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統計_第1頁
一年級的統計_第2頁
一年級的統計_第3頁
一年級的統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年級統計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日期:2006-12-22 來源:斐斐課件園 作者:ffkj 字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能力和與人合作的交際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矛盾 師:(多媒體動畫演示)大象爺爺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領著全家、帶著禮物來到大象家給他過生日。你聽,他們一起為大象爺爺唱起了生日歌Happ

2、y birthday to you(播放音樂)大家跟著一起唱吧!(學生歡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師:看了這張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小動物? 生2:我想知道小猴家來了幾只? 生3:我想知道小狗家來了幾只? 生4:我想知道小豬家來了幾只? 師:這張圖上,來大象家的客人排列得比較亂,你能想一個什么好辦法,讓別人一下子就知道剛才提的問題呢? 生:可以把它們一樣的小動物放在一起。 師:對,也就是可以把它們分類理一理。 評: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學習的前提。“大象爺爺過生日”這一兒童熟悉的社會畫面,具有鮮明的色彩,精美的動畫,悅耳的音樂,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教師適時地把學生的無意注

3、意引向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策略,有意識地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鼓勵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簡單的統計圖 師:咱們可以請積木來幫忙整理,一塊積木表示一只小動物(每塊積木側面貼有動物圖案)。每一只小動物用哪種積木表示? 生:用長方體表示小狗,用正方體表示小猴,用圓柱體表示小豬。 (學生獨立操作:在桌面上自下往上搭,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一只只小動物依次來大象家的過程,屏幕上出現一

4、個小動物,學生就搭一個,一人板演。) 評:學習數學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自己動腦動手作數學收集整理材料,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讓每個學生手腦并用都參與搭積木的活動過程親自感受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并培養了學生應用多種感官參與思維活動的能力。用積木表示小動物,滲透了替代思想,搭好的積木就是立體的統計圖;要求放在桌面上搭,體現了統計必須在同一平面上進行的思想;要求學生自下而上搭,暗示了制作統計圖必須自下而上的方法,為以后的統計教學埋下了伏筆。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來了4只。 生2:我知道

5、了小豬家來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來了5只。(教師根據口答板書。) 師:像這樣,把來大象家做客的客人分類理一理的過程就是統計。 三、簡單的統計表 師:從這幅圖中,還能統計什么? 生:還能統計花。 師:可以把這些花按什么來分類理一理? 生:按顏色來理一理。 師:有哪幾種顏色的花? (學生獨立操作:把花分顏色整理在線框內,一個框里擺一種花,一人板演。) 師:剛才小朋友把花按顏色理一理的過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統計。 師:看了這張圖,你又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了紅花有5朵。 生2:我發現了黃花有4朵。 生3:我發現了綠花有3朵。 生4:我發現了紫花有2朵。 生5:我發現了這些花是按從多到少

6、的規律排列的。 生6:我發現了這張圖排列的像樓梯。 師:你真聰明!這正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生7: 師:老師根據這張統計圖,畫了一張表,你能填嗎? (學生自己填表后集體交流,教師板書如下:) 紅花 黃花 綠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師:看了這張表,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我想問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多? 生2:紅花和黃花一共有9朵。 生3:我想問綠花比紫花多幾朵? 生4:綠花比紫花多1朵。 生5:我想問四種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6:四種花一共有14朵。 生7:我想問為什么紅花有5朵,黃花有4朵,綠花有3多,紫花有2朵? 生8:因為圖上就畫了這么多嗎! 生9:我想問什么花最

7、多?什么花最少? 生10: 評:章志光教授這樣說:“從可能性來看,任何一個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創造力,即潛在的創造力。”每一個學生都是富有個性、極具潛力的思維主體,關鍵是我們的教學有否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開放性的問題“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暢所欲言,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一次又一次引領著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海闊天空。 四、鞏固應用 師:大象爺爺為了感謝大家幫了它統計的大忙,想請客,請大家吃水果呢!它來到水果店一看,呀,這里的水果又多又新鮮,有蘋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可是呀,它不知道小朋友最喜歡吃什么水果,哪些要多買一些點,哪些要少買一

8、點,該怎么辦呢? 生:可以先進行統計。 師:大象爺爺該怎樣統計呢?大家愿意幫忙嗎? (小組活動:將每人最喜歡吃的水果以小組為單位整理在虛線框里,再將小組的統計結果填在書上色統計表里,同時播放優美抒情的音樂。) 師:請各組長匯報并展示統計表。 組長1:我們組最喜歡吃蘋果的有2人,沒有人喜歡吃梨,最喜歡吃西瓜的有1人,最喜歡吃桃子的有1人,最喜歡吃草莓的有3人。 蘋果 梨 西瓜 桃子 草莓 2人 0人 1人 1人 3人 組長2: 師:猜一猜,我們全班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少? 生:我猜最喜歡吃梨的人最少,最喜歡吃草莓的人最多。 評:讓學生猜一猜,一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9、和主動性,二者又重視了學生估算能力、數感的培養,可謂一石雙鳥。 師:小朋友到底猜的對不對呢?讓我們來算一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各組統計表匯總全班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少。) 生:我們算下來全班最喜歡吃蘋果的有7人,最喜歡吃梨的有3人,最喜歡吃西瓜的有8人,最喜歡吃桃子的有6人,最喜歡吃草莓的有16人。 師:每一種水果都有很豐富的營養,小朋友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每一種水果都得吃,不能偏食。 評:新的數學教育觀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嘗試采用了分組實踐操作的方法,發揮動態的集體力量,使學

10、生在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中享受到合作的歡樂和成功的愉悅。 五、反思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生:我學會了怎樣統計。 師:你還想統計什么? 生:我想統計全班小朋友。 師:可以按什么統計? 生1:可以分成男同學和女同學。 生2:可以分成高的和矮的。 生3:可以分成胖的和瘦的。 生4:“可以分成長頭發的和短頭發的。 生5:可以分成扎辮子的和沒扎辮子的。 生6:可以分成姓張的和不姓張的。 生7:可以分成有牌子的和沒有牌子的。 生8:可以把雙胞胎分出來。 生9:可以分成有紅領巾和沒有紅領巾的。 生10:可以按衣服的顏色分。 師:小朋友真聰明,想到那么多呢!還可以統計什么? 生:還可以統計來聽

11、課的老師。 師:可以按什么統計? (學生回頭仔細觀察。) 生1:可以分為男老師和女老師。 生2:可以分為長頭發的和短頭發的。 生3:可以分為我們學校的和不是我們學校的。 生4:可以分為戴眼鏡的和不戴眼鏡的。 生5:可以分為帶皮包的和不帶皮包的。 (在場的老師不由自主地笑出了聲) 評:在這一刻,學生的思維閘門完全打開了,他們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自由聯想,暢所欲言。面對問題,能主動尋找其知識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正是應用意識的具體體現。在這一刻,學生深深地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對學習的好奇心,引發更強烈的求知欲望。 總評: 執教者注重轉變角色,把充分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提高學習能力放在教學首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采用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動口動腦的實踐精神、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課堂上全體學生不斷萌發創新思維的火花。 教師的評價觀徹底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