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TU-R P.1410-3建議書修訂草案20-50 GHz頻帶范圍內地面寬帶毫米波無線電接入系統設計所需的傳播數據和預測方法(ITU-R 203/3號研究課題)(1999-2001-2003-2005)國際電聯無線電通信全會,考慮到為了對地面寬帶毫米波無線電接入系統進行合理的規劃,必須采用合適的傳播信息和預測方法;本建議針對單個毫米波鏈路設計,并未涉及地區方面的問題。建議1在設計20-50 GHz頻帶范圍內地面寬帶毫米波無線電接入系統時,采用附件1中的傳播信息和預測方法。引言寬帶業務通過本地接入網提供到個人家庭和小型商業企業,這種應用正日益增長。在設計接入系統 時,人們越來越多地考慮到毫米波
2、無線電解決方案,該方案目前已經進入實用階段。已經考慮和引入了幾 種系統,如本地多點分配系統、本地多點通信系統和點對多點(P-MP)系統。總的來說,這些系統都可以被稱為寬帶無線接入系統(BWA )。由于無線電系統演變迅速,需要在無線電波傳播方面進行良好設計的指導。本建議書中提供了大量的 毫米波無線電傳播結果,并給出了一些預測方法。地區覆蓋范圍在設計蜂窩系統時,運營機構必須仔細選擇基站的位置和離地高度,以便為一定地區內目標數量的用 戶提供良好的服務。蜂窩小區的大小可能取決于該地區的地形情況以及無線電業務的用戶數量。本節在個地區內非常簡單地描述建筑物特征的基礎上給出了建筑物遮擋的統計模型,并在詳細計
3、算的基礎上給出 了指導意見。另外,本節還給出了植被衰減模型和一些簡單的設計規則。建筑物遮擋預測建筑物遮擋概率的最佳方法是射線跟蹤技術,它使用了含有詳細建筑物和地形數據庫的真實數 據。2.1.1簡單描述了射線跟蹤技術的具體要求。然而,在許多地區無法獲得適當的數據庫,因而推薦采 用2.1.2中的統計模型。射線跟蹤技術的要求如果擁有一個地區的陸地覆蓋范圍數據庫,則可以采用射線跟蹤技術進行精確的覆蓋范圍預測。由于 頻率高、傳播路徑短,可以采用直線幾何光學近似。采用一階近似來預測覆蓋范圍時,用光學視距( LoS)測定一階菲涅耳區 60%的余隙足以確保忽略附 加損耗(見圖1)。對于非視距情況,折射損耗將非
4、常嚴重。數據庫必須準確地描述傳播路徑上地形和建 筑物的情況,而且建筑物數據庫的精度將限制射線預測結果的精度。當傳播路徑大于2 km時,還必須考慮地球曲率的影響。在處理過程中建筑物和植被應該作為不透明物來考慮。每棟房屋頂必須位于由Tx點和Rx點連接所構成的視線以下從統計的角度來看,信號特征的測量結果與射線追蹤模型吻合得比較好;但從測量結果來看,在沒有 一個完全視距的路徑上,信號隨位置、時間的變化非常劇烈。因此,由于實際建筑物數據庫的精度有限, 不可能對特別接近視距路徑處的服務質量進行預測。3植被(特別是大樹和較高的灌木叢)會嚴重損害服務質量,因此理論上數據庫應該包括植被的信息。測量結果表明,在典
5、型的市區/郊區提供服務時,由于天線的波瓣很窄,建筑物和植被遮擋對用戶的損害比多徑反射要嚴重得多,因此,不必對反射進行計算(見4.2.1)。用于射線追蹤評估的數據庫可能是一個詳細的面向對象的數據庫,包含地形高度、單個建筑物輪廓 (包括屋頂高度、外形數據)和以單獨樹叢或成片樹林表征的植被。作為另外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法,在確 定(傳播是否為)視距時也可以用包含地點高度的柵格數據庫,該數據庫可以從一個機載合成孔徑雷達 (SAR)測量得到(見表1)。對數據庫的最低要求目標格式水平分辨率(m)垂直分辨率(m)地形地點高度網格501建筑物 植被建筑物的位置、方向,或者高分辨率的 柵格圖像11統計模型對于發射機
6、(Tx)和接收機(Rx)位置已確定的情況,合成傳播路徑上每棟建筑物的高度低于發射機和接收機連線在越過該建筑物處高度的概率,就可以得到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存在視距(LoS)射線的概率。圖1示出上述地理狀況,并定義了公式(1)中的參數。該模型假設在感興趣的地區內地面平坦,或者地面傾斜度為一個常數。射線在障礙物處的高度hios由下列公式計算:rlos(htx hrx)1hios -htx(i)rrx其中:htx:發射機的離地高度hrx:距離 1處的接收機的離地高度 rios:發射機到障礙物的距離。4假設從平均角度來看,所有建筑物均勻分布,可以估計得出兩點之間建筑物的數量。存在的視距 (LoS)射線的概
