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頁(共9頁)一.選擇題(共20小題,共60分)1.兩漢時期,西域各族與中原的交往和聯系加強了,西域歸屬中央政權開始于()A.竇固、竇憲大敗北匈奴 B.張騫出使西域 C.設置西域都護 D.班超開始經營西域2.古時候,最令羅馬人驚嘆的是中國的絲綢。羅馬著名的學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說:“絲繭是生在樹葉上,取來用水濕一濕,理成絲,裁成衣服,光輝奪目”。據此可推知,當時()A.中國與羅馬建立直接聯系 B.中國科技水平領先世界 C.中西方通過絲綢發生接觸 D.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發展3.據1844年英國官方統計,當時全英死亡率約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亡),如新興城市曼徹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區則是1:30.75。這種現象()A.根源于當時的英國政治體制 B.與英國長期黑奴貿易有關 C.有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是盲目城市化導致的惡果4.達?伽馬在他的航海日志中描述了他們的戰艦如何摧毀阿拉伯人的強大艦隊。對此,有人評價:“無疑,他們在回憶中有所夸大,但讀這些航海日志可以得到一種印象,似乎一種天外超人的力量突然襲擊了那些不幸的敵人”。這種力量是()A.資本主義經濟的擴張性 B.封建主的開疆拓土理想 C.市民對現世幸福的追求 D.基督教的普世主義原則5.“15世紀末,被意大利威尼斯獨占了數百年的地中海香料貿易被打破,香料貿易的中心隨之轉移到葡萄牙的里斯本。”導致此狀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傳統的歐亞商路被阻斷 B.荷蘭海上霸權的崛起 C.歐亞貿易新航路的開通 D.美洲納入到全球貿易6.近代史上,美洲不但成為西班牙帝國的銀礦開采基地,而且還是歐洲人進行產業轉移的目的地,許多舊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作物如棉花,被移植到這里的種植園中進行生產。上述變化源于()A.商業革命 B.工業革命 C.價格革命 D.新航路開辟7.在非洲,歐洲殖民者除了販賣黑人奴隸之外,就是對內陸進行殖民探險活動。不過,在16一18世紀,歐洲殖民探險活動僅限于非洲沿海或內陸的個別地區。這一現象反映了()A.葡萄牙殖民時代的擴張特點 B.非洲的氣候影響了歐洲殖民 C.歐洲早期殖民活動受技術的制約 D.工業革命為殖民擴張提供了支持8.如圖所示為“和田馬錢”,是公元13世紀新疆于闐(今和田)制造和發行的錢幣。錢呈餅狀,圓形無孔,采用源自希臘的打壓法制造,印上的文字和圖像。一面中間是一匹馬或頭駱駝,周圍一圈是估盧文字。另一面則是漢文篆字“六銖錢”或“元六銖錢”。該錢幣的發現,可以證明當時()A.漢文篆字已開始盛行于新疆 B.絲綢之路促進了文明的交流 C.漢朝與希臘建立了官方聯系 D.新疆已全面推行了中原幣制9.下列被譽為:集司鐸(天主教神職人員)與學者,天主教徒與東方學家,意大利人和中國人的身份于一體的人是()A.利瑪竇 B.徐光啟 C.馬丁?路德 D.嚴復10.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經翻譯家。唐朝初年,他長途跋涉,千辛萬苦,到天竺學習佛學,求取佛經。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風俗記錄在哪本書中()A.《大唐西域記》 B.《史記》 C.《西游記》 D.《西行漫記》11.如圖是法國畫家奧古斯特?雷諾阿于1866年創作的繪畫作品《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展現了民眾使用中國瓷器飲茶的場面,這一畫作體現出()A.茶葉已成為法國民眾生活必需品 B.以歐洲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網形成 C.商品流動推動了文化交流國際化 D.歐亞地區民眾飲食結構趨于一致12.西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從域外引入多種作物,根據如表可知,這些作物的傳入()西漢時期引進作物統計表物產名稱類別原產地胡瓜蔬菜印度西北部胡豆蔬菜亞洲西南部、非洲北部胡蒜蔬菜歐洲南部和中亞胡荽(香萊)蔬菜地中海沿岸、中亞石榴水果伊朗、阿富汗地區葡萄水果歐洲、西亞和北非A.推動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 B.受到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C.是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結果 D.豐富了民眾的日常生活13.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實行有條件“開禁”。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運載大量中國手工業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這些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白銀流入使“一條鞭法”很快從福建等地推廣至全國,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點。