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247PAGE2471.古詩三首課題古詩三首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3課時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晝、耘、供、稚、漪”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會寫字“晝、耘、桑、曉”;正確讀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4.體會古詩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同學們,在學習課文和課外閱讀中一定積累了很多古詩,現在老師給同學們一個自我表現的
2、機會,把你最喜歡的一首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2.學生自愿舉手朗誦古詩。3.教師評議。4.談話揭題:我國宋代有一位詩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愛農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寫了很多描寫農村四季的詩歌。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一個場景的一首。5.朗讀詩題,理解題意:指名學生讀課題。(引導學生理解:“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的意思是興致;“雜興”的意思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詩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6.了解詩人。 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初讀詩歌,讀準生字。(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
3、句。(2)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重點指導讀準“晝、耘、供”。(3)指導書寫會寫字“晝、耘”。學生觀察生字,交流生字的書寫特點。老師范寫,學生認真觀察。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學生習字,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2.理解詞語。讓學生結合注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意。1.學生熟讀古詩。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開火車讀、比賽讀。2.借助注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白天出去給田里鋤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繩,農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兒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織布,但也在桑樹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四、
4、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賞析詩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保?)小組交流:這兩句詩寫了什么內容(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2)想象交流:“晝”和“夜”分別指什么(白天和晚上。)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農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看到此情景作者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農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你們雖然辛苦,但生活是快樂的。)(3)指導朗讀。(讀出對“村莊兒女”的敬重和贊美之情,讀出詩的節奏。)指名讀,師生評議。反復讀:自由讀、指名讀、教師讀、學生再讀、齊讀。(4)教師小結2.賞析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抓住
5、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兒童會說些什么。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當時的情景。(2)你們了解了這些孩子的什么特點(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3)教師引讀:在當時的農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盡其能,做著分內的事,就連那小孩也“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4)小組交流:從“童孫”“學種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孩子們很懂事:父母的勤勞感染了村莊的“童孫”,孩子們也喜歡上了勞動。孩子們的快樂:他們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心里也想到了豐收時收獲的快樂。孩子們的可愛:從孩子們的神情、動作感受到他們的童真童趣,俏皮可愛。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孩子們的自豪;讀出孩子們的快樂;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
6、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作者對他們的喜愛之情3.了解寫法。(1)在這首詩中作者以什么為寫作題材(農村生活。)(2)作者是怎樣描寫農家生活的(作者抓住農家生活的片段,運用通俗的語言,如“耘田、績麻、村莊、兒女、童孫、耕織、種瓜”等詞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教師小結:在這首詩中作者運用平白、樸實、自然的語言勾畫出質樸的鄉村生活的畫面,具有濃濃的鄉村生活氣息。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五、課堂總結,拓展閱讀。1.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是南宋詩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園詩,是其所創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中的一首,詩人抓住村莊男女的勞動局面描寫,男的外出勞作,女的在家忙碌,就連孩子們也深受家長勤勞品質的影
7、響,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實地再現夏日鄉村農忙時的質樸生活。那生活充溢著辛勞,也充溢著恬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 ),對勞動人民的( ),以及對鄉村生活的( )。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鄉村生活氣息。 喜愛 贊美 熱愛2.學生自由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3.搜集并閱讀四時田園雜興中的其他詩句。板書內容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國古代詩人楊萬里嗎?2.學生交流與楊萬里有關的資料。3.教師評議。學生自由閱讀。4.引導學生交流讀過的楊萬里的詩。宿新市徐公店宋代:
8、楊萬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舟過安仁宋代:楊萬里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談話揭題:以上兩首詩都與兒童生活有關。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詩中描繪了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作者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舟過安仁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其行為中透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體現了兩小童的可愛與聰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楊萬里描寫兒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詩稚子弄冰。5.朗讀詩題,理解題意:指名學生讀課題。(“稚子”在這兒的
