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兒童文學作家_第1頁
外國兒童文學作家_第2頁
外國兒童文學作家_第3頁
外國兒童文學作家_第4頁
外國兒童文學作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劉易斯·卡羅爾(LewisCarroll)的真名叫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CharlesLutwidgeDodgson1832~1898),英國人,是一位數學家,劉易斯·卡羅爾長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任基督堂學院數學講師,發表了好幾本數學著作。他因有嚴重的口吃,故而不善與人交往,但他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都頗有造詣,還是一個優秀的兒童像攝影師。《愛麗絲漫游仙境》是卡羅爾興之所致,給友人的女兒愛麗絲所講的故事,寫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圖送給了她。后來在朋友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后,于1865年正式出版。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在夢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旅行,直到最后與撲克牌紅王后、紅王發生頂撞,急得大叫一聲,才大夢醒來。這部童話以神奇的幻想,風趣的幽默,昂然的詩情,突破了西歐傳統兒童文學道德說教的刻板公式,此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走遍了全世界。卡羅爾后來又寫了一部姐妹篇,叫《愛麗絲鏡中奇遇記》(ThroughtheLooking-Glass,andwhatAlicefoundthere),并與《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一起風行于世。此外卡羅爾還著有詩集《TheHuntingoftheSnark》、《Jabberwocky》等作品。2.阿斯特麗德·林格倫(AstridLindgren)林格倫1907年生于瑞典斯摩蘭德省的一個農人之家。20年代到斯德哥爾摩求學,畢業后長期在斯德哥爾摩一家兒童書籍出版公司工作,1946年至1970年間擔任拉米和舍格倫出版公司兒童部主編。1944年冬因滑雪傷了腿,養傷時寫成了一部故事《穿長襪子的皮皮》,蜚聲全國,繼而蜚聲歐洲以至全世界。她的童話代表作《小飛人尼爾斯·卡爾松》獲首次尼爾斯·豪爾耶松獎。1957年作品《米奧,我的米奧》獲瑞典“高級文學標準作家”國家獎。1958年,國際兒童圖書協會授予她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作家獎。1960年開始出版瑪迪琴的故事。1963年開始出版淘氣包埃米爾的故事。1966年,獲德國青少年書籍比賽特別獎。1970年,獲瑞典《快報》兒童文學與促進文學事業金船獎。1971年,獲瑞典文學院金質大獎章。1981年,出版長篇童話《綠林女兒》。1978年,獲聯邦德國書商聯合會授予的和平獎金。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約80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發行,不少作品還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她共為孩子們寫了八十多部文學作品。1957年她獲瑞典“高級文學標準作家”國家獎;1958年獲“安徒生金質獎章”;1971年獲瑞典文學院“金質大獎章”。瑞典文學院一位院士在授獎儀式上說:“尊敬的夫人,在目前從事文藝活動的瑞典人中,大概除了英格瑪伯格曼之外,沒有一個人像您那樣蜚聲世界。”舍格林出版公司還于1972年設立林格倫兒童文學獎,以紀念她的創作成就。林格倫于2001年1月28日在斯德哥爾摩的家中去世,享年94歲。她在過去一段時間里一直病痛纏身,臨終前的近一個月中又受到嚴重的病毒感染,最終未能治愈。阿·林格倫是蜚聲世界的瑞典兒童文學作家,曾于1958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章,她的主要作品早在80年代初就已在中國小讀者中廣為流傳了。其中任溶溶譯的《小飛人三部曲》、李之義譯的《長襪子皮皮的故事》影響最為深廣。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是中國最早系統翻譯出版林格倫作品的出版機構,由任溶溶翻譯了《小飛人》、《長襪子皮皮》、《大偵探小卡萊》、《瘋丫頭瑪迪琴的故事》、《小洛塔和她的哥哥和她的姐姐》等系列作品。幾乎在同一時期,少年兒童出版社也推出了李之義翻譯的《長襪子皮皮的故事》,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了高鋒、時紅譯的《淘氣包埃米爾》。這些都堪稱林格倫作品優秀的中文譯本。當時每一部林格倫作品的發行量都在萬冊以上,很多作品曾經再版。例如,少年兒童出版社先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了《長襪子皮皮的故事》,后更名為《長襪子皮皮的冒險故事》收入該社的《世界名著金庫》叢書,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淘氣包埃米爾》曾編入《國際安徒生獎作家作品選》套書,任溶溶譯的《長襪子皮皮》三部曲也分別出過單行本與合訂本。中國第二次系統翻譯出版林格倫作品是在九十年代末,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了包括《長襪子皮皮》、《小飛人》、《獅心兄弟》、《米歐,我的米歐》四卷本的林格倫文集。林格倫的作品極受中國小讀者、出版者的青睞,名著《長襪子皮皮》和《小飛人》都出過不同的譯本,另一部描寫鄉村兒童生活的小說也在中國有了《我們村的六個孩子》和《歡樂的布勒比村》兩個譯本。此外,各地出版社零星翻譯出版的林格倫作品,僅筆者所見的尚有《大偵探小卡萊》的第一部,《強盜的女兒》等。高鋒還譯出了《淘氣包埃米爾》的續篇發表在北京《兒童文學》月刊上。除去安徒生與格林兄弟,被譯介到中國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家鮮有人能與阿·林格倫比肩。在中國,翻譯林格倫作品用力最勤、成果最豐的當推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任溶溶先生。他翻譯的對話飽含著兒童天真可愛的氣質,偶有方言的運用,非但不顯生硬,反而能傳達出小主人公童稚的語氣。任先生的譯文生動傳神,極佳地表達出原作者的幽默詼諧。也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吧,筆者讀了別人后來重譯的《小飛人》,相信也是譯筆認真忠實原著的作品,但總覺得不如任譯來得風趣。林格倫夫人對她的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傳播始終予以鼓勵和支持。她曾先后為兩個《長襪子皮皮》的中譯本寫下序言。序言直接面對中國小讀者,口吻誠摯親切,滿懷慈愛。