7、率為:brP(LoS) =口 P(建筑物_高度 小)(2)b11其中br是被射線穿過的建筑物的數量。對于這種簡單模型來說,下列三個參數是必需的:一:所有建筑物的占地面積與考慮的總占地面積之比(無量綱);一 P:單位面積內建筑物數量的平均值(棟/km2);7:決定建筑物高度分布的變量。對于推薦采用的瑞利分布,變量 丫等于最可能的(模式)建筑物高度。圖 2畫出了需要區別u和B參數 的原因。從圖2可以看出,圖2a)與圖2b)中的被占用土地面積相等,因而 ot值相等;但圖2a)中建筑物 對射線的交互影響預期大于圖 2b)的情況。單獨的1a變量無法區分圖 2中的兩種情況。如果圖 2a)與圖 2b)中建筑
8、物高度近似,射線無障礙地穿過許多小建筑物的概率明顯小于穿過一棟大型建筑物的概率。建筑物占地面積相同,但對射線的交互影響不同的兩種情況從郊區到超高層建筑區,值的取值在0.1至0.8之間波動,P的取值在750至100之間波動。瑞利概率分布P(h)中高度h定義了參數V:P(h)=h2 e2.1.3算法和計算假設8 P、.七知,則采用下列方法計算視距( LoS)覆蓋范圍:如果建筑物均勻分布在各網格點上,則長度1 km的射線穿過的建筑物數量為丫厚。由于只有比例為0f的地面被覆蓋,每 km內射線穿過的建筑物數量為:bi =(4)因而在長度為rrx(km)的路徑上,射線穿過的建筑物數量為:br= floor
9、 ( rrxbi)(5)其中引入了 floor層函數,以保證公式(2)中參數的取值始終為整數。為了計算距離為rrx的存在視距(LoS)射線的概率:步驟1 :利用公式(5)計算Tx和Rx兩點之間建筑物的數量 br。步驟2:假定Tx和Rx兩點之間所有建筑物均勻分布,建筑物距離為:di = i 1/2 C.r i 0,1,.,br -1 ?(6)其中-r = rrx/br,是建筑物間距。有關Rx在距Tx rrx處的建筑物位置1410-03步驟3:在每個距離di處,將di代入公式(1)即可求得會遮擋視距(LoS)射線的建筑物的高度。di htx -hrx“ =八儀_(7) rrx步驟4:建筑物高度小于
10、 hi的概率Pi為:h TOC o 1-5 h z P=Phdh/a、0(8)h2/2 2=1 -e步驟5:在di位置存在視距(LoS)射線的概率,即 Pios,i為:Pios,i -JU Pjj .,i)j =0步驟6:通過對每個 Plos,i進行加權計算,即可得到累計覆蓋范圍。加權系數Wi取決于與發射機的距離。它可計算大于較遠距離的環形區域內所有建筑物的數量。Wi = 2i + 1(10)步驟7:將建筑物加權后的概率進行累加,并通過環形區域乘以建筑物密度進行歸一化,即可得到一個半徑為r1的小區所需的覆蓋范圍。br Pos,i WCPrrx ) U0芯一(11)目前的模型被公認具有一些局限性
11、,有許多途徑可以擴展模型的適用范圍:一在模型中沒有考慮地形的變化。顯然,即使地形的波動只有幾米,也可能產生明顯的影響。將模型中的統計特性與一個粗略的地形數據庫相結合,將平均的地面高度偏差加入模型里每個測試點 的遮擋高度中,即可擴展模型的預測能力。一不同區域的建筑物密度和高度往往差別很大,因此在一個方向的預測結果可能與其他方向的結果不一致。從對建筑物高度分布的測量結果可以明顯看出,建筑物高度并不完全符合簡單的統計模 型。因此,可以將數據庫劃分為更小的區域,在每個區域采用一組符合該區域特點的參數。這種 做法將使上述問題的解決邁進一大步。 實際上,接收機安裝在建筑物的屋頂,因此接收機高度的分布也符合
12、建筑物頂部高度的分布情 況。在模型中,假設接收機的離地高度為常數。當然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方法,即根據建筑物的 分布高度推算得到接收機的高度;這又將是與區域相關的。7從給定的算法所得到的方法,與射線跟蹤實際數據庫得到射線跟蹤的結果相比,能得到很好的覆蓋范圍評估,見2.1.4。通過與在有限的區域(例如小城市)采集的一些數據樣本相比,瑞利模型中建筑物高度分布比較準確。不僅如此,為了得到如2.1.4所述的覆蓋范圍結果,必須確定建筑物的位置,并按部就班地計算路徑余隙模型。2.1.4 覆蓋范圍預測舉例采用瑞利模型來確定英國某郊區(Malvern )屋頂高度的累積分布。對本數據集,主要城區的平均模型參數為:
13、二=0.11; = 750; = 7.63圖4、圖5示出從上述模型得到的結果。圖4為覆蓋范圍作為發射機高度的函數曲線;圖5為覆蓋范圍作為接收高度的函數曲線。模型化的累積覆蓋范圍,接收機高度為7.5 m,發射機高度分別為 5、10、15、20、25和30 m4020000.5 I 1.522.533.5半徑(km)圖4100K06010 ID一一一 5 m20 ill 25m30 m1410-C4模型得到的預測與采用詳細的射線跟蹤仿真得到的結果相比,在基本形狀和總覆蓋范圍電平方面是相同的。可見,統計模型的用處在于只需要三個參數值就可以對覆蓋范圍進行預測;而對于任何城市,只要了解城區的少數信息,即
14、可評估得到這三個參數。隨著具有更多的3D數據,應有可能生成不同的城鎮 /城市參8數表,作為預測未知地點覆蓋范圍時的參考。該模型不僅適用于評估單一小區的覆蓋范圍,而且可綜合多 個小區的覆蓋范圍情況對大型網絡的覆蓋范圍(包括分集的可用性)進行評估。(史隼一沿陽空半徑(km) TOC o 1-5 h z *pip6.5 m-7.5 m_-_8.5m9.5 m10.5m115mI4KK052.1.5使用兩個或多個基站時覆蓋范圍的增長情況如果一個小區的建筑物情況允許接收機從多個基站中選擇接收信號,覆蓋范圍會顯著增加。例如通過 射線追蹤計算,即使不專門選擇個體視度良好的站址,發射機天線高度為30 m時,采
15、用1個、2個、4個基站時,一個 2 km的小區覆蓋范圍分別為 44%、80%、90%。假設上述各基立的視距( LoS)路徑概率在統計上互相獨立,則可計算至少存在一條視距路徑的概 率。首先通過公式(9)計算每個單獨的Pios,i,然后即可計算至少存在一條視距路徑的概率(假設共有m個基站):mPos,i =1 口 1 Plos,i,k(12)k=1用公式(12)中的Pios,i替換2.1.3步驟中公式(9)的Pios,i,即可估算兩個或多個基站的覆蓋范圍。 注意,對于每個 k,在步驟1至5中為距每個基站的距離。2.2植被衰減樹木的遮擋可能會嚴重減少獲得服務的家庭數量。因此,建立可靠的模型來預測植被
16、衰減效應及其程 度是非常重要的。當發射機和接收機比較接近時,即使傳播路徑上只有一棵樹構成遮擋,信號強度也可能 降低到無法提供服務的程度。針對英國的6座城鎮,采用射線追蹤技術依據詳細地形數據庫(包含所有建筑物和植被)進行計算, 其結果表明在基站周圍1 000 m范圍內,可能有多達 5%的建筑物受到植被遮擋。上述試驗中,基站位于該地區最高房屋的頂端,典型離地高度為30-40 m,而且當一棟建筑物中任何測試點存在視距時即認為它未受遮擋。建筑物測試點坐落在每所建筑物腳印內最高點的一個規則的1m見方的網格內。如果基站高度不變,大約在距離 1 200 m范圍以外植被的遮擋情況不再變化。在較遠距離,地球曲率
17、、其他建筑物以及 最終地面的影響構成了遮擋的主導因素。在郊區,植被遮擋率大約為25%。試驗采用的頻率為42 GHz,以確定“本地樹木”顯著衰減的情況。平均衰減情況與ITU-R P.833建議書的結果相同,但是當植物隨風搖動時產生的顯著多徑效應導致隨著時間變化深度信號為全零。試驗表明,采用間隔大于等于60 cm的兩個天線可以成功地去掉多徑零點的相關性。間隔距離越近,相關性越強,間隔距離(大于60 cm后)更大,對衰落的去相關性的改進并不明顯。因此建議采用雙天線空間分集的配置在上述環境中提供業務。一個工作頻率為42 GHz的雙天線間隔 62 cm的實驗驗證了單根天線與分集改善之間的顯著變化。長時間
18、對有葉樹林傳播的測量表明采用空間分集獲得的典型 增益為10 dB。在毫米波段,樹木的衰減非常嚴重。衰減率取決于樹木的類型、相對濕度和傳播路徑上的地形情況, 但通常可取一個指導性的衰減值為4-5 dB/m (盡管少數飽和衰減值可達20-40 dB)。推薦采用ITU-RP.833建議書中的模型來確定植被衰減的影響。2.3通用建議從幾個來自北歐的數據庫中,可以看出一些通用的趨勢。采用射線追蹤技術計算覆蓋范圍(基于建筑 物的級別、基站與用戶住所之間的植被遮擋),覆蓋范圍是收發天線高度、多服務器分集的有利條件、植 被遮擋的函數。通用的建議如下:一覆蓋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點,當發射天線附近出現異常地形
