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識講座,7福課件_第1頁
茶文化知識講座,7福課件_第2頁
茶文化知識講座,7福課件_第3頁
茶文化知識講座,7福課件_第4頁
茶文化知識講座,7福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茶文化知識講座主講人:張珂日 期: 2014.9.23從五個方面介紹茶的基本知識茶的源流:茶的起源 歷史 方法 傳播 陸羽及茶經茶的認識:茶的六大種類 五大功效喝杯好茶:茶的鑒賞 沖泡 程式 方法和禮儀茶道簡介:茶性 茶品與茶德 喝茶 品茶 茶藝 茶道 茶道精神茶文化簡介:茶文化的概念 茶文化的作用一、茶的源流(一)茶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樹原產地在我國的云貴川一帶的密林之中 作為飲料的茶葉,是采摘茶樹的芽葉制成的 云南勐海古茶樹王圖片古茶樹(三)飲茶方法的演變 1、煮茶法 :唐代飲茶的基本方法 2、點茶法 :此法為宋代斗茶所用 3、花茶法 :此法為明代朱權所創 4、毛茶法 :少數民族常用的

2、方法5、泡茶法 :從明清到現在,為民間廣泛 應用 (四)茶的外傳世界上有160多個國家和30億人在喝茶,有50多個國家種茶。我國是茶的故鄉,其他國家的茶樹、茶葉及其制作技術和品飲方式等,都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入的。 最早是在公元4世紀末5世紀初傳入朝鮮(高麗國)茶傳入日本可能始于漢代,有文字記載還是唐代 茶傳入歐洲是在16世紀 17世紀初,茶傳入俄羅斯 1780年印度首次引進中國茶籽 20世紀60年代 傳入非洲陸羽的身世 陸羽的身世坎坷凄涼,極富傳奇色彩。據天門縣志、上饒縣志以及陸羽自傳記載,陸羽大約出生于唐玄宗時的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幼時被棄于天門竟陵的一座小石橋下。 陸羽的當時竟陵龍

3、蓋寺主持智積禪師路過小橋時,聽到群雁哀鳴和嬰兒的啼哭聲,禪師尋下橋去看,發現一個嬰兒凍得瑟瑟發抖,啼哭不止,一群大雁惟恐嬰兒受凍,都張開翅膀為嬰兒遮擋寒風,于是禪師抱回嬰兒到寺中撫養。 陸羽的姓名因為嬰兒無姓無名也無法訪得父母是誰,智積禪師便用易經卜卦,為嬰兒取名,占得漸卦,卦辭是:“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于是禪師按照卦辭為嬰兒定姓為“陸”,取名為“羽”,字“鴻漸”。 此事在唐國史補和新唐書 陸羽傳中均有記載 。陸羽的求學經過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河南尹李齊物被貶為竟陵太守。李齊物到任之后移風易俗,勵精圖治,且慧眼識英才,他十分賞識陸羽的才華和抱負,并且非常同情陸羽的身世。李齊物不僅

4、贈送詩書給陸羽,而且介紹陸羽去火門山(今天門市佛子山)鄒夫子處讀書。陸羽在讀書之余,常在龍尾山(今天門市李場鎮與石河鎮交界處)采野生茶,為鄒夫子煮茗。鄒看他愛茶成癖,便請人在火門山南坡鑿了一眼井,后人稱為陸子泉。此井清澈如鏡,甘冽醇厚,四季常盈,現在佛子山鎮的村民們仍用此泉飲用、灌溉。火門山求學,使陸羽真正開始了學子生涯,這對陸羽后來成長為唐代著名文人,被尊為茶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陸羽在天門與崔國輔的交往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被貶為竟陵司馬,在這一年,陸羽也揖別了鄒夫子離開了火門山。崔國輔比陸羽足足長四十六歲,但這一老一少,一官一民卻結為忘年之交。他們交游三年,常在一起

