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生職業規劃研究_第1頁
大學生人生職業規劃研究_第2頁
大學生人生職業規劃研究_第3頁
大學生人生職業規劃研究_第4頁
大學生人生職業規劃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HYPERLINK / 大學生人生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研究一、確定科學的職業意識大學為什么要確定職業意識?(一) 、現實競爭的劇烈我們上高中的時候,父母、老師、周圍的同學以及電視等影視作品都在給我們傳遞一個很“普遍”和“流行”的觀點:上了大學,就什么事情就好了不再有艱苦的學習,不再有痛苦的考試,甚至不再有家庭作業。大學是一個風華雪雨的地方,是一個人生從此有保障的轉折點。可是,80年代的這些“流行”觀點在20年后已經是非常過時了。事物的發展變化已經遠遠地超越了我們的 HYPERLINK /sort/64/88/ 心理承受和讀高中的預期。現實是:第一、大學的擴招

2、,造成了現在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形勢的急劇激烈。第二、研究生的擴招,造成了現在本科生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形勢的更加殘酷。第三、中國社會雖然在不斷發展,但是一直是數量的擴張而非質量上的提升,造成當今中國職業機會并不是隨 HYPERLINK / 大學生數量的擴張而提供相應的機會。我們這個社會還是一個“金字塔”社會而非“橄欖型”社會。當今中國,雖然工業以及服務業在高速發展,但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生產類型一直主要靠勞動密集型為主。(當年朱總理對波音公司說:我總不可能靠賣1億條褲子來一架波音飛機的事實就說明我們的社會生產的層次還是比較低層次的。

3、而生產類型底層次決定了職業機會的低層次)。而我們傳統上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教訓以及 HYPERLINK / 大學生對自己期望值的高估,造成我們現在 HYPERLINK / 大學生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非常緊張和殘酷。舉幾個例子:A:97年到99年,本科生還可以留校。而現在是不可能的事情。B:2003年,很多大學的外語教師還要進碩士。而現在碩士進外語學院已經非常困難了盡管外語人才還是比較緊缺的專業人才。C:97年到2003年,外語人才留在大城市是很輕松的。而現在象很多大學的外語人才留在大城市都很困難。第四、當今的中國,雖然在透明度上還是有很大的進步,但是,

4、很多很好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機會還是不向社會公開的,更重要的是,很多公開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機會,其實是在暗箱操作的。所以,這些不正常的現象的存在更是讓社會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更激烈。第五、由于出國學習的人越來越多。而中國現在的機會是非常好的。那些從國外回來的人,他們所具有的海外知識背景,也加劇了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競爭的殘酷。(二)、當代 HYPERLINK / 大學生絕大多數還沒有職業意識。第一、高中的學習慣性造成 HYPERLINK / 大學生沒有職業意識

5、。高中以前,在父母臂彎呵護下的我們很難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們的思想往往被父母老師強迫灌輸,對于這些,我們只能無奈的接受,未來在我們心目中也只是一種虛無而縹緲的概念。我們高中的時候,飯由父母做,學習的進度有老師的安排,作業有老師批改,生活中絕大多數事情都是由父母來支配和老師來安排。我們已經習慣了由別人來主導我們的人生軌跡。雖然我們也有叛離和反抗的想法,可是,當我們自己做主的時候,我們還是很缺乏自己做主的信心與人生選擇的確定心態。我們還是對自己的未來比較迷茫。第二、大學正常教學計劃中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的缺位造成 HYPERLINK / 大學生職業意識的缺乏。高

6、中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高中時代,我們只知道學習,對于自己的志趣方向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把握。懵懂之間,我們進了大學,也許,父母替我們選擇的大學和專業,我們起初并沒有興趣,可是學著學著,我們發現了其中的樂趣所在,并迷戀其中;同樣,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自己進入后才發現一切并不是想像中的那般美好。進大學后,正常的教學計劃中并沒有對 HYPERLINK / 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人生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大學期間,有許多學生放任自己、虛度光陰,還有許多學生始終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大學的時候流行的一句 HYPERLINK /sort/148/287/ 名言:“