9、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6.了解寫作背景。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初讀詩歌,讀準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重點指導讀準“稚”。(3)指導書寫會寫字“曉”。學生觀察生字,交流生字的書寫特點。老師范寫,學生認真觀察。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學生習字,在相互交流中引導學生相互借鑒。2.理解詞語:學生結合注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意1.學生熟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開火車讀、比賽讀。2.借助注
10、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用彩線串起,當做銀鉦。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出了水玉破碎的聲音。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指名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然后找同學說一說,你眼前浮現了怎樣的場景。全班同學齊讀詩歌。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小結。(1)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賞稚子的情趣。(2)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
11、,充滿了樂趣。心態上:雖然在寒冷的天氣里“弄冰”,但孩子興趣濃厚。色澤上:“金”盆“彩”絲串“銀”冰。形態上:是用“金盆”脫出的“銀鉦”,圓形。聲音上:有 “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賞心悅目;聲意俱美,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4)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許多的相通之處,正是因為這樣,孩童的“脫冰作戲”場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1.學生練習感情朗讀,熟讀成誦。2.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12、六、課堂總結,拓展閱讀1.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的七言絕句。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2.搜集并閱讀楊萬里的其他詩句。板書內容第三課時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交流: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2.學生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引導,導入課題:我們今天領略的是宋代鄉村的一段美麗風光,這段風光是一位詩人帶給我們的,他的名字叫雷震。3.簡介作者。學生自由閱讀。4.理解課題。(1)指名解題。(2)小組交流:看了詩題,你想到什么?(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村晚”意思就是鄉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詩
13、是描繪鄉村傍晚景色的。5.談話過渡:這節課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賞鄉村傍晚的景色。 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初讀詩歌,讀準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重點指導讀準“漪”。2.理解詞語:結合注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意1.學生熟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開火車讀、比賽讀。2.借助注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幾乎溢出了池岸。遠遠的青山,銜著通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讓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
14、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回家去,他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曲調。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圖片后自由朗讀全詩。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小結。(1)交流學習: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從首句中的“草滿池塘”你了解到什么(是說節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經長滿。)從“水滿陂”你又了解到什么(是說正逢多雨季節,因此水漲得很高。)詩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樣嗎(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邊上的岸上兩部分。)鼓勵學生找出詩句“草滿池塘水滿陂”中和圖畫上相對應的地方,看看圖,再說說詩句的意思。(綠草長滿了池塘,池
15、塘里的水,幾乎溢出了池岸。)從“草滿池塘水滿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水草豐美,生機勃勃。)次句“山銜落日浸寒漪”主要寫了什么(寫遠山落日。)“山銜落日浸寒漪”這一行里的“山銜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遠遠的青山,銜著通紅的落日。)為什么要用“銜”字呢(用一個“銜”字,形象地展現出落日掛在山頭上的情景。)“寒漪”指什么(指的是讓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紋。)“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從圖畫上能看出“山銜落日浸寒漪”這句詩的內容嗎你能想象出這部分的圖畫嗎(學生自由的發揮想象,比如可以說說圖畫上沒有的內容是怎樣的。)教師小結:這首詩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
16、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后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2)交流學習: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在這樣寧靜優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場了。一名同學讀這句詩,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畫面。“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兒童,這里指的是放牛娃。)“歸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橫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該詞的意思:橫騎在牛背上。)看看插圖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吹笛子)哪一句詩和這個畫面是對應的(“短笛無腔信口吹”)你是怎樣理解“短笛無腔信口吹”一句的?從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蹦愀惺艿侥镣氖裁葱愿裉攸c(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4.學
