷老師說:八十年代中期,保加利亞一位聲樂大師到我國中央歌劇院講學,他的觀點是喉節降得越低越好。雷老師又補充一句,當然你得唱出聲來。雷老師還常說唱歌得聲帶找氣,而不是氣找聲帶。只有聲帶和氣有力相碰,才能出好的聲音。要說明一點,社會上有關發聲的書,多是供專業人士看,理論性太強,業余的人看不懂,所以對初學者的指導意義不大。這里介紹的學習方法,猶如小學生練習毛筆大字,先練筆劃,筆劃練好了,就容易寫好字;筆劃練不好,就匆匆寫字,那字肯定寫不好。中老年人,業余初學者和搞專業的人相比,各種條件都不大相同,差異很大,所以學習方法也應該和搞專業的人有所區別。還要再說明的是,這里講的只是發聲基本能力訓練,掌握了它,只能基本滿足最一般的合唱要求,聲音基本統一,不躲著聲帶唱歌。如果還想提高個人唱歌能力,再找專業老師去學,雙方都會覺得容易得多。第一章張口唱歌就要張口,但這個張口不是我們平常說話、吃飯這種生活上的張口。唱歌要求大張口,小舌要往上提。這種張口增大了口腔的空間,俗稱膛。大張口時,鼻腔通道擴張,鼻腔里有竇口,經細小通道,與頭腔各共鳴區相連。大張口時,也有助于竇口張開。小舌提起也有助于后咽壁上的鼻咽口擴開。這樣能使聲音容易進入頭部各共鳴區。頭部具體各共鳴區構造請參看鄒本初老師《歌唱學》一書第10-13頁。張口具體方法如下:一、打哈欠上口蓋打開,下巴不要用力,深吸氣,后咽壁有涼涼的感覺。由于是刻意地打哈欠,所以臉部肌肉可能會緊張,面部表情也不自然。這都沒關系,練習久了,熟能生巧。上頜骨,也就是靠近耳朵那個關節就會松動、靈活,張口動作就會輕松自然。張口動作每天都得練,每次練七八下。這算一單元。每天不得少于100下。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段練習。練的時候得悠著點,要防止下巴掉下來,俗稱掉環。二、望天花板這個方法是與歌友交流時學到的。人垂直站立,兩臂自然下垂,頭緩慢往后仰,同時口慢慢張開,最后頭仰的角度和天花板呈水平狀態,然后頭慢慢再恢復到原來位置,與此同時口也慢慢閉上。這個方法是讓上口蓋張開,下巴不用力往下扯。但這個方法并不適合所有的人,比如老年人,有頸椎病的人。三、下巴支茶幾張口第三種辦法比較笨,但是容易找到上口蓋打開的感覺,具體方法如下:找一個高低適中的小柜,站立,半蹲或全蹲,把下巴支在小柜上,慢慢張口然后再慢慢閉上。這種辦法是強迫上口蓋打開,下巴不用力往下扯。這就像打開一口箱子,是把箱蓋打開,而不是把箱身往下拉,這個動作也得天天練,練了一段時間,張口就會自然了。我們還可練咬蘋果、啃骨頭動作找打開上口蓋的感覺。因為咬蘋果、啃骨頭是不會下巴用力去咬、去啃。練習時,上口蓋要盡量張開,小舌盡量提起,讓口腔里面張得很大。避免口腔前部張得很大、后部張不開的剪刀叉形狀。還可做輔助動作練習,即張口后把后咽壁肌肉盡力往上拉動。這幾種練習方法,可根據自身條件自行選擇。我個人認為第三種方法更實用。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豎著張口,嘴角幾乎成兩條直線,千萬不要把嘴橫向裂開。唱歌時除了上口蓋輕松張開外,下巴還要輕松放下來。我在民進合唱團時,雷老師常說下巴輕松放下來,可我感覺到自己下巴總是懸垂在半空中,放不下來,后來我受張口動作啟發,即上頜骨關節要輕松靈活,我就經常有意識地往下扯動下巴,沒過多久,我的下巴就能自然下垂了。但雷老師也講了個例子,有位大歌唱家唱歌時,下巴非常用力,但歌卻唱得很好。