7、大一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大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是知道自己知道”。可是,我們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嗎?我們知道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嗎?我們有仔細思考過自己所學的專業和自己未來要從事的職業嗎?我們能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嗎?我們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 HYPERLINK / 大學生活嗎?(三)、“凡事預則立”。人生需要規劃,企業需要策劃,不懂策劃者,不能明白“磨刀不誤砍柴功”的道理第一、大學時光是美好的而又短暫的,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等到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才發現我們錯失了許多大學的美好時光,那是一件多么遺憾的事。我們的大生涯需要

8、規劃,我們的人生更需要規劃,我們不能每天就生活在茫然而又沒有目標生活中。我們應該對我們的 HYPERLINK / 大學生涯和我們的人生應該有個全面而有詳盡的規劃,我們才能將自己的志趣和我們的要從事的工作良好地結合起來,我們才會在將來的工作中得到一種滿足感,而不是把工作作為一個承重的負擔。第二、好的人生離不開好的規劃,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人生離不開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的規劃及在正確規劃指導下的持續奮斗。肖伯納有一句 HYPERLINK /sort/148/287/ 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

9、界適應自己。”人生就是在這種不適應中,調整適應,發展適應的長河中前進的。 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規劃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線,有了航線,我們就不會偏離目標,更不會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順利和快速地駛向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的彼岸。脫了線的風箏飛得不會高,同樣,沒有規劃的人生不會走得很遠!做好我們的 HYPERLINK / 大學生涯的規劃,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地安排好時間的分配。在學習、專業、人際關系、情感、健康、休閑,自我成長、社會工作和兼職等方面的精力應有一個具體而有科學地分配。這樣你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短處和長處所在,從而讓我們一個更加良好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去度過我們 HYP

10、ERLINK / 大學生活的精彩每一天。當他們被第一次補考通知喚醒時,當他們收到第一封來自招聘企業的婉拒信時,這些學生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為時已晚大學四年蹉跎,我們不能讓它給我們留下的除了記憶就是遺憾。那么,拿出一點時間來做做我們的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讓我們在苦心經營和不斷努力下,給 HYPERLINK / 大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吧。離開父母后,我們開始獨立,不只是生活上的獨立,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獨立。我們要學習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去預防自己人生中的風險。(四)、人生中風險(危機)的規避需要。我們這個社會是一

11、個正在努力工業化的社會。任何社會都有風險,工業社會的風險更大(最起碼的是,農業社會不需要買交通保險,而工業社會的交通風險是很重要的人生開支)。而風險和人生危機的規避,需要我們在做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的時候都要有預先的防范。人生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風險和危機。人要防范在40歲的時候被社會淘汰。A:因社會職業緊張加大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危機中國社會的人才更新是非常快的,后面的年輕人搶飯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為什么中國要求60歲(女55歲)必須退休?就是社會對職業需求很緊張,所以強制要求60歲的人退休。

12、因為后面的年輕人需要飯吃。B:因人才更新快加大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危機現在的人才,都是一代比一代強。加上中國人基本上沒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思想。C:因社會的變動加大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危機比如:下崗工人、糧食部門、會計、秘書專業(五)避免避免 HYPERLINK / 畢業時候茫然 很多 HYPERLINK / 大學生,在 HYPERLINK / 畢業大時候,最大的感受是:我不知道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二、大學如何做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一)、是要對信息有準確的把握。要避免: A:僅僅是

13、同學之間的傳授。這樣容易造成信息上的近親繁殖。 B:要注意以往的信息并不等于將來的趨勢。也就是說:3年前的 HYPERLINK / 畢業形勢不等于3年后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形勢。 C:盡量避免中間信息。信息在流通的過程中是容易扭曲和變形的/真實的信息最好是第一手信息。(二)、確定最合適的職業類型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適合自己的標準是: A:個人分析:第一、 是否適合自己的氣質類型第二、 是否適合自己的能力類型第三、個人志趣分析 自我認識首先必須了解真正的思想和情緒方面的自己。要認真和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厭惡之物是什么,要分析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和

