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廣告推廣普通話(-55張)課件_第1頁
媒體廣告推廣普通話(-55張)課件_第2頁
媒體廣告推廣普通話(-55張)課件_第3頁
媒體廣告推廣普通話(-55張)課件_第4頁
媒體廣告推廣普通話(-55張)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推廣普通話lesson3推廣普通話lesson3一建國前普通話形成的歷時概說(一)、雅言時期:先秦1、漢語在先秦之前就有差異的例子:(1)、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游?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一建國前普通話形成的歷時概說(一)、雅言時期:先秦(2)、更直接的一個例子是《左傳》:秦伯師于河西,魏人在東。壽余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3)、一傅眾咻(2)、更直接的一個例子是《左傳》:秦伯師于河西,魏人在東。2、先秦有共同語:雅言

(1)、孔子《論語》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2)、早在春秋時期就已成集的《詩經》,收集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2、先秦有共同語:雅言3、共同語的語音基礎:中原地區(西安;洛陽、開封)

3、共同語的語音基礎:中原地區(西安;洛陽、開封)(二)、通語:兩漢

從周朝到秦朝,王室每年秋天都要派官員到全國各地去搜集地方歌謠和方言,西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揚雄用27年的時間編成了《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這本書記載了大量的方言詞語,并且一一加以解釋。全書的第一條是:“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二)、通語:兩漢(三)、空缺:漢代以后至宋代

漢代以后至宋代,雖然沒有指代共同語的一個名詞,但是共同語是一直存在和應用的。(三)、空缺:漢代以后至宋代(四):空缺:遼金元代

元代定都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朝廷規定學校教學要使用以大都語音為標準的天下通語。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根據元雜劇的用韻編寫的,書中歸納的語音(聲母、韻母、聲調)系統已經相當接近今天的北京話。(四):空缺:遼金元代(五)、官話:明清

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擔心讀書人“拘于方言,無以達于上下”(使用方言不利于上下級溝通的意思),命人編纂《洪武正韻》并頒行天下,“官話”的名稱出現在明代中葉。“明清的官話,廣義地說,是指廣大北方話區的方言,例如陜甘寧的話叫西北官話,云貴川的話叫西南官話,九江南京鎮江話叫下江官話;狹義地說,官話就是以北京話為代表的華北東北話。雖然明清時期出版了許多以北京語音為基準的韻書,但是官方并沒有為官話確定語音標準。(五)、官話:明清(六)、國語、普通話、華語:辛亥革命以后

“國語運動”的萌芽階段可以上溯到19世紀末。

1、第一個提出統一全國語音的人是中國語文現代化的先驅、福建廈門人盧戇章。盧戇章是創制漢語的字母式拼音方案的第一個中國人,主張以南京話為統一的語音標準,但是他畢竟是“語同音”的首倡者,為日后他人主張推廣國語(普通話)提供了重要的啟迪。

2、這里要特別提到天津人王照,他創制了以官話為標準音專門拼寫“北人俗語”的“官話合聲字母”,極力主張用“京話”為共同語,主張漢民族共同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王照是第一人。(六)、國語、普通話、華語:辛亥革命以后3、1902年,

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的總教習、桐城派古文家吳汝綸赴日本考察,發現日本經過明治維新的努力,已在全國普及了以東京話為標準的“普通語”,受到啟發,歸國后,在給管學事務大臣張百熙的信中主張以北京音統一全國語言,并提出用王照的官話字母作為統一國語的工具。到了清王朝尾聲的1909年,資政院議員江謙正式提出把官話定名為“國語”臨危的清政府不得不采納了這個建議(此前清廷一直是把滿語作為國語的)。3、1902年,

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的總教習、桐城派4、中華民國成立的當年,民國政府的臨時教育會議就肯定了“國語”這個名稱,并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國語。第二年又召開了有各省代表出席的“讀音統一會”。會上各省代表意見不一,爭論激烈。其中也有濁音符號、入聲標調法和北京音不用的微、疑、娘三母。因此這個“老國音”后人又稱之為“人工語言”、“不自然的語言”。

