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概論第一章政治現象的起源課件_第1頁
政治學概論第一章政治現象的起源課件_第2頁
政治學概論第一章政治現象的起源課件_第3頁
政治學概論第一章政治現象的起源課件_第4頁
政治學概論第一章政治現象的起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政治現象的起源程同順主講第一章政治現象的起源程同順主講一、國家起源的幾種理論神權政治論契約論馬克思主義國家起源論(內部沖突論)外部沖突論水利文明論人口壓力論系統論一、國家起源的幾種理論神權政治論基本分類:從一定的目標或想象出發論證(唯心論)神權政治論契約論試圖從歷史事實出發來探索(唯物論)內部沖突論、外部沖突論水利文明論、人口壓力論系統論基本分類:神權政治論奧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4)上帝造人伊甸園中始祖犯罪上帝之城(國)地上之城(國)地上之城起源于人的墮落,人類受欲望驅動爭戰,不得不運用理性設計制度,國家、法律由此而生。簡言之,國家起源于人類的罪。神權政治論《圣經.創世記》第1章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

《圣經.創世記》第1章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契約論霍布斯(1588-1679)洛克(1632-1704)盧梭(1712-1778)國家產生前人生活在自然狀態。“人與人之間就象狼與狼一樣。”“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大家商議讓出一部分權力,交給一個機構。契約論契約論的意義:人的自然權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國家的權力是有限的,應該有明確的界限;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的同意,如果政府濫用權力,人民為了自由的緣故有權收回權力。契約論的意義:外部沖突論為了抵御外來威脅,需建立龐大的常備軍,導致政治和軍事上的強權。國家是按照對武裝力量的集中控制、以軍事組織為原型建立起來的。反對意見:戰爭發生在國家產生以后;戰爭也可能使一個國家或民族瓦解。外部沖突論水利文明論農業需要灌溉,隨著灌溉工程規模的擴大,一個專家團體出現了,負責這些工程的建造,后來發展到控制水流,成為一個行政階層,國家便產生了。很多人贊同,但也有地區例外。水利文明論人口壓力論農業導致人口增加,人口壓力導致獲取資源的機會不平等,通過首領對土地和其他資源的再分配,形成了軍事和政治組織。人口壓力論系統論國家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結果,多種因素互相影響導致了國家的產生。在國家產生過程中,原有的各種制度試圖對決定變遷的不同因素作用反應。由于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沖突,不得不選擇更加復雜的制度。系統論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起源學說生產發展→剩余產品→私有財產→階級→階級斗爭→國家生產發展→剩余產品→交換→雜居→地域性的公共管理→國家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起源學說二、(西方)國家產生的三種方式雅典國家的產生方式國家主要從由氏族社會發展的階級對立中產生。羅馬國家的產生方式通過氏族之外的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加速氏族解體而產生。德意志國家的產生方式在武力征服的基礎上,直接形成了封建制國家。二、(西方)國家產生的三種方式雅典國家的產生方式三、國家與氏族相區別的主要特點按地域而非血緣劃分其居民;國家建立起了特殊的公共權力;

A.為統治階級服務

B.以強制力、暴力為后盾

C.以職業的專門化為標志國家為了維持正常運轉要向它的居民征稅。(國家主權的體現)三、國家與氏族相區別的主要特點按地域而非血緣劃分其居民;課堂思考題:

1.從2006年起,中國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取消了農業稅,這是否與國家的特征相矛盾?

2.能否說政府官員是靠人民養活的?課堂思考題:第二章階級理論及其應用程同順主講第二章階級理論及其應用程同順主講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階級理論的地位階級理論的應用性其他的階級理論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一、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列寧的經典定義(教材P58-59頁)劃分階級最基本的標志: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情況階級產生于經濟領域,是一個經濟范疇的概念不能根據政治態度、思想意識劃分階級一、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列寧的經典定義(教材P58-59頁)階級的主觀性與客觀性客觀:人們的實際生產、生活狀況主觀:自我認同屬于哪個階級現實中,階級的客觀性與主觀性之間并無必然聯系,甚至往往是相分離的。在西方國家,勞工階級往往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虛假的階級意識)階級的主觀性與客觀性客觀:人們的實際生產、生活狀況二、階級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中的地位階級的形成是政治現象產生的基礎;階級斗爭是人類社會形態更替的主要動力;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隨著階級的消亡,國家也將消亡,政治現象也將消亡;階級斗爭是政治的主要內容,從階級角度分析是政治學的主要視角。二、階級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中的地位階級的形成是政治現象產三、階級理論的應用性適用于宏觀分析社會,不宜用于分析具體的個人關系。適用于客觀分析,不宜進行帶有主觀目標性的劃分,給每人都貼上標簽。三、階級理論的應用性適用于宏觀分析社會,不宜用于分析具體的個新中國初期劃分階級成份必要性:執行相關政策的依據荒謬性:數量化、固定化、世襲化,與經濟待遇、政治地位掛鉤,實際上變成了新的等級制新中國初期劃分階級成份四、其他的階級理論

韋伯的數量階級理論根據經濟財富、受教育程度、職業狀況、社會聲望等來劃分階級:上等、中等、下等好處:一目了然缺點:不能解釋階級之間相區別的原因,不能分析階級之間的關系四、其他的階級理論韋伯的數量階級理論一些相關概念階層:白領、藍領、灰領、金領、粉領新階級中產階級、中間階級、新中間階級知產階級、智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自由職業者一些相關概念階層:白領、藍領、灰領、金領、粉領下一章思考題什么是國家?國家的本質是什么?國家有沒有本質?人類為什么需要國家,國家有什么用?下一章思考題什么是國家?第三章國家的本質和職能程同順主講第三章國家的本質和職能程同順主講主要內容什么是國家國家的職能關于國家本質問題的爭論主要內容一、什么是國家社會共同體說:亞里士多德國家是許多家族及村落的聯合體,是為了達到完善和自治的生活而組織的。契約論:霍布斯洛克盧梭國家是人們根據契約而組織的機構。要素說三要素:人口、土地、主權(梁啟超引入)土地、人口、政事(孟子)四要素:人民、土地、主權、政府一、什么是國家社會共同體說:亞里士多德工具論(機器論)恩格斯:國家無非是一個階級鎮壓另一個階級的機器。列寧:國家是維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工具論(機器論)國家的概念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意義上使用阿富汗是一個多山的中亞國家。“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很多阿拉伯國家都仇視美國。這是國家的政策還是天津市的政策?國家的概念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意義上使用地理意義:地域概念人口的集合體:文化概念、民族概念國際法:資格概念(相互承認獨立主權)政治學:比較抽象的政權概念(獨立而有約束力的政治共同體。“一邊一國論”的謬誤:偷換概念)層級概念:中央政府“國家”對應的三個英語詞匯:

country

nation

state地理意義:地域概念二、國家的職能國家都做了什么,歷史的、現實的?人們為什么需要國家,我們期望國家做什么?1.安全(自然界、對內、對外)通過個體力量無法獲得安全時不得不訴諸聯合。提供安全是國家的最低職能。2.秩序(政治、經濟、生活)如果沒有秩序,安全可能也無法保障。制定規則、提供秩序是人們對國家的另一期望。有時強制是必要的,國家做最合適。二、國家的職能國家都做了什么,歷史的、現實的?3.正義人們需要國家提供的秩序是公平、正義的,人們更需要國家能伸張正義、裁定是非曲直,懲惡揚善。4.公共服務:有很多事情對大家都有好處,但個人不愿意做或做不好,如公共教育、修橋補路、保護環境等。5.福利不斷改善生活;社會保障:扶弱濟貧。

