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_第1頁
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_第2頁
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_第3頁
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_第4頁
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xxx公司交通規劃原理試題(卷)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裝訂線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試卷須與答題紙一并交監考教師…………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交通規劃》考試試題(A卷)課程號:06116303 考試方式:閉卷使用專業、年級:交通工程2005 任課教師:于景飛考試時間: 備注:一、選擇題(共7題,每空2分,共14分)1.下列那種現象屬于交通的范疇(D)A流水B下雨C刮風D駕車兜風2.勞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動的主體不包括(D)A基礎產業部門B非基礎產業部門C住戶部門D人口3.社會停車場用地屬于(B)A對外交通用地B道路廣場用地C市政工業設施用地D倉儲用地4.對方格網式交通網絡的特點描述錯誤的是D()A各部分可達性均等B網絡可靠性較低C網絡空間行駛簡單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劃分5.(A)是對象區域交通總量A生成交通量B發生交通量C吸引交通量D全不是6.(C)沒有完整的OD表也可以進行模型參數標定A重力模型法B最大熵模型法CFurnessD介入機會模型7.當人們購買家庭轎車的比例趨于平均化后,職業對交通方式選擇的影響逐漸(A)A減弱B增強C不變D無法確定二、填空題(共11題,每空1分,共16分)l.引道延誤為引道.實際行駛時間(耗時),與引道自由行駛(暢行)時間之差。2.老瑞模型是決定就業數和住戶人數的分布模型3.已知l、2、3小區至路網的最短距離為20、30、10,則道路網的可達性為204.是指道路網中路段之間的連接程度。5.在OD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該小區的;每一列之和表示該小區的。模型假設徑路的隨機誤差相互(填獨立或相關)。7.出行以住戶的社會經濟特性為主,出行以土地利用的形態為主。8.某市規劃面積300km2,建成區面積lOOkm2,現有道路總長350km,規劃再建150km,則城市道路網密度為km/k9.交通流分布能夠較好的反應網絡的擁擠性。10.Webster延誤公式的適用范圍為飽和度取值在。11.動態交通分配是以路網為對象、以目的開發出來的交通需求預測型。答案1.實際行駛時間(耗時),自由行駛(暢行)時間2.就業數,住戶人數3.204.道路網的連接度5.發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6.獨立7.發生,吸引8.9.隨機11.交通流,交通控制與誘導三、名詞解釋(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1.交通規劃:有計劃地引導交通的一系列行動,即規劃者如何提示各種目標,又如何將提示的目標付諸實施的方法。2.期望線:連接各個小區形心的直線,代表了小區之間的出行,其寬度通常根據出行數大小而定。3.交通分布預測:交通分布預測是交通規劃四階段預測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發生與吸引量預測獲得的各小區的出行量轉換成小區之間的空間OD量,即OD矩陣。4.交通方式劃分:出行者出行選擇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調查的數據為基礎,研究人們出行時的交通方式選擇行為,建立模型從而預測基礎設施或服務等條件發生時,交通方式間交通需求的變化。5.系統最優原理:系統平衡條件下,擁擠的路網上交通流應該按照平均或總的出行成本最小為依據來分配。四、簡答題(共3題,1、3題6分,2題8分,共20分)1.漢森模型的特征2.聚類分析的優缺點5.交通流分配的作用五、計算題(共4題,1題6分,2題1O分,3題14分,共30分)1.寫出下列路網簡圖的鄰接目錄表1.解:6節點相鄰節點數相鄰節點122,6231,3,5322,4433,5,7532,4,6631,5,7724,62.假設各小區的發生與吸引原單位不變,試求規劃年的發生與吸引交通量,并用總量控制法調整。各小區現狀的出行發生量和吸引量DO123合計(萬次)人口(萬人)/(基年/規劃年)118245317合計194021802.