14、愿望,明明白白地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對自己來說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 B:社會需求分析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上,而是生存于現實的特定的社會環境之中。個人的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幸福、發展,必須以社會的某些客觀條件為前提,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幸福的人生往往是領先超前或同步于、融合于當代社會發展大潮。個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只有放在廣闊真實的社會背景之下,才能顯示出其真諦。 C:企業的企業文化是否適合自己。 D:今后的升遷可能性 E:家庭的考慮對于正常人來講,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人生還必須

15、考慮一下家庭對自己人生的需求。尤其對于中國人來說,家庭對人生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事實上我們存在著對于家庭需求的多種處理方法。你可以選擇獨身,也可以選擇特定的對于雙方來說都有意義的婚姻。但絕不能因為家庭的需求,犧牲自我發展的基本方向。(三)、了解自己的致命缺點,明確自己不能做什么。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重要,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避免人生因為認識錯誤帶以及過度自信帶來的人生陷阱。第一、 HYPERLINK /sort/64/77/ 總結自己以往失敗的例子 第二、看別人失敗的例子(不要光看別人 HYPERLINK

16、/sort/148/285/ 成功的例子)(四)、了解自己想去的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素質以及企業的游戲規則。 A: 你 HYPERLINK / 畢業的時候社會上有什么地方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B:了解你向往的企業在你 HYPERLINK / 畢業的時候大致需要什么專業的人才 C:了解你希望的企業需要的人才的素質內容 D:了解你如何才能競爭進去你向往的企業也就是,你 HYPERLINK / 畢業的時候,你依靠什么才能競爭進你向往的企業? E:了解企業的游戲規則這樣你才能為你今后的升遷具備能力準備。機會是另外的事情。三、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原則誠如馬列主義唯物辯證法所闡述

17、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并且每一件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自終的矛盾運動。這就像古老的八卦圖案所揭示的那樣,是互相對立、依存和發展變化的。可以這樣認為,人生就是由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和失敗組成的,這也意味著沒有絕對的幸福和順利。往往越是巨大的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的越是伴隨著相應的不尋常的困難。 根據唯物辯證法,無論今天是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有其自身內在和外部環境的原因的。許多事物不是一個晝夜就可以形成的,就像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它就是在歲月的流逝中一點點積累

18、的。這些原因又分為可以把握和改變的自身內在因素,以及無法按主觀意愿改變的客觀環境。所以,今天的現狀都將取決于咋天環境和自身內在因素的交叉影響;而明天的一切又源于今天的努力。 我們認為人生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應該是從:一個人終生的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的,它不對高考、 HYPERLINK /sort/17/42/ 求職、出國等人生重要事件負責,而著眼于從長遠的角度來指導人生的發展過程。這樣一來,則生命中就很難有無法解決的困難了,我們也可以換個視角審視職業發展并且能夠從容不迫的經營未來。而且對一些無法克服的客觀環境和不幸事件,也能夠適應、調整并避免,以揚長避短。使處

19、于不利條件下的弱勢群體也可以一樣享受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 提供具有普遍規律的原則來適用發展。因為每個人面臨的情況千差萬別,起始點各異。因此,在這里我們并不打算提出具體的規劃工具和方法,只提出具體的原則讓大家自己結合實際情況,幫助大家制定規劃。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一是:只有各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況,這樣才可以制定出最適合自己的規劃。二是:規劃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變化,面臨這樣的情況,大家可根據原則隨時調整具體的應變措施。三是,沒有一定的平臺起點和對資源的依賴,使處于極端不利情況下的人也可以立足實際,逐步改善不利局面。 在下面的篇幅中,將主要介紹持久原則、藐視原

20、則、生存原則、立足點原則、集中力量原則。(一)、持久原則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眾所周知,我們今天使用的電燈,就是他發明的。當時為了這一項發明,一共實驗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經歷了不知多少次的失敗,才最終取得突破制出了我們今天廣泛使用的電燈。 今天的大多數人相信有奇跡,的確世間是有奇跡、機遇的垂青。像愛迪生這樣就是奇跡,不是一下子就得來的,他幾乎花了一輩子才獲得了奇跡。從我們通常的眼光看,他家庭條件不好,沒有上學的希望,還帶有局部殘疾,這樣的人在今天一定是什么都沒有的人了。但結果卻非如我們通常所想,就