她曾在家中熱情接待中國譯者,并將不同語言的譯本寄給有的中國譯者以供參考。她在四十年代發表的作品《長襪子皮皮》中提及中國,雖然是詼諧夸張的手法,卻表達了作者的友善與關注。中國孩子擁有了時下最流行的《哈利·波特》和《魔戒》,更擁有了中國自己的孫幼軍、鄭淵潔、曹文軒、秦文君們;而阿·林格倫是世界兒童文學永恒的大師,她的作品仍然值得中國孩子喜愛。由李之義由瑞典文直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長襪子皮皮》。《中華讀書報》2002年2月7日長襪子皮皮的媽媽今天100歲2007年11月14日10:31東方早報石劍峰在瑞典,有以阿·林格倫命名的學校,有政府為她樹立的塑像,有以她命名的文學獎,兩所大學還設立了林格倫榮譽博士學位,據說有好幾年她甚至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每年有近200萬冊次的林格倫作品從瑞典的圖書館借出,她的作品被譯為89種文字,發行量已經超過1.3億冊。除了伯格曼,“皮皮,林格倫”這對母女也許是半個世紀以來最出名的瑞典人了。就在林格倫百年誕辰之際,瑞典國內和全世界都舉辦了跨年度的系列活動紀念這位兒童文學世界的巨人。故事在女兒病榻前誕生“今天講什么呢?”身為母親的阿·林格倫困惑地對著病床上的女兒卡琳說。“今天就講長襪子皮皮的故事吧!”卡琳不知從那里蹦出了這么一個奇怪的名字,于是林格倫和女兒開始做起了這個編故事游戲,《長襪子皮皮》這個60年來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也在1945年誕生。“皮皮露達·維多利亞·魯爾加迪婭·克魯斯蒙達·埃弗拉伊姆·長襪子”,這是皮皮的全稱,起這個名字的人就是林格倫的女兒卡琳。“這是個奇怪的名字,所以這應該是個怪女孩。”林格倫后來回憶。“長襪子皮皮九歲,孤零零的一個人。她沒媽媽也沒爸爸,這真不壞,在她玩得正起勁的時候,就不會有人叫她去上床睡覺,在她想吃薄荷糖的時候,也不會有人硬要她吃魚肝油了。”當林格倫為女兒寫下這個故事的時候,不會想到皮皮的故事最后講了幾十年,更不會想到這個女兒想象出來的讓人頭疼小女孩最后成為瑞典名人。“壞女孩”成經典《長襪子皮皮》中具備所有讓兒童著迷的東西———隨心所欲、不用上學、遠離父母、力大無窮、糖果遍地、零錢無限……這些東西就好比成人文學中的情愛描寫,是兒童文學中最不可缺少同時也最難寫的部分。在皮皮的世界中,母親身亡,父親失蹤,一個人獨立地和一只猴子、一匹馬生活在一起。皮皮做的都是她的同齡孩子不敢做的事情:撒謊、抗拒大人的威嚴,比如老師和警察。她是社會規則的搗蛋者,她獻給初識的小伙伴湯米和安妮卡的見面禮是一頓暴打。這樣一個傳統意義上“壞”女孩形象確實是對傳統兒童文學敘事的一個顛覆,小說出版一度也在瑞典引起一場關于教育的爭議。“長襪子皮皮這個人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把兒童和兒童文學從傳統、迷信權威和道德主義中解放出來……皮皮變成了自由人類的象征。”在某種程度上,因為《哈利·波特》而獲得巨額財富和名望的J.K.羅琳是半個世紀前阿·林格倫的翻版,同樣是母親講給孩子的故事,同樣曾身處單身母親的困境,筆下的人物無論哈利·波特還是皮皮都是父母不在場又具有神力;更雷同的是,兩人都因為給孩子們講故事積累了巨額財富和國際聲望,唯一不同的是《長襪子皮皮》已進入經典文學的行列,而《哈利·波特》還得接受時間的檢驗。阿·林格倫其人愛孩子,他們能照顧好自己1907年11月14日,阿·林格倫出生于一個普通農夫家庭,排行老二。林格倫在一座有著500年歷史的農場中長大,農場四周被一大片蘋果園包圍:“巖石和樹木包圍著我們,大自然保護著我們,我們在大自然里玩耍做夢。我們虛構出來的一切神話和歷險其實都是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1926年,未婚先孕的19歲林格倫被迫遠走哥本哈根,生下了兒子拉爾斯,之后又定居斯德哥爾摩。在創作《長襪子皮皮》前,林格倫在1939年已經根據這段工作經歷,寫下了小說《瑞典25座汽車旅館之旅》。女兒卡琳無疑是林格倫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小卡琳7歲的時候因為肺炎病倒在床上,每晚都要媽媽講故事哄她睡覺。是女兒創造了長襪子皮皮這個古怪的名字。皮皮勇敢、堅韌、獨立,力大無窮,但她也是粗魯無禮、有點蠻橫的,這和人們傳統觀點中的女孩形象大相徑庭。這樣一個前衛女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也符合戰后女權主義運動的要求。而林格倫的名言是:“愛孩子,他們能照顧好自己。”林格倫說,她可從沒想過要用她的書來教育孩子們什么,只是希望“能喚起大家一點點同情心、仁慈和民主的品質。”1970年代,林格倫開始介入公共政治生活。作為瑞典社會民主黨的堅定支持者,林格倫卻在1976年瑞典大選前創辦了一份尖刻批評社會民主黨的報紙向苛刻的稅收體制開戰,包括伯格曼在內的諸多瑞典文化人士都支持她。最后,林格倫間接導致了執政40年的社會民主黨政府的倒臺。譯者說天生講童話的料任溶溶1978年我在參加一次會議的時候知道有個兒童文學最高獎安徒生文學獎,然后我就打算按照歷年的獲獎作者介紹國外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品進入國內,其中就發現了阿·林格倫。巧合的是我家里正好有一本俄文版的林格倫作品《小飛人》,所以我最早翻譯的林格倫作品是從俄文翻譯過來的《小飛人》而不是《長襪子皮皮》。后來經過和出版社協商陸續翻譯了林格倫的10部作品,其中包括3部《長襪子皮皮》。因為翻譯林格倫作品,我自學了一段瑞典文,《長襪子皮皮》后來都是參照瑞典文重新對校的,我后來的一個夢想是從瑞典文直接把她的作品再翻譯一下,但因為版權方面的原因沒有成功。我翻譯的“小飛人”“皮皮”也通過各種途徑讓林格倫本人知道了,所以后來在我重版的《小飛人》中,她親自寫了中文版序言;而也因為林格倫,我與瑞典結下淵源,瑞典作家協會曾特地來看望我。初識林格倫的兒童文學作品,讓我大吃一驚,她寫的兒童文學作品實在太妙了,她筆下的小孩子和我們傳統兒童文學中的人物迥異。無論是《小飛人》還是《長襪子皮皮》,其中的主人公都是調皮搗蛋、喜歡惡作劇不太聽話的小孩子,而事實上這種品質并沒有簡單的好壞之分,更多反映了小孩子心中真實的自我。比如我最喜歡的林格倫作品是《小飛人》,小飛人其實就是每個小孩子心中那個真正的自己。當初林格倫作品在國內出版后,我收到許多小讀者和幼兒園老師的來信,他們相信皮皮真的存在。我一直認為創作兒童文學首先需要的是天賦,而在我看來林格倫就是天生講兒童故事的料,她的作品都是天才之作。《長襪子皮皮》《小飛人》肯定可以像《安徒生童話》一樣進入經典文學的行列。林格倫的作品文字淺顯易懂,又十分有趣,有時候我自己在寫作中還有意無意的模仿了她的寫作方法。(作者系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中文版作品最早譯者)緣接“童話外婆”瑞典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女士(中華讀書報)文/海飛出版“林格倫”“童話外婆”,是我對瑞典著名童話大師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女士(AstridLindgren)的戲稱。第一次聽到林格倫這個名字,是我剛剛進入少兒讀物出版界的1993年。當時,一位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對我說,“從事少兒讀物出版、從事兒童文學出版,有兩位童話大師的作品不能不看,一個是男大師安徒生,一個是女大師林格倫。”