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合集9篇_第1頁
語文教案合集9篇_第2頁
語文教案合集9篇_第3頁
語文教案合集9篇_第4頁
語文教案合集9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教案合集9篇語文教案篇1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很適合學生自讀。因此,應讓學生先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再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在閱讀活動中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精讀課文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巧妙導入,誘發閱讀期待

師:《寓言兩則》中的《紀昌學射》告訴人們學習要打好扎實的基礎,《扁鵲治病》則告訴我們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促進漢藏民族團結的課文——《文成公主進藏》。(多媒體出示文成公主進藏圖,并簡要概述這一歷史故事)不過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中講述的故事遠比老師剛才講述的更具傳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讀一讀。

(老師恰到好處的導入,能較好地誘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1.提出讀書要求。

(1)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

(2)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哪些與文成公主進藏有關的內容。

師: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提出的兩點讀書要求認真讀課文,像學習《寓言兩則》一樣邊讀邊想,爭取讀二至三遍后就能達到要求。

2.學生根據讀書要求自學課文。

(學生可默讀,可輕聲讀,完全進入到邊讀邊畫的自學活動之中;教師一邊巡視了解學情,一邊指導個別同學的讀書活動。)

(教師提出的讀書要求清楚明白,學生在讀書要求的引導下開展進行有效的閱讀活動,與文本對話從容充分。)

三、對照檢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教師檢查學生認讀“臣、婚、絹、豌、沼、吉、祥”后,分別請幾名學生依次讀課文,對錯讀、誤讀的地方教師給予即時糾正,個別難讀的句子可組織全班同學齊讀。)

2.在檢查學生對課文中故事的整體把握上,教師分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課文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并理清先后順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進藏前發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區分馬匹”和“辨認公主”兩個難題來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學們按照文成公主進藏前、進藏中、進藏后給課文分段。(學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正確分段為:第1~4自然段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為第二段;第14自然段為第三段。)

第四步:我們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如果大家能夠按照順序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講一講就很棒了。為了讓大家講得更流暢一些,可以先對照課文做一做準備,重點關注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學生先自由準備,接著同桌進行了交流,最后老師請兩位同學來講述故事,師生可對兩位同學的講述進行點評。)

(層層推進的教學,降低了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為進一步學習鋪墊了認知基礎。)

四、巧設話題,交流閱讀感受

1.設置話題。

師:我們對《文成公主進藏》有了整體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給了同學們一些印象。請用一個詞來表達你的感受,即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美麗、動人、神奇)

2.自讀自悟。

師:請大家任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詞語放到課文中去邊讀邊體會,然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畫。)

3.交流感受。

(學生在交流感受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了體會,并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4.畫龍點睛。

師:文成公主進藏加強了內地與西藏的往來,請讀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進藏,促進了西藏的哪些變化?

(學生發揮想象,暢談西藏因為文成公主進藏發生的系列變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進藏的積極作用和歷史意義。)

(開放的話題設置,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現了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五、比較體會,滲透文學知識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學習的是一個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民間故事,與老師剛上課時講述的歷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其中的原因。

(學生通過交流體會,明白用樹枝搭橋、剪羊毛鋪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文成公主進藏的神秘感,以及對文成公主的崇拜與愛戴,同時也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在略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文學啟蒙教育,讓學生感受文學語言的魅力。)

六、擴展閱讀,豐富文本感悟

教師下發教師用書中的“相關鏈接”——文成公主進藏的另一個傳說。

(通過不同版本的閱讀,提升學生對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七、課外拓展,深化閱讀進程

師:下課以后,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一幅壯錦》和《獵人海力布》兩個民間故事,也可以廣泛閱讀其他資料上的民間故事,然后在班級讀書會上進行交流。

(讓略讀課文成為聯系課內課外的紐帶,體現閱讀資源的整合意識。)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會寫8個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點:

1、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感悟。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提問引入:同學們知不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你們最喜歡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筆畫了些什么嗎?