17、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朗讀,教師小結:這首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著向往。詩家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說法。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1.交流了解朗讀節奏。2.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3.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六、總結課文主旨。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
18、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七、課堂總結,拓展閱讀1.村晚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2.對比閱讀。所見作者:袁枚 (清)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3.搜集并閱讀描寫兒童生活的其他詩句。板書內容2.祖父的園子課題祖父的園子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文中的“蚱、晃”等11個會認字,會寫“蝴、螞”等14個會寫字;會讀“螞蚱、櫻桃、蚌
19、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說說園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園子有什么特別之處。3.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和對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重點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學難點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 簡介作者蕭紅
20、(1911-1942),原名張廼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代表作:生死場呼蘭河傳2.簡介呼蘭河傳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話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3.談話導入:為什么蕭紅對園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這節課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一起走近蕭紅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學生齊讀課題。 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
21、,多讀幾遍。2.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祖父的園子的是按照什么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象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4.教師總結四、細讀課文,初感園子1.學習課文13自然段,了解“我”對園子的印象。(1)指名讀,自由讀。(2)小組交流: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我”說起花園的昆蟲,仿佛一個孩子在掰
22、著手指頭,給你顯示她的富有,那極滿足和得意的神態躍然紙上。當然,擁有這樣的花園,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確實是值得炫耀的,因為這是多么富有童話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寫小昆蟲,不僅著眼于它們的色彩“白、黃、紅、金、綠”一應俱全,還對蜜蜂的樣子和姿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豐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現了昆蟲非??蓯?;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明晃晃”一詞,這是園子留在作者記憶中的色彩,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紅的紅”“綠的綠”這些詞語富有感情色彩,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我”對眼中事物的滿心喜愛。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樹的高大和不容忽視,也寫出了榆樹的活力。我對園
23、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作者描寫這么細致,說明祖父的園子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讓“我”對那里的一切都難以忘懷。2.有感情地讀這幾段話,要求通過適當的語氣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五、圖片展示,欣賞園子 多媒體出示“祖父的園子圖片”,學生用感官來感受園子的熱鬧和生機勃勃。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六、課堂總結,布置作業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并跟隨作家蕭紅一道欣賞了祖父園子里的美麗風景。2.請同學們課下搜集和積累“圓滾滾”“明晃晃”這類詞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檢查,指名學生朗讀課文13自然段。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祖父的園子里有什么,感
24、受到祖父的園子的熱鬧、生機勃勃,以及作者對園子的滿心喜愛之情。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去感受一下“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童年生活的快樂。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祖父的園子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2.布置作業:課后讀一讀呼蘭河傳,和小伙伴交流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 板書內容3.
25、月是故鄉明課題月是故鄉明課型略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文中的“徘、徊”等16個會認字,讀準多音字“燕”等;會讀“煙波浩渺、篝火、萌動、澄澈、風光旖旎”等詞語。2.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3.搜集一些思鄉的詩文,和同學交流。教學重點了解作者由月亮聯想到的往事經歷,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教學難點了解作者由月亮聯想到的往事經歷,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課件出示:靜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學生欣賞新學堂歌,互相交流讀詩的感受。3.教師評議并小結:自古以來
26、,月亮是個永恒的話題,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所吟詠的對象,在描寫月亮的詩文中傾注了作者的愛恨情愁,寄托了作者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經歷。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感受文中蘊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板書課題:月是故鄉明)學生齊讀課題。4. (1)你對“月是故鄉明”這一題目有哪些了解?“月是故鄉明”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全詩為:“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边@首詩寫于安史之亂時期,表現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月亮其實無處不明,但杜甫偏說“月是故鄉明”,從而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由于杜甫的這句詩特別能引發人的鄉思
