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白血病總論_第1頁
基礎醫學白血病總論_第2頁
基礎醫學白血病總論_第3頁
基礎醫學白血病總論_第4頁
基礎醫學白血病總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礎醫學白血病總論白血病的概述1.白血病的定義 ( leukemia) 是造血干細胞克?。╟lonal)性疾病,是一組高度異質性(heterogeneous)的惡性血液病(malignant hematonosis),其特點為白血病細胞異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礙,并伴有凋亡(apoptosis)減少。 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細胞有明顯的質(形態和功能)和量(增多或減少)的異常,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由于增殖與分化過程失衡,致使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積聚、骨髓腔內壓力增高,以及白血病細胞浸潤,使竇樣隙屏障被破壞,各階段不成熟的細胞進入血液,進入血液的白血病細胞留在血液中的時間也較正常細胞要長,白血病細胞

2、離開血管進入組織也不象正常成熟細胞那樣在短期內死亡,而保持繼續分裂的能力,形成臟器內白血病細胞浸潤。 概 述:2.白血病的發病情況 我國各類白血病的發病率為2.67/10萬人,急性白血病多于慢性白血病,在全國各年齡惡性腫瘤死亡率(mortality)中白血病占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在兒童和35歲以下的人群中占第一位。因民族不同而有差異,如:美國白人 8.79.0 /10萬美國黑人 6.8 /10萬以色列猶太人 6.1/10萬以色列非猶太人 5.3/10萬3.臨床特征 臨床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發熱、胸骨壓痛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可危及生命。主訴“牙疼”“感冒”、月經過多、拔牙后出血

3、不止等。 臨床四大癥狀: 出血 貧血 發熱 浸潤 發熱貧血貌皮下出血白血病細胞浸潤眼球后白血病細胞浸潤皮下組織 (1)貧血、血小板減少和出血 急性白血病十分多見,急性髓性白血病出現的機會明顯高于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均不明顯。 貧 血 anemia原因:骨髓白血病細胞抑制幼紅細胞生成,出血癥狀:頭暈、乏力、心悸、氣短體征:臉色、口唇、眼瞼、手掌和甲床蒼白,心率加快,心臟增大,心尖區收縮期雜音級出 血 bleeding原因:骨髓白血病細胞抑制巨核細胞,使血小板數量減少;發生DIC;纖溶亢進體征:皮膚瘀點、紫癜、瘀斑;牙齦出血、鼻衄、內臟出血(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咯血等)出血體征

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皮膚瘀斑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皮膚出血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皮膚出血出血體征出血體征出血體征 (2)消耗性癥狀 無論急、慢性白血病均有明顯的乏力、消瘦、發熱等癥狀,而慢性白血病往往還伴有高代謝表現,如CML時的類似甲亢、痛風等表現和慢淋時的耐受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亂等癥狀。 (3) 感染發熱 由于免疫功能紊亂和正常中性粒細胞減少,白血病均有發熱和繼發感染,但髓性以皮膚感染為主,慢淋以體液免疫紊亂明顯,而急淋則最晚發生中性粒細胞減少。 febrile, infections腫瘤性發熱, T 38.5原因:ANC0.5109/L、白血病細胞抑制中性粒細胞、化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部位

5、:口腔、上呼吸道病原菌:G+、 G-菌,霉菌,其他條件致病菌 (4)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當治療或尚未治療的患者出現劇烈頭痛或惡心、嘔吐時,白血病細胞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浸潤是不容質疑的,急性白血病的各種類型常見。 腦膜浸潤:頭痛、惡心、嘔吐、頸項強直、腦膜刺激征 顱神經侵犯:周圍性面癱、視力障礙、聽力下降 腦實質浸潤:頭痛、嘔吐、中樞性面癱、一側肢體偏癱 (5) 組織器官浸潤 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結腫大和疼痛感都是白血病細胞浸潤的證據。但不同類型的白血病各有特點。髓性白血病 1/31/2有肝脾腫大。而除單核細胞白血病外,一般無淋巴結腫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結肝脾腫大明顯外,1/41/2患者有明顯疼痛感