2.師:是啊!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23課假如。(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兩遍。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字教學

1.范讀。師:你們想知道詩的內容嗎?先聽老師讀一遍。我讀書前,你有什么悄悄話告訴我嗎?(讓學生逐一說出朗讀時的具體要求)你們要邊聽邊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學生回答后)師:課文中幾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2.整體感知,識字讀文。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勾出生字、詞語。

師:你們也想像李老師這樣讀嗎?我相信你們比老師讀得好!不過,現在有幾個小淘氣在和你們捉迷藏,你們能找到它們嗎?請大家一邊讀書一邊用鉛筆勾出生字詞語。

(2)說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師:這幾個小淘氣都找到了嗎?你們的這些小淘氣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請看課后我會認里的生字。請把每個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剛才讀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師:這些頑皮的生字寶寶,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媽媽溫暖的懷抱里。快!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在做什么呢?誰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4)找朋友。

師:你們在課文中都認識了這些生字朋友。那么離開課文你還認識嗎?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找朋友,一個同學讀、一個同學找,找到一個領著大家讀兩遍,并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

師:9個生字都找到了,你們仔細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組在一起是個詞。現在從這9個生字中找朋友組詞。(尋食、健康)文中說:誰到哪里去尋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讀一讀。

(5)識記生字朋友的樣子。(小組討論交流)

師:9個生字朋友都認識了,這還不夠,我們還要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不然的話你會叫錯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請四個人為一組討論一下,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6)與生字廣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師:這些可愛的小淘氣可以交許多朋友(組詞),請你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淘氣幫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組成的詞說一句話)

(7)憑借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三、讀文感悟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

現在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首詩共寫了幾小節?寫了小作者的幾個美好的愿望?(待學生讀文回答后)大家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2.小組內互讀。

師:在這三個小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小節?(抽人讀)請大家在小組中讀一讀,四個人每人讀一小節,看看誰是最佳小小朗讀員。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認讀生字。

二、有感情朗讀課文

1.小組內交流。

師:在你讀的小節中,你讀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樹(或小鳥、西西),你心里會怎么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2.感悟句子。

師:讀讀句子。你喜歡哪個句子,能說說為什么嗎?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谷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說話。

師:你能用我要給說一句話嗎?

4.創設情境誦讀這首詩。

(1)第一小節。師:馬良的神筆可真好啊!能畫出這么美的畫。請女生看圖,男生讀第一小節。

(2)第二小節。師:你們喜歡可愛的小鳥嗎?會學鳥叫嗎?男生小聲學鳥叫,女生輕聲讀第二小節。

(3)第三小節。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與這首詩有關的畫面(抽人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賽讀。

師:你們敢跟李老師比比嗎?我讀兩行,你們讀兩行。一、二組與三、四組賽讀;男生與女生賽讀;學生邊讀邊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演讀。

6.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7.指導背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三、拓展活動

1.假如你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些什么呢?

2.大家說得真好,我相信你們會畫得更好對嗎?請你用小畫筆把你們的美好愿望畫出來,能寫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書上的格式寫一寫。

3.抽學生上臺展示。

師:你畫的什么?能介紹給我們大家嗎?注意下邊有老師和同學,你該怎么說?

四、指導書寫

1.復習要寫的字。記住字音,認識字形,擴詞、用詞語說句子。

2.小組交流。

師: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3.指導書寫。重點提示:

哭:兩個口大小要適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雙:左邊的又

寫得稍窄些,捺變點。

食:上面的人

寫得舒展些,最后一筆是點。

操:右上方的三個口要寫得扁而小,不要超過橫中線。

場:右半邊不容易寫好,加強范寫指導。

五、總結

師:如果我們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領會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積累文言詞匯。

4.學會翻譯文言文。

重點難點:

1.重點:

(1)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學會翻譯文言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惴栗(zhuìlì)榛莽(zhēn)