3.正義個人無力提供(國防、科技等)個人無法提供(度量衡、法律制度、司法體系)個人不愿提供(基礎設施、環境等)總之,國家的職能是為了讓它的公民過上安全、幸福、自由、有尊嚴的生活,而不是為了侵犯公民的個人權利。國家是為人民而存在的。因此,在國家職能和個人權利之間必須要有適當的界限,否則就會違背國家存在的初衷。個人無力提供(國防、科技等)另外的版本(教材P95-97頁):對內職能:鎮壓階級的反抗社會公共管理對外職能:保衛國家安全,防御外來侵略另外的版本(教材P95-97頁):三、關于國家本質問題的爭論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機關(誰是統治階級,誰是被統治階級,什么是統治?)一個本質、兩種職能(不能回答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的內在根據)雙重本質論(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把社會管理當作本質,但強調雙重屬性三、關于國家本質問題的爭論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國家的本質是階級兩種職能的關系(教材P101-102頁):一個階級對社會的政治統治,要以這個階級執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的狀況為前提;國家如果不反映統治階級的特殊利益,它也就失去了統治基礎。兩種職能的關系(教材P101-102頁):第四章國家的歷史類型、國體和政體程同順主講第四章國家的歷史類型、國體和政體程同順主講主要內容國家的歷史類型共和制與君主制國家結構形式主要內容國家的歷史類型國家的歷史類型(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經濟基礎及其主要社會關系的總和。國體政體關于國體和政體的內容,存在很大分歧。國家的歷史類型(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經濟基礎及其主要社會關1.朱光磊《政治學概要》:國體:國家主權歸屬社會各階級的地位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管理形式2.楊光斌《政治學原理》、楊柏華、明軒《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國體:社會各階級的地位政體:國家主權歸屬關系國家機構間的關系國家結構形式1.朱光磊《政治學概要》:3.吳大英《西方國家政治制度剖析》、汪恩繼《現代政治學概論》只討論政治制度,不使用國體、政體的概念,政治制度包括三個方面:主權歸屬問題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管理形式3.吳大英《西方國家政治制度剖析》、汪恩繼《現代政治學概論》4.趙寶煦《政治學概論》、王惠巖《政治學原理》、王滬寧《政治的邏輯》、王浦劬《政治學基礎》:國體: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政體:國家主權歸屬國家結構形式國家機構間的關系4.趙寶煦《政治學概論》、王惠巖《政治學原理》、王滬寧《政治第一節國家的歷史類型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第一節國家的歷史類型一、奴隸制國家奴隸制國家有什么特點?奴隸社會中有沒有農村和農民?在古希臘,人口的多數是個體農民、手工業者,而非奴隸;城邦只是有墻的城加上周圍的農村,斯巴達則連城都沒有。

一、奴隸制國家奴隸制國家有什么特點?古羅馬奴隸制農場的興盛只有1個世紀左右,僅限于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且奴隸數量也僅占30%。在羅馬的意大利地區,奴隸占了農村勞動力的四分之一。古羅馬的奴隸制不如1865前美國南部那么顯著。(《私人生活史I》)。1978年第七屆世界經濟史大會確認:古希臘、羅馬社會中典型的勞動者是個體農民,而非奴隸。古羅馬奴隸制農場的興盛只有1個世紀左右,僅限于南意大利和西西二、封建制國家中國西歐結構形式中央集權制為主分封制為主權力結構官僚等級制地產權力等級制宗教的作用微弱與王權抗衡中央集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分封制:諸候不必服從皇帝,而臣民必須服從諸候。二、封建制國家中國西歐西歐中世紀的教會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一樣,在其管轄范圍內享有征稅權、審判權等,地方武裝也由主教和修道院長管轄。加佩王朝時期,國王為增加收入攔路搶劫。1077,德皇亨利四世在教皇斗爭失敗,身穿囚服在教皇的城堡下等了三天,才得到赦免。“到卡諾沙去”1205,教皇英諾森三世將英王約翰開除教籍,1212廢黜王位,英王只好承認自己是教皇附庸,每年進貢。西歐中世紀的教會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一樣,在其管轄范圍內享有征西歐中世紀的封建莊園制:封建主占有土地,不完全占有農奴;封建主自營大片土地,其余由農奴耕作;農奴有獨立的家庭生活和工具,必須在規定的時間為封建主無償勞動,并交納實物地租。

西歐中世紀的封建莊園制:領主和莊園有的領主有多個莊園,這些莊園有的相距甚遠;一般是一個村莊一個莊園,但也有一個村莊分屬兩個莊園的情況;莊園有莊園宅邸,但領主有自己的住所,他和家人來的時候才住;莊園平時靠管家、莊頭、農事官和仆人等管理。領主和莊園有的領主有多個莊園,這些莊園有的相距甚遠;農奴的負擔實物地租,什一稅;勞役:周工、布恩工(干、濕);婚嫁不自主;必須出席莊園法庭;必須使用領主的磨坊和面包坊等;遺產稅很高,一般是最好的牲口,嚴重的占農奴全部家產的三分之一。農奴的負擔實物地租,什一稅;封建主對農奴承擔有明確的封建義務:1.不得把農奴從土地上趕走,賣地須連帶出售;2.擔任農奴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3.在農奴困難時周濟,看病,借錢……4.春播秋收后及宗教節日要宴請農奴;5.農奴享受假期(有的長達60天),不用服兵役。在法國、意大利、德國的山區,大多數農民直接占有土地,是土地的主人。莊園制下的個體農民封建主對農奴承擔有明確的封建義務:

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村,僅僅稱為地主制是不全面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形態(理想形態)是:耕者有其田。封建王朝初年,都會打擊土地兼并,重新分配土地;末期,功能失調,農民失去了土地。即使同一時期,也存在南北差異,“關中模式”(關中無地主)太湖模式(十農九佃)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村,僅僅稱為地主制是不全面的。三、資本主義國家

自由資本主義(資產階級革命-一戰前夕)A.階級分化和對立最激烈;B.制度上確立了以代議制為主的現代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與專制政治的分水嶺)C.國家職能盛行“消極國家”理論。(“看不見的手”、“守夜人”)三、資本主義國家自由資本主義(資產階級革命-一戰前夕)壟斷資本主義時期(一戰前夕-二戰)

A.各種矛盾尖銳化;

B.議會權力弱化,行政權力擴大;

C.利用國家政策為壟斷資本服務。福利國家(二戰以后)

A.社會矛盾相對緩和;

B.通過國家創辦并資助社會公益事業,實施社會福利制度。壟斷資本主義時期(一戰前夕-二戰)歐美的貧困標準歐盟貧困標準:個人年收入<9000美元美國2005年貧困標準:單身年收入<9570美元兩口之家<12830美元三口之家<16090美元四口之家<19350美元五口之家<22610美元歐美的貧困標準歐盟貧困標準:個人年收入<9000美元2003年美國貧困人口調查報告美國3000萬貧困人口中,73%擁有汽車,這其中近1/3有兩輛以上;99%有冰箱,75%使用洗衣機,73%有電烤箱,97%有彩電,其中55%有兩臺以上。46%擁有自住房屋,76%家庭有空調,平均每家3個臥室、一個半浴室、一個車庫。2003年美國貧困人口調查報告美國3000萬貧困人口中,73四、社會主義國家三大特征(經濟上:社會主義公有制;政治上: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思想上: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歷史地位:半國家、最高最后類型的國家、國家走向消亡的過渡與資本主義的關系:不是針鋒相對的對立,而是同一方向上的超越。四、社會主義國家三大特征(經濟上:社會主義公有制;政治上:無第二節共和制與君主制主權歸屬:

