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路徑在 ICU 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1頁
臨床護理路徑在 ICU 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2頁
臨床護理路徑在 ICU 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3頁
臨床護理路徑在 ICU 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護理途徑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摘要】目的:觀察臨床護理途徑在重癥監護室〔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76例ICU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根底上給予臨床護理途徑,比擬兩組ICU住院時間、

呼吸機使用時間、呼吸功能恢復時間和護理前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程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ICU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和呼吸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臨床表現和動脈血氣分析確診為慢性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意識明晰,無交流障礙。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免疫功能障礙者。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40~65歲,平均〔50.863.70〕歲。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39~66歲,平均〔50.643.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安康教育、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呼吸機管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根底上給予臨床護理途徑。〔1〕入ICU第1天給予呼吸機支持,選擇適宜其臉型的面罩,調整患者體位為半坐或臥位,確定管道通暢,指導患者順應呼吸機送氣,采用縮唇式呼吸;撫慰患者,緩解其焦慮情緒后發放臨床護理途徑表,向家屬說明護理內容。〔2〕第2天至脫機前。①告知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及配合事項;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機參數,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每日輔助拍背2~3次,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②播放安康宣教視頻,使患者理解急性呼吸衰竭相關知識、并發癥,每次觀看時間為20min左右,然后向患者指明視頻中重點內容,囑其積極配合治療。③觀察面罩佩戴情況,防止佩戴過緊引起部分壓瘡,面部消瘦者在鼻梁和鼻根兩側粘貼潰瘍貼;指導患者進食后漱口,飯后30min內不佩戴面罩,防止食物殘渣誤吸;假設患者鼻咽部枯燥嚴重甚至鼻塞,給予呋麻滴鼻緩解后再用呼吸機。④為鼻飼患者按摩腹部,依次按摩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15min/次,深度為3.5cm左右,3次/d,定期協助患者翻身。⑤評估呼吸機有效使用時間,應ge;4h/d;脫機前3d指導呼吸肌訓練,包括縮唇式深呼吸和慢呼吸,排空肺泡氣體,5~10min/次,2次/d。〔3〕脫機后至出院當天。①脫機后下肢

功能訓練,患者體征根本穩定時將床頭調高至65°及以上,使用足蹬下肢鍛煉器完成下肢功能訓練,2次/d,15min/次,之后逐漸過渡為主動下肢訓練,根據患者耐受度合理調整懸鏈強度。②脫機后下床活動,指導患者進展床旁活動,從站立位到慢速行走,5~10min/次,1次/d。③出院當天指導患者出院后合理睡眠、運動、飲食,遵醫囑定期復查。

1.3觀察指標〔1〕比擬兩組康復時間指標程度,包括ICU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呼吸功能恢復時間。〔2〕比擬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程度,包括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3〕比擬兩組并發癥發生率。〔4〕比擬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總分為100分,80分為滿意。總滿意度=〔滿意+根本滿意〕例數/總例數x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比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擬采用chi;2檢驗,以P

2.2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程度比擬護理前,兩組PaCO2、PaO2程度比擬,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PaCO2程度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PaO2程度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擬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89%,低于對照組的2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兩組護理滿意度比擬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37%,高于對照組的7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臨床護理途徑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各種有效護理措施為縱軸的日程安排,能進步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有預見性的進展各項護理操作,并使患者主動參與到護理過程中,進步其護理依從性[5-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ICU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和呼吸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PaCO2程度和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aO2程度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臨床護理途徑指導患者第1天采用縮唇呼吸能使患者更快適應機械通氣,緩解其焦慮情緒,進步呼吸肌耐受力;第2天至脫機前進展拍背輔助排痰,能進步患者舒適度,在滿足患者護理需求的同時,進步了其護理依從性【7】;治療期間合理佩戴面罩、保持口腔衛生、定時翻身等能減少無效呼吸,預防肺部感染、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脫機后進展早期下肢功能訓練和下床活動能進步患者運動耐力,加快康復進程[8]。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根底上采用臨床護理途徑可降低ICU呼吸衰竭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血氣指標程度,縮短康復時間,進步護理滿意度,優于單純常規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駱艷妮,謝梅,吳媛,等.臨床途徑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2,21〔11〕:150-153.

【2】柳賽,尚麗新,黃蕊,等.臨床護理途徑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飲食保健,2022,4〔24〕:222.

【3】劉慧,李付華.討論臨床護理途徑用于重癥監護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J].臨床研究,2022,28〔3〕:155-157.

【4】崔舒冰.討論ICU呼吸衰竭患者施行臨床護理途徑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2,19〔31〕:34-35.

【5】曾翎.臨床護理途徑在新生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理論與研究,2022,16〔18〕:118-119.

【6】司瀠.臨床護理途徑在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理論與研究,2022,16〔14〕:49-51.

【7】楊柳,曾利,李萍.臨床護理途徑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