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1頁
人教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2頁
人教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3頁
人教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4頁
人教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程基本信息課題1.壺是怎樣傳熱的(1)研究壺的傳熱方式教科書書名: 科學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5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知道熱可以由物體溫度較高的部分向溫度低的部分傳遞,也可以由溫度較高的物體向溫度較低的物體傳遞,這種傳遞熱的方式是熱傳導。科學探究:1. 通過觀察,提出可以探究的有關熱傳遞的科學問題。2. 能初步設計實驗,研究熱傳導現象,能運用熱傳導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熱傳導現象。科學態度:對生活中的熱現象有探究興趣。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表達、并能按照要求進行探究。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到熱傳導是日常生產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夠幫我

2、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重點:知道熱可以由物體溫度較高的部分向溫度低的部分傳遞,也可以由溫度較高的物體向溫度較低的物體傳遞,這種傳遞熱的方式是熱傳導。教學難點:能初步設計實驗,求證自己的觀點,研究熱傳導現象。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1 導入新課交流: 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課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學問題。今天我們就開始對熱現象進行研究! 1聚焦問題1觀察燒開水和儲存開水的情景 2.提問:觀察圖片,描述一下圖片上的內容,兩幅圖分別在做什么?3.談話:請回憶生活中燒開水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水是怎樣熱起來的?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壺的傳熱方式。15實踐活動1.引導學生設計金屬

3、傳熱實驗2.做金屬傳熱實驗(1)金屬絲傳熱實驗一(2)條形金屬傳熱實驗二小結:通過前面的兩個實驗同學們發現,不管金屬絲是水平放置還是傾斜放置;不管酒精燈是從靠近鐵架臺加熱還是遠離鐵架臺加熱,金屬絲上的小木棒,都會從溫度高的一端開始依次掉落。這說明熱總是由溫度高的部位沿著條形金屬向溫度低的部位傳遞。(3)片狀金屬傳熱實驗(4)片狀金屬傳熱實驗(利用電子溫度計測量溫度)3.小結:金屬片上不同位置的電子溫度計向我們展示了,距離火源近的溫度計溫度高,距離火源遠的溫度計溫度低。之后,隨著熱的傳遞,電子溫度計數值都在上升,但距離火源遠的溫度計比距離火源近的上升速度慢,這樣的現象讓我們直觀地看到熱能從金屬片

4、溫度高的部分向溫度低的部分傳遞。1總結歸納1.談話:我們剛才做了金屬絲和金屬片的傳熱實驗,同學們能不能結合實驗現象和我們的發現,歸納出金屬傳遞熱的方式嗎? 2.小結:熱沿著金屬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溫度較低的部分,這種熱傳遞的方法叫作熱傳導。2拓展應用1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方法談話: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的研究過程,選擇研究的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驗證假設得出結論2. 舉例:生活中哪里有熱傳導3.小結: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熱傳導現象。4.拓展:請同學們課下思考一下,根據生活中的經驗你認為不同材料的熱傳導性能一樣嗎?下節課我們繼續來進行研究。課程基本信息課題2.水是怎樣熱起來的教科書書名:

5、 科學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通過實驗觀察,學生知道水、空氣與固體的傳熱方式是不一樣的。認識水和空氣的傳熱方式,即認識熱對流現象。科學探究能通過實踐研究熱對流現象,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利用熱對流知識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相關事例。科學態度對生活中的熱對流現象表有探究興趣。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科學探究。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到熱對流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學合理地利用熱對流原理能夠為我們的生活服務。教學重難點:知道水和空氣能產生熱對流現象。能說出熱對流是下面的水或空氣受熱后上升,上面較冷的水或空氣下降,

6、而形成的對流現象。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1分鐘導入新課、激發探究熱情交流: 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課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學問題。今天我們繼續對熱現象進行研究! 5分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聚焦本課的研究問題1.交流同學們,上一課我們研究了,熱在壺中是怎樣傳遞的。而壺把熱傳遞給了水,水又是怎樣熱起來的呢?2.觀察水燒開的情形,思考水的傳熱方式到底是怎樣的。(出示視頻:玻璃壺燒水,水燒開水流上下翻滾)3.學生交流想法:12分鐘科學實踐活動:探究研究水的傳熱方式1.通過實際觀察,了解真相。(1)實驗觀察(播放視頻:加熱裝有水和木屑的燒杯)(2)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分析討論2.設計

7、實驗,進行研究(1)實驗一,將熱水和冷水同時放入室溫水中(2)實驗二:混合熱水和冷水3.分析現象,建構熱對流概念談話:通過剛才一系列的實驗以及對現象的觀察,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燒水時,為什么水會出現上下交換的現象?小結:當水的溫度上下分布不均勻時,下面較熱的水和上面較冷的水之間會發生循環流動,使水的溫度逐漸均勻。這種熱傳遞的方式叫作熱對流。4.了解空氣的熱對流(出示圖片:空氣的熱對流)講解:請學生回顧一下熱空氣的知識,聯系風的形成原因,結合這幅圖來說一說,熱在空氣中是怎樣傳遞的? 建議:結合圖讓學生進行分析3分鐘拓展應用描述生活中的熱傳導現象1.出示圖片水和空氣的熱對流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

