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課前導學_第1頁
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課前導學_第2頁
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課前導學_第3頁
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課前導學_第4頁
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課前導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走進教材】知識點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采集和漁獵(1)時間:遠古時期。特點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實和莖葉,捕撈魚蝦或獵取動物。(依靠自然界現成的動植物為 生)工具:用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從事采集和漁獵。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過著 的生活;用 取暖、燒烤食物。除生育和撫養后代外,還負責采集果實、昆蟲等,為群居的人們提供了大局部食 物。.農耕和畜牧(1)時間:大約1萬年前,原始的農耕和畜牧出現。表現農業出現的意義分類農耕畜牧產生起源于西亞、和中美洲是在狩獵的基礎上,隨著農耕和 定居生活的出現血產生的表現西亞的小亞細亞半島南部等地 是小麥、大麥的原產地。東亞的黃河

2、中上游是粟的發源 地。長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 最早種植水稻。那么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產地距今約9 000年前,西亞的人 們已經飼養綿羊和山羊。距今約8 500年前,中國賈湖 的居民已經飼養豬;后來,的居民也飼養豬和狗。距今約6 000年前,印第安人馴化了駱馬農業的出現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為 初步改變了純粹依賴自然資源的狀況。農業生產增加了人類的食物供應,改善了人類的生存 條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長。農業的出現促進了生活和 方式的變化。人類從遷徙過渡到定居,逐漸形成 0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一局部人從食物生產中解放出來,專門從事制陶、采礦、冶煉等手工 業勞動

3、。原始音樂、文學和 也因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產生。農業的出現推動了 的開展。人類很早就認識到天文知識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幾乎在所有早期文明古國中,都獲得了較快的開展。數學和其他相關學科也逐漸開展 起來。知識點二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農業文明的興起(1)表現:西亞的兩河流域、非洲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 江流域,灌溉農業興旺,孕育出 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國文明。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統治者將灌溉系統的開鑿、疏浚、維護作為主要工作之一。.食物生產和社會生活(1)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食物:種植 和小麥,飼養山羊、綿羊、牛等家畜。生產與生活(2)中國古

4、巴比倫王國王室和神廟擁有許多土地,政府官員、貴族、商人等也擁有土地,他們合伙經營或將土地給佃戶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廟占有, 了整個古埃及的命運以尼羅河為中心的決定食物:主要分為北方農業區和南方稻作農業區。生產與生活(3)古希臘商和西周時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級貴族手中,農夫戰國以后a.鐵器得到推廣,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b.在土地上耕作的農民,往往以為基本單位進行生產。C.每家每戶在耕作之余,還通過等途徑補貼家用。d.秦以后,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往往推行政策。e.國家重視興修水利工程,如秦國的都江堰、西漢的龍首渠等秦漢到逐漸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兩種的農業技術體系隋唐時期食物:大

5、麥和 從西亞傳入希臘,成為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實行谷物與蔬菜輪作,在不適于種糧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園,種植葡萄和橄欖,并加工成葡萄酒 和橄欖油。生產與生活:在古希臘城邦中,只有 才能擁有土地,農業生產中使用奴隸勞動的現象非常普遍。古羅馬農作物:以谷物生產為主,同時種植橄欖和葡萄。土地制度:在很長時期內實行土地國有,人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隨著征服擴張,貴 族或富人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土地,小農卻逐漸破產。美洲食物: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馬鈴薯。生產與生活:阿茲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貴族私有的局部外,還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個家庭 的主人可以獲得一塊 并終身使用。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兩年不耕作的土

6、地將被村社收回。知識點三生產關系的變化.男女地位變化農業產生以后,男子開始在生產中占據主昱地位。(2)婦女主要從事家務勞動和家庭副業,女子在農業生產中逐漸退居附屬地位。.貧富分化出現(1)生產力的開展,使人類生產的產品有了 o(2)氏族部落的首領把一些集體財物據為己有,變成 o氏族內部出現了 o.階級差異產生(1)在領導氏族部落對外交戰的過程中,軍事首領的地位日益上升,個人權力也不斷加強。(2)為了生產更多的剩余產品,人們把戰爭中的俘虜變成奴隸。這樣,在氏族社會中,就有了 自由民和 的差異。.國家誕生(1)階級產生:隨著剩余產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現,產生了。國家產生:為了調節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

7、,需要有一個, 應運而生。(3)評價:國家是 不可調和的產物。【素養點撥】.原始農業的基本特征(1)生產工具簡單落后,以石刀、石鏟、石鋤和棍棒等為主。(2)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種。(3)主要從事簡單協作的集體勞動,獲取有限的生活資料,維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客觀認識原始農業出現的意義(1)原始農業的出現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能夠從一小塊土地上獲得的食物,和在較大 土地上采集狩獵獲得的一樣多。人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了有關生物繁殖的知識,依靠自 己的活動來增殖天然產品,找到了比擬穩定可靠的衣食來源。農業出現后很快成為我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生產部門。(3)由于農業的逐步開展,人們可以生

8、產出除滿足生產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糧食,貧富分化 和階級產生,城市出現。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分工,是腦力勞動得以從體力勞動中分化出 來的物質基礎。農也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礎。.早期三大谷類植物區的形成和特點(1)形成在各地農業開展和傳播過程中形成了三大谷類植物區:東亞和東南亞的稻米區;美洲的玉 米區;歐洲、中東、中亞及中國黃河流域的小麥區。古代不同地區的居民都培育或引進了適合本地區的農作物和家畜。(2)特點: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誕生于西亞的兩河流域、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 河流域、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的局部島嶼上,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古代各 個文明基本

9、獨立開展,表現出文明多源性,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為人類的文明作出了貢獻。.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對社會生活的影響(1)經濟分配形態的變化。領導權與階層化出現。所有意識的出現。促進了專業化生產的形成與開展。農耕逐步取代采集,婦女的地位逐步降低。.古代中西方食物生產的主要差異工程中方西方耕作實行輪作制和復種制或間作套普遍實行休閑農作制農制度種制耕土地兼并,仍然用來經營種植,土地集中是為了開展畜牧業,如技土地需要大量農業勞動力分散經營,圈地運動是為了養羊,所需勞動術集中減少的是自耕農,增加的是佃農力少,大量失地農民只能到城市和雇農謀生工程中方西方經 濟 比 重經濟結構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中又以 糧食生

10、產為中心,畜牧業只占次要 地位農牧并重、農牧結合飲食結構素食結構,糧食占主導地位,肉食 比重少之又少食物結構中肉、奶的比重較高.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征經濟布局:南稻北菜(后為南稻北麥)。(2)經濟結構:以農業種植為主,家庭畜牧業為輔。耕作模式:不斷變革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精耕細作模式日益完善。(4)經營方式:男耕女織的個體農耕經濟長期占主導地位。(5)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為主,土地兼并盛行。(6)區域特征: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區域之間的多樣性、不平衡性、互補性明顯。(7)國家干預:一方面國家通過興修水利、賑災和救災,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農業 賦稅是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參考答案知識點一(2)骨 遷徙(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