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03滲濕湯_濟生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滲濕湯_濟生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421.1. 組成: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21.2. 功效:坐臥濕地,或為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重疼,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腿膝浮腫,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421.3. 來源:《濟生》卷三。 42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422. 相似度78%:人參三白合四逆湯 422.1. 組成:人參2錢5分,白術(蒸,炒)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白芍藥1錢5分,生姜3片,大棗3枚(去核),干姜1錢,附子(炮)1錢,甘草1錢(炙)。 422.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22.3. 加:生姜、大棗 422.4. 減:桂枝 422.5. 功效:陰毒發斑。身重眼睛疼,額冷汗出,嘔噦呃逆,或爪甲青,或腹絞痛,或面赤足冷厥逆,躁渴不欲飲,身發青黑色斑,目鼻灰色,舌黑而卷,莖與囊俱縮,脈沉細而遲,或伏而不出,或疾至7-8至而不可數者。 422.6. 來源:《溫熱暑疫全書》卷二。 423. 相似度75%:參附滲濕湯 423.1.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附子(炮)、干姜(炮)、桂枝、芍藥各等分。 433.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33.3. 加:茯苓、芍藥 433.4. 減:白芍藥、白茯苓 433.5. 功效:坐臥濕地,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膚腠不密,易冒風濕,身體煩疼,不能屈伸,多汗惡風,頭目昏重,項背強急,手足時厥、周身麻痹,肢體微腫。 433.6.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八引《局方》。 434. 相似度75%:木香理中湯 434.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木香、甘草、干姜。 434.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34.3. 加:木香 434.4. 減:白芍藥、附子、白茯苓、桂枝 434.5. 功效:小兒瘡疹。 434.6. 來源:《直指小兒》卷五。 435. 相似度75%:白芍藥散 435.1. 組成:白芍藥1兩,桂心1兩,白術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茯苓1兩,五加皮1兩,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445.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45.3. 加:桂心、五加皮 445.4. 減:附子、桂枝 445.5. 功效:傷寒虛損,小腹拘急,腰背強疼。夜夢失精,四肢羸瘦。 445.6. 來源:《圣惠》卷十四。 446. 相似度67%:理苓湯 446.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豬苓、茯苓、白術、澤瀉、桂枝。 446.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46.3. 加:豬苓、茯苓、澤瀉 446.4. 減:白芍藥、附子、白茯苓 446.5. 功效:胃虛食滯,喘脹浮腫,小便不利。產后霍亂,脈緊細者。 446.6. 來源:《張氏醫通》卷十六。 447. 相似度67%:理中人參散 447.1. 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1兩,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桂心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457.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57.3. 加:陳橘皮、桂心、麥門冬 457.4. 減:白芍藥、桂枝 457.5. 功效:虛勞羸瘦,四肢逆冷,或心腹虛滿,不能飲食。 457.6. 來源:《圣惠》卷三十。 458. 相似度67%:二宜丸 458.1. 組成:豬苓、茯苓、白術、澤瀉、桂枝、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 458.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58.3. 加:豬苓、茯苓、澤瀉 458.4. 減:白芍藥、附子、白茯苓 458.5. 功效:泄瀉。 458.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六引《梁氏總要方》。 459. 相似度62%:加味理中湯 459.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附子、茯苓、蒼術。 469.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69.3. 加:茯苓、蒼術 469.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469.5. 功效:寒中腹脹,多溺涎涕,足軟,胛脊、腰背、睪丸痛,并兼氣虛者。 469.6. 來源:《金鑒》卷四十。 4610. 相似度62%:丁附治中湯 4610.1. 組成: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青皮(炒)半兩,陳皮(炒)半兩,人參半兩,附子(炮)1兩,白術(煨)1兩,干姜(煨)1兩。 4610.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610.3. 加:丁香、青皮、陳皮 4610.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4610.5. 功效:胃冷停痰,嘔吐不已。 4610.6. 來源:《醫方大成》卷二引《局方》。 4611. 相似度62%:丁附湯 4611.1. 組成:人參、干姜、白術、甘草、橘紅、丁香、附子。 4611.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711.3. 