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崗坡隧道涌水突泥專項施工方案_第1頁
擺崗坡隧道涌水突泥專項施工方案_第2頁
擺崗坡隧道涌水突泥專項施工方案_第3頁
擺崗坡隧道涌水突泥專項施工方案_第4頁
擺崗坡隧道涌水突泥專項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看樣人員崗位說明書看樣人員崗位說明書頁腳內容PAGE頁腳內容PAGE13看樣人員崗位說明書頁腳內容PAGESYC/ZY/GCB06-1中鐵隧道集團一處有限公司份號:擺崗坡隧道突泥涌水施工專項施工方案編號:SYC/ZXSGFA/2012—05擬制:張顯福日期:2012年11月30日校對:孫旭東日期:2012年12月5日初審:日期:年月日審核:日期:年月日批準:日期:年月日SYC/ZY/GCB06-2專項施工方案審批表編號:SYC/ZXSGFA/2012—05專項施工方案名稱擺崗坡隧道突泥涌水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單位貴陽金清項目部編制日期2012年11月30日公司工程部意見簽字:年月日公司安質部意見簽字:年月日公司設備部意見簽字:年月日公司總工程師意見簽字:年月日目錄1、編制說明 12、編制依據 13、工程概況 13.1設計概況 13.2工程地質及水文 13.2.1地質特征 23.2.2水文特征 24、施工組織方案 24.1總體原則 24.2工藝流程 34.3突泥涌水探測 34.4施工方法 35、前期隧道勞動力組織 56、隧道前期施工主要設備配套 67、應急救援預案 67.1可能發生的場所及部位 77.2應急資源 77.3應急組織機構 77.4工作程序 97.5后續處理 108、安全、環保措施 10擺崗坡隧道突泥涌水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說明為保證擺崗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實履行企業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根據建設部《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的規定,針對擺崗坡隧道可能存在突泥涌水的特點,為避免施工風險,預防隧道施工中突泥涌水事故發生,保證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與進度,特制定本方案。2、編制依據(1)《貴陽市金陽新區金清聯絡線道路工程第Ⅱ標段施工招標圖》第三冊(2)國家及交通部頒發現行的有關設計、施工規范及驗收標準。(3)工地現場踏勘所獲取的資料。(4)我公司各項資源、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管理文件。(5)我公司對本標段的投標文件及合同文件。3、工程概況3.1設計概況擺崗坡隧道全長1530m,為三線大跨分離式隧道,雙向六車道(左線ZK4+050-ZK4+840,790m;右線YK4+100-YK4+840,740m);本隧道起點位于金華鎮干井村,隧道終點位于金華鎮何官村。隧道設計為雙向縱坡,坡度分別為i=+3.8%、i=-2.5%,隧道右線K4+100-K4+525隧道縱坡i=+3.8%,K4+525-K4+840隧道縱坡i=-2.5%;隧道左線K4+050-K4+525.667隧道縱坡i=+3.8%,K4+525.667-K4+840隧道縱坡i=-2.5%;隧道最大埋深95.7m。隧道設計建筑限界寬14.75m,高5.0m,隧道襯砌內輪廓拱頂高8.10m、凈寬15.33m,凈空面積102.1m2。3.2工程地質及水文3.2.1地質特征線路通過地段位于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苗嶺橫延市境,崗阜起伏,剝蝕丘陵與盆地、谷底、洼地相間。境內山巒重疊,峽谷幽深。隧址區穿越煤系地層二疊系上統龍潭組、下統大冶組、沙堡灣組、三疊系下統大冶組地層,圍巖類別屬V級,多數為強風化巖體,洞頂、兩側壁受風化、裂隙切割及斷層影響較大。巖體節理、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巖溶較發育,局部可能存在斷層破碎帶、突泥涌水等,地質災害風險較大。3.2.2水文特征本隧區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3.2.2隧道區地表水以山間溝水為主,水量較小,雨季時溝內水量增加明顯。隧道穿越區地表水不發育,主要以季節性水流為主。3.2.2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圍巖裂隙中其水量大小主要受巖層分布面積及裂隙率控制。隧道區域內穿越地層多為灰巖,由于灰巖巖體受構造影響,巖體較破碎,巖體內裂隙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含水體,在淺表范圍內,地下水較為豐富,但在較完整的弱風化層中,裂隙封閉,儲水條件較差,水量較小。4、施工組織方案4.1總體原則堅持“早預報、先治水、強支護、快封閉,早襯砌”的施工原則組織施工。施工前嚴格執行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通過超前地質預報資料進行分析,確定巖溶或斷層破碎帶延伸、規模、方向與類型。對可能存在突泥涌水地段采取全斷面超前預注漿結合局部注漿方法,經注漿止水效果達到要求后,方可組織開挖施工。