21、是因為他從一生的持久原則來進行 HYPERLINK /sort/17/8/ 職業規劃。 持久原則需要我們從一個更高的高度,以唯物主義辯證法來發展的看待人生職業生涯。從辯證法的觀點來看,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矛盾運動過程。一方面,在矛盾中的各種因素,如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都處在不斷相互運動、相互作用和變化發展之中,這種運動決定了事物的特征、現狀、歷史及未來。另一方面,事物的矛盾卻永遠不會停止消失。在矛盾運動中對立的因素將互相對立、互為支撐,并且互相消長轉化著。 I.事物是由各種因素的相互運動過程決定的。事物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并不是什么人口中所說的虛無飄渺的運氣。這也意

22、味著機會不再可遇不可求,相反它將顯示出它的無限性。許多事情之所以不會,是沒有經歷和學習過,并非是什么天賦,是人人通過努力都可以學會的。就像機會即是可以追求的,也是可以創造的。 II. 矛盾運動將貫穿生命的整個過程。矛盾即不會消失,也不會停止,而是生命中的必然規律。所以任何人都是一樣,面臨著各自的困難,當然難點卻各有不同。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即不要氣餒,也不要迷信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人士,都是一樣的。 III.事物處于矛盾的發展變化中。這意味著許多事情都可以改變,但卻不是一鞠而就,必須依事物的客觀規律進行改變。過去的已經無法改變,未來卻取決于今天態度及努力。

23、IV. 矛盾的互為支撐,消長轉換。沒有困難就沒有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困難做為事物的一方面是客觀存在的。不解決困難,事物就無法轉換,困難將永遠困在眼前。只有克服、轉換不利因素,事物才會朝著理想的方向轉換。 從持久原則出發的重要性不僅僅表現在厘清事物本身的客觀規律及變化趨勢,更為至關重要的是,它提供一種改變當前狀況的廣闊的回旋余地,也使我們不再拘泥于具體事件的一時成敗,得以從根本上解決人生職業生涯中的難題。(二)、藐視原則 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

24、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并且說:山雖然高大,但是它卻不會增加。我的力量雖然少,但我死了卻仍有兒子,孫子,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只要這樣堅持不懈,總有一天要把山挖掉。 這是一個淺而易見的故事,但卻蘊含著很深刻的故事內涵。故事里面的主角試圖去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雖然從理論上說,它是可行的,但稍具常識的人都將從 HYPERLINK /sort/64/78/ 實踐直接推導出相一致的結論:它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當然,我更傾向于認為是古人故意用簡單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 HYPERLINK /sort/147/233/ 哲理。通過藐視原則,將為我們揭示了解決困難,特別是

25、巨大的困難的有效方法。它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 、在戰略上我們藐視一切困難。從長遠來看,沒有什么問題是解決不了的,這一點是確信無疑的。我們不可以被困難嚇倒,困難再難也是有限的。就比如進入人人羨慕的外企,無非就是學歷、經驗和贏利能力而已。學歷不夠,我們去學習;經驗沒有,我們就從相關工作開始,比如先去國內公司,逐漸積累;贏利能力不夠,就去煅練,沒有學不成的。只有不愿意去改變,或是懼怕你肯努力的人。第二 、在戰術上卻要重視困難的組成部分。雖然我們在整體上藐視一切困難,但我們深深明白:改變事物需要從影響事物的一個個局部組成部分入手,只有解決好所有這些局部問題,事物才會發生轉變。而我們是不能輕視這些克難的

26、,那樣就容易失敗。相反必須極為重視,集中相對優勢的力量去解決一個個問題。 第三、 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去 HYPERLINK /sort/64/78/ 實踐。古人常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對于解決問題,不在于你是否認識問題的本質,優秀的戰略戰術,而在于一步步的堅實的去 HYPERLINK /sort/64/78/ 實踐。沒有知識,可以去學習,而沒有 HYPERLINK /sort/64/78/ 實踐,則所有的卓越戰略、戰術都成了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價值的。 人生往往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一些不愿意去面對,或是無法面對的困難。如果不去面對,它就永遠橫在你的面前,揮之不去。這時候怎么辦呢?要從整體、