1.共和制

2.君主制:A專制君主制

B.有限君主制:a.二元君主制

b.議會君主制第二節共和制與君主制主權歸屬:一、共和制A.國家主權在名義上和實際上屬于全體人民,代議機關的代表、國家元首等均由選舉產生,實行任期制;

B.不承認任何世襲的特權、等級和職位。全世界230個國家、地區、保護地等,稱為國家的有190多個,共和制占150多個。1900以前僅有26個,其余123個為1900后建立。一、共和制A.國家主權在名義上和實際上屬于全體人民,代議機關二、君主制A.以君主為國家元首,國家主權在法律和名義上歸君主;B.君主是終身的,絕大多數是世襲的;(阿聯酋總統由選舉產生)C.君主權力被宣稱為與生俱來的,不負法律責任。(“君權神授”、“天子”)二、君主制A.以君主為國家元首,國家主權在法律和名義上歸君主目前世界上保留君主的國家有30個左右,主要分布在歐洲和亞洲。這些國家人口占世界的7%。亞洲:日、泰、柬、馬來西亞、文萊、不丹、沙特、科威特、阿聯酋、阿曼、約旦、巴林、卡塔爾(尼泊爾從2008年5月改為共和制)歐洲:丹、挪、瑞典、荷、比、英、西、盧、列支敦士登、摩納哥、安道爾、梵蒂岡非洲:摩洛哥、萊索托、斯威士蘭大洋洲:湯加目前世界上保留君主的國家有30個左右,主要分布在歐洲和亞洲。2008年君主制國家的變化被譽為“神龍之國”的不丹是位于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小國。2008年3月24日,這個國家迎來其歷史上的首次民主選舉,選民采用電子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47名下院議員。國王擔任國家元首。此次選舉意味著國家政治體制將變為議會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尼泊爾制憲會議于2008年5月28日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宣布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2008年君主制國家的變化被譽為“神龍之國”的不丹是位于中國以英王為元首的英聯邦成員國有15個:美洲10個:加拿大、牙買加、巴巴多斯、巴哈馬……大洋洲5個:新西蘭、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巴紐)……以英王為元首的英聯邦成員國有15個:君主制與共和制的比較

共和制君主制主權歸屬主權在民集中于君主元首產生選舉世襲、繼承元首任期有無元首權力憲法規定天生的、非派生國務活動形式簡單復雜君主制與共和制的比較共和制君主制三、君主制的分類絕對君主制:君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無憲法或形同虛設,無議會,禁止政黨活動。阿曼、阿聯酋、沙特、文萊、斯威士蘭等

阿聯酋有議會,但是咨詢機關,君主稱總統,實為酋長。文萊有憲法,但不是限制君權,而是鞏固君權。三、君主制的分類絕對君主制:君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無憲法或陳水扁會見斯威士蘭國王及王妃陳水扁會見斯威士蘭國王及王妃二元君主制:君主通過掌握內閣的任命而控制行政權,內閣向君主負責;立法權由議會掌握。形成兩個權力中心。

1871-1919的德國、戰前的日本,

科威特、巴林、卡塔爾、不丹(2008之前)、湯加、萊索托、約旦、摩洛哥科威特2005年婦女有了選舉權。二元君主制:君主通過掌握內閣的任命而控制行政權,內閣向君主負議會君主制:以君主為國家元首和國家統一的象征,實權掌握在議會和內閣手中。法律上規定的王權由議會和政府以君主的名義行使。英、日、荷、比、丹、挪、瑞典、西班牙、馬來西亞等議會君主制:以君主為國家元首和國家統一的象征,實權掌握在議會挪威王子送兒子上學挪威王子送兒子上學第三節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的結構形式指國家權力系統的縱向分配關系,中央和地方、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單一制:權力向中央集中復合制:邦聯(并非真正意義的國家)聯邦(聯邦組成單位保留較大權力)第三節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的結構形式指國家權力系統的縱向分配關一、邦聯邦聯:產生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

1781-1789的美國,1815-1848的瑞士

1815-1866的德國,當前的歐盟(?)邦聯不是一個國家,是幾個國家的聯合;但是可能是這幾個國家走向一個統一國家的過渡。一、邦聯邦聯:產生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二、聯邦制在聯邦和組成單位之間存在著職能和權力的分工,有些專有權力只能由聯邦組成單位行使。(以美國為例)州政府的權力不是聯邦授予的,聯邦政府機構與州政府機構之間不存在上下級的領導與服從關系;聯邦政府不得隨意改變各州的疆界;二、聯邦制在聯邦和組成單位之間存在著職能和權力的分工,有些專聯邦憲法的修改必須經雙方同意(參、眾兩院2/3,各州3/4同意);各州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教育、福利、民事、財產稅、行業執照、家庭婚姻關系等主要由各州行使立法權和司法權;聯邦憲法的修改必須經雙方同意(參、眾兩院2/3,各州3/4同聯邦地區法院專屬管轄權:專利、著作權、商標權、不正當競爭、反壟斷法;證券法、證券交易法、公益事業公司法、公正勞動標準法;破產、海事、外國領事、副領事案件;不同州公民之間的糾紛,超過5萬美元的,要由聯邦法院受理。聯邦地區法院專屬管轄權:在內華達州,色情業和賭博業是合法的。同性婚姻合法的州:麻薩諸塞、康涅狄格、佛蒙特、愛荷華、紐約、新罕布什爾(內華達?)(國家:西、比、荷、加、英、挪)通過修改州憲明定婚姻僅系一男一女之間結合的州:阿肯色、喬治亞、肯塔基、密西根、密西西比、蒙大拿、北達科他、俄亥俄、俄克拉荷馬、俄勒岡、猶他州、佛羅里達、亞里桑那(2008)處于爭議中的州:加州(8號提案)在內華達州,色情業和賭博業是合法的。州法院自成系統,一些犯罪(綁架、跨州的汽車盜竊等)歸聯邦法律調整,另一些犯罪(謀殺、強奸、搶劫等)主要由州法律調整;聯邦最高法院州最高法院巡回上訴法院(13個)上訴法院地區法院(94個)地方法院州法院自成系統,一些犯罪(綁架、跨州的汽車盜竊等)歸聯邦法律CircuitCourtofAppeals

聯邦上訴法院主要包括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和12個地區巡回上訴法院,其中11個地區巡回上訴法院分別管轄3個以上州的上訴案件,哥倫比亞特區巡回上訴法院只負責特區的上訴法律事務,以及國會指定的涉及到聯邦政府部門的立法案件的上訴。CircuitCourtofAppeals單一制和聯邦制的比較