27、共鳴,因而被廣為傳誦。(2)看到這個題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并評議、小結。)想到季羨林老人的文章月是故鄉明的主旨應該是“思念家鄉”。 想到了與月亮相關的其他詩句,如李白的古朗月行等等。二、簡介作者,了解背景。1.簡介作者。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世界著名語言學大師。月是故鄉明是季羨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潤園,通過對故鄉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的描寫,抒發自己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細細體味吧。 新課教學三、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
28、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1)認讀生字。課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詞語。徘徊 煙波浩渺 篝火 萌動 澄澈 風光旖旎 瑞士 萊芒湖無邊無垠 碧波萬頃 巍峨雄奇 耄耋 燕園圣地 點綴指名多個學生讀,指名學生領讀,齊讀。指名學生分自然段合作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2)學習多音字“燕”yn 鳥類的一科,候鳥,常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蟲,對農作物有益。yn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南部。舉例:a.我現在已經年近老耋,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
29、吹落軒轅臺。(3)理解詞語:學生自由發言,全班交流對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四、再讀感知,理清結構。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月是故鄉明的是按照什么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4.教師總結:五、圖片展示,欣賞故鄉的明月。多媒體出示多幅圖片“故鄉的明月”,字幕出示課文內容,學生用感官來感受“月是故鄉明”,朗讀字幕。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六、課堂總結,布置作業。1.這一節課,我們初讀了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學習了文中的生字詞,并跟隨作家季羨林一道
30、欣賞了“故鄉的明月”。2.請同學們課下搜集和積累與月亮有關的詩詞和文章進行閱讀,和同學進行分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指名學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了解了“月是故鄉明” 這句話的出處,學習了文中的生字詞,并跟隨作家季羨林一道欣賞了“故鄉的明月”。3.當你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時,心中一定也引起無限遐想,也一定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1)說說面對月亮你都想起過那些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薄翱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薄按猴L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薄霸侣錇跆渌獫M天,江
31、楓漁火對愁眠?!保?)當你面對明月,想起古人的詩句時,你是否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學生自由發言。)4.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體會作者寄托在明月中的對故鄉永恒的思念與牽掛之情。希望同學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獨立閱讀與思考,通過交流,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新課教學二、細讀品味,體會文意(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1)這段話和課題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這一自然段是對“月是故鄉明”這句思鄉名
32、句的簡單解釋。開篇點題,總結全文,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3.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1.課件出示: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兒孤單。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勝數。(過渡,由月到山、水,從而引出了下文中故鄉的水。)“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山高月小”分別出自北宋著
33、名文學家蘇軾所作的散文前、后赤壁賦?!叭队≡隆?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觀享譽中外。這部分課文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由月亮總有陪襯,引出下文作者對故鄉葦塘上和水中月亮的描述和懷念。)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2.課件出示:至于水,我故鄉的小村子里卻到處都是。天天盼望著黃昏早早來臨。(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作者回憶了幼年時在故鄉的哪些趣事(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天上的星星,點起篝火搖樹捉知了。)作者說“我天
34、天晚上樂此不疲”。句中的“此”是指代什么這句話有什么作用(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天上的星星;點起篝火搖樹捉知了。它更突顯“我”對童年和家鄉的眷念。)作者明明是寫家鄉的月亮,為什么寫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天上的星星;點起篝火搖樹捉知了這些童年趣事呢(這些童年趣事也是圍繞著月亮來寫的,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關,更能表達出對作者故鄉的思念。)“八月湖水平”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作者對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家鄉幾個大葦坑的煙波浩渺與洞庭湖的“八月湖水平”相比較,顯出作者心目中,葦坑也是闊大的。指導
35、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3.課件出示:到了更晚的時候,清光更加晶瑩澄澈。(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在這部分課文中作者又回憶了幼年時在故鄉的哪些趣事?請作簡要概括。(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里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夢中見兩個月亮疊加在一起。)作者說“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由現實到夢境,作者這樣寫想表達什么(表達自己兒時對家鄉的熱愛;表達此時對家鄉的眷念。)這些童年趣事都與什么有關,表達出了怎樣的情
36、感呢(這些童年趣事也是圍繞著月亮來寫的,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關,更能表達出對作者故鄉的思念。)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4.學生默讀課文24自然段,教師小結:作者在第24自然段描寫了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第2自然段是一個過渡,由月到山,到水,進而過渡到家鄉的水,過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對家鄉一草一木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然只在故鄉待了六年,但兒時的記憶連同那少年的夢境與感受仍記憶猶新,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坑邊玩,夢月亮。這些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構成了美麗純潔的鄉村生活圖景,經過幾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敘述顯得更加動人。(板書: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1.課件出示:在這期間,