衽席(rèn)灝氣(hào)頹然(tuí)冥合(míng)

2.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人稱“柳河東”。晚年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同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貞元九年(793),柳宗元進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升任禮部員外郎,積極從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為時不久,就在其政敵聯合反擊下而失敗,受到殘酷迫害,先是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馬;十年之后,又改任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壇上與韓愈齊名。他能詩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論說、寓言、雜文和游記等類,文筆犀利,含義深刻,形象生動,氣勢奔放。就游記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畫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過自己敏銳的觀察,深入的體會,運用簡潔概括、鮮明生動的語言,精細而準確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視和遺忘的自然景色畫圖般地再現出來,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寫山水木石、鳥獸蟲魚的聲色動靜時,往往將自己橫遭貶謫、飽受壓抑的境況滲透在里面,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會現實。他的作品收入《柳河東集》。

2.解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后,一十年內到處搜奇覓勝,寫出一系列刻劃入微又托意深遠的山水游記。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起著開宗明義、領帶各篇的作用。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要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字詞解釋。

(1)始得西山宴游記:始得,初游。宴,安逸,快樂。游,游覽。記,文體的一種。(2)余自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這里是遭到貶謫的意思。(3)居是州:居,住。是,這。是州,指永州。(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憂懼的樣子。(5)其隙也:隙,空閑的時候。(6)則施施而行:施施(yì),緩慢行走的樣子。(7)漫漫南游:漫漫,隨意不受拘束的樣子。(8)日與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9)窮回溪:窮,盡,窮盡。回溪,彎曲的小河。(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異的石頭。(11)無遠不到:意思是,只要風景好,不管多遠的地方都去。(12)到則披草而坐:披草,撥開草。披,撥開。(13)醉則更相枕以臥:更,更換交替。相枕,互相緊靠著。(14)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夢中也就到了那里。極,到。趣,通“趨”,往。(15)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異態,奇異的形態。(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嘗。怪特,奇怪、特別。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翻譯。

(1)始指異之:指異,指點而稱奇。(2)緣染溪:緣,沿著。

(3)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雜亂叢生的草水。(4)焚茅筏:焚,燒。茅筏(fá),茅草之類。筏,草葉眾多的樣子。(5)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兩腳伸直岔開,成簸箕狀。遨,游賞。(6)則凡數州之土壤:土壤,土地。(7)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覺用的席子。

(8)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樣子,溪谷低洼的樣子。(9)若垤若穴:垤(dié),蟻垤,螞蟻洞外的小土堆。穴,洞。(10)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遠近,而實際上有千里的大小遠近。(11)攢蹙累積:攢(cuán),聚集。蹙(cù),縮小。累積,重疊積壓。(12)莫得遁隱:遁隱,隱藏不見。(13)縈青繚白:青山和綠水縈繞在一起。縈,繚都是纏繞的意思。(14)外與天際:際,連接、結合。天際,天邊。(15)四望如一:向四面環顧,看到的情景都一樣。(1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這樣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17)不與培塿為類:培塿(pǒulǒu):大小墳冢。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18)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廣大的樣子。灝(hào)氣,彌漫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灝,水勢大。涯,邊際,極限。(19)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樣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20)引觴滿酌:引觴(shāng),拿起酒杯。引,拿起。(21)頹然就醉:頹然,形容醉倒的樣子。就,接近。(22)心凝形釋:凝,凝結,停止了思維活動。釋,消散。(23)與萬化冥合:萬化,萬物。冥合,融化其中,渾然一體。(2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從前。未始,未嘗。(25)游于是乎始:于是,從此,從現在。

(26)故為之文以志:為,寫。志,記,記敘

4.請學生整篇翻譯。

四詞語小結

(1)古今異義。

①未始古義未嘗,從來沒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義沒開始

②累積古義重疊、積壓攢蹙累積。今義積累

③然后古義這樣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義連詞,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

