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師三級第二章人體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課件_第1頁
公共營養師三級第二章人體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課件_第2頁
公共營養師三級第二章人體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課件_第3頁
公共營養師三級第二章人體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課件_第4頁
公共營養師三級第二章人體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人體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公共營養師三級第二章人體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膳食調查人體測量和資料分析人體營養水平的生化檢驗營養不足或缺乏的臨床檢查人體營養狀況測定和評價的方法第一節 人體體格測量其根本目的是評價機體膳食營養狀況成年人最常用的體格測量指標是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上臂圍和皮褶厚度等,以身高和體重最重要兒童測量常用指標有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坐高、上臂圍等,其中也以身高和體重最重要。身高和體重綜合反映了蛋白質和能量以及其他一些營養素的攝入、利用和儲備情況。反映了機體、肌肉、內臟的發育和潛在能力。能量和宏量營養素供應不足時體重的變化更靈敏.知識要求一、體格測量的標準化標準和標準

2、化的概念標準,指某項活動或其結果規定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標準化,指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即標準)的活動過程。標準化目的,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知識要求體格測量工作的標準化使體格測量的精確度和準確度盡量接近真值精確度,指以最小的差異重復測定一個個體的能力準確度,指測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真值,即真實值,最能反映被測個體體格的值。實際使用中,常將最有經驗的調查員所測得的數值或多人多次測定的同一個體的平均數值作為近似的真值。知識要求質控人員負責抽查復核各種指標體格測量的標準化工作準備體格測量的工具,包括體重計、身高測量儀等標準化表格筆記錄用表能力要求工作程序準備填

3、表每名調查員2張記錄表(見表2-1,表2-2)調查對象如果用編號的話,應一致、統一測量測定2次,分別填入記錄表內注意,2次測量不能連續進行能力要求表2-1 標準化第一次測定表調查員:日期: 年 月 日第1次測定被測人員編號身高(長)(cm)體重(kg)12345678910備注能力要求表2-2 標準化第二次測定表調查員:日期: 年 月 日第2次測定被測人員編號身高(長)(cm)體重(kg)12345678910備注能力要求計算監督員測量數據監督員將測定值記錄到表2-3若測定項目較多,則一個測定項目一張表計算精確度指標2次測定差值,并將出現最多的正號或負號的個數占全部測定人數的分數記錄在合計欄2

4、次測定差值平方,平方和記錄在合計欄計算2次測定結果相加值數據計算調查員和監督員用自己數據依上述步驟重復計算能力要求表2-3 監督員標準化表被測者編號第一次測定(1)第二次測定(2)精確度(1)+(2)(5)監督員(1)+(2)(6)準確度(1)-(2)(3)(1)-(2)2(4)(5)-(6)(7)(5)-(6)2(8)182.882.2+0.60.36165.0283.884.6-0.80.64168.4386.085.6+0.40.16171.6486.286.0+0.20.04172.2582.082.000164.0685.685.4+0.20.04171.0782.382.4-0.1

5、0.01164.7887.687.600175.2980.180.6-0.50.25160.71085.386.5-1.21.44171.8合計+4/82.94A=2.942=5.88 B=2.943=8.82能力要求比較(見表2-4)將監督員的第(5)列值填入表2-4第(6)列將第(5)列值減去第(6)列值,結果填入第(7)列,并將出現最多的正號或負號的個數占全部測定人數的分數記錄在第(7)列合計欄將第(7)列的平方值填入第(8)列,其平方和填入第(8)列合計欄中能力要求表2-4 調查員A標準化表被測者編號第一次測定(1)第二次測定(2)精確度(1)+(2)(5)監督員(1)+(2)(6)準

6、確度(1)-(2)(3)(1)-(2)2(4)(5)-(6)(7)(5)-(6)2(8)184.283.7+0.50.25167.9165.0+2.98.41286.185.4+0.70.49171.5168.4+3.19.61386.285.8+0.40.16172.0171.6+0.40.16487.586.5+1.01.00174.0172.2+1.83.24582.682.7-0.10.01165.3164.0+1.31.69686.486.0+0.40.16172.4171.0+1.41.96782.083.5-1.52.25165.5164.7+0.80.64888.488.2+0

