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全文完整)_第1頁
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全文完整)_第2頁
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全文完整)_第3頁
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全文完整)_第4頁
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全文完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全文完整)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單元其次單元學科語文年級五年級學習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字音,切實書寫會寫字"仞、摩'等。

2.抓住關鍵字詞、借助解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品評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重點抓住關鍵字詞、借助解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品評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難點抓住關鍵字詞、借助解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品評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談話激趣:唐宋,是我們中華歷史上文化最為昌盛的兩個時代,多數的詩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閃動著奪目的光彩,今天,讓我們走進南宋,一起走進詩人陸游的心靈,去感受他的情懷。

2.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軍旅。晚年退居家鄉。一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中興四大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3.導入課題:陸游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他年少的時候就立下"連忙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愿。他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人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

了解。

借助唐宋及詩人引發交流,并導入新課,加深了學生對的印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的地位。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詩歌,一起感受他在68歲寫下這首詩的情懷。(板書課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齊讀課題,指導學生將課題讀通、讀順。

4.理解課題。

(1)小組交流理解詩題,代表發言,教師相機引導。

(2)題目中的關鍵詞是哪個呢?(感)說說自己對題目中關鍵詞語的理解。(感想、感受、感慨。)

(3)從課題中,你知道詩人感受到了什么呢?(涼)

(4)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籬笆門不禁感到迎面吹來的涼風特別傷感。)

5.談話過渡:詩人僅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涼快嗎?來,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這首古詩。

6.了解寫作背景。

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黜歸故土,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下敬仰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渴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1.齊讀課題,將課題讀通、讀順。

2.理解課題。

3.了解寫作背景。

講授新課二、初讀古詩,解決字詞1.初讀詩歌,讀準字音,留神節奏。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留神節奏。

(2)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重點指導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詞語:結合解釋和自己的學習閱歷,彼此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三、借助解釋,理解詩意1.學生熟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開火車讀、比賽讀。

2.借助解釋彼此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引導學生總結詩意。

四、品讀賞識,深入探究1.三萬里河東入海(1)這里的"河'指哪條河?(黃河)

(2)你是怎樣理解詩句中的"三萬里'的?("三萬里'形容黃河的長,是夸誕的說法;不是實指,黃河實際長一萬多里。)(板書:三萬里河)黃河圖片及簡介(3)你還可用哪些詞句來形容黃河呢?(氣勢磅礴、一瀉千里、驚濤駭浪、波濤洶涌)

(4)"入'字表現了什么?("入'字表現出黃河的生氣。)

(5)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翻滾,向東流入大海。)

2.五千仞岳上摩天(1)這里的"岳'指的是什么?華山圖片及簡介。

(2)你是怎樣理解詩句中的"五千仞'的?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留神節奏。

2.理解詞語

3.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開火車讀、比賽讀。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1.品讀賞識,深入探究,逐句體會古詩,品評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五千仞'也是虛指。形容華山的雄偉高大。)(板書:五千仞岳)

(3)"摩'是什么意思?這個字表現了什么?(摩擦,接觸。"摩'字突出山的高峻。)

(4)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華山?(直插云霄、聳入云天、高聳入云)

(5)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3."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這兩句主要寫景,運用了怎樣的寫法?(夸誕、化靜為動,使人感到景物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4.指導朗讀:

①祖國河山如此宏大,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樣的情懷?(欣喜、沖動、驕傲、興奮)(板書:山河宏大)

②帶著這種心情來讀一遍。(讓每個發言的學生讀)

5.請同學再讀古詩后兩句。

談話過渡:讀完后兩句,你又感受到詩人心中有著一種怎樣的心情?(悲涼、凄愴)你是從哪些字眼體會出來的?("遺民'"淚盡'"胡塵')

6.遺民淚盡胡塵里(1)"遺民'"淚盡'"胡塵'是什么意思?("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特別凄涼、痛楚。"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胡塵'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里指暴政。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板書:遺民淚盡)

從"遺民'"淚盡'"胡塵'看出了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北方淪陷區老百姓在異族統治下受盡磨折,眼淚都哭干了。

7.南望王師又一年

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祖國河山的宏大。

(1)"南望'"王師'是什么意思?("南望'遠眺南方。"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2)從"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夢想、消沉,千回百轉的心情。)(板書:南望王師)

(3)"遺民'就這樣"望'了多長時間。教師引讀:

①一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②五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③十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④65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4)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他們渴望南邊的宋朝軍隊收復北方失地,補救他們,盼了一年又一年。)

(5)同學們,"遺民'們的盼、他們的望,實現了嗎?他們渴望的王師來了嗎?他們期望的南宋君臣畢竟在干些什么?"遺民'年年歲歲渴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愿落空。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渴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蕩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治集團那么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可謂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有詩為證。

《題臨安邸》(6)"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北師又一年。'這兩句詩主要描寫了什么?反映了怎樣的情感?(這兩句描述了山河破碎,北方人民的境遇和

補充資料,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歡之情。

渴望解放的急迫心情,表現了對當淪陷地區人民的可憐,和對當權者不去收復失地的不滿。)(板書:山河破碎)

8.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交流了解朗讀節奏。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學生練習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拓展閱讀,升華情感1.盡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詩人那對祖國的喜歡,那報國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臨終之際,留下一紙遺囑《示兒》。此時此刻,你確定深深地被詩人的心詩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板書:憂國憂民)

2.陸游最終帶著滿腔的可惜離開人世,但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那對祖國無限的喜歡,那一字一句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通過閱讀拓展資料,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調動學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