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來,木棉盛開_第1頁
清風徐來,木棉盛開_第2頁
清風徐來,木棉盛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風徐來,木棉盛開讀舒婷致橡樹有感漢語言文學4班 2012級 王紅致橡樹是舒婷的一首愛情詩,寫于1977年。朱自清先生在中國新文學 大系詩集導言(1935年)中說過:“中國缺少情詩,有的只是憶內 寄內 或曲喻隱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戀愛者絕少,為愛情而歌詠愛情的沒有。”致橡樹 則不然,它坦誠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表達獨立、平等的愛情觀。剛從文革陰影 中走出的詩人,就以女性的敏感把握時代脈搏,呼喚美好愛情,這在當時具有喚 醒心靈、解放思想的重要意義。中國傳統愛情詩,從女性角度抒寫愛情的并不鮮見。比如,詩經里的氓 樂府詩上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紅 藕香殘玉簟秋),朱淑真的

2、秋日偶成、清平樂(惱煙撩露,留我須臾往。) 等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這些作品皆以女性口吻,或曲折委婉地講述癡迷于愛情 的不幸,或大膽直白地訴說對愛情的忠貞,或深切執著地表達美好的愛戀、無盡 的相思。然而,無一例外地,它們都是失去自我的,女性的主體意識是缺失 的,愛情和婚姻幾乎是全部內涵,甚至決定女性一生的命運。因為在封建社會, 女性一直處于從屬地位,女性的權力被男權社會吞噬,她們喪失自主權,無法主 宰自己的命運。英國著名作家、女權主義運動領袖波伏娃也因此把女性稱為“第 二性”。然而,致橡樹和傳統愛情詩截然不同。舒婷從女性角度出發,又能突破 傳統局限,表現出現代女性的獨立立場和價值尊嚴。致橡樹以女

3、性視角切入, 一開始就大膽沖破傳統羈絆,表現出強烈的女性獨立意識。“我如果愛你”,詩歌 第一句以“我”與“你”的對話開始,不容置疑地宣告女性和男性一樣擁有自己 的獨立話語權。接著,詩人用了一連串的六個比喻性意象否定了傳統愛情。從凌 霄花、鳥兒到日光、春雨,將“依附型二“奉獻型”、“癡戀型”這些建立在不對 等基礎之上的男女關系全部否定。“絕不”、“也不”、“也不止”等決斷性的用詞 表現出對舊時代的強烈抗議,詩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修辭,但隱藏在修辭后面 的是歷史,是一代人追求沖出歷史壓抑和束縛的痛苦心理和強烈愿望。從詩歌的第一層看,抒情女主人公的獨立姿態和叛逆形象就呼之欲出。那么, 當女性開始用第

4、一人稱表達自己的時候,她必然要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的價值。 在男女關系中,自己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位置,理想中的男性應該是一個什么樣 的形象,自己將要重構的是怎樣的男女關系?在詩歌的第二層,詩人把“木棉” 作為女性的象征物,借“木棉”寄托詩人的愛情理想和人格尊嚴,把現代女性的 個性品質向縱深處推進了一大步。“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一個“站”字,新女性的獨立品質也和“木棉”形象一起熠熠 生輝。我們知道,歷代詩人眼里的女性形象一向都是柔弱、依附的,比如傳統愛 情詩往往用“樹”與“藤”,“磐石”和“蒲葦”等象征男女關系,這正符合傳統 社會對女性從屬地位的要求。而舒婷選擇

5、了“木棉”和“橡樹”進行整體象征, 以“木棉”對“橡樹”的表白撐起詩歌的靈魂。它們比肩而立,地位平等;它 們各自獨立,彼此尊重;它們相依相存、相互支撐;它們同甘共苦、命運與共。“木棉”對“橡樹”的表白,讀來既是情人間的私語,又是“心有靈犀一點 通”的默契,更是女性面對未來的莊重宣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 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這種愛情觀 的核心是獨立、平等和尊重,女性不僅有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也有自我實現的要 求,也有對時代理想的回應。由此可見,致橡樹是女性意識的生動再現。詩 人態度鮮明地站在女性立場,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反叛傳統的女性形象,并以女性

6、的獨立身份傳達出自己的愛情理想,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和人格尊嚴。致橡樹正是表達了這一種理性的愛情觀。木棉象征了具有獨立意識的女 性,告訴人們在為愛情、為家庭盡到自己責任的同時,也應該保持獨立的人格。 它能夠引領迷惘中的當代青年尋找到真正的愛情,開始美好的人生。讓我們堅信: 愛情是對人精神的一種提升,它能讓人從平凡走向偉大,從自私走向寬容,從脆弱走向堅強青年人對愛情的選擇,從大處說關乎國家的和諧穩定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從 小處說關乎個人的婚姻、事業甚至人生選擇。然而,當代人的愛情觀卻十分混亂, 是非判斷不清,價值觀模糊。從“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種把愛情當作消 費品,到“這就是愛,稀里又糊涂”

7、的跟著感覺走,再到“寧愿在寶馬車里哭, 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的享樂主義,都折射出青年人在擇偶方面重物質輕精神, 重個人感受輕道德理想的時代特點。顯而易見的是,致橡樹里提倡的愛情理 想距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然而,在今天,它所倡導的平等獨立的愛情觀,以及 對愛情的堅貞,對精神的追求,風雨同舟的支撐,同甘共苦的信念,卻比任何時 候都重要,應該成為潤澤當代人干枯心靈的一道清泉,成為抵抗物質化愛情的一 道清風。參考文獻:胡義鵬.何為“偉大的愛情”一一我對舒婷致橡樹主題的一種解讀J.文 藝評論,2012(04).張嘯.木棉與獨立意識一一英美“新批評”視角下的致橡樹J.安徽文學,2011 (6).王輝.論致橡樹的教育意義J.文教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