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旅游項目防洪評價報告_第1頁
漂流旅游項目防洪評價報告_第2頁
漂流旅游項目防洪評價報告_第3頁
漂流旅游項目防洪評價報告_第4頁
漂流旅游項目防洪評價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9/69某項目防洪評價報告(送審稿)XX勘測設計研究院北京分院二〇一七年三月

某項目防洪評價報告批準:核準:校核:編制:

目錄1差不多情況 31.1建設項目概況 31.2評價依據 51.3技術路線及工作內容 62差不多情況 82.1建設項目概況 82.2河道差不多情況 122.3現有水利工程及規劃實施安排 153河道演變 163.1河道歷史演變概況 163.2河道近期演變分析 193.3河道演變趨勢分析 193.4河道演變分析結論 224防洪評價計算 244.1水文分析計算 244.2漂流工程河道水面線分析計算 264.3漂流工程河道行洪阻礙 284.4沖刷分析計算 294.5河勢阻礙分析 315防洪綜合評價 325.1漂流工程布置評價 325.2漂流工程防洪安全評價 325.3與現有水利規劃的關系與阻礙分析 335.4與現有防洪標準、有關技術要求和治理要求 335.5對河道泄洪的阻礙分析 335.6對河勢穩定的阻礙分析 345.7對防洪、河道整治及其他水利工程與設施阻礙分析 345.8對防汛搶險的阻礙分析 345.9對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的阻礙分析 356工程阻礙防治與補救措施 367結論與建議 387.1結論 387.2建議 391差不多情況1.1建設項目概況1.1.1地理位置某項目位于XX縣XXX村,項目區位于東經118°18′58″,北緯41°16′24″,屬XX河X溝川上游。壩址以上操縱流域面積33.9km2,X溝河XX段的峽谷區域。主流長度7.2km,河道坡降29.05‰。該選址區域具有地理位置、環境景觀、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優越條件,有極大的進展優勢。某項目項目位于XX河一級支流X溝河支流東X溝河上游XX村附近,距XX縣城60km,距XX市75km,距XX市區130km,XX、XX公路(國家二級公路)由此穿過,XX至XX村村通公路位于河道左岸,交通便利。工程位置見圖1-1。圖1-1某項目項目工程位置圖1.1.2項目前期工作情況2014年11月XX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XX縣XX鄉水環境工程項目建議書》,并通過審查。2015年1月XX旅游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完成了《XX縣XXX水庫XX項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通過審查。2015年6月XX電勘測設計研究院XX分院完成《XX縣XX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并通過審查。1.1.3總體建設規模項目位于XX縣XXX村,項目區位于東經118°18′58″,北緯41°16′24″,屬XX河X溝川上游。壩址以上操縱流域面積33.9km2,X溝河XX段的峽谷區域。主流長度7.2km,河道坡降29.05‰。該選址區域具有地理位置、環境景觀、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優越條件,有極大的進展優勢。依照規劃河段水體系統愛護需要、功能區及地形地勢、資源分布、村莊分布等特點,本項目建設內容要緊包括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公用及游務設施項目建設、旅游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等。項目建設有攔河壩工程及漂流工程等項目。1.1.4專題托付及工作開展情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治理條例》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在河道治理范圍內修設取水口、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和其他有關技術要求,工程建設方案應當依據防洪法的有關規定報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及“修建跨河、穿河、穿堤、臨時的取水口、碼頭、道路、渡口、管線等及設施,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治理權限,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方可按照差不多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因此,XX水庫下游某項目項目進行防洪評價是必要的。受業主托付,我院承擔了《XX縣XXX水庫某項目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的編制工作,依照《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治理的有關規定》(水政[1992]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通知》水建[2001]618號)、《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導則》(試行)辦建管[2004]109號)、工程位置及相關規劃等。本報告要緊針對XX水庫攔河壩壩址以下,即漂流項目的起漂區碼頭至終漂區碼頭(皮筏裝卸區)約為4.8km的區間河段進行防洪阻礙評價。