④于是古義從此,從這時游于是乎始。今義連詞,表示后事緊接著前一事

⑤更古義,動詞,更換交替。醉則更相枕以臥。今義程度副詞,更加。

⑥披古義撥,撥開。到則披草而坐。今義覆蓋在肩背上。

⑦就古義接近頹然就醉。今義就是

⑧向古義從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義朝

⑨志古義記故為之文以志。今義志氣、志向。

⑩是古義代詞,這是歲元和四年也。今義判斷動詞。

(2)一詞多義。

①異A稱奇始指異之。B獨特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②特A特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為A成為自余為僇人。B作,寫。故為之文以志。

4則A連詞就醉則更相枕以臥。B轉折連詞卻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動詞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名詞模范榜樣以身作則。

5與A動詞連接外與天際。B介詞和悠悠乎與顥氣俱。

C連詞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6其A代詞我的日與其徒上高山。B代詞那些其高下之勢。C代詞它的而莫得其涯。D表反問的語氣助詞其如土石何?

E代詞這種專其利三世矣!

7而A連詞表修飾則施施而行。B連詞表轉折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C連詞表承接臥而夢D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E連詞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F連詞才窮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

①僇,通“戮”,這里是遭貶調的意思。

②趣,通“趨”,往,到。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4)詞類活用:

1箕踞而邀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

2日與其徒上高山名詞作狀語每天

(5)文言句式

1故為之文以志。省略句“志”后省賓語。

2是歲,元和四年也。判斷句。

3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定語后置。

4皆我有也。被動句“我有”即“為我所有”。

第二課時

一、預習:

熟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背誦全文。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字,略知課文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探究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提問:請根據文意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貶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自以為游遍了永州,卻不知還有一個“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寫游西山的經過。

第一層(從“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異之”):寫偶識西山的欣喜。

第二層(從“遂命仆過湘江”到“窮山之高而止”):寫登山的經過。

第三層(從“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窮”):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之闊大。

第四層(從“引觴滿酌”到“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寫宴飲之樂。

第五層(從‘心凝形釋”到最后):抒發感受。

3.提問:作者描寫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樣感情?討論并歸納: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傲世情懷提

4寫法借鑒

1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本文沒有直接寫眼中的西山,而從多角度登西山所見所感,采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2借景抒情:如文章開頭寫以往游覽,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郁不平

心態。而后文寫游西山則表現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出自己高潔的人格。

四.欣賞品味:

本文根據表達的需要,或敘述。或描寫、或抒情,語句或長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鉤連。試舉例說明這些語句的特點。討論并歸納:。

(1)“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對偶句,描寫出游時慢步徐行,任意西東的悠閑。疊詞連用,描摹生動。

(2)“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散句、短句。運用頂針,強調“到”“醉”“臥”“起”等動作,造成一種單調無味的效果,表現出以往的出游未能真正的投入,并照應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加西山之怪特。”散句。長句。抓住西山的特點:怪、特,為下文游西山做鋪墊。

(4)“其高下之勢,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短句、將主觀感受融于景物描寫,運用比喻描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的闊大。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為類。”散句,抒寫作者對西山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爾不群的人格,表現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

(6)“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長短句搭配抒寫作者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五、作業:

1熟讀成誦全文。

2完成必修一教材第94頁“積累與運用”第4題,積累“而”“乎”“其”“且”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韻母ao、ai,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會讀它們的四聲,復韻母aoai教案(第一課時)。

2、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o、ai組成的音節。

3、拼讀兒歌,感受閱讀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單韻母,做“認讀接龍”游戲。

2、課件出示a、o和a、i單韻母的組合,激發學生認字形、讀其音,引起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新授

(一)ao的教學

1、根據學生學前掌握的情況,相機引入ao的認識

師:你是怎么學會讀的?又是怎么記往的?

(生談學習體會、方法、經驗,師鼓勵推廣。)

師:哪些小朋友還需要老師的幫助?

