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測試題(共63張PPT)_第1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測試題(共63張PPT)_第2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測試題(共63張PPT)_第3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測試題(共63張PPT)_第4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測試題(共63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測試題(共63張PPT)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測試題(共63張PPT)【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

2、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求說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說惠王,弗用,乃東之趙,趙相奉陽君弗說之。去游燕,歲余而后得見(選自史記蘇秦列傳)【注釋】說:勸說,說服少:輕視,貶低。9.解釋加點詞的意思(4分)餓其體膚( )衡于慮( )出游數歲( )期年,以出揣摩(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10.用“/”為文中畫線,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乙】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

3、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求說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說惠王,弗用,乃東之趙,趙相奉陽君弗說之。去游燕,歲余而后得見(選自史記蘇秦列傳)【注釋】說:勸說,說服少:輕視,貶低。10.用“/”為文中畫線,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乙1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求說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說惠王,弗用,乃東之趙,趙相奉陽君弗說之。去游燕,歲余而后得見(選自史記蘇秦列傳)【注釋】說:勸說,說

5、服少:輕視,貶低。1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甲】故天將12.【乙】文蘇秦的經歷能否作為【甲】文論點的事實論據?請結合選文內容說明理由。(3分)【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

6、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求說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說惠王,弗用,乃東之趙,趙相奉陽君弗說之。去游燕,歲余而后得見(選自史記蘇秦列傳)【注釋】說:勸說,說服少:輕視,貶低。12.【乙】文蘇秦的經歷能否作為【甲】文論點的事實論據?請結答案:9.使饑餓同“橫”, 梗塞,指不順游歷一年10. 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11.用這些方法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動, 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原來沒有的才能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國家的侵擾,

7、這樣的國家就常常走向滅亡。(蘇秦)于是就閉門不出,把自己的藏書全部閱讀了一遍。12. 能。【乙】文通過寫蘇秦出游失敗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讀書,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證明生于憂患這一觀點,符合【甲】文的觀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以可以作為【甲】文的事實論據。答案: 蘇秦,東周洛陽人。他往東去到齊國從師,曾在鬼谷先生那兒研習學問。他出外游歷了好幾年,非常狼狽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譏笑他,說:“周人的風俗,向來是治理產業,努力從事工商,以博取十分之二的利潤為目的。如今你去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窮途末路,不也應該嗎?”蘇秦聽了這些話,心里感到慚愧而暗自傷心,就關

8、門不出,把他的書都取出來,再次發憤閱讀,說:“一個讀書人已經埋頭讀書了,卻不能用自己的知識去取得高位和榮耀,書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于是,他從這些書中找出一本周書陰符,伏案攻讀。讀了一年,他從書中找出了許多揣摩國君心意的訣竅,說道:“憑借這些知識,我可以去游說當代的國君了。”他打算去游說周顯王,顯王的近臣們平素就熟悉蘇秦,都輕視他。 蘇秦,東周洛陽人。他往東去到齊國從師,曾在鬼谷先生那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9-13題。(12分)【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9、,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 貞觀1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2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 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3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4,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5。【注釋】1

10、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2存:撫恤。3耽:沉溺。4九重:深宮之內。5存意:用心操勞國事。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必先苦其心志( )(2)行弗亂其所為( )猶割股以啖腹( ) (4)若耽嗜滋味( )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9-13題。(12分)10、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A、管夷吾舉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時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為朕之耳目/輟耕之壟上10、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11、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第3段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_【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11、,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1、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第3段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12、【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A ,接著提出了擔任治國重任的人才必須經過磨煉的觀點,然后從正反兩面進行推論,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論點。【乙】文太宗認為“為君之道”首先要C。(3分)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9-13題。(12分)

12、【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 貞觀1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2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 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3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

13、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4,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5。【注釋】1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2存:撫恤。3耽:沉溺。4九重:深宮之內。5存意:用心操勞國事。12、【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A ,接著提出了擔任13、【甲】【乙】兩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國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何異同?請結合選文內容具體分析。(3分)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9-13題。(12分)【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