安徒生,大名鼎鼎,《丑小鴨》、《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姑娘》等著名童話作品耳熟能詳,可林格倫是何許人也?就不清楚了。擔任中國最大的少兒出版社社長,重任在肩,自認孤陋寡聞,于是我真誠地請朋友找來了當時國內已經出版的所有的林格倫的作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深深地為這位瑞典著名的女童話大師的作品所傾倒。林格倫用講故事的筆法,在作品中傾注了童話通俗風格和充滿想像的誘人特色,使林格倫童話獨樹一幟,光芒四射。當時,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林格倫真是個“童話外婆”!童話天生與母親及母親的母親有“血緣”聯系,“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是其一。其二則是林格倫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國際世紀老人。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一定要完整地引進出版林格倫的重要作品。引進《林格倫作品集》的工作從1994年入中少社的精品出版規劃。中少社作出了由著名的資深文學編輯徐寒梅女士作責任編輯、由年輕有為的圖書裝幀設計家繆惟先生作美術編輯的決定,并誠心邀請中國最著名的瑞典文學翻譯家李之義先生從瑞典文翻譯林格倫主要作品,同時,還通過各種渠道與瑞典王國駐華大使館凌希樂大使進行友好聯系。經過5年多的努力,1999年6月9日,首批《長襪子皮皮》、《小飛人卡爾松》、《獅心兄弟》、《米歐,我的米歐》等4冊《林格倫作品集》首發式在瑞典駐華大使館隆重舉行,時年92歲高齡的林格倫女士在扉頁上發表了她給中國小讀者的回信:“親愛的所有中國孩子:我多么想給你們每一個人都直接回信,表達對你們閱讀我的書的喜悅。但是此時此刻,我只能說:祝你們閱讀愉快。繼續讀吧,直到把我的書全部讀完。致熱烈的問候!阿斯特麗德·林格倫。”林格倫1907年出生在瑞典斯莫蘭省一個農民家里。20世紀20年代到首都斯德哥爾摩求學。畢業后作過兩年秘書工作,1945年,以《長襪子皮皮》出版成功步入兒童文學創作領域,在1946年至1970年的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里,擔任拉米和舍格倫出版公司兒童部主編。著有88部作品,對創造瑞典兒童文學的黃金時代做出了巨大貢獻。林格倫作品被翻譯成80種文字,總發行量超過1億3千多萬冊,以林格倫作品為藍本拍成的電影、電視劇達40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為了把童話大師林格倫的作品出版好,與世界一流的精品讀物相稱,提出了“四個一流”。一是一流的翻譯,譯者李之義曾經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留學,20年如一日研究林格倫、翻譯林格倫的。二是一流的插圖,根據瑞典方面版權擁有者的要求,中少社全部采用瑞典原插圖。以《長襪子皮皮》一書為例,14.5萬字288頁的一冊圖書,共配插了111個插圖和尾花,并且有9幅雙頁全幅插圖,這在中少版文字圖書出版中是罕見的。三是一流的裝幀,《林格倫作品集》大膽采用了姜黃和湖藍兩大亮麗的色調作基本色,選用最有代表性的彩色插圖作封面,封面上突出了林格倫榮獲的國際安徒生獎的獎牌,在封底和首頁上設計了林格倫的照片,開本為大32開精裝,大氣而又精致。四是一流的首發式,首發式安排在瑞典駐華大使館舉行,廣邀各國駐華使節、文化參贊及國際國內新聞傳媒參加,引起國內外文化界、出版界的廣泛關注,使瑞典駐華大使凌希樂先生樂不可支,他伸出大拇指稱:“中文版的《林格倫作品集》,是世界上所有林格倫書籍中最精美的圖書,No.1!”憧憬“林格倫”中國市場對林格倫表現出了應有的熱情。1999年3月第一版后,僅5個月,《林格倫作品集》銷售一空。1999年8月,第二版又上市了。根據這一情況,中少社決定,繼續翻譯出版林格倫的其他作品。《吵鬧村的孩子》、《大偵探小卡萊》、《瘋丫頭瑪迪根》、《淘氣包埃米爾》四本著作列入了《林格倫作品集》的第二批出版規劃,并計劃在林格倫女士95歲華誕之前亦即2002年正式出版。屆時中少社還將專門組織一個由中國編輯、畫家、小讀者參加的代表團,攜帶由8本150萬字組成的陣容強大的中文版《林格倫作品集》訪問瑞典、拜訪林格倫。帶著《林格倫作品集》訪問瑞典、拜訪林格倫——成了中少社出版人一個美好的“出版童話”。在林格倫90歲華誕時,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記者曾經問她90歲生日時打算做什么?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回答說:“我躺在床上,靜靜地等著這個可怕的日子過去。我不要鮮花,謝絕來客。也許我在這一天之前就去世了。那么你就得在你的文章上加一個黑框。我現在同從前不一樣了,我從前可聰明多了。”林格倫幽默、深沉、痛快地笑著告訴記者。90歲的林格倫雖然視力不如從前,說話也很慢,但她仍然一絲不茍地忙于瑞典《長襪子皮皮》動畫片的制作,還出席被許多打扮成“長襪子皮皮”的孩子圍得水泄不通的《長襪子皮皮》動畫片斯德哥爾摩首映式。我們憧憬著95歲的林格倫不會謝絕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代表團,我們可以不送鮮花,但我們會帶著中文版的《林格倫作品集》,我們憧憬著林格倫面對著中國代表團時的新童話!中國有句俗話:“人算不如天算”。在我們緊鑼密鼓地準備出版《林格倫作品集》后4冊的緊張工作中,2002年1月28日,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女士在睡夢中,以94歲高齡在斯德哥爾摩的家中去世。消息從數次見過林格倫的翻譯家李之義先生處傳來時,我們頓時感覺到了一個美好童話破滅時的巨大失望和悲戚。一顆從北歐上空升起的童話明星墜落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童話外婆”又給了全世界一個“童話式的葬禮”!林格倫去世后,女作家居住的達拉大街46號門前擺滿了花圈,成千上萬支點燃的蠟燭,像一雙雙流著眼淚并閃爍著的眼睛,向林格倫告別。2002年3月8日,在冬末春初的明媚陽光下,成千上萬的林格倫讀者自發地走上斯德哥爾摩街頭,靜靜地注視著一匹無鞍的白馬陪伴著林格倫的白色靈柩在斯德哥爾摩大街上走過,送葬隊伍穿過首都市區,緩緩行進到王宮附近的古舊大教堂(Storkykan)。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和王后西爾維亞參加了葬禮,瑞典電視臺轉播了葬禮的全過程。瑞典國家郵局專門發行了一套面值47分的郵票紀念林格倫,票面分別為林格倫和她創作的6個最受歡迎的兒童形象——長襪子皮皮、小飛人卡爾松、瘋丫頭瑪迪根、淘氣包艾米爾、獅心兄弟和小洛塔。國家郵局發言人說:“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留給了世界兒童非常重要的文學遺產,它有助于我們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郵票來表達我們對她的尊重。”2002年5月,中少版《林格倫作品集》第二批4冊正式出版。在9月4日,即將期滿離任的瑞典駐華大使館凌希樂大使和我共同主持了在大使館舉行的《林格倫作品集》中文版出版座談會,會上,最激動的大概是翻譯家李之義先生和凌希樂大使。