據此可知,馬尼拉大帆船貿易()A.引發了明代貨幣革命 B.促進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 C.推動了中國社會轉型 D.標志中國已卷入世界市場14.1832年,法國暴發霍亂。巴黎市政府于次年著手規劃地下管線系統,將下水道、自來水管道、壓縮空氣管、不同功能的電纜等線路整合起來,形成了解決地下管線鋪設問題的系統方案。這一做法()A.得益于工業革命的完成 B.提供了現代城市規劃的范本 C.阻斷了疫情的社區傳播 D.提高了居民的公共衛生觀念15.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后,因歐洲殖民者血腥的屠殺和殘酷的壓榨剝削,致使印第安人大批死亡而瀕于滅絕;古巴30萬印第安人,至1548年差不多絕跡;海地25萬印第安人只剩500人。這一現象帶來的結果是()A.美洲移民結構的多元 B.拉美獨立運動興起 C.歐洲價格革命的出現 D.傳統美洲文化中斷16.如圖是1500~1800年英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四國農業人口在本國總人口中所占比重的變化情況。這一情況反映出()A.生產力發展水平影響產業人口的分布 B.歐洲農業生產出現較大發展 C.工業革命導致歐洲各國貧富分化加劇 D.殖民擴張加速歐洲人口外流17.文物凝聚歷史。如圖,對其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漢代社會一度戰亂頻繁 B.絲綢之路逐漸走向衰落 C.中西交流豐富人們生活 D.河西走廊始終暢通無阻18.《漢書?地理志》記載了西漢王朝海路交往和貿易情況,其中商人由黃門的“譯長”率領,也有民間“應募者”加入;而合浦郡漢墓群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大量來自東南亞、印度等地與貿易相關的各類珠飾,以及作為非貿易品的波斯陶壺等。這些可佐證()A.漢代朝貢貿易體制的存在 B.中西陶瓷業曾有技術交流 C.漢朝與波斯存在官方往來 D.中外借海上絲綢之路友好往來19.下表是英國1724~1814年主要進出口品類的統計變化情況(單位:100萬英鎊)。這些變化表明英國()類別年份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工業制成品進口出口進口出口17242.40.41.93.817543.00.61.86.417744.10.72.228.5179415.40.82.519.0180427.41.11.733.8181436.41.50.728.0A.在世界貿易中占據絕對優勢 B.產業結構變革促使工業革命到來 C.經濟發展日益依賴國際市場 D.重商主義推動了對外貿易的發展20.如圖是根據漢密爾頓的數據所繪制的16世紀末西歐主要國家的物價指數變化情況(16世紀初的指數均為1)。圖中現象()A.與美洲金銀的大量輸入有關 B.說明西歐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 C.由達?伽馬開辟的航路推動 D.反映出世界貿易中心發生轉移二.材料題(共3小題,本大題共4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世界”=歐亞大陸、北非與印度洋“第二世界”=哥倫布探險后發現的南北美洲大陸與大西洋“第三世界”=麥哲倫航海以后至18世紀之間發現的大洋洲與太平洋如果按照傳統的習慣將世界史看作以“第一世界”為中心不斷向周圍擴大的過程,也就是看作歐洲不斷擴張的過程,世界史會顯得缺少生氣,本應“瘋狂而生動”的世界史,變成了苦悶而沉靜的歷史。而將由道路網和海上道路網連接起“第一世界”、“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的過程看作一個漫長的時間跨度,三個世界都經歷漫長的時間形成獨特的世界,并且相互影響,這才是生動地理解歷史的試金石。最重要的,是站在漫長的時間跨度上看歷史。海圖所展示出來的“海上航線”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變形態,而由它們相連的“世界”直到現在也在不斷改變著容貌。——(日)宮崎正勝《從航海圖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變歷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學者對世界史形成的認識,對此提出你的見解(贊成、質疑、另有觀點皆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22.中國古代對外交往頻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事件發生在哪一歷史時期?張騫出使西域被稱為“鑿空”,請說出其含義。材料二明代傳入的糧食作物主要有番薯和玉米。……由于番薯和玉米對自然條件要求不高,在干平的丘皮、山地及沿海沙丘均可種植,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量。其節約出的土地可用于經濟作物的種植,對于農業的商品化起了促進作用。——孫玉琴常泡著《中國對外貿易通史》(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明代番薯和玉米傳入中國的原因;概括這些糧食作物傳入對明代社會經濟的積極作用。23.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石刻銘文:“淳熙元年(1174年),歲在甲午季冬朔,吳人虞仲房(時任泉州提舉市舶),帥幕屬洪子用、朱彥欽、趙德季、趙致孚,祈風于延福寺通遠祠下,修歲祀也。