解:(1)求現狀發生與吸引原單位小區1的發生原單位:18/8=[次/(日·人)]小區1的吸引原單位:19/8=[次/(日·人)]小區2的發生原單位:45/18=[次/(日·人)]小區2的吸引原單位:40/18=[次/(日·人)]小區3的發生原單位:17/7=[次/(日·人)]小區3的吸引原單位:21/7=[次/(日·人)]3’,結果錯一個扣(2)計算各小區的將來發生與吸引交通量小區1的發生交通量:*14=[萬次/日]小區1的吸引交通量:*14=[萬次/日]小區2的發生交通量:*28=70[萬次/日]小區2的吸引交通量:*28=[萬次/日]小區3的發生交通量:*12=[萬次/日]小區3的吸引交通量:3*12=36[萬次/日]3’,結果錯一個扣(3)生成交通量為:X=80/33*54=[萬次/日]1(4)調整計算因為故需調整。根據總量控制法公式:O1‘=*=[萬次/日]O2‘=70*=[萬次/日]O3‘=*=[萬次/日]D1‘=*=[萬次/日]D2‘=*=[萬次/日]D3‘=36*=[萬次/日]3’,結果錯一個扣3.如圖所示OD之間的交通量為q=3000輛,有兩條路徑A與B,路徑A行駛時間與流量的關系為ta=10+,路徑B行駛時間與流量的關系為tb=15+,試采用迭代加權法在路徑A和B上分配該OD量,假設迭代次數N=4。3.解:(無計算步驟,只列表結果正確給10分)初始狀態:qa=qb=0,此時ta=10,tb=151第一次迭代:N=1A路徑附加交通量FA=3000,B路徑附加交通量FB=02此時路徑A、B上的流量和時間分別為:X1A=(1-)X0+F=(1-1)x0+1x3000=3000,ta=10+x3000=40X1B=(1-)X0+F=(1-1)x0+1x0=0,tb=15+x0=151第二次迭代:N=2因為ta>tb,故A路徑附加交通量FA=0,B路徑附加交通量FB=30001此時路徑A、B上的流量和時間分別為:X2A=(1-)X1A+FA=(1-1/2)x3000+1/2x0=1500,ta=10+x1500=251X2A=(1-)X1B+FB=(1-1/2)x0+1/2x3000=1500,tb=15+x1500=1第三次迭代:N=3因為ta<tb,故A路徑附加交通量FA=3000,B路徑附加交通量FB=01此時路徑A、B上的流量和時間分別為:X3A=(1-)X2A+FA=(1-1/3)x1500+1/3x3000=2000,ta=10+x2000=301X3A=(1-)X2B+FB=(1-1/3)x1500+1/3x0=1000,tb=15+x1000=241第四次迭代:N=4因為ta>tb,故A路徑附加交通量FA=0,B路徑附加交通量FB=30001此時路徑A、B上的流量和時間分別為:X4A=(1-)X3A+FA=(1-1/4)x2000+1/4x0=1500,ta=10+x1500=251X4A=(1-)X3B+FB=(1-1/4)x1000+1/4x3000=1500,tb=15+x1000=1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試卷須與答題紙一并交監考教師…………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交通規劃原理》考試試題(B卷)課程號:06116303 考試方式:閉卷使用專業、年級:交通工程2005 任課教師:飛哥考試時間: 備注:一、填空題(共7題,每空1分,共17分)1.常用的交通量調查方法有:、、2.交通規劃的構成要素分:、、。3.交通設施用地屬于;公路用地屬于4.城市交通網絡基本形式:方格網式、、、和等5.層次分析法一般可以分成、、三個層次6.已知1、2、3小區至路網的最短距離為30、40、20,則道路網的可達性為7.已知某市規劃年人口100萬,該市G小區分布吸引權為,勞動力比例系數,則該小區的勞動力資源數為萬二、選擇題(共6題,每空2分,共12分)1.下列那種現象產生的需求不屬于交通的范疇()A業務B泥石流C工作D旅行2.屬于本源性交通需求的是()A上學B訪友C工作D看病3.對自由式交通網絡的特點描述錯誤的是()A無秩序B區別性差C易形成畸形交叉D不能較好的滿足地形4.雙約束重力模型滿足的約束條件為()ABCD全不是5.在原單位法按不同出行目的分類預測時,上學出行交通量最好采用()A就業人口B常住人口C流動人口D從業人口6.Logit模型的IIA特性是Logit模型的()點之一A弱B優C無法確定三、名詞解釋(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1.出行2.土地利用模型3.道路網可達性4.交通需求預測5.徑路四、簡答題(共3題,1題6分,2題10分,3題5分,共21分)五、計算題(共3題,1題6分,2題14分,3題10分,共30分)1.假設小區3、4、5的交通出行吸引量分別為300、250、200,根據下表所示的小區間交通阻抗,計算小區1和2的可達性,設=。小區345112151822016252.試用Fratar方法求下表將來的出行分布交通量,設定收斂條件=3%。現狀OD表DDO】123合計(萬次)123合計將來的發生與吸引交通量DDO】123合計(萬次)123合計3.在圖所示的交通網絡中,交通節點1、3、7、9分別為A、B、C、D4個交通區的作用點,路段上數字為該路段的交通阻抗,4個交通區的出行OD矩陣如表,試采用全有全無分配法分配該OD表。DOABCDABCD000500200000050000500000