(生舉手,師統計舉手的人數。)

師:大家有興趣跟著老師用新的方法學習嗎?

A、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利用“棉襖”圖發ao音

師:圖上是什么?(讀“棉襖”兩遍)與衣服有什么不同?

(建立學生對比區辨能力,抓住棉襖“厚”的特點,可借多媒體圖片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師:圖的右上角是什么字母?他們合在一起叫什么名字?

(強調a和o是一個整體,再現a與o的組合,引出“復韻母”。板書:復韻母)

師:再仔細觀察一下,你能發現圖片和字母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激發學生認知事物的興趣,也同時增強學生對ao形的感性認識)

B、啟發學生比較情境圖,認識“棉襖”漢字

師:你們發現和學習聲母時,所出示的情境圖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拼一拼,讀一讀。(出示“棉襖”詞、拼音卡片或課件)

2、強調ao的讀音教學,練習發音方法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聽老師讀,并且用心觀察老師的口形,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復韻母aoai教案(第一課時)》。然后說一說和發單韻母時是否相同。(在觀察、對照、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單韻母發音口形、舌位不變,復韻母是由前一個音快速向后一個音滑動,讀成一個音。)

師:請小朋友們按這個方法自由練習。并仔細觀察聲調應當加在哪個字母的頭上?(師板書:āoáoǎoào)

師:我們來進行一次男女同學小比賽,看誰讀得好,贏得掌聲多。

3、ao寫法教學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ao在四線格里占哪幾格?(中格和單韻母一樣)觀察一下a和o之間的間隔距離不要寫得太遠。(再次強調整體性)

師:同時請仔細觀察老師書寫,你們一邊書空,一邊說出筆畫。(板書:ai)

師:請同學用拼音本書寫,比一比,看誰寫得最好。(一邊檢查書寫情況,一邊觀察學生書寫姿勢,及時表揚和糾正不良書寫習慣)

(二)ai的教學

1、做“比高矮”游戲,練習用ǎi音說話

(師指名坐在前邊和后邊各一名學生起立,讓學生說誰矮。注意加上“前邊的同學”把一句話說通順說具體。師又指名坐在左排和右排各一名學生起立,讓學生說誰矮。注意加上“左排的同學”。還可以指導學生加上稱謂、姓名來說。)

2、觀察圖畫,強化認識ai(示圖)

師:誰能用前面學過的人名,為圖上的兩個小朋友起個名字,并帶名字說一說誰高誰矮。(引出“高矮”,初步幫助學生建立形成反義意識)

師:ǎi是幾聲,它的一聲該怎么發?請小朋友們齊讀。(āi)

師:ai是由哪兩個字母組合在一起的?(板書:ai)大家再大聲的齊讀兩遍。

3、借助ao的發音方法,自主練習領略ai的發音四聲的'發音。

師:還記得ao是怎么發音嗎?(可再示范一遍)請小朋友們自己試著帶上聲調讀一讀。然后小組讀。(觀察學生發音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師板書:āiáiǎiài)

師:有自信的同學能單獨讀一讀嗎?(再次強調口形的滑動變化)

4、自主練習ai的寫法

師:有誰愿意上黑板寫這個復韻母?

師:請你給這位同學一個合理的分數,說一說為什么值這個分數?

(補充評正)

師:請你們以最快的速度在書上43頁寫一寫ai(和寫ao一樣,注意學生書寫時的正確姿勢、兩個字母的間距)

(三)兒歌教學

1、借助多媒體,學習重點字詞

師:請小朋友們把兒歌中含有ao、ai的音節分別用△和○標出來。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對。

師:你們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方法拼一拼嗎?哪些音節拼讀起來還有困難請語文教案篇5