李之義先生說,他用了20年時間,翻譯了150萬字的林格倫作品,為遙遠的中國和瑞典架起了一座文化橋。而凌希樂大使說,他在中國作了兩任大使,150萬字林格倫作品在中國出版,這是他任內最精彩的一項文化交流活動。尋訪“林格倫”2002年10月5日,在結束了瑞士巴塞爾參加第28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大會暨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成立50周年慶典活動后,我攜帶著厚厚一撂8大冊的中少版《林格倫作品集》開始了赴瑞典尋訪林格倫的行程,看看“童話外婆”故里,感受“童話外婆”的天地。被譽為是歐洲最漂亮的都市之一的斯德哥爾摩以絢麗多彩的金秋迎接了我們。斯德哥爾摩三分之一是桅桿白帆林立的港灣和碧水,三分之一是層林盡染的樹木和綠地,三分之一是保存極好的傳統的中世紀古色古香的老城區和現代化的北歐都市建筑。導游引領我們參觀了具有巴羅克風格的斯德哥爾摩王宮、步行了國王街、王后街,游覽了騎士島、市政廳、老城區大廣場,拜訪了每年一度舉行諾貝爾頒獎儀式的大劇院。曾有人說,一看瑞典如此美麗的風光,就知道為什么北歐多產童話!一看斯德哥爾摩以海為家,就知道為什么北歐多產海盜!2002年10月7日,是代表團的“林格倫日”——全天所有的活動都與林格倫有關。由于林格倫故居正在整修,林格倫又長眠于她出生和成長的地方——瑞典南部的溫麥比爾,代表團只好首先尋覓與林格倫的童心緊緊相連的斯德哥爾摩的林格倫作品人物主題公園。林格倫作品人物主題公園座落在一片金黃色的秋林之中,門口雕塑著一座林格倫坐式銅像。深凹的雙眼,高挺的鼻梁,一束帶卷的頭發,慈祥而又端莊,手上捧著一本《長襪子皮皮》,沙發扶手上停落著一只鴿子。代表團每位成員都畢恭畢敬地與“童話外婆”合影留念。公園里面有林格倫生平陳列、林格倫圖書陳列、兒童游樂場所。最令人驚喜的是,主題公園有一個以林格倫作品為內容的使兒童樂而忘返的童話世界。主題公園的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綠白相間的小火車票,我們乘坐兒童列車駛向童話世界。隨著列車的行進,我們如身臨其境,面前一會兒一個童話故事的真情實景,充滿情趣,有的驚險,有的刺激,有的幽默,有的歡樂,引人入勝。此時,我不禁想起,1971年,在瑞典文學院授予林格倫金質大獎章的授獎儀式上,瑞典文學院院士阿托爾·隆德克維斯特所說的一段話:“你在這個世界上選擇了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屬于兒童的,他們是我們當中的天外來客,而您似乎有著特殊的能力和令人驚異的方法認識他們和了解他們。瑞典文學院表彰您在一個困難的文學領域里所做的貢獻,您賦予這個領域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心理學、幽默和敘事情趣。”主題公園成為這段話的最好注釋。接著,我們來到了出版了林格倫第一部作品也是成名作的《長襪子皮皮》及林格倫工作了24年的拉米和舍格倫出版公司。這是一個有著半個世紀歷史的私人家族產業,以出版兒童讀物為主業。公司設有總部和下屬企業,總部員工20多人,下屬企業130多人,并聯絡有一批自由撰稿人和85名畫家。公司還擁有一個11萬人的兒童讀物俱樂部。公司除出版圖書外,還生產明信片、廣告牌和玩具娃娃等,玩具娃娃大多數在中國廣東制作。1941年,林格倫7歲的女兒卡琳因肺炎住院,女兒請守在床邊的林格倫每天晚上講故事,有一天林格倫實在不知道講什么好了,就問女兒,女兒隨口說:“講長襪子皮皮。”就是女兒這一瞬間想出來的名字,林格倫講了一個奇怪的小姑娘的故事,先是給自己女兒講,后來鄰居的小孩也來了。看到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林格倫在1944年卡琳10歲時,寫出來作為生日禮物贈給女兒。后來林格倫把稿子寄給瑞典最大的出版公司伯尼爾出版公司,卻被退了回來,這次退稿成了伯尼爾出版公司有史以來后悔不已的最大失誤。1945年,林格倫對故事作了一些修改后,以此參加拉米和舍格倫出版公司舉辦的兒童書籍比賽,《長襪子皮皮》獲得一等獎,林格倫也從此一舉成名,并與拉米和舍格倫出版公司結下不解之緣。后來林格倫擔任公司兒童部主任,半天在公司上班,半天寫作。當公司總裁聽說中國客人來訪,攜夫人一起熱情接待。我們參觀了公司總部和林格倫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把萬里迢迢帶到瑞典的中文版《林格倫作品集》首版的4冊贈送給了拉米和舍格倫出版公司。公司總裁回贈了《長襪子皮皮》、《吵鬧村的孩子們》、《獅心兄弟》等3套林格倫原聲錄音CD盤。公司出版部經理蘇珊娜女士高興地舉起拉米和舍格倫出版公司徽標和我們合影。瑞典王國文化部部長瑪格特·烏格奧勒女士是瑞典林格倫基金會的會長。她在百忙中擠中午休息時間和我們親切會見。賓主雙方談了幾句就談到林格倫這位“童話外婆”身上。當我把中文版《林格倫作品集》贈送給部長時,部長說:“林格倫是一位有國際影響的作家,兒童文學是很重要的文化形態,我已經建議瑞典國家議會增設一項全球性的兒童文學獎,每年評選一次,獎金為500萬瑞典克郎(大致相當于450萬元人民幣)!”在臨離開斯德哥爾摩市的時候,我冒雨去買了3個長襪子皮皮的玩具布娃娃,一個送給《林格倫作品集》的責任編輯,一個送給美術編輯,一個留給自己。現在,長襪子皮皮就掛在我的客廳里。每當我看到那個長著火紅頭發,梳著兩條硬梆梆的大辮子,臉上長著很多雀斑、大嘴巴、藍上衣,但因藍布不夠又加了一些紅布條、一只長襪子棕色、一只長襪子黑色、穿的鞋比腳大一倍的皮皮(Pippi)時,我就會想起“童話外婆”林格倫,就會想起我們總算為中國成千上萬個小讀者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有益的事:為中國小讀者“引進”了一批以“長襪子皮皮”為代表的北歐小朋友。“童話外婆”走了,但“童話外婆”的“皮皮”們會永遠和我們做伴。(稿件來源:中華讀書報)埃里希·凱斯特納(ErichKastner)于1899年2月23日出生在德累斯頓這座當年撒克森王國的首府。他出生于普通人家,父親是皮革工匠,母親做一些家庭手工產品。埃里希是這個家庭唯一的孩子。母親自然把兒子變成自己唯一的生活內容:她可以為了兒子做任何事情,因為兒子應該生活得更好,兒子應該出人頭地,成名成家。凱斯特納是西德戰后的兒童文學之父。1957年獲得德國重要的文學獎--畢希納獎。1960年,他被授予安徒生獎,這是授予兒童文學作家的最高國際獎。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國兒童文學,埃里希·凱斯特納的名字總是與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論,后者出版了著名的《格林童話》。迄今為止,除凱斯特納外,沒有任何一位20世紀的德國兒童文學作家能夠贏得這樣的國際聲譽。1927年,凱斯特納作為劇評家來到德國首都柏林,并且在相當短的時間里,成為魏瑪共和國最著名的青年知識分子之一。這一年,他的第一本兒童書在柏林的威廉出版社出版,這部名為《埃米爾擒賊記》、由瓦爾特·特里爾畫插圖的兒童小說立刻轟動世界,遂使凱斯特納一舉成為名揚國內外的兒童文學作家。凱斯特納后來多次說過,他成為兒童文學作家純屬偶然。實際上,凱斯特納在萊比錫時曾經為許多報紙撰寫過文章,自1926年起,他也為家庭雜志《拜爾大眾》撰稿。這個雜志有一個獨立的副刊《克勞斯和克拉拉的兒童報》,而它的唯一編輯不是別人,正是埃里希·凱斯特納!他當時已經積累了三年為孩子們寫作的經驗,并且以寫兒童詩和兒童故事而小有名氣,甚至還收到了許多兒童讀者的來信。