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_第1頁
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_第2頁
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_第3頁
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_第4頁
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馬鈴薯產業現實狀況及發展戰略陳伊里東北農業大學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頁發展馬鈴薯產業意義馬鈴薯是主要糧菜飼兼用作物和工業原料作物,增產增收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因其營養豐富,被譽為“地下蘋果”和“第二面包”。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耕地降低和人口增加矛盾不可逆轉,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對確保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振興農村區域經濟含有主要戰略意義。為此,農業部將馬鈴薯確定為第四大糧食作物。為落實農業部年9號文件“關于加緊馬鈴薯產業發展意見” 精神,20農業部分別在廣西南寧、內蒙古烏蘭察布和甘肅定西舉行了馬鈴薯免耕栽培現場會、馬鈴薯節水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會和馬鈴薯產業發展會

2、議。20在全國開展高產創建活動,設置崗位教授和試驗站等,可見國家對馬鈴薯產業關注。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頁馬鈴薯生產分布引自金黎平研究員相關匯報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頁一、馬鈴薯生產現實狀況近(1999-)官方統計數據,全國馬鈴薯面積、總產和單產結果如圖: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4頁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5頁面積產量穩定增加指標十五期間年平均比九五期間增加比1996年增加種植面積(萬畝)7105.9787.27523.61919.1增幅(%)-12.64-34.24占糧食總面積(%)-4.75-鮮薯產量(萬噸)7019.61076.47435.52135.9增

3、幅(%)-18.11-40.30占糧食總產量(%)-2.99-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6頁年馬鈴薯種植面積前10位省份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7頁年馬鈴薯單產前10位省份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8頁地點萬畝展示區(千克/畝)千畝展示區(千克/畝)百畝展示區(千克/畝)黑龍江克山縣332044674797黑龍江望奎縣230425333034云南省玉龍縣21002500云南省會澤縣30783554甘肅5縣3460湖北湖南21202230陜西榆林夏馬鈴薯3792陜西榆林秋馬鈴薯48884245四川4500山東3886福建280031003338青海2558年馬鈴薯高產創建活動部分示

4、范區測產結果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9頁良種良法快速推廣10多年來,我國優良品種選育和脫毒種薯應用步伐加緊,全國已育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165個,當前生產中大面積推廣品種有50多個。建成大中型馬鈴薯脫毒中心23個。年,我國約生產微型薯4億粒,脫毒種薯推廣面積達2000萬畝左右,占馬鈴薯種植面積25%。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0頁區域化格局初步形成北方一季作區主要包含東北地域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省除遼東半島以外大部,華北地域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全部以及西北地域陜西北部、寧夏、甘肅、青海全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域。本區為我國馬鈴薯最大主產區,種植面積占全國49%左右,已成為我國主

5、要種薯產地和加工原料薯生產基地。中原二季作區主要包含遼寧、河北、山西3省南部,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本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占全國5%左右。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1頁西南一二季混作區主要包含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等省(區、市),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域,以及陜西安康市。本區是我國馬鈴薯面積增加最快產區之一,種植面積占全國39%左右。南方冬作區主要包含江西南部、湖南和湖北東部、廣西、廣東、福建、海南和臺灣等。本區利用水稻收獲后冬閑田種植馬鈴薯,在出口和早熟菜用方面效益顯著,近年來種植面積快速擴大,且有較大潛力,種植面積占全國7%左右。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2頁 北

6、方一季作區中原二季作區南方冬作區 西南混作區種植面積49%,產量種薯產地加工原料薯生產基地鮮食商品薯-種植面積5%-早熟菜用-出口-高產 -面積39% -增加快-加工-糧食區域化格局初步形成 面積:7%快速擴大冬閑田出口和早熟菜用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3頁二、馬鈴薯種薯生產現實狀況1、種薯市場需求年我國馬鈴薯栽培總面積已達7100萬畝左右(教授統計達8600萬畝)。每畝用種量以100千克計算,按7100萬畝統計,需種薯71億千克,即710萬噸。合格脫毒種薯普及率不足20%,而發達國家脫毒薯普及率超出90%,近80%(即568萬噸)缺口(還不包含種薯向外出口)。品種生產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7、,尤其是專用具種。 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4頁2、全國種薯需要量計算各項指標馬鈴薯生產G3種薯G2種薯G1種薯面積500萬公頃50萬公頃5萬公頃用組培苗需9-12億株(產量為5粒/株);需溫室和網室750公頃(500粒/平方米)。常規基質(草炭、蛭石、珍珠巖等)需112.5萬立方米(1500立方米/公頃)。用水或霧培法生產不但可節約基質,并可大大節約組培苗和生產空間,單位面積生產效率普通為基質2-4倍,大部分一年可生產二季。公頃用種量2.25噸(150千克/畝)2.25噸(150千克/畝)9-12萬粒(微型薯)種薯需求量1125萬噸(G3)112.5萬噸(G2)45-60億粒(G1)