37、我曾到過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作者離鄉背井,漂泊天涯期間曾到過將近三十個國家,看到過許許多多的月亮。作者列舉了哪里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無邊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作者喜歡哪些月亮嗎(喜歡。)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非常喜歡。)為什么除了寫故鄉的月色,作者還寫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豈不讓故鄉的小月亮相形見絀(這是對比。文
38、章中明確提到了“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這樣寫更能突出作者對故鄉月色的喜愛,更能表達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從“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會想到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故鄉多遠,我的心立刻就飛回去了?!蹦阌指惺艿绞裁矗ǜ惺艿阶髡邔枢l月色的喜愛,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為什么說“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因為“我的小月亮”勾起“我”對童年的趣事的回憶;使“我”想起故鄉。)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作者對故鄉月色的喜愛,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2.課件出示: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我想到
39、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朗潤園”和“燕園”是什么地方(a.朗潤園今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內。b.燕園位于北京的海淀,名字來源于燕京大學。)作者描述“朗潤園”和“燕園”這些賞月勝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拿賞月勝地朗潤園與故鄉的小月亮對比,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從“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一句你感受到什么(隨著年月的增加,作者的思鄉之情更加強烈。)從“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一句你又感受到什么(這也是對比,又是襯托,在作者看來朱自清荷塘月色的
40、美景也不足以與故鄉的“小月亮”相媲美。)“然而,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北磉_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月色的喜愛,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作者對故鄉月色的喜愛,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4.學生默讀課文56自然段,教師小結:這部分課文寫作者離開故鄉之后的生活,通過他鄉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故鄉的小月亮為什么那么美,除了親切而溫馨的回憶外,作者還通過與其他場景進行對比來表現,從濟南到北京,一直說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要說景色,比故鄉那只有在童年看來才有浩渺之勢的葦坑美得
41、多的怕不是一處兩處,但在作者看來,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故鄉的月亮越美,越發勾起作者的鄉思之情。正如作者所說,“然而,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四)學習課文第四部分。1.課件出示: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故鄉的月亮??! 2.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3.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1)作者為什么說“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故鄉的月亮啊”(因為故鄉的月亮總是能勾起“我”對童年趣事的回憶,使“我”總是能夠想起故鄉,也更讓“我”眷戀祖國。)(2)課文的結尾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42、用(最后一自然段是對前面的呼應,也是作品在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和在他鄉對故鄉的思念的記敘與描寫之后,情感的自然迸發。雖然短短幾句話,卻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板書:呼應前文,情感迸發。)(3)指導朗讀,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三、回顧總結,延伸拓展。1.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是季羨林先生在耄耋之年仍懷念自己的家鄉, 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通過對故鄉月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板書: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2.多媒體再次出示多幅圖片“故鄉的明月”,字幕出示部分課文內容,學生朗讀字幕,感受“月是故鄉明”。3.請同學們
43、帶著自己的感受閱讀全文,要把自己融入課文描寫的情景,讀著讀著仿佛是自己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星星;在古柳樹下點篝火搖樹捉知了;在大葦坑邊望月游玩;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就是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2.布置作業:(1)抄寫文中體現作者童真的句段。(2)自己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各種資源,收集體現“人與月”這一主題的各種藝術形式詩文或圖片,和同學們分享。 板書內容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指名學生分
44、自然段合作朗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了解了“月是故鄉明” 這句話的出處,學習了文中的生字詞,并跟隨作家季羨林一道欣賞了“故鄉的明月”。3.當你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時,心中一定也引起無限遐想,也一定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1)說說面對月亮你都想起過那些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薄霸侣錇跆渌獫M天,江楓漁火對愁眠。”)(2)當你面對明月,想起古人的詩句時,你是否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學生自由發言。)4.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了
45、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體會作者寄托在明月中的對故鄉永恒的思念與牽掛之情。希望同學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獨立閱讀與思考,通過交流,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就是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2.布置作業:(1)抄寫文中體現作者童真的句段。(2)自己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各種資源,收集體現“人與月”這一主題的各種藝術形式詩文或圖片,和同學們分享。 板書內容4.梅花魂課題梅花魂課型略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葬、腮