與者許稱叔、吳景溫、聞人應之、趙子張。”祈風是宋代市舶司主持的一種典禮。南宋泉州知府真德秀曾作《祈風文》,“惟泉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時與不時者,風也;而能使風之從律而不愆(過失)者,神也。是以國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歲而再禱焉”。泉州九日山保留的十段宋代祈風摩崖石刻是全國唯一的祈風石刻群。——摘編整理自公眾號山城學術圈《泉州祈風石刻考釋》材料二:元代泉州被非洲大旅行家白圖泰稱之為“世界大港之一”。馬可?波羅就是從泉州返回意大利的。在海外貿易的帶動下,泉州周圍的柑橘、甘蔗和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并大量出口。據公眾號山城學術圈考古發現,泉州一地屬于元代的瓷器窯址,就多達幾十處。隨著海外貿易的蓬勃發展,大批來自不同國家或民族的商人來到泉州長期定居,被當地居民稱為“南海蕃客”。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熱那亞商人建立“商站”,在官方的監護下聚族而居,并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幾乎所有世界性的宗教都傳到泉州,使泉州發展成不同宗教和諧共存的一個“圣地”。——摘編自周中堅《梯航萬國,譽播遐方——元代泉州港的極盛》(1)概括指出材料一文物、文獻有哪些史料價值?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元時期泉州成為“世界大港”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泉州海外貿易發展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20小題)1.C;2.C;3.C;4.A;5.C;6.D;7.C;8.B;9.A;10.A;11.C;12.D;13.A;14.B;15.D;16.A;17.C;18.D;19.C;20.A;二.材料題(共3小題)21.見解:作者認為三個世界經歷漫長的時間形成獨特的世界并相互影響,我同意這一觀點。理由:世界文明的發展是多元并起的,在第一世界亞歐大陸、北非與印度洋,早期獨立的興起了眾多文明,如以《漢謨拉比法典》為代表的古兩河文明、以金字塔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以種姓制度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和以民主政治為代表的古希臘文明。這些文明在興起后不斷擴展,對周邊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二世界南北美洲和大西洋也有諸多文明發展,如美洲的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這些文明走進了世界的視野,更重要的是美洲的高產作物玉米、馬鈴薯等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第三世界的大洋洲和太平洋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后也走進了世界歷史當中,太平洋逐漸成為了世界航運的中心之一,馬尼拉大帆船來往于亞洲與美洲之間,推動了世界各大洲之間的聯系與交往,不斷豐富世界歷史內涵。綜上,三個世界的文明在初期是獨立而多元發展的,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擴展并且和周邊文明有了聯系,新航路開辟之后這種聯系更加密切并快速發展,共同推動世界歷史的發展。;22.(1)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中原與西域的交通,開辟了中西方交往的通道,而鑿空是指開通道路的意思,所以被稱為張騫鑿空。(2)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中國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及甘薯高產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紅色活動方案
- 幼兒園感恩離園活動方案
- 延安紅色展覽活動方案
- 慶六一感恩活動方案
- 幼兒園思維區活動方案
- 幼兒園娃娃家活動方案
- 延吉市植樹活動方案
- 建筑公司質量月策劃方案
- 幼兒園敬老活動方案
- 平衡車郊野騎行活動方案
- 抽水蓄能電站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及優化方案研究
- 護理敏感質量指標解讀與案例分析
- 2025-2030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北京農學院專職輔導員招聘真題2024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 石英砂采購合同
- 廣告代理行業商業模式-全面剖析
- 2025年連云港專業技術人員公共課程公需考試
- 第1課 追求向上向善的道德 教案-中職高教版(2023)《職業道德與法治》
- 高考英語常用3500詞
- 配電室安全檢查要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