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_第1頁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_第2頁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_第3頁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_第4頁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教案的編寫不應一成不變。應當充分發揮每一位老師的聰慧才智和制造力。老師的教學方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盼望對你們有關心!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一

一、教學目標

1、把握《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2、使同學熟悉到鴉片戰斗是中國患病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開頭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二、重難點

1、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是重點。

2、條約對中國.的影響,對一些專出名詞的理解和把握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導入:利用“洋火”等日常詞匯,引起同學的留意。分析中國.如何打開國門引入西方科技。

鴉片戰斗的緣由:

直接緣由:林則徐虎門硝煙引起英國不滿

根本緣由: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傾銷產品,掠奪原料,把中國淪為其殖民地

鴉片戰斗過程: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廣東戰事;所謂《穿鼻草約》;英軍強占.島)

2、1841、1-1841、5(廣東戰事;《廣州和約》;三元里抗英)

3、1841、8-1842、8(廈門、浙東、長江戰事)

戰斗失敗緣由:

1、清朝.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后。清王朝處于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沖突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后,財政拮據,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峻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狀況下,御外必定受到很大限制。

2、統治集團昏庸。“時代召喚巨人,上臺的卻是侏儒。”鴉片戰斗當中,清政府各級決策者錯誤頻出,上層指揮簡潔低效,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不知己不知彼,對戰局應變低效。兩年的戰斗過程中,同樣的決策錯誤在各地重復上演。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所致,也是清政府的詳細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

南京條約的內容:

1.宣布結束戰斗。兩國關系由戰斗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準許英國派駐領事,準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晰,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中國向英國共賠償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一個賠款以“銀元”為單位的不公平條約)。

4.割地。割.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準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影響:

.性質的變化。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后,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漸漸把中國市場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頭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沖突的變化。.的主要沖突,由地主階級和農夫階級的沖突,開頭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沖突,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沖突;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沖突,成為各種.沖突中最主要的沖突。

3、.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條約簽訂后,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今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四、板書設計

其次節鴉片戰斗的影響

一、中英《南京條約》

1.中英《南京條約》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二、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三、鴉片戰斗的影響

1.中國.性質的變化

2.中國.主要沖突的變化

3.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二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柯立芝富強”、沖擊資本主義的大危機、意義深遠的新政。

學習本課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同學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以及羅斯福新政有比較全面而清楚的熟悉。1929—1933年經濟危機不僅僅是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濟上的一次重大危機,也是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場危機,對世界各國,特殊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以及國際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了世界整體性進展進程。而羅斯福新政則避開了美國經濟的徹底崩潰,不僅保存鞏固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且開創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進展的新模式,為西方資本主義的進展樹立了典范。所以本課在世界現代占有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同學對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等世界史內容接觸較少,需借助更多的史料關心同學理解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大事。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針對本課中難度較大的問題,通過引導同學閱讀多種形式的歷

史資料,關心同學熟悉歷史現象,客觀地去評價歷史大事。

學習方法:自主研習、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歸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特點和影響。

歸納羅斯福新政措施、效果,探究“新政”特點和影響、充分理解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對西方進展的影響。

力量目標:培育同學通過閱讀課內外多種史料獵取歷史信息、熟悉歷史現象、

分析探究歷史問題的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羅斯福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和勇于面對危機克服困難的精神。

熟悉到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癥,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行避開。

重點: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影響。羅斯福新政措施和影響

難點:全面客觀地熟悉羅斯福新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CCTV公益廣告《讀書-主持人篇》視頻,

【老師活動】閱讀可以提升我們的品嘗和文化素養。同樣閱讀豐富的史料也可以關心我們熟悉歷史現象,解決歷史問題。今日我們大家一起以閱讀課的方式來學習一下《羅斯福新政》。

大家跟老師一起快速掃瞄課本,看一下共包括哪三個子目:

【師生共讀】1.“柯立芝富強”;2.沖擊資本主義的大危機3.意義深遠的新政。

【投影展現】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略)

二.【新課探究】

(一)自主研習

1.自讀課本33頁小字回答:柯立芝富強的背后隱蔽著什么沖突?