我認為這只是個例。一般人唱歌,若下巴用力,那口腔,臉部肌肉都會隨之緊張,這樣歌不可能唱得輕松自如。我們學習時,一般來說,要按照通常大家都公認的原則去學,有些大歌唱家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老'帕”唱歌時,下巴有些往前傾。美國有位黑人歌唱家叫巴特爾,是世界十大女高音,但她唱歌有些兜齒。意大利的斯苔芳諾,是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年青時,仗著嗓子好,不講究科學發聲,大概四五十歲時,連普通高音都唱不上去,結果只得早早退出舞臺,今年剛去世,活到八十歲。第二章呼吸呼吸在歌唱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沈湘教授說過,唱歌就是唱呼吸、唱共鳴。我想他是在強調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唱歌沒有足夠的氣息支持,不可能完整地唱好一首歌。有時聲音還會搖晃、顫抖,所以如果沒有好的呼吸基本功,也就談不上唱好歌了。唱歌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樣的,唱歌要求腹式呼吸,這樣氣能吸得深,吸得多。具體練習方法如下:一、身體彎腰成九十度,雙手自然下垂。然后深呼吸。這時很自然地就用腹部呼吸了。人體兩肋部位一直到腹部都是膨脹的。吸了氣之后,盡量憋住氣,讓身體保持膨脹狀態,憋不住了,再把氣自然地呼出,這算一次練習。一天至少練一百次,可分段練習,即每次練幾十次,經過幾個月訓練,腰部、腹部才能鍛煉出足夠力量,將來唱歌時,能保持一個好的呼吸狀態。二、吐“嘶”字訓練身體彎腰成九十度,深吸氣,口微微張開,舌尖抵下齒背,然后說出“嘶”字。發“嘶”聲時,要盡量少出氣,慢慢地,均勻地把氣吐出來,身體盡量保持吸氣膨脹狀態,當氣慢慢吐完了,身體也不可能保持膨脹狀態了,于是再迅速深吸氣,又再做第二次練習。雷老師說過,唱歌時,身體里有兩種肌肉的力量在對抗。吸氣時,身體是膨脹狀態,肌肉是緊張用力的。呼氣時,另一部份肌肉又要放松下來,在這種緊張、松弛中保持平衡。吐“嘶”字訓練是為了將來唱歌時,氣息穩定能均勻地吐氣。三、快吸快呼還是彎腰成九十度深呼吸練習,大約在五秒內進行五次吸氣吐氣練習,以后把吸氣、吐氣速度盡量加快。這樣經過幾個月訓練,將來唱歌時,能快速換氣。四、“狗喘氣”呼吸法這種方法是腹部不停地膨脹、收縮,與此同時不停地吸氣、呼氣。這個方法練好了,就具備瞬間換氣的能力了。五、側臥式呼吸方法彎腰練腹式呼吸,很實用,但對某些人而言,可能并不合適。那就可以用側臥式方法。我發現人在躺著睡眠時,是用腹式呼吸,只是用的力量小罷了。于是我就想到了側臥練腹式呼吸。側臥式呼吸方法,完全和彎腰九十度一樣,這里就不再重復了。關于呼吸,有多種說法,但共同點就是要深吸氣。只是有的人強調肋骨兩側部位用力往外擴張,有的人強調腹部更用力。六、抬重物練深呼吸抬重物練深呼吸更強調氣息沉底,身體下部用力,這對唱高音來說尤為重要。我沒教學生聞花香來練呼吸,因為不少人在刻意聞花香時,氣也吸不深,而且肩膀不停地聳動。前面的具體方法只是一種過渡手段,是為了將來唱歌能站著也用腹式呼吸,而養成腹式呼吸習慣也不是幾天功夫,要長期地練,練三個月到半年可能才有效果,所以得有毅力有恒心。