8、單產22.5噸/公頃(1.5噸/畝)22.5噸/公頃(1.5噸/畝)種薯生產量1125萬噸(G3)112.5萬噸(G2)以年為例三代供種體系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5頁脫毒苗G1G2G3種薯用量脫毒苗G1G2G3普及60%需用量組培苗6-8億株;溫室和網室450公頃。27-36億粒67.5萬噸675萬噸普及90%需用量組培苗8.1-10.8億株;溫室和網室675公頃。40.5-54億粒101.25萬噸1012.5萬噸 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6頁3、種薯流向 北方一作區是我國馬鈴薯主產區,也是主要種薯繁育基地。該區域生產種薯大量調運到中原二作區和南方冬種區。北方一作區中原二作區

9、南方冬作區西南混作區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7頁4、主要種薯產區及供給量 就氣候和自然條件而言,我國最好種薯生產基地是黑龍江省,內蒙、甘肅、河北北部、山西陜西北部、青海、寧夏等省區也較適宜生產種薯。其中,黑龍江省、內蒙、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域,甘肅種薯生產和銷售競爭激列。它們是國內種薯銷售量最大省區,含有很好繁育體系,種薯質量很好,所銷售脫毒種薯在中原和南方種植有較大增產效果。 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8頁黑龍江省年產脫毒微型薯能力3000萬粒左右,脫毒薯外銷達可30萬噸。河北省年產脫毒苗5000萬株,微型薯萬粒,種薯2.5萬噸。內蒙古年產脫毒苗3000萬株,微型薯9000萬粒,種

10、薯100萬噸。甘肅省年產脫毒苗4580萬株,微型薯6450萬粒,原種3.375萬噸,種薯15.65萬噸。青海省年產脫毒苗200萬株,微型薯700萬粒,原種0.28萬噸,種薯2.4萬噸。寧夏年產脫毒苗315萬株,微型薯3000萬粒,原種1萬噸,種薯30萬噸。陜西省年產脫毒苗725萬株,微型薯1255萬粒,原種0.6萬噸,種薯12.13萬噸。山西省年產脫毒苗78萬株,微型薯168萬粒,原種0.35萬噸,種薯1.6萬噸。希森集團(國家馬鈴薯工程中心)年生產微型薯2.5億粒,自繁后再供給全國。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年生產組培苗550萬株,微型薯650萬粒,原種噸。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19頁三、

11、馬鈴薯栽培技術現實狀況傳統栽培模式,管理方式粗放,生產規模小、水肥和農藥生產投入不足,機械化程度只有1%左右,與國際先進水平70%相比差距甚遠。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0頁各地探索適合當地自然、氣候、土壤和經濟條件耕作模式和栽培技術北方地域:機械化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旱作高產栽培技術(包含地膜覆蓋結合優質種薯、種薯處理、平衡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膜下滴灌等)。中原地域:早熟馬鈴薯與糧、棉、瓜、菜、果等作物間套種,早春地膜覆蓋、小拱棚和大棚栽培技術。西南地域:改中稻、玉米或馬鈴薯一年一熟,為中稻、稻草覆蓋秋馬鈴薯/免耕油菜、春馬鈴薯/玉米、馬鈴薯/玉米/甘薯等間套復種,大力推廣免耕栽培等節

12、本增效技術。南方地域:利用冬閑田,在中、晚稻收獲后增種一季冬馬鈴薯,形成中(晚)稻冬馬鈴薯種植模式,大力推廣稻草覆蓋免耕、稻草包芯栽培等輕簡栽培技術。年全國馬鈴薯間套作面積2400萬畝,地膜覆蓋面積900多萬畝,稻草覆蓋免耕栽培近400萬畝,機械化作業面積200多萬畝。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1頁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2頁四、馬鈴薯加工現實狀況我國馬鈴薯加工企業約4500家,其中規模化深加工企業近100家。精淀粉年加工能力200萬噸左右,加工能力6000噸以上企業50余家,主要分布在北方黑龍江、內蒙古、寧夏、甘肅和西南云南、貴州等14個省(區)。全粉年加工能力10萬噸左右,加

13、工企業近10余家,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甘肅和山西等地。薯片薯條年加工能力38萬噸,加工企業近20余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哈爾濱、上海、廣東、江蘇等東部沿海地域和大城市。粉絲粉皮年加工能力8萬噸以上,加工企業零碎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南等地。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3頁五、馬鈴薯貯藏現實狀況為保障市場供給,提升貯藏質量,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甘肅等馬鈴薯主產區建成了一批種薯貯藏庫,總貯藏能力達50100萬噸;北方鮮食馬鈴薯貯藏庫興建取得突破,貯藏總量占鮮食馬鈴薯50%以上;大型加工型原料薯貯藏庫主要由加工企業建立,其中貯藏量10萬噸左右有5個,1萬噸以上有10余個,總貯藏能力在100萬噸左右。中