8、用。觀察圖片上的內容,請同學們嘗試利用剛學習過的知識來解釋一下。2.學生分享交流3.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熱對流現象,下節課我們繼續熱現象來進行研究。教學基本信息課題3.爐火周圍的熱現象年級及學期五年級上學期相關領域物質科學領域教學目標(內容框架)科學概念:學生通過認識熱源,知道熱傳遞有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形式。熱輻射與熱傳導、熱對流不同,不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直接傳遞熱。科學探究:學生通過實驗研究哪些因素影響熱輻射的效果,知道遮擋和距離影響熱輻射的效果。離熱源越近,受到熱輻射越強,離熱源越遠,受到的熱輻射越弱。能在小組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記錄和交流匯報。科學態度:學生對熱輻射這一現象產

9、生深厚的興趣,在實驗的過程中要有安全意識、整理意識,并愿意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熱傳遞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關注開發和利用新技術。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認識熱源,知道熱傳遞有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形式。熱輻射與熱傳導、熱對流不同,不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直接傳遞熱。教學難點:學生基于親自的動手實驗,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影響熱輻射的效果。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出問題:爐火是怎樣傳遞熱的科學實踐:以蠟燭為熱源進行研究以一杯開水為熱源,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研究應用熱輻射的概念,列舉生活中熱輻射現象用手感受現象蠟燭火焰的熱傳遞用溫度計測量,

10、證實蠟燭火焰的熱傳遞實驗:研究哪些因素影響蠟燭火焰的傳遞效果教學環節創設情境,聚焦研究問題,讓學習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通過觀察和實驗,開展對熱現象的探索,從而能更好的研究熱輻射的規律和特點。分析太陽傳給地球的熱,歸納熱輻射概念。廣泛全面了解,關注科技發展拓展應用:太陽能的利用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技術應用時間安排創設情境引出探究問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視頻,感受一下爐火旁的溫度。討論:靠近爐火,我們的身體能感受到熱。這個熱度是怎樣被傳遞過來的呢?與熱傳導、熱對流傳遞熱的方式一樣嗎?提問:生活中除了爐火能發出熱,還有哪些物體能發出熱?小結:能發熱的物體就是

11、熱源。蠟燭的火焰、篝火、燒開的水、大功率的燈泡、太陽等都是熱源。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熱源是怎樣傳遞熱的。學生認真觀看視頻,思考爐火是怎樣傳遞熱的。學生討論并各抒己見。蠟燭、酒精燈、燈泡等創設情境,聚焦研究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視頻播放5分鐘科學實踐認識熱源傳遞方式一、用手感受熱源發出的熱教師拿出一根蠟燭并點燃,讓學生把手慢慢靠近火焰的側面,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小組討論:1.手靠近火焰時感受的熱是固體傳導的嗎?2.手和火焰之間有空氣存在,是空氣熱對流的原因嗎?3.熱傳遞方式除了傳導、熱對流外,還有其他方式嗎?二、用溫度計測量,研究熱源傳遞熱的特點。剛才我們用手感受了火焰周圍的溫度,現在我們就來

12、測量一下火焰周圍的溫度吧?1.用一支溫度計測量熱源發出的熱把一支溫度計放在蠟燭火焰周圍,記錄溫度變化。2.用兩支溫度計研究哪些因素影響了蠟燭火焰傳遞熱的效果。在蠟燭周圍相同距離放置兩支溫度計,待穩定后記錄它們的溫度。遮擋其中一支溫度計,待穩定后記錄它們的溫度。改變一支溫度計的位置,待穩定后記錄它們的溫度。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么?三、用一杯開水做熱源,看看是否有同樣的效果。教師把開水倒入玻璃杯中,將兩支溫度計分別放置在玻璃杯周圍的不同距離處,觀察溫度計讀數的變化。提問:熱源不同,傳遞熱的方式一樣嗎?再換成酒精燈呢?播放視頻四、太陽這一熱源是怎樣傳熱的,歸納對熱輻射的認識。 播放視頻,總結熱輻射

13、現象。 太陽的熱是怎樣傳遞的?根據我們對蠟燭火焰、一杯開水、太陽這三種熱源傳遞熱的方式的研究和探討,你們發現它們傳遞熱有相同之處嗎?我們之前學了幾種熱傳遞的方式?它們有什么不同? 小結:熱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體直接向周圍“發射”熱,這種熱傳遞的方式 叫作熱輻射。而熱傳導、熱對流是需要通過固體、液體或氣體進行熱輻射。五、生活中還有哪些熱輻射的現象 列舉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熱輻射。離火焰越近時,感到越熱。小組討論并回答。學生動手操作溫度計要放在火焰的側面記錄初始溫度和穩定后的溫度。學生按照要求進行實驗,并記錄溫度計的溫度。離熱源越近,溫度越高;離熱源越遠,溫度越低。遮擋也會影響溫度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學