因此,任何大師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即使事后有很多人過于喜歡這么宣稱。凱斯特納很快又開始寫作他的第二部兒童小說《小不點和安東》。鑒于世界經濟危機,這部小說比他的第一部小說具有更強的社會批判效果。該書1931年出版,當年年底就由馬克斯·萊因哈特的兒子戈特弗里德·萊因哈特搬上了舞臺。翌年,一半幻想、一半超現實的滑稽童話小說《5月35日》出版。1933年,在納粹黨上臺的前夕,《飛翔的教室》得以出版。此后,凱斯特納在德國被禁止發表作品。他的書———只有《埃米爾擒賊記》例外———被從書店和圖書館的書架上撤了下來,燒成灰燼。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此后,凱斯特納經歷了他的第二個重要時期。在兒童文學方面,1949年是他很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凱斯特納出版了兩部兒童文學作品:《動物會議》和《兩個小洛特》。《動物會議》是一個政治童話,各國之間應該和平相處是這個童話傳達的信息。兒童小說《兩個小洛特》是一個家庭故事,同時也是一出張冠李戴的喜劇,它敦促成年人遏制自己的利己主義思想,從而保證孩子們擁有幸福的童年。1957年,他出版了童年自傳《在我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六十年代他還出版了兩部兒童小說:《袖珍男孩兒》和《袖珍男孩兒和袖珍小姐》,1974年7月29日,埃里希·凱斯特納在慕尼黑去世。《埃米爾和三個孿生子》\o"查看圖片"斯蒂文森(1850~1894),英國作家。生于愛丁堡建筑工程師家庭。當過律師。大學時期就開始寫作。作品有游記《內河航程》(1878)和《驢背旅程》(1879)。1882年出版富于異國情調的驚險浪漫故事集《新天方夜譚》。他最著名的小說有《金銀島》(1883),敘述少年吉姆一行人去海上荒島尋找海盜埋藏有財富的冒險故事。這部小說給作者帶來巨大聲譽,為后來大量的掘寶題材小說開了先例。以蘇格蘭為背景的小說《綁架》(1886)及其續篇《卡特琳娜》(1893)和《巴倫特雷的少爺》(1889)出色地表現了蘇格蘭民族特色。他還有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中篇小說《化身博士》(1886),探討了人性的善惡問題,1889年斯蒂文森移居太平洋薩摩亞島養病,創作了以島民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集《島上夜譚》(1893),贊揚了島民的純真和智慧,1894年因腦溢血病逝島上。他是19世紀末新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他善于寫新奇浪漫的事物,他筆下常出現具有高貴品質的貧民、流浪漢、孤兒的形象。但他著意追求藝術效果,忽視和避開反映社會重大矛盾。傳記:家族從事燈塔生意,兼及鐵路、橋梁。斯蒂文森父母身體狀況不佳,在斯蒂文森一歲半的時候,他們雇了一位護士,叫做卡明。斯蒂文森說她比天使還要有耐心。卡明給斯蒂文森講了大量傳統(恐怖)故事,斯蒂文森常被嚇破了膽,但他還是很喜歡卡明。斯蒂文森小時在學校總是呆不長,有時是因為與父母旅行,有時是因為他生病,有時是因為他在學校不愉快。他數學極好,拼寫卻不很行,就算他成為暢銷書作家時,拼寫還是有問題。斯蒂文森自小喜歡打扮,衣著文雅,禮貌繁復。16歲時,他進入愛丁堡大學,仍講究穿著,愉悅自己。他把父親資助的錢多花在酒吧里,妓女們給他外號為"天鵝絨衫"。21歲時,一次散步時,他告訴父親,他不愿成為工程師。他父親很生氣,認為:說什么要從事文學,這只是懶惰的借口!隨后,斯蒂文森發現了另一個大可焦慮的事——他開始懷疑宗教信仰。因父子兩人多有爭執,斯蒂文森旅行去表親家。在那里,他看到了長他十二歲的女子COLVIN,后者把他帶入文學圈子,成為他一生的好友。1876年,他遇到美國女子FANNY,比他長十歲,兩人很快相戀。FANNY有一十八歲女兒,還有一個八歲的兒子LLOYD,與丈夫分居。FANNY回美國后,斯蒂文森稱自己為“悲慘的鰥夫”,次年他買票去了美國。1880年,歷經不少波折,兩人終于成婚。FANNY拜見斯蒂文森的父母,寫信給友人說:他(斯蒂文森的父親)很好看,斯蒂文森遠遠不如。婚后,FANNY是斯蒂文森的護士,第一個讀者,編輯。不過,斯蒂文森不總是聽從他的意見。斯蒂文森常給繼子LLOYD講鬼故事,跟他一起畫畫。有一天他畫了張地圖,取名為寶島,并編了個故事,這是他后來的文學名著寶島的原型。LLOYD要求在故事里不能出現女人。后來寶島出版時,斯蒂文森題獻給他的繼子LLOYD。有次,斯蒂文森讀到凱特·格林納威的《給孩子的生日之書》,他說:這是不錯的童謠,而且,我不覺得很難寫。隨后他寫了一系列小詩,后來結集成了《孩子的詩園》。他的繼子LLOYD描述他:“他是一個再有意思不過的玩伴,那個冬天,他給了我無與倫比的快樂。”在“那個冬天,LLOYD有個自己小出版社,出了兩本小書,斯蒂文森樂于供稿;斯蒂文森還為繼子的玩具戲園涂畫場景,安排角色。斯蒂文森給母親寫信道:FANNY是我的一切,她是我的妻子,兄弟,姐妹,女兒,還是親愛的伴侶。1884年(?),他與亨利·詹姆斯見了一面,交談文學見解。1885年,《孩子的詩園》出版,他題獻給小時的護士卡明。斯蒂文森完成化身博士一稿時,FANNY不太喜歡,斯蒂文森把稿子燒毀,在之后的六天(一說三天)內另寫了一個版本。斯蒂文森與妻子繼子進行了很多旅行。一次旅行,他看見了高高的棕櫚樹,形容它們為“蔬菜里的長頸鹿”。在火魯奴奴,斯蒂文森與國王KALAKAUA交好,又在社交圈子活躍——好久以來他因疾病基本不入社交圈——于是形容自己很享受為“餅干里的象鼻蟲”。斯蒂文森與繼子合作或為繼子修改一系列小說。1894年,斯蒂文森突然去世,死因疑為中風。在LLOID的努力下,斯蒂文林最后被葬于他生前指定的VAEA山上。后來墓上立了碑文,其中一段是斯蒂文森自己最著名的詩歌《安魂曲》Underthewideandstarrysky,Digthegraveandletmelie.GladdidIliveandgladlydie,AndIlaidmedownwithawill.Thisistheverseyougraveforme:'Herehelieswherehelongedtobe;Hereisthesailor,homefromthesea,Andthehunterhomefromthehill.'圣-埃克絮佩里在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的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他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1921~1923年在法國空軍服役。1926年加入航空公司,開始郵航事業。1939年,二戰前夕返回法國,參加抗德戰爭。1940年流亡美國,僑居紐約,埋頭文學創作。1943年參加盟軍在北非的抗戰。1944年他二戰期間在執行一次任務時失蹤,一去不回。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進入拉泰科埃爾航空公司。在此期間,出版小說《南方郵件》(1929)、《夜航》(1931),從此他在文學上聲譽鵲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類的大地》問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重入法國空軍。后輾轉去紐約開始流亡生活。