7、.20.04176.6175.2+1.41.96982.081.5+0.50.25163.5160.7+2.87.841086.687.0-0.40.16173.6171.8+1.83.24合計+7/104.77+10/1038.75A=5.88 B=8.82能力要求評價監督員的第(4)列總和應最小,或小于大部分調查員的第(4)列總和,否則另換監督員將表2-3第(4)列總和乘2得到A值(5.88),乘3得到B值(8.82)監督員第(4)列值最小,其精密度好,可勝任第(4)列值應小于A值,否則說明精確度不夠,同時伴有第(3)列分數很大(大于等于9/10),說明偏差發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測定之間能力

8、要求第(8)列值應小于B值,否則說明準確度不夠,若伴有第(7)列分數大于或等于9/10,說明此調查員在某些程序上總是犯同樣錯誤第(8)列總計值一般大于第(4)列總計值,否則說明測定的精確度或準確度不好或計算過程有誤調查員A測定結果說明其精密度好,但準確度差標準化的使用能力要求二、嬰幼兒身長、頭頂至臀長、頭圍、胸圍和體重的測量底板一塊頭板兩塊可移動的滑板一塊帶刻度的圍板兩塊臥式標準量床二、嬰幼兒身長、頭頂至臀長、頭圍、胸圍和體重的測量臥式標準量床或量板的使用適用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測量方法仰臥于量床,頭部頂著一端頭板,移動滑動板與嬰幼兒的臀部或腳跟緊貼住,從滑動板與圍板接觸處讀取刻度尺上讀數,即分

9、別為嬰幼兒的頂-臀長和身長知識要求嬰幼兒身長、頭頂至臀長、頭圍、胸圍、體重測量的方法及意義嬰幼兒頭頂至臀長和身長測量(縱向指標) 使用器材:臥式量板(或量床),臥式量板由一長120cm的地板以及在其一端與之垂直的頂板構成,另一端可以移動于底板縱槽上的足板該足板必須與頂板平行于底板垂直,在底板中線兩側要嵌有兩條與長邊平行的兩尺,其刻度可讀至0.1cm知識要求嬰幼兒頭圍和胸圍測量(橫向指標)頭圍從雙側眉弓上緣經后腦勺枕骨粗隆繞頭一周的長度,表示頭顱的圍長,反映顱內容量的大小。胸圍從兩乳頭線到后面兩肩胛骨下角下緣繞一周的長度。測量工具:軟尺頭-胸交叉時間出生時,頭圍比胸圍大12cm,1歲左右,頭圍與

10、胸圍大致相等,1歲以后,胸圍則大于頭圍根據頭-胸交叉時間判斷小兒營養狀況。營養狀況良好,則時間提前;營養不良,則時間推遲知識要求嬰幼兒體重測量體重是指身體各部分的重量之和,主要反映構成體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內臟、體質和水分等的變化情況。測量工具:專門的嬰幼兒體重磅秤若沒有,可用成人體重計,測量時采用減差法嬰幼兒體重測量的誤差小于身長測量的誤差,故體重是嬰幼兒營養狀況評價的常用指標知識要求嬰幼兒頭圍、胸圍、身長、頂-臀長和體重的測量工作準備軟尺用2m長的鋼尺檢查,相差不能超過0.5cm標準量床用鋼尺檢查刻度,10.0cm,誤差不大于0.1cm嬰幼兒專門體重磅秤或成人體重計誤差不得超過0.1%能力

11、要求工作程序頭圍的測量對三歲以下兒童測量頭圍頭圍測量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0.1cm使用儀器:無伸縮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需讀至0.1cm能力要求*頭圍測量方法嬰幼兒取坐位或仰臥位,測量者立于被測者的前方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于頭部右側齊眉弓上緣處,軟尺從頭部右側經枕骨粗隆最高處回到零點,讀到0.1cm。測量時嬰幼兒需脫帽,軟尺應緊貼皮膚,左右對稱,長發者應將頭發在軟尺經過處向上、下分開,使軟尺緊貼頭皮能力要求胸圍測定*測定方法嬰幼兒取仰臥位,自然躺平,處于平靜狀態測試者立于嬰幼兒右方,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于被測嬰幼兒胸前右側乳頭下緣,右手拉軟尺使其繞經后背肩胛下角下緣為準,經左側回