14、生進行討論熱傳導和熱對流熱傳導是在固體中進行的,熱對流是在液體或氣體中進行的。學生交流列舉(電暖氣、烤箱、篝火、空氣炸鍋等等)讓學生感受熱輻射現象。質疑研討,讓學生主動思考。用溫度計來測量不同位置的溫度變化,從而能更好的研究熱輻射的規律和特點。科學概念的形成需要通過觀察比較多種相似現象歸納得出。播放視頻,直接了解熱輻射的概念,為拓展與應用中了解太陽能打下基礎PPT展臺、27分鐘拓展與應用1.讓學生說說太陽能的利用。2.出示PPT共同了解太陽能的利用。3.課后,同學們可以關注太陽能開發和利用的新技術。讀收集的資料廣泛全面了解,關注科技發展PPT展臺8分鐘板書設計3.爐火周圍的熱現象離熱源近溫度高

15、;離熱源遠溫度低。 遮 擋影響溫度。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課程基本信息課題4.保溫和散熱第一課時教科書書名: 科學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能說出常見的保溫物品、材料和保溫方法,分析能夠保溫的原因。科學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身邊合適的材料和工具,設計制作保溫裝置,并進行保溫效果的檢測。科學態度能夠對設計保溫裝置表現出濃厚的研究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關心日常生活中與保溫有關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教學重點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身邊合適的材料和工具,設計制作保溫裝置,并進行保溫效果的檢測。教學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身邊合適的材料

16、和工具,設計制作保溫裝置,并進行保溫效果的檢測。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1分鐘一、根據生活需要,引發探究問題1.交流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課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學問題。在之前的科學課中,我們曾經研究過關于熱傳遞的問題,發現熱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然而在我們生活中需要熱水的時候,總是希望水,能在較長時間保持較高的溫度。這個時候,暖水壺就派上了用場。那么暖水壺為什么能夠保溫呢?你知道其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吧。2分鐘二、研究暖水壺的構造1.交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暖水壺的圖片,了解暖水壺的結構。2.學生觀察并分享交流3分鐘三、設計保溫裝置1

17、.明確設計任務我們能不能設計一款保溫裝置,使這杯熱水的溫度保持得更持久呢?結合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熱傳遞知識,來進行設計嗎?2.學生交流設計思路3.小結4.設計圖指導3分鐘四、按設計圖進行保溫裝置的制作1.談話在完成設計圖后,我們就可以進行制作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同學的制作過程吧。2.播放學生的制作過程視頻3.提問看完這位同學的制作過程,你有什么收獲和想法?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是怎么說的。4.學生交流想法3分鐘五、檢測保溫裝置的保溫效果1.談話制作完成保溫裝置后,我們就要對保溫裝置的保溫效果進行檢測,那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檢測呢?我們先來聽聽這位同學的想法。2.學生交流檢測方法3.小結請同學們將你檢

18、測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第4頁的第2項紀錄中。6分鐘六、交流設計方案和保溫效果1.談話一些同學已經完成了活動,他們在家中使用電子溫度計進行了保溫效果的檢測。接下來,讓我們聽一聽他們的分享吧。2.學生交流設計方案和保溫效果數據3.小結通過設計制作保溫裝置,我們對暖水壺為什么能保溫有了更深的認識,同學們還可以課下繼續進行嘗試,老師期待大家的成果!2分鐘七、拓展與應用1.交流人們的需求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現如今,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保溫技術,你能舉出一些實例,并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釋其中的保溫原理嗎? 2.學生交流與分享生活中的保溫應用3.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關于保

19、溫的應用和技術還有很多呢。同學們可以課后繼續調查研究,歡迎大家繼續改進、完善自己設計的保溫裝置,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收獲。這節課我們進行了保溫挑戰,下節課我們將進行散熱挑戰,也就是讓一杯熱水的溫度迅速降下來,同學們可以結合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熱傳遞知識,提前進行思考。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課程基本信息課題孩子與父母(第一課時)教科書書名:科學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父母對孩子來說是親代;孩子對父母來說是后代。2.知道孩子有一些穩定的相貌特征是從父母處獲得的,這些特征叫做性狀。如眼皮、耳垂、頭發等。能

20、夠舉例說出孩子與父母在性狀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科學探究:1.學生能細致觀察、描述孩子與父母的性狀,說出性狀方面的相同和不同。2.學生能用列表的方式記錄自己、父母,甚至祖輩的各種性狀,并進行簡單的統計。科學態度:學生對觀察和比較孩子與父母的性狀感興趣,積極參與調查、交流和討論。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利用生物間性狀的不同,人們常常把相貌應用在常用證件、臉部識別技術、刑偵模擬畫像等方面,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教學重點:知道孩子有一些穩定的相貌特征是從父母處獲得的,這些特征叫做性狀。如眼皮、耳垂、頭發等。能夠舉例說出孩子與父母在性狀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教學

21、難點:學生能夠將自己與父母的性狀進行細致地觀察、準確地記錄、合理地統計、清晰地表達。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2分鐘聚焦話題,引入單元主題1.觀看小視頻,2.思考:你們知道它是如何區分小區住戶的嗎?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面部特征,但是有沒有和我們長得相近的人呀?3.小結: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密切關系呢?我們以一家人為例,孩子對于父母來說是后代,也叫子代;父母是孩子的上一代,也叫親代。1分鐘提出和聚焦本課的問題1.思考:你是不是也像剛才那位同學一樣,經常聽到大人們說:“你長得真像媽媽!”、或是“真像爸爸!”呢,孩子都像自己的父母嗎?2.講述:這節課,我們首先從大家熟悉的孩子與父母