27、戰略上藐視一切困難,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去克服困難。 但在具體上,我們卻不再藐視每一個局部、細節的困難。因為困難之所以存在,一直無法解決那是因為它不容易被解決。我們強調藐視困難,但不能什么都藐視,那樣將是盲目的。藐視和重視都將必須基于現實環境、必須有利于解決問題。藐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則需要從一個個的局部重視開始,從解決這些問題開始。 比例和尺度是藐視和重視最關鍵的地方,這是必須掌握卻又矛盾的地方。面對這樣的實際的困難,必須有戰略上的認識和重視,才能從戰略和細節上把這兩者很好的統一起來。(三)、生存原則 客觀的說,在職業生涯中,我們無法,而且也不可能在客觀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

28、外企求奇跡的發生。一切的發展只有基于現實的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去實現,而生存原則就是實現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追求發展是必然的,而生存是必須的,這兩者并無矛盾的地方,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意思: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首先讓自己生存下來,才能談得上追求發展。 無數的事實都可以引證這個道理,許多人要不是太重視發展而忽視了生存;為了追求發展,換工作、開公司、到外地發展,這樣的話,在沒有充分的為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是十分危險的。職業人生中,冒險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但不能是沒有絲毫準備和把握的。人人都需要先吃飽飯,才能更好的工作,換言之,如果飯都吃不飽,也就無法工作、發展。是否具備生存的積累和是否對職業成長有幫助

29、是判斷的唯一尺度。我們需要隨時對自己進行評估,以便為作職業人生決策而做依據。 1.首先是職業成長判斷,你是不是完全能夠勝任目前的工作,如果不能勝任,那些需要學習、改進和克服;如果能夠勝任,那么是否仍有發展的余地呢?或者說,即將去做的工作,能否適應、勝任,不能勝任的話,有那些需要補充學習的。我們還可以做如此檢驗,以驗證當前工作對人生的作用:在極端惡劣的形式環境下,失去工作、朋友、親人,你當前工作帶給你的能力,還能否讓你生存發展?這樣就可以評定你目前的能力、工作價值對整個人生職業的影響。 2.其次是生存積累判斷,你是不是具備了隨時可以開始人生職業發展的基礎。如果說人生職業發展像旅行一樣的話,那么在

30、城市間移動就成了職業人生最好的詮釋。開始的時候,你處于起動城市,你要到一個心目中的目標城市,這中間隔著許多的城市。你不能一下子就到目標城市,就像軍事家不能超越現有的條件去追求戰爭的勝利一樣,那樣是不現實,也是注定要失敗的。相反,你只能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不斷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努力逐漸靠近終點,乃至最終勝利。在這個過程中,你只有在站穩了,并準備好到下一個城市的旅費,才能接著去旅行。如果在這個城市都沒有生存保障,那可能還沒有到下一站,就已經壯志未酬了。 3.生存的積累與職業成長的差異在于:職業成長有時是需要等待的,而生存的積累是現在、平時就可以做的。有時,我們想做許多事,比如找一個好工

31、作,或是自主 HYPERLINK /sort/3/92/ 創業,但是條件不成熟。處在這樣的情況中,不要氣餒,也不要放棄,可以積極立足于現有的生存進行學習和生存積累,只要一有機會,在生存積累完備的情況下,就可以隨時抓住機會。這樣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從而讓自己處于進退自如的境界。 生存和發展是人生的最基本、最常見到的主要矛盾,正確處理好這一對矛盾無疑將有利于人生職業的良好發展。同時,這一矛盾也是需要用心 HYPERLINK /sort/64/304/ 體會并小心處理的,因為把握這一矛盾的尺度將比了解、發現這一規律更加重要。(四)、集中力量原則 第一、避免進行消耗式的職業人生過程。人的生命和精力