表達——美麗的大自然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要求學生觀察一處感興趣的美好的景物,并寫下來。可供觀察的景物有很多,包括一些自然景觀,如日出日落、冬去春來、云飄雪降等;包括一些人文景觀,如有名的公園、名勝古跡、幽靜的鄉村或是現代化的大都市等。要求學生選擇一處自己最感興趣的景物,仔細觀察,并把它寫下來。在描寫中抒發自己對美好景物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⒈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并且能細致觀察。在觀察時做到觀察有序、觀察有物,同時要抓住所選景物的獨特之處仔細觀察。

⒉描寫是要做到用詞準確、生動,并能適時加以議論,借物抒情。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審題,弄懂文題的要求,并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

二、回憶學習過的寫景的作文的基本寫法。

三、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作文時最需要仔細思考的。觀察時就應該滿含情感,要用一雙含情的眼睛去觀察自己所選擇的景物,在寫作時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得筆下的景物充滿了生命力。

四、要充分運用生活積累,把所選的景物的獨特之處寫出來。

五、閱讀一些寫景的作文或是名家名篇,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尤其是本板塊學到的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也可以嘗試著去運用。

六、寫后要反復誦讀,學習自己修改。語文教案篇6

1.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版)》二年級上冊第70、71頁。

課文原文:

荷花菊花山茶花

草莓菠蘿紫葡萄

蓮藕蘑菇卷心菜

茄子胡蘆青豆角

2.教學過程

師:(屏幕出示荷花、玫瑰花、草莓、葡萄的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水靈靈的葡萄……

師:這節課我們來認識更多有關植物的詞語。(師板題:讀讀詞語識漢字)

(學生齊讀課題)

師:自由讀課文,請你的好朋友拼音幫忙把字音讀準。(屏幕出示課文第一部分)

師:你會讀哪個詞了?

生:我會讀“荷花”……

師:你真了不起,還有一些詞不會讀或者不夠熟悉,沒關系,請你把這些詞語找出來,然后和小組內的同學利用卡片互相學習,會讀的讀給同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忙。

yǔjuacute;chaacute;

(屏幕出示生字詞:詞語菊花山茶花

bōpuacute;taoliǎnǒujuǎn

菠蘿紫葡萄蓮藕卷心菜)

(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師巡視指導)

師:哪個小組想讀給大家聽?

(師利用卡片檢查2個小組)

師:同學們都很想讀,大家一起讀!

(生齊讀)

師:你認為哪個詞最難讀?

生:我認為“紫葡萄”這個詞最難讀。

師:(貼詞語:紫葡萄)你真棒,這么難讀的詞也會讀了,請你帶讀。

(生帶讀)

師:誰會讀了?

(指幾生讀、小組讀、齊讀)

師:讀得真好。你看,“萄”可真調皮,“a”頭上的帽了摘掉了,變成了輕聲。請你再讀讀課文,把這些調皮的詞語找出來。

(生邊讀邊畫)

師:誰找到了?

生:“茄子”“葫蘆”“蘑菇”

(師依次貼出詞語)

師:同學們真厲害。誰來領大家讀這些詞?

(教師指一生領讀)

師:你還認為哪個詞最容易讀錯?

生:我認為“卷心菜”最容易讀錯,因為“卷”還有一種讀音是“juagrave;n”。(師貼詞語:卷心菜)

師:謝謝你的提醒,你來當當小老師。

(生跟讀)

師:誰也會讀了?

(指幾生讀、小組讀)

師:你能用“卷(juagrave;n)”組詞嗎?

生:試卷。

……

師:這么難讀的詞都讀準了。這些詞你會讀嗎?

(師逐一出示詞卡,生讀,師相應貼:荷花菊花山茶花草莓蓮藕青豆角)

師:我指哪個詞,你就把它讀兩遍,看看誰的反應快。

(生讀)

師:開火車比賽,好不好?

生:好!

(學生一個緊接一個地讀出詞語)

師:火車到站了,我們來幫這些詞語找找朋友。(指4生上臺,每生拿3張圖片)

比一比,哪個同學最快找到朋友?

(臺下學生唱《找朋友》,4生爭著貼圖片。)

(獎勵最快找到朋友的學生)

師:請大家讀讀這些朋友的名字,邊讀邊想:你發現了什么?