22、的相貌開始探究。3分鐘比較一家人的相貌1.觀察、比較下面照片中小明及家人的相貌。小明的哪些方面像長輩呢?2.討論交流3.小結:通過對比觀察我們不僅發現小明和他的父母有很多相似之處。還發現小明的父親與爺爺奶奶、母親與外公外婆在相貌上也有一些相似之處,這也是孩子在相貌上與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相似之處的原因。3分鐘比較自己和父母的相貌1.提示:請同學們準備一面鏡子,或是自己和父母的照片。2.任務:仔細觀察,我們有哪些相貌特征像自己的父母呢?請大家將觀察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第5頁的第一個表格中。3.小結:這些穩定的相貌特征,如雙眼皮或者單眼皮、有酒窩或者沒有酒窩等,是從父母處獲得的,這些特征在生

23、物學上稱為“性狀”。同種生物不同個體間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稱為相對性狀。4分鐘比較自己和父母性狀的異同,形成概念性的認識1.講述:我們找到了與父母相貌相似的很多地方,劉老師將易于觀察的6個性狀進行了分類。2.分類:出示6組相對性狀的對比圖片,明確簡單的分類標準。3.引導:看看你還有哪些新的發現?4.小結:通過我們兩次的細致觀察,同學們有了很多的收獲,自己與爸爸媽媽有很多相同的性狀,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5分鐘聚焦問題,認識每個人的相貌都是獨一無二的1.活動:同卵雙胞胎,在性狀上也是有細微的差別。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探究活動來了解一下,希望對同學們解答這個問題有幫助。2.小結:科學家們也對我們的

24、性狀進行了大數據的收集和比較,相貌所表現的類型遠超于1萬多億類,而世界上人口大約有70多億人,相貌所表現的類型遠超于人口數量,即使雙胞胎也會有細微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相貌都是獨一無二的。2分鐘拓展探究1.拓展延伸:生活中,人類利用相貌獨一無二的特點,幫助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人臉識別技術。你還能說出哪些應用嗎?2.總結:正是因為我們的相貌表現出的形態差異,生活很多證件、臉部識別、刑偵模擬畫像等都是利用相貌作為重要標志之一。即使子代與親代,或是雙胞胎,同一物種之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特征。3.課外探究:除了我們頭部的相貌性狀外,在你與父母或長輩比較的過程中,還注意到有哪些性狀呢?課程基本信息課

25、題植物的后代與親代教科書書名:科學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知道植物的后代與親代的性狀,如莖、葉、花、果實等的顏色、大小與形狀等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差異。2.知道同一種類植物存在著差異,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繁殖越來越明顯。科學探究:學生能用比較、概括等方法認識植物的后代與親代有許多相似的性狀,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科學態度: 1.學生初步了解和體會早期遺傳學家孟德爾的研究,從而培養對科學研究的興趣。2.學生能細致觀察、描述植物的后代與親代的性狀,說出性狀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植物的后代與親代性狀

26、的異同,利于高產作物的培育。教學重點:學生能用比較、概括等方法認識植物的后代與親代有許多相似的性狀,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教學難點:學生能夠將植物的后代與親代的性狀進行細致地觀察、準確地記錄、合理的統計、清晰地表達。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2分鐘溫故知新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科學老師劉妍,很高興和同學們探討科學問題。1.回顧。2.動物的后代與親代有著如此密切的關系,那植物和動物一樣嗎?2分鐘提出和聚焦問題1.交流:人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2.提問:為什么種瓜不能得豆呢?3.談話:為什么植物親代繁殖出的后代會產生同樣的果實和種子?今天我們一

27、起來研究有關植物的后代與親代的問題。5分鐘比較同一種類植物的相同和不同探究任務一: 交流:每個植物家族都是同一種類不同品種的植物,你能從圖片中找出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嗎?1.比較鳳仙花(1)提出任務:觀察這幾株同一種類不同品種的鳳仙花,比較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提問:我們比較了鳳仙花的哪些性狀?(3)小結:同一種類鳳仙花的花和葉的結構是一樣的,但在顏色、大小和形狀等性狀方面都會有差異。2.比較辣椒(1)提出任務:觀察同一種類不同品種的辣椒,找一找我們可以觀察它們的哪些性狀,它們的性狀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小結:同一種類辣椒的花、葉和果實的結構是一樣的,但在顏色、大小和形狀等性狀方面都會

28、有差異。3.形成對同一種類植物性狀差異的認識(1)討論:通過觀察,我們對同一種類植物的性狀有了怎樣的認識?(2)小結:同一種類植物的莖、葉、花、果實等結構是相同的,但它們在顏色、大小和形狀等性狀方面的差異比較大。6分鐘比較植物后代與親代的相同和不同(一)、草本植物的親代和后代在性狀上的相同與差異1.談話:如果同一種類植物,它們是親代與后代的關系,你認為它們之間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2.探究任務二:比較鳳仙花的莖、葉、花等,在顏色、大小和形狀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又存在哪些差異呢?并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第6頁的第一個表格中。3.探究任務三:根據油菜親代推測油菜后代的性狀4.小結:草本植物