加:橘紅、丁香 4711.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4711.5. 功效:寒嘔,中脘停寒,飲食喜辛熱,物入口即吐出。 4711.6. 來源:《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4712. 相似度62%:理中化毒湯 4712.1. 組成:人參、白術、白茯苓、甘草、干姜。 4712.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712.3. 減:白芍藥、附子、桂枝 4712.4. 功效:痘瘡成漿之時,泄,所出之物清冷者。 4712.5. 來源:《片玉痘疹》卷九。 4713. 相似度62%:姜附湯 4713.1. 組成:白術1兩,茯苓5錢,附子1錢,人參5錢,甘草1錢,干姜1錢。 4713.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713.3. 加:茯苓 4813.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4813.5. 功效:冬月傷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嘔。 4813.6. 來源:《辨證錄》卷一。 4814. 相似度62%:丁附理中湯 4814.1. 組成:丁香、附子、干姜、人參、白術、甘草。 4814.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814.3. 加:丁香 4814.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4814.5. 功效:傷寒胃寒呃逆;及服寒涼藥過多,傷胃呃忒。 4814.6. 來源:《傷寒全生集》卷三。 4815. 相似度62%:惺惺散 4815.1.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白術半兩,白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白芍藥半兩,天花粉半兩,桔梗(去蘆)半兩,細辛1分(去葉)。 4815.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815.3. 加:天花粉、桔梗、細辛 4915.4. 減:干姜、附子、桂枝 4915.5. 功效:小兒變蒸發熱,或咳嗽痰涎,鼻塞聲重。 4915.6. 來源:《袖珍》卷四引湯氏方。 4916. 相似度62%:人參丸 4916.1. 組成:人參半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分,陳橘皮(去白,焙)半分,白術半分,半夏(湯洗去滑)半分,甘草(炙,銼)1分,干姜(炮)1分。 4916.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916.3. 加:陳橘皮、半夏 4916.4. 減:白芍藥、附子、桂枝 4916.5. 功效:小兒胃寒多噦。 4916.6.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四。 4917. 相似度62%:白術四逆湯 4917.1. 組成:白術3錢,附子3錢,干姜1錢,人參2錢,茯苓2錢,甘草5分,大棗3枚。 4917.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4917.3. 加:茯苓、大棗 5017.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017.5. 功效:厥心痛。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利,甚則朝發夕死者。 5017.6. 來源:《醫醇剩義》卷一。 5018. 相似度62%:人參散 5018.1. 組成:人參2兩(去蘆頭),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甘草3兩(炙微赤,銼),白術2兩,干姜2兩(炮裂,銼),麥門冬2兩(去心)。 5018.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018.3. 加:麥門冬 5018.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018.5. 功效:霍亂,吐瀉不定,四肢逆冷,大渴欲水。 5018.6. 來源:《圣惠》卷四十七。 5019. 相似度62%:白術湯 5019.1. 組成:白術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人參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干姜(炮)1兩。 5019.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019.3. 加:陳橘皮 5119.4. 減:白芍藥、桂枝、甘草 5119.5. 功效:脾臟虛冷泄痢,四肢壯熱。 5119.6. 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5120. 相似度62%:天魂湯 5120.1. 組成:甘草2錢,桂枝3錢,茯苓3錢,干姜3錢,人參3錢,附子3錢。 5120.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120.3. 加:茯苓 5120.4. 減:白術、白芍藥、白茯苓 5120.5. 功效:血證后期脾腎陽虛。 5120.6. 來源:《四圣心源》卷四。 5121. 相似度62%:家秘理中湯 5121.1. 組成:人參、白術3錢,干姜(炮)1錢半,甘草(炙)1錢,附子1錢。 5121.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121.3.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121.4. 功效:中寒嘔吐,陰盛格陽,不納藥者。 5121.5. 來源:《會約》卷十。 5222. 相似度62%:黃耆湯 5222.1. 組成:人參1兩,黃耆1兩,白茯苓1兩,白術1兩,白芍藥1兩,甘草7分半。 5222.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222.3. 加:黃耆 5222.4. 減:干姜、附子、桂枝 5222.5. 功效:傷寒內感拘急,三焦氣虛,自汗及手足自汗,或手背偏多,或肢體振搖,腰腿沉重,面赤目紅,但欲眠睡,頭面壯熱,兩脅熱甚,手足自溫,兩手心熱,自利不渴,大便或難或如常,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飲湯,不欲飲水,或欲飲水,嘔噦間作,或心下滿悶,腹中疼痛,或時喜笑,或時悲哭,或時太息,或語言錯亂失志,兩手脈浮沉不一,或左右往來無定,便有沉、澀、弱、微、弦五種陰脈形狀,舉按全無力,浮之損小,沉之亦損小。 5222.6. 來源:《陰證略例》。 5223. 相似度62%:參附理中丸 5223.1. 