5、品茶鑒水、談詩論文、謔笑永日,友誼至深。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 牛及文槐書函相贈。崔國輔與陸羽的雅意高誼被載入了唐才子傳崔國輔傳,傳為千古美談。 陸羽著茶經 上元元年(公元 760年)陸羽結廬于苕溪之濱,開始了他閉門著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譚宴永日“(陸文學自傳)以及”細寫茶經煮香茗,為留清香駐人間“的隱居生活。在他隱居期間,一方面繼續游歷名山大川訪泉問茶,廣泛搜集資料,一方面同名僧高士保持交往,尋求知音,共研茶道。在結廬苕溪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秋,陸羽撰寫了(陸文學自傳)。由于陸羽的誠信人品以及對佛學、詩詞、書法的造詣,特

6、別是淵博的茶學知識和高超的烹茶技藝,為他在浙江湖州士官僧俗各界贏得了崇高的聲望。特別是永泰元年,陸羽的茶經初稿完成后,社會名流們爭相傳抄,廣受好評,使得陸羽的聲譽日隆。茶經的修訂、完稿、付梓時間陸羽劃時代的科學巨著茶經寫作過程前后經歷了近三十年時間。據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考證:陸羽著茶經經過學茶啟蒙階段,鑒泉品茶階段,江南考察和閉門著書階段,以及修改充實成書階段,直到建中元年(公元 780年)左右才完成 。茶經成稿于765年,修訂于775年,付梓在780年。陸羽33歲寫起,43歲修改,48歲出書。歷時15年。 成名后的陸羽陸羽以他的人品和豐富的茶學知識名震朝野,朝廷曾先后兩次詔拜陸羽為“太子文學

7、”和“太常寺太祝”,陸羽都婉辭圣命。陸羽在成名后的晚年,依然是四處品泉問茶,先后到過紹興、余杭、蘇州、無錫、宜興、丹陽、南京、上饒、撫州等地,最終又返回湖州。于貞元未年(公元804年)陸羽走完了他皓首窮茶之路,悄然逝去,葬于浙江湖州市郊區東南約三十公里處的杼山。陸羽對茶學的貢獻1、著述茶經創立了中國茶道 2、推動了茶葉生產的發展 3、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4、為后代茶人樹立精行儉德的榜樣 陸羽煮茶圖陸羽茶經的主要內容 卷上一之源:開篇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概括茶的產地和特性。包括茶的植物性狀,茶字的構造及同義字,茶樹生長的自然條件和栽培方法,鮮葉的品質及鑒別方法以及茶的效用。二之具:采制茶

8、餅的工具。包括采茶、蒸茶、搗茶、拍茶、焙茶、穿茶、和封存茶的一系列工具,共有19種。三之造:介紹茶的采摘和制作方法茶、品質鑒別方法。從采摘到封藏,有采、蒸、搗、拍、焙、穿、封七道工序。陸羽茶經的主要內容 卷中四之器:茶的烹飲用具。分生火、煮茶、碾茶、量茶、盛水、濾水、取水、盛鹽、取鹽、飲茶、盛具、擺設、清潔等八類共28種用具。陸羽茶經的主要內容 卷下五之煮:茶的調制步驟。先用火烤,再搗成細末,然后烹煮。包括煮茶的水及如何煮茶等。六之飲:記述了飲茶的意義、沿革和方式方法。提出了飲茶有九難。七之事:古代有關茶的歷史資料共48條。涉及到醫藥、史料、詩詞歌賦、神異、注釋、地理和其他共7類。八之出:記述

9、了茶葉的產地。唐代的山南、江南、浙東、浙西、淮南、劍南、嶺南、黔中8個道的43個州郡44個縣。九之略:二之具中所列的19種制茶工具和四之器中所列的287種器具,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省略,不必一律照搬照套。十之圖:將茶經全文用白絹寫錄下來,掛在室內,便于觀看閱讀,指導茶葉的產制。 綠茶品質特點:清湯綠葉,回味甘甜,含豐富的茶多酚代表品種: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廬山云霧等工藝流程:殺青,揉捻,干燥(殺青、烘青)等主要產地: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地茶 園綠 茶白 茶品質特點:白色多毛、甘冽可口,性涼、退熱降火代表品種:水仙白、白牡丹、銀針工藝流程:萎凋、干燥(曬干、烘干)主要產地:主要在福建白