29、的親代和后代的莖、葉、花,在顏色、大小和形狀等方面的性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著細微的不同。4分鐘拓展延伸1.視頻。2.思考:視頻中孟德爾研究了豌豆的哪些性狀?3.提問:下圖中這些豌豆的性狀有哪些不同?4.小結:科學家對遺傳現象進行研究時,會從多方面進行觀察,如植物種子的形狀、顏色,果實的形狀、顏色,花的位置、顏色,莖的高度等。1分鐘課外探究課后,同學們可以仔細觀察和比較我們身邊的像樟樹、柳樹、石榴樹等木本植物,它們的后代與親代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狀呢?課程基本信息課題滅絕的遠古動物第二課時教科書書名: 科學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教學目標教學

30、目標:科學知識:知道許多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現在已不復存在。能夠列舉某些滅絕的遠古生物與某些當今生物的相似之處與存在的差異。科學探究:能通過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科學態度:有興趣觀察古生物化石,并與當今生物進行比較。在研討中,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人類的好奇心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教學重點:能夠列舉某些滅絕的遠古生物與某些當今生物的相似之處,或者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學難點:有興趣觀察古生物化石,并與當今生物進行比較。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5分鐘一、聚焦話題讓恐龍“活”起來1.回顧與交流:同學們,

31、大家好!我是宣師一附小的藺老師。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課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學問題。2.學生交流與分享3.從恐龍骨骼化石上的性狀推想恐龍的樣子比較這兩個恐龍的牙齒化石,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7分鐘二、實踐研究:讓更多的古動物“活”起來(猛犸象與亞洲象)1.復原猛犸象 實踐活動:我們再來觀察這樣幾幅圖片,請你推測一下,這是什么古生物? 2.研究猛犸象的生存環境3.觀看資料片4.小結:通過研究,我們進一步發現如今某些生物的性狀和古生物是有相似的地方的。是不是所有的物種都是遵循這樣的發現規律呢?我們再來看看這樣一種生物。6分鐘二、實踐探究:讓更多的古動物“活”起來(長頸鹿與山西獸)1.出示圖:長頸鹿

32、2.提問:你知道,它是誰嗎?3.談話:你知道長頸鹿的祖先是什么樣子的嗎?讓我們憑著想象來畫一畫吧!并試著說一說你的理由。 4.看資料片:長頸鹿的祖先到底是不是像你們想的這個樣子?我們來看看考古學家他們的研究吧!1分鐘三、回顧反思1.提問:那么在這代代相傳的過程當中,后代表現出來的性狀差異是維持不變,還是會越來越大?2.談話:生物會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自己的改變,于是它們才能生生不息的演化、繁衍,共同豐富著我們這個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1分鐘四、拓展延伸交流: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多搜集這方面的資料,也可以去實地參觀一下有關于古生物的博物館和展覽,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了

33、。課程基本信息課題水中的微小生物教科書書名: 科學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了解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主要結構,學習正確使用顯微鏡。科學探究:1.在教師指導下,學會使用比較精密的觀察工具顯微鏡。2.能夠運用多種觀察方法,從不同角度仔細觀察水樣,并進行精準描述。科學態度: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使用顯微鏡探究的愿望,發展觀察顯微鏡下的生物世界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顯微技術的發明促進了科學的大發展,改變了人類對生物體的認知。教學重點:了解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主要結構,學習正確使用顯微鏡。教學難點:能夠運用多

34、種觀察方法,從不同角度仔細觀察水樣,并進行精準描述。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自我介紹交流: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一小的科學彭老師,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課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學問題。聚焦問題: 1.談話:有兩位同學在周末相約一起去郊游,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這些水域里的水能直接飲用嗎?為什么?3.這些水域里的水不能直接飲用,這些水里有什么?實踐活動 科學實踐活動: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用肉眼觀察。2.用放大鏡觀察水樣3.顯微鏡的發明:一位叫做列文虎克的科學家,他透過兩塊鏡片,發現鏡片后的雞毛放大了好多倍,這個發現引起他莫大的興趣。然后他繼續

35、研究,發現改變兩個鏡片的距離,看見的景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后來,他又動手做了一個金屬支架和一個小圓筒,把兩塊鏡片分別裝在圓筒兩頭,還安上旋鈕,來調節兩塊鏡片間的距離。這樣,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就誕生了。聚焦主題1.顯微鏡的構造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視頻)實踐活動:用顯微鏡觀察水里的微小生物3.科學實踐活動:用顯微鏡觀察水里的微小生物一邊觀察,一邊將視野里的景象畫在活動手冊8頁。4.學生匯報、交流觀察到的現象5.用更高倍的顯微鏡觀察認識什么是微生物6.認識什么是微生物教師總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一切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統稱為微生物。7.學

36、習繪制記錄單8.回到導課問題提問:在顯微鏡的幫助下我們發現了一地水中有這么多秘密,那現在在想一想,池塘、河流里的水為什么不能直接飲用,這些水里有什么?”9.回顧我們經歷了怎樣的研究過程結束:這節課我們用顯微鏡探索了一滴水中的小小世界,發現了水中有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秘密,那么我們用眼睛能看見的物質在顯微鏡下又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下節課繼續探索顯微鏡下的秘密。課程基本信息課題顯微鏡下的細胞教科書書名: 科學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5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知道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并能描述洋蔥細胞的主要特征。科學探究:1.會制作洋蔥表皮臨時切片,