內蒙古科技大學考試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課程名稱:交通規劃(B卷) 考試班級:交通工程2005考試時間:標準制訂人:飛哥一、填空題(共7題,每空1分,共17分)1.人工計數法、浮動車法、機械計數法2.需求要素、供給要素、市場要素3.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對外交通用地4.帶狀、放射狀、環形放射狀、自由式5.目標層、中檢層、方案層6.307.二、選擇題(共6題,每空2分,共12分)三、名詞解釋(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以下為答題要點:1.出行:居民或車輛為了某一目的從一地向另一地移動的過程,分車輛出行和居民出行。2.土地利用模型:描述地區內部經濟活動的選址行為及其作用結果的土地利用空間分布的數學模型,分為預測模型和優化模型。3.道路網可達性:指所有交通小區中心到達道路網最短距離的平均值。4.交通需求預測:主要是根據道路交通系統及其外部系統的過去和現狀預測未來,根據歷史經驗、客觀資料和邏輯判斷,尋求交通系統的發展規律和未來演變趨勢的過程5.徑路:交通網絡上任意一OD點對之間,從發生點到吸引點一串連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四、簡答題(共3題,1題6分,2題10分,3題5分,共21分)以下為答題要點:1.交通小區劃分原則:(每項1分)A、同性質B、以鐵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為分界線C、盡量利用現有行政區D、考慮道路網E、保持分區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開F、分區數量適中2.重力模型的優缺點:(每項1分)優點:(1)直觀上容易理解。(2)能考慮路網的變化和土地利用對人們的出行產生的影響。(3)特定交通小區之間的OD交通量為零時,也能預測。(4)能比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區之間行駛時間變化的情況缺點:(1)缺乏對人的出行行為的分析,跟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偏差。(2)一般,人們的出行距離分布在全區域并非為定值,而重力模型將其視為定值。(3)交通小區之間的行駛時間因交通方式和時間段的不同而異,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時間。(4)內內出行時間難以確定。(5)交通小區之間的距離小時,預測值偏大。(6)利用最小二乘法標定的重力模型計算出的分布量必須借助于其它方法進行收斂計算。3.理想路段阻抗函數的性質:(每項1分)(1)真實性(2)函數應該單調遞增(3)函數應該連續可導(4)函數應該允許一定“超載”,即當流量等于或超過通過能力時,走行時間行駛時間不應該為無窮大(5)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阻抗函數應該具有很強的移植性。五、計算題(共3題,1題6分,2題14分,3題10分,共30分)1.解:小區1的可達性為:(結果錯每步扣1’=300/+250/+200/=3’=300/+250/+200/=3’2.解:(1)解:求和3’(結果錯1個扣’),,,(2)求,3’(結果錯1個扣’)(3)求4’(結果錯1個扣’)(4)重新計算和3’(結果錯1個扣’),,,(5)收斂判別1’由于和的誤差均在3%之內,因此不需要繼續迭代計算,得到最終OD表O/DO/D123合計123合計3.解:(無計算步驟,只在圖上表示結果正確給5分)根據題意,可以計算出各起終點對之間的最短路徑:(4’,錯一個扣’)B:1-2-3,d=+=A—D:1-4-5-6-9,d=+++=B—A:3-2-1,d=+=B—C:3-6-5-4-7,d=+++=C—B:7-4-5-6-3,d=++.+=D—A:9-6-5-4-1,d=+++=根據全有全無分配法原則,所有交通量均分配在起終點對之間的最短路徑上,故:各路段分配到的交通量如下:(3’,錯一個扣’)1-2-3:2001-4-5-6-9:5003-2-1:2003-6-5-4-7:5007-4-5-6-3:5009-6-5-4-1:500最終分配結果見圖:可以不已圖形表示,結果正確即可(3’,錯一個扣’)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試卷須與答題紙一并交監考教師…………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沒答案1)《交通規劃原理》考試試題(A卷)課程號:06116303 考試方式:閉卷使用專業、年級:交通工程2004 任課教師:于景飛考試時間: 備注:一、名詞解釋(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1.交通(狹義)2.核查線3.交通阻抗參數4.Wardrop第一原理5.延誤二、填空題(共8題,每空1分,共15分)1.交通規劃的供給要素分為、、運行系統、經營系統。2.土地利用模型分為土地利用模型和土地利用模型3.機場用地屬于;交通設施用地屬于4.