(生自由讀詞語)

生:我發現“荷花、菊花、山茶花”是寫花的詞語;“草莓、菠蘿、紫葡萄”是寫水果的詞語;“蓮藕、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蘆、青豆角”是寫蔬菜的詞語。

師:對,我們可以把這些詞語分成花卉、水果和蔬菜這3類。你喜歡哪類就讀哪類詞語給同桌聽。

師:在字形方面,還有什么新發現?

生:我發現很多字都帶有草字頭。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在今天學的9個生字中,就有7個帶有草字頭。(屏幕出示:語菊荷菠葡萄蓮藕卷,草字頭的字變紅色)齊讀這7個字,邊讀邊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齊讀)

生:我發現草字頭的字都和花草有關。

生:我發現“菠”和“蓮”的讀音和它草字頭下面的字讀音相同。

生:我發現草字頭的字都是上下結構。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還認識其他帶草字頭的字嗎?(屏幕出示:)

生:“禾苗”的“苗”。

生:“蘋果”的“蘋”。

師:你認識的字可真多!會讀了,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了哪個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言字旁”加“五”再加“口”就是“語”。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五口人說話”就是“語”。

師:對,誰能用“語”組詞?

生:語言。

生:英語。

師:你還記住哪個字?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連忙”的“連”加上草字頭就是“蓮”。

生:我也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波浪”的“波”加上草字頭就是“菠蘿”的“菠”。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一個人戴著草帽坐在有樹根的木頭上,就是“茶”。

生:我用減一減的方法,“圓圈”的“圈”減去“口”就是“卷”。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看,星星對你滿意地笑了。(出示9顆星星圖片)每顆星星后背都有一個生字,你讀對了,就把它帶回家。誰想摘?

(學生興趣盎然,指9生上臺做“摘星星”游戲。)

師:星星回家了,現在我們來寫寫字吧!(屏幕出示:語菊茶荷卷)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哪個字最容易寫錯?

生:我認為“卷”最難寫。

師:誰來說說該怎樣寫才好看?

生:上面部分的撇捺要伸展一些。

生:撇要從豎中線起筆。

生:我認為“茶”最容易寫錯。

師:你給大家提個醒。

生:不要把“茶”的下面寫成“木’,它是“木”它是“木”字帶鉤的。

生:還要把草字頭寫得小一點,下面寫得稍大一些。

生:中間的“人”撇捺要伸展。

師:觀察真仔細。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兩個字。

(生書空,師范寫)(學生寫字,教師巡視。)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有關植物的名稱,還學會了很多漢字。請你課后留心觀察生活,去收集更多有關植物的詞語,把它寫在采集本上。好,下課。

《讀讀詞語識漢字》第一課時的教學,具有以下特色:

一、寓教于樂,在游戲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游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課中先做了一個給詞語“找朋友”的游戲。教師制作了與課文詞語相應的植物圖片,這些圖片直觀形象、色彩鮮艷,學生通過這個游戲,鞏固了詞語,認識了植物,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喜悅。同時,課中也設計了“摘星星”的游戲,教師充滿贊美的語言,漂亮的星星,深深地吸引了學生。這些都體現課程標準所說的“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理念。

二、多種方法復現,鞏固識字效果。

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識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在教學中,教師不斷變換識記方法,據拼音認讀、小組內合作認讀、卡片認讀、開火車讀、找難讀的詞、指名讀、齊讀、小老師帶讀,讓學生運用“加一加”、“減一減”、“猜一猜”等多種識記辦法記住生字。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主動識字、獨立識字提供了條件,而且有效地鞏固了現有的知識,掌握了識字、記字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的要求。