單一制聯邦制權力分配向中央集中組成單位保留較大權力憲法數量一部各成員有自己的憲法法院系統一個多個互不隸屬的系統變更疆界權中央中央政府無單一制和聯邦制的比較單一制聯邦制聯邦制的國家亞洲:緬甸、馬來西亞、阿聯酋、印度、尼泊爾、塔吉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歐洲:俄羅斯、瑞士、德國、塞爾維亞、波黑、比利時非洲:尼日利亞、喀麥隆、坦桑尼亞、科摩羅美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大洋洲:澳大利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制的國家注意:這種區別不是絕對的,很多國家的聯邦制并不都像美國這樣典型。如印度(各邦沒有自己的憲法),德國(一個法院系統)。而一些單一制國家由于有地方自治的傳統,地方政府卻有很大的自主權,如英國。注意:這種區別不是絕對的,很多國家的聯邦制并不都像美國這樣典第五章國家機構

程同順主講第五章國家機構程同順主講

第一節國家元首一、國家元首的概念

簡單地說,國家元首是一個國家對內對外最高的正式代表,是國家的象征。作為國家機關,它在形式和禮儀上高居于國家機構的頂端。現代意義上國家元首這種國家機構設置的出現和廣泛采用,是二戰后的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此前國家沒有對內對外的正式代表,只是沒有把它分離出來,而是集中于實際的最高統治者手中。注意:國家元首并非一個國家權力最大的職位,擔任國家元首的人也并非權力最大的人。第一節國家元首一、國家元首的概念二、國家元首概述稱謂:國王女王天皇蘇丹大公埃米爾國家主席總統(最多,100多個國家采用)人數:一般為一國一人,但也有一國兩人或數人,一些英聯邦成員國共尊英王為國家元首(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產生:君主制國家為繼承,共和制國家為選舉。選舉方式有3種:直接、間接、議會選舉(注意美國總統的選舉方式)二、國家元首概述稱謂:過去英國王位的繼承序列英王子女中男性優先;同等條件下年長者優先;嫡長子后代優先;絕對排斥天主教徒。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1936.12.)↓伊麗莎白二世過去英國王位的繼承序列英王子女中男性優先;

瑞典早在1980年就規定不分性別、頭胎繼承,英國曾經很繁瑣,現在也規定男女都一樣。日本天皇過去只能由男性繼承,現在面臨現實的困難和挑戰。阿聯酋則是由7個酋長在世襲的酋長中選舉。美國總統的繼承(職位遞補)序列:總統←副總統←眾院議長←參院臨時議長←國務卿瑞典早在1980年就規定不分性別、頭胎繼承,三、國家元首的職權1.簽署、公布法律;(主席令)2.任命或根據代議機關的選舉任命政府首腦;(中國國務院總理的產生)3.任免駐外使節,接受外國使節的國書;4.主持議會的開幕式或其他重要典禮,有的還有召集、解散國會的權力;5.發布大赦、特赦令、緊急狀態令、宣戰、媾和等。三、國家元首的職權1.簽署、公布法律;(主席令)1999年,山西省文水縣城關鎮龍泉村,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之前的半個月,村干部宣布實行“宵禁”。宵禁是在緊急狀態期間禁止夜間通行。中國的緊急狀態令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作出、由國家主席發布。1999年,山西省文水縣城關鎮龍泉村,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之前的總結從表面上看,國家元首有兩種:一種大權獨攬,一種統而不治(虛位元首、虛君)。實際上國家元首的職權多為禮儀性、程序性的權力。大權獨攬型的國家元首之所以權力大,其權力并非來自國家元首的職位本身。(試比較美國總統和意大利、新加坡、德國、印度、以色列等國總統)注意:區分某個人的權力和某個特定職位的權力總結從表面上看,國家元首有兩種:一種大權獨攬,一種統而不治(第二節立法機關1.初始階段:征稅審查機關英國議會的發端有三種說法:1215年《大憲章》的制定1265年“西門議會”的召開1295年“模范議會”的召開采取1265年的較多一、議會之母:英國議會的由來第二節立法機關一、議會之母:英國議會的由來2.兩院形成階段形成時間也有兩種說法西方國家認為是1341年蘇聯和中國采用1343年僧侶和貴族組成貴族院,騎士和平民組成平民院。封建主、貴族與國王的斗爭通過議會和國王的斗爭表現出來。主要問題仍然是征稅。2.兩院形成階段3.職能轉變階段從亨利六世(1422-1462)晚期開始,議會不僅享有課稅的同意權,而且還享有法律的決議權,逐漸由審查征稅轉為立法。3.職能轉變階段4.現代議會的形成:議會主權的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方面使資產階級戰勝了封建主義,另一方面也使代表資產階級斗爭的工具——議會戰勝了國王,成為政治權力的中心。

1689年的《權利法案》,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國王的權力轉移到了議會。4.現代議會的形成:議會主權的確立二、立法機關概況1.按組織結構分類兩院制:英、美、法、德、意、日、俄一院制:挪威、芬蘭、瑞典、丹麥、葡萄牙、希臘秘魯1992年由兩院制改為一院制,2007年又通過法案,決定2011年恢復兩院制。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四院制(瑞典)三院制(法國)二、立法機關概況1.按組織結構分類英國議會下院結構英國議會下院結構美國眾議院內景美國眾議院內景2.議會中的主體:A.議員(上下院有所區別)議員有提案、質詢、發言和表決權等,發言和表決不受追究,也有非經批準不受搜查、逮捕的特權B.議長(speaker)下院議長由選舉產生,一般為多數黨領袖;上院議長由特定的官員擔任(英、美)議長不參加辯論,也沒有投票權,僅有特別投票權。1994年,參議院為表決是否應該向汽油中添加乙醇而非甲基甲醇進行表決,在50對50的時候,副總統(參議院議長)戈爾投了關鍵的一票。

2.議會中的主體:小資料

美國聯邦參眾兩院議員的不同眾議員參議員當選年齡條件25歲以上30歲以上當選公民資格7年以上美國公民身份9年以上美國公民身份每屆任期2年,每兩年全部改選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小資料美國聯邦參眾兩院議員的不同眾議員參議員當選年齡條件小資料1999,數百名英國貴族院議員通過了一項剝奪歷史長達700年之久的議員世襲權法案,接受了自己政治生涯終止的命運。共有600多位上院議員失去了議席,只有92人被投票選中留下,繼續與過去40年來由政府任命的500名其他議員相伴。小資料1999,數百名英國貴族院議員通過了一項剝奪歷史長達C.委員會威爾遜:開會期間的國會是對公眾的展覽,而國會中的委員會才是行動中的國會。美國的眾議院有19個常設委員會,參議院有17個,并且還有權創建新的。每個委員會都有幾個附屬的小組委員會。兩院總共有200多個左右的委員會。C.委員會三、立法機關的職權1.立法權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一般法律由簡單多數通過,憲法一般需三分之二多數才能通過。西方國家的立法過程相當復雜。在瑞士,所有提案同時在上、下院提出,但在美國僅有高度優先權的提案才這樣。

三、立法機關的職權1.立法權

美國國會立法程序(假設一個議案先從眾議院提出……)

