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二通課2012-3-2課件_第1頁
實驗二通課2012-3-2課件_第2頁
實驗二通課2012-3-2課件_第3頁
實驗二通課2012-3-2課件_第4頁
實驗二通課2012-3-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容提要

一.內毒素(LPS)的檢測

二.腸道致病菌的分離培養

三.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

家兔發熱法

煩瑣、靈敏度不高

?鱟試驗法

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可檢測小于10ng/ml

的內毒素。一、內毒素(LPS)的檢測(1.5學時)區別要點外毒素內毒素來源G+菌,及部分G-菌G-菌存在部分活菌分泌,少數為菌體崩解為細胞壁成分,菌體崩解化學成分蛋白質脂多糖穩定性60-80℃,30min被破壞160℃,2-4h被破壞毒性強,有選擇性,引起特殊表現較弱,毒性效應大致相同抗原性強,可刺激機體產生抗毒素,可被制成類毒素甲醛處理不形成類毒素

原理

鱟(hòu)是一種海洋節肢動物,其血液中含有一種有核變形細胞,這種細胞的胞漿中含有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

內毒素(LPS)

激活

凝固蛋白原凝固蛋白(溶解狀態)

(凝膠狀態)凝固酶原凝固酶材料鱟試劑鱟試劑溶解水內毒素試劑無菌注射器方法及結果方法:

1.取兩支鱟試劑打開,分別加入0.1ml

鱟試劑溶解水,振搖使之完全溶解。

2.其中一支加入0.1ml內毒素,標記為實驗組,另一支加入0.1ml溶解水,標記為對照組。

3.垂直放入37℃溫箱,20--30分鐘觀察結果。結果:

實驗組出現凝固,對照組不出現凝固二.腸道致病菌的分離培養

(1.5學時)糞便→增菌培養(必要時)↓

SS培養基→革蘭染色↓雙糖鐵培養基┒

↓↓

生化反應血清學鑒定←┛腸道桿菌的鑒定程序2、方法

將糞便標本以分區劃線法接種到SS培養基,放入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取出放4℃冰箱中保存備用腸道桿菌的生物學性狀埃希菌屬: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屬:傷寒沙門菌甲型、乙型副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痢疾志賀菌腸桿菌科重要菌屬及代表菌種大腸桿菌:

生物學性狀:G-

鏡下為桿狀營養要求不高,可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最適宜溫度為37度,最適宜pH為7.4腸道桿菌的生物學性狀菌落特點:

圓形,凸起,灰白色,表面光滑,濕潤,直徑2-3mm。傷寒桿菌生物學特性:G-鏡下為桿狀營養要求不高,可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最適宜溫度為37度,最適宜pH為7.4腸道桿菌的生物學性狀菌落特點:

圓形,凸起,無色透明,中等大小。2、活潑的生化反應腸道桿菌的生物學性狀乳糖發酵試驗初步鑒別腸道致病菌和腸道非致病菌腸道致病菌腸道非致病菌多數不發酵乳糖多數發酵乳糖腸道桿菌的生物學性狀-/+-+傷寒桿菌--+痢疾桿菌-

⊕大腸桿菌硫化氫乳糖葡萄糖菌名2、活潑的生化反應SS培養基膽鹽抑制G+,枸櫞酸鈉和煌綠能抑制大腸桿菌,致病的沙門菌和志賀菌能大量生長。中性紅指示劑和乳糖,中性紅遇酸變粉紅。常用于培養腸道致病菌。常見培養基的特性

SS平板大腸桿菌粉紅色大菌落痢疾桿菌無色細小半透明菌落傷寒桿菌無色細小半透明菌落常見培養基的特性1)大腸桿菌發酵乳糖和葡萄糖產酸產氣(糖發酵試驗),是斜面及底層均呈黃色并有氣泡。2)

沙門菌和志賀菌只發酵葡萄糖,不發酵乳糖,分解葡萄糖產的酸使培養基pH下降,酚紅指示劑變黃,但是培養基中的葡萄糖僅有0.1%,在斜面的酸性物質被氧化成揮發性酸,而底層則為黃色。雙糖鐵培養基上各菌的生長現象大腸桿菌黃色有氣泡傷寒桿菌上紅下黃中間有黑色沉淀福氏痢疾桿菌上紅下黃

將糞便標本以分區劃線法接種到SS培養基。

(每個實驗室8個平板)(接種好后,做好標記,用膠布按班綁好)

放入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取出放4℃冰箱中保存備用。分離培養方法1.空氣中細菌的檢查(每個班1個平皿)

原理:根據空氣中攜帶有微生物氣溶膠(以固體或液體微小顆粒分散于空氣中的分散體系稱為氣溶膠,其中的氣體是分散介質)粒子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垂直的自然方式沉降到瓊脂培養基上。

方法:在室內選擇一處放一個平皿。揭開皿蓋,皿蓋扣置于皿底下,暴露放置15min,即蓋上皿蓋,放入37℃培養24小時,觀察結果。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咽喉部細菌的檢查(每班2個平皿)取血瓊脂平板1塊,打開平皿蓋,將培養基面置于口腔前10cm處,受試者用力咳嗽幾次;蓋上平皿蓋,置37℃溫箱中倒置培養24h后取出觀察結果。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體表細菌的檢查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養基,一部分寫上“前”,另一部分寫上“后”,然后將手指在寫有“前”的部分沾一下,再將手指用酒精進行消毒,在寫有“后”的部分沾一下。放入37℃溫箱培養24小時后觀察。

(每個實驗室4個平皿)高壓蒸汽滅菌法注意事項:

鍋內物品不宜過緊。注意排出冷氣,否則氣壓表雖已達15磅,溫度達不到121.3℃,不能保證滅菌效果。滅菌后排氣不能過急,以免容器內液體外溢或引起破裂。不耐高熱高壓之物品,不能用此法。紫外線殺菌作用強,而穿透能力弱。紫外線中波長為200-300nm者具有殺菌能力,其中265-266nm的殺菌作用最強。殺菌機制:引起DNA鏈上相鄰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體,從而干擾DNA的復制和轉錄,導致細菌死亡。紫外線對細菌的影響紫外線對細菌的影響(每個實驗室1個培養皿)取一個平皿,用密涂法將細菌涂布于培養皿中,打開一半平皿蓋,置于紫外燈下照射30分鐘,然后蓋好平皿,置37℃培養24h后取出觀察結果。密涂接種

分三次接種,每次取一環。第一次密涂接種后旋轉60度二次密涂接種,然后同方向旋轉60度后再次密涂接種。

有些化學藥品濃度高時能殺滅病原微生物,稱為化學消毒劑;濃度低時能抑制細菌生長,稱為防腐劑;只能外用,對細菌的敏感性不同?;瘜W消毒劑對細菌的影響化學消毒劑對細菌的影響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養基,一部分寫上“前”,另一部分寫上“后”,然后將手指在寫有“前”的部分沾一下,再將手指用酒精進行消毒,在寫有“后”的部分沾一下。放入37℃溫箱培養24小時后觀察。

(每個實驗室4個平皿)實驗二通課鱟試驗(兩人一支)腸道致病菌分離培養——S-S培養基8個/室為避免分離不到細菌,每個實驗室用4個S-S培養基接種大腸桿菌,另外4個接種糞便。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1.空氣、咽喉部、手指、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