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染管理科蔡玲
2012年11月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及其防控感染管理科蔡玲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及其防控1常見的MDRO及現狀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主要內容常見的MDRO及現狀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主2一、常見的MDRO及現狀一、常見的MDRO及現狀3臨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
(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ESBLs---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MDR-AB---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
(multidrugresistan4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對β-內酰胺類(如甲氧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頭孢菌素等)抗菌藥物耐藥的金葡菌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對β-內酰胺類(如甲氧西林5MRSA耐藥現狀
1961年,英國首次報道了MRSA。英國Reacher等對血液中分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了連續9年監測,結果發現MRSA從90年的1.7%上升至98年34%。美國NNIS報告2003年分離的MRSA較98-02年上升了11%,其中ICU: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的耐藥率90年代中期為30%~40%,02年為57%,2003年為59.5%。96年日本報道第一株對萬古霉素中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ISA),02年美國CDC確證了世界第一例真正VRSA。MRSA耐藥現狀 1961年,英國首次報道了MRSA。美國N6耐萬古霉素腸球菌腸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體腸道和女性生殖道中,可造成感染,萬古霉素是治療腸球菌感染的最后有效抗菌藥物。對萬古霉素耐藥的腸球菌是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腸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體腸道和女7VRE耐藥現狀86年,在歐洲首先檢測到了質粒介導的VRE,此后出現大量的相關報道,以美國最為多見。美國04年對670家醫院的耐藥監測顯示VRE位于醫院耐藥菌第二位,到05年VRE發生率為28%左右。由28個國家700個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參加的歐洲的EARSS監測資料(99一02年)報道耐萬古霉素糞腸球菌為7%,屎腸球菌為37%。VRE耐藥現狀86年,在歐洲首先檢測到了質粒介導的VRE,此8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ESBLs主要產生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對以下三類抗生素耐藥:青霉素類(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類(頭孢他啶、頭孢噻肟)單環類(氨曲南)首選碳青酶烯類(亞胺培南、美洛培南)
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ESBLs主要產生于肺9ESBLs耐藥現狀ESBLs是1982年首先在英格蘭發現的,隨之在世界各地不斷有新的ESBLs被檢出。美國有關資料顯示10%~40%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表達ESBLs。2001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首次報道了產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該酶可水解包括碳青酶烯類抗菌藥物在內的所有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但對頭孢他啶和頭孢西丁相對較弱。ESBLs耐藥現狀ESBLs是1982年首先在英格蘭發現的,10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菌素類(頭孢他啶、頭孢噻肟)碳青酶烯類(亞胺培南、美洛培南)
β內酰胺酶抑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氟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氨基糖甙類(阿米卡星)以上5類抗菌藥中的3類及以上藥物耐藥,為多重耐藥,5種均耐藥稱之為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對11MDR-AB耐藥現狀91年美國首例報道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CRAB),研究顯示碳青霉烯酶和膜耐藥是耐碳青霉烯類的重要機制。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意味著其對現有的常用廣譜抗菌藥物均耐藥,即泛耐藥株(PDRA)。由PDRA引起的感染,常常無藥可用,病死率高,而高毒性的黏菌素或多黏菌素可能是最后無奈的選擇。MDR-AB耐藥現狀91年美國首例報道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12我國Mohnarin監測數據(06~07年)臨床分離細菌耐藥嚴重,耐藥率高。MRSA和MRSE的檢出率分別為56.1%和81.0%;對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鏈球菌比例為7.8%;已出現對萬古、替考拉寧耐藥的糞腸和屎腸球菌;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對大多數被測藥物耐藥率在40%以上,其中大腸埃希菌對喹諾酮藥物的耐藥率達到70%;非發酵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上升至20%~40%。
我國Mohnarin監測數據(06~07年)臨床分離細菌耐藥13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14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引課件15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引課件16二、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二、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171、醫護人員對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2、醫院領導對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視;3、預防措施及制度不健全,或者有制度,但缺少有效的執行、監督和檢查評估。4、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泛用、量大、多聯應用、無指征用藥、用藥期長;5、手衛生不到位;6、隔離措施落實難;7、不能開展有效的監測與控制。1、醫護人員對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18三、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三、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19