在這期間,寫出《空軍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在沙漠中心》(選自他的代表作<<人類的大地>>第七章第六節)被選入語文初一下第22課。此文章講述在1935年一次飛行中,飛機墜毀在沙漠之中,在各種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敗后,瀕臨死亡的他卻感到一種內心的平靜,文章給人以內心的震撼。安東尼·德·圣-埃克絮佩里,法國作家。1900年6月29日生于里昂。他的家庭屬于古高盧人榆樹勇士部族的后裔。他的母親是普羅旺斯人,因此他具有普羅旺斯人的血統。1904年他失去了父親,成為孤兒,先后在蒙格雷和勒芒市被耶穌會所撫養。他在瑞士弗里堡上中學,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完成了學業。投考海軍軍官學校失敗后,他參了軍,在服兵役期問通過了飛行員合格證書。嘗試過多種職業之后,他成了民航駕駛員,先后駕駛過郵運飛機和法航班機。當時飛行還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一年以后他被委任為里奧德奧羅海灣朱比角的航空站指揮員。后來,圣-埃克絮佩里寫的書使這個撒哈拉沙漠邊緣中途著陸站的名字出了名。就是在那兒的木板屋里,他寫下了第一部作品《南線郵航》。兩年后,航線從大西洋一直延長到巴西,而后又延至智利的首都圣地亞哥。那時,穿越安第斯山脈(拉美)還不得不依靠非常原始的航具,飛機最高升限也達不到山的頂峰。這位富于想象的藝術家在《夜航》這本1931年榮獲費米娜獎的小說中給我們描繪的正是這種航空技術剛開始使用的情景。就在這年的春天,他與出生在薩爾瓦多共和國的孔絮洛--索馨結婚。隨后他又做了幾年新聞工作,進行了大量的采訪并得以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去旅行(如:西班牙、德國、北非、印度支那等)。1935年,他的西茂恩號飛機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亞邊界的地方墜落。等待了漫長的三天之后,他和他的同事(指《在沙漠中心》一文中的普雷沃)被北非的貝督因人拯救了出來。在《人類的大地》里,他對這個悲慘的事件進行了詳盡的記述,在《小王子》里也有某些暗示,如:“離人類聚居地千里之外的荒漠中”,飛行員出了事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圣-埃克絮佩里正在美國。他立即返回法國。1939年他應征入伍,并被任命為一個空軍特別偵察中隊的隊長。他還積極參加法國抵抗運動。他成為法國崩潰的見證人,在《戰時飛行員》這本書里他向我們敘述了那幾個悲慘的星期里的感受和思考。停戰后他又回到美國,在那里寫下了《小王子》和《致一個人質的信》。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后,圣-埃克絮佩里奔向阿爾及利亞,盡管他當時已經超過了年齡限制,可還是又服起了兵役。1944年7月31日,他為了拍攝法國南部的地面軍事情況,為盟軍著陸作準備,駕飛機從法國科西嘉島起飛,去地中海及阿爾卑斯山上空執行空中偵察任務,結果沒有返回,無論是飛機還是駕駛員的尸體都沒有找到。時年44歲。由于他的死亡,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沒能寫完,后來以《堡壘》為題出版了這部著作的草稿。2000年5月,一名專業潛水員在馬賽附近海底70米處發現了一架飛機殘骸。兩年前在同一地點,有漁民曾撈上來一個刻有“SAINT-EX(圣-埃克絮佩里)”字樣的手鐲。據潛水員說,飛機殘骸散落在1公里長、400米寬的地帶。結合那枚手鐲并與其它42架在法國南部墜毀的P38飛機比照,判定這架只能是圣-埃克絮佩里曾駕駛的飛機。法國文化部宣布,圣-埃克絮佩里死于飛機墜毀。他的死因、過程和失事地點一直不明,成為歷史懸案。直到1998年,一位漁民在馬賽外海發現了一塊飛機碎片,以及一只纏在海藻上的手鐲,上面刻有圣-埃克絮佩里妻子的名字。2004年4月7日,法國文化部宣布,一個水下打撈小組在同一海域發現了一架雙體P-38戰機的殘骸。打撈出水后,研究人員根據找到的飛機編號,終于確定這正是圣埃克絮佩里當年的座機。但機身上沒有彈孔,螺旋槳也沒有變形。圣-埃克絮佩里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如何會在晴朗的白天駕機失事,仍然是未解之迷。后來,德國的一名納粹飛行員在2008年3月出版了《圣埃克絮佩里:最后的秘密》一書,將圣-埃克絮佩里的最后經歷不再是秘密:該納粹飛行員在1944年7月31日下午2:30分擊落了一架德國P38飛機,飛行員沒有跳傘。后來,他了解到,圣-埃克絮佩里就是在同一時間失蹤的。成為作家之前,圣-埃克絮佩里是個飛行員、技師。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他個人的經歷。圣-埃克絮佩里主要是成人文學作家,但他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兒童文學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兒童的喜愛。書中主人公小王子為尋求愛、力量和知識遍游天上人間,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藝術表現才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畫面,仿佛把讀者帶到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這部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詩情畫意,并向人們開啟了兒童心靈世界之一隅。圣-埃克絮佩里開辟了許多新的富有詩意的主題,如:航空、沙漠、地球空間、星星、宇宙等,這是他的功績。他創作的特點是,總是圍繞著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寫人物的行為和內心活動。(1900年,尼采逝世。在1900年,安德烈·紀德在布魯塞爾一次會議上宣稱:"當今文學土地的面貌可以說是一片沼澤。"1900年,圣-埃克絮佩里誕生。1900年6月29日,安托萬·讓-巴蒂斯特·瑪麗·羅歇·德·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MarieRogerdeSaint-Exupery)生于法國里昂市貝拉街8號(現為阿爾方斯-富歇街)。6月30號受洗禮。父母雙方均系貴族血統。其父讓·德·圣埃克絮佩里伯爵在安托萬出生前后任保險公司檢查員。其母瑪麗·德·豐斯哥倫布乃普洛旺斯省貴族之女,性情溫和,愛好藝術。1904年其父去世。其母攜安東尼姐弟五人離家先后住到其姨媽和外祖母的祖傳房產中。圣埃克絮佩里第一次乘火車旅行就對機械產生濃厚興趣,夢想有朝一日能飛上天空。1909年,一家人遷居勒芒市,住在克洛-瑪戈街21號。10月,圣埃克絮佩里進圣克魯瓦圣母教會中學讀書,他的父親也曾就讀于這所學校。學校里沉悶的氣氛使愛好幻想的少年頗感壓抑,被視為一個不守規矩的學生。1912年這年夏天,圣-埃克絮佩里經常徘徊于學校附近的安貝利歐機場。當年頗有名氣的飛行員魏德林被圣埃克絮佩里的熱情所感動。帶著他第一次飛上天空。1914年,在圣克魯瓦學校,安托萬創辦了一份班級報紙《高一之聲》。