37、能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2.能用圖畫、圖注、文字描述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科學態度:學生樂于探究生命體構成的奧秘,發他們觀察顯微鏡下的生物世界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體會到觀察工具的進步使人們可以不斷認識自然界更多的奧秘。教學重點:會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描述洋蔥細胞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會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自我介紹交流: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復興門外一小的科學彭老師,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課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學問題。(一)提出和聚焦問題1.引出洋蔥的話題出示洋蔥植物圖片,從外部觀察洋蔥。2.觀察洋蔥內部結構分別

38、猜想和觀察洋蔥先縱切,再將一半的洋蔥橫切的內部特征。講述:洋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洋蔥有近球狀的鱗莖,鱗莖由許多肉質的鱗片狀的葉層層包裹構成。提出任務:用放大鏡觀察洋蔥鱗片。(二)科學實踐活動: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1.科學實踐活動: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提問:怎樣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葉?講述:我們可以從洋蔥鱗片內側取一小塊表皮,然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洋蔥表皮,我們可以制作一個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猜想:我們在顯微鏡下會看見什么樣的景象?.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材料:洋蔥鱗片、解剖刀或小刀、清水、滴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碘酒、吸水紙。(視頻)談話:學會了制作洋蔥的臨時裝片,

39、就可以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了,同學們試試吧!注意要及時把你看到的景象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讓學生按照上節課學習的使用顯微鏡觀察和記錄的方法,觀察顯微鏡下的洋蔥表皮。.交流發現,初步建立細胞的概念講解:通過觀察,我們看到了洋蔥表皮上面有一個個像小格子的結構,就是洋蔥的細胞,每一個小格子,就是洋蔥的一個細胞。2.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外表皮和洋蔥葉肉活動一:制作洋蔥內表皮細胞模型2.小組活動:制作洋蔥內表皮細胞模型用超輕粘土制作細胞模型,還原視野中一部分細胞對照屏幕和記錄單修改細胞模型。總結:洋蔥的細胞大多是細長的多邊形,一個挨著一個緊密的連在一起。活動二:觀察更多生物體細胞3.實踐活動:觀察更多生物體細

40、胞(1)觀察其他植物細胞臨時裝片。(2)觀察更多動物、人和霉菌細胞的永久裝片。總結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所以細胞是生物的基本組成單位。課程基本信息課題多種多樣的微生物教科書書名:科學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能夠用肉眼觀察到的微生物。2.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學探究1.了解泡菜變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知道微生物可以被人類所利用,有些微生物對人類生存不利。科學態度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多種多樣的微生物表現出濃厚的探究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關注微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要養

41、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學重點:了解多種多樣的微生物與人類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教學難點:能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說明微生物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1分鐘提出和聚焦問題1.談話:在前幾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顯微鏡觀察到水中的微小生物、洋蔥表皮細胞,讓我們繼續探索微生物的世界,期待你有更多新奇的發現!2.提問:牛奶通過發酵變成酸奶,白菜經過腌制變成酸菜,是什么讓它們變酸了? 18分鐘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探究(一)乳酸菌1.提問:是什么讓牛奶發酵變酸奶?2.收集、調查酸奶配料表推測: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發酵變成酸奶。3.講解:顯微鏡視角下的乳酸菌,牛奶發酵變成酸奶是因為乳酸菌。4.提

42、問:白菜為什么會變酸?5.假設:蔬菜變酸的原因。6.驗證:科學家對各種泡菜進行了研究,并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發現泡菜變酸主要是由乳酸菌引起的。7.小結:乳酸菌與我們的生活密切,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二)酵母菌1.提問:你和過面嗎?觀察過面團發酵膨脹的過程嗎? 2.探究:觀察添加酵母粉的面團發酵膨脹的現象及過程。3.講解:顯微鏡視角下的酵母菌及應用。4.小結:酵母菌廣泛應用于食品發酵、釀酒等。科學實踐1.了解微生物對人類有利的方面 學生結合查閱的資料,介紹對人類有利的微生物。小結:微生物與我們人類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微生物可以服務于人類。2.了解微生物對人類不利的方面提問:感冒時有什么癥狀?感冒

43、是由什么引起的?講解:感冒是由一些細菌或者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入、破壞身體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有頭暈、流鼻涕等癥狀。小結:有些細菌、病毒微生物會使我們生病。在生活中,我們要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生病時戴口罩的衛生習慣。談話:在日常生活中,變質過期的食物上會長毛,食用了發霉的食物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危害,嚴重的還會帶來生命危險。吃了不干凈的、變質的食物會讓我們得痢疾,痢疾是由什么引起的?講解:痢疾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提問:發霉的食物中都有哪些微生物?講解:黃曲霉多見于久置發霉的糧食中,讓我們通過視頻資料進一步認識黃曲霉。質疑:對我們不利的微生物會藏在食物中,如何保證吃進去的食物是安全衛生的?閱讀

44、:“揭開微生物的奧秘”講解:巴氏消毒法。小結:有些微生物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聰明的我們能夠運用科學的知識,解決微生物制造出的麻煩和問題。3.認識蘑菇和木耳是微生物提問:蘑菇和木耳是微生物嗎?講解:蘑菇、木耳在生長起來前,非常微小。蘑菇、木耳的細胞與一大類被稱為“真菌”的微生物的細胞很相似。因此,科學家將蘑菇和木耳也稱為微生物。小結:蘑菇、木耳是能夠用肉眼觀察到的微生物。1分鐘總結談話:水滴中的那些微小生物,還有細菌、病毒、蘑菇、木耳等,都是不同種類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有的對人類有利,有的對人類不利,它們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希望同學們能像科學家一樣通過實驗、查閱資