第三章降低喉節方法降低喉節唱歌,也就是用聲帶唱歌,這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困難的。我是受多人多方面啟發,最后才形成這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民進合唱團時,雷老師特別強調降低喉節唱歌。我也常聽說唱歌是在嘆氣狀態下進行的。我發現嘆氣時,喉節是處在低位置,于是我就做自然嘆氣練習。練了一段時間,似乎沒有任何成效,這是什麼原因呢?后來我想到雷老師說過中國人的喉節一般比外國人位置高,所以講話的聲音偏高偏細。后來我又想到了中老年人身體各部份機能衰退,肌肉機能也在萎縮,可能喉節位置又稍偏高些,一般的自然嘆氣訓練,喉節不能下降到足夠低的位置、聲帶和氣不能有力相碰,發出好的聲音來。一句話,一般自然嘆氣不能解決中老年人喉節下降的問題,于是我在訓練中老年人時,加大嘆氣力度。嘆氣時,必須盡量用力往深里嘆。剛開始,即使用力也是嘆不深的。但通過一步步練習,最終會做到的。這種方法經過多年、多人實踐證明是可行的。我一教一個準,一般說來半年會初見成效。一、啞音嘆氣訓練先張口,下巴自然垂下,用正常速度不出聲地連續用力嘆氣,嘆氣時只能聽見啞啞的氣聲,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氣體往腔里走,不要從嘴里冒出來。如果嘆氣時,想咳嗽,就只管咳就是了,因為深咳嗽時,喉節是處在低位置上的,在用力深嘆氣時,會感到脖子里的肌肉在扯動,有時喉部肌肉會癢癢,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二、出聲嘆氣出聲嘆氣方法與啞音嘆氣一樣,只是要用本嗓,在嘆氣時發出“嗨”字的聲音。練了一段時間,發出的“嗨”字會有共鳴聲,隨著喉節位置的降低,發聲會越來越好,最后會感到“嗨”字在胸腔以下發出。三、用假聲嘆氣當能用本嗓在深處嘆氣,就可用假聲嘆氣。因為用假聲嘆氣非常用力,喉部肌肉非常緊張,所以練七八次嘆氣,就得做喉部放松練習,具體方法就是在喉部輕松哈哈大笑。四、吐舌練習深嘆氣把舌頭盡量往外、往下伸出,然后嘆氣,這個練習也分啞音、本嗓、假聲。吐舌是不讓咽部發聲,迫使聲帶發聲。這種方法訓練時,力度較大,所以一定得松緊相結合。當嘆氣練習到一定程度時,發出的聲音有很好的共鳴,同時聲音是從胸腔以下發出時,我們可加快嘆氣速度。五、快速嘆氣先用本嗓在五秒內嘆氣七一八次,然后逐漸加快速度。用假聲快速嘆氣用假聲深嘆氣兩次,第三次用正常速度拖三拍。我前面講過,降低喉節用聲帶唱歌對中老年人來說很困難,所以在這個章節的練習,要特別花功夫,練習雖然枯燥乏味,但是你真的能降低喉節,用聲帶唱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很好的嗓音,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練完“嗨”字后,可練“喝”字。方法與練“嗨”字一樣,有了“嗨”基礎,練“喝”字就容易多了。同時可練“呼”字。練“呼”字時,脖子往外擴張,氣往體腔里走,身體膨脹,這樣氣息和聲音可在身體里上下貫通流動。有人通過張口吞咽花生米這種方法降低喉節,這對年青人比較適用,對中老年人來說,這種方法力度、強度不夠,來得慢,最后還得解決聲帶和氣相碰的問題。還有人提出咳米粒的方法。