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街道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_第1頁
2022年街道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_第2頁
2022年街道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4—2022年街道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根據云扶貧搬遷辦發〔XX〕13號文件精神,我街道結合國家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化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狀況

青龍街道位于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1.12萬人,建卡貧困戶195戶604人)。

截止XX年,街道農村村級大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大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積8796.9畝,其中撂荒土地787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為主。

二、貧困戶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戶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覺貧困戶之所以難脫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緣由: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簡單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調查發覺部分偏遠貧困戶來回一趟集鎮需要步行3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峻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脫貧意識低,缺乏進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學校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進展的力量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戶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困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勁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進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力量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峻。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學問的培育是貧困戶最終轉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高校階段的貧困同學家庭負擔仍舊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占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力量。一旦遇到干旱洪澇等自然災難,收入便大幅下降,快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削減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于貧困戶家庭無異于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峻。

三、思路和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敏捷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簡單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于的確過于偏遠的農戶,要敏捷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樂觀為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需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并樂觀為搬遷戶規劃產業進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仔細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盡量支配農閑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支配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加學習的針對性和有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閱歷、力量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舞他們樂觀幫扶貧困農戶并給以適當的嘉獎。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舞企業支配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進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氣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轉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

四、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戶負擔,提高抗風險力量。

對于貧困戶教育負擔重的現狀。一是著力抓好"雨露方案'等貧困戶同學讀書優待政策。建議加大對高級教育階段的貧困同學家庭的補助,同時樂觀與教育部門連接,合理組織支配貧困同學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動貧困助學貸款等優待政策,減輕貧困同學家庭負擔。二是制定相關災難救助政策,著力減小農戶遭受自然災難時的損失。同時樂觀借鑒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關心農戶規避自然災難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夫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業抵擋市場風險的力量。三是樂觀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