同意任務后我院立即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進行了現場踏勘和資料收集工作,并在現場踏勘和資料的基礎上,對本項目進行河道行洪、阻水、壅水以及岸邊沖刷阻礙分析計算等工作,編制完成本報告。1.2評價依據1.2.1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年8月29日);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治理條例》(1988年6月3日);4)水利部、國家計委《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治理的有關規定》(水政[1992]7號);5)水利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治理的通知》水建[2001]618號)。1.2.2防洪評價技術標準依據1)《防洪標準》(GB50201-2014);2)《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3)《水利工程計算規范》(SL104-95);4)《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L44-2006);5)《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SL278-2002);6)《水文調查規范》(SL196-97);7)《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導則(試行)》(辦建管[2004]09號)。1.2.3有關設計的審查意見、批復文件1)《XX縣XX鄉XXX水環境工程項目建議書》(XX開發有限公司,2014年11月);2)《XX縣XXX水庫某項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旅游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15年1);3)《XX縣XX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XX設計院,2015年6月);4)《XX縣水務局關于XX縣XX水庫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隆水字[2015]94號);5)實測河道斷面資料;6)五萬分之一地形圖。1.2.4評價范圍本報告評價范圍為XX水庫攔河壩壩址以下,即漂流項目的起漂區碼頭至終漂區碼頭(皮筏裝卸區)約為4.8km的區間河段。按洪水行洪高程作為評價范圍,對范圍內涉河、跨河等建筑物依照具體標準進行評價。1.3技術路線及工作內容本防洪報告依照水利部《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導則》(試行)的有關要求進行編制。本報告以北京方圓水木旅游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編制的《XX縣XXX水庫某項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依據,通過歷史及近期實地調查資料,進行河床演變及河勢穩定阻礙分析,分析壩址上、下游河段河床演變規律;采納《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等有關規程規范中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要緊內容包括水文分析計算、沖刷淤積分析計算及漂流建筑物對河勢穩定阻礙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治與補救措施。要緊內容簡述如下:1)概述:介紹項目的背景、評價的依據及工作內容。2)差不多情況:要緊介紹項目的差不多情況、河道差不多情況等。3)河道演變:分析河道近期演變以及今后的河道演變趨勢等。4)防洪評價計算:包括水文分析計算,壅水分析計算以及河勢阻礙分析。5)防洪綜合評價:要緊評價擬建項目對行洪安全的阻礙、對河勢穩定的阻礙、對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阻礙防汛搶險的阻礙。6)防洪與補救措施:分析設計提出的相關措施是否能滿足要求,并依照河道特點和水源工程布置方案提出適當的補救措施。7)結論與建議:擬建某項目對防洪各方面的阻礙作出結論性意見,并提出要緊建議。2差不多情況2.1建設項目概況2.1.1工程差不多資料工程名稱:某項目。建設地點:某項目位于XX縣X荊壩鄉境內的XX河一級支流X溝河支流東X溝河上游XX村附近,距XX縣城60km,距XX市75km,距XX市區130km,XX、XX公路(國家二級公路)由此穿過,XX至XX村村通公路位于河道左岸,交通便利。建設的必要性:依托XX縣XX森林公園區域天然優越的水源條件,選定《規劃》中確定的“建筑熱河100“民俗+”主體度假村和黑森林養生谷景區,在其連接線上X溝河老局子河段實施水環境工程,開發體驗性旅游產品具有獨特優勢。現狀黑森林養生谷(黑熊谷)景區以傳統的自然風光的觀光巡游為主,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缺少參與性項目和特色經營項目,對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游者駐留時刻短、景區缺少互動性和參與性的旅游產品,景區的經濟收益較低,旅游產品不符合現代旅游進展的趨勢。為加快提高景區的吸引力、承載力和生命力,需補充和拓展黑森林養生谷(黑熊谷)景區觀光旅游內容和項目。水環境工程選址區自然條件好,水資源豐富,足以支撐起體驗性旅游項目建設,通過修建該項目,還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一)項目的建設能夠盤活XX水庫資源,使其轉化為豐富的旅游資源,并與當地的溫泉資源、黑森林養生谷(黑熊谷)景區資源、鄉村資源、森林資源專門好的融合起來,形成產業和強大的旅游競爭力。