32、都是有限的,但是職業人生發展的可能性卻是無限的,所以要清醒的告誡自己:不要做消耗式的職業人生規劃。不能每件事都只做一半,就畏難、畏煩而放棄;也不應該沒有規劃,看到什么有利的條件,就去追逐,最終什么都做不好 第二、人生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去做你最擅長的事情。不要去做別人 HYPERLINK /sort/148/285/ 成功的事情。 第三、集中力量是由平凡變為不平凡的卓越法則。世間有沒有奇跡、有沒有天才,我說天生的就沒有,后天努力的就有。為什么會有“奇跡”?打個比方,兩個人進行馬拉松賽跑。一個三心二意,一會看鳥,一會下河摸魚,簡直就像龜兔賽跑中驕傲的兔子;另一個則集中所有力量進行跑步,雖然客觀

33、條件可能差點,但勝利是無庸置疑的。這就是“奇跡”,是不是創造得很容易?就是這樣容易,人人都可以去做。 如何著手解決問題呢?要選擇一個最容易實行的地方,集中幾倍的力量去實現。這是需要精心選擇的地方,要保證初戰必勝,這是開始。不能,尤其不能把有限的力量分散在許多問題上,每個問題都解決,最終一個都解決不了。或者吝嗇的配置力量,希望以少勝多,以較小的代價去解決問題。在戰略上這是可行的、是科學的,但是在戰術上,這是錯誤的。 集中力量的力度問題。是不是每次都無限制的集中所有力量?不是的,那是不科學的,是浪費。集中兵力應根據實際的需要,一般集中于解決問題需要的五倍的力量即可。主要的原則是,相對集中,是根據需

34、要解決的問題來決定的。 掌握這個原則,就能帶領自己離開被困難深陷的泥沼,從一個局部的勝利到另一個局部的勝利,最終完成全面的勝利。 總的來說,這幾個原則都是一個本質的不同方面的反映,需要綜合起來看待。有長遠的持久原則,就能看清當前的問題;對于任何問題,我們都需要從戰略的高度藐視,但是卻要從局部重視;接著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從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開始,一個接一個的解決,像立足點一樣,逐漸改變。而集中力量原則,正是保障具體問題解決的效果。這樣,從戰略到戰術;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從集中到分散,有原則又靈活的解決人生職業生涯中的所有問題,讓自己創造未來。 四、當代 HYPERLINK / 大學生職業定位的一

35、些偏差(一)名聲原則的偏差 第一、大城市原則 A:大城市和中等城市都各自有自己的優勢 B:中等城市的優勢: 熟悉的人際關系/熟悉的人際關系是生活幸福的要素之一。誰愿意生活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除非做壞事的人!比較輕松的生活壓力競爭相比不那么劇烈/相比而言高質量的生活同樣2000元的收入,生活滿足感和幸福程度是不一樣的。更容易發展的升遷機會寧到雞頭不當鳳尾 第二、地域原則 A:不喜歡出四川當年長征的時候,毛澤東評價劉伯誠說:“四川人不出夔門,終不成蛟龍”。 B:喜歡市中心喜歡用熱鬧的地方來衡量生活和工作水平。中國菜根潭里面有:“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三、大公司原則(單位或企業名聲原則

36、) A:喜歡那些在社會上名聲比較大的企業(二)比較原則的偏差 第一、與自己的同學進行攀比 (在能力上攀比、在機會上攀比)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背景是不能比較的。當年有人問我,讀碩士有什么好處?我回答說:你讀了碩士未必比別人好,但是不讀了碩士肯定比你不讀碩士好!當年讀初中的時候,有一文章比較“人比人,氣死人“。關鍵是與誰比? 第二、與以往的大學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形勢進行攀比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以往的大學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形勢不等于現在的大學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形勢。我們每個人都在抱怨 HYPERLINK / 大學生人太多了。但是當初我們進來的時候,我們都希望高考分數不那么高。既然你是靠擴招進來的,那么就要承擔大學擴招的后果! 第三、與別的大學的 HYPERLINK /sort/17/52/ 就業形勢進行攀比馬斯洛認為:對自己身邊的幸福熟視無睹是人類非邪惡性的痛苦根源之一!(三)單純地注重物質收入 第一、考慮眼前的物質收入 第二、考慮與別人的比較后的物質收入 第三、與社會上的高收入群體進行物質比較(四)對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