眾議院1.提出議案,列入議程;2.交常設委員會審議(可否決);3.向全院提出報告;4.辨論;5.表決(可否決)。

參議院1.提出議案,列入議程;2.交常設委員會審議(可否決);3.向全院提出報告;4.辨論;5.表決(可否決)。如有文字分歧,需兩院協商委員會解決返回兩院表決交給總統簽署美國國會立法程序眾議院如有文字分歧,需兩冗長演說阻礙法(filibuster)每項法案必須在國會的會期內(兩年)走完全部立法過程,否則就自然淘汰。要想成為法律,就須在新的國會從頭再來。參議院議事規則:辯論時如同意某法案發言不超過5分鐘,但如反對則無時間限制。1908,拉福列特,演講了18個小時1935,秀朗,15個小時1933,愛蘭德爾,5天(踱步75公里,1萬個手勢,300個三明治,40升飲料)1977,能源法案辯論,37個小時冗長演說阻礙法(filibuster)每項法案必須在國會的會總統接到國會通過的法案后同意,簽署。在國會會期內,10天不簽署就視為默許,法案自動生效成為法律。不同意,否決;國會若想推翻總統的否決,須在參、眾兩院表決時各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票。在國會會期不足10天時(法定休息日除外),總統不簽署就意味著法案自行失敗,這叫口袋擱置法(pocketveto)。總統接到國會通過的法案后同意,簽署。否決權的行使1789-2000年間,美國總統行使否決權的總次數為2532次,其中2/3為克里夫蘭、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所行使。國會推翻總統的否決,在建國之初,只推翻了33項中的3項,占3%;總體而論,只有7%的總統否決被推翻。否決權的行使1789-2000年間,美國總統行使否決權的總次美國的憲法修正案到目前為止,美國國會已經提出過11000個以上的憲法修正案,只有1/3同時獲得參眾兩院2/3多數票,只有27個得到3/4以上的州的批準。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七條,禁止國會投票通過在下次選舉前生效的國會議員加薪令,從1789年提出,歷時203年,才于1992年獲得通過,美國的憲法修正案到目前為止,美國國會已經提出過11000個以2.財政權立法機關最古老的一項權力。“議會掌握錢袋。”從1981年以來,美國政府和國會的預算僵局發生了9次,有4次導致了政府關門,多數僅幾個小時,1990年持續了4天,1995年持續了半個月以上。在內閣制國家,預算案若得不到通過,可能導致內閣辭職或垮臺。2.財政權3.監督權(1)詢問和質詢主要存在于英國、日本等內閣制國家;可輕可重,重的可導致信任投票。(2)信任投票(倒閣權、譴責案權)一旦不信任票過半,內閣要么集體辭職,要么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大選。

3.監督權(3)彈劾誕生于14世紀的英國,是議會對高級官員的違法犯罪活動控告和制裁的一種制度。根據:叛國、違憲、賄賂、瀆職等對象:政府首腦、各部部長、高級法院的法官、共和制國家的國家元首、議員(3)彈劾彈劾在美國

美國建國以來共有14位官員受到過彈劾:9名法官,1名最高法院副法官,1名國防部長,1名參議員,2名總統。其中只有4名法官被判罪撤職。被彈劾的總統是:安德魯.約翰遜、比爾.克林頓。(尼克松并未受到彈劾,他在面臨彈劾的情況下主動辭職。)

彈劾在美國美國建國以來共有14位官員受到過彈劾:9名法官美國的彈劾程序:

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提出,全院表決,如過半數,則彈劾案成立,移交參議院審理。審理過程中,由聯邦最高法院院長擔任審判長,眾議院7名代表擔任原告,全體參議員擔任陪審員。如出席審判的參議員中有三分之二認為有罪,則罪名成立。其他國家的彈劾程序各有不同,如日本是國會兩院各出20人調查,各出7人審理。美國的彈劾程序:4.調查權瑞典、芬蘭、丹麥、挪威等國實行議會督察員制度。美國國會的調查權通常授予各個委員會,以召開聽證會的方式進行,可以傳訊包括總統在內的任何人。美國的獨立檢察官制度(現已廢除):獨立檢察官由司法部長推薦、總統任命,卻服務于國會,向國會提供調查證據。4.調查權5.批準條約和對官員的任免美國總統任命的高級官員必須得到參議院簡單多數的批準,總統對外締結的條約必須得到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的批準。總統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有20%被否決,或未被參議院討論表決。

5.批準條約和對官員的任免美國兩院職權比較

眾議院

參議院

征稅法案只能由眾院提出批準條約和任命由參院專有提出彈劾案審理彈劾案在選舉總統時如無人獲得選舉人團票的半數以上,眾院選舉總統在選舉總統時如無人獲得選舉人團票的半數以上,參院選舉副總統美國兩院職權比較眾議院參議院征稅法案只能由眾第三節行政機關

程同順主講第三節行政機關

一、幾個相關概念1.政府廣義:與國家機構等同,所有國家機關的總和。狹義:行政機關2.政府與內閣不嚴格地可以通用,但一般在內閣制國家稱內閣,總統制國家稱政府。在內閣制國家,內閣是行政機關的核心,人數不固定,(5、6-10幾人),組成=政府首腦+主要部門負責人;政府的人員組成則是多得多,約100人。一、幾個相關概念1.政府

在總統制國家,政府是行政機關的權力核心,人數固定(總統+各部部長);而內閣則機構松散,是總統的顧問機關,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人數不固定,由總統設定,對總統負責。如里根任總統時內閣一度為22人,除總統和13個部長外,還包括副總統、白宮辦公廳正副主任、總統顧問、美國貿易代表、駐聯合國代表、中央情報局局長;克林頓任第一屆總統時內閣則只有18人。(現在美國已有15個部)在總統制國家,政府是行政機關的權力核心,人數固定(總統+影子內閣:在內閣制國家中,反對黨或第一大在野黨組織的一套隨時準備上臺執政的班子,其分工與內閣大致相同。

911后媒體所稱美國的“影子政府”是一種戲謔式的借用。看守內閣(政府):內閣任期屆滿或集體辭職即將離任,在新內閣尚未產生時由原內閣繼續處理日常事務。臨時政府:在新政府尚未產生或國家遭遇突發事件時的短期的、過渡性的政府班子。看守內閣可以視為是臨時政府的一種類型。影子內閣:在內閣制國家中,反對黨或第一大在野黨組織的一套隨時二、行政機關的組織原則1.相容原則:主要為內閣制國家采用,內閣成員必須具有議員身份。嚴格:英國、愛爾蘭等不嚴格:日本,首相必須是,其他大臣至少要有50%具有議員身份。2.不相容原則:政府成員不得兼有議員身份。美國(總統制)、法國(半總統制)國家采用。二、行政機關的組織原則1.相容原則:主要為內閣制國家采用,內3.文人政府原則:在主要的西方國家,現役軍人不得出任政府成員。(拉姆斯菲爾德)4.財產公開,禁止兼職和從事營業活動。3.文人政府原則:在主要的西方國家,現役軍人不得出任政府成員三、西方國家的政府類型1.總統制(以美國為典型代表)a.在選舉年11月份第一個星期一之后的第一個星期二,選舉選舉人團538名。選票的計算方法:勝者全得(兩州例外)。b.在選舉年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后的第一個星期一,選舉人團選舉總統。c.次年1月6日,參眾兩院全體議員在眾院聚會,由參議院議長任主席,拆票核算,超過270票者當選總統。如無人超過270票,則眾院選舉總統(每州一票),參院選舉副總統。d.1月20日總統宣誓就職。三、西方國家的政府類型1.總統制(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美國總統的屆、任、位:屆是固定的,4年一屆。

任是指一個人不間斷地擔任總統,一次算一任,時間長短不定。只有一個人擔任過兩任總統:格羅弗.克里夫蘭(1885-1889,1893-1897)位是指第幾人小布什:第54屆,43任,42位*美國總統的屆、任、位:美國總統的零年因素