14、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 貞觀1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2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 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3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4,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

15、意5。【注釋】1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2存:撫恤。3耽:沉溺。4九重:深宮之內。5存意:用心操勞國事。13、【甲】【乙】兩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國的觀點,這答案: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1)必先苦其心志( )(2)行弗亂其所為( )(3)猶割股以啖腹( ) (4)若耽嗜滋味( )【參考答案】(1)使痛苦(2)違背(意愿)(3)大腿(4)喜歡,特別愛好10、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A、管夷吾舉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時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為朕之耳目/輟耕之壟上【參考答案】B11、用現代漢語翻譯【甲】

16、文第3段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_ _答案:【參考答案】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12、【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A ,接著提出了擔任治國重任的人才必須經過磨煉的觀點,然后從正反兩面進行推論,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論點。【乙】文太宗認為“為君之道”首先要C。(3分)【參考答案】A:列舉事例;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先撫恤百姓(心存百姓)13、【甲】【乙】兩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國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何異同?請結合選文內容具體分析。(3分)_【參考答案】同:都強調了治國需賢臣輔佐這一內因。甲文強調朝廷要有嚴格執法、直言敢諫的賢士;乙文強調賢臣猶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

17、勞國事。異:甲文還強調外因也能導致亡國的觀點,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就會滅亡。而乙文沒有涉及外因。【參考答案】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做國君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必須首先關心百姓。如果用損害百姓的辦法來滿足自身的享樂,那就像從自己腿上割肉來充饑一樣,肚子填飽了,人也就死了。再說,我從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求。使人身體受到損害的原因不在別的,都是由于自己貪欲才釀成的災禍。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聲色,那么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損害也就越大,這樣既妨害國家大事,又擾亂百姓。”貞觀六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古代的昏君,他們的耳目都受到蒙蔽

18、,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敗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過錯,于是漸漸導致國滅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宮之內,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們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為國家太平,邊疆安寧,就不用心操勞國事了。”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做國君所應當遵循的原則,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

19、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上問侍臣:“創業與守成孰 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業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注】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狀態。忽:不注意,不重視。15請用“/”標示出下面文言文語句的停頓(只標示一處)。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0、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舜發于吠畝之中 發人則無法家拂土 拂創業與守成孰難 孰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7選出下列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難B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C國恒亡 今亡亦死D征與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17選出下列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18翻譯文中劃線語句。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18翻譯文中劃線語句。19【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處,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19【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答案】15然后/

21、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6起,指任用 通“弼”,輔佐 誰17A18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然而創業的艱難,已成為過去的往事。19唐太宗和孟子都認為治理國家要有“憂患意識”。國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難”,才能使國家基業穩定。【答案】參考譯文:【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

22、所不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后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參考譯文: 【乙】唐太宗問身邊大臣:“創業與守成哪個難?”房玄齡:“建國之前,與各路英雄一起角逐爭斗而后使他們臣服,還是創業難!”魏征說:“自古以來的帝王,莫不是從艱難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難!”太宗說:“玄齡與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體會到創業的

23、艱難。魏征與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富貴而導致驕奢,忘乎所以而產生禍亂,所以懂得守成更難。然而創業的艱難,已成為過去的往事,守成的艱難,正應當與諸位慎重對待。”玄齡等人行禮道:“陛下說這一番話,是國家百姓的福氣呀!” 【乙】唐太宗問身邊大臣:“創業與守成哪個難?”房玄齡: 文言文閱讀(15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4、。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文言文閱讀(15分)1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管夷吾舉于士( ) (2)行拂亂其所為( )(3)及其稍長 ( ) (4)或因而抄錄( ) 文言文閱讀(15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

25、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1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文言文閱讀(13下列選項中加點的字“以”與“太夫人以荻畫地”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以刀劈狼首 B策之不以其道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徒以有先生也13下列選項中加點的字“以”與“太夫人以荻畫地”中的“以”15下