6、和骨骼壓痛。 淋巴結、肝脾腫大?骨、關節疼痛,胸骨下端壓痛?牙齦腫脹、皮膚浸潤? 特殊: 眼眶骨膜綠色瘤 睪丸、卵巢浸潤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浸潤體征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M2b)白血病細胞浸潤眼球后白血病細胞浸潤皮下組織急性白血病各亞型臨床特點M1 M2 易伴發綠色瘤M3 常表現出血傾向或并發DIC、 纖溶亢進 M4 M5 常表現牙齦腫脹、皮膚浸潤M6 貧血表現較重M7 易發生急性骨髓纖維化、骨髓干抽L1 L2 L3 易發生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骼疼痛、 腦膜白血病4.白血病的臨床分類細胞成熟障礙可阻滯在不同階段,阻滯發生在較早階段稱為

7、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阻滯在較晚階段稱為慢性白血?。╟hronic leukemia, CL)。有時也用自然病病程分類,6個月內為急性白血病,612 個月為亞急性白血病,12個月以上為慢性白血病 白血病在發病上和細胞來源: 急髓被認為是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疾病,以骨髓中異常原始細胞急性增生,正常造血受抑制,導致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為特征的惡性血液病。 急淋則是骨髓中淋巴前體細胞克隆性增生,以細胞和體液免疫紊亂、造血細胞生長抑制為特征的惡性血液病。 區別:前者直接影響骨髓多能干細胞,而后者對多能干細胞的影響是不明顯的,或者是間接的和繼發性的。 同樣,慢性白血病不同,慢粒(

8、CML)以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病變為基礎,以幼稚血細胞、嗜酸、嗜堿粒細胞增多為特征。而慢淋則以成熟淋巴細胞增生為特征,僅50%患者表現為克隆性增生。前者急變類型廣泛,而后者基本局限在淋巴細胞系統。 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許多因素與其發病有關。其中,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尚有化學因素、遺傳等綜合因素。目前,白血病的病因學已從群體醫學、細胞生物學進入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領域。 環境因素:射線、苯類化學品、細胞毒藥物和某些 抗生素;獲得性疾?。嚎寺⌒栽煅∽?、獲得性免疫缺陷 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先天性疾病:唐氏綜合征、范可尼綜合征等;腫瘤基因:myc、erbB、ras等;病毒感染:人類

9、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 EB病毒等。 virusRNA病毒,也稱逆轉錄病毒,簡稱逆病毒(retrovirus) DNA宿主細胞RNA病毒RNA前病毒(provirus)病 毒 在大多數脊椎動物的細胞基因組內發現與病毒性瘤基因同源的基因,稱為細胞性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s, C-ONC),也稱原癌基因(protooncogens)病 毒一般認為逆病毒感染在適當條件下能激活C-ONC,使其成為細胞惡變的基因,導致靶細胞惡變。前病毒插入宿主細胞染色體DNA,使抑癌基因失活,致癌基因激活。病 毒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1)EB病毒與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ur

10、kitt淋巴瘤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有關病毒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chemicals苯和甲苯細胞毒藥物:烷化劑(馬利蘭、馬法蘭、苯丁酸氮芥、塞替派、環磷酰胺),其他如丙卡巴肼、亞硝基脲乙雙嗎啉氯霉素保泰松、消炎痛 化學藥物致白血病的機理: 是通過逆轉錄酶作用合成DNA,并使之整合到宿主細胞DNA中去,從而改變了宿主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使正常干細胞轉變為惡性細胞株?;瘜W物質致病特點白血病發生在最初治療后45年在白血病出現之前,常先有骨髓增生低下及/或全血細胞減少,常被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70%80%病例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radiation一定量的射線誘發急性白血病原子彈爆炸的核輻射使白血病發病率增