組成:白術4兩,人參1兩,附子5錢,肉桂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甘草5錢。 5223.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223.3. 加:肉桂、陳皮 5323.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323.5. 功效:脾胃平素虛寒,而飲食少減,或難于消化者,陡被外襲之寒淫所中,或內因有形之冷積所傷,一時肢體厥冷,心腹窘痛,惡心嘔吐,暴泄清溏。 5323.6. 來源:《活人方》卷一。 5324. 相似度62%:細辛五味子湯 5324.1. 組成:細辛1兩,白茯苓1兩,白術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干姜(炮)1兩,五味子3兩。 5324.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324.3. 加:細辛、五味子 5324.4. 減:白芍藥、附子、桂枝 5324.5. 功效:痰飲。 5324.6. 來源:《百一》卷五。 5325. 相似度62%:人參湯 5325.1. 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半兩,丁香1分。 5325.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425.3. 加:陳橘皮、桂、丁香 5425.4. 減:白芍藥、桂枝、甘草 5425.5. 功效:傷寒后,服冷藥過多,胃寒嘔噦,不下飲食。 542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5426. 相似度62%:和氣治中湯 5426.1. 組成:人參半兩(去蘆頭),藿香半兩,白術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干姜1分(炮裂,銼),白茯苓1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5426.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426.3. 加:藿香、陳橘皮 5426.4. 減:白芍藥、附子、桂枝 5426.5. 功效:傷寒4日,太陽初受病,服恒山散吐后者。 5426.6. 來源:《圣惠》卷九。 5427. 相似度62%:人參湯 5427.1. 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半兩,干姜(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檳榔1兩,白術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5427.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527.3. 加:蜀椒、檳榔、青橘皮 5527.4. 減:白芍藥、桂枝、甘草 5527.5. 功效:寒疝冷痛,氣弱,汗自出,不欲食。 5527.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5528. 相似度62%:半附理中湯 5528.1. 組成:半夏(上)、附子、人參、白術、干姜(各中)、甘草(下)。 5528.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528.3. 加:半夏 5528.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528.5. 功效:胃中虛冷,嘔吐不止。 5528.6. 來源:《產科發蒙》卷二。 5529. 相似度62%:和解湯 5529.1. 組成:白芍藥2分,桂2分,厚樸1兩,甘草1兩,干姜1兩,白術1兩,人參1兩半,茯苓1兩半。 5529.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629.3. 加:桂、厚樸、茯苓 5629.4. 減:附子、白茯苓、桂枝 5629.5. 功效:血氣虛弱,外感寒邪,身體疼倦,壯熱惡寒,腹中(疒丂)痛,鼻塞頭昏,痰多咳嗽,大便不調。 5629.6. 來源:《雞峰》卷五。 5630. 相似度62%:溫中湯 5630.1. 組成:當歸(切,焙)2兩,白術2兩,人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桂(去粗皮)1兩。 5630.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630.3. 加:當歸、蜀椒、桂 5630.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630.5. 功效:風邪所傷,肌瘦汗泄,寒中泣出。 5630.6.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三。 5631. 相似度62%:萆薢耆附湯 5631.1. 組成:萆薢5錢,人參1錢半,附子1錢半,桂枝1錢半,當歸1錢半,干姜1錢半,黃耆1錢半,甘草3分。 5731.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731.3. 加:萆薢、當歸、黃耆 5731.4. 減:白術、白芍藥、白茯苓 5731.5. 功效:霉瘡鼻柱潰蝕。 5731.6. 來源:《霉瘡證治秘鑒》卷下。 5732. 相似度62%:附子方 5732.1. 組成:白術2錢,當歸2錢,陳皮4分,干姜4分,丁香4分,甘草4分,人參1錢,附子5分。 5732.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732.3. 加:當歸、陳皮、丁香 5732.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732.5. 功效:霍亂,氣血虛損,傷食感寒,痛止而手足冷者。 5732.6. 來源:《胎產指南》卷七。 5733. 相似度62%:釣腸丸 5733.1. 組成:白術、黃連、甘草、白芍藥、桔梗、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5833.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833.3. 加:黃連、桔梗 5833.4. 減:干姜、附子、桂枝 5833.5. 功效:脫肛。 5833.6. 來源:《醫統》卷七十四引《集成》。 5834. 相似度62%:人參散 5834.1. 組成:人參2兩,白術(銼,炒)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半兩,干姜(炮)半兩,粟米1合。 5834.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834.3. 加:粟米 5834.4. 減:白芍藥、附子、桂枝 5834.5. 功效:上氣嘔吐,或胸中痰飲,停積嘔吐。 5834.