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草原教學設計_第1頁
遼闊的草原教學設計_第2頁
遼闊的草原教學設計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遼闊的草原教學設計寬闊的草原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寬闊的草原》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班級音樂教材第四單元《神州大地》(1)──寬闊的草原。是一節以學習蒙古族民歌為主,其他教學方式相互協作的綜合課。通過對《牧歌》的學唱以及對無伴奏合唱《牧歌》的觀賞,讓對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班級同學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探究地域文化對草原民歌的影響。在教學設計思路上體現了“體驗、探究、升華”的教學方式。

體驗:在歌曲的教學中,讓同學用聽唱法直接學唱歌曲,有利于同學感受、體驗、把握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和風格。對于歌曲的處理,層層深化,讓同學在反復體驗中感受和理解,為探究地域文化對草原民歌的影響作好鋪墊。

探究:通過播放草原風貌,介紹蒙古族獨具特色的衣食住行,觀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讓同學在看、聽、想、議中去發覺、探究影響草原民歌的因素,從而進一步了解內蒙民歌的風格特點,特殊是“長調”的特點。

升華:通過看、聽、唱、對比等方法,使同學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純美,通過同學的才藝展現以及了解“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已不多見的現象,增加同學的環保意識和喜愛家鄉、美化家鄉的情感。

教學目標

l、通過觀賞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探究地域文化對草原民歌的影響,體驗內蒙民歌獨特的魅力。

2、通過對比、情景展現、體驗等教學過程,使同學熟悉民歌特征與地域文化的聯系,培育同學樂觀參加的意識和勇于探究的力量。

3、通過同學眼睛與心靈的對話,增加同學的環保意識和喜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民歌的學唱及對內蒙民歌風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對草原民歌旋律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體驗

1、導入

師:“今日,老師將帶同學們到一個特別令人憧憬的地方,請同學們聽著這首熟識的歌曲隨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邊聽邊欣賞草原風光。)

師:請同學們把你所看到和聽到的漂亮的東西告知大家,并談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漂亮的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聽到了騰格爾演唱的《蒙古人》。老師要帶我們去看內蒙古大草原,聽魅力無窮的蒙古族民歌……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體驗一下蒙古族民歌的無窮魅力吧!(板書課題)

2、學唱歌曲

聽:播放《牧歌》。

師:請談一下你對唱曲心情、風格特征的熟悉。

生:《牧歌》是一幅有著豐富顏色的漂亮畫卷,是一首贊美家鄉漂亮富裕的贊歌。旋律悠揚、悅耳,節奏伸展、寬廣,速度較慢,有顫音及很長的拖音。

再聽:再次播放《牧歌》。

師:你認為旋律的節奏有什么特點?

《寬闊的草原》教學設計,

生:第1、2小節與第5、6小節、9、l0小節在節奏上相同,即:XX│X·X

聽唱:(第三次播放)請同學輕聲和著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讓同學自主選擇分別采納:全班齊唱、小組唱、領唱、對唱、表演唱等形式熟識鞏固歌曲。

唱譜:歌曲唱熟之后,請同學集體視唱歌譜。

在演唱中老師提示同學留意:唱歌時的呼吸、換氣、咬字吐字、長音的拍數、力度的把握、演唱的心情等。

二、探究

1、觀賞

聽:觀賞無伴奏合唱《牧歌》(播放錄音)

師:通過傾聽,你認為什么是無伴奏合唱?這首無伴奏合唱《牧歌》與我們剛才唱過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無伴奏合唱就是沒有樂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獨唱,后一首是合唱。無伴奏合唱比獨唱更能表現出草原的空曠、一望無際,給人的感受更加豐富……

老師補充:……

再聽:播放無伴奏合唱《牧歌》。(進一步感受無伴奏合唱的音樂魅力)

2、播放草原風光的影片

師: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的學問介紹蒙古族人民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談一談地域文化與其民歌的聯系。

生:通過談論與相互補充得出初步的觀點。

不錯哦

3、探究結論

師、生:內蒙古獨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英勇、豪爽、粗獷喜愛藝術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們獨特的音樂形式……

三、升華及延長

1、升華

師:通過學唱和觀賞,你認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點?

生:曲調悠長、連綿起伏;節奏伸展、寬廣;旋律中有顫音及下滑音,布滿了寬闊、奔放的`草原氣息……

師:為什么從前那種“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漂亮景色現如今在內蒙已不多見?國家實行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場沙化嚴峻,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目前,我們國家正在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進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師:今日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

生:……

2、延長

才藝展現

師:有了這么多收獲,大家愿與老師一起通過歌舞表演的形式來表現我們對草原民歌以及家鄉的喜愛嗎?

師、生進行才藝展現。

學問拓展

師: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風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藝術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請同學們在課余的學習中仔細去捕獲、去思索。

教學反思

當前,流行音樂沖擊著學校的音樂課堂,越來越多的同學對民族音樂不感愛好。通過《寬闊的草原》這一課的教學,我有如下體會:

1、充分體現學科本位。音樂是聽覺及實踐的藝術形式,要讓同學在充分的聽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樂特征作鋪墊;同時,在同學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再唱歌譜,降低了學習難度。

2、注意音樂內容與相關學問的聯系,拓寬了同學的學問面。對探究、熟悉民歌特征與地域文化的聯系,體驗內蒙民歌的獨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