10、茶的代表品種:水仙白、白牡丹黃茶品質特點: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性涼,含豐富的維生素代表品種: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工藝流程:殺青、揉捻、萎凋、堆悶、干燥主要產地:湖南、安徽、四川、廣東黃茶:蒙頂黃芽青茶(烏龍茶)品質特點:湯色金黃,天然花香,滋味醇厚,降脂減肥代表品種: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鳳凰單樅、大紅袍工藝流程:曬青萎凋,搖青發酵,揉捻干燥主要產地:福建、廣東、臺灣青茶:鐵觀音黑茶品質特點:葉色油黑,陳年舊香,湯色橙黃,降脂降壓,抗癌代表品種:沱茶、餅茶、邊茶、黑茶、普洱茶、磚茶工藝流程:殺青揉捻,渥堆發酵,干燥主要產地: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黑茶:普洱茶紅茶品質特

11、點:紅葉紅湯,香甜味醇,滋味鮮美代表品種:祁紅、滇紅、寧紅、閩紅工藝流程:萎凋、揉捻、發酵、干燥主要產地:安徽、云南、江西、福建等地紅 茶再加工茶花茶品質特點:湯色清亮,滋味醇厚,香氣撲鼻。代表品種:茉莉花茶、白蘭花茶、桂花茶。工藝流程:茶胚復火,蘭花打底,窨制合并,通花 散熱,提花復火,勻堆。主要產地:產地廣泛(二)茶的功效 五大功能1、解毒:神農本草說:“神農嘗百草,是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華佗食論說:“苦茶常服,可以益思”。唐代醫藥學家陳藏器說:“止渴除疫,貴哉茶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許多古籍記載,茶是可以解毒的。

12、傳說中的神農氏古代醫學家:華 佗 李時珍茶的五大功能 2、保健:茶葉的營養成份有三類 維生素:茶葉中含豐富的維生素,人體每天中需要60毫克維生素,每天喝上3-5杯茶就可滿足了。礦物質:茶葉中含有4%-7%的無機物,多半能能溶于水,被人體吸收利用。蛋白質等:茶葉含氨基酸2%-4%,含碳水化合物30%,類脂含2%3%,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份。茶的五大功能3、治療 茶葉中的藥效成份主要有 (1)茶多酚,含20-30%,可抑制血管硬化,防止內出血、高血壓、冠心病,抗菌殺菌,治療痢疾、急性腸胃炎和尿路感染,活血解毒化瘀,防血拴,抗菌素原子幅射等。 (2)生物堿,含量為2-4%,有興奮中樞神經、消除疲勞,

13、提高思維能力,還有利尿、解痙、強心等功效。(3)脂多糖,含量3%,有增強免疫力、抗幅射,改善造血系統功能。茶的五大功能4、養生 茶有生理養生和心理養生兩個方面的作用 喝茶講究一個品字,在細品漫飲中,不但能營造一種平靜的心理氛圍,而且讓人們感受大自然,從而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質樸,這對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有好處的。品茶其實就是一個陶冶情操的過程,茶文化修養達到一定境界,便會用整個心靈去品味,使自己的的思想、情感融入到茶的氛圍中,在茶的熏陶下人格得以升華,有了高尚的品格,就有利于心理健康,從而達到心理養生的目的。茶的五大功能5、修身 人是萬物之靈。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回歸自然、親和自 然的渴望,品茶是人