當有米粒和異物進入氣管后,人會感到很不舒服,會憋氣,必須使勁咳嗽,才能把氣管里的異物排出。但有些人不會深咳嗽,這個方法也因人而異。以上提供各種方法來降低喉節。但我認為深嘆氣方法最有效。它不僅能使喉節降低,還能使聲帶和氣有力相碰,發出好的聲音。對有些中老年歌友來說,盡力深嘆氣可能會太累,那方法可以變通一下,可以通過漸進的方法逐步把力度加大,加強。比如第一個星期嘆氣只比自然嘆氣稍用力,第二個星期力度再加強一點,以此類推,最終達到喉節降低的目的。第四章打開喉嚨我們常說引吭高歌。“吭”就是指的喉嚨。引吭高歌就是打開喉嚨放聲歌唱。打開喉嚨唱,一方面講唱歌是用聲帶。另一方面讓喉嚨擴開,讓氣息和聲音能暢通流動,使聲音上達頭腔,下通胸腔。(具體喉部構造請參看鄒本初老師的《歌唱學》一書第十頁。)中老年歌友若想在唱歌時能很自然打開喉嚨,就得做一些具體練習。劉盛政老師說過,每天哈哈大笑三次,肯定對發聲有好處。我受他的這句話的啟發,想出了打開喉嚨的具體方法。一、擴喉做“哈”字練習用力把氣噴在喉部,即喉節處,脖子向外向前擴張,同時用本嗓連續說出七八個“哈,,字,這樣反復地練習,每天練一百多次。二、脖子向兩側擴張練“哈”字雙手扶住脖子兩側,氣往身體里走,脖子向兩側擴開,同時說出'哈”字,其他方法相同。經過一段時間練習,發出的聲音會有較強的共鳴。再唱歌時,脖子會自然稍稍擴開,喉嚨也就打開了。第五章打開胸腔共鳴共鳴在歌唱中很重要。唱歌若無共鳴,聲音會很小,很單薄,也不好聽。共鳴分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打開胸腔共鳴的方法如下:一、擴胸運動把胸脯挺起,每天做擴胸運動一百次,通過這個練習,以后唱歌會很自然地把胸舒展開,這樣擴大了胸腔共鳴的體積。二、做“哈”字訓練在“打開喉嚨”一章里,已經講過這種訓練。這里說的“哈”字訓練只是把位置往下移罷了。(一)把胸挺起,把氣噴在喉節下方凹處,與此同時,用本嗓在正常速度下,連續說出七、八個哈字。反復進行這樣的練習,每天練一百次左右。(二)再距喉節凹處一個手掌寬的位置上做以上同樣的練習。當發出的“哈”字有較強的共鳴聲時,再做(三)步練習。(三)再把做“哈”字的練習往下移一個手掌寬的距離。方法同上。(四)當做第(三)種叩合”字練習發出較強的共鳴聲時,第(四)步是用假聲做練習,發“哈”時要同樣挺胸,氣噴在胸口上。(五)在第(四)的位置上,先發出兩聲叩合”字,第三聲“哈”字拖三拍,此練習先用本嗓做,等拖拍的哈字有了較強的共鳴聲時,再轉為用假聲做同樣練習。要注意的是,在喉節下降的基礎上,再做這個練習就比較容易。通過以上幾個步驟的練習,不僅能把胸腔共鳴打開,而且能找到胸口發聲的感覺,為將來唱歌又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第六章打開頭腔共鳴沈湘教授說:“唱歌就是唱呼吸,唱共鳴”。可見共鳴在歌唱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唱歌若不會用頭腔共鳴,高音很難唱得好聽,輕聲也唱不好。對中老年歌友來說,要打開頭腔共鳴是比較困難,因為通往各共鳴區的入口和通道由于粘連而被堵。靠“爬”鋼琴練習,力度太小,很難把入口和通道疏通。有些人靠“爬”鋼琴,似乎高音上去了,但因缺乏頭腔共鳴,喉節又沒下降,是吊著嗓子在唱,所以聲音不好聽。我在民進合唱團時,雷老師常教我們做'哼鳴”,雷老師的共鳴聲很大,輪到我們做哼鳴時,共鳴聲就很小,我自己的聲音也很小。