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麻醉工作技術規范_第1頁
日常麻醉工作技術規范_第2頁
日常麻醉工作技術規范_第3頁
日常麻醉工作技術規范_第4頁
日常麻醉工作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日常麻醉工作技術規范【術前訪視】嚴格執行術前訪視制度【麻醉前準備】住院醫師必須按時到達手術室進行麻醉前準備工作。麻醉科醫師在任何地點實施任何麻醉(包括局麻鎮靜監測),應在每次麻醉前按下列順序依次完成麻醉前準備工作:1住院醫師入室后首先核對病人基本情況,包括:病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病房主管醫師,必須確定病人身份無誤。對緊張不能自控的病人可于監護設施與病人連接好后,經靜脈滴注少量鎮靜藥。檢查病人有無將假牙、助聽器、人造眼球、隱性鏡片、首飾、手表等物品帶入手術室,明確有無缺牙或松動牙,并做好記錄。2連通各監護設備、麻醉機電源。3依次接好并監測脈搏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無創血壓,必須調

2、出心率或脈搏的聲音。記錄病人入室后首次心率、血壓、未吸氧時血氧飽和度及呼吸頻率。4設置報警值。5最后一次核實病人,包括: = 1 * GB3 手術當日的體溫脈搏; = 2 * GB3 術前用藥的執行情況及效果; = 3 * GB3 最后一次進食進飲的時間、內容和數量; = 4 * GB3 已靜脈輸入的液體種類和數量; = 5 * GB3 最近一次實驗室檢查結果; = 6 * GB3 手術及麻醉同意書的簽署意見。此外,還應根據病情及手術需要,開放合適的靜脈通路。無特別原因的病人應將靜脈通道建立在上肢。6檢查麻醉車內的藥品及物資,插管喉鏡是否電源充足。如果藥品消耗后未補足,應查對處方,并予以記錄。

3、7檢查麻醉機:檢查麻醉機的氣源、電源,呼吸回路有無漏氣、鈉石灰是否失效。設置呼吸機通氣模式、呼吸頻率、壓力限制,設置潮氣量、分鐘通氣量及其報警界限。準備好呼吸急救管理器械(簡易呼吸囊等)和檢查急救藥品是否齊備,以備緊急時使用。實施所有的麻醉和鎮靜前必須準備麻醉機。【麻醉機檢查程序】麻醉機的準備一定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逐項檢查。以Ohmeda7900麻醉呼吸機為例:設定潮氣量(如10-15ml/kg),如使用限壓通氣,壓力限制一般先設定為15-20cmH2O,一般不應超過40 cmH2O。設定呼吸頻率(1240次/分)。設定吸:呼比(1:1.52.5)。選定通氣模式(容量控制或壓力控制)。檢查吸

4、入麻醉藥揮發罐是否有藥。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設定潮氣量、每分通氣量、氣道壓報警上下限(一般為預定目標值的30%,如設計潮氣量為500ml,呼吸頻率為10次時,潮氣量報警下限定為350ml,上限為650ml,呼吸分鐘通氣量報警下限3.5L,上限為6.5L)。打開麻醉機電源,應有低氧壓報警。打開中心氧氣,低氧壓報警消失。檢查O2流量表。旋鈕開至最大時,O2流量應能大于10L/min,旋鈕關至最小時O2流量應150L/min。確認O2笑氣的聯動裝置工作正常。檢查快沖氧是否工作。檢查快充氧后氧壓表應回升至0.4或更高。檢查鈉石灰罐。如發現鈉石灰失效(變為紫色或蘭色)應及時更換;作神經外科麻醉的住院醫師更應

5、特別注意鈉石灰的使用情況。連接螺紋管和呼吸囊。手堵螺紋管出口,將O2流量關至最小用快充O2將呼吸道壓力沖至40cmH2O,此時應有連續高壓報警,同時在15秒內壓力應仍高于30 cmH2O。放開螺紋管出口,開動呼吸機,風箱上下空打,麻醉機應有脫機報警。手堵螺紋管出口,用快充氧將呼吸囊充氣,檢查手控通氣是否有效。選擇與病人面部相匹配的面罩,并檢查面罩氣墊是否充氣。對其他任何型號的麻醉機,檢查都應遵循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原則全面檢查。1、全身麻醉前,應接好和打開吸引器。并準備:檢查氣管插管用的物品(喉鏡、氣管導管、牙墊、胃管、吸痰管、絲帶膠布)是否齊全、合適,確認氣管插管套囊不漏氣。如擬行鼻插管應準

6、備好石蠟油、棉簽、特殊固定膠布和插管鉗和熱水。傳染病人應確認已做好相應消毒隔離處理措施。全身麻醉應準備好鼻溫和/或肛溫探頭。檢查麻醉藥物、急救藥品和注射器是否齊全,抽吸擬用的麻醉藥物和搶救藥(阿托品、麻黃素或腎上腺素)。必要時準備一次性動、靜脈穿刺用品。再次記錄病人各生命體征。2、硬膜外或神經阻滯麻醉的病人,應在首次血壓、脈搏心電圖監測后再準備進行硬膜外穿刺,危重病人應在建立靜脈通路后才能翻動體位。操作時如果因導線干擾病人擺體位,至少必須監測脈搏氧飽和度。(一)麻醉管理在認真地探視了病人并做好了麻醉前的準備工作后,才能開始麻醉。臨床麻醉的核心是保證接受手術或檢查病人的安全和無痛苦,病人的安全是

7、麻醉科醫師首要考慮的問題,麻醉事故通常與低血容量、缺氧、低血壓、通氣不足、氣道梗阻、用藥過量、誤吸、準備不足、觀察不細或各種危象處理不當所致,防止事故發生的重點在于防止儀器失靈和操作者的失誤。所有的麻醉過程均應遵循下列管理原則:1、首先要強調的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由任何人實施任何一種麻醉,都必須先準備好建立人工氣道、給氧、吸引、搶救藥品和設備、生命體征監測。2、原則上必須完成上述所有準備工作并建立靜脈通路后方能開始麻醉操作和給藥。3、麻醉藥物的抽吸、使用只能由麻醉科醫師或麻醉護士進行,其他任何人無權進行。藥物準備完成后必須在注射器或液瓶上準確標明藥物的名稱和濃度(如mg/ml)。使用藥物必

8、須進行“三查七對一注意”(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核對床號、姓名、藥名、藥物濃度、藥物劑量、用法、時間,注意在用藥過程中觀察藥效和副作用),嚴防錯誤。對使用任何藥物都必須對其作用十分清楚,嚴禁糊涂給藥。4、靜脈通路建立之前可以進行一些麻醉操作,但不能使用任何麻醉藥物和行氣管插管。麻醉藥物都必須在靜脈通路建立后才能使用(小兒基礎麻醉肌肉、直腸、口服給藥除外)。5、整個圍麻醉期至少有一名合格的麻醉科醫師始終在場,嚴禁出現手術間內沒有一名麻醉科醫師的情況。6、嚴禁麻醉科醫師替代手術室護士和外科醫師去做由他人全權負責的有關病人重大安全的事情,如:清點紗布等。7、需要輸血時由麻醉科醫師開取血處方,應準確寫明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室、床號、住院號(以病歷中原始頁黑體打印號為準)、血型(以病歷中化驗單為準)、血量。輸血前應和巡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