注漿結束后,進行注漿效果檢查。當地層含水量不大時,漿液填充率須達到70%以上,地層富含水豐富時,漿液填充率須達到80%以上。按總注漿孔的5~10%設置檢查孔,檢查孔的布設應在均布的原則下,結合注漿資料的分析做重點檢查。檢查孔應無涌泥、涌砂,不塌孔,滲水量應小于0.2L/min·m。不取芯鉆孔時,應記錄鉆進速度、鉆進壓力、排渣成份等,進行認真分析。注漿效果達到要求后,方可組織開挖施工。為防止突泥涌水對人員及設備造成危害,隧道施工時,通過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質條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突發災害的發生。遇溶隙、裂隙水可以以堵為主;遇到暗河或管道流,必須以疏、排為主。4.2工藝流程超前地質預報——超前支護——短開挖——強支護——仰拱砼——拱墻二襯4.3突泥涌水探測施工時加強超前地質預報,把超前地質預報納入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超前地質預報系統,采用先進可靠的預報方法(TSP203地震波法、紅外線探水儀、水平聲波反射法、地質雷達和超前鉆孔等),采取長短結合、相互驗證的綜合預報手段,根據預報成果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制訂施工方案。4.4施工方法4.4.1隧道進、出口成立超前地質預測預報和圍巖監控量測小組,小組需配備1名專職地質工程師及1名隧道工程師和1名測量專業技術人員,專門負責該項工作。每個開挖工班必須配一名工程師跟班。隨時掌握掌子面地質情況,并指導督促措施、技術標準、技術交底的落實,確保按操作規程標準化作業。4.4.2施工到設計突泥涌水段前,開挖班打炮眼時,必須用風鉆打一長炮眼,長度比一般炮眼長3米4.4.3若探明前方有突泥涌水,則對掌子面采取以下方法處理1、應結合結合三種情況,繪制橫斷面圖和縱斷面圖,圖文配合說明注漿管分布情況、注漿作用的有效范圍。2、注漿施工工藝:1、應結合結合三種情況,繪制橫斷面圖和縱斷面圖,圖文配合說明注漿管分布情況、注漿作用的有效范圍。2、注漿施工工藝a.深孔全斷面預注漿是否需要施工止漿墻?是否需要施工止漿墻?適用條件:當隧道通過厚度較大的軟塑狀斷層破碎帶、大型溶洞軟塑充填體、2/3探水孔出水,總流量大于10m3注漿范圍為隧道開挖輪廓線以外6m,注漿長度為30m,分三環實施,第一環長12m,第二環長20m,第三環長30m,全斷面共布孔不少于155個。一個注漿段完成后留6m不開挖作為下一注漿段的止漿巖盤。注漿孔自掌子面沿開挖方向,以隧道中軸為中心呈傘狀布置。漿液擴散半徑為2m,孔底間距不大于3m,開孔直徑底間距不大于3m,開孔直徑115mm,終孔直徑75mm。注漿前在止漿墻或止漿盤內埋Φ108無縫鋼管作為孔口管,孔口管長3m,孔口外露2—3m。注漿結束標準:單孔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并繼續注漿10min以上,可結束本孔注漿。單孔注漿量與設計量基本相同,結束時的進漿量在20L/min以下時可結束注漿。b.深孔局部斷面預注漿:適用條件:當隧道斷面內局部涌突水時采用深孔局部斷面預注漿施工。注漿范圍為隧道開挖輪廓線以外6m,注漿長度為30m,分三環實施,第一環長12m,第二環長20m,第三環長30m,全斷面共布孔不少于37個。一個注漿段完成后留6m不開挖作為下一注漿段的止漿巖盤。注漿孔自掌子面沿開挖方向,以隧道中軸為中心呈傘狀布置。漿液擴散半徑為2m,孔底間距不大于3m,開孔直徑底間距不大于3m,開孔直徑115mm,終孔直徑75mm。注漿前在止漿墻或止漿盤內埋Φ108無縫鋼管作為孔口管,孔口管長3m,孔口外露2—3m。注漿結束標準:單孔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并繼續注漿10min以上,可結束本孔注漿。單孔注漿量與設計量基本相同,結束時的進漿量在20L/min以下時可結束注漿。局部帷幕注漿起始工作面應距預測突水點10—15m,以保證足夠的止漿盤,其終點應超過預測突水段6m。c.深孔周邊預注漿:適用條件:當隧道通過厚度較大的軟塑狀斷層破碎帶、大型溶洞軟塑充填體,2/3探水孔出水,總流量大于5m3注漿范圍為隧道開挖輪廓線以外6m,注漿長度為30m,分三環實施,第一環長12m,第二環長20m,第三環長30m,全斷面共布孔不少于116個。一個注漿段完成后留6m不開挖作為下一注漿段的止漿巖盤。注漿孔自掌子面沿開挖方向,以隧道中軸為中心呈傘狀布置。漿液擴散半徑為2m,孔底間距不大于3m,開孔直徑底間距不大于3m,開孔直徑115mm,終孔直徑75mm。注漿前在止漿墻或止漿盤內埋Φ108無縫鋼管作為孔口管,孔口管長3m,孔口外露2—3m。注漿結束標準:單孔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并繼續注漿10min以上,可結束本孔注漿。單孔注漿量與設計量基本相同,結束時的進漿量在20L/min以下時可結束注漿。4.4.4止水措施結束后,進行弱爆破短開挖,開挖一榀鋼架距離及時立鋼架錨噴支護。采用什么辦法進行開挖支護施工?采用什么辦法進行開挖支護施工?4.4.5開挖支護夠超前止水段的延米后,及時施作仰拱砼。4.4.6開挖支護夠超前止水段的延米后,仰拱砼施作12延米后,及時施作拱墻二襯。4.4.7按此方法反復循環施工,直至安全渡過突泥涌水段。5、前期隧道勞動力組織工種人員配備主要工作內容副隊長1配合隊長進行隧道現場施工組織領工員2隧道內12小時值班工班長3配合領工員進行施工生產組織鉆爆工20隧道拱墻部位的開挖、鋼拱架架立、錨桿施作、鋼筋網鋪設。