11、加數十倍放射治療100-500 cGY,白血病增加同位素32P 照射使白血病發病率增加電離輻射致病特點DNA斷裂DNA重組DNA不完全修復Genetical Factors單卵孿生比雙卵孿生發病率高12倍染色體異常的先天性遺傳病: 21三體綜合征(Down綜合征)20倍 先天性全血細胞減少癥 (Fanconi 綜合征) 先天性血管擴張紅斑癥(Bloom綜合征) 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就目前所公認的機制,主要包括染色體易位、重組、異常非二倍體染色體等造成的各種融合基因,導致細胞分化、凋亡或增殖的異常。而對染色體的影響可能是上述白血病病因中的任何一種或幾種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對白血病診治有價值的是,各種

12、基因都有可能轉錄一段有功能的肽類或其他蛋白質,使人們對白血病的研究有一個個特定的方向。轉錄因子受累- 與造血細胞發育相關 AML1相關白血病 TEL相關白血病- 與造血細胞分化相關 RARa相關白血病- 同源盒基因相關 MLL、HOX、PBX相關白血病- 核孔蛋白基因相關 NUP 98、NUP 214 相關白血病- 與細胞凋亡相關 t(14;18)(q32;q21) Bcl-2 t(17;19)(q22;p13)- 與細胞周期相關 t(11;14)(q13;q34) Bcl-1編碼的CyclinD1生長因子受體改變如 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 (kit)CSF-1 r

13、eceptor (fms)EGF receptor (erb-B)insulin receptorMM t(4;14)(p16;q32) FGFR-3 CMML t(5;12)(q33;p13) PDGFR 信號傳導通路異常酪氨酸激酶介導t(9;22)(q34;q11)Ras介導的生長因子、細胞因子的信號傳導造血生長因子 如 CSF,EPO,IL3t(5;14)(q31;q32) IL3 白血病發生機制需要注意的是: 所謂病因只是與白血病發病高度相關的一些因素,并不一定都得到病理生理的證實,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白血病對這些因素都有對應關系。對某個白血病來說,可能僅僅只有一個已知的病因。如CML與化

14、學品就無關,只是射線的長期輻射會有明顯的致病作用。病理生理 :白血病是一種干細胞克隆病,也見于紅系細胞、巨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增殖失控,分化成熟能力喪失,其增殖活力低于正常細胞;白血病細胞增殖周期延長(65-85h)入血白血病細胞留在血液中的時間延長實驗室檢查 一、血 象白細胞多數在1050109L,少部分5109L或100109L。 “白血病裂孔” 現象(hiatus leukemicus) 在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時,僅見原始細胞和成熟細胞,或僅見原始階段細胞,而中間階段細胞缺如。二、骨髓象關鍵:白血病細胞(原始粒細胞、原單幼單或原淋幼淋)30可確診。白血病細胞的形態一般與正常原始及幼稚

15、細胞異常。三、細胞化學染色白血病的原始細胞有時形態學難以區分,可借助細胞化學作出鑒別。四、生化檢查1.溶菌酶 急單和急粒單白血病顯著,急粒正常也可。而急淋則。2.末端脫氧核苷酰轉移酶 急淋活性,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或。3.尿酸4.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低鉀/高鉀、低鈉和(或)低氯、低鈣、代酸。治 療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包括兩個重要環節:改善患者一般狀況,防治并發癥,為抗白血病治療創造條件;大量殺滅白血病細胞,促進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復,具體措施為:一、支持治療二、化療化療是白血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三、誘導分化治療四、骨髓移植(bone migration, BMT)五、免疫治療如白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

16、LAK細胞、單克隆抗體等。 六、造血因子G-CSF、GM-CSF與化療同時應用或化療后應用。 七、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防治層流帳層流病房G1SG2MG0聯 合 化 療化療原則: 早期、足量、聯合、間歇、階段、個體化急性白血?。?)誘導緩解階段 是指從化療開始到完全緩解的階段。迅速殺滅白血病細胞,使白血病的癥狀、體征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恢復正常,達到完全緩解。急淋白血病化療VP方案: 長春新堿+潑尼松VDP方案: 長春新堿+潑尼松加柔紅霉素VLP方案: 長春新堿+潑尼松加門冬酰胺酶VLDP方案: 四種藥物共同組成化療方案急非淋白血病化療:DA方案:柔紅霉素或阿霉素+阿糖胞苷HA方案:三尖杉酯堿