(二)通過該項目的開發能夠增加游客與景區的互動,互為補充,互相促進,改變景區收入要緊依靠門票的現狀,挖掘該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三)使資源優勢變為經營優勢,通過在該節點的綜合經營,不僅能夠帶來更多的游客,拉動地點餐飲住宿,項目建設地的村民能夠依托人流量的增長擴大經營,直接從項目建設中受益,為群眾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地點旅游經濟進展。經預測,在該節點旅游的人數每年可增加2萬人次。(四)項目區建成后,跟當地農民創立創收的同時,還專門好的推動當地的新農村改在建設。帶動了鄉村旅游,促進了國家提倡的漂亮鄉村建設。2.1.2總體建設規模項目位于XX縣XXX村,項目區位于東經118°18′58″,北緯41°16′24″,屬XX河X溝川上游。壩址以上操縱流域面積33.9km2,X溝河XX段的峽谷區域。主流長度7.2km,河道坡降29.05‰。該選址區域具有地理位置、環境景觀、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優越條件,有極大的進展優勢。依照規劃河段水體系統愛護需要、功能區及地形地勢、資源分布、村莊分布等特點,本項目建設內容要緊包括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公用及游務設施項目建設、旅游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等。包括有水庫攔河壩工程及漂流工程等項目。依照XX縣XXX水庫某項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本項目涉河工程要緊包括XX水庫項目和漂流項目。XX水庫主體工程差不多完工,本報告僅對其下游漂流工程進行防洪評價。(1)漂流河道整理以XX蓄水工程為調節水源,蓄水后下游河段落差大,河道縱坡在29‰左右,既有扣人心弦的急流段,也有輕松滿意的緩流段,通過對該河段結合山水觀光體驗旅游項目設計進行治理,能夠為游客提供了較好的山水觀光體驗感。要緊包括以下內容:a.以不破壞和改變河流原生態及走向為原則,結合山水設計要求適當對河道進行整治,排除安全隱患,改造后河道有效水面寬度保持在3~10m左右,水深操縱在0.6~1.0m。b.選擇河道適當地段修建小型跌水,集中落差,提高山水的危險性與刺激性。c.對開發利用河段村內的石橋進行改建,一方面滿足村民通行要求,另一方面滿足在橋下山水安全通行。d.清除現有河道雜物。要緊是河道開挖、危險河段治理、障礙物和植被清除。e.整治溪岸樹木雜草,突出“奇石、流溪、峽谷”的景觀意向。對山水河道兩側的山水景觀進行煉意組合使之成為游客可觀、可游、可思、可憶、可攝的對象。f.沿線提示、警示標牌工程。要緊是在各區域、景點設置提醒標志,在危險河段設置警示標志。(2)漂流項目建設該工程起點位于新建XX蓄水攔河壩下游,結合攔水壩建設。終點位于黃土梁子村東側,全長4.8km。經綜合考慮項目區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依照區內地域特征、交通組織及主題定位,山水觀光旅游體驗工程,分區確定為一線三點式結構。一線:河道及兩岸觀光游線三點:山水觀光旅游起點山水觀光旅游節奏操縱點山水觀光旅游綜合服務點(終點)a.河道及兩岸觀光游線:觀光河道區域長度4.8km,沿途落差124.8m,平均坡度29‰,適宜分段、分區域、有節奏的打造不同的景觀山水觀光區。游客可通過沿途電瓶車及皮筏艇沿河山水的方式觀光。河道沿途通過自然村莊、山體峽谷、密林穿越等區域。河道及兩側以尊重愛護自然環境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結合地勢及周邊環境,因地制宜的疏浚河道,幸免大開大挖。結合功能沿途修建小水面,形成水面跌差,操縱觀光巡游的節奏。河道整治要點:清除山水道內的浮石,排除安全隱患。改造后河道有效水面寬度保持在3~10m左右,水深操縱在0.6~1.0m;選擇山水道適當地段攔水筑壩,增加落差,提高山水觀光巡游的危險性與刺激性。兩岸景觀治理要點:整治溪岸樹木雜草,突出“奇巖、流溪、峽谷”的景觀意象。依據中國傳統構景手法對山水河道兩側的山水景觀進行煉意組合,使之成為游客可觀、可游、可思、可憶、可攝的對象??拷酱ǘ问巧剿^光的精華段,規劃選1-2處筑攔水壩,增加水流的落差。同時可選1處懸崖進行摹刻,增添奇妙氣息,增加人文景觀。b.山水觀光旅游起點:山水觀光旅游的起點位于XX蓄水攔河壩下游,該區域分為水庫景觀娛樂和山水觀光起點碼頭兩部分。要緊設有停車場、入口門牌、小賣部、更衣室、廁所、售票處、檢票口、寄存處、皮筏庫、碼頭、配套餐飲等設施。c.山水觀光旅游節奏操縱點:沿途結合景觀及河道整治操縱巡游的節奏,沿途設置多個景觀節點,突出差異性,給游客帶來不同的景觀體驗感。節點同時可臨時停靠皮筏艇,為游客提供短暫休憩的空間,也為緊急救援提供了保證。d.山水觀光旅游綜合服務點(終點):山水觀光旅游服務點設置在黃土梁子村東側,該區域結合黃土梁子村建設有建大型停車場(含觀光車站)、游客中心、售票處、檢票處、醫務室、小賣部、茶館和快餐店、衛生間、辦公區、配套旅游標識系統、下船碼頭等。在進入服務區處設入口標志景觀,規劃取當地塊石壘砌,上書“黑森林養生谷山水觀光體驗區”字樣。2.1.3工程要緊涉河建筑物漂流工程中要緊涉河建筑物包括:起漂區碼頭(起點服務區)、終漂區碼頭(皮筏裝卸區)、新建小橋、原有石橋改建。1)起漂區碼頭(起點服務區)起點服務區位于XX水庫攔河壩下游,分為主碼頭和副碼頭(廣場)兩個區域,河道樁號0+064.5。主碼頭布置在河道左岸的高地上,要緊建有餐廳、超市、救生衣發放處、治理室、值班室、皮筏存放區及衛生間等設施,建筑物設計底高程為978.50m~979.80m。主碼頭平臺頂高程為972.5m,平臺頂面積約為3300m2。副碼頭(廣場)位于主河道內,XX水庫消力池正下游,平臺頂高程為967.00m,采納采納塊石硬化鋪面,屬于過水斷面。2)終漂區碼頭(皮筏裝卸區、餐飲區)皮筏裝卸區(含餐飲區)位于漂流工程的終點,河道右岸,河道樁號為4+414,皮筏裝卸區地面高程為840.7m,面積約為3030m2,皮筏裝卸區河道側布置有終漂區碼頭,形式為臺階式。