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8懷疑與學問顧頡剛-懷疑與學問1_第1頁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8懷疑與學問顧頡剛-懷疑與學問1_第2頁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8懷疑與學問顧頡剛-懷疑與學問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懷疑與學問1主備人袁秀玲使用人時間班級課題懷疑與學問課時1一、課標要求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二、教學目標1.學科目標1.掌握“譬如、腐草為螢、虛妄”等字詞的音形義。2.通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2熟讀課文,從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3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合作目標運用坐莊法,整理本文的論證思路,共同解決課文中的重點問題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難點:1.梳理文章的論點和結構。2.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突破方法和手段:誦讀法、坐莊法四、教學過程二次備課(一)導入新課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產生了懷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瓦特因為有“水開了,壺蓋為什么會跳起來”的疑問,發現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對前人的成果不盲從,提出了地動學說;牛頓因為有“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疑問,發現了萬有引力;這些創造都是從懷疑中來,那么懷疑與學問和創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來學習顧頡剛先生的《懷疑與學問》。(二)模塊一:讀作者,知人論世1.請各小組展示自己對作者和背景的介紹,其他小組做好補充。2.作者檔案顧頡[jié]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中國歷史學家、民間文藝研究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主持《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的標點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漢代學術史略》等。顧頡剛,他幼年讀的書多,并且讀書時就不肯盲從前人之說,敢于提出疑問。有一次,他看見一個飯碗,上面畫著許多小孩,有的放紙鳶,有的舞龍燈,有的點爆竹,題為《百子圖》。他知道文王有100個兒子,以為這一幅圖畫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證一下文王的兒子。他從常見的書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幾個人。他很奇怪,為什么這樣一個名人兒子竟如此難考證。后來才知道文王百子說是從《詩經》中來,只是一種諛頌之詞,并非實事。這就是做學問。評價反饋:給展示最好的小組給予積分獎勵(三)模塊二:記字詞,夯實基礎1.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程頤(yí)譬如(pì)腐草為螢(yíng)虛妄(wàng)盲從(máng)停滯(zhì)zhì)折疊(zhé)便裝(biàn)折騰(zhē)便宜(pián)折本(shé)2.識記下列字詞的意思腐草為螢:語出《禮記·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為螢火蟲。虛妄:沒有事實根據的。指一些不著邊際的,不可捉摸的事物。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攻擊。盡信書不如無書:語出《孟子·盡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書》,倒不如沒有《尚書》,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書本。辨偽去妄:要善于辨別,分清真假。流俗: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含貶義)。盲從:盲目地附和隨從。墨守:固執拘泥,不會變通。停滯: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進行或發展。合作策略:MURDER操作步驟:(1)組成兩人組。(2)情緒。兩人組相互間可以以各種方式創造一種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的氣氛,可以簡短地聊一會兒,共同約定讀完一段后怎樣示意對方。比如,可以拍一下另一個人的肩或抬起頭來。(3)理解。一起閱讀學習材料中的同一部分,同時開始。(4)回憶。兩個人都讀完后,一個人不看材料,向同伴回憶材料中的重點內容。(5)檢查。當同伴在回憶時,檢查者指出概述中的錯誤和遺漏。(6)詳述。兩個成員舉出生活中能反映材料中心意思的例子。(7)復習。完成上述任務后,兩個人都要對全文進行概括總結。評價反饋:根據朗讀情況評價小組和個人(四)模塊三:讀文本,整體感知1.利用工具書,對照文下注釋,聯系語境,掃清閱讀障礙。2.圈畫文中的關鍵語句,思考:(1)題目揭示了本文的什么?(2)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3)找出文章中在內容上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4)簡要說出文章的論證思路(結構層次)。學生做批注閱讀,自學10分鐘,小組內坐莊法交流。坐莊法:(1)組成4-6人小組,確定ABCD等角色;(2)每個成員都將獨立思考后形成的答案寫在紙上;(3)由A負責主持(坐莊),A邀請到某一成員時,該成員進行回答;(4)A在聽取了所有成員的意見后,進行匯總,并對每一成員發言的優點進行贊美。整體感知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總論點,這個總論點是什么?【點撥交流】本文的總論點是借用古代學者的名言提出的,總論點是:“學者先要會疑”,或者是“學則須疑”。如果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表達,總論點是“研究學問必須有懷疑精神”。2.引用學者的名言以提出論點,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點撥交流】這種寫法,既提出了論點,同時學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個證明論點的有力論據,這就使得論點的說服力更為增強。3.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提出了哪幾個分論點?分論點之間是什么關系?【交流點撥】①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②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兩個分論點之間是遞進關系。4.梳理課文結構。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或“學者先要會疑”,或“學則須疑”)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3-5):論證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第一層(3-4):論述對于傳說,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第二層(5):論述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辨別是非。第三部分(6):論證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評價反饋:(五)鞏固提升:聽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