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的研究課件_第1頁
關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的研究課件_第2頁
關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的研究課件_第3頁
關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的研究課件_第4頁
關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的研究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的研究 主講人:孫佳強 成員組成: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必要性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存在問題四、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意見與建議 目錄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老爺子一輩子太不容易啊!現在生活在農村的老年夫婦,他們比較清苦.中國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中,農村老年人口占了70左右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為5800萬,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為4000多萬,比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的數量翻了一番。在全國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比例高達28%,部分省市已超過40%,這意味著每三個農村兒童中至少就有一個是留守兒童。一、

2、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據有關數據,地方政府一般征地補償每畝在410萬元之間,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如道路、水利等項目征地補償標準更低,特別是采煤區征地補償每畝僅有5000元左右,補償標準相對較高的農民只能維持短期的基本生活,補償標準低的農民卻相當于失去了所有生活保障,基本的生計問題堪憂。 失地農民作為農民中的特殊群體,數量迅速擴大。他們“務農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有關部門開始探索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 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中國農村人口主要患病分類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必要性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存在問題四、對農村社會保障

3、制度建設的意見與建議 目錄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必要性有利于經濟發展模式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化由于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很不健全,總體上仍存在保障面窄、保障水平低、服務滯后等問題,百姓承擔的生活風險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治病難、養老難、上學難已成為普遍現象。正因為社會保障不能解除居民的后顧之憂,使居民不得不將收入大部分轉化為自我安全保障儲蓄,大大擠占了即期消費,從而導致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完善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效改善民生,則能直接增加困難居民的消費能力,顯著地提升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增加即期消費,從而擴大消費需求。由此可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擴大內需的根本之道。利于打破城鄉二元社會結構,促進

4、和諧社會的建設當前我國城鄉社會保障體制不僅是不平等、不公平、不和諧的,客觀上也促使我國城鄉社會的貧富差距呈現出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也造成我國農村弱勢群體的相對剝奪感不斷得到強化,使他們最先也最強烈的感受到了社會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成本和代價。于是,在弱勢群體這一龐大的隊伍中蘊藏了巨大的社會風險隱患,極易成為社會動蕩的 “火藥桶 ”。解決農村弱勢群體問題,緩和城鄉矛盾,事實已經成了深化改革,維護社會安定,加快經濟發展不容回避的問題了。為此,必須全面推進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以逐步消除城鄉差別,協調城鄉社會各方面經濟利益,緩和社會矛盾,實現城鄉和諧發展,促進國家長治久安財政支出合理、合法化,體現我黨執

5、政合法性的現實需要充分發揮政府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為消除絕對貧困、鞏固溫飽成果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證。能否建立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使廣大人民成為社會直接的保障對象,不僅關系著他們的切身利益,而且是一個十分重大的社會政治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他必須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在規范的、有效的農村社會保障系統建立以前,整個國家的社會保障系統不能稱之為完整。因此,完善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是體現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現實需要。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必要性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存在問題四、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意見與建議 目錄農村社會保障

6、制度不健全,覆蓋面窄 現行社會保障制度未能全面覆蓋農村居民 農村已進入老年型社會,國家還沒有為農村老年人建立相應的社會服務系統 殘疾人福利、婦女福利、兒童福利等事業未真正起步,嚴重滯后于農村居民的需要 現行社會保障制度仍處于城鄉分割狀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醫療保障制度未實現城鄉統籌、制度整合。 城鄉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差距巨大,短期不能改變。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例,目前城鄉待遇差距為41。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覆蓋面窄管理體制混亂,效率低下優撫安置和社會救濟歸民政部門管理,養老保險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醫療保障歸衛生部門管理 農民工往往在不同城市就業,或往返于城鄉導致間斷性在城市

7、就業。他們在不同地區和多個時段參保繳費,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能順暢轉移接續,致使他們的繳費年限不能累計計算,降低了這些人參保的積極性。農民工在離開一個城市時不得不選擇“退保”。 管理體制混亂,效率低下 在社會組織缺乏的情形下,農村居民社會服務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有財政支撐的社會福利事業也處于組織基礎不穩,甚至在實踐中變形的狀態。 管理體制混亂,效率低下 2007年,覆蓋1億多人口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均支出1500多元,而農村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政府補貼人均不足100元。 國家責任缺失,不公平性突出資金嚴重缺乏,籌資渠道不合理加拿大為39%,日本為37%,澳大利亞為35%,我國只有10%

8、左右。100%10%(中國)35%(澳大利亞)37%(日本)39%(加拿大)資金嚴重缺乏,籌資渠道不合理資金嚴重缺乏,籌資渠道不合理農村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參保農戶自己集資,二是政府的財政撥款,籌資渠道相對單一。由于農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因此參保的集資數目就十分有限了,主要還是要靠政府財政支持。但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基數過大,政府財力有限,僅僅靠財政撥款來解決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一部分社會投資,主要是來自企業單位投資。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本身就很困難,再鼓勵他們進行當地農村社會保障的投資,這種可能性也較小。對于城市大眾型企業,沒有政府政策上的支

9、持,自愿投身于這種公益事業的就更少了。資金的嚴重缺乏阻礙了農村社會保障的推進。我國政府用于社會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我國政府自1998年開始設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但迄今還沒有一部專門涉及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國務院已經制定的條例中,也極少涉及規范社會保障制度的法規。雖然我國過去在農村社會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規、條例和規章,但多是單項的,功能單一,缺乏力度,沒有形成有機的法規體系,而且地區不同,內容亦有所不同。由于農村社會保障尚未立法,更沒有形成法律體系,使得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處于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境地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引例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必要性三、農村社會保障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