3)石橋改建XX村原有石橋布置在樁號0+393.4處,為漿砌石拱橋,橋面高程為956.18m,橋長7.8m,橋寬3.5m。要緊為河道兩岸村民通行的步行橋。4)新建小橋按照漂流工程的規劃布置,在樁號4+311處,新建一座拱橋,橋面工程841.70m,橋長13m,橋寬4.0m;在樁號4+414處,新建一座平橋,橋面工程840.70m,橋長16.7m,橋寬4.0m。2.2河道差不多情況2.2.1流域概況XX縣XXX水庫某項目項目位于XX縣X荊壩鄉境內的XX河一級支流X溝河支流東X溝河上游XX村附近,距XX縣城60km,距XX市75km,距赤峰市區130km,項目區位于東經118°18′58″,北緯41°16′24″,屬XX河一級支流X溝河支流東X溝河上游。X溝河發源于XX縣境內X荊壩森林公園敖包山東麓,史稱:默沁河,流經X荊壩鎮、七家鎮、兩家鎮、崗子鄉,最后在中關鄉燒鍋營與鸚鵡河匯聚,再與來自頭溝的玉帶河相容,成為XX河,與發源于內蒙境內的固都爾乎山麓的固都爾呼河、發源于承德縣北大山森林公園的玉帶河并稱為XX河的三大源頭。X溝河支流東X溝河流域總流域面積144km2,壩址以上操縱流域面積33.9km2,主流長度7.2km,河道坡降29.05‰。2.2.2水文氣象本工程流域處于暖溫帶和寒濕帶過渡地帶,屬大陸性燕山山地氣候,全年受西伯利亞冷氣團和副熱帶太平洋氣團的阻礙,氣候特征四季分明,要緊表現為春季干旱少雨,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多雷雨天氣;秋季天高氣爽,晝暖夜涼;冬季干旱少雪,天氣嚴寒。年平均氣溫8.9℃,極端最高氣溫41.5℃,極端最低氣溫-29.5℃。全年無霜期110~170d,9月末初霜。封凍期最長89d,最早封凍日期11月28日。最厚凍土深1.26m,最大風速15~20m/s,多年平均風速為2.1m/s,最多頻率風向NW,干燥度1.1~1.5。2.2.6區域社會經濟概況XX縣位于北京東北260km處的XX市中部。地處以歷史名勝觀光為主體的XX市和以自然風景觀光為主體的圍場壩上草原的中間地帶,位于京北黃金旅游線上。全縣總面積5473.4km2,河北省第三大縣。轄25個鄉鎮,一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4萬人,其中58%為少數民族人口。XX縣歷史悠久,旅游資源獨特。境內有許多寶貴的文物和古代遺址,全縣有52處文物愛護單位,縣城東北有北魏遼、金、元時的北安州城遺址。要緊景區(景點)有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的董存瑞烈士陵園及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隆化民族博物館、X荊壩森林公園、張三營農業科技觀光園及七家、X荊壩、郭家屯地熱溫泉旅游區和中關龍鳳洞景區等。XX縣一百多座千米以上大山分布縣境,溝壑縱橫,山勢峭麗;灤河、伊遜河、XX河等五條河流由北向南平行分布。森林覆蓋率59.3%,為北方林業大縣;有國家級自然愛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氣爽風清,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多達337天,一級天數130余天;水資源總量9.4億m3;5處溫泉日出水7000多噸,地熱稱雄華北;探明鐵、釩、鈦、磷等礦產48種,儲量十幾億噸,礦藏得天獨厚。目前該流域較豐沛的水源條件未得到充分利用,通過修建XX水庫,可提升黑森林養生谷(黑熊谷)景區的品位,豐富景區旅游內涵,提高景區的經濟收益,大大增強流域水源涵養功能,并通過建設配套山水觀光旅游體驗項目,形成獨特的山地水景觀節點。促進濱水行為,展現人的活動和制造動態景觀。綜合水體、綠化、山石自然元素,結合當地村莊的農家樂、觀光農業等項目的開發,再現山地都市的生活形態。2.2.7現狀防洪標準及相應的洪峰流量依照《防洪標準》(GB50201-2014)規定:以鄉村為主的防護區(簡稱:鄉村防護區)應依照其人口或耕地面積分為四個等級,其三個臨界的人口分不為150萬、50萬、20萬,耕地面積臨界點為300萬畝、100萬畝、30萬畝,其洪水標準分不為100~50、50~30、30~20、20~10年一遇。人口密集,鄉鎮企業較發達或農作物高產的鄉村防護區,其標準可適當提高;地廣人稀或淹沒損失較小的鄉村防護區,其防護標準可適當降低。現狀項目區河道尚未進行治理,防洪標準不足五年一遇。本工程位于鄉村防護區,目前本河段上游正在修建XX水庫工程,依照已批復的《XX縣XX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可知:表2-1XX水庫設計洪水成果表重現期洪峰流量(m3/s)設計洪量(萬m3)200年一遇609304100年一遇47625320年一遇2851092.3現有水利工程及規劃實施安排目前,該河段上游正在建設XX水庫工程,該水庫為打造黑熊谷山水觀光體驗項目的水源地為主,兼顧防洪及灌溉等綜合利用。是XX縣XXX水庫某項目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水庫為Ⅴ等工程,要緊建筑物級不為5級,工程按照20年一遇洪水設計,洪峰流量為285m3/s,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為609m3/s。設計總庫容為29.9萬m3,為?。?)型水庫。攔河壩為混凝土面板漿砌石重力壩,由非溢流壩段、溢流壩段組成,壩頂高程為984.5m,壩頂寬2.0m,壩頂全長150m,最大壩高24m。溢流壩堰頂高程為982.5m,總凈寬80m,下游采納挑流消能,末端設長15m,深為1.5m的混凝土消力池。