45、料等方式,繼續探索微生物世界。課程基本信息課題光的傳播(第一課時)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 知道光源是自身能發光的物體,能識別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2. 能按光源的產生將光源分別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知識和視頻中的各種光現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科學態度: 表現出對光現象研究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能初步運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光現象。教學重點:知道光源是自身能發光的物體,能識別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教學難點:能按光源的產生將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46、。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2分40秒一、提出問題1.談話:我們生活的世界五光十色,有各種各樣的光現象。因為有光,才有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2.提問:你想研究光的哪些奧秘?3.談話:提出問題是我們科學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們會在這一單元,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有趣的探究活動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6分20秒二、討論探究:1.識別我們身邊的光源1.提問:哪些物體自身能發光?2.講解:這些物體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可以自己發光。像這些能自身發光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光源。3.明確:有的物體成為光源是需要一定的條件(蠟燭、臺燈)。2分50秒二、討論探究:2.給身邊的光源分分類1.活動:請試著把這些光源分

47、類,說說分類的理由(出示:太陽、火把、閃電、螢火蟲、油燈、熒光水母、吊燈、車燈、煤氣灶、指示燈)。2.講解:像太陽、閃電等這樣來自大自然的光源,稱之為自然光源,而像燈、煤氣灶這樣人造的、人為控制的光源,我們稱之為人造光源。我們身邊的光源可以按照這樣的標準進行分類。6分35秒二、討論探究:3.識別我們身邊不能發光的物體1.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這樣一類物體,它此時看上去也是發光的。那么:月球是光源嗎?2.提問:生活中還有沒有像月球這樣看起來在發光,但其實并不是光源的物體?3.活動要求:15秒思考搶答這個物體能不能稱被稱為光源,為什么?(出示:夜間的交通標線、公路標志牌、冬奧會“北京15分”冰

48、屏、涂有特殊涂層的衣服)4.講解:生活中還有很多不能自己發光的物體,這樣的物體不能稱之為光源。15秒三、回顧反思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一些能自己發光的物體,這樣的物體我們稱為光源。光源還可以進一步分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兩類。1分四、拓展延伸提問:太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光源,你能試著把太陽發出的光畫一畫嗎?燃燒的蠟燭發出的光,又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課下認真思考并試著把你的想法畫一畫。 課程基本信息課題光的反射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知道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現象,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變化,入射光和反射光是沿

49、直線傳播的。能說出鏡子的主要特點,知道鏡子在光反射實驗中的作用。科學探究:能用繪圖方式描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進路線。科學態度:樂于探究光的反射現象,并與同學合作進行科學實踐和交流。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能初步運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教學重點:知道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現象,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變化。教學難點:能用繪圖方式描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進路線。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一、聚焦問題:光的反射現象1.探究活動:踩光斑,并觀察鏡子的表面。2.實驗操作:鏡子是如何反光的?3.講解:當光遇到鏡子時會改變傳播方向,像這樣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光的反射。從手電照向鏡子

50、的光我們稱之為入射光,從鏡子反射出來的光我們稱之為反射光。二、1.實驗探究:鏡子反射光的特點1.提問:從鏡子反射出來的光有什么特點?如何通過實驗觀察到?2.實驗操作。3.實驗操作:大家靈活運用了我們之前學過的實驗方法實證,我們還有一種實驗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記錄。4.講解:入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探究,我們不難發現:入射光在經過鏡面反射后,反射光也是沿直線傳播的。二、2.實驗探究:鏡子反射光的變化1.提問:那么當入射光的照射角度發生變化時,反射光的方向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呢?2.實驗操作:如何通過實驗來進一步實證?3.講解:入射光傾斜程度越大,反射光傾斜程度越大;入射光傾斜程度越小,反射光傾斜程度

51、越小。四、聚焦問題談話:那么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所學的內容來解決這樣一個小問題。請看老師這兒有一個靶子,還有幾面小鏡子,我們能不能用小鏡子把光反射到靶子上呢?五、1.實驗探究:我們是如何看見光源的?1.實驗操作:小組展示用光打靶實驗。2.提問:我們又是怎樣看到手電的光的呢?3.講解:在我們的生活中,之所以能看到光源發出的光,就是因為光源的光可以直接進入我們的眼中,對眼產生刺激,并傳到大腦,我們就看到了光源。六、2.討論探究:我們是如何看見物體的?1.提問:我們是如何看見物體的?2.實驗操作:觀察盒實驗我們現在準備好了這樣的一個盒子,那盒子里放的是什么呢?我們接下來該怎么做呢?我們是怎樣看到盒子里