14、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4頁六、馬鈴薯生產發展潛力種植面積增加潛力單產增加潛力新品種應用潛力新生產技術推廣潛力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5頁種植面積增加潛力近年來,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8000萬畝(530萬公頃);南方稻區和干旱、半干旱地域,種植面積都有增加潛力。南方12個水稻生產省區(年),有冬閑稻田近2.45億畝(1633萬公頃),當前種植馬鈴薯約960萬畝(64.25萬公頃),占冬閑稻田3.93%。假如種植百分比能提升到10%左右,就可增加冬作馬鈴薯面積近1500萬畝(100萬公頃),冬作總面積可達2450萬畝(163萬公頃)。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6頁與1998年

15、相比,年在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等省區,共增加馬鈴薯種植面積1052萬畝(70.11萬公頃)。主要原因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域,馬鈴薯、春小麥、春谷子、蕎麥和莜麥等是主要糧食作物,其中以馬鈴薯抗旱性最強,生產潛力最大,光合生產效率最高。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7頁馬鈴薯單產提升潛力依據FAO統計資料,年有近20個國家馬鈴薯平均單產超出了30噸/公頃(2000千克/畝)。新西蘭平均單產50.2噸/公頃(3346.7千克/畝)荷蘭平均單產45.6噸/公頃(3040.0千克/畝)我國平均單產為12.8噸/公頃(853.0千克/畝),在全世界156個種植馬鈴薯國家和地域中排名第102位,僅

16、為世界平均水平74.0%。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8頁馬鈴薯新品種應用潛力新品種積聚了各種優良性狀,如抗病毒病、抗晚疫病、抗旱和適合加工(淀粉加工和油炸加工),而且產量比當地主栽品種要高。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29頁新生產技術推廣潛力當前我國在世界上有兩項主要栽培技術走在世界前列一是冬作馬鈴薯栽培技術二是馬鈴薯旱作栽培技術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0頁冬作馬鈴薯栽培馬鈴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蓋栽培技術是在睡到收獲后,稻田免耕,直接開溝成畦,將種薯擺放在土面上,施肥之后用稻草全程(全生育期)覆蓋,配適當當管理辦法,直至收獲鮮薯一項馬鈴薯省工節本、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該技術主要有

17、點能夠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操作方便,省工節本,它改“種薯”為“擺薯”,改“挖薯”為“揀薯”,整個過程“擺一擺,蓋一蓋,揀一揀”,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種、中耕除草和挖薯收獲等很多工序;二是生產出來馬鈴薯薯塊圓整,表皮光滑,商品性好,產量高;三是經過稻薯水旱輪作,秸稈還田,有利于改進土壤結構,提升土壤肥力,實現稻草資源綜合利用;四是稻草覆蓋后雜草少,病蟲少,能夠降低農藥、化肥和化學除草劑用量,有利于改良生態環境。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1頁馬鈴薯旱作栽培針對干旱特點,覆蓋降低蒸發量是旱作馬鈴薯生產主要節水辦法。當前全膜雙壟壟側播種、全膜雙壟溝播、膜下滴管等栽培技術是干旱區慣用新型栽培技術

18、,顯著增加了產量和改進塊莖品質。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2頁七、馬鈴薯產業發展趨勢國內消費需求增加,未來供需偏緊食品消費觀念逐步改變,消費量逐年增加。人均鮮薯消費量從年14千克上升到2031千克。按到達世界平均水平50千克推算,每年將增加消費量10001200萬噸。1. 市場供需分析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3頁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尤其是伴隨脫毒馬鈴薯推廣,對種薯需求呈快速增加趨勢。年馬鈴薯種植面積7523.6萬畝,需脫毒種薯1000萬噸左右,實際供給量僅350萬噸,缺口約650萬噸。預計20,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將到達1.2億畝,種薯需求量將超出1500萬噸。廣泛用于食品加工

19、、紡織、印染等行業。加工業快速發展,對原料薯需求快速增加。我國馬鈴薯加工情況表種類需求總量(萬噸)生產量(萬噸)缺口量(萬噸)缺口百分比(%)原料薯1576536104066淀粉加工原料薯1400400100071冷凍薯條126650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4頁國際貿易快速增加,出口前景遼闊世界馬鈴薯貿易主要發生在西歐和北美發達國家之間世界馬鈴薯貿易情況表種類1996年增幅(%)貿易總額(億美元)479217721961.14鮮薯貿易量(億噸)71.75112.0956.22我國在馬鈴薯淀粉、種薯和鮮薯等方面出口前景遼闊年均進口馬鈴薯及產品85.6萬噸,占世界進口量3.44%,主要從美