3河道演變3.1河道歷史演變概況3.1.1工程區域地層巖性依據鉆探、原位測試及土工試驗結果,在勘察深度范圍內,按地基巖土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征、物理力學性質及成因類型等特點,底層自上而下劃分為四個工程地質層,現分層描述如下:第=1\*GB3①層:粉土(Q4al+pl)黃褐色,稍密,稍濕,水位以下飽和,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韌性低,干強度低。該層大部分分布,厚度為0.40~2.30m,平均厚度為1.35m,層底埋深0.40~2.30m,平均埋深為1.35m,層底標高為967.22~984.65m。第①1層:中砂(Q4al+pl)黃褐色,稍密,稍濕,水位以下飽和,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韌性低,干強度低。該層只在8號鉆孔分布,厚度為3.10m,層底埋深5.10m,層底標高為981.55m。第=2\*GB3②層:卵石(Q4al+pl)褐黃色;中密~密實;稍濕,水位以下飽和;礫石成份要緊以花崗巖為主,中等風化,礫石呈亞圓狀,最大粒徑大于1.2m,粒徑大于20m的顆粒含量大于總重量的50%,充填物以粉土為主,中粗砂次之。該層全區分布,厚度為3.90~9.50m,平均厚度為7.55m,層底埋深5.80~11.00m,平均埋深為8.95m,層底標高為960.02~977.65m。第=3\*GB3③層:安山巖(Pt)深灰色,致密堅硬,性脆易碎,隱晶質結構,可見氣孔及杏仁構造,由上而下風化程度由強變弱。據此,該層又分為以下三個工程地質亞層:第③1層:強風化安山巖(Pt)深灰色,致密堅硬,性脆易碎,隱晶質結構,可見氣孔及杏仁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巖體完整性差,差不多質量等級為Ⅴ級。該層5號鉆孔分布,厚度為0.60m,層底埋深11.60m,層底標高為972.03m。第③2層:中風化安山巖(Pt)深灰色,致密堅硬,性脆易碎,隱晶質結構,可見氣孔及杏仁構造,節理裂隙較發育,沿節理面可見鐵銹色薄膜,巖體完整性較好,差不多質量等級為Ⅳ級。該層僅4、5號鉆孔分布,厚度為2.40~4.50m,平均厚度為3.45m,層底埋深13.10~14.00m,平均埋深為13.55m,層底標高為958.84~969.63m。第③3層:微風化安山巖(γ)深灰色,致密堅硬,性脆易碎,隱晶質結構,可見氣孔及杏仁構造,偶見裂隙,巖體完整性較好,差不多質量等級為Ⅳ級。該層僅4號鉆孔分布,厚度為3.90m,層底埋深17.00m,層底標高為954.94m。第④層:花崗巖(γ)肉紅色,致密堅硬,斷口可見長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礦物。表面風化裂隙專門發育,由上而下風化程度由強變弱。據此,該層又分為以下三個工程地質亞層:第④1層:強風化花崗巖(γ)肉紅色,致密堅硬,節理裂隙特不發育,斷口可見長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礦物。巖體完整性差,差不多質量等級為Ⅴ級。該層僅2、4、5號鉆孔未分布,厚度為0.60~1.00m,平均厚度為0.80m,層底埋深6.50~11.20m,平均埋深為9.30m,層底標高為961.05~977.05m。第④2層:中風化花崗巖(γ)肉紅色,致密堅硬,節理裂隙較發育,斷口可見長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礦物。巖體完整性較好,差不多質量等級為Ⅳ級。該層4、5號鉆孔分布,厚度為2.30~6.00m,平均厚度為4.38m,層底埋深12.50~15.80m,平均埋深為13.72m,層底標高為955.45~973.65m。第④3層:微風化花崗巖(γ)肉紅色,致密堅硬,偶見裂隙,斷口可見長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礦物。巖體完整性較好,差不多質量等級為Ⅳ級。該層僅6、7、8號鉆孔分布,厚度為2.00~2.50m,平均厚度為2.33m,層底埋深15.00~16.00m,平均埋深為15.67m,層底標高為962.79~971.65m。3.1.2地質構造工程區在構造上處于三級構造單元承德拱斷束,四級構造單元克拉沁臺穹,中生代以來各期構造運動對本區阻礙甚弱,工程區未發覺阻礙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質現象。依據中國地震局制定、國家技術監督局公布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劃分,工程區范圍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相當于地震差不多烈度Ⅵ度區。工程區不具備庫區水庫誘發地震的地質和構造環境3.1.3水文地質特征勘察期間河谷內可見徑流,勘察孔內見地下水,地下水要緊埋藏于第四系卵礫石層中,受大氣降水補給,排泄方式為地表徑流及人工開采。經調查,地下水位年變幅1.5m左右。兩岸地下水均低于河水位,河水補給地下水。卵礫石為強透水層。地下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3.2河道近期演變分析3.2.1河道岸線及斷面變化從七、八十年代出版的5/萬地形圖及2014年工程區1:1000實測地形圖、河床宗、橫斷面對比分析,防洪評價河段近40年來在平面上無明顯的岸線變化,河道深泓、橫斷面沖淤變化不明顯,河道近期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場區地貌形態類型為山間河谷,微地貌屬東X河河床、河漫灘,河流流向自東向西,場地平坦開闊,場地整體南北兩側為山體,北低南高。工程區兩岸地形差不多對稱,左岸為自然土坡,右岸坡度較陡,為山體,基巖出露,場地無岔口、埡口等。3.2.2河道淤積變化分析河道淤積要緊受兩方面的阻礙,一是流域內人類開發活動的加劇,使得水土流失的日趨嚴峻,從而使河道淤積增加;二是水利工程的建設,改變了河道原有的沖淤平衡模式,從而改變了河道的淤積形態。對本段河道而言,由于XX水庫的修建,導致庫區內河道水流流速減緩,水流攜沙能力降低,從而增加了庫區河道的淤積量和淤積速度。因此,XX水庫庫區內河段近期演變要緊是河道演變為水庫,水面變寬,岸線平面發生變化。關于下游河道修建的漂流工程,未破壞和改變河流原生態及走向,僅結合山水設計要求適當對河道進行整治,未改變河道的淤積形態。3.3河道演變趨勢分析3.3.1河道形態與特點按照河流在平面上的河床形態和演變特征,可將河流分為四種類型:順直(微彎)型,彎曲型,游蕩型和漢道型。