17、+阿糖胞苷HOAP方案:加入長春新堿及潑尼松急早幼粒白血病化療:-維甲酸(2)緩解后治療階段完全緩解后體內仍有108109個白血病細胞。所以誘導緩解治療后必須早期進行緩解后治療。化療+造血干細胞的移植一般在誘導緩解結束2周后進行。每月強化治療1次,共計治療時間1年以上。防止復發,爭取治愈。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一旦急性變,治療很難奏效,因此著重于慢性期的治療。 慢粒首選羥基尿 慢淋首選苯丁酸氮芥 防治感染 病人在放、化療后,常會出現粒細胞減少 應住進層流病房或消毒隔離病房。 當病人感染發熱時可用廣譜抗生素,真菌感染可用兩性霉素B,病毒感染用阿昔洛韋等。 層流帳層流病房預 后 未作特殊治療的急

18、性白血病,中數生存期為3個月。兒童急淋完全緩解率達97100%,5年無病生存率為5075%,成人為80、50%,急非淋完全緩解率為7085%。白血病的分型急、慢性白血病分型,按臨床細胞分化特點的分型;各細胞性質的分型,按骨髓細胞類型分型;綜合分型,結合臨床和細胞類型的分型;形態學(FAB)分型,一種對急性白血病的光鏡下白血病細胞形態結合細胞化學染色的分型;免疫學分型,對白血病細胞表面免疫標記結果的分型法;形態學、免疫學和細胞遺傳學(MIC)分型,在形態學、免疫學基礎上,結合核型分析,對白血病和其他惡性血液病的一種新的,正在廣泛采用的分型法;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MICM)分型

19、,是對惡性血液病從表型到基因的綜合分型,尚未在國內外全面應用,但對疾病發生、發展、治療和預后判斷上都有幫助的全新分型法。急性白血病的分型1FAB形態學分型 骨髓細胞形態學診斷迄今仍是急性白血病診斷、分型的最主要依據,特別是原始細胞的數量和形態,FAB分型提出以原始細胞30%為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以原始細胞形態學特征,將急性白血病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 或稱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non- lymphocytic leukemia,A

20、NLL) 兩大類及其亞型(見表11-1或表10-2和p6872),以后進行了多次修改補充,由于分型標準明確,目前已被各國廣泛采用。2. FAB形態學分型 利用了造血細胞分化成為成熟細胞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免疫表型的變化,而白血病發生學的成熟遏制學說認為,白血病是造血細胞的某一克隆被阻滯在某一分化階段上并異常增殖的結果,故白血病細胞往往停滯在細胞分化的某一抗原表達階段,故利用單克隆抗體檢測相應白細胞表面抗原或胞質內的分化抗原進行白血病類型的鑒別、細胞發育階段的鑒別,從而指導治療,判斷預后。免疫學分型基礎1.白細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是

21、指血細胞在分化成熟為不同譜系、分化的不同階段及細胞活化過程中,出現或消失的細胞表面標記分子。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由于單克隆抗體與流式細胞術的發展,1982年國際上統一使用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作為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相應McAb的命名,至今已命名了從CD1CD166。CD抗原開始被發現表達在細胞膜上(mCD),隨著細胞分化呈規律性消長,后來又發現在細胞分化過程中,有的CD抗原先出現在細胞質中(CyCD),隨后逐漸表達在膜上。CD也可以階段性形式存在于血清(漿)中(sCD)。 LDA除表達在白細胞外,也表達在紅細胞系和巨核細胞/血小板譜系,還廣泛