52、的模型的呢?3.講解:當物體反射的光進入到我們的眼中時,也可以對眼產生刺激,并傳到大腦,我們就可以看到物體。七、聚焦問題講解:通過前面兩節課的有關光的反射內容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光的反射現象,并且也知道了我們是怎樣看到物體的。八、1.制作潛望鏡需求分析與原型啟發、設計1.提問:你有沒有想到過我們可以制造這樣一個觀察工具可以做到“隔墻觀物”呢?它也可以做到在深水下觀察到水面以上的情況?如果我們利用光的反射現象來制造的話,你又有什么想法?2.提問:我們可以邊討論邊把我們的設計畫下來,下面我們來走進一個學習小組,了解一下他們是如何設計的。我們需要考慮要選用什么樣的材料制作?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九、

53、2.潛望鏡原型制作與交流評價1.操作:下面我們就來制作潛望鏡吧。2.講解: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完成潛望鏡的制作。制作完畢后,我們還可以相互交流、評價,看看大家的潛望鏡做的怎么樣。3.學生交流十、回顧反思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經歷了需求分析、原型啟發、設計制作和評價交流四個環節,以光的反射現象為基礎制作了一個潛望鏡。并且還知道了光可以在多面鏡子間多次反射,從而多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十一、拓展延伸1.實驗操作:光在多面鏡子間的多次反射還可以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現象。2.結束語:光的反射現象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甚至能帶來一些生活的小趣味。在課下我們可以繼續找一找光的反射的例子,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課

54、程基本信息課題認識太陽能熱水器(第二課時)教科書書名:科學 五年級 上冊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5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了解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及原理,并通過對其內部結構設計的研究,認識到反射是可以增加熱輻射的。科學探究 經歷預測交流、數據分析、動手操作試驗等過程,在了解太陽能熱水器結構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設計實驗,分析數據的能力。科學態度:通過猜想設計操作驗證等一系列環節,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索的過程,體驗探索過程中的樂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認識到人類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學會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和規律造福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嘗試用所學的科學知識

55、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重點: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反射是可以增加熱輻射的,并根據光波爐的原理將知識牽引至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之中,從而合理解釋其內部構造的設計。教學難點:對于光波爐反射可以增加熱輻射的這一原理的應用與解釋。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23105一前情回顧二太陽能灶閃亮登場三鏡面反射實驗及內壁對比實驗四延伸總結1.前情回顧引導學生回顧前課知識,為本課知識內容打下良好基礎。回顧前課兩個主要問題:1。集熱管為什么要用黑顏色。2.太陽能熱水器的擺放角度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憶并對問題進行解答闡述。(出示PPT答案,顏色越深吸熱效果越好,與陽光垂直的角度吸熱效果最佳。)2.太陽能灶的秘密(

56、1)展示太陽能烤爐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其名稱,作用及相關工作原理,簡要介紹太陽能烤爐的結構及相關生活用途,利用PPT揭示答案,總結歸納。(2)積極引導學生對其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并思考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3)根據學生想法設計展開對于太陽能灶的研究與實驗,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設計實驗并利用思考相關注意事項。3.實驗驗證猜想(1)一面鏡子反射實驗根據學生需求及猜測利用一面鏡子對巧克力進行照射,并引導學生對其現象進行思考。(2)引導學生改進實驗,利用溫度計觀察并設計實驗,,通過溫度計數值的改變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溫度的變化。根據學生對實驗的改進再次進行實驗,并思考現象及原因。(3)兩面

57、鏡子反射實驗引導學生關注太陽能烤爐反光板結構,并啟發其對實驗進行改進再設計。(播放兩面鏡子實驗并引導學生對其現象進行思考研究)(4)四面鏡子反射實驗根據學生推斷與猜測進行四面鏡子反射實驗(播放四面鏡子實驗并引導學生對其現象進行思考研究) 學生根據多次實驗的現象結果總結歸納得出相應結論。4.將結論原理鏈接到太陽能灶及太陽能熱水瓶(1)引發學生對于生活中其他太陽能加熱工具的思考,并將知識延伸至前課內容中的復習與利用。(PPT出示帶有金屬反射板的的太陽能熱水器,并引導學生將之前所得的理論進行整合思考,加深概念構建) (2)知識延伸在反射增加光熱這一原理的概念明確后,引導學生對太陽能熱水瓶進行學習了解

58、,并根據其結構進行設計改造。延伸本課知識,將奧運圣火的來源融入其中,讓概念回歸應用,感受科技帶來的便利。(3)結束語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與反射可以增加光和熱這一原理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也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希望你們在課后能夠繼續認真思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課程基本信息課題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教科書書名: 科學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5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知識:了解太陽能熱水器的結構和原理。利用所了解的知識設計一個簡易太陽能熱水。科學探究:在經歷了解任務,根據任務設計熱水器的過程,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工程設計的

59、能力。科學態度:能大膽質疑,從不同視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通過方案設計,培養創新精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動力,技術的發展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教學重點:根據任務條件分析需求,根據需求設計出符合任務條件的簡易太陽能熱水器。教學難點:根據任務條件,分析可利用的資源在利用已有資源基礎上,設計出符合任務條件的簡易太陽能熱水器。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導入新課、激發探究熱情交流: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完成一項科學任務。回顧上節課內容,提出本課任務:設計簡易太陽能熱水器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認識太陽能熱水器 2.提出本節課的任務-設計簡易太陽能熱水器各位同學,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工程師,我們來設計一個簡易的太陽能熱水器,我們的具體任務是設計一個能在15分鐘內讓200mL水升溫的簡易太陽能熱水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