美國CDC06年制定了《多重耐藥菌管理指南》,建議控制耐藥菌感染的一般措施:1、行政支持2、醫務人員教育培訓3、抗菌藥物合理應用4、MDRO的監測,如了解耐藥現狀和趨勢美國CDC06年制定了《多重耐藥菌管理指2004年制定《抗菌藥物指導原則》08年衛生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09年衛生部發布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11年衛生部制定《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2012年衛生部頒布84號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已于8月1日施行。我國控制耐藥菌感染的措施04年制定《抗菌藥物指導原則》08年衛生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21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1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2合理使用抗菌藥物3《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4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1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2合理使用抗菌22(一)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針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診斷、監測、預防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結合本機構的實際工作,制訂規章制度和防控措施。一、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一)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一、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23(二)加強重點環節管理加大對ICU、新生兒室、血液科及呼吸科、神經科、燒傷科病房等重點部門的患者,或接受過廣譜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種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等重點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二)加強重點環節管理24(三)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認識,加強危險因素、流行病學以及預防與控制措施等知識培訓,確保醫務人員掌握正確、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三)加大人員培訓力度25(一)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
醫療機構應當提供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特別是在ICU、新生兒室、血液科及呼吸科、神經科、燒傷科病房等重點部門,同時配備充足的洗手設施和速干手消。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后、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觸患者使用的物品或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須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二、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一)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二、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26(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對確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實施接觸隔離措施。
1.盡量選擇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隔離房間應當有隔離標識。不宜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與留置各種管道、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沒有條件實施單間隔離時,應當進行床旁隔離。
(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272.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輸液架等)要專人專用,及時消毒。輪椅、擔架、床旁心電圖機等不能專人專用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時,應將高度疑似或確診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進行。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當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完成診療護理操作后,要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并進行手衛生。2.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聽診器、血壓計、體28(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尤其在實施侵入性操作時,應當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標準操作規程,避免污染。(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29
(四)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
加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診療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特別要對重點部門物體表面物體表面(如心電監護儀、微量輸液泵、呼吸機等的面板或旋鈕表面、聽診器、計算機鍵盤和鼠標、電話機、患者床欄桿和床頭桌、門把手、水龍頭開關等)使用專用的抹布進行清潔和消毒,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當立即消毒。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或者疑似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在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和管理。(四)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30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切實落實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正確、合理地實施個體化抗菌藥物給藥方案,根據臨床微生物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嚴格執行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的相關規定,避免因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導致細菌耐藥的發生。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31
(一)加強多重耐藥菌監測工作。
醫療機構應當重視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建設,積極開展常見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進行監測。四、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
(一)加強多重耐藥菌監測工作。四、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32(二)提高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檢測能力。
加強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能力建設,提高其對多重耐藥菌檢測及抗菌藥物敏感性、耐藥模式的監測水平。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應當及時反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以及相關臨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療和感染控制措施。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當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臨床常見分離細菌菌株及其藥敏情況,包括全院和重點部門多重耐藥菌的檢出變化情況和感染趨勢等。(二)提高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檢測能力。33耐藥類型MRSAVRE其他多重耐藥性細菌病人安置單間或同室隔離單間隔離床旁隔離人員限制減少不必要的人專人診療護理減少不必要的人員