該河段屬XX河一級支流X溝河支流東X溝河,位于東X溝河上游,河道比較順直,屬于順直型河道。按照水流與河床相互作用的特點,可將河彎分為自由河彎、深切河彎和強制河彎三種。本工程在山區,河彎與河谷的彎曲形勢一致,為深切河彎類型。深切河彎與河谷的彎曲形勢一致,因而各級流量的水流對彎道都有作用。彎曲河道兩個彎道之間由直段相連,它的長度專門短,上一個河彎必須通過那個過渡段到下一個河彎,彎道凹岸為深槽,凸岸為邊灘。直段河床橫斷面接近于對稱拋物線,彎曲河床斷面是不對稱,近似于不對稱的拋物線形,其頂是河床的最深點,該點靠近凹岸。3.3.2河道演變特點本工程河道在彎道環流作用下,出現橫向輸沙不平衡,再加上縱向水流對凹岸的頂沖作用,使凹岸岸坡坍塌,塌下來的泥沙又被橫向水流帶到凸岸,造成凹岸沖刷凸岸淤積,在凹岸形成深槽,在凸岸形成邊灘,在兩彎之間的過渡段,形成淺灘。在非彎道河段,河道多被深切,兩岸泥沙坍塌進入河道,被水流沖擊帶向下游,河道進一步深切,直到河道水流、比降等動力因素減弱達到相對平衡。3.3.3河道穩定性分析某項目所在的東X溝河河道多為峽谷,兩岸地形差不多對稱,左岸為自然土坡,右岸坡度較陡,為山體,基巖出露。河岸整體穩定,主槽位置穩定。穩定性分析河段要緊是針對河道漂流工程建成后對壩址至下游4.8km的區間河段進行防洪阻礙評價。河床穩定性分析關于河道穩定性分析的指標有專門多,大致來講有以下三種:1、講明河床縱向穩定性程度的指標,稱為縱向穩定性指標;2、講明河床橫向穩定性程度的指標,稱為橫向穩定性指標;3、既考慮縱向穩定,又考慮橫向穩定的指標,稱為綜合穩定性指標。本次河道穩定性分析采納第三種指標。1)河床縱向穩定性河床縱向穩定性程度取決于水流對河床泥沙的作用力和河床泥沙抵抗力之間的對比關系。目前常用的計算公式是1987年由洛赫金()提出的:式中:--河床縱向穩定系數;--河床床沙平均粒徑,mm;--河段平均比降,‰;值越大,講明泥沙運動越弱,河床因沙波運動或因流路變化產生的變形越小,河床越穩定。反之,泥沙運動越強,河床因沙運動或因流路變化產生的變形越大,則河床越易變形。取值為40mm,取值為29.05mm/m。經計算,,講明河流縱向穩定性專門好。(2)河床橫向穩定性阻礙河床橫向穩定性的因素比較復雜,現有的橫向穩定性指標,往往不是從直接阻礙它的因素動身而是依照它們橫向變形的結果來分析的。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把阿爾杜林公式計算的穩定河寬與實際河寬相比較,用以表征河床橫向穩定程度,公式為:式中:--穩定河寬系數;--造床流量,;--造床流量下水面寬;--造床流量下水面比降,‰。值越大,講明枯水期露出沙灘較小,河床越穩定,反之越不穩定。式中:--枯水期水面寬;--造床流量下水面寬。值越大,河岸越穩定。依照實地勘測,枯水期河寬取為2.5m,中水河槽平均河寬取3.5m,經估算,,,由于缺乏橫向穩定性指標,以長江荊州河段的穩定性指標做分析,荊州河段橫向穩定性系數,在1.56~0.87范圍,在0.77~0.67范圍,從側面講明河岸較穩定。(3)穩定河寬采納經驗公式:式中:--穩定河寬;--糙率,平均為0.045;--河段平均比降,取29.05‰;--造床流量,;--;由此計算河段的穩定河寬平均值為1.26m。XX水庫河道的寬度在4m左右。因此,河床是穩定的。3.4河道演變分析結論依照關于河道歷史演變、近期演變及演變趨勢的分析,認為河道歷史、近期演變過程中河床河流走向與現有河道差不多一致。依照七、八十年代測繪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和設計時期實測河道地形數據比對,不能明顯看出兩者之間河道縱向深泓高程的差異,其阻礙岸線變化的要緊因素是河道上攔河壩的修建使得其相應河段由河道變為水庫,河段水面寬度增加,庫區流程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其中阻礙河道流程的要緊因素是流域內水土流失程度和河道上水利水電工程的興建,但以上阻礙可不能對河道造成大的改變。因此,河道演變趨勢差不多趨于穩定。4防洪評價計算目前,該河段上游正在建設XX水庫工程,該水庫為打造黑熊谷山水觀光體驗項目的水源地工程,本次水文分析計算所采納的設計洪水直接采納經XX縣水務局2016年11月批復的《XX縣XX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中的計算成果,4.1水文分析計算4.1.1暴雨洪水特性本流域的降水要緊集中在汛期6~9月份,占全年降水總量的70%~80%,其中主汛期7、8兩月降雨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受中小尺度天氣系統阻礙,汛期7、8兩月經常出現歷時短、強度大、籠罩面積小的局部暴雨。本流域地處燕山背風區,洪水特點是年內分配不均勻,年際間變化懸殊。由于流域比降較大,降水集中,一次洪水過程持續時刻也較短。4.1.2設計洪水(1)流域特征參數工程區上下游附近均無水文測站或雨量站,缺乏實測資料,因此設計洪水采納《承德水文圖集》(1989年)提供的方法進行計算。流域特征值為由1:5萬地形圖重新復核后成果,見表4-1。表4-1項目所在流域特征值表地點流域面積(km2)主河長(km)河道縱坡(‰)XX水庫5(2)設計暴雨設計暴雨要緊依據《承德水文圖集》(1989年)各時段的暴雨均值和CV值等值線圖查得,見表4-2。表4-2項目所在流域暴雨特征值表地點均值Cv1h6h24h1h6h24hXX水庫25.543.5610.580.60.61(3)設計洪水設計洪峰流量成果列于表4-3。表4-3XX水庫設計洪水成果表計算方法重現期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200年承德水文圖集(1989年)合理化公式133209285390476609推理公式一131206281384469600推理公式二1302052793814655954.1.3設計洪水過程線由于該流域面積小,無實測資料,因此采納《承德水文圖集》中的概化過程線,XX村攔河壩位于洪水分區Ⅳ區,其概化過程線見表4-5。