12、至零點卷尺圍繞胸部的松緊度應適宜,以對皮膚不產生明顯壓迫為度應在受試者吸氣尚未開始時讀取數值,卷尺上與0點相交的數值為胸圍值,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0.1cm)能力要求身長和頂-臀長的測定*身長測量方法將量板放在平坦的地面或桌面讓母親脫去小兒鞋帽和厚衣褲,使其仰臥于量板中線上助手固定小兒頭部使其接觸頭板。此時小兒面向上,兩耳在同一水平上,兩側耳廓上緣與眼眶下緣的連線與量板垂直測量者位于小兒的右側,在確定小兒平臥于板中線后,將左手置于小兒膝部使其固定,用右手滑動滑板,使之緊貼于小兒足跟,然后讀取讀數之小數點后一位(0.1cm)能力要求體重測定 *測試方法測試時,杠桿秤應放在平坦地面上

13、,調整0點至刻度尺成水平位受試者身著短褲短袖衫,站立稱臺中央。測試人員放置適當砝碼并移動砝碼之刻度尺平衡讀數以kg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記錄員復誦后將讀數填入方格內。測試誤差不超過0.1kg。若嬰兒哭鬧厲害,無法配和完成,可用減差法能力要求三、上臂圍和皮褶厚度的測量上臂的解剖學結構上臂是指人上肢從肩關節到肘關節這一段肩峰鷹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知識要求測量上臂圍和皮褶厚度的意義上臂圍可以反映營養狀況,與體重密切相關 量取上臂自肩峰至鷹嘴連線中點的臂圍長皮褶厚度是衡量個體營養狀況和肥胖程度較好的指標,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 三個測量點:肱三頭肌、肩胛下角和臍旁推算全身脂肪含量 人體密度 D=c-

14、m(log皮褶厚度值) 人體脂肪含量 BF%=(4.95/D-4.50)100% 測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反映人體皮下脂肪分布情況上臂圍和肱三頭肌皮褶厚度計算上臂肌圍和上臂肌面積知識要求皮褶厚度計的使用方法長時間未使用,在使用前需校正壓力要符合規定標準右手握皮褶計測量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處右手拇指松開皮褶計卡鉗鉗柄,使鉗尖部充分夾住皮褶在皮褶計指針快速回落后立即讀數 三次測量,取平均值知識要求上臂圍和皮褶厚度測量操作工作準備結果記錄表使用儀器卷尺皮褶厚度計場地的準備被測者的準備能力要求工作程序上臂圍的測量受試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緊張,體重平均落在兩腿充分裸露左上肢,手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測

15、試人員站于被測者身后,找到肩峰、尺骨鷹嘴部位,標記出肩峰到尺骨鷹嘴連線中點處用軟尺起始端下緣壓在標記的連線中點,水平繞一周,測量并讀取周長能力要求肱三頭肌皮褶厚度測量受試者自然站立,被測部分充分裸露測試人員找到肩峰、尺骨鷹嘴(肘部骨性突起),并用油筆標記出右臂后面從肩峰到尺骨鷹嘴連線中點處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將被測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夾提起來(標記點上方2cm處)在該皮褶提起點的下方1cm用皮褶計測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開皮褶計卡鉗鉗柄,使鉗尖部分夾住皮褶,在皮褶計指針快速回落后即讀數。要連續測量三次,記錄以毫米為單位,精確到0.1mm能力要求肱二頭肌皮褶厚度測量受試者自然站立,被測部分充分裸露

16、受試者上臂自然下垂,測試人員取肱二頭肌肌腹中點處(基本與乳頭水平),為肩峰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上一厘米,并用油筆標記該點順自然皮褶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將被測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夾提起來其余操作同肱三頭肌測量能力要求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測量受試者自然站立,被測部分充分裸露測試人員用油筆標出右肩胛下角位置在右肩胛下角下方1cm順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與脊柱成45度),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將被測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夾提起來其余操作同肱三頭肌皮褶厚度測量方法能力要求其他部位皮褶厚度測量髂脊上部(在腋中線上,髂前上脊與肋下緣連線中點處),測量時,肩、臂自然放松,向內下方,與水平線成45角進行測量腹部(

17、臍右側2cm),垂直方向提起測量能力要求注意事項調查前應先進行培訓把皮膚和皮下組織提起,不能把肌肉夾提住測量儀器的準備和保存能力要求第二節 實驗室指標收集和判斷尿液樣品的收集和保存(24h尿樣)糞便的收集和保存血樣的收集和保存知識要求一、尿液樣品的收集和保存尿液的種類知識要求(1)任意尿即留取任何時間的一次尿液,適用于門診、急診患者。本法留取尿液方便。但易受飲食、運動、用藥等因素的影響(2)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標本,為較濃縮和酸化的標本。受前天膳食影響較小,其化學成分較恒定,故采用較多。(3)餐后尿午餐后2h收集患者尿液,對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的撿出更為敏感。(4)白晝尿及夜間尿白天12h