22、分布與非造血細胞。 T細胞及其亞群: T祖細胞(pro-T)的表型為CD34+、TdT+、CD10+、CD7+、未成熟T細胞標志CD3、CD4和CD8。在T細胞發育過程中,CD7是最早出現的T細胞標志。 CD4- CD8- CD4+CD8+ 發育CD4+ CD8- TCR+和CD4- CD8+ TCR+的兩群成熟胸腺細胞,進入外周淋巴器官和血液。 在正常外周血中通常存在CD3+CD4+CD8-(TH/TI),CD3+CD4-CD8+(TS/TC),CD3+ CD4+ CD8+和CD3+ CD4- CD8-四種表型不同的T細胞,它們分別占T細胞總數的60%70%,20%30%,1%3%,1%10

23、%。前三種表型細胞的TCR主要為TCR,而CD4- CD8- T細胞主要表達TCR,他們都執行細胞免疫功能。 B細胞 B細胞分化主要分B祖細胞、前B細胞、未成熟B細胞、成熟B細胞、活化B細胞和漿細胞6階段。 (1)B祖細胞(pro-B):此期最早識別的B細胞特異性抗原是CD19,同時表達CD34、細胞核TdT、HLA-DR、CD40、CyCD22。 (2)前B細胞(pre-B):CD34和TdT消失,出現CyCD79、CD10、CD20、CD9、CDw78、CD74,c+(胞漿IgM重鏈)。 (3)未成熟(早期)B細胞(immature B cell):CD9、CD10消失,出現 SIgM、C

24、D22。CD20、CD24、CD40、CD72、CD74、CDw78、CD79表達增加。其他新的B抗原CD37、CD2、CDw75、CDw76相繼出現。 (4)成熟B細胞(mature B cell):SIgM和IgD同時表達,并出現CR、FcR和絲裂原受體,上述B細胞抗原繼續存在。 (5)活化B細胞(activated B cell):成熟B細胞被抗原或絲裂原刺激后,成為活化B細胞,繼之增生和分化。在此過程伴隨表達B細胞激活抗原CD23、CD77、CD80、CD86和其他激活相關抗原如CD25、CD26、CD30、CD69、CD70、CD71、CD38等。膜結合型Ig逐漸減少,分泌型Ig逐漸

25、增加,并可發現Ig基因重鏈類型轉換。 (6)漿細胞(plasma cell):激活B細胞進一步分化成為產生抗體的漿細胞。 B細胞上的CD抗原分為:B細胞限制性(特異性)抗原: CD19、CD20、CD21、 CD22、CD77 和CD79, 它們的表達只限于B細胞上,在鑒別細胞系上是十分重要的標志。B細胞相關性抗原: CD5、CD9、CD10、CD23、CD24、CD37、CD40、CD53、CD72、CD73、CD74、CDw75、CDw76、CDw78、CD81、CD82、CD83、CD84、CD85、CD86、CD124和CD139。 B細胞表面的受體SIg,是B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受體

26、,也是B細胞重要的特征標志。 髓系標記 從髓系祖細胞終末分化的成熟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間各階段細胞特征性標志還不十分清楚。根據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上的髓系抗原表達試將其大致分為七種類型 :(1)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上都有較強表達的抗原有:CD13、CDw17、CD32、CD87、CD88、CD89、CDw92、CD93、CD156、CD157、CD163。其中CD13在原粒細胞質中表達比膜上早,在AML診斷上十分重要。(2)以粒細胞為主,但也存在于單核細胞的抗原有:CD15和CD65。CD65是特異性髓系抗原,強表達在成熟粒細胞,弱表達在單核細胞上。 (3)基本表達在粒細胞上的抗原

27、有:CD16b和CD66。 (4)以單核細胞為主,但也表達在粒細胞的抗原有:CD14和CD33。CD14主要強表達在單核-巨噬細胞,弱表達在粒細胞上。CD33抗原分布只限于造血系統內,表達在髓系祖細胞CFU-GEMM、CFU-GM、CFU-G、CFU-M以及相應的白血病細胞上。約80%AML原粒細胞表達CD33抗原,而終末分化的粒細胞CD33抗原弱表達。 (5)基本只表達在單核細胞上的抗原有:CD16、CD64、CD68、CD91、CDw136和CD65。CD68是目前發現可靠的檢測造血系統內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特異標志,用CD68單抗可將AML-M1M3與AML-M4及AML-M5區別開來。