當選年份總統名字死亡時間1840威廉.哈里遜上任1個月1860亞伯拉罕.林肯第2屆任期1880詹姆斯.加菲爾德上任6個月1900威廉.麥金利上任9個月1920沃倫.哈定1923暴病亡1940富蘭克林.羅斯富第4屆任期1960約翰.肯尼迪19631980羅納德.里根遇刺未死2000小喬治.布什傻人有傻福美國總統的零年因素

當選年份總統名字死亡時間1840威廉.總統制行政機關的特點

a.政府由在大選中獲勝的總統組織,政府成員由總統任命,對總統負責。

b.總統既是政府首腦,又是國家元首。

c.政府與國會完全分離,不相容原則。總統制行政機關的特點2.內閣制(英、日)行政機關的特點:

a.議會多數黨領袖出任政府首腦,國家元首無實權。

b.內閣是行政機關權力的中心。

c.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間采取相容原則。2.內閣制(英、日)3.半總統制(總統內閣混合制)(法)

A.總統和總理構成雙重政府首腦,總統兼為國家元首。總理具體領導政府工作,但總統對行政事務具有最高決策權。

B.內閣不得是議會議員,但總理要對議會負責。3.半總統制(總統內閣混合制)(法)特點總結

1.稱“某某制”,某某即為行政機關的權力中心。

2.總統制、半總統制一般采用不相容原則,其他類型基本采用相容原則。特點總結第四節司法機關程同順主講第四節司法機關一、概念及分類

司法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監督守法的機關,主要由法院組成。西方國家沒有獨立的檢察機關,在美國隸屬于司法部,是行政機關的一個部門;在其他西方國家設在法院內部,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一、概念及分類司法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監督守法的機關按性質分普通法院:民事法院、刑事法院、行政法院等專門法院:軍事、海事、經濟、憲法法院等按系統分:聯邦法院系統、州法院系統按等級分:基層、中級、高等、最高(名稱與級數各國不同)按性質分二、司法原則1.司法獨立司法機關不受其他國家機關、政黨、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獨立行使審判權。2.無罪推定在沒有證據之前,按沒有犯罪對待。(有罪推定:在證據還不充分之前先假定嫌疑人是有罪的,需嫌疑人證明自己無罪。)3.不告不理原則起訴可以分為:自訴、公訴4.平等原則二、司法原則1.司法獨立三、司法制度1.法官制度

A.多數國家的高級法官不是由選舉產生,而是由任命產生。

B.法官不可更換制:任期終身或長任期,非經彈劾,不得被免職、撤職。

C.不得參加政黨活動和兼職(教學除外),不得有政黨身份,即政治中立。三、司法制度1.法官制度2.司法審查制度始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目前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西班牙等國也采用。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判定聯邦法律或州法律、以及總統和政府的行為是否違憲。“一項違反憲法的立法不是法律。”司法審查權不能主動行使。2.司法審查制度第五節軍隊和地方政府一、軍隊

1.軍隊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但并不經常使用,“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2.西方國家實行軍隊中立原則軍人不得有黨派傾向,不得介入政黨活動,不得作為候選人參加競選,不能在政府中任職。美國的國防部長不是軍人,不穿軍裝。(不能作為候選人參加競選,但有選舉權)第五節軍隊和地方政府一、軍隊二、地方政府

1.在理論上,聯邦制國家的組成單位(如州、邦、共和國)不能被視為地方政府。

2.地方政府同樣也很重要,值得關注。英國地方政府實行立法與行政相結合的體制,每年選一主席主持工作,任命各種委員會為執行機關。(郡議會、市議會)

二、地方政府美國地方政府市的體制:市長制、市政委員會制、市政會議-經理制等縣體制:縣政委員會或縣議會市縣之下為市鎮、鄉村(實行自治,委員會、鄉村議會)美國地方政府市的體制:市長制、市政委員會制、市政會議-經理制第六章國家機構體制第一節西方國家機構體制程同順主講第六章國家機構體制第一節西方國家機構體制一、總統制代表國家:美國不少發展中國家仿效:巴西、墨西哥、菲律賓等特征:

1.三權完全分立

2.三權密切制衡國會對總統:彈劾、條約和人事任免的批準總統對國會:立法否決(1789-2000,2532)(國會對總統否決的反否決總體上只有7%成功,共106件,)一、總統制代表國家:美國不少發展中國家仿效:巴西、墨西哥、國會對聯邦最高法院:彈劾法官(9,4),對法官任命的批準(1789至今,28名以上遭否決,占總統提名的20%)法院對國會:司法審查權(1789-1978,聯邦立法違憲105件,州立法違憲1007件)總統對聯邦最高法院:提名和任命法官(約110)(美國各級聯邦法院法官職位共850個)法院對總統:司法審查國會對聯邦最高法院:彈劾法官(9,4),對法官任命的批準(1美國三權制衡示意圖總統國會聯邦最高法院彈劾、批準條約和對官員的任免立法否決任命法官司法審查彈劾、批準任命司法審查美國三權制衡示意圖總統國會聯邦最高法院彈劾、批準條約立法否決二、內閣制(英、日、意)內閣由議會產生,集體對議會負責(信任投票),內閣用政黨紀律約束本黨黨員內閣是三權的核心虛位元首被排除在三權之外二、內閣制(英、日、意)過去,英國的最高司法權由上院的議長(兼任大法官)和常任上訴法官行使,審理貴族案件和下院提出的彈劾案、除蘇格蘭刑事案件外的所有民事、刑事案件。2009年10月1日,英國首個最高法院從上議院獨立出來,名為“英格蘭和威爾士最高法院”。過去,英國的最高司法權由上院的議長(兼任大法官)和常任上訴三、半總統制(法、韓、俄)在總統的產生和權限方面類似于總統制

a.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b.有權任免總理(有實際限制)

c.有權解散議會及繞過議會進行全民公決在議會和政府的關系方面類似于內閣制

a.內閣要對議會負責

b.不相容原則在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關系方面獨具特色

a.總統為雙重政府首腦之一,有很大政治權力

b.總理具體領導政府工作,也有一定的實權三、半總統制(法、韓、俄)在總統的產生和權限方面類似于總統制四、委員制(瑞士)行政權由聯邦委員會集體行使

a.聯邦委員會由7人組成,分兼7個部長

b.主席同時為國家元首,輪流擔任,與委員權力平等,只有雙方票數相等時,主席一票等于兩票。聯邦委員會組成除了反映政黨議席比例外,還十分強調語區的平衡(德、法、意為4:2:1)。任何一州,無論大小都不得出現兩個委員。聯邦委員一旦當選,就不得以政黨身份參加工作。四、委員制(瑞士)行政權由聯邦委員會集體行使行政權服從立法權

a.聯邦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聯邦委員會由聯邦議會產生,是其執行機關,對其負責。聯邦委員會無權解散聯邦議會。

b.相容原則,但聯邦委員會成員沒有表決權。聯邦議會是全國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由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國民院共有200個席位,根據各州和半州的常住人口按比例分配;聯邦院代表各州,有46個席位。行政權服從立法權補充問題:其他國家的司法機關如何?除部分國家(加、澳、印、西等)最高法院有司法審查權外,同一體制下各個國家差別較大。共同點:司法獨立。瑞士聯邦法院設在洛桑,法官由聯邦委員會提名、聯邦議會任命,每年向議會報告工作,但獨立行使審判權。補充問題:其他國家的司法機關如何?第二節西方國家機構體制的理論基礎程同順主講第二節西方國家機構體制的理論基礎程同順主講一、思想基礎:主權在民和天賦人權《獨立宣言》: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里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人權宣言》: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一、思想基礎:主權在民和天賦人權《獨立宣言》:我們認為這些真二、政治活動的依據:法治通俗的含義:對于民眾而言,只要不是法律所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對于官員而言,只要不是法律所允許的,都是不能做的。包括三方面的內容:A.無論是平民還是官員,都要受到法律的管轄,尤其在于強調規范官員的行為。(要有法的依據)B.以法律制約專斷的權力。法的目的不是廢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護和擴大自由。(天賦人權)C.并非強調法律的完整性和嚴厲性,而是強調“法律的統治”、“規則的統治”比“人的統治”的至上性。二、政治活動的依據:法治通俗的含義:對于民眾而言,只要不是法中國對于法治的誤解:

A.執法必嚴,嚴刑峻法,“嚴打”

B.加快立法,有法可依這一點確為中國所需,但并非法治的內涵。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立的是什么法,法律是否公平、公正,立法的目的是什么。中國對于法治的誤解:三、國家機關權力分配的原則:制衡三權分立的含義:立法、行政、司法這三大國家權力應分別由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掌握,獨立行使并相互制約。“分”是相對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分”的目的在于制衡,避免一權獨大、濫用權力。三、國家機關權力分配的原則:制衡三權分立的含義:第三節中國國家機構及體制第三節中國國家機構及體制一、中國主要的國家機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元首(國家主席結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集體行使)行政機關(國務院)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一、中國主要的國家機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教材P239頁)A.立法權B.組織其它國家機關的職權C.對其它國家機關的監督權D.決定國家重大事項的職權有無財政權?憲法第六十二條第十款:審查和批準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教材P239頁)2.檢察院的職權(教材P241-242頁)對一般刑事案件偵查,提起訴訟;審查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決定是否逮捕、起訴;(2004檢察機關對不應逮捕的嫌疑人決定不準逮捕的68676人,對偵查機關不應立案的糾正2699件。)監督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對國家工作人員的犯罪行為進行偵查,提起公訴(反貪局,2003-2007,檢察機關查處了35名省部級以上官員的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2.檢察院的職權(教材P241-242頁)對一般刑事案件偵查檢察院的雙重領導、垂直領導憲法第六十七條第十二款: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第一百零一條: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或罷免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須報上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第一百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第一百三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檢察院的雙重領導、垂直領導憲法第六十七條第十二款:全國人大常二、中國國家機構體制的組織原則議行合一(集立法與執行于一身)淵源:巴黎公社(公社委員會領導十個分委員會,集立法與行政于一身)馬克思:公社不應當是議會式的,而應當是同時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機關。列寧:議員必須親自工作,親自執行自己通過的法律,親自檢查在實際工作中執行的結果,親自對選民負責。出發點: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二、中國國家機構體制的組織原則議行合一(集立法與執行于一身)演變: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監督權和決定國家重大事務的權力,其它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其它國家機關不能與它平行,沒有可以牽制它的機關。與內閣制的比較:在內閣制中,盡管內閣是從議會中產生,但內閣是三權的核心;內閣可以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與委員制的比較?演變: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監督權和決定國家重大事務三、中國的國家機構體制兩種說法: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前者過于抽象,建議使用后者。主要內容(教材P244-245頁)1.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各級國家權力機關2.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其它國家機關間的關系3.國家結構形式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度是個補充6.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三、中國的國家機構體制兩種說法: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會制思考題

如何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和問題,如何進一步改革?思考題理論層面的優勢:最大限度地體現民主的精神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率現實層面的要求(限制)人民要有選拔人民代表的能力人民代表要有參政議政能力人民代表大會應該是常設的和長會期的理論層面的優勢:華東某省第11屆全國人大代表構成華東某省第11屆全國人大代表構成改革設想按人口(城鄉同比例)劃分選區,實行直接選舉;全國人大代表專職化,采取不相容原則;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按職能設立委員會;延長全國人大工作時間,每年至少10個月。改革設想按人口(城鄉同比例)劃分選區,實行直接選舉;第七章現代政黨理論和制度程同順主講第七章現代政黨理論和制度現代民主政治的三大制度:代議制度、選舉制度、政黨制度只有少數國家禁止政黨活動:沙特、阿聯酋等現代民主政治的三大制度:本章內容政黨概述西方政黨制度中國政黨制度本章內容政黨概述第一節政黨概述政黨的概念政黨的產生政黨的分類政黨的功能第一節政黨概述政黨的概念一、概念古漢語中的“黨”有兩個含義:一是基層行政單位,500家或625家。《論語》: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二是拉幫結派,小團伙。《論語》: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儒家提倡:君子無黨。西方party來源于拉丁文pars,意即一部分。最初在西方也遭人厭惡。一、概念古漢語中的“黨”有兩個含義:各種定義:

1.為了參加公職選舉而建立的政治組織。

2.為了謀求官職而建立的政治組織。

3.為取得公共權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

政治組織。

4.一定的階級為奪取政權、實現政治理想而建立的政治組織。各種定義:1.為了參加公職選舉而建立的政治組織。政黨概念的幾個要素:1.政治組織(在西方國家其法律地位是民間社團而非國家機構的一部分);2.以通過選舉參與、掌握政權為目的(與利益集團的不同);(革命黨則以暴力為手段)3.有一定的組織紀律和政治綱領;不同國家差別很大4.有一定的階級性。A.并非一個階級只有一個政黨,一個政黨只代表一個階級;政黨概念的幾個要素:1.政治組織B.有些政黨則是由于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等因素而組建的:英國:威爾士民族黨、蘇格蘭民族黨芬蘭:瑞典人民黨比利時:弗拉芒人民聯盟、瓦隆大會黨加拿大:魁北克人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基民盟不能在巴伐利亞州活動,基社盟只能在巴伐利亞州活動)B.有些政黨則是由于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等因素而組建的:輕松時刻2008年俄羅斯有人組建“金發女郎黨”,欲推出候選人角逐2012年總統大選。“金發女郎黨”總書記、三十九歲的俄羅斯經濟學家瑪麗娜·沃洛希諾娃對記者說,“我們決定以更認真的方式思考和處理俄羅斯婦女面臨的問題。”不過令人困惑的是,沃洛希諾娃本人卻是一頭黑發。而且據沃洛希諾娃稱,任何非金發女郎,包括男人都可以加入該黨。輕松時刻2008年俄羅斯有人組建“金發女郎黨”,欲推出候選人二、現代政黨的產生方式體制內:產生于議會內的政治斗爭體制外:在議會外為了一定的目標產生現代政黨的最早產生有兩種說法:英國美國二、現代政黨的產生方式體制內:產生于議會內的政治斗爭英國政黨的產生A.1679,圍繞詹姆士二世的繼承權問題,在國會形成了兩大派別:托利黨:Tory,無法無天的天主教歹徒輝格黨:Whig,盜馬賊B.1688年“光榮革命”后,兩派輪流執政(此時的議會非經選舉產生)C.1832年《選舉改革法》,下院經選舉產生,現代政黨形成。