26、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節奏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B行拂/亂/其所為C歐陽公/四歲/而孤 D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 文言文閱讀(15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

27、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15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節奏不正確的一項是( )(21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1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7、經歷磨難,讓你有力量背負著痛苦繼續行走,即使是用殘損的手掌,也能撫平生活的創痕。甲文中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是什么?甲乙兩文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3分)17、經歷磨難,讓你有力量背負著痛苦繼續行走,即使是用殘損的答案:13.A(2分)14. (1)獄官 (2)違背 (3)等到 (4)有時(每個1分,共4分)15

28、.A (2分)16. (1)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2)太夫人用蘆葦稈在地上畫,用這樣的方式教歐陽修寫字。(本題每個2分,共4分)17.客觀因素:艱苦的生活環境。 啟示:成才、成功都必須經歷一番艱難困苦,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信心。(每問2分,共4分,結合文章回答合理即可)答案: 歐陽修在四歲時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借此機會抄錄下來。以至于白天黑夜廢寢忘食,歐陽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讀書。他從小時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

29、就與大人一樣有文采。 歐陽修在四歲時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歐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225題。(12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豉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

30、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選自)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225題。(12分)2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苦其心志 苦:(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衡:(3)至于鄙 鄙:(4)卒得反國 卒: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225題。(12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

31、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豉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選自)2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23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喟然嘆日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溫故而知新D孫叔敖舉于海 所惡有甚于死者23下列加點詞意義和

32、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24請翻譯下列句子。(4分)(1)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2)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225題。(12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豉舉事,無不曰:吾君

33、圣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選自)24請翻譯下列句子。(4分)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225結合甲、乙兩文,概括宋昭公“離國家失社稷”的原因。(2分)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225題。(12分)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

34、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豉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選自)25結合甲、乙兩文,概括宋昭公“離國家失社稷”的原因。(2答案:(三)(12分)22(1)使痛苦(1分) (2)通“橫”,梗塞、不順(1分) (3)邊境 (邊遠的地方)(1分) (4)最終(終于,最后)(1分)23C (2分)24(I)從臉色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

35、,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征”,表現,顯露,O5分;“喻”,了解,明白,O5分;句意1分)(2分) (2)朝內朝外都不能使我聽到我的過失因此到了這個地步!(“聞”使聽到,O5分;“是以”,因此,O5分;句意1分)(2分) 25“諂諛者眾”;(1分)無“法家拂士”(1分) 。附:課外文言文翻譯 宋昭公亡國后出逃,到達了邊境,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圣明!侍從妃子數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長得英俊!朝內朝外都不能使我聽到我的過失,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昭公看來,做君王的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的話人太多。所以宋昭公

36、逃出了國家后能夠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國家答案: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文言文對比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

37、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7.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舜發于畎畝之中 困于心,衡于慮王數封我矣而子辭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文言文對比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

38、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7.解釋下列加點的字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8.翻譯句子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文言文對比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

39、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

40、也。 選自呂氏春秋8.翻譯句子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9.問答題:寫乙文孫叔敖之子“請寢之丘”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結合甲文進行解釋。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文言文對比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

41、,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9.問答題:寫乙文孫叔敖之子“請寢之丘”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7. 發:起,指被任用衡:通“橫”,梗塞、不順數:多次辭:推辭,謝絕8.(1)這樣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2)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東西當作自己所喜愛的東西。9.【參考答案】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會是兵家必爭,沒辦法長期占有,而寢之丘是一塊不吉利

42、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諱,所以能夠長期占有,孫叔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僅在位之時不倨傲,多次拒絕大王的封賞,在將死之時也告誡兒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答案:【乙文翻譯參考】 孫叔敖患了(重)病,臨死的時候告誡他的兒子說:“大王多次賜給我土地,我都沒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會賜給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饒的土地。楚和越國之間有個寢丘,這個地方土地貧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長懼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災祥。所以,能夠長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這塊土地了。”孫叔數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賜給他的兒子,但是孫叔敖的兒子謝絕了,請求賜給寢丘,所以這塊土地至今沒有被他人