我常想這是什么原因,但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過了一段時間,有天晚上我突發奇想,我想雷老師的“哼鳴,,是“哼,,字拖長音,我若帶氣沖鼻腔發出“哼,,字會怎樣?于是當晚我就開始練習。我從新聞聯播開始,一直練到九點半。我從鼻腔開始,然后到頭頂,再繞到后腦勺。這樣不間斷第練了三個多月,我感到頭腔共鳴基本打通了。這個練習我完全是瞎打亂撞,因為當初并沒有什麼理論根據,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情來做的,最終我成功了。我在六十年代曾經看過一本發聲的書,當時我覺得那理論太深奧,講氣從這出,從那出,一點也看不懂,所以沒讀幾頁,就放在一邊了。我一直對發聲器官知之甚少,只是讀了鄒本初老師的書后,我才知道頭部原來有那么多的共鳴腔,也才明白我的方法成功的道理。我把這個方法叫空氣沖擊法。打開頭腔共鳴具體方法如下:一、(一)口自然閉上,牙齒微微松開,氣往鼻子后面的前硬顎猛沖,同時用本嗓發出這個“哼”字。(二)方法同上,只是氣從鼻腔往額頭方向沖,這一步比較難,要花較長時間,眉心處可能才會有振動。以下各步練習,方法如一。(三)氣沖的位置往口腔里移一下。(四)氣沖的位置在口腔中間硬口蓋部位。(五)氣往口腔后斜上方沖。(六)氣往后咽壁部位沖。二、(一)用假聲“轟”字沖鼻腔。(二)用假聲“轟”字沖口腔各部位。(三)用假聲沖鼻腔和口腔各部位,每次把“轟”字拖三拍。經過以上各步練習,當每一步發的聲都有較強共鳴時,可以說頭腔共鳴初步打開。如果再想提高,把頭腔共鳴做得更好,還可做'哼鳴”字練習,只是在意識里,要讓哼字沖擊頭骨各部位,比如頭頂、后腦勺。雷老師說過,頭腔共鳴區有些在解剖學上來看,是看不出來的。我認為頭腔除了各竇是共鳴腔,凡是頭腔里有空隙的地方,都是共鳴腔,我的沖擊法能把頭腔各共鳴空間沖開。打開頭腔共鳴對中老年歌友來說是比較難的,正像讓中老年學芭蕾一樣,要付出很多,要堅持不懈的練。每天最好一小時,最后會成功的。第七章做唱歌前的最后訓練前面所有基本功訓練,都是為唱歌做準備。我說過我的方法就像小孩練寫毛筆大字,先把筆劃練好,再寫字,這樣才容易把字寫好。現在我就講如何把唱歌的“筆劃”連起來。在打開胸腔共鳴一章中,已講過“哈”字訓練,這里還要繼續做“哈”字訓練。一、(一)用本嗓發“哈”字。把胸挺起,把氣噴在胸口里,同時說出“哈”字,此時氣一直頂住胸口,把“哈”字拖3-4拍,反復做此練習,讓胸口出聲,同時有很強的共鳴聲。(二)當上述練習能輕松做出時就用假聲做同樣的練習。這兩步練習一定要練得很好,才轉下一步練習。有人說唱歌也是唱元音,把“哈”字練好,為后來的元音訓練打下基礎。以下各元音的訓練時和“哈”字一樣,要挺胸,聲音從胸口發出。二、用假聲練習帶以下元音的字。(一)A-(啊)巴、家、媽、拉、它、沙、那、渣、查。先用頓音練習,如:巴、巴、巴,然后再把巴字拖3-4拍,其它字以此類推。(二)AO-包、草、高、鬧、少、陶、要、找、好。先在胸口連續發ao、ao、ao音,然后再發“包”等字,這樣會容易些。其它字以此類推。三、練習以下元音,方法與練ao元音一樣。(一)AI—海、白、才、帶、該、開、耐、在、賣、乖。(二)Hang-邦、倉、當、剛、航、抗、浪、忙、旁、商、湯、望、光、張。(三)An—半、參、擔、反、干、看、蘭、慢、難、關、歡、寬、暖、先、天、見、邊。(四)Hong-紅、孔、東、中、龍、松、榮、工、農。