19、特征或異常建筑物時尤其如此。盡管如此,通過幾個不同城區/郊區的試驗,結果表明當發射天線桿高度為30 m時,2 km的小區覆蓋范圍為40-60%。一基站天線桿高度每增加 1 m,覆蓋范圍增加1-2%。一用戶住所端天線桿高度每增加1 m,覆蓋范圍增加3-4%。如果一個小區的建筑物情況允許接收機從多個基站中選擇接收信號,覆蓋范圍會顯著增加。例如,即使不專門選擇個體視度良好的站址,發射機天線高度為30 m時,采用1個、2個、4個基站時一個2 km的小區覆蓋范圍分別為 44%、80%、90%。10降雨效應的可用性一旦確定某用戶與基站之間存在無遮擋的視距(具有一個合適的自由空間系統的余量),就必須計算 考
20、慮降雨效應時該用戶能夠獲得服務的時間百分比。對于基站所轄服務區內任何鏈路來說,都可以采用 的可用性。ITU-R P.530建議書中的方法來評價降雨情況下實時地區覆蓋范圍由于在二維地平坐標系內雨水的分布是非均勻的,ITU-R P.530建議書中用于點對點鏈路的非均勻雨水分布的一維模型不能在點對地區的情況下使用。可以通過使用每個降雨區內平均降水率分布來考慮二維 非均勻分布。設有一個基站位于圓心半徑為L的小區,圖6示出在指定的時間百分比下,由半徑do決定的等效面積。圖6根據對英國降水量進行的為期兩年的雷達測量結果,已經給出了一套對地區覆蓋范圍進行預測的方 法。假設對于一個 基站位于圓心 半徑為L (
21、km)、邊緣處系統衰落余量為F (dB)的小區:步驟1:通過雨量器和降雨雷達組成的網絡或者基于降雨通量模型的分析,獲得超過p%時間的地區平均降水率 Ra ( p)。表2給出基于雷達的英國降水數據的例子。從表中可以看出,與點降水率相比,2.5km的圓形地區內的地區平均降水量當時間百分比為0.1%時幾乎沒有減少,當時間百分比為0.01%時減少了約三分之一,當時間百分比為0.001 %時減少了約一半。步驟2:用公式(13)對d數字化,得到年平均時間百分比為p%時的截止距離 d。k Ra: ( p) d 1.51.1(2d 04-2.25) log Ra(p)2010g(d/L)=F(13)11其中,
22、k和儀為確定ITU-R P.838建議書中提到的特定雨衰所需的參數。(1.5 + 1.1 (2d04 - 2.25) 10g( Ra ( p)代表路徑預測因子,用于地區計算。步驟3:對于截止距離d0 8(L,p, F),該小區的地區覆蓋范圍為:C L, p,F i100 i d-%(14)表2給出英國雷達觀測到地區平均降水數據的例子。其中的點降水量、地區平均降水量都來源于雷達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地區平均降水率值隨著平均地區的增大而減小。圖7為上述步驟的結果,共 4種情況。小區半徑有兩種:2.5 km和5 km (基站都位于正中);對于兩個垂直極化42 GHz頻率的系統,小區邊緣的雨衰余量分別為
23、10 dB和15 dB (都為垂直極化,頻率 42 GHz)。此處假設對所有用戶來說,發射 天線的增益都相等。在計算中考慮了自由空間損耗。英國雷達兩年觀測到的點與地區覆蓋范圍平均降水量時間百分比點降水量,R (毫米/小時)地區覆蓋范圍降水量,R (毫米/小時)半徑=2.5 km半徑=5 km0.00165.636.033.00.00346.229.023.40.0129.919.417.10.0318.116.312.60.19.89.58.50.35.04.94.812.02.12.112程序的應用(使用表 2中的降水量數據)斌)嬰超糊案呈試L4!(Hr7路由分集改善降雨量隨著時間和空間(垂