20、國、加拿大和歐盟進口冷凍制品和淀粉等。年均出口53.2萬噸,占世界出口量2.34%,主要向馬來西亞、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周圍地域出口種薯和商品薯,出口額從年0.11億美元增加到200.91億美元,年均增加42%。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5頁2. 競爭力分析資源優勢顯著,增產潛力大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多樣,馬鈴薯含有生育期短、適應性廣、耐瘠薄等特點,從南到北一年四季都有馬鈴薯種植。北方經過調整種植結構、南方開發冬閑田、西南發展間作套種、中原擴大早春栽培,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潛力在5000萬畝以上。我國馬鈴薯單產長久徘徊在1000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經過良種良法等配

21、套技術辦法,單產水平能夠提升到1300千克以上。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6頁比較效益突出,增收潛力大年我國馬鈴薯畝純收益和收益率分別為503.03元和66.45%,遠高于稻谷、小麥、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比效益很好稻谷高310.32元和27.39%。中原、華南及西南地域早熟馬鈴薯上市時間正值蔬菜供給淡季,價格優勢顯著。馬鈴薯產品生產成本和價格均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含有顯著成本、價格和效益優勢。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7頁區位優勢顯著,出口潛力大受可耕種面積和氣候等條件限制,我國周圍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一直都是馬鈴薯種薯、食用鮮薯和馬鈴薯加工制品進口國。據不完全統計,越南、泰國每年

22、需進口種薯3萬噸,日本每年需進口薯條27萬噸。這些地域是我國馬鈴薯出口潛在市場,與西歐、北美等主要馬鈴薯輸出國相比,我國含有顯著區位優勢和地理優勢。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8頁3. 制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馬鈴薯主產區多為土地貧瘠、水資源缺乏、農業生產條件差地域,60%以上馬鈴薯種植在無澆灌條件干旱和半干旱地域,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是造成單產水平長久低而不穩主要原因,同時限制了農業機械普及應用。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39頁技術原因脫毒種薯應用面積小,全國脫毒種薯應用面積僅為馬鈴薯種植面積25%左右,發達國家多在90%以上。栽培管理水平落后,我國北方馬鈴薯產區耕作方式粗放,在應用當代栽

23、培、管理技術方面與其它作物相比差距較大,如我國馬鈴薯機械化水平僅為1%,而發達國家多在80%以上。優質專用具種短缺,我國馬鈴薯以鮮食為主,專用薯百分比僅為6.5%左右,而發達國家多在50%以上。貯藏技術和方法落后,貯藏損失超出15%,而發達國家均控制在8%以下。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40頁社會原因長久以來馬鈴薯被視為小雜糧,重視程度和政策扶持力度顯著不足,科技支撐體系微弱,結果轉化和技術普及率較低。傳統“小、散、弱、低”生產局面,嚴重制約了馬鈴薯產業化發展,組織化程度低,種植規模小,生產效率低下。種薯質量監控體系不健全,未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合格證制度,種薯質量難以確保。中國馬

24、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41頁八、馬鈴薯產業發展思緒、目標與任務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堅持種薯先行、區域發展、科技興薯和產業帶動戰略方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優勢區域和重點地域,努力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構建布局合理、特點鮮明、效益顯著馬鈴薯集中優勢產區。1. 發展思緒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42頁優化脫毒種薯、加工專用薯和鮮食商品薯區域產業布局,推進“三薯”協調發展,加緊脫毒種薯、新品種、新技術研發推廣,主攻單產,提升品質,提升馬鈴薯生產、加工、儲備、流通水平,加緊構建馬鈴薯當代化產業體系,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中國馬

25、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43頁2. 發展目標力爭到年,我國馬鈴薯優勢區域種植面積到達1.15億畝,平均畝產1300千克,總產量到達1.5億噸。建成高產高效良種繁育體系和完善種薯質量控制體系,脫毒種薯面積占總種植面積50%以上,專用薯面積和訂單面積分別占30%以上,加工百分比到達25%,畝均增收100元以上。貯藏損失控制在10%以下。中國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第44頁3. 主要任務自然原因加緊優良品種和脫毒種薯繁育和推廣建立新型馬鈴薯種薯繁育和推廣體系,引進、選育和推廣馬鈴薯高產優質多抗專用新品種加緊優良品種選育和脫毒推廣速度。東北區重點選育和推廣抗晚疫病淀粉加工和鮮食型品種;華北和西北區重點選育和推廣抗旱、抗病毒病、抗瘡痂病淀粉加工型、食品加工型和鮮食型品種;西南區重點選育和推廣抗晚疫病、抗青枯病、抗病毒病鮮食和淀粉加工型品種;南方區重點推廣抗病毒早熟、鮮食和鮮薯出口型品種。建立和完善種薯標準化生產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加大種薯市場監管力度。依據生產需要建立脫毒種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