18、(早8點至晚8點)夜間12h(晚8點至明晨8點)的尿液,進行尿量、尿比重等對比測量,對心臟和腎臟疾病的診斷有一定價值。(5)24h尿因為尿中的溶質在一天不同的時間排泄的濃度不同,為準確定量而要收集24h尿液。(6)負荷尿1)早飯后排空尿液,然后口服硫胺素5mg、核黃素5mg、尼 克酸50mg、抗壞血酸500mg(按測定需要選服用);2)最后將服藥后4h內所排出尿液全部收集于棕色瓶中.量體 積后取約100mL放入預先加有100mg草酸的小棕色瓶中;3)尿液混勻后調pH值至4.0,即可測硫氨酸、核磺酸、抗壞 血酸或N1-甲基尼克酸胺的含量。尿液的保存冷藏于4加入化學防腐劑福爾馬林甲苯麝香草酚濃鹽酸

19、碳酸鈉氯仿混合防腐劑知識要求尿液用于營養評價的意義用于測定人體蛋白質的需要量和氨基酸代謝實驗用于測定水溶性維生素的耐受實驗和研究水溶性維生素的需要量用于評價礦物質代謝用于評價機體水溶性維生素的營養狀況用于研究人體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的需要量知識要求24h尿液樣品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準備收集容器可容納500ml的收集瓶和盛裝2L以上的容器冰箱和防腐劑工作程序24h尿液的收集尿液的保存:冷藏,加防腐劑注意事項能力要求 工作程序: (1)在收集容器上貼上標簽(姓名,性別,年齡). (2)清晨8時排空小便但不收集,此后至次日晨8時的每一次都 收集. (3)4攝氏度的冰箱保存. (4)測量總體積,并將2

20、4h尿液混勻. (5)取出約60mL于棕色瓶并寫上總尿量. 尿液的保存:4冷藏或加防腐劑注意事項: 收集容器要求清潔、干燥、一次性使用,有較大開口,無化學干擾物質,容器上有明顯標記(姓名、編號、收集日期)。 應留有足夠的標本,任意一次尿標本至少留取12mL,其余項目最好超過50mL。如果收集的是定時尿,容器應足夠大,并加蓋,必要時加防腐劑。將尿液放置在陰涼避光處,防止陽光的照射。 如要進行尿培養,應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 掌握正確的收集方法,及時送檢。 正常糞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殘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細菌和無機鹽及水等組成。糞便檢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道有無炎癥、出血、

21、寄生蟲感染、惡性腫瘤等情況;可以判斷胃腸、肝膽胰腺系統的功能狀況;了解腸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檢查糞便中有無致病菌以協助診斷腸道傳染病;進行營養代謝實驗.常要收集糞便,收集的時間至少3天.二、糞便的收集和保存糞便收集的種類常規糞便標本濃縮糞便標本糞便的保存固定保存:適用寄生蟲及蟲卵檢測冷藏保存運送培養基保存:腹瀉病人致病菌檢測0.05mmol/L硫酸保存:做氮平衡實驗冷凍保存:用于礦物質代謝研究知識要求糞便用于營養學研究的意義測定人體蛋白質的需要量(氮平衡法)評價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氮平衡法)研究人體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的需要量評價食物中礦物質的吸收率以及影響礦物質吸收的因素監測體內礦物質

22、隨糞便的排泄情況知識要求糞便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準備干凈的廣口容器250ml的紙盒有蓋的玻璃容器、塑料容器工作程序常規糞便的收集糞便的保存能力要求注意事項應取新鮮樣本,盛器潔凈,不得混有尿液,不可有消毒劑及污水的污染找寄生蟲蟲體及作蟲卵計數時應采集24h糞便隱血實驗,前三日應禁食肉類及含動物血食物,并禁服鐵劑糞膽原測定,連續收集3天,每天將糞便混勻稱重20g送檢氮平衡或礦物質平衡實驗,糞便應標記細菌學檢查,應采集于有蓋滅菌容器內能力要求三、血樣的收集和保存血液樣品的種類指血、耳垂血、足跟血、靜脈血、眼眶取血抗凝劑的使用肝素、檸檬酸鈉等血清或血漿的分離采血后立即分離知識要求血清和血漿的分離 血清和血