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5835. 相似度62%:白術湯 5835.1. 組成:白術1兩1分,干姜(炮)1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5935.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935.3. 減:人參、白芍藥、桂枝 5935.4. 功效:小兒赤白痢,日夜30-50行。 5935.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5936. 相似度62%:人參丸 5936.1. 組成:人參2兩,白術2兩半,干姜(炮)半兩,山芋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甘草(炙,銼)1兩半。 5936.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5936.3. 加:山芋 5936.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5936.5. 功效: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心腹刺痛,頻并泄利。 5936.6. 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5937. 相似度62%:人參湯 5937.1. 組成:人參3分(去蘆頭),訶黎勒皮3分,干姜3分(炮裂,銼),桂枝3分,赤茯苓1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甘草(炙微赤,銼)1分。 5937.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6037.3. 加:訶黎勒皮、赤茯苓 6037.4. 減:白術、白芍藥、白茯苓 6037.5. 功效:傷寒2日,頭痛鼻干,面赤壯熱,四肢煩疼。 6037.6. 來源:《圣惠》卷九。 6038. 相似度62%:白術湯 6038.1. 組成:白術1兩,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分(炙微赤,銼)。 6038.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6038.3. 加:桂心 6038.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6038.5. 功效:傷寒四逆,內有久寒,汗出脈微。 6038.6. 來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6039. 相似度62%:桂枝人參湯 6039.1. 組成:桂枝4兩(別切),甘草4兩(炙),白術3兩,人參3兩,干姜3兩。 6039.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6139.3. 減:白芍藥、附子、白茯苓 6139.4. 功效: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6139.5. 來源:《傷寒論》。 6140. 相似度62%:附子化毒湯 6140.1. 組成:附子、干姜、人參、白術、黃耆、甘草。 6140.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6140.3. 加:黃耆 6140.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6140.5. 功效:痘疹成漿之時,吐泄不止,手足厥冷者。 6140.6. 來源:《片玉痘疹》卷九。 6141. 相似度62%:人參丸 6141.1. 組成: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分,陳橘皮(去白,焙)半分,白術半分,半夏(湯洗,去滑)半分,甘草(炙,銼)1分,干姜(炮)1分。 6141.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6241.3. 加:陳橘皮、半夏 6241.4. 減:白芍藥、附子、桂枝 6241.5. 功效:小兒胃寒多噦。 6241.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6242. 相似度62%:桂術湯 6242.1. 組成:桂(去粗皮)1兩,白術3分,人參3分,附子(炮裂,去臍皮)3分,防風(去叉)半兩,干姜(炮)半兩,甘草(炙)半兩。 6242.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6242.3. 加:桂、防風 6242.4. 減:白芍藥、白茯苓、桂枝 6242.5. 功效:傷寒柔痙,手足厥冷,筋急,汗不止。 624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八。 6243. 相似度62%:八味理中丸 6243.1. 組成:人參、甘草(炙)、白術、干姜、枳實(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6243.2. 原方對照:白術2兩,人參半兩,干姜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6343.3. 加:枳實、五味子、桑白皮 6343.4. 減:白芍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工業機器人柔性制造系統應用優化與智能膨脹技術報告
- 道路養護材料與技術考核試卷
- 計算機網絡設備模型制作考核試卷
- 羽絨制品品牌推廣的數字化營銷考核試卷
- 醬油制造業的質量控制與食品安全管理考核試卷
- 裝飾材料進出口貿易實務考核試卷
- 空調系統智能變頻技術考核試卷
- 石膏在模具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外協加工保密協議書的注意事項
- 幼兒園畢業生語言能力評估計劃
- 江蘇省南京市、鹽城市2025屆高三年級5月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及答案(南京鹽城二模)
- 上海市金山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二模數學試卷(含答案)
- 【MOOC】宇宙簡史-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實習證明模板下載版新版
- 考研考博-英語-內蒙古工業大學考試押題卷含答案詳解4
- IVD醫療器械的機器視覺視覺讀碼器機器視覺圖形圖像識別診斷圖像判別 解決方案
- 醫院二級庫管理制度(大全)
- 關鍵工序清單(土建專業)
- 華為內部控制PPT培訓課件
- 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管理辦法(新)
- 室外總平施工方案1734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