1833年,托利學改名為保守黨

1839年,輝格黨更名為自由黨英國政黨的產生A.1679,圍繞詹姆士二世的繼承權問題,在國美國政黨的產生(演變):A.1787年圍繞制憲產生了聯邦黨和反聯邦黨B.1800前杰弗遜組織民主共和黨,大獲全勝,聯邦黨消失C.1822年,民主共和黨分裂為民主黨、青年共和黨,后者后來改為輝格黨D.1860,北方的輝格黨、民主黨轉向的林肯的共和黨,南方的輝格黨轉向民主黨美國政黨的產生(演變):A.1787年圍繞制憲產生了聯邦黨和三、政黨分類以是否掌握中央行政權為標準:執政黨(在朝黨)在野黨(反對黨)在英國,反對黨和在野黨有區別,反對黨是最大的在野黨,稱為“合法的反對黨”、“英王陛下忠誠的反對黨”。反對黨的影子內閣在國會中有特殊的座位安排。注意:西方國家的執政黨,僅指掌握中央行政機關,不包括立法機關、地方政府。三、政黨分類以是否掌握中央行政權為標準:以是否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為標準多數黨少數黨在內閣制國家中,多數黨(聯盟)往往是執政黨;但也有例外,在沒有任何政黨占多數時,也可能由不足半數的政黨(聯盟)組閣。注意:在總統制國家中,多數黨與執政黨、少數黨與在野黨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以是否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為標準多數黨少數黨根據意識形態和政策主張的特點區分:左派政黨右派政黨中間派政黨中間偏左中間偏右極左極右左右的劃分是相對的,左派政黨一般主張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反對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公,重視勞工福利,保護弱勢群體。包括社會黨、工黨、社會民主黨、共產黨(西方國家)等。臺灣的左指獨派,民進黨、臺聯;右指統派,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左,取其改變現狀之意)根據意識形態和政策主張的特點區分:左派政黨右派政黨中間1945年以來,社會黨(系列)曾經執政的國家有:瑞典、芬蘭、挪威、奧地利、德國、瑞士、希臘、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時、英國、愛爾蘭、冰島、圣馬力諾、盧森堡、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1945年以來,社會黨(系列)曾經執政的國家有:有顏色的政黨:綠黨綠之含義:

A.保護生態、維護世界和平,取自然、和諧、生命之意

B.不走資本主義(白、黑),也不走社會主義(紅),站在人類前進的正前方階級成份:知識分子、教師、學生、醫生、法官、律師、工人,農民、職員、家庭婦女等有顏色的政黨:綠黨綠之含義:綠黨小資料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綠黨:1972年成立的新西蘭價值黨。從1981年起,在比利時、西德、瑞士、盧森堡、芬蘭、奧地利、意大利、瑞典、愛爾蘭等國相繼進入議會,1984年進入歐洲議會,獲7個席位。1989年在歐洲議會的席位達到30個。20世紀90年代后期,綠黨在芬蘭、意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相繼進入聯合政府。綠黨小資料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綠黨:1972年成立的新西蘭價值四、政黨的功能1.進行政治動員,發動民眾參加政治活動;革命性政黨的宣傳動員和平時期選舉競選時的“造勢”2.代表一定階級和社會群體的利益,進行利益綜合;3.培養政治精英,組織選舉,實現政務官員的政治錄用;4.參與或掌握國家政權,制定和執行國家政策,行使國家權力。四、政黨的功能1.進行政治動員,發動民眾參加政治活動;西方國家的文官系統事務類公務員(狹義的公務員、文官):無政黨身份,經考試產生,職業比較穩定,政治地位較低(需要保持政治中立的三大類人員之一)政務類公務員:有政黨身份,經選舉或任命產生,職業不穩定,隨政黨共進退,政治地位較高西方國家的文官系統事務類公務員(狹義的公務員、文官):第二節西方國家的政黨制度第二節西方國家的政黨制度兩黨制多黨制一黨制兩黨制一、兩黨制主要國家:英、美、加、澳、新西蘭并非只有兩個政黨,而是主要由兩大政黨輪流執政

一、兩黨制主要國家:英、美、加、澳、新西蘭1.美國兩黨的特點A.兩黨均沒有長期和有約束力的黨綱。總統競選時制定黨綱,但對任何一級黨組織和黨員都沒有約束力,對當選總統和議會黨團也沒有約束力。B.沒有固定的自上而下的組織機構。黨的全國組織和州之間沒有自上而下的命令與服從關系,各州各行其是。與其說兩大政黨,不如說是五十個州的一百個政黨,或者成百上千個政黨。1.美國兩黨的特點A.兩黨均沒有長期和有約束力的黨綱。

C.沒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沒有入黨、退黨手續,普通黨員不繳納黨費。“隨時加入的男男女女”大部分城市黨員不開會,地方黨組織沒有辦公室、電話等。議會中的黨員可以投本黨的反對票。普通黨員身份交錯:在總統選舉中投甲黨,在議員或州長選舉中卻可能投乙黨。C.沒有嚴密的組織紀律。2.兩黨制的意識形態問題一般理論:兩黨制下政黨意識形態會趨中。模型的前提:

A.選民的態度是均勻分布的;

B.政黨是理性的;

C.選民是理性的。事實上,在兩黨制國家中,持中間態度的選民比例較高,這更有利于支持這個模型。2.兩黨制的意識形態問題一般理論:兩黨制下政黨意識形態會趨中唐斯關于兩黨制的模型:兩黨制未必導致意識形態向中間的集中;選民態度的分布決定政黨意識形態選擇;如果選民態度是以50為均值的正態分布,那么兩黨意識形態趨中;如果選民的態度分散在兩端,那么政黨的意識形態就會極端化。唐斯關于兩黨制的模型:0255075100AB選民態度以50為均值的正態分布,兩黨會趨中。0255075100AB選民態度以50為均值的正態分布,兩黨在選民態度分裂的社會,兩個政黨的意識形態不會向中間靠攏。010050AB每個獲勝的政黨都執行與另一政黨意識形態對立的政策。這意味著政府的政策極不穩定,民主制可能產生混亂。在選民態度分裂的社會,兩個政黨的意識形態不會向中間靠攏。013.兩黨制國家的小黨和第三黨

A.二者概念略有區別,小黨指長期存在,但影響微弱;第三黨指在一次選舉中迅速壯大但在選舉過后又趨于消失。

B.兩黨制國家的小黨派很難發展壯大主要是由于選舉制度和選民心理的影響,但也不絕對,如英國工黨、美國1860年共和黨的壯大。3.兩黨制國家的小黨和第三黨A.二者概念略有區別,小黨指長議員的選舉制度單人選區簡單多數制:一個選區一個應選名額,以簡單多數勝出。對大黨有利多人選區比例代表制:一個選區多個應選名額,按得票比例分配。對小黨有好處簡單多數與比例代表混合制:如日本300多個席位實行小選區制,200個左右的國會席位按得票比例分配(俄羅斯、意大利、新西蘭、臺灣地區)。單一選區兩輪多數制:法國(國民議會)議員的選舉制度單人選區簡單多數制:一個選區一個應選名額,以簡不同選舉方法的結果假定某地10000選民,甲、乙兩黨各能得到全體選民60%和40%的支持。在單人選區簡單多數制下,假設劃分為10個選區,每個選區1000人。如果人口分布在每個選區都保持60%、40%的比例,可以看出,10個席位會皆歸甲黨,乙黨連1席也得不到;但在多人選區比例代表制下,按照選民票的比例分配議席,甲得6席,乙得4席。兩黨制的國家往往采取單人選區制,對兩黨之外的小黨非常不利。不同選舉方法的結果假定某地10000選民,甲、乙兩黨各能得到選區劃分也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