23、漿的區別:血漿含有纖維蛋白原而血清沒有,其他成分一樣. 血清和血漿都需要采血后立刻分離。目前常用的化學或生化方法大多用血清進行。若需血清標本則直接將血液注入清潔的試管或小瓶內,待其凝固后取上層血清即可。 若用全血或血漿進行檢驗,應將血液注入含有抗凝劑的試管或小瓶內盡快分離出血漿和各成分。血漿的分離比血清快且量多。血樣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準備采血容器抗凝劑離心機、冰箱、試管或離心管、試管架等工作程序血樣的采集末梢采血:耳垂、指尖,腳后跟(嬰兒)靜脈采血:肘前、腕背能力要求血清或血漿的分離 采樣后應立刻分離,不能及時分離時應放于在4度冰箱內保存,不能超過72小時。血樣保存 溫度對血樣的影響很大,保存中

24、試管標簽相當重 要,一般用油筆或不掉的標簽注意事項采血操作中防止溶血按所涉及檢驗目的需要選擇能力要求第三節 營養不良的癥狀和體征判別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骨軟化?。ňS生素D缺乏)兒童佝僂病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B2缺乏鋅缺乏知識要求一、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能量的需要蛋白質癥狀與體征主要癥狀主要體征分類水腫型營養不良消瘦型營養不良混合型知識要求能量需要基礎知識1)機體會運用自身儲備的能量甚至消耗自身的組織以滿足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2)兒童生長發育停止,成人出現身體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能量不足1)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2)長期會導致肥胖和機體負擔.3)成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

25、癌癥等慢性 疾病的威脅因素.能量過剩蛋白質是荷蘭科學家格里特在1838年發現的。蛋白質是生物體內一種極重要的高分子有機物,占人體干重的54%。 蛋白質主要由氨基酸組成,因氨基酸的組合排列不同而組成各種類型的蛋白質。人體中估計有10萬種以上的蛋白質。生命是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這種運動方式是通過蛋白質來實現的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人體的每個組織:毛發、皮膚、肌肉、骨骼、內臟、大腦、血液、神經、內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所以說飲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質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蛋白質需要基本知識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是所有營養不良中最致命的一

26、種.長期蛋白質-能量攝入不足將導致人體多種激素水平和身體成分含量發生明顯改變.體重明顯下降,各組織器官明顯萎縮,出現嚴重的負氮平衡。嬰幼兒對此非常敏感。 (1)主要癥狀:病人極易感到疲勞,情緒不好,虛弱無力.嚴重者意識模糊,認知能力下降.(2)主要體征:生長停滯,體重下降,易感染,腹瀉,低血壓,低體溫和心動過速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癥狀與體征: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的分類以蛋白質缺乏為主而能量供給尚能適應機體需要.生長停滯表現為:水腫,腹瀉,常伴發感染,頭發稀少易脫落,表情冷漠或情緒不好。以能量不足為主,主要表現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顯著消耗和內在器官萎縮.如“皮包骨”,舟狀腹,蛙狀腹.病人體重常低

27、于其標準體重的60% 。蛋白質和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常同時伴有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缺乏。(1)水腫型(2)消瘦型(3)混合型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判定工作準備工作程序了解一般情況膳食史調查了解個人健康狀況基本資料進行相關體格檢查建議患者進行一些實驗室指標的檢查詢問獲得相關信息分析考慮要點能力要求表2-8 營養評價的可能診斷指標能力要求營養評價可能的診斷指標(必須包括一個或更多)個人史先天性營養不良吸收不良疾病或殘疾服用影響食欲的藥物,如多動癥使用的藥物食物/營養史報告或觀察長期食物攝入不足母乳不足喂養不當饑餓拒食人體測量皮褶厚度減少BMI18.5,兒童可根據生長發育曲線圖體檢結果消瘦型明顯消瘦