24、直方向、水平方向)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對于兩個終端之間的單個鏈路, 這個變化在現有模型中都能反映出來,例如采用有效路徑長度。假設在任意時刻,一個用戶可以連接到兩 個或更多的基站。本節闡述了已安裝的這種系統可用性的改善。假設有一個常見的星型網絡,包括兩個發射機和一個接收機,接收機到每個發射機的路徑長度相等, 兩個路徑的夾角從到 0至360。由于雨水在水平(地平)方向上是非均勻分布的,單一路徑與兩條分集路徑上的衰減統計是不相同 的。圖8示出非保護路徑和路徑分集組合情況下典型的路徑衰減統計。由角度隔離帶來的接收性能改善可 以用分集改善1(A)或分集增益G(A)表示:1(A)=P(A)Pd(A)(15)
25、(16)G(A) = A(t) - Ad (t)其中,Pd(A)為在復合分集路徑上衰落深度大于A時的時間百分比;P(A)為未受保護的單一路徑上的時間百分比。與此相類似,Ad(t)為復合分集路徑上的衰落深度,A(t)為未受保護的單一路徑上的衰落深度,百分比時間概率均為to13路徑一角度分集衰減統計的例子141(13全m三二二分集增益G可以采用下列步驟計算:步驟1:確定兩條路徑(長度在dmin至dmax之間)的夾角6步驟2:計算Gsym。Gsym = ag d maxGsym是dmax的函數,系數ag和bg根據鏈路可用性百分比從下表查得。步驟3:利用下式計算路徑非對稱因子a:a 二cYddmax
26、-k dmin J(22)不同的可用性下系數的值利用率(%)agbg990.1231.36699.50.2181.30899.70.3421.25999.90.6481.17399.950.8101.16599.971.1321.16999.992.0411.077其中,系數c和d的值從下表查得。14不同的可用性下系數 c和d的值利用率(%)cd990.9072.85299.50.9462.97699.70.9692.76199.90.9712.82199.950.9302.34799.970.9052.31699.991.0002.270當兩條路徑長度相等時,令 a = 1。步驟4:在期望的
27、可用性下,分集增益G的計算公式為:G 二 G symasin其中,x采用下式計算:x= 0.871Mdmx0.55dmin對于1 (dmax/dmin) W 2分集改善I按以下步驟計算:步驟1:確定兩條路徑(長度在dmin至dmax之間)的夾角日。步驟2: Isym用下式計算:Isym =10(討)-1其中,對應衰減超過不同的時間百分比,ai和bi從下表查得。衰落深度超過不同的時間百分比 A (%)時對應的系數的值時間(%)備bi10.0820.4910.50.1140.4310.30.1060.5350.10.1550.5590.050.1960.5660.030.3240.40615步驟3
28、:利用下式計算路徑非對稱因子a:dmaxdmin(22)其中,系數c和d從下表查得。衰落深度超過特定的時間百分比時系數c和d的值時間(%)cd10.8512.3550.50.9612.4930.30.8822.2880.10.7682.6310.050.7622.1980.030.8582.427當兩條路徑長度相等時,令 a = 1。步驟4:在期望的衰減值下,分集改善 I的計算公式為:8、=1 - I symasin2d maxx = 0.61ln I d min其中,x采用下式計算:0 0.84 對于 1 W (dmax/dmin) W 2注意上述方法已從英國雷達觀測降水量的基礎上發展得到。
29、4傳播信道失真本節考慮了植被搖擺的瞬時效應以及傳播信道上建筑物和地形的多徑效應。由于現有數據比較缺乏,只能將已有測量結果作為指導。ITU-R P.833建議書中包括由傳播路徑上植被搖擺引起的信號變化和標準偏差的信息。16頻率選擇性植被衰減采用濾波器組在帶寬為34 MHz的傳輸信道上進行測量,以調查信道上可能出現的頻率選擇性衰落。濾波器組包括 8個3 dB帶寬為1.6 MHz ( F dB)的信道,信道間隔為 3 MHz ;濾波器組位于信道的中 間。測量地點在一棵白樺樹后面,距離白樺樹15 m。采樣時間間隔為100 ms。由于在測量期間沒有刮風,采用繩子系在樹上拽動來模擬。圖10為大風情況下各信