表4-5XX水庫設計洪水概化過程表Ti/Tm00.050.000.500.701.0Qi/Qm00.301.000.400.200.080.030.020.01表中:Qi--與分段時刻相對應的洪水量(m3/s)Qm--洪峰流量(m3/s);Ti--洪水過程線分段時刻(h)Tm--洪水過程總歷時(h),Tm=αWp/KQmpα--洪水歷時系數,該流域取8.0Wp--設計頻率洪水總量(104m3)Qmp--設計頻率洪峰流量(m3/s)K--單位換算系數,K=0.36設計洪水過程線成果見表4-6:表4-6XX水庫設計洪水過程表XX村攔河壩10年t00.61.0q062.720983.641.82.1100年t08.311.8q0142.84761909.54.8200年t00.61.05.67.811.1q0182.760924412248.718.3.4水庫調洪演算計算成果XX水庫依照水庫汛期的調度運用方式和水庫水位~容積~泄量關系,對水庫進行洪水調節計算,調洪成果見表4-9。表4-9水庫調洪演算成果表調洪計算方案洪水標準重現期(年)最高庫水位(m)相應庫容(萬m3)最大泄量(m3/s)泄洪規模(m)汛限水位(m)堰頂高程981.5m堰寬80m981.520982.8425.38273.2100983.4028.24459.2200983.7429.99587.64.2漂流工程河道水面線分析計算4.2.1起始斷面選取本次評價針對某項目漂流工程河道,即XX水庫攔河壩下游4.8km河道河道進行水面線分析計算。為了分析該本項目建成后對河道行洪的阻礙,需要分析確定其所在河段現狀及河道治理后的洪水位、流勢流態等水力要素。洪水位推算采納天然河道水面線法。由于天然河道的過水斷面極不規則,河道軸線曲直相間,粗糙系數往往沿程變化,粗糙系數還隨水位變化而變化,因此在進行水面線計算時需依照水文及1:1000地形實測資料。天然河道水面線法要緊理論依據是伯努利能量守恒方程式,從下游斷面向上游斷面逐段推算水位,最終得出整個河段的水面線。其差不多方程形式如下:式中:、--上、下斷面洪水位(m);、--上、下斷面平均流速(m2/s);--設計流量(m3/s);--上、下斷面間距(m);--動能校正系數;--平均局部阻力系數;--上、下斷面平均流量模數,通過下式計算:各斷面流量模數由主槽、過渡段和灘地流量模數相加而得,其中。式中:n--河床糙率;ω--過水斷面面積(m2);R--過水斷面水力半徑(m)。起始斷面采取下游500m處河道斷面作為操縱斷面起推,起推斷面的水位~流量關系在缺乏實測流量資料時,可按均勻流公式計算確定。均勻流公式形式為:式中:--設計流量(m3/s);--過水斷面面積(m2);--謝才系數;--水力半徑(m);--河道縱坡。4.2.2糙率選取由于缺乏歷史實測水文資料,無法對河道糙率進行實測分析,因此在糙率取值時,依照現場查勘河道狀況,并參考《水利工程設計計算手冊》中的河道糙率表,取值為0.035。4.2.2水面線分析計算依照能量守恒原理,采納《水力計算手冊》中相關公式自起始斷面向上游逐斷面推算。從對河道沿程水位的阻礙看,對可能產生壅水的起漂區碼頭、終漂區碼頭、改建石橋、新建小橋進行重點分析。本次在河道范圍內共選取了11個斷面,末端選在樁號4+800處。項目實施后河道水面線計算成果見表4-10。表4-10漂流項目實施前后水面線計算成果表(20年一遇)(m)序號樁號河底高程現狀設計洪水位實施設計洪水位實施后平臺頂高程備注10+000967.00967.87967.6920+064.5966.57967.44967.26972.00主碼頭30+393.5953.82957.06956.96956.24改建石橋40+600946.70949.05948.7951+200930.30932.95932.9161+800908.30910.61910.3672+400891.00892.14891.9483+000873.80876.47876.3093+600857.80860.69860.55104+311838.85841.32841.09841.70新建拱橋114+414838.20839.26840.06840.70終漂區碼頭(新建平橋)4.3漂流工程河道行洪阻礙某項目漂流工程,以XX蓄水工程為調節水源,以不破壞和改變河流原生態及走向為原則,清除現有河道雜物,整治溪岸樹木雜草,排除安全隱患,改造后河道有效水面寬度保持在3~10m左右,水深操縱在0.6~1.0m。從表4-10漂流項目實施前后水面線計算成果表能夠看出,漂流項目實施后,改善了現狀河道的行洪條件,河道水位變化幅度不大。主碼頭的設計頂面高程972.00m高于漂流工程實施后的20年一遇水面線4.74m,且位于河道行洪范圍以外,不阻礙河道的正常行洪;副碼頭為漫水行洪碼頭,對行洪無阻礙。改建的石橋橋面高程為956.24m,低于漂流工程實施后的20年一遇水面線0.72m,不滿足行洪要求,存在安全隱患。在樁號4+311新建的拱橋,橋面高程為841.70m,高于漂流工程實施后的20年一遇水面線0.61m,滿足行洪要求。在樁號4+414處新建平橋(終漂區碼頭),橋面高程為840.70m,高于漂流工程實施后的20年一遇水面線0.64m,滿足行洪要求。4.4沖刷分析計算河床演變是一個特不復雜的自然過程,目前尚無可靠的定量分析計算方法。河床的自然沖刷是河床逐年自然下切的深度,河床通過長時刻的沖砂后,河床縱剖面將達到河床泥沙停止運動的狀態。在河床組成均勻的中細沙及下泄水流差不多為清水的條件下,當沖刷后流速降至起動流速時,河床沖刷便停止。受河床形狀的阻礙,地形開闊斷面或深灘易淤積,陡坎易沖刷。依照“水利水電工程泥沙設計規范條文講明”:山區河流,河床為卵石或基巖,河岸為山體,天然河流輸沙不飽和,工程建設后隨著洪水加大,大壩上下游水位差將減少,下游河流沖刷不明顯,下游水沙條件改變不大,對下游阻礙不顯著,設計時考慮了下游消能區的防護設計,通過消能措施使得水流與下游河流平順相接。因此,XX水庫無防洪任務,對下游河道來講,其水沙條件建壩前后變化不大,因此,本工程的修建,對下游的沖刷阻礙較小。漂流工程的實施,不破壞和改變河流原生態及走向,僅清除現有河道雜物、浮石,整治溪岸樹木雜草,排除安全隱患。沿河修建的起漂區和終漂區碼頭的基礎設施均高于20年一遇洪水位且位于河道行洪范圍以外,河道行洪時,河道沖刷對其無阻礙。但考慮岸坡的穩定性,應按照下式計算成果對臨河側邊坡修建防護工程。