支護工15+8施作拱墻部位噴射混凝土、噴射混凝土拌制文明施工2隧道洞內道路平順、水溝暢通、日常垃圾清理電工2隧道掌子面附近照明、小型機械用電安全領工員1仰拱施工22隧底開挖、支護、混凝土澆筑。防水板鋪設6防排水系統的安裝、防水板鋪設。鋼筋加工、安裝8鋼筋彎曲、鋼筋安裝。臺車定位6襯砌臺車定位、隔離劑涂抹、襯砌混凝土拆模。6、隧道前期施工主要設備配套施工部位主要機械配備隧道超前大管棚支護2臺地質水平潛孔鉆、1臺注漿機隧道單線洞身開挖及支護YT-28型氣腿式風鉆20臺共計20臺YT-28型氣腿式風鉆,8臺風鎬風鎬8臺噴混凝土機4臺注漿機2臺PC-220挖掘機2臺ZLC-50D裝載機2臺東風運輸車5臺型鋼冷彎機1臺液壓鉆床1臺23.6m7臺隧道單線襯砌混凝土插入式搗固棒8臺木工刨床1臺鋸床1臺防水板焊接機1臺搭接寬度12cm沖擊鉆4臺混凝土輸送泵1臺混凝土運輸車6臺混凝土輸送管60m7、應急救援預案為保證施工中若發生擺崗坡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后,急救工作程序化、科學化、機動化,把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并明確在急救預案中的機構設置和相關部門、人員在應急中的職責,根據項目確認的高中度風險,特制定本預案。7.1可能發生的場所及部位7.1.(1)開挖爆破作業后引起的隧道突泥涌水事故;(2)初期支護受壓變形引起的隧道突泥涌水事故。7.2應急資源7.2.1項目經理部成立以經理為組長,書記、副經理、總工程師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施工現場負責人、調度員、值班電工、現場保衛、醫務員、搶險人員為組員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7.2.2物資、機具、設(1)報警系統及通訊設備:對講機、電話、手機等通訊設備。(2)應急設施及機具:防爆電線、電纜、電燈、手電筒、應急燈、移動配電箱等照明所需物料;輪式裝載機、挖掘機、自卸汽車、抽水機等搶險設備。(3)其它材料工具:鋼筋爬梯、救生繩、救生圈、氧氣袋、木材、型鋼、鐵鍬、撬棍、鋼絲繩,枕木等。(4)傷員急救設備:傷員擔架、消毒劑、急救箱。(5)救護車輛及交通工具:指揮車、微型車、材料運輸車、救護車等。7.2.37.3應急組織機構7.3.1組長:宋星光副組長:胡清友、孫旭東、龍如建組員:張顯福、翁繩魁、林建平、林居寧、張國光、余功維、劉柏、金國偉、張波、王海龍施工現場負責人:林平搶險人員:擺崗坡隧道作業隊全體施工人員7.3.2(1)組長宋星光,全面負責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交底、培訓和演練,負責啟動、實施以及調動所需人員、物料等資源的供給。(2)副組長胡清友、孫旭東、龍如建具體負責發生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后,應急預案的啟動和應急預案的全面實施。(3)調度:負責信息收集以及內外部(外部:當地政府、醫療救護部門的緊急聯系電話)、上下級的聯絡匯報工作,并按規定向上級等相關部門報告;同時按照領導的決策和安排進行上傳下達;做好急救工作中車輛、物料、人員等的調遣工作。(4)工程部門:負責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和演練培訓;負責應急救援期間搶險方案的制定和風險再評價。(5)安質部門:負責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審核,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參與應急救援期間搶險方案的制定和風險再評價。(6)機物部門:負責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所需機電設備、物資、材料的配備。(7)綜合部:負責在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應急救援期間,各部門的工作協調、上傳下達有關信息和指令;統一對外報導口徑,防止出現不真實報導;最大限度的控制媒體,降低負面影響。負責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應急救援期間所需急救藥品、醫療器械等的準備工作,并在應急救援期間對傷員進行搶救和治療。(8)現場安全員:負責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應急救援期間人員的疏散,現場的保護和秩序的維持等工作,并協助有關部門、人員進行事故調查和處理。(9)財務部門:負責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應急救援期間所需資金的籌備、使用和管理工施工現場負責人:做好相關人員對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工作,并協助應急小組成員進行急救。(10)搶險人員:在接到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消息后,立即組織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進行事故的搶險(救)工作并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