2.自讀課本33--34頁內容歸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3.自讀課本35--36頁內容歸納羅斯福新政涉及的領域、措施、影響。

(二)自學檢測、合作探究、老師點撥強調

【老師引導】一戰后,國際環境相對穩定,資本主義經濟也出現了一度富強,歷稱為“柯立芝富強”,那么富強的背后隱蔽著什么沖突呢?

【投影展現】自學檢測一:柯立芝富強的背后隱蔽著什么沖突?

【同學回答】略

【老師引導】生產的相對過剩,造成產品大量積壓,最終引發了股票狂跌,企業倒閉、一些大股東瞬間變得一無全部【投影展現】資料和漫畫

【老師引導】這樣1929.10.24一場空前嚴峻的經濟危機就在美國爆發了,那么這場危機具有哪些特點呢?

【投影展現】自學檢測二:歸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同學回答】同學依據材料分析說明

【老師引導】這場爆發于美國的經濟危機快速波及全球,對世界各國,特殊是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下面大家閱讀以下史料探究”經濟危機的影響”

【投影展現】反映經濟危機影響的歷史資料

【同學活動】同學依據材料從經濟、政治、國際關系角度說明“經濟危機的影響”

【老師引導】這次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經濟、政治,乃至國際關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害的是美國,災難中的美國此時迎來了第32屆總統大選。胡佛和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的候選人,下面大家共同讀他們的競選主題,

【投影展現】胡佛和羅斯福競選畫面和競選主題

【同學活動】同學讀競選主題

【老師引導】假如你是美國的民眾,你將把珍貴的一票投給誰呢?

【同學活動】投票

【老師引導】下面我們就加一個小插曲,【投影展現羅斯福的生平】據此闡述一下羅斯福最讓你敬佩的地方在哪?

【同學自由發言】(略)

【老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材料來了解一下羅斯福執政時遇到了那些麻煩的問題?

羅斯福總統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投影展現】危機中美國面臨的種.種問題和羅斯福新政的措施,

【老師引導】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共同歸納一下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同學活動】小組爭論

【老師強調】新政的特點就在”在它拋棄了美國信奉的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通過立法手段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最終使美國勝利渡過了危機。

【老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材料來共同了解一下新政后的美國,歸納一下“新政的影響”

【投影展現】新政后美國.進展的資料

【同學活動】合作探究依據材料從經濟、政治、資本主義進展角度歸納新政效果。

【老師引導】新政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新政不僅挽救了美國,而且使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得以保存,更重要他開創的國家干預經濟進展的新模式在二戰后被資本主義國家廣泛推廣,迎來了資本主義進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就此能否新政“完善無缺”呢?我們又應當如何全面客觀地熟悉‘羅斯福新政’呢?

(三)師生溝通園、拓展延長

【投影展現】

從來在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更頑強的信仰……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制度面臨到毀滅邊緣的時候,是這個政府(即羅斯福政府)挽救了它。——羅斯福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方案。為了永久地訂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峻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

【老師引導】問題1.新政有沒有轉變資本主義私有制?

如何理解“新政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2.新政能不能從根本上消退經濟危機?

3.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什么?

【投影展現】全面客觀評價羅斯福新政資料

【老師引導】目前我國改革不斷深化進展,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從勝利的改革案例中用應當吸取哪些閱歷呢?

三.以史為鑒:改革路上的探究

【投影展現】列寧新經濟策:——借鑒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探究.主義道路

羅斯福新政:——借鑒.主義“方案經濟”,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老師點撥】啟示:開拓國際視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斷進展進步,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老師引導】本節課我們利用大量的可內外資料探究了“羅斯福新政”的重點學問,下面大家依據老師供應的學問結構梳理一下本課內容,以便關心我們構建一個整體的學問結構。

四.學問梳理、課堂小結

【投影展現】同學依據板書自行梳理學問結構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設計范例三

學問與力量:

基礎學問:1、重點: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難點:熟悉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力量培育:培育利用歷史資料分析、處理問題的力量,通過爭論與思索,初步培育高一同學用歷史眼光和歷史意識來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進展和影響。

方法與過程:

