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百年史話 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1頁
諾貝爾化學獎百年史話 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2頁
諾貝爾化學獎百年史話 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3頁
諾貝爾化學獎百年史話 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4頁
諾貝爾化學獎百年史話 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諾貝爾化學獎百年史話:夢想改變了世界董延茂 教授/博士1361620361,授課內容內容課時第一章 緒論3第二章 無機化學3第三章 有機化學3第四章 分析化學3第五章 物理化學3第六章 生物化學3第七章 理論化學3第八章 化學技術3教材和參考資料教材:王存寬編,大學科學素養讀本(化學卷)-引領現代化學進展的諾貝爾獎(第1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2。主要參考書目:1. 葉鐵林、錢慶元編. 探索科學之路-百年諾貝爾化學獎鉤沉(1901-2011) (第1版).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09 2. 郭豫斌 主編.諾貝爾化學獎/明星故事(第1版).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9

2、.013. 江治剛,陳學科 主編. 成功邁向諾貝爾之路: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獲得者篇(第1版).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7.104. 李磊 編.化學獎-諾貝爾獎明星成長故事(第1版).西安:未來出版社, 2012.015. 肖寒 編.走進諾貝爾獎名人堂-與化學家對話(第1版).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5.076. 錢偉長、白春禮、王佛松、程津培、汪爾康、朱道本.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化學卷(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087. 諾貝爾獎講演全集編譯委員會 編譯.諾貝爾獎講演全集:化學卷I(第1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05教材和參考資料教材和參

3、考資料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簡介諾貝爾生于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是杰出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 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藥的發明最為聞名他不僅從事研究發明,而且進行工業實踐,興辦實業,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

4、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諾貝爾獎簡介諾貝爾(Nobel)(重音在最后一個音節上)是一個瑞典姓,是從這個家庭原來居住的教區的名字,拉丁文“諾貝利葉斯”(Nobelius)的略寫。諾貝爾祖父的曾外祖父:奧洛夫魯德伯克(16301702),杰出的瑞典科學家,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后一位巨匠。改革了烏普薩拉大學,當過校長;教授過諸如天文、數學、物理、機械、化學、植物、動物、解剖學、建筑、炮兵科學及煙火制造術等課程。發現了淋巴系統(1653年),1679-1702年,出版了歷史考古學著作大西洋,追尋失落的亞特蘭蒂斯文明的現代第一人。諾貝爾獎簡介

5、1841年,諾貝爾8歲,進了當地的約臺小學,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規教育的唯一的一所學校。生病,出勤率最低。學習努力,成績名列前茅。諾貝爾的父親到芬蘭去工作,創制的水雷,被邀請到俄國工作。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水雷被俄軍用來阻擋英國艦隊的前進。1842年,諾貝爾移居俄國的圣彼得堡,家庭教育父親言傳身教,萌發了獻身科學的理想。1863年 他30歲 發明硝化甘油炸藥用的雷管。十月,得到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跟父親在斯德哥爾摩辦廠。1864年 他31歲 硝化甘油工廠爆炸,弟耶米爾慘死。在德國建廠。十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藥公司。1866年 他33歲 發明了甘油炸藥。1867年 他34,新的諾貝爾雷管發

6、明成功。1870年 他37歲 克魯伯火藥工廠爆炸,造成重大損失。普法戰爭開始,炸藥初顯威力。1872年 他39歲 父伊馬奴耶魯病故。1873年 他40歲 定居巴黎。 大哥羅貝爾特在巴庫發現油田。1876年 他43歲 雇用斯陀夫人(190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8431914年)為秘書,之后逐漸熱衷于和平運動。諾貝爾獎簡介諾貝爾獎簡介1878年 他45歲 完成可塑炸藥。五月,加入哥哥們的石油事業,成立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1884年 他51歲 被推薦為倫敦皇家協會、巴黎技術協會、瑞典皇家科學協會的會員。1887年 他54歲 取得噴射炮彈火藥的專利。1889年 他56歲 母親安莉耶特在故鄉斯德哥爾摩

7、去世。1890年 他57歲 受法國人迫害,搬到意大利圣利摩,在當地創立研究所。1893年 他59歲 成為瑞典蕪普撒勒大學的榮譽教授,講授哲學。1895年 他62歲 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立下遺囑,諾貝爾獎因此產生。諾貝爾遺囑我,簽名人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經過鄭重的考慮后特此宣布,下文是關于處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財產的遺囑: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以如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現的剩余財產:將上述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后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度中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

8、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最后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物理獎和化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頒發;醫學和生理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舉產生的5人委員會頒發。對于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誰最符合條件誰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愿望。這是我唯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后,若發現以前任何有關財產處置的遺囑,一概

9、作廢。諾貝爾獎諾貝爾獎的發獎儀式都是下午舉行,這是因為諾貝爾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為了紀念這位對人類進步和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人們便選擇在諾貝爾逝世的時刻舉行儀式。諾貝爾獎獎金總是以瑞典的貨幣瑞典克朗頒發,每年的獎金金額視諾貝爾基金的投資收益而定。1901年,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相當于瑞典一個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2001年到2011年,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在2011年,折合約145萬美元)。 金質獎章約重270克,內含黃金,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圖案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和詞句都不一樣。頒獎儀式隆重而