員出入
接觸病人手部衛生接觸污物戴手套,進入病室戴手套,脫手接觸病人后洗手
脫手套后洗手套后洗手和/手消毒
面部防護接觸病人戴口罩入病室戴口罩,近距離接觸病人戴口罩
操作戴防護鏡
隔離衣可能污染時工作服必須穿一次性隔離衣可能污染時工作服
時穿隔離衣
時穿隔離衣儀器設備用后嚴格清潔、專用,用后嚴格清潔用后嚴格清潔、消
消毒/滅菌與滅菌毒/滅菌耐藥類型MRSAVRE其他多重耐藥性細菌病人安置單間或同室隔34耐藥類型MRSAVRE其他多重耐藥性細菌終末消毒床單位清潔消毒終末消毒床單位清潔消毒標本運送密閉容器防滲漏密閉容器運送,密閉容器
外包裝污染時加套袋
生活物品無特殊處理清潔、消毒后方可帶無特殊處理
出污染環境
醫療廢物防滲漏密閉容雙層污袋,防滲密閉容防滲漏密閉容器
器運送器運送,利器置利器盒運送解除隔離臨床癥狀好轉或治愈好轉或治愈,連續兩次培養陰性臨床癥狀好轉或治愈耐藥類型MRSAVRE其他多重耐藥性細菌終末消毒床單位清潔35謝謝!請批評指正!謝謝!請批評指正!36感染管理科蔡玲
2012年11月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及其防控感染管理科蔡玲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及其防控37常見的MDRO及現狀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主要內容常見的MDRO及現狀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主38一、常見的MDRO及現狀一、常見的MDRO及現狀39臨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
(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ESBLs---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MDR-AB---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
(multidrugresistan40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對β-內酰胺類(如甲氧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頭孢菌素等)抗菌藥物耐藥的金葡菌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對β-內酰胺類(如甲氧西林41MRSA耐藥現狀
1961年,英國首次報道了MRSA。英國Reacher等對血液中分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了連續9年監測,結果發現MRSA從90年的1.7%上升至98年34%。美國NNIS報告2003年分離的MRSA較98-02年上升了11%,其中ICU: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的耐藥率90年代中期為30%~40%,02年為57%,2003年為59.5%。96年日本報道第一株對萬古霉素中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ISA),02年美國CDC確證了世界第一例真正VRSA。MRSA耐藥現狀 1961年,英國首次報道了MRSA。美國N42耐萬古霉素腸球菌腸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體腸道和女性生殖道中,可造成感染,萬古霉素是治療腸球菌感染的最后有效抗菌藥物。對萬古霉素耐藥的腸球菌是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腸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體腸道和女43VRE耐藥現狀86年,在歐洲首先檢測到了質粒介導的VRE,此后出現大量的相關報道,以美國最為多見。美國04年對670家醫院的耐藥監測顯示VRE位于醫院耐藥菌第二位,到05年VRE發生率為28%左右。由28個國家700個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參加的歐洲的EARSS監測資料(99一02年)報道耐萬古霉素糞腸球菌為7%,屎腸球菌為37%。VRE耐藥現狀86年,在歐洲首先檢測到了質粒介導的VRE,此44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ESBLs主要產生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對以下三類抗生素耐藥:青霉素類(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類(頭孢他啶、頭孢噻肟)單環類(氨曲南)首選碳青酶烯類(亞胺培南、美洛培南)
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ESBLs主要產生于肺45ESBLs耐藥現狀ESBLs是1982年首先在英格蘭發現的,隨之在世界各地不斷有新的ESBLs被檢出。美國有關資料顯示10%~40%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表達ESBLs。2001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首次報道了產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該酶可水解包括碳青酶烯類抗菌藥物在內的所有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但對頭孢他啶和頭孢西丁相對較弱。ESBLs耐藥現狀ESBLs是1982年首先在英格蘭發現的,46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菌素類(頭孢他啶、頭孢噻肟)碳青酶烯類(亞胺培南、美洛培南)
β內酰胺酶抑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氟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氨基糖甙類(阿米卡星)以上5類抗菌藥中的3類及以上藥物耐藥,為多重耐藥,5種均耐藥稱之為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對47MDR-AB耐藥現狀91年美國首例報道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CRAB),研究顯示碳青霉烯酶和膜耐藥是耐碳青霉烯類的重要機制。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意味著其對現有的常用廣譜抗菌藥物均耐藥,即泛耐藥株(PDRA)。由PDRA引起的感染,常常無藥可用,病死率高,而高毒性的黏菌素或多黏菌素可能是最后無奈的選擇。MDR-AB耐藥現狀91年美國首例報道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48我國Mohnarin監測數據(06~07年)臨床分離細菌耐藥嚴重,耐藥率高。MRSA和MRSE的檢出率分別為56.1%和81.0%;對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鏈球菌比例為7.8%;已出現對萬古、替考拉寧耐藥的糞腸和屎腸球菌;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對大多數被測藥物耐藥率在40%以上,其中大腸埃希菌對喹諾酮藥物的耐藥率達到70%;非發酵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上升至20%~40%。
我國Mohnarin監測數據(06~07年)臨床分離細菌耐藥49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50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引課件51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引課件52二、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二、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531、醫護人員對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2、醫院領導對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視;3、預防措施及制度不健全,或者有制度,但缺少有效的執行、監督和檢查評估。4、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泛用、量大、多聯應用、無指征用藥、用藥期長;5、手衛生不到位;6、隔離措施落實難;7、不能開展有效的監測與控制。1、醫護人員對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54三、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三、國內外防控對策與策略55