43、占有。孫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東西當作自己所喜愛的東西,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乙文翻譯參考】【古文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二章) 【乙】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

44、 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言愈切,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內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節選自宋史,有刪改)【注釋】曹:輩,等。 旌:表彰。【古文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8.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入則無法家拂士 _ (2)內侍請上易衣_【古文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45、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二章) 【乙】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 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言愈切,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內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節選自宋史,有刪改)【注釋】曹:輩,等。 旌:表彰。8.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古文閱讀】【

46、甲】舜發于畎畝之中,9. 翻譯下列句子。(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古文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二章) 【乙】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 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

47、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言愈切,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內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節選自宋史,有刪改)【注釋】曹:輩,等。 旌:表彰。9. 翻譯下列句子。【古文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10. 【乙】文中的_(原文)與【甲】文中的_主旨句異曲同工。【乙】文中的“上”是一個_的人。【古文閱讀】【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

48、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二章) 【乙】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 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言愈切,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內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節選自宋史,有刪改)【注釋】曹:輩,等。 旌:表彰。10. 【乙】文中的_(原文)與【甲】【答案】8.(1). “拂”通“

49、弼”,輔佐。 (2). 易:換。9. 示例;(1)通過這樣的方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沒有的才干。 (2)你能像這樣盡心進言,我還有什么可憂慮呢?10.(1). 示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 “上”是一個知錯能改的人, (3). 虛心納諫或、開明或廣開言路等。【解析】8. 試題分析: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的兩個字都是古今異義詞,如“易”:換。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

50、。【答案】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所以”“動”“曾益”“卿”“朕”等字詞的翻譯。10.試題分析:文言文要點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一空與二空,乙文中的“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與甲文中的“然后知生于憂患

51、而死于安樂也”異曲同工。三空,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質,概括人物的件洛的特點,我們可以分析具體事件,因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種描寫,因為通過描寫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卿能如此,朕復何憂”“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等描寫,可以看出皇上是一個虛心納諫的君主。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二)譯文(部分):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考中元符三年進士。天下長久太平,軍備松弛,東南一帶尤其嚴重。陳禾上奏還沒結束,皇上就惱怒地拂衣而起。陳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請求讓自己說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說:“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陳禾說:“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難道敢吝惜頭

52、顱來報答陛下嗎?這些人今天得到富貴的好處,陛下將來會遭受危亡的禍患。”陳禾的言辭更加激烈,皇上改變了臉色說:“你能像這樣盡心進言,我還有什么可憂慮呢?”內侍請皇上換衣服,皇上回絕他說:“留著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二)譯文(部分):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考中元符三年進閱讀下面兩個語段(10分)【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

53、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牙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牙,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牙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牙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選自群書治要11.選擇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錯誤的一項( )。(2分)A.人恒過( 常常 ) B.而后作( 有所作為)C.鮑叔終善遇之( 待遇 ) D.及小白立( 等到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10分)12

5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管仲既用,任政于齊,桓公以霸。閱讀下面兩個語段(10分)【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牙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牙,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牙事齊公子小

55、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牙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選自群書治要1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閱讀下面兩個語段(1013【甲】文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2分)閱讀下面兩個語段(10分)【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56、,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牙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牙,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牙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牙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選自群書治要13【甲】文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14【甲】文告講我

57、們“磨難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經歷了哪些磨難?結合課文“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理解,另舉一事例來證明這一觀點(4分)閱讀下面兩個語段(10分)【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牙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牙,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

58、而鮑叔牙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牙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選自群書治要14【甲】文告講我們“磨難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經歷答案:11,C (2分)12, (1)用這些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韌,增加他所不具備的才能。(1分)(2)管仲被任用后,在齊國當政,齊桓公因此稱霸天下。(1分)13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就應入則有法家拂士,出則有敵國外患(2分)14(1)磨難:管仲貧困,管仲囚焉。(2分)(2)略(2分)答案:【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獲,腥不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