28、 (6)造血干、祖細胞抗原有:CD34和CD90。CD34和CD90雖列在髓系抗原中,但都屬于造血干、祖細胞抗原 。CD34除表達在早期造血干、祖細胞外,還表達在約40%的AML和60%的ALL上,這些CD34+的白血病細胞可能來自具有多系性分化能力的分化不良的前身細胞。 (7)其他髓系相關抗原:這些抗原主要存在于其他系細胞上,但在某些髓系細胞上也有表達,如:CD4、CD7、CD9、CD10、CD11b、CD11c、CD31、CD36、CD38等。 巨核細胞系 在巨核細胞系發育過程中依次出現PPO、CD41a(b/a)、CD41b(b)和CD61(a)、CD42(b)。還可表達CD36。血小板

29、具有豐富的胞內顆粒,正常情況下血小板處于靜止狀態。目前研制出的抗血小板單抗如CD9、CDw17、CD31、CD36、CD41a、CD41b、CD42a、 CD42b、CD61,主要都針對靜止的血小板。當血小板被激活時,血小板中顆粒內容物釋放,整合到活化的血小板質膜內,成為一些激活抗原,如CD62 (P-選擇素)、CD63及CD107a和CD107b。 紅細胞系 血小板GPb (CD36)、血型糖蛋白A、H。 干祖細胞系 CD34抗原選擇性地表達在不成熟的造血干細胞、祖細胞上,是一個階段特異而非系特異的抗原。多能造血干細胞(CFU-GEMM)和定向造血干細胞(CFU-GM,CFU-Meg、BFU

30、-E、BFU-Eo、CFU-Bas)、T祖細胞(pro-T)、B祖細胞(pro-B)都在CD34+群內。CD34+抗原在早期造血祖細胞內呈高水平表達,隨著細胞成熟其表達呈進化性下降,繼而消失。目前CD34已作為能識別人類最早造血干、祖細胞的重要標志。 現人們把CD34-、CD90+,Lin-細胞視為造血干細胞的重要標志。 (1)ALL免疫分型 急淋分為B細胞型(80%)和T細胞型(20%)。(1)B細胞型可分為4種亞型早B前體-ALL:無標志性急淋(Null-ALL)普通型急淋(Common-ALL)前B急淋(Pre-B-ALL)B細胞急淋(BALL)(2)T細胞型又分為早T前體-ALLT細胞

31、ALL (2)AML的免疫學分型 CD34為造血干細胞標志,CD34抗原表達與低分化形式的AML相關,在M0、Ml、和M5a型中往往有較高表達率,而白血病細胞較成熟的亞型M2b、M3及M5b則極少表達或不表達;CD13、CD15和CD33與分化程度相對較高的AML相關, 50% M3可陽性;CD14與單核細胞白血病相關(M4、M5);MPO單抗為AML所特有,比CD33、CD13更敏感。GPb / a(CD41a)、b(CD41b)、a(CD61)、b(CD42b)的單抗被認為是分別鑒定M6、M7敏感。CD34陽性AML緩解率明顯低于,CD13陽性預后差、生存期短。3.細胞遺傳學分型 特異性染

32、色體的異常是惡性血液病發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更代表疾病的本質,細胞染色體分析已成為研究和診斷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AML核型異常檢出率達93%,一類是平衡型畸變,是和FAB亞型相關的特異性染色體結構重排,主要是相互易位或倒位,其結果產生融合基因,約占60%。另一類是和FAB亞型不相關的異常,多數為數目異常的不平衡畸變,表現為染色體整條或部分增加或丟失,最多見是+8,其次為5/del(5q),7/del(7q)和+21。 4.分子生物學分型 白血病的這些特異性染色體易位在分子水平的改變,表現為與白血病發病機制有關的基因重排(rearranged)及各種融合基因(fusion gene)的形成,在病程中比較穩定,是可靠的分子標志(molecular target)(見表11-7)。ALL為單克隆淋巴細胞的惡性增殖,產生大量單一和特定的DNA重排片段,故可顯示與胚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