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醫學專題-傳染病防治(梁亞榮)講義_第1頁
2022年醫學專題-傳染病防治(梁亞榮)講義_第2頁
2022年醫學專題-傳染病防治(梁亞榮)講義_第3頁
2022年醫學專題-傳染病防治(梁亞榮)講義_第4頁
2022年醫學專題-傳染病防治(梁亞榮)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防治(fángzhì)校醫院保健科梁亞榮第一頁,共九十八頁。

傳染病防治有關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人大會89年通過,04年修訂)2.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91年,衛生部第17號令)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03年,國務院376號令)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guǎnlǐ)辦法》(06年,衛生部37號令)5.《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06年,衛生部)第二頁,共九十八頁?!吨腥A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包括傳染病預防,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疫情控制,醫療救治,監督管理,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責任等九大章80條?!秱魅静》乐畏ā穼⑷珖l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急、慢性(mànxìng)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的傳染病,并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為甲、乙、丙三類39種。第三頁,共九十八頁。登革熱炭疽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méidú)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鼠疫(shǔyì)霍亂

法定(fǎdìng)傳染病甲類(2種)乙類(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丙類(11種)第四頁,共九十八頁。傳染病防控形勢

傳染病是危害人類(rénlèi)健康的第一位原因;傳染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第五頁,共九十八頁。傳染病防控形勢(xíngshì)1.少數傳染病已被或即將被消滅。如天花、脊髓灰質炎、麻疹等。2.一些過去已經基本上控制了的傳染病又卷土重來。如結核病、梅毒等。3.一些傳染病的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如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4.新的傳染性疾病陸續出現。如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第六頁,共九十八頁。2014年全國報告(bàogào)法定傳染病2014年全國共報告法定傳染病發病7184391例(甲類27例,乙類3075945例),死亡16629(甲類3人為(rénwéi)鼠疫,乙類16056人)人,報告發病率為530.15/10萬,死亡率為1.23/10萬。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0.40%,報告死亡數居前5位病種依次為艾滋病、肺結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8.24%。

第七頁,共九十八頁。傳染病概述(ɡàishù)結核病防治病毒性肝炎防治第八頁,共九十八頁。傳染病概述一、什么(shénme)是傳染病二、傳染病的特征三、傳染病流行過程四、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五、傳染病的診斷六、傳染病的治療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第九頁,共九十八頁。一

什么是傳染病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bìngdú)、寄生蟲等病原體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第十頁,共九十八頁。二傳染病的特征1.傳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體,有傳染性,有流行病學特征,有感染后免疫。2.流行病學特征:外來性與地方性;散發、流行、大流行和暴發流行;三間分布(時間、地域、人群)。3.傳染病的臨床特點:急性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通常分為四個階段:潛伏期、前驅期、癥狀明顯期、恢復期。臨床癥狀與體征通常有發熱和毒血癥狀(全身不適、厭食、頭痛、肌肉(jīròu)酸痛等)第十一頁,共九十八頁。三傳染病流行過程傳染病在人群中發生、發展、傳播及轉歸的全部自然經過稱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流行過程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缺少其中(qízhōng)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引起疾病的流行,或使已流行的疾病終止。第十二頁,共九十八頁。三傳染病流行過程(如何(rúhé)傳播)流行(liúxíng)過程的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播途徑第十三頁,共九十八頁。三傳染病流行過程1.傳染源: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病原(bìngyuán)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

?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能否致病,一方面取決于人體的

抵抗力,另一方面取決于病原體特征、數量及其侵入門戶等,其中病原體的特征對病原體的致病性及其表現形式具有重要意義。?病原體特征—傳染力、致病力、毒力、變異性。第十四頁,共九十八頁。三傳染病流行(liúxíng)過程

2.傳播途徑:是病原體從傳染源體內排出后,再侵入易感者機體所經過的途徑。包括①呼吸道傳播(空氣傳播):飛沫、塵埃等,如肺結核、流感;②消化道傳播(糞-口傳播):水、食物、蒼蠅等,如痢疾、甲肝;③接觸傳播:手、用具、玩具等,如手足口病、流感;④蟲媒傳播:如乙腦;⑤血液、體液、血制品傳播:如乙肝,AIDS;⑥土壤傳播:如破傷風;⑦垂直傳播(母嬰傳播):如乙肝、AIDS。第十五頁,共九十八頁。三傳染病流行過程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達到一定(yīdìng)水平時,如有傳染源和合適的傳播途徑,則很容易發生傳染病的流行。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有:新生兒增加、易感人口遷入、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和免疫人口死亡。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計劃免疫、傳染病流行。第十六頁,共九十八頁。四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guòchéng)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氣象、生態等。傳染病的地區性和季節性與自然因素密切相關。2.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制度(城市化的人口流動和密集、工業化進程使環境破壞和污染)、經濟和生活條件(藥物濫用)、文化水平等。第十七頁,共九十八頁。五傳染病的診斷傳染病的診斷要綜合三方面的資料(zīliào):臨床資料