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發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9個生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做小老師帶讀,學生仔細觀察詞語,引導學生發現讀輕聲的詞語,發現詞語分三類,發現了許多字都帶有草字頭,發現草字頭的字都與花草有關,發現草字頭的字都是上下結構。在一系列的發現中,教師始終用甜美的語言或實物給予激勵,每一個發現教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實現。這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讀生字:塞箬蓑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三、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升華

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桃花流水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不須歸

《麥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2.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3.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戀。

教學重點: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相比較,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樂、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學準備:《牧童短笛》的音樂,掛圖或,識字卡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1.直觀激趣

播放,觀看鄉村生活的場面,讓學生對鄉村生活的情趣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接下來理解課文的意境。

2.范讀激情

教師配樂范讀全文。要求學生閉目靜聽,全身心地感受課文的美好意境。

3.初讀感受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受課文大意。

4.互助識字

相互交流生字學習情況,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學生至少選擇一個生字(越多越好)準備參與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應),形近字的比較(“俯”和“腑”)。發揮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說說自己曾經見過的字,自己容易寫錯讀錯的字,自己發現很特別、很有趣的字,(盡量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二、感悟

1.步入“歡快、柔美”的課堂

《麥哨》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讀起來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課文有兩個詞語特別重要,只要我們抓住并真正理解了這兩個關鍵詞,就可以說理解了整篇課文,到底是哪兩個詞語呢?

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后,請同學們來猜一猜,看看誰是老師“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歡快、柔美”的情態

(1)教師板書“歡快、柔美”,然后問學生:“歡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是誰在什么環境下“歡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學生“歡快、柔美”地自由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們的“歡快、柔美”。

(3)你平時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人、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是“歡快、柔美”?

從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學生認識到“歡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環境下和一定的基礎上的,需要一定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隨隨便便就能過上“歡快、柔美”的生活。

3.領悟“歡快、柔美”的內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師生一起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歡這樣的生活嗎?找出你喜歡的部分,說說理由,朗讀出感受。

(3)鄉村的生活為什么柔美、歡快呢?僅僅是因為鄉村景色怡人嗎?

提示: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鄰居,他們和人們的“歡快、柔美”有關系嗎?

4.提升“歡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師告訴學生,有一位詩人讀了《麥哨》這篇課文之后,激動不已,將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用28個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詩:

碧湖,綠田,孩子;清風,炊煙,農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陽西下,幸福人,樂開花。

(2)引導學生反復吟誦,細細品味。

(3)最后告訴學生這首小詩的作者就是老師自己,希望同學們展開想象,課后也寫一首精美的小詩。

板書:(簡筆畫:一副鄉村圖)

教后記:能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相比較,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樂、幸福、自由的主人。

《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訓練,提高形象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2.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的能力。

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鄉村生活的圖片、文字以及自己獨特的感受。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復習詞語

1.認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學們,在學習完這組課文后,你們一定有很多新的發現,試著說一說。

我的發現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句子,看你有什么發現。(屏幕顯示三個句子)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

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把物當作人來寫)

3.組內交流。

4.換一換,將加點部分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再讀一讀,你又會發現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換成“擺動”)

5.試一試,說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句子。

日積月累(屏幕上出現詩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體會詩意。

3.背誦詩句。回憶全詩,嘗試背誦。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將你了解的描寫景物的其他詩句背給大家聽)

第二、三、四課時口語交際習作展示臺

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搜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口頭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互說互評。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搜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師生共評。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習作

1.精彩回放:

a.讀一讀:上節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c.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d.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2.學生習作:

a.教師啟發思路。(將自己知道有關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b.教師個別指導。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薦代表交流。

e.師生共同評議。

f.獨立進行修改。

3.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畫面或照片。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識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韻律。

3.培養學生愛查字典,主動、經常翻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愛查字典,主動、經常翻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韻律。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帶字典了嗎?趕快翻翻,說說你對它有什么印象?讓我們到課文里了解了解它吧!

二、自學

1、自主讀文,輕聲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和自己喜歡的方法如:問一問,猜一猜,查一查等去認識字。

2、嘗試查字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