(五)Ou—后、走、樓、手、謀、夠、丟、久、六、秋、休、優。(六)(W)u-都、朱、古、書、木、布、霧、路。(七)(y)U-句、雨、綠、許、去。(八)Un一棍、昏、軍、昆、倫、孫、吞、云。(九)Uo一措、多、果、火、擴、所、多、我、托。(十)En一本、岑、很、根、分、肯、門。(十一)Eng一泵、曾、等、更、恒、能、生、疼。(十二)(y)i-比、次、第、里、西、你、幾、自、吃、是。練習帶(y)i元音的字時,先可以練“黑”字,發“黑”字音時,胸挺起,氣噴在胸口上,同時用頓音連續發出“黑”字,如黑、黑、黑。頓音練好后,就練拖拍,先發兩個“黑”字音,第三聲用正常速度把音拖長3-4拍,反復練好“黑”字后,再練其他字,就容易多了。把這些元音練好后,給將來唱歌打下了基礎。把單個元音練好后,就可以進行短句的訓練,如“藍藍的天上白云飄”、“遼闊的大草原”、“我愛我的祖國”等,也可在自己喜歡的歌里,挑句子出來念。要認真說出每個字,就像練單個元音那樣。似乎有些拿腔拿調。把每個短句練好后再慢慢的一句一句唱歌,先唱比較簡單容易的歌,如“伊犁河的月夜”、“奴麗格日瑪”、“小路”、“山楂樹”等。前面已講過唱歌要高位置,以上練習是為了鞏固:①喉節低位置唱歌,②讓胸口即在衣服第二粒扣子的位置上唱歌,③胸口有個支點,但最終要把唱歌的聲音提上來。雷老師說過在口中插一個板,板以上的位置出聲。如何把聲音位置提上來?方法很簡單,多練“哼鳴”。用“哼鳴“唱你喜歡的歌。前面我們已練過打開頭腔、打開胸腔共鳴。當要唱一首歌時,先練習念這首歌的歌詞,像話劇演員練臺詞那樣。每一個字都像練單個元音那樣認真。此時發出的聲音很有共鳴。雷老師還說過,唱美聲,閉口音要開口唱,開口音更要開口唱,唱美聲不歸韻。我這么理解,如果唱美聲歸韻,聲音容易發扁,合唱時如果歸韻,不容易唱整齊。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要把聲音提上來,就把胸腔動作忘了、忽略了。聲音提上來時,胸腔照樣要舒展開來。似乎在胸口有張嘴,也在開口唱,只有這樣,聲音和氣息才能上下貫通。第八章回答一些問題一、歌如何能唱得輕松?(一)唱歌是用聲帶唱,所以對聲帶要進行經常性的訓練。訓練方法要真假音結合訓練,松緊相結合,這樣聲帶才能富有彈性,唱出的聲音也不發緊。對高音進行專門訓練,以后再講。(二)唱歌時,下巴要輕松放下來。(三)經常練習“哼鳴”,因為練“哼鳴”似乎是鼻子在唱,這樣脖子就不會使勁了。(四)練習下巴左右擺動,把脖子肌肉鍛煉得具有彈性,肌肉不發僵、發死。(五)下巴緩慢擺動唱歌二、如何糾正聲音發劈?把舌頭盡量往外,往下伸出口外,然后說出“嗨”字。說“嗨”時,要讓聲音順著身體往下走。經過幾個月訓練,聲帶閉合好了,聲音就不會發劈了。三、如何唱好輕聲?(一)唱輕聲一定得用頭腔共鳴,所以先要練好頭腔共鳴。有了頭腔共鳴,聲音就能在頭腔里游走。(二)好的呼吸基本功唱輕聲,要用恰當的氣息來支持,氣用多了,聲音就會大,氣不足,聲音就會斷,所以一定要在基礎階段練好呼吸。四、如何進行高音能力訓練?(一)打開頭腔共鳴后,常做“哼鳴”練習,像“爬”鋼琴似的,逐漸把音調高,有人說“哼到哪”,就能“唱到哪”,但是如果頭腔共鳴打不開,很難做好哼鳴。(二)在喉節處做“哈”字訓練把氣噴在喉節處,同時用本嗓說出“哈”字。此時不撤氣,在原位置上連續說出“啊”“啊”“啊”。在說“啊”時,脖子始終往外擴的,這個練習用本嗓和假聲輪換著練。