流行病學資料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其中流行病學資料是傳染病診斷的重要依據。第十八頁,共九十八頁。1.治療原則:治療、隔離、消毒并重;一般治療、對癥(duìzhèng)治療與特效治療并重。2.治療方法:一般和支持療法;病原或特效療法;對癥療法;康復療法;中醫中藥療法。六傳染病的治療治療傳染病的目的既促進患者的康復,又控制傳染源,防止(fángzhǐ)進一步傳播。第十九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傳染病防治法》第二條: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傳染病的預防控制(kòngzhì)主要針對構成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采取綜合性措施。傳染病預防控制原則:·管理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第二十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管理傳染源:傳染病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密切接觸者-根據具體情況采取(cǎiqǔ)檢疫、臨床觀察和藥物預防。第二十一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傳染病報告是傳染病的監測手段之一,也是早期發現、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重要措施?!魅静》乐畏ǖ?1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疫情報告要求: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應于2小時(xiǎoshí)內將傳染病報告卡網絡報告;發現乙、丙類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第二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第二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第二十四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tújìng):是預防控制傳染病傳播的重要環節,依不同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分別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第二十五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染?。骸魅静×餍衅陂g暫停聚會和集體活動;·遠離可疑感染(gǎnrǎn)動物、家禽等;·開窗通風,保持居室空氣流通(每小時換氣次數≥1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遮住口鼻、和患者間隔距離>1米等。第二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第二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第二十八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消化道傳染?。骸ぜ訌?jiāqiáng)飲用水管理;·加強食品衛生管理;·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等。第二十九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yùfáng)控制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接觸傳播):·勤洗手,不揉眼;·玩具、日用品消毒等。第三十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血液(xuèyè)其及制品傳播):·嚴格篩查血源;·不公用牙刷、剃須刀、指甲刀等。第三十一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yùfáng)控制措施3.保護易感人群:主要是提高人群免疫力·平衡膳食、鍛煉身體、規律作息等;·接種疫苗。第三十二頁,共九十八頁。七傳染病的預防(yùfáng)控制措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勤洗手,常通風,不隨地吐痰嚴格篩查血源平衡膳食、鍛煉身體、規律(guīlǜ)作息預防接種疫苗第三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結核病防治(fángzhì)

第三十四頁,共九十八頁。什么是結核???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梢园l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如:肺、淋巴、骨、腎、腸、尿路、皮膚等。其中(qízhōng)以肺結核最多見(占80%)。肺結核是全球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也是我國重點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第三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第三十六頁,共九十八頁。全球采取(cǎiqǔ)的結核病控制行動

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全球結核病進入緊急狀態,并號召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行動(xíngdòng)起來,與結核病的危機進行斗爭。

1995年:WHO確定每年的3月24日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同時還提出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應用直接面視下短程化學療法(簡稱DOTS)在全球推行。

第三十七頁,共九十八頁。肺結核防治什么是肺結核肺結核的流行病學我國肺結核疫情現狀肺結核的癥狀及發現肺結核的傳播(chuánbō)肺結核的治療肺結核的預防肺結核控制策略與措施第三十八頁,共九十八頁。什么(shénme)是肺結核?第三十九頁,共九十八頁。