30、道的信號電平的比較。圖中信號電平的變化比較小,說明沒有出現大的頻率選擇性衰落。因此,信號電平隨時間的變化的原因可能為障礙物的變化, 或者傳播路徑上樹枝及樹葉密度的變化,在傳播時差很小時還可能源于多徑效應。圖10信道的信號電平在不同風速條件下的比較23快三?注最大一最小IS MHz12 MHzI4KK1017為進一步驗證觀測值,需要使用一個最大值功率合成器( MPC)以及兩個獨立的間隔為 72 cm的天線 進行實驗。用一個 MPEG2編碼的電視測試信號在 42 GHz頻率處用 DVB-S格式(調制方式為 QPSK, 1/2 速率,FEC)進行發射。來自每個天線的信號以及最大值功率合成器的混合信號
31、分別進入3個DVB-S機頂盒和視頻監視器。通過布置天線的位置,保證了每個天線接收的信號都將穿過擺動的樹枝。結果表明,單 天線的DVB-S系統都經常存在丟包,丟包率非常嚴重以至于無法通過解碼器糾錯,導致經常丟失視頻信 號。與之相反,來自最大值功率合成器白M言號上的丟包少很多,因而MPEG2解碼器能進行補償,視頻信號保持穩定。反射引起的多徑效應從射線追蹤方法得到的結果采用射線追蹤方法的仿真結果表明,當系統運行時多徑現象并不明顯。由于接收天線的波瓣很窄,大 多數多徑信號都經過了很大的衰減。只有非常微弱的擦過附近屋頂和地面的射線信號以能夠被收到的幅度 進入接收機。上述現象的結論為:仿真中的時延擴展非常
32、不明顯。在射線追蹤仿真中沒有考慮折射信號,但早期的工作表明只有很少的位置需要利用折射信號,因而, 存在折射信號是主要的干擾源的位置很可能較少。基于大型數據庫(來自英國牛津大學),采用射線追蹤對接收機所在位置的多徑時延色散進行計算的 例子表明,由極小的多徑信號電平引起的時延色散是極其微弱的。多徑時延色散的均方根值大約為0.01ns,對應的相干帶寬約為15 GHz。對于寬帶無線電接入系統來說,這應該不會造成任何問題。實際環境中由于前面提到的折射現象,多徑時延色散的均方根真實值不會如此小,但是相干帶寬可能達到5 GHz。多徑時延色散的均方根值的標準偏差大約為0.01 ns。從測量得到的結果建筑物的反射信號可被認為既是可能使陰影區信號增強的信號,又是有害的多徑信號。根據80 MHz掃頻測量的結果,考慮反射信號之后,覆蓋范圍可得到增加的接收合適信號的地點增加了9%。然而必須指出,在利用反射信號提供服務的時候會遇到幾個問題。首先,信號必須穩定,即反射點與發射機之間必 須存在視距(LoS)路徑。如果上述路徑中任何一部分穿過了植被或者可能被移動的交通工具遮擋,發射 信號就會隨時間變化。其次,反射體本身必須是永久性的且固定不動。建筑物反射面的大小以及粗糙程度的不同對信道內頻率響應有很大影響。圖11給出了對三個不同反射信號的信道響應的測量值:一個來自工廠的窗戶,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機構商業合作法律風險控制
- 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教育政策比較研究
- 教育技術的新進展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 五一安全檢查表
- 探討在線教育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
- 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檢查
- 增強現實教育激發學習興趣的未來技術
- 安全法治報告會心得體會
- 教育技術賦能教師促進教學效果提升
- 煤礦事故個人反思心得體會范本
- 辦公室副主任考試試題及答案詳解
- 《電火花檢漏儀校準規范試驗報告》
- 克拉瑪依市公安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考試真題2024
- 供應蒸汽服務合同協議書
- 中國機器人工程市場調研報告2025
- 2025年金融科技企業估值方法與投資策略在金融科技企業并購中的應用案例報告
- 《無人機介紹》課件
- 2025-2030中國硼酸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研究報告
- 學校中層干部選拔聘用實施方案中層干部選聘實施方案2
- 生物必修1教師用書
- 園藝植物育種學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