按照《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2013),進行堤岸沖刷深度計算。順壩及平順護岸沖刷深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局部沖刷深度(m);--沖刷處水深(m);--近岸垂線平均流速(m/s);--行近流速(m/s);--與防護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狀有關,一般取n=1/4~1/6。--水流流速不均勻系數,依照水流流向與岸坡交角查表采納。其中:式中:--泥沙起動流速(m/s);d20--床沙的中值粒徑(m);--行近水流水深(m);--泥沙與誰的容重(kN/m3)。表4-1120年一遇洪水沖刷計算成果表設計河段平順沖刷深度計算值(m)安全度(m)設計取值(m)備注漂流河道1.81.02.84.5河勢阻礙分析河勢確實是河流形態進展和自動調整變化的趨勢。它的變化與河流地質地貌條件、水文泥沙情勢、人類活動阻礙等密不可分,河勢穩定是減免洪災、進展經濟的重要保障,項目開發與建設應保持河勢穩定和保障行洪通暢。從五萬地形圖和2014年實測1:1000地形圖,河床橫斷面圖對比分析,東X溝河河段近年來在平面上無明顯的岸線變化,河道河段內深泓、斷面變化不大,河道近期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工程建成后,河流地質地貌條件、河床地層的組成均可不能發生大的改變。但由于河道水流流態和相關關系受工程建成阻礙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可能造成河床再造過程,決定這一現象的操縱參數一般使用穩定河寬那個參數,只要河道的寬度滿足穩定河寬,河床便趨于穩定。由于XX水庫的滯洪作用,樞紐上下游河道的水文泥沙情勢有所變化,但變化不大,對整個河段的洪水差不多可不能產生較大的阻礙。因此,本河段的河勢是穩定的。5防洪綜合評價5.1漂流工程布置評價漂流工程中要緊涉河建筑物包括:起漂區碼頭(起點服務區)、終漂區碼頭(皮筏裝卸區)、新建小橋、原有石橋改建。1)漂流項目實施后,改善了現狀河道的行洪條件,河道水位變化幅度不大。漂流工程駁岸的布置符合《河北省河道治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編制技術大綱》的相關規定。2)起漂區及終漂區碼頭均位于河道行洪范圍以外,不阻礙河道的正常行洪,工程布置較為合理。3)在樁號4+311及4+414新建的小橋均為單跨結構,與河道交角均為90°,橋長分不為13m和16.7m滿足河寬要求,墩臺中心線與水流方向差不多平行,滿足以上規定要求。4)原有改建的石橋為單跨結構,與河道交角均為90°,橋長為7.8m,因其橋長過小,左側引路侵占主河道過多,總體布置不合理。5.2漂流工程防洪安全評價1)從表4-10計算成果表能夠看出,漂流項目實施后,改善了現狀河道的行洪條件,河道水位變化幅度不大。駁岸的布置能夠滿足防洪安全。2)起漂區碼頭(起點服務區)、終漂區碼頭(皮筏裝卸區)、新建小橋高程高于漂流工程實施后的20年一遇水面線,不阻礙河道的正常行洪,防洪安全能夠得到保證。3)改建的石橋橋面高程為956.24m,低于漂流工程實施后的20年一遇水面線0.72m,不滿足行洪要求,存在一定安全隱患。5.3與現有水利規劃的關系與阻礙分析目前,該河段上游正在建設XX水庫工程,該水庫為打造黑熊谷山水觀光體驗項目的水源地為主,兼顧防洪及灌溉等綜合利用。漂流工程位于水庫攔河壩下游4.8km的河道范圍內,兩個工程差不多上XX縣XXX水庫某項目項目的組成部分,相互之間不存在阻礙。5.4與現有防洪標準、有關技術要求和治理要求依照《防洪標準》(GB50201-2014)的規定:“受洪災威脅的旅游設施,應依照其旅游價值、知名度和受淹損失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各等級的防洪標準按表5-1的規定確定”。表5-1旅游設施防洪標準表等級旅游價值、知名度和受淹損失程度防洪標準[重現期(年)]Ⅰ國線景點、知名度高、受淹后損失巨大100~50Ⅱ國線相關景點、知名度較高、受淹后損失較大50~30Ⅲ一般旅游設施、知名度較低、受淹后損失較小30~10某項目符合“一般旅游設施、知名度較低、受淹后損失較小”的條件。故本項目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是符合規范要求的。5.5對河道泄洪的阻礙分析從XX水庫樞紐布置看,泄水建筑物為無閘開敞式溢流堰,堰頂高程與正常蓄水位齊平,溢流壩下游采納底流消能,設置池長24m,深2.2m,消力墻高0.5m的消力池。泄洪河段除本工程的建筑物外,無其它建筑和設施,且泄洪河段兩岸大多為巖基裸露,沖刷對河床阻礙較小。漂流河道整理工程以不破壞和改變河流原生態及走向為原則,幸免大開大挖,僅對原河道進行局部整治,未改變原河道流態。堤線與河勢流向相適應,并與大洪水的主流線大致平行,依照實測的河道現狀縱橫斷面,以及當20年一遇洪水的時候,河道的縱坡比降、糙率等無明顯變化,對河道泄洪差不多無阻礙。5.6對河勢穩定的阻礙分析隨著XX水庫工程實施建設,使河道水位壅高,由于擋水壩的建設,水庫蓄水后,河道水流流速較建設前的流速減緩,水流的挾沙能力逐漸減低,會導致庫區河床發生明顯的沖淤變化。關于水庫下游河道,水庫具有一定的攔沙作用,下泄泥沙有所減少,會使水庫下游河道有一定的沖刷。在漂流工程設計中差不多考慮了對下游河道的工程防護,河道受沖刷的阻礙較小。因此攔河壩的建設和漂流工程的實施對下游天然河道的河勢穩定差不多無阻礙。5.7對防洪、河道整治及其他水利工程與設施阻礙分析經現場調查,建設項目阻礙河道內大多為峽谷河段,未進行過河道整治,僅在上游正在修建配套的XX水庫工程,該水庫為打造黑熊谷山水觀光體驗項目的水源地為主,兼顧防洪及灌溉等綜合利用。因此漂流工程建設不存在對防洪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的阻礙。工程建設直接阻礙河段內無堤防、護岸、涵閘等水利工程設施,屬自然河段。因此,本工程建設不存在對規劃的其他水利工程于設施的阻礙。5.8對防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