什么是肺結核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傳染病。占結核病總數(zǒngshù)的80%。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病,當抵抗力降低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第四十頁,共九十八頁。結核桿菌(jiéhéɡǎnjūn)破壞的肺正常(zhèngcháng)肺第四十一頁,共九十八頁。肺結核流行病學1.傳染原: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是結核的主要傳染源。2.傳播途徑:主要是空氣飛沫傳播。病人(bìngrén)在咳嗽、噴嚏、大聲說話時排出飛沫中的結核菌,被健康人吸入可引起感染。3.易感人群:兒童、老人為高危人群,生活貧困、居住擁擠、營養不良是肺結核的易感因素。4.流行特征:西部>東部,農村>城市。第四十二頁,共九十八頁。我國肺結核疫情(yìqíng)現狀WHO估算: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現有肺結核患者500萬人,位居全球第二;也是全球27個耐多藥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耐藥肺結核患者人數(rénshù)近全球1/4。近幾年報告肺結核發病人數在傳染病中位居第一,每年新發肺結核人數100萬,有5萬人死于肺結核(每10分鐘就有1人死亡)。目前肺結核仍是我國嚴重危害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病,被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第四十三頁,共九十八頁。我國結核病防治(fángzhì)工作面臨的問題1.肺結核疫情地區差異顯著:西部地區及農村居多2.耐多藥肺結核比率較高:6.8%高3.肺結核患者(huànzhě)因癥就診率:47%低4.患者規則服藥率:59%低5.公眾結核病防治知曉率:57%低第四十四頁,共九十八頁。肺結核有哪些(nǎxiē)常見癥狀?第四十五頁,共九十八頁??人?késòu)咯血(kǎxiě)第四十六頁,共九十八頁。午后(wǔhòu)低熱盜汗(dàohàn)第四十七頁,共九十八頁。體重(tǐzhòng)減輕第四十八頁,共九十八頁。怎樣(zěnyàng)發現肺結核?第四十九頁,共九十八頁。肺結核的發現方式

1、因癥就診

2、可疑(kěyí)癥狀者追蹤

3、重點人群檢查

4、健康體檢第五十頁,共九十八頁。

持續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或者咯血,具有任何一項癥狀就應懷疑(huáiyí)是否得了肺結核,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密切接觸者接受(jiēshòu)檢查

早診斷(zhěnduàn)、早治療第五十一頁,共九十八頁。X線拍片檢查(jiǎnchá)查痰第五十二頁,共九十八頁。肺結核是怎樣(zěnyàng)傳播的?第五十三頁,共九十八頁。

飛沫傳播肺結核病人在咳嗽、咳痰、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會(shíhuì)噴出含有結核桿菌的飛沫這些飛沫被健康人吸入后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第五十四頁,共九十八頁。飛沫傳播是指帶有病原微生物的飛沫核(大于5微米),在空氣中短距離(<1米)移動導致的傳播,是空氣傳播的一種方式。一般情況下,飛沫傳播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才可能(kěnéng)實現。距離傳染源>1米是相對安全的,距離>2米是絕對安全的。第五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第五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第五十七頁,共九十八頁。人口密集,通風不良的室內(shìnèi)場所公共交通工具(車、船、飛機)、學校(教室、寢室)網吧臨時工宿舍監獄較易發生飛沫傳播(chuánbō)的場所第五十八頁,共九十八頁。不是(bùshi)所有肺結核都具有傳染性肺外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痰涂片陰性肺結核均無傳染性只有痰涂片陽性(yángxìng)的肺結核患者具有傳染性肺結核患者中傳染性肺結核占30%規律抗結核治療2-3個月,90%的患者不再具有傳染性第五十九頁,共九十八頁。一個(yīɡè)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每年可傳染10-15人第六十頁,共九十八頁。感染(gǎnrǎn)不一定發病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病(fābìng),當抵抗力降低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我國45%的成人已感染了結核桿菌,但一生中僅有10%會發生結核病第六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發病高危(ɡāowēi)因素感染(gǎnrǎn)結核菌的數量多、毒性大、頻度高機體抵抗力降低第六十二頁,共九十八頁。哪些(nǎxiē)人容易感染結核桿菌?與傳染性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如肺結核病人的家屬成員(尤其是兒童)、肺結核患者的同班、同寢室同學、與病人接觸的醫務人員。

通風(tōngfēng)不良的環境會增加結核菌感染的風險。第六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結核病能治好嗎?規范治療(zhìliáo)結核病是可以治好的第六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結核病的治療(zhìliáo)原則

早期:早診斷、早治療,控制(kòngzhì)發展、降低傳染

聯合:多種藥物聯合使用以提高療效

適量:殺滅結核桿菌并使副作用最低

規律:藥效持續不斷起作用以防產生耐藥菌

全程:完成全療程,6-8個月或更長第六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結核病的治療(zhìliáo)藥物FDC(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制劑):是指多種抗結核藥物,按照(ànzhào)一定的劑量配方經過特殊工藝制作在同一藥片中的復合制劑。板式組合藥:將一定劑量的各種抗結核藥物(片/膠囊)壓制在同一泡眼板的組合劑第六十六頁,共九十八頁。武漢市FDC的使用(shǐyòng)對象1.初治活動性肺結核,包括(bāokuò)初治涂陽及初治涂陰肺結核2.復治涂陽肺結核第六十七頁,共九十八頁。肺結核治療(zhìliáo)方案(FDC)初治活動性肺結核:2HRZE/4HR