10、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必須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莊重的晚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意大利小鎮圣莫雷(諾貝爾逝世的地方)空運而來。諾貝爾獎諾貝爾獎的金質獎章約重270克,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的獎章背面圖案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和詞句也都不一樣。物理學獎或化學獎的獎章背面雕刻著象征自然的被云霧環繞的伊希斯女神,她表情冰冷而嚴肅,懷里抱著一只哺乳宙斯的羊角,在她身旁正欲掀開她神秘面紗的,是科學界的天才。諾貝爾獎評選過程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具有推薦候選

11、人資格的有:先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國際性會議和組織(和平獎)。不得毛遂自薦。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10月中旬,公布各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12月10日頒獎。推薦候選人篩選、審定公布名單頒獎諾貝爾獎獲得者統計1 .美國 322 人 2 .英國 98 人 3 .德國 76 人 4 .法國 48 人5. 瑞典 27人6. 日本 22人7. 俄羅斯 19人 8 .瑞士 17人9 .荷蘭 14人,意大利 14人諾貝爾獎獲

12、得者統計諾貝爾獎獲得者統計諾貝爾獎獲得者統計Accurat繪制的一幅諾貝爾獎獲獎統計信息圖。圖中,1)每個點代表一個獲獎者,顏色對應獎項類別;2)X坐標對應諾貝爾的時間線,Y軸對應獲獎者當年的年齡;3)統計了獲獎者的主要學歷和家鄉等信息。 海外華人獲獎者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1946年移居美國,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時年31歲。楊振寧: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移居美國,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杜聿明女婿),時年35歲。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丁肇中和伯頓里克特由

13、于1974年發現了J/粒子而同時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李遠哲:1936年生于臺灣,1962年移居美國,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及約翰波蘭伊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0歲。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返回臺灣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丹增嘉措:1935年生于青海省。198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年54歲,當時以政治難民身份領獎。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國,祖籍蘇州太倉。1997年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9歲,2008-2012年任美國能源部部長。海外華人獲獎者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頂山,1998

1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崔琦與霍斯特路德維希施特默及勞克林三人因“他們發現了電子量子流體現象,一種新形態的量子流體,其中有帶分數電荷的激發態”而獲得獲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59歲。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祖籍江蘇泰州。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2000年高行健因為作品靈山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錢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國,祖籍浙江杭州。錢學森的堂侄。與日裔美國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因為發現綠色熒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高錕:1933年出生于中國上海金山區,英美雙國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

15、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于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與韋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共同獲得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5歲。諾貝爾獎精神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和文明進步,勇于創新、務實奮斗、格物致知、堅韌不拔、奉獻博愛。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夢想改變世界夢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期望,指在現實想未來的事或是可以達到但必須努力才可以達到的境況。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甚至其可以視為一種信仰。夢想是改變世界的源動力I have a dream. 馬丁路德金WhatStartsHereChanges the World. University o

16、f Texas atAustin改變世界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后的夢想馬云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俞敏洪夢想改變世界如果失去夢想,人類將會怎樣?要想成就偉業,除了夢想,必須行動。其他大獎沃爾夫獎(Wolf Prize):農業、化學、數學、醫學、物理和藝術沃爾夫(Ricardo Wolf)是一位外交家和慈善家,沃爾夫獎由他和他的家族創立的沃爾夫基金會設立,頒發給對推動人類科學與藝術文明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每年評選一次,沃爾夫物理獎、化學獎和醫學獎獲得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獲得了相關領域的諾貝爾獎。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經獲得過沃爾夫農業獎。華人數學家

17、陳省身在1984年獲得過數學獎。其他大獎拉斯克醫學獎(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現代廣告之父”的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創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在醫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截止2009年,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醫學獎,其中有68位相繼獲得過諾貝爾獎。屠呦呦在2011年獲得拉斯克醫學獎其他大獎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美國經濟協會于1947年在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貝茨克拉克(18471938)誕辰100周年之際所設立的。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獲獎者一般是在美國大學任教、40歲以

18、下的學者。在過去26位克拉克獎獲獎人中,共有9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比例高達1/3以上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弗里德曼其他大獎普利策文學獎(The Pulitzer prize in literature)小說獎、歷史作品獎、非小說作品獎、傳記獎、詩歌獎和戲劇獎布克獎(英語作品)卡夫卡獎(獲獎者至少有一部作品被譯成捷克文)龔古爾文學獎(法語作品)其他大獎普利斯特里獎(Priestley Medal)美國化學會所頒發的最高獎項每年評選一次,用以鼓勵在化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該獎項于1922年設立,以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的名字命名在1944年以前為每三年評選一次。其他大獎菲爾茲獎(F

19、ields Medal)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持評定的,在四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菲爾茲獎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要求設立的。頒給兩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得獎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華人數學家丘成桐囊括了菲爾茲獎(1982)、克拉福德獎(1994)、沃爾夫獎(2010)等獎項其他大獎由俄羅斯富翁YuriMilner領銜資助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PRIZES)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以及青年挑戰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 諾貝爾獎,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在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方面:

20、王貽芳領導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聯合的企業家有美國遺傳技術公司前CEOArtLevinson、谷歌創立者之一SergeyBrin、23andMe公司創立者AnneWojcicki,Facebook創立者MarkZuckerberg及其夫人PriscillaChan,以及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夫婦其他大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于2000年,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主辦。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500萬元)。2000年5吳文俊(1919.5.12),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1930.9.1),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6王選(1937.2.52006.2.13),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昆(1919.9.22005.7.6),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7金怡濂(1929.9) ,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8劉東生(1917.11.242008.3.6),地球環境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永志(1932.11.17),航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9空缺2005年10葉篤正(1916.2.212013.10.16),氣象學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