4、中華民國成立的當年,民國政府的臨時教育會議就肯定了“國語這次會議還制定了拼寫老國音的“注音字母(后人又稱“注音符號”)”,這套“注音字母”一直用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時。今天50歲以上的人當初上小學時學的就是“注音字母”,例如“中國”的注音是ㄓㄨㄥㄍㄨㄛ,“北京”的注音是ㄅㄟㄐ丨ㄥ。這次會議還制定了拼寫老國音的“注音字母(后人又稱“注音符號”5、1919年北洋政府在教育部下設“國語統一籌備會”,負責推行國語的各項事務1924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對難以推行的老國音和注音字母重新修訂,由于白話文運動已經取得全面勝利,會議順利地放棄了人造的老國音,確立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剔除了入聲,為國語運動和后來的推廣普通話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5、1919年北洋政府在教育部下設“國語統一籌備會”,負責推與此同時期,1926-28年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既可注音,也可作為譯音工具。國語羅馬字的特點是用字母標調,不須另設特別符號。與此同時期,1926-28年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既從1929年開始,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相繼研究、草擬和出版《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來拼寫中國話,這也就是所謂“中國拉丁化新文字”。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所謂“統一國語運動”,認為不能以某一地方的口音作為全國標準音。但是后來各地的“新文字”中,傳播較廣的還是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簡稱“北拉”從1929年開始,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相繼研究、草抗日戰爭勝利后,淪陷50年的臺灣省回歸祖國。為盡快扭轉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語言奴化教育的影響,當時的中央政府向臺灣派去著名學者魏建功等一批國語專家去開展國語運動,由于臺灣同胞對回歸祖國充滿熱情,加上國語教育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所以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就在臺灣全省普及了國語。抗日戰爭勝利后,淪陷50年的臺灣省回歸祖國。為盡快扭轉日本殖6、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采用“國語”

還是“普通話”為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稱呼的討論中,“普通話”逐漸占了上風。這樣的“普通話”,配上1957-58年的“漢語拼音方案”,實際上是“國語”和“北拉”的合流。它確認了“國語”的語音標準,舍棄了“北拉”的模糊語音標準;基本上繼承了“北拉”的拉丁字母拼寫法和注音符號標調法,舍棄了國語羅馬字的字母標調法。6、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采用“國語”

還是“普通話”為漢民族共7、“華語”是海外華人對“普通話”的稱呼。在海外,華語是同粵語、閩南話、客家話、因此華語不是指漢語,而是專指漢語的普通話。7、“華語”是海外華人對“普通話”的稱呼。在海外,華語是同粵二、文言、白話在古代的最初時期,實際上是不存在文言和白話的差別的。春秋戰國時代,政道成、文教興,合縱連橫、百家爭鳴,當時的書面語和實際口語應該還不至于相去甚遠,這從《論語》、《孟子》中可以看出大概。進入兩漢,用文言寫作的“經史子集”形成規模,各種書面文獻的深度廣度都大大超越前代,自身也形成了穩定的語言系統和表達方式。

二、文言、白話但是,在民間,還存在著跟當時跟口語比較接近的文學形式,是用白話寫的,這可以追溯到唐五代以來的變文(按:P144說是南北朝的“變文”,有誤。)這跟佛教的傳播有關,在宋代是說唱文學,如:鼓子詞,諸宮調,在元代是散曲和雜劇,在明清是白話小說。但是,在民間,還存在著跟當時跟口語比較接近的文學形式,是用白三、北京話的形成發展歷史北京話,指的是住在北京城區一帶的本地人所說的話。以北京城區為中心,東至通縣,西至昌平,南至昌平,北至懷柔,說的都是北京話,只占北京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北京話內部也有分歧,老年人和青年人,住在通縣的人和住在昌平的人,發音和用詞也有一些小的差異,但是他們所使用的語音系統則是完全一致的,這個語音系統就是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語音標準。

三、北京話的形成發展歷史北京話,指的是住在北京城區一帶的本1、早在隋唐時期,北京已是邊陲重鎮,是歷代漢族和少數民族沖突與融合最頻繁的地區之一。2、公元936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幽州地區從此脫離中原漢族的統治,成為遼金兩代少數民族政權的南方重鎮。在金統治我國北方的一百多年中,中原地區和東北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十分頻繁。1、早在隋唐時期,北京已是邊陲重鎮,是歷代漢族和少數民族沖突3、蒙古族統治者滅金建立了元朝后,把金中都燕京改建成元大都,大批的蒙古人來到大都。原金朝統治下的漢族人和契丹、女真同被稱為“漢人”,是低于蒙古人和色目人、高于“南人”(主要是原南宋統治下的漢族人)的“三等公民”。4、明代,北京脫離了四百多年的少數民族的統治,重新歸屬于漢族統治者建立的政權。經過元末的大動亂,大都城已經殘破不堪,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為了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明初采取了大量移民的政策充實北京,移民范圍從山西、山東直到江浙一帶,每次動輒萬戶。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后,大批高級官吏和他們的家屬從南京移居到北京,。5、滿族在入關以前曾多次入侵明朝,俘虜大批人畜和財物,于是滿族統治區的漢族人口驟增,在入關前的滿族統治地區早已形成了這種雙語現象,而且由于漢族人的大量增加,滿語實際上已經逐步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3、蒙古族統治者滅金建立了元朝后,把金中都燕京改建成元大都,清朝是傾八旗兵力入關進占北京時,在八旗中的漢人的數量大增。他們所說的漢語方言就成為八旗的通用語言。這種方言是以當時的北京話為核心的幽燕方言,這時又隨著八旗兵進入了北京,和直接由元大都話繼承下來的當地北京話同時并存在當時的北京城。