①分組爭論:前后桌一組,選出組長一人,記錄爭論的中心論點并作好發言預備。②分階段進行問題解決,在高一同學自學階段,老師走下講壇,深化各組爭論中,以便隨時發覺高一同學在解決過程中出現的懷疑或難點,增加課堂解決的針對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高一同學熟悉到我國幾千年前,就有了相當完備的國家運行機制,有相當高的政治文明,從而增加民族自信念,驕傲感;熟悉到中國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文明古國,理解宗法制對歷史和現實的影響。

講授新課:

一、單元序言分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1996年開頭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更進一步證明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國國家機器是怎樣運作的呢?本單元我們一起來探究中國古代國家機器運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中國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同學形成時間概念。)

2、本專題的關鍵詞是“政治制度”。考查一個國家肯定時期的政治制度,就要留意它的.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響等各方面的內容。本單元分四個階段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沿革和影響進行了概述,向我們描述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進展脈絡和趨勢。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導入新課: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講起,可以由高一同學敘述導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設問: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傳奇很久以前,黃河發大水,把莊稼和房屋都淹了。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舜就派鰥去治理洪水,但鰥沒有使洪水馴服。鰥的兒子禹就自告奮勇地要求連續治水。他轉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從而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年間,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正是由于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過禪讓制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后來,禹的勢力越來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國歷第一個王朝——夏朝(依據斷代工程,科學地測定夏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設問:請觀看一下教材中的插圖《戴冠冕的夏禹》,這時的夏禹有何變化?這時的夏禹由于權勢的強大,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為夏國王了。(舉例:在禹統治的時期,禹已有特權。相傳由于有個部落酋長參與會議遲到,被禹處死,可見禹已在行使著君王的權力。)冕是古代帝王專戴的禮帽,圭為古代帝王進行禮儀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襲制

禪讓制,是原始.部落聯盟內部民主選舉首領的制度,“選賢與能”。設問:成為夏國王的大禹還會連續推行禪讓制,選出他的繼任者嗎?

材料分析:禹繼位后,.進一步進展,階級已經形成,組成國家的各政治、軍事要素已經具備,國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國王。他的兒子啟殺掉益而奪得王位。從今,“禪讓時代”結束,“夏傳子,家天下”的時代開頭。

——《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

禹雖然根據傳統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殺掉益而繼承王位。這說明我國原始.的禪讓制已被王位世襲制取代,中國.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時代。

供應兩段材料給高一同學,可比較分析原始.的“天下為公”與階級.的“家天下”: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和諧;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需要留意的是,王位世襲制不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終弟及這種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套從.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說明。在.,統治者為王,設相、卿士參加商王決策;卜、祝、史負責占卜、祭祀和記錄王朝大事;武官師執掌軍權,各類官職的主要職能劃分特別清晰。在地方,商時期方國林立,方國首領被商王封賜為“侯”“伯”等,他們對方國擁有肯定的支配權力,同時對商王效忠,定期納貢、朝見,并奉命征伐。(這里可結合《商朝疆域圖》和高一同學所熟識的《封神榜》,以周方國的文王被賜封為西伯侯為例敘述,高一同學更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陜西一帶周部落首領周武王滅商,以鎬京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強盛時掌握的地區,已經遠遠超過商朝。

材料說明:“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掌握區域西起今甘肅東部,東達海濱,北起遼寧,南達長江,是三代中疆域的王朝。

情境設置:對于如此浩大的王朝,作為周王,怎樣才能有效地統治?(西周疆域圖)

1、西周的分封制(“分土封侯制”)(武王開頭,周公連續)

(1)分封的目的

鞏固周王室的權力,一是要“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遺族叛亂,三是要適應人口不斷進展、疆域不斷擴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鞏固統治)

情境設置:假如我是周王,我該怎樣進行分封呢?(結合《周朝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說明分封的對象,能熟悉到分封的主體是同姓分封,同時可結合地圖說說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內容(周王與地方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①武王把肯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②被封的諸侯必需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盡到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舉實例說明,周成王、周康王時期的會盟諸侯,周昭王時期的巡游南方。)③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實行再分封。(這里需要留意的是分封制也是一種分級立宗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分封制的影響設問:當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貴族、立功的異姓貴族和先代貴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以后,他們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