他在班上寫的一篇故事“一頂高禮帽的歷險記”獲得年級最佳作文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母為參加護理傷員的工作,將圣埃克絮佩里兄弟二人送進蒙格雷中學寄宿。兄弟二人苦于森嚴刻板的約束,只待了一個學期便催促母親將他們"從這個巫婆的巢穴里拯救了出來"。一家人隨后卜居瑞士弗里堡。1917年6月,安托萬高中畢業,成為業士。7月10日,他的弟弟弗朗索瓦死于關節炎。10月,圣-埃克絮佩里來到巴黎,準備報考海軍軍官學院,先后就讀于博絮埃中學和圣路易中學。1919年投考海軍軍官學校。圣-埃克絮佩里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法文口試卻只得了7分(滿分為20分)。考題是:"阿爾薩斯省回歸法國后,某人重返故里,將做何感想?"圣-埃克絮佩里無言以對,而且拒絕背誦其他"愛國主義的"陳詞濫調。結果落第,轉而進入美術學校攻讀建筑藝術專業。1921年4月,圣-埃克絮佩里應征入伍,被編入斯特拉斯堡第二飛行大隊,擔任修理工。他省吃儉用湊齊學費去參加一民用航空公司的飛行訓練,獲飛機駕駛員合格證書。他首次駕機便險遭意外:由于發動機燃料系出現故障,升空不久便噼啪亂響,濃煙滾滾,好不容易才勉強著陸。在場的加爾德少校斷言:"圣埃克絮佩里,看來你注定不會死在飛機上,否則你早沒命了。"1922年10月,他獲得軍事飛行員合格證書。以少尉軍銜編入第三十三飛行大隊殲擊機中隊。駐扎卡薩布蘭卡等地。1925年1月,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圣-埃克絮佩里頭部負傷,因此退役。由于未婚妻家長的反對,圣-埃克絮佩里放棄再次入伍的機會,留在巴黎,擔任索雷汽車公司的推銷員等職。經常在閑暇時間駕機飛行。他的想法是:"我酷愛這個行業……尤其是喜歡這種孤獨寂寥的感受,只有上升到四千米的高空,與隆隆作響的發動機單獨作伴時才會有這種感受。"1926年4月,由于朋友讓·普雷沃的推薦,圣-埃克絮佩里的短篇小說《飛行員》在《銀色之舟》雜志上發表。這年春天,圣-埃克絮佩里入法蘭西航空公司任飛行教練。10月,圣-埃克絮佩里開始對寫作和飛行產生雙重的信心。他昔日的老師,博絮埃中學校長薩杜爾神甫發現了他的抱負和才能,遂將其介紹給拉泰戈埃爾航空公司。該公司開發部主任迪迪埃·多拉派其負責器材接收工作。1927年春,迪迪埃·多拉滿足圣-埃克絮佩里"我想飛行"的要求,令其加入飛行員行列。圣-埃克絮佩里與著名飛行員梅爾莫茲、吉約梅、艾基安等人開辟了從法國南部的圖盧茲到摩洛歌的卡薩布蘭卡以及塞內加爾首府達喀爾的郵政航線。圣-埃克絮佩里由一個自由散漫的巴黎少年變成一個生活嚴整、熱心事業的飛行家。這年10月,他被任命為朱比角(在今摩洛哥境內)中途站站長。在此后的一年半中,圣-埃克絮佩里忠于職守,成績卓著。在這大西洋與撒哈拉沙漠的交接處,他與同伴們同舟共濟,多次出色地完成了空難救險任務,并與當地土著摩爾人和西班牙殖民軍打交道,體驗了航空事業開拓者艱苦危險的生活。在此期間,他利用夜深人靜的空閑,伏在兩只汽油桶架著一塊木板搭成的桌子上,寫成了他的第一部文學杰作《南線郵航》。1928年3月,圣-埃克絮佩里回法國度假。后在布列斯特受短期訓練后,他獲得海軍航空兵高級飛行員證書。年底,《南線郵航》由伽俐瑪爾出版社出版,而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則奔赴南美洲重操飛行員的舊業。1929年10月,圣-埃克絮佩里受命拉泰戈埃爾公司所屬的"阿根廷郵航"公司負責業務開發工作。再次與梅爾莫茲、吉約梅等人共事。1930年4月7日,圣-埃克絮佩里因擔任朱比角中途站站長成績突出榮獲法國榮譽團騎士稱號。6月22日,吉約梅駕機飛越安第斯山,在暴風雪中失蹤。圣-埃克絮佩里多方搜尋營救,歷時五天。6月30日,圣埃克絮佩里得知吉約梅已被人搭救,立即親自將其接回。從事第二本書《夜航》的創作。書中主人公利維埃的原型即為拉泰戈埃爾公司開發部主任迪迪埃·多拉。1931年3月,"迪航"公司決策人之間發生分歧,迪迪埃·多拉辭去開發部主任職務,圣埃克絮佩里等人也隨其去職。4月,與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結識的康素愛羅·森琴結婚。5月,重返非洲,擔任卡薩布蘭卡與艾基安港區間的飛行員。12月,《夜航》出版。安德烈·紀德親自為該書撰寫了序言。獲"費米納"文學獎。?1932年,他擔任試飛員。在駕駛一架新式水中飛機時險些罹難。此后的七年間(直到二戰爆發),圣埃克絮佩里主要住在巴黎,在風云突變的政治環境中過著動蕩不安的生活。1933年圣-埃克絮佩里試寫了一部電視劇本《安娜-瑪麗》,但始終未能完成和發表。法國政府將各家航空公司合并,成立法蘭西航空公司(簡稱"法航",AirFrance)。1934年受雇于"法航",負責業務宣傳。到法國內外各地進行演講游說。7月,出差到西貢。將《南線郵航》改寫成電影劇本。并跟隨攝制組到摩洛哥拍攝外景。在攝取空中鏡頭時充當"替身演員"。1935年1-5月,他以《巴黎晚報》特派記者的身份到莫斯科采訪,先后撰寫了六篇通訊發表在《巴黎晚報》上。(這些文章后被收入雜文集《生活的某種含義》)駕機"周游地中海",替"法航"進行業務宣傳到處演講。12月29日,自費駕機飛往西貢,試圖以七十小時飛完巴黎到西貢的航程,以此打破紀錄,獲取十五萬法郎的獎金。但由于飛機發生故障,迫降在開羅附近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圣埃克絮佩里與機械師讓·普雷沃一起在絕望的情況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駱駝商隊救出。1936年,圣-埃克絮佩里試圖發明一種噴氣式飛機。開始零星撰寫《城堡》一書。1937年2月,駕駛自己的飛機從卡薩布蘭卡直飛通布圖(馬里),進而與達喀爾-卡薩布蘭卡航線溝通。3月,回到巴黎。4月,作為《不妥協報》和《巴黎晚報》特派記者前往馬德里等地采訪西班牙內戰。1938年1月,經空軍部批準,圣埃克絮佩里得以實施從紐約到火地島(在拉丁美洲南端)的飛行計劃。為此抵達紐約。2月15日,從紐約起飛,平安到達危地馬拉。但從危地馬拉起飛時,飛機栽到機場附近。圣埃克絮佩里負重傷(腦震蕩,全身八處骨折)。飛機被摔毀。1938年3月,回到紐約養傷。創作小說《人類的大地》。隨后重返法國。1939年2月,《人類的大地》在法國出版。圣-埃克絮佩里駕機到納粹德國旅行。5月,《人類的大地》獲法蘭西學士院小說大獎。6月,《人類的大地》英文本在美國出版,書名為《風、沙與星星》,并很快成為暢銷書。7月,隨同吉約梅駕駛水上飛機去紐約試圖打破穿越大西洋的飛行紀錄。戰爭迫在眉睫。圣埃克絮佩里于8月26日火速從美國趕回巴黎。9月3日,法國向納粹德國宣戰。9月4日,圣-埃克絮佩里應征入伍,以上尉軍銜任技術教官。11月,據醫生診斷,圣-埃克絮佩里鑒于健康狀況已不在應征之列,但他卻想方設法終于當上了一名飛行員,開始在第三十三飛行大隊第二中隊執行空中戰略偵察任務。此間創作了哲理童話《小王子》。1940年6月,受到空軍部的嘉獎,獲十字軍功章。6月17日,法國敗局已定,圣-埃克絮佩里隨同所在部隊被遣送到阿爾及爾。8月,圣-埃克絮佩里退役,到瓦爾省的姐姐家中小住,繼續寫作《城堡》一書。11月,取道葡萄牙和摩洛哥去美國。1941年,他僑居紐約,埋頭從事文學創作。1942年2月20日,《戰區飛行員》英文本在美國出版,書名為《飛向阿拉斯》。該書在美國占據"最佳暢銷書"地位達半年之久。批評界認為這部小說"是民主人士對《我的奮斗》最有力的回擊"。圣-埃克絮佩里博得"飛翔的康拉德"的美稱。同年,小說法文版在法國出版。雖然已經刪去了"希特勒是白癡"這句話,仍然被德國占領軍當局查禁。11月,盟軍在北非登陸后,圣埃克絮佩里在紐約發表廣播講話,呼吁法國人民團結戰斗。