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態一般分為:、、帶狀、棋盤式和自由式。5.某局部路網中存在30個節點,38條邊,則該路網的連接度為6.層次分析法一般可以分成、、三個層次。7.已知某市規劃年人口150萬,該市G小區分布吸引權為,勞動力比例系數,則該小區的勞動力資源數為萬8.出行產生的影響因素以住戶的為主,出行吸引的影響因素以為主三、簡答題(共3題,1題6分,2題8分,3題4分,共18分)1.方格網式路網的優缺點2.解釋圖示的路阻函數理論模型(圖1)3.動態交通流分配路段流出函數模型建立的原則圖1四、選擇題(共8題,每題2分,共16分)1.一般來說,隨著家庭規模的增大,人均出行數()A.增加B.減少C.不確定2.非直線系數一般應小于()B3.Logit模型的IIA特性是否屬于Logit模型的弱點之一()A否B是C不確定4.Logit模型與Probit模型比,()估計選擇概率大的徑路,()推算選擇概率小的徑路A過大、過大B過大、過小C過小、過小D過小、過大5.適合于擁擠交通網絡的最佳交通流分配方法是:()A全由全無B多路徑C容量限制6.交通分布預測的重力模型沒有完整的OD表是否能確定模型參數()A不能B能C無法確定7.在原單位法按不同出行目的分類預測時,上班出行量最好采用()A就業人口B常住人口C流動人口D從業人口8.已知兩條路徑的固定效益及其方差、協方差如下,則采用logit模型選擇路徑1的概率為()ABCD五、計算題(共3題,1題6分,2題10分,2題15分,共31分)給出下列交通網絡圖的鄰接矩陣。根據給出的現狀分布交通量和將來的發生與吸引交通量,利用佛尼斯法求將來出行分布交通量,迭代兩步停止。現狀OD表(單位:萬次)DDO】123合計1177428273810553551727合計295031110將來的發生與吸引交通量(單位:萬次)DDO】123合計12338合計3.試采用改進的多路徑交通分配方法,分配圖中從節點R至節點S的出行量T(1,9)=2000,取=,計算至節點5為止。參考公式: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試卷須與答題紙一并交監考教師…………裝訂線………裝訂線………裝訂線………………(沒答案2)《交通規劃原理》考試試題(B卷)課程號:06116303 考試方式:閉卷使用專業、年級:交通工程2004 任課教師:飛哥考試時間: 備注:一、選擇題(共7題,每空2分,共14分)1.下列那個屬于道路廣場用地()A公路用地B社會停車場用地C交通設施用地D機場用地2.城市的規模通常用城市()表示A人口B面積CGDPD道路長度3.長期交通規劃的規劃期一般在()以上A25B10C15D204.城市用地分為()大類A10B11C12D155.下列那個城市的交通網絡結構不屬于方格網式()A北京B蘭州C西安D洛陽6.()是土地利用沒有直接關系A發生交通量B吸引交通量C生成交通量7.()是目前國內外公路網規劃和城市交通規劃最常用的OD調查方法A表格調查法B家庭訪問法C車輛牌照法D路邊詢問法二、填空題(共13題,每空1分,共27分)1.是交通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決定網絡規模、斷面結構的依據。2.固定延誤是由于引起的延誤,與大小及交通干擾無關。3.路段行車延誤調查方法有、4.是規定調查區域范圍的邊界線5.構成系統誤差的四種因素為:、、和6.是指對地面空間的利用7.交通與土地利用之間關系的核心是,它預測并分配部分的位置8.勞瑞模型中的土地利用的活動主體分為:、和。9.某市規劃面積500km2,建成區面積200km2,現有道路總長550km,規劃再建150km,則城市道路網密度為km/km2。10.路網結構是指、、和支路在長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網的結構合理性。11.確定性交通流分布能夠較好的反應網絡的12.交通阻抗由上的阻抗和處的阻抗組成。13.四階段法預測的四階段指、、、三、簡答題(共5題,每題4分,3、4、5每題5分,共23分)1.為什么要求劃分交通小區時要滿足均勻性和由中心向外逐漸增大?第二原理3.為什么常把時間作為計量路阻的標準?4.動態交通流分配中的“動”如何理解?

5.簡述交通方式劃分的兩種思路四、計算題(共4題,1題6分,2、3、4每題10分,共36分)寫出下列路網簡圖的路段—徑路連接矩陣,起點為1,終點為2。2.假設各小區的發生與吸引原單位不變,是求規劃年的發生與吸引交通量,并用總量控制法調整。各小區現狀的出行發生量和吸引量DDO】123合計(萬次)人口(萬人)(基年/規劃年)128255327合計2950311103.采用試算法標定模型中的參數,已知條件如下:<3%,實測OD分布表iqijOij=3j=4j=512502008053026002005001300Dj850400580Oi=Dj=1830出行時間分布如圖4.如圖,兩個路段的阻抗函數分別是:,OD量為q=10,分別求該網絡的Beckmann模型的解和平衡狀態的解考生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生學號:考生班級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