復治涂陽肺結核:2HRZE+2S/6H3R3E3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連霉素第六十八頁,共九十八頁。使用(shǐyòng)抗結核藥注意事項禁忌癥:對任何一種藥物或輔料過敏者用藥前肝功能不正常者、膽道梗阻者、3個月以內孕婦、痛風患者、精神病、癲癇病患者、糖尿病有眼底病變者、卟啉癥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注意事項:1.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和血、尿常規,注意視力、視野變化2.FDC藥物需0-2℃陰涼(yīnliáng)干燥避光保存第六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結核病治愈(zhìyù)后還會再得嗎?患過結核病的人有可能再次感染,也可能復發。經規范治療而治愈的病人(bìngrén)復發率不到5%。第七十頁,共九十八頁。怎樣(zěnyàng)預防結核?。康谄呤豁?,共九十八頁。傳染病傳播(chuánbō)的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

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播途徑第七十二頁,共九十八頁。及時發現并正規治愈肺結核病人是預防(yùfáng)和控制結核病的最有效措施。加強肺結核病人的規范管理,確保病人接受正規的化學治療。1管理(guǎnlǐ)傳染源第七十三頁,共九十八頁。肺結核病患規范(guīfàn)管理《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指出:對傳染性肺結核病患者實行免費(miǎnfèi)檢查和治療。全程督導治療(DOTS策略):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率,減少死亡率。病例報告和轉診:及時、準確、完整。病例登記和歸口管理:掌握患者從發病、治療到治愈的全過程。第七十四頁,共九十八頁。

武漢市疑似肺結核病人、肺結核病人轉診單(第一聯交病人)病人姓名:

性別

年齡

(周歲)門診或住院號

現住址:

街(鄉)

居委會(村)

聯系電話:

工作單位:

病人戶主姓名:

轉診原因:1、有可疑肺結核癥狀2、肺結核或可疑肺結核3、出院治療請病人帶上診療資料到

(區結核病專業防治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需住院的病人轉至武漢市結核病醫院(所)或指定醫院。地址:

聯系電話:

轉診日期(rìqī):

日轉診單位:

轉診醫生:

第七十五頁,共九十八頁。2切斷傳播(chuánbō)途徑咳嗽、打噴嚏、大聲談笑應用手(紙巾)捂住口鼻,避免細菌通過飛沫、痰液傳給健康人開窗通風,保持居室(jūshì)空氣流通(每小時換氣次數≥12)第七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第七十七頁,共九十八頁。3保護(bǎohù)易感人群

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可明顯減少兒童重癥結核(jiéhé)的發生,但對阻止結核(jiéhé)病發病的效果(保護率)不確定第七十八頁,共九十八頁。養成(yǎnɡchénɡ)良好的衛生習慣規律作息平衡膳食(shànshí)鍛煉身體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曬被褥第七十九頁,共九十八頁。

專家(zhuānjiā)指出:

提高免疫力是預防結核病最有效的方法通過下列方法提高自身免疫力第八十頁,共九十八頁。均衡(jūnhéng)飲食充足(chōngzú)的睡眠第八十一頁,共九十八頁。適當(shìdàng)運動新鮮(xīnxiān)的空氣第八十二頁,共九十八頁。我國政府(zhèngfǔ)免費政策政府為肺結核患者提供:

免費檢查、免費抗結核治療。實施(shíshī)免費的機構:

1.市、區結核病防治所

2.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區級結核病定點醫院第八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病毒性肝炎(ɡānyán)防治第八十四頁,共九十八頁。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yǐnqǐ)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第八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病毒性肝炎(ɡānyán)分型目前已確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經糞—口途徑傳播,多表現(biǎoxiàn)為急性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經血液、體液等途徑傳播,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數病例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細胞癌。我國乙型肝炎占慢性肝炎的80-90%。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可通過接種疫苗預防。第八十六頁,共九十八頁。乙型肝炎(乙肝)防治(fángzhì)什么是乙肝乙肝流行病學乙肝臨床表現乙肝實驗室檢查乙肝治療

乙肝預防措施第八十七頁,共九十八頁。什么(shénme)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并可引起多種器官損壞的,有潛在致死性的肝臟疾病。第八十八頁,共九十八頁。乙肝流行病學1.傳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攜帶者。2.傳播(chuánbō)途徑①母嬰傳播:分娩過程是主要傳播方式。②血液、體液傳播:輸血、注射、手術、針刺等。③密切接觸傳播: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3.易感人群: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陰性者。4.流行特征:①地區分布(鄉>城,南方>北方,西部>東部)。

②性別差異:男>女。③季節性:無明顯季節性,以散發為主。④家庭聚集性。⑤嬰幼兒感染多見。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