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聲認識聲現象 省一等獎PPT_第1頁
初中物理教育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聲認識聲現象 省一等獎PPT_第2頁
初中物理教育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聲認識聲現象 省一等獎PPT_第3頁
初中物理教育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聲認識聲現象 省一等獎PPT_第4頁
初中物理教育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聲認識聲現象 省一等獎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里,說一說你在生活中到的聲音?

點擊圖中物體發聲

如何使你身邊的物體比如紙條,直尺,橡皮筋,水等發出聲音?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活動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正在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

得出結論:思考?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嗎?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物理研究方法:轉換(化)法當實驗現象不明顯或不易于直接觀察到時,可采用“轉換(化)法”將實驗現象放大,轉化為我們容易直接觀察到的現象。思考?振動的物體一定發聲嗎?振動的物體一定發聲,但不是所有聲音都能被聽見人能聽到什么樣的聲音?思考: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的振動有快

慢,怎樣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結論:物理學上用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f):物體在1秒鐘內振動的次數。頻率的單位:赫茲,簡稱赫,符號是Hz。人的聽聲頻率范圍:20Hz~20000Hz次聲:低于20Hz的聲。超聲:高于20000Hz的聲。除了振動頻率,聽到聲音還需要其他條件嗎?思考知1-講點擊畫面播放視頻結論:1、真空不能傳聲

2、氣體可以傳聲用一只手撐住耳朵,另一只手輕刮桌面,你能聽到聲音嗎?活動

結論:固體可以傳聲知1-講思考:小朋友一拍手,魚就亂跑,說明了什么?結論:液體能夠傳播聲音。我們把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和固體

真空中不能傳聲下列現象你看過嗎?水將振動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水波水波聲波與水波相似,物體振動使得它周圍的空氣也像水似的,產生疏密相間的波動,并向四周傳播,這就形成了聲波

聲音傳播能量

聲音傳播信息思考:聲音傳播了什么?知2-導知識點聲傳播的速度夏天電閃雷鳴時,閃電和雷鳴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呢?這說明什么?下表是常溫(15℃)下幾種介質中的聲速:物質名稱傳播速度v/(m.s-1)空氣340水1460大理石3810鋼鐵4900~5200鋁5100玻璃5000~60001、聲速:每秒鐘聲音傳播的距離。單位:m/s2、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氣)3、聲音在15℃空氣中速度為340m/s4、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聲音的傳播速度知3-講3知識點人的發聲和聽聲能力耳朵的構造結論:發聲體振動發聲→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引起鼓膜振動→聽覺神經發聲真空傳播人耳(聽到聲音)介質聲速振動有關發聲體不能傳聲說話時在振動吹笛時振動敲鼓時在振動聲帶鼓面彈琴時在振動琴弦笛管里面的空氣一部科幻電影中有這樣的場面:一艘飛船在太空中遇險,另一艘飛船前去營救的途中,突然聽到遇險的飛船巨大的爆炸聲,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請你給導演指出這個場景中兩處科學性錯誤。我也做導演知2-講【例3】空氣(15℃)340煤油(25℃)1324空氣(25℃)346水(常溫)1500軟木500海水(25℃)1531銅(棒)3750大理石3810鐵(棒)5200鋁(棒)5000〈開放題,信息題〉小偉同學所在的課外科技活動小組,通過實驗測出了幾種物質中的聲速(如下表所示)。認真閱讀表格,你一定能有所發現。請你寫出其中的任意兩條。幾種物質中的聲速v/(m·s-1)結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