28、,肌肉重量減少,肌萎縮皮膚干燥,毛發稀少水腫型凹陷性水腫皮膚干燥,毛發稀少色素沉著精神萎靡、反映冷淡生化數據、臨床檢驗血紅蛋白濃度、血清白蛋白、血清運鐵蛋白、血清甲狀腺素結合前蛋白等指標下降分級體重低于正常的百分比皮下脂肪及肌肉情況精神狀態第一度25%腹部,軀干大腿內側脂肪層變薄,肌肉不結實,面色無華同正常小兒或較差第二度25%40%腹部,軀干脂肪層完全消失,四肢,面頰輕度消失,皮膚出現蒼白干燥,肌肉松弛,胸背消瘦抑郁不安,活潑性減少,食欲減退,易患腹瀉第三度40%50%皮下脂肪層完全消失,面頰脂肪亦消失,皮膚皺褶干枯,無光澤或浮腫發亮,肌肉顯著消瘦(皮包骨),失去彈性,成老人相不安,好哭,晚

29、間高度抑制,拒食,反應差,感染時體溫不升或稍微升高營養不良者的臨床分級二、營養性貧血的判斷基本知識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癥狀和體征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缺鐵性貧血期知識要求營養性貧血的基本知識: 多發生在2歲以下的兒童,但其他人群也有可能.包括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缺鐵,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引起低血色素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體內維生素12與葉酸的含量不足,使紅細胞成熟的因素缺乏缺鐵性貧血的癥狀與體征體內缺鐵的三個階段: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缺鐵性貧血期體內儲存鐵減少,血清鐵濃度降低,無臨床癥狀.血清鐵濃度下降,血紅蛋白濃度尚未降到貧血標準.處于亞臨床階段.此時

30、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積下降,出現臨床癥狀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可表現為: 1)起初緩慢,一般先是發現皮膚粘膜逐漸蒼白,尤其以口唇 和甲床(反甲)最明顯。 2)疲乏無力,不愛活動,常有煩躁不按或者萎靡不振。 3)食欲減退,常出現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有的還會出 現異食癖。 4)機體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抗寒能力下降。 5)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等減少為主,肝脾腫大.心率增快。缺鐵性貧血的判斷工作準備工作程序獲得相關信息進行相關體格檢查建議患者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詢問病史獲得相關信息考慮分析要點膳食調整建議注意事項能力要求表2-9 缺鐵性貧血的判斷要點能力要求營養評價判斷要點(必須包括一個或更多)個人史吸

31、收不良其他代謝疾病服用影響食欲或抑制鐵吸收的藥物體檢結果心慌、氣促、頭昏畏寒、抵抗力下降口唇、甲床、黏膜蒼白易疲勞兒童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障礙等食物、營養史報告或觀察長期食物,特別是動物性食品攝入不足喂養不當節食和/或限制食物類別食物選擇不當和/或不良的膳食行為生化數據、臨床檢驗血紅蛋白濃度、血清鐵、血清鐵蛋白、血清運鐵蛋白、血清甲狀腺素結合前蛋白等指標下降Hb:男性130g/L;女性120g/L三、維生素A缺乏的判斷與評價基本體征眼部癥狀:眼干燥癥、夜盲癥、角膜軟化皮膚癥狀:皮膚干燥 、毛囊性丘疹、“蟾皮癥”骨骼系統:骨組織停止生長、發育遲緩生殖功能:影響女性受孕和懷孕導致胎兒畸

32、形和死亡 男性出現精子減少、性激素合成障礙免疫功能: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下降,患兒易發生反復呼 吸道感染及腹瀉等知識要求VA缺乏的皮膚表現毛囊角化蟾皮病雙側眼結膜有畢脫氏斑角膜軟化維生素A缺乏的判定標準血清視黃醇含量暗適應能力測定:早期診斷依據生理盲點:靈敏指標眼結膜印跡細胞學法尿液上皮細胞檢查知識要求維生素A缺乏的判斷與評價工作準備工作程序通過詢問,獲得相關信息進行相關體格檢查詢問病史獲得相關信息提出膳食調整建議能力要求表2-10 維生素A缺乏的可能診斷指標能力要求營養評價判斷要點(必須包括一個或更多)個人史吸收不良其他代謝疾病或消化疾病服用影響維生素A吸收的藥物或食物體檢結果夜盲癥,畢托氏斑,