練一陣要停下來,然后喉部輕松哈哈大笑。這樣作,是讓緊張的肌肉松馳下來,這叫松緊結合。(三)吐舌訓練①把舌頭盡量往外、往下伸出,然后用假聲發出“嗨”字。發“嗨”時,要有意識地想像自己身體里有個長長的舌頭,這聲音是從舌尖發出的,或者也可想像,,聲音是從小腹發出來的。雷老師說過唱高音時,聲帶拉得非常緊,這個訓練是把聲帶拉緊的潛力最大程度發揮出來。②還要把舌頭盡量伸出,然后在喉節下方,用力連續發出“啊”“啊”聲。有件事長期困惑著我。八十年代初,有天我聽收音機,它在介紹澳大利亞女中音歌唱家薩瑟蘭。當時她唱的歌是“剪羊毛”。她用假聲唱高音,用本嗓唱低音,聲音粗粗的。真假音兩截坎非常明顯,我聽了之后還在想怎麼這樣唱。大概到了九十年代末,或二十一世紀初,我從報紙上得知薩瑟蘭音樂學院畢業后,進了一個樂團,她師從指揮學了三年聲樂。后來她又師從一個大師學了五年聲樂。結果她從中音歌唱家變成花腔高音歌唱家。我一直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她唱的“拉美摩爾的露琪亞”,是我聽到的最好高音花腔。她唱的一大段高音,似乎是在高高的藍天之上,從天堂飄灑下來。去年俄羅斯歌手維塔斯第二次來我國演出,在法制晚報上有篇報導,他的經紀人透露,維塔斯的聲帶是普通人的四倍長。我想由于聲帶特殊的構造,使他能唱幾乎無人能企及的高音。有了維塔斯的例子,我給薩瑟蘭現象做出了解釋。一般來說,人的聲音音色是固定的,可以說是從娘胎里帶出來的。高音音色變不成中音,中音音色變不成高音。從事專業的人在音樂院校要經過準確定位的。薩瑟蘭經過漫長的聲樂訓練,她的聲帶可以說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她的聲帶具有了唱花腔的能力。但這只是個極其特殊的例子。我也聽到過明明是高音卻唱中音的歌。可能是高音沒訓練上去,真正的高音歌唱不了。但唱中音歌曲,又不具備中音歌唱家渾厚的音色。不能從唱高低音來定位,應該從音色來定位。那位歌手唱不了高音應唱的高度,只能從訓練方法改進,把她的潛力發揮出來。定位錯了可能會毀了歌手。我舉出薩瑟蘭的例子,是想說明人的聲帶具有較大潛力。經過訓練,能把潛力發揮出來。即使中老年人,最終也能唱比較高的音。五、如何貼后咽壁唱?一、在后咽壁處,做真假音“后”字訓練把氣噴在后咽壁處,用頓音方法,連續發出幾個'后”字。如:“后”、“后”、“后”,此練習先用真音做,然后再用假聲做。用假聲先發出兩聲“后”、“后”、“后”,第三聲把聲音按正常速度拖3-4拍。用假聲先發出兩聲“后”字,第三聲轉化成“啊”,如“后”一“啊”。二、用“轟”字在后咽壁處做發聲練習,此練習方法與“后”字完全相同。三、用頓音發“后”字哼歌。找一首簡單的歌,如“小路”,按著音符用后字唱出聲來。通過以上練習,可逐漸找到用后咽壁唱歌的感覺。要說明一點,一般唱歌,不一定非常貼后咽壁,聲音位置可稍推前。這里舉個例子,在民進合唱團時,我們有次唱'洪湖水浪打浪”。可能因為聲音位置太靠后,唱出來的歌顯得太厚重,不像中國歌了,雷老師說不要那樣唱,于是大家做了調整,再唱時,聲音就好多了。雷老師說過,唱藝術歌曲和唱歌劇有所不同,聲音應該輕便、靈巧些。后記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要寫關于發聲的文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