46、”等12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腮邊、白杭綢、甚至、華僑、衰老、手絹”等詞語。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3.通過情境感悟、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學習課文,領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學習梅花的這種品格。教學重點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通過情境感悟、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學習課文,領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學習梅花的這種品格。 教學難點領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第一課
47、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 課件出示梅花的圖片,并配字幕: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飄來陣陣的香氣。2.播放完畢后引導談話:同學們,欣賞了優美的梅花圖片,閱讀了圖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詩從這首古詩,你了解到什么3.總結導題:在我國,梅花,因為它所代表的品格,歷來都為文人墨客所鐘愛。這節課,我們就和作家陳慧瑛一起,通過一篇課文,了解發生在一位華僑老人身上的與梅花有關的幾件事,感受這位華僑老人的思想感情。學生齊讀課題。4.交流解題:(1)你能說說你對課文題目的理解嗎(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懊坊ɑ辍本褪敲坊ǔ绺?/p>
48、的精神。)(2)弄懂了課文題目的意思,再來說一說,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什么樣的崇高精神作者圍繞梅花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五、課堂總結,布置背誦。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這位漂泊他鄉的華僑老人摯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導入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檢查,指名學生說說課文描寫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學生進行評議,也可以做補充發言。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這位漂泊他鄉的華僑老人摯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49、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通過情境感悟、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學習課文,領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學習梅花的這種品格,深入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3.故鄉的梅花又開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學生朗讀,交流感悟。) 新課教學二、感悟愛梅,感受品梅。(一)感悟外祖父珍愛梅花。1.引導交流:課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表現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2.課件出示有關內容。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畫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3.指名讀這段話。小組交流:外祖父對梅花的熱愛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
50、,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偶爾擺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愛惜墨梅圖家人碰也碰不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2)“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母親: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嗎訓罷,便用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通過老人的語言“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嗎”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a.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感受外祖父對“
51、我”的慈愛,從對比中感受到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愛惜。b.指導學生用嚴厲的語言讀好外祖父的話,從嚴厲的語言中感受到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愛惜。通過老人的行動“訓罷,便用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感受到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愛惜。b.指導朗讀,讀好“輕輕”“慢慢”,在朗讀中表現出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愛惜。4.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5.交流過渡:(1)問題交流:“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畫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你能揭開作者心中的疑問嗎(學生各抒己見。)(2)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有關內容,解開作者心中的
52、疑問。(二)感受外祖父品味梅花。1.引導交流:課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開作者心中的疑問?2.課件出示有關內容?!笆前?,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3.探究交流。(1)外祖父贊美梅花的這段話講了哪幾層意思(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2)外祖父說的這段話中的哪幾句話點明了梅花的品格(“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3)外祖父珍愛梅花是因為梅花色
53、彩鮮艷嗎(不是。)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4)課件突出顯示“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币龑W生自由朗讀并交流: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這也是誰的秉性(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在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從外祖父對贊美梅花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贊梅花,實際上是在贊美什么(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頭折節的氣節。)(5)從“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