33、濾泡角化過度干眼癥上皮干燥、增生、毛囊角化過度發育不良、毛發干燥、易脫落食物、營養史報告或觀察長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攝入不足喂養不當脂肪攝入不足節食和/或限制食物類別、偏食食物選擇不當和/或不良的膳食行為生化數據、臨床檢驗維生素A:血清視黃醇0.70mol/L四、骨軟化病(維生素D缺乏)的判斷與評價癥狀和體征常見癥狀肌無力“鴨步”判斷標準主要表現為骨質軟化,骨樣組織增生,骨骼變形知識要求維生素D缺乏癥主要發生在氣溫偏低,日光照射不足,食物中缺乏維生素D來源的地區的人群中,以嬰幼兒、孕婦、乳母、老人較常見。維生素D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骨內進行的所有過程:骨細胞的增生、分化,骨基質的形成、成熟和鈣化,

34、骨質的重吸收等.發病原因主要為皮膚維生素D合成不足與膳食維生素D攝入不足。不同年齡維生素D缺乏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嬰幼兒時期的缺乏可導致佝僂病的發生,成人階段的缺乏則會形成骨軟化癥。1.骨軟化病的癥狀和體征: 發生于成年人,多見于寒冷貧困地區的妊娠多產婦女及體弱多病的老人。 常見癥狀:骨痛、肌無力和骨壓痛。肌無力是維生素D缺乏的重要表現。*鴨步*妊娠、哺乳期婦女和老年人主要表新為骨骼軟化、變形、易折斷。2.骨軟化病判定標準:骨樣組織增生,骨骼變形。 病因多是維生素D和鈣,磷的缺乏。骨軟化病的判斷與評價工作準備工作程序了解基本情況進行相關體格檢查詢問病史獲得相關信息分析考慮要點能力要求表2-11

35、骨軟化病的判斷要點能力要求營養評價判斷要點(必須包括一個或更多)個人史吸收不良其他代謝疾病或消化疾病服用影響維生素D和鈣吸收的藥物或食物骨質疏松、骨質軟化、骨折次數日光照射不足生育次數人體測量身高是否有改變體檢結果手足痙攣癥:抽搐、驚厥肌無力X線檢查改變食物、營養史報告或觀察長期富含維生素D或鈣的食物攝入不足食物選擇不當和/或不良的膳食行為生化數據、臨床檢驗低血鈣、低血磷、維生素D:25-(OH)2D320mmol/ml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1)促進因素:鈣磷比,腸道為酸性環境,同時攝取 維生素A、C等。 (2)阻礙因素:植酸、草酸、脂肪酸,膳食纖維以及 堿性藥物。 (3)VD的兩個來源:

36、食物和陽光。相關鏈接: 影響維生素D和鈣吸收的因素五、兒童佝僂病的判斷與評價臨床表現神經精神癥狀:多汗、夜驚、易激怒骨骼變化頭部:前囟閉合延遲、方顱、鞍狀頭、十字頭胸部肋骨串珠胸廓畸形:赫式溝,漏斗胸四肢及脊柱:O/X型腿,手足鐲其他表現知識要求X線檢查-見表2-12表2-12 佝僂病的X線檢查表現時期X線檢查表現初期或輕癥期改變不顯著,干骺端鈣化預備線可有輕度模糊,以尺橈骨端明顯活動期干骺端鈣化預備線消失,呈毛刷狀,常有杯口狀凹陷;骺線顯著增寬,骨質稀疏,皮質變薄,可伴有不完全骨折及下肢彎曲畸形恢復期鈣化預備線重新出現,但仍不太規則,杯口狀改變消失,骨密度逐漸恢復知識要求維生素D缺乏判定標準-見表2-13表2-13 佝僂病的診斷項目佝僂病診斷檢查項目主要條件次要條件臨床癥狀多汗、夜驚煩躁不安體征乒乓頭、方顱、肋串珠、雞胸,手足鐲,“O”型腿,典型肋軟溝枕禿、方顱、肋軟溝血液鈣磷乘積28單位2028單位胸骨X線(干骺端)毛刷狀鈣化預備線模糊知識要求兒童佝僂病的判斷與評價工作準備工作程序詢問病史進行相關體格檢查根據現有的條件和技術選擇實驗室檢查方法評價與判斷病因癥候或癥狀注意事項能力要求六、維生素C缺乏的判斷與評價基本癥狀和體征一般癥狀出血癥狀:皮膚瘀點貧血骨骼癥狀:四肢疼痛呈蛙狀體位,壞血病串珠其他癥狀知識要求維生素C缺乏的判斷標準毛細血管脆性實驗血漿及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