清朝是傾八旗兵力入關進占北京時,在八旗中的漢人的數量大增。他6、現代的北京話就是在三百多年來內外城人口結構完全不同的條件下逐漸形成的。經過極為密切的長時間的交流,就逐漸融為一體,成為現代的北京話。直到五六十年前,還能明顯感到內城滿族人和外城漢族人的口音不完全一樣。隨著城市交通不斷發展,內外城人口大量流動,這種差異到今天已經基本不存在,從現在年輕的北京人嘴里,已經完全聽不出內外城的北京話還有什么區別了。

6、現代的北京話就是在三百多年來內外城人口結構完全不同的條件四、新中國成立后的的推廣普通話(一)、第一階段(1949-1955)準備階段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把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定名為普通話,進一步確定了規范的標準: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備注:關于語法標準“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范”是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的《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中增補的。)報告闡述了推廣普通話的方針:重點推行,逐步普及。四、新中國成立后的的推廣普通話(一)、第一階段(1949-1(二)、第二階段(1956-1966):蓬勃發展的階段1956年是普通話推廣史上重要的一年,2月6日,國務院向全國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指示》說:“由于歷史的原因,漢語的發展現在還沒有達到完全統一的地步,許多嚴重分歧的方言妨礙了不同地區的人們的交談,造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許多不便……為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防的進一步發展的利益,必須有效地消除這些現象。”(二)、第二階段(1956-1966):蓬勃發展的階段并指出:“漢語統一的基礎已經存在了,這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在文化教育系統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廣這種普通話,是促進漢語達到完全統一主要方法。”涌現出一批推廣普通話的先進地區。如山西省的萬榮縣、福建省的大田縣等并指出:“漢語統一的基礎已經存在了,這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三)、第三階段(1966-1976):受到嚴重破壞的階段。官方“推普”雖然停頓.普通話卻因社會需要而得到客觀上的蔓延。

(三)、第三階段(1966-1976):受到嚴重破壞的階段。(四)、第四階段(1976-1986):是恢復階段。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在第十九條里莊嚴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載入法律,這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從此,推廣普通話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四)、第四階段(1976-1986):是恢復階段。(五)、第五階段(1986-)是再發展階段。1、1986年1月召開的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是我國推廣普通話歷史上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具體內容參見P148,2、1992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3、1993年3月8日,國家教委發布《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五)、第五階段(1986-)是再發展階段。4、1994年10月30日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并附了《普通話水平測試辦法(試行)》和《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將普通話水平分為三級六等即:一甲(>=97分)、一乙(>=92,<97)、二甲(>=87,<92)、二乙(>=80,<87)、三甲(>=70,<80)、三乙(>=60,<70)4、1994年10月30日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影電視部一

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語、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測試總失分率在3%以內。

乙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語、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偶然有字音、字調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8%以內。一級

二級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少數難點音(平翹舌音、前后鼻尾音、邊鼻音等)有時出現失誤。詞語、語法極少有誤。測試總失分率在13%以內。二級乙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個別調值不準,聲韻母發音有不到位現象。難點音(平翹舌音、前后鼻尾音、邊鼻音、fu-hu、z-zh-j、送氣不送氣、i-ü不分、保留濁塞音和濁塞擦音、丟介音、復韻母單音化等)失誤較多。方言語調不明顯。有使用方言詞、方言語法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20%以內。

二級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語調三級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范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較明顯。詞語、語法有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30%以內。三級乙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失誤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語調明顯。詞語、語法失誤較多。外地人聽其談話有聽不懂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40%以內三級甲等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5、1998年9月起第三周為“推廣普通話宣傳周”。6、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5、1998年9月起第三周為“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第三條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第四條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第五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第四條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第六條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第七條國家獎勵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第八條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媒體廣告]推廣普通話(-55張)課件第二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條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第二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條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第十二條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批準。第十三條……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第十二條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第十六條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時確需使用的;(二)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批準的播音用語;(三)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學、研究中確需使用的。

第十六條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第十九條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第二十條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十九條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第三章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四條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頒布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

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用語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有關單位應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關單位作出處理。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干涉他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三章管理和監督第二十四條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頒布普通話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八條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章附則第二十八條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四、附件:“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揭曉

1997年第134次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批準的、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項目于2004年12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總結表彰會,會上發布了“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的主要結果。

四、附件:“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揭曉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約為53%,能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約為86%,能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約為5%(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滿、回等少數民族多數人口已經通用漢語)。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在城鄉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城鎮的普通話比例約為66%,高出鄉村21個百分點。這一結果體現了我國50多年推廣普通話的巨大成就。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約為53%,能調查發現,在15-69周歲人群中,年齡越低,能用普通話交際的比例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能用普通話交際的比例也越高。60-69歲年齡段人群能用普通話交際的比例約為31%,而15-29歲年齡段的比例高達70%。“沒上過學”人群能用普通話交際的比例約為10%,而“大專及以上”人群達到近87%。這一結果也預示著:隨著人口更代和教育的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