54、句中你感受到什么(這句話說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的目的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秉性和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4.讀了外祖父的這段話,誰能把對課文題目完整地、準確地理解說給大家聽(梅花魂中的魂,在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容,鼓勵學生試著用外祖父的語氣讀好這段話。6.談話過渡,從外祖父分外珍愛墨梅圖我們感受到一個華僑老人對祖國深厚的愛。你還能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學生各抒
55、己見,教師小結:教“我”讀唐詩宋詞經常流下眼淚;外祖父因為不能回國而嗚嗚地哭了;送“我”上船時眼含淚水。)三、讀“三哭”,悟真情。(一)一哭: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鶯兒, 你還小呢,不懂!”學生默讀上面一段話,指名說說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探究:(1)從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表達了外祖父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的目的還在于借詩句表達他對家鄉的思念。)(2)你能說說對課文中提到的詩詞的理解嗎(這些
56、詩詞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3)讀到一些詩句“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是因為什么(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外祖父的思鄉之情。教“我”讀著詩句,他心里涌動的是對家鄉、對家鄉親人的懷念,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所以傷感地淚水就不知不覺流了下來。)3.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外祖父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二)二哭:有一天,母親忽然跟我說:“鶯兒,我們要回中國去!”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鳴嗚嗚地哭了起來學生默讀上面一段話,指名說說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2.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段話,在分角色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三)三哭: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遞給我一
57、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學生默讀上面一段話,指名說說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從“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一句體會到什么?讀“想不到眼含淚水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币痪湓?,思考:外祖父讓“我”帶回的只是一塊手絹嗎?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眷戀。四、學習最后一段,點明中心,總結全文。1.當年的我,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赤子心哪!2.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這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3.再讀這段話,結合全文說說課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
58、.女生朗讀課文的開頭,男生接讀課文的結尾。五、學習寫法。1.快速默讀全文,感受課文在寫法上的特點。(1)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小組同學的發言。(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文章抓住外祖父的五件事進行敘述,在敘事中表達了外祖父喜愛梅花、贊頌梅花品格以及通過梅花寄托的熱愛祖國之情。語意含蓄,感情深厚,借物抒情,充分地揭示了課文題目“梅花魂”的含義。文章在寫法上首尾呼應,結構非常嚴謹。開頭寫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著回憶幾件具體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后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2.指導朗讀。
59、(1)談話引導:本文語句含蓄,感情深沉,首先要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進行有感情朗讀,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朗讀時應注意語調舒緩,語速不能太快。(2)學生練習感情朗讀全文。板書內容 口語交際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 課題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課型口語交際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使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2.指導學生具體有序地說出自己了解的大人們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表現出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3.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耳聞目睹為基礎,做到把內容講清楚,講具體。4.在學生精彩的交流中,進行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
60、教學重點通過收集反映大人們童年難忘生活的片斷,講述大人們的童年故事,使學生感到童年的純真、美好,激發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的情懷。教學難點把故事講述清楚,講具體,并能注意表達方式,使其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交際與習作的能力。教學設計導入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1.童年,一首歡樂的歌,一個美好的夢,讓人親身經歷,永不忘記。那么,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童年的趣事、樂事又給你留下哪些印象呢?2.小組交流,代表發言,教師小結:3.談話揭題:人不知不覺就長大了,童年的記憶卻伴隨著人的一生。讓我們走進大人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新課教學二、明確交際要求。(一)閱讀課本,了解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療器械銷售工作總結6篇
- 2024-2025學年度環保局考試模擬試題含完整答案詳解
- 2024“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知識競賽試題預測試卷附參考答案詳解
- 建筑公司施工現場垃圾分類投放制度
- 建筑公司單位工程實測偏差整改制度
- 2024年江西吉安井岡山大學資產經營公司招聘真題
- 建筑公司地鐵工程注漿填充密實度檢測制度
- 建筑公司房建項目門窗塞縫質量控制制度
- 相變冷卻原理下的永磁齒輪熱管散熱優化設計與實驗探索
- 湖北鄂州華容區公益性崗位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央國企AI+數智化轉型研究報告
- 倉儲部標簽管理制度
- 數字化情報資源管理-洞察闡釋
- 電氣自動化 霓虹燈廣告屏的PLC控制設計
- 穿透式管理模式在建設項目中的應用與探索
- 車庫門維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E類)公共衛生管理》試卷真題及解析
- 三市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管理狀況剖析與優化策略探究
- 風機吊裝安全培訓
- 公司貿易合規管理制度
- CJ/T 461-2014水處理用高密度聚乙烯懸浮載體填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