美國CDC06年制定了《多重耐藥菌管理指南》,建議控制耐藥菌感染的一般措施:1、行政支持2、醫務人員教育培訓3、抗菌藥物合理應用4、MDRO的監測,如了解耐藥現狀和趨勢美國CDC06年制定了《多重耐藥菌管理指5604年制定《抗菌藥物指導原則》08年衛生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09年衛生部發布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11年衛生部制定《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2012年衛生部頒布84號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已于8月1日施行。我國控制耐藥菌感染的措施04年制定《抗菌藥物指導原則》08年衛生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57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1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2合理使用抗菌藥物3《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4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1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2合理使用抗菌58(一)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針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診斷、監測、預防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結合本機構的實際工作,制訂規章制度和防控措施。一、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一)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一、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59(二)加強重點環節管理加大對ICU、新生兒室、血液科及呼吸科、神經科、燒傷科病房等重點部門的患者,或接受過廣譜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種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等重點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二)加強重點環節管理60(三)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認識,加強危險因素、流行病學以及預防與控制措施等知識培訓,確保醫務人員掌握正確、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三)加大人員培訓力度61(一)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
醫療機構應當提供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特別是在ICU、新生兒室、血液科及呼吸科、神經科、燒傷科病房等重點部門,同時配備充足的洗手設施和速干手消。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后、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觸患者使用的物品或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須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二、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一)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二、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62(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對確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實施接觸隔離措施。
1.盡量選擇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隔離房間應當有隔離標識。不宜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與留置各種管道、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沒有條件實施單間隔離時,應當進行床旁隔離。
(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632.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輸液架等)要專人專用,及時消毒。輪椅、擔架、床旁心電圖機等不能專人專用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時,應將高度疑似或確診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進行。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當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完成診療護理操作后,要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并進行手衛生。2.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聽診器、血壓計、體64(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尤其在實施侵入性操作時,應當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標準操作規程,避免污染。(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65
(四)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
加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診療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特別要對重點部門物體表面物體表面(如心電監護儀、微量輸液泵、呼吸機等的面板或旋鈕表面、聽診器、計算機鍵盤和鼠標、電話機、患者床欄桿和床頭桌、門把手、水龍頭開關等)使用專用的抹布進行清潔和消毒,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當立即消毒。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或者疑似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在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和管理。(四)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66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切實落實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正確、合理地實施個體化抗菌藥物給藥方案,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做道法課課件
- 保險行業機遇分析及風險措施
-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學資源計劃
- 深度學習與心理健康的結合心得體會
- 大學歷史系教師備課組工作計劃
- 企業安全生產聯考試題卷跟答案
- 信息技術公司倉庫管理職責及流程
- 酒店預訂管理系統開發合作協議
- 漁業發展聯合合作協議農村版
-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資源整合計劃
- (三診)綿陽市高中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 歷史試卷A卷(含答案)
- 麻醉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華能四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屬單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
- 鋼結構高處作業安全管理
- JJF 2221-2025導熱系數瞬態測定儀校準規范
- 華為手機協議合同
- 山東省高中名校2025屆高三4月校際聯合檢測大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學試卷(無答案)
- 2025年武漢數學四調試題及答案
- 【MOOC】數學建模精講-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