14、同大自然進行精神交流和感情溝通的最佳方式。按照茶道的要求品茶時,悠悠裊裊的茶煙,淡然無極的茶味,妙不可言的茶香,心曠神怡的茶景,以及茶人自己的清靜虛空的心境,可使人的身心高度放松,進入一種忘我的奇妙境界。同時,人在特定的環境中,存在著對人間真誠友情的渴望,茶是交友聯誼的媒介,喝茶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喝茶:解毒、治療、保健、養生、修身會喝好茶,有好茶喝,是一種清福!三、喝杯好茶(一)茶的鑒賞 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三看:一看外觀,色澤、質地、齊均;二看茶湯:鮮艷、清澈、明亮;三看底葉:細嫩、均齊,完整。 三聞:一聞干茶香,無陳味、霉味;二聞熱茶香,有甜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香型;三聞冷茶

15、香,有底香。 三品:一品火功,足火、老火、生青;二品滋味,濃烈、鮮爽、醇厚、淡薄、苦澀、生澀;三品韻味:香、清、甘、活。 三回味: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滿口生津;二是齒頰回味甘醇,留香盡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滋潤通暢。 喝一杯好茶(二)茶的沖泡泡茶五要素1、泡茶用水 2、泡茶水溫 3、茶水比例 4、沖泡時間 5、沖泡次數 茶的沖泡“五要素”用水、水溫、茶水比例、沖泡時間、沖泡次數(三)泡茶程式1、備器 2、煮水 3、備茶 4、燙壺(杯)5、置茶 7、正泡 6、初泡8、分茶 泡茶程式有8個步驟(四)幾種泡茶方法介紹 1、潤泡與鳳凰三點頭 2、“關公巡城”與“韓信點兵” 3、高沖與低斟 4、“茶三酒四

16、”和“恰倒好處” 5、“游山玩水”與“巡回倒茶法” 6、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7、“老茶壺泡、嫩茶杯泡”和“內外夾攻” 泡茶要講究方法技是藝的根本,美是藝的核心;神是藝的功夫,韻是藝的生命。(五)泡茶禮儀 1、品茶環境 2、儀容儀表 3、形體語言4、茶禮介紹 伸手禮鞠 躬 禮鞠躬禮講究文明禮貌 和諧人際關系四、茶道簡介 (一)茶性、茶品與茶德 茶性:是茶之生長、體型、特色、內質的外在表現,是茶品和生性的“復合體”。茶性微寒,但味醇而不烈,讓人提神醒腦,茶生長在爛石、礫壤而不失堅強本性。 南方有嘉木茶 與 酒酒:豪爽、勇猛、講義氣的漢子,生命的野烈; 茶:文靜、寬厚、重情義的書生,智慧的靜穆。

17、 酒:生命中增加一種追求和張力,飲前清香誘人,飲后使人意氣用事,昏寐。 茶:生命中增加一種清純和智慧,飲前清香誘人,飲后使人清醒清新、純正。茶 品 茶品是指人們從茶的認識中提煉出來的茶的象征性品貌,這里的品貌不單指品類,還可以指外形和內質,陸羽稱茶樹為嘉木,指茶乃“精行儉德”之品。茶品的意義是被人們不斷地挖掘和重視的,被茶人賦予在普遍意義上的特殊內涵。茶 德 陸羽提出了“精行儉德”。唐劉貞亮提出“以茶敬悶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仁禮,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 當代茶圣莊晚芳提出“廉美和敬”的茶德,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相處,

18、敬愛為人”。 (二)喝茶、品茶、茶藝、茶道 只求解渴,補充水份,對茶水、茶具不講究,稱為喝茶。 品嘗山水孕育的佳茗,對茶、對水、對茶具、對環境比較講究的喝茶,就叫品茶。 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人際關系等的喝茶,叫茶藝。 陶治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這是飲茶的最高境界,這就是茶道。 (三)茶道及其精神 茶道,既包含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以身許國、窮通兼達”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天人合一、寧靜致遠、道法自然、守真養真”的道家哲學理念,還包含了“茶佛一味、梵我如一、普愛萬物、見性成佛”的佛家宗旨。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平和敦厚、崇尚自然、重生原生、追求怡真的個性。品茶悟茶,修生養性茶道精神的內涵1、日本茶道精神四諦:和敬清寂 2、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