1943年2月,《給一個人質的信》在紐約出版。4月,《小王子》出版。與此同時,書的作者卻幾經輾轉到達阿爾及利亞,經過情真意切的懇求,獲準加入他以前服役所在的部隊————第三十三飛行大隊第二中隊。部隊的美國指揮官為圣-埃克絮佩里的戰斗熱情所感動,破例批準這位遠遠超出空軍飛行員年齡界限的名作家執行五次空中偵察任務。1944年7月31日早8時30分,圣-埃克絮佩里起飛執行他的第九次空中偵察任務。當他駕駛在法國土倫到馬賽沿線飛行時候,迫降到2000米高空,被德國納粹飛行員里佩特擊斃。飛機殘骸及他的遺體落海失蹤。享年44歲。作品欣賞——《在沙漠中心》在這種沒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熱量很快就輻射完了。天氣已經很冷了。我站起來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環不暢,寒氣逼人,但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凍得格格作響,身子也抖得跟篩糠似的。我顫抖的手幾乎抓不住電燈。我從前從不怕冷,而現在我卻感到自己要凍死了,干渴產生的反應多奇怪啊!因為懶得在大熱天帶著我的橡膠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風越刮越猛。我發現在沙漠里根本沒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會為你提供一點陰涼,晚上只會讓你在寒風中沒有一點遮蔽。沒有一棵樹,一道籬笆,一塊石頭可以容我藏身。寒風就像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沖過來,我只好團團轉以躲避它的來犯。我躺下,又站起來。不管是躺著還是站著,我都得挨寒風的鞭打。我跑不動了,我再也沒有力氣了,我逃不出兇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臉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頭上!過了一會兒,我才清醒過來。我站起身,筆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顫抖著!我在哪兒?啊!我剛離開,我聽見普雷沃的聲音!是他的呼叫喚醒了我……我朝他走回來,一直哆嗦著,好像在不停地打嗝兒。我對自己說:“這不是寒冷,是別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我已經缺水缺得太厲害了。前天,還有昨天我獨自出去走了那么多路!凍死的想法讓我難受,我寧可死在內心的幻影里。那個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燈。不管怎么說,它們開始引起我的注意。我不喜歡像奴隸那樣忍受鞭打……我仍然跪在地上。我們隨身還帶了一點藥品。一百克純乙醚,一百克九十度的酒精和一瓶碘酒。我試著喝了兩三口純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之后我又喝了一點九十度的酒精,這下總算是把我的喉嚨封住了。我在沙地上挖了一個坑,我躺在里面,然后再用沙子蓋住身體。只有我的臉露在外面。普雷沃找到了幾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會燃盡的火。普雷沃不愿意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他寧可跺腳取暖。他錯了。我的喉嚨發緊,這不是個好兆頭,但我自我感覺好過一點了。我感覺平靜,一種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靜。我身不由己地踏上旅程,面對星空被綁在販奴船的甲板上。但我或許還不是很不幸……我不再感到寒冷,只要不動任何肌肉。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軀體。我不再動彈,永遠都不會再感到痛苦。何況,說實在的,人受的苦還真不算多……在所有這些苦痛過后,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錯亂的協奏了。一切都變成畫冊,變成有點殘忍的童話故事……剛才,風驅趕著我四下亂竄,為了躲避它,我像困獸一樣團團轉。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難:一個膝蓋硌著我的胸膛。一個膝蓋。我在天使的重負下掙扎。在沙漠里我從來都不是孤身一人。既然我現在不相信周圍的一切,我不如縮在自己的軀殼里,閉上眼睛,不再動一根睫毛。我感到,有一股圖像的激流把我帶到一個寧靜的夢里:在大海深處,江河就平靜了。永別了,你們這些我曾經愛過的人。如果人體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絕不是我的錯。我過去沒想到自己對水源竟是那么依賴,我沒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短促。我們以為自己可以筆直朝前方走去,以為人是自由的……我們沒看見把我們拴在井上的繩索,它像臍帶一樣,把我們和大地肚子連在一起。誰多走了一步,誰就得死。除了你們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說,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還會卷土重來。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經沒有人的生活了。我這里說的根本就不是飛行。飛機,它不是一個目的,而是一個工具。人們并不是為了飛機而去冒生命的危險,同樣農人也不是為了犁鏵才去耕種。通過飛機,人們可以離開城市和他們的會計師,可以重新找到農人的真諦。我們干的是人的工作,我們遇到的也是人的煩惱。我們接觸的是風、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們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我不抱怨。三天來,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尋找行蹤,把露水當做希望。我力圖找到我的同類,我忘了他們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這才是活著的人的憂慮。我不能不認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樂廳要重要得多。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區火車的蕓蕓眾生,他們自以為是人,然而他們卻因承受著某種他們感覺不到的壓力而淪為像螞蟻一樣的蟲豸。當他們空閑的時候,他們用什么來填滿他們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禮拜日呢?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覺得自己是中途站的農人。在郊區火車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這里,不管怎么說,我都是\t"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