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論一、名詞解釋預防醫學是研究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疾病的分布規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的對策和措施的一門學科。二級預防,是臨床前期預防,即在疾病的臨床前期及時采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早預防措施。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而且是一種軀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是指通過各種社會保健措施,增強人們控制影響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過程。二簡答題1一般對疾病采用一級預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級預防;一級預防效果不明顯的,可采用二級預防或三級預防。如對預防某些傳染病,預防接種是一級預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對確定其他疾病在三級預防中應以哪一級為重點,一般可依據兩
2、點:病因:病因明確且是人為所致的,只要主動地采取一級或二級預防措施,就可以較容易地控制這一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對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惡性腫瘤防治,則采用二級和三級預防,特別是以二級預防為重點;也有一些疾病無發病預兆,則只有采用三級預防方法。疾病的可逆性:對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數常見疾病,以一級和二級預防為主;對病程不可逆轉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強一級預防。2傳播者:傳播者的聲譽在傳播過程中構成特殊的心理定勢。傳播者要對所傳播的信息進行選擇、取舍、加工制作,將科學知識轉化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傳播效果。信息:健康教育在傳播疾病預防信息時,從傳播心理分析,受傳播者一般對危害性信息比對保健知識更
3、感興趣。但是,一般在宣傳中對正反論證要合理安排。傳播途徑:傳播的途徑可分為個體傳播、團體傳播和大眾傳播三大類。受傳播者:擇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針對受傳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選擇傳播內容更易為受傳播者接受。傳播效果:傳播效果可分為以下四個層次:健康信息知曉;健康信念認同;健康態度轉變;健康行為采納。以農村重點;預防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與進步;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1)工作貫穿于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但側重于疾病的預防和健康促進。(2)工作對象包括個體和群體病人和健康人,但側重于健康人群。(3)研究重點為人群健康與環境的關系,注意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研
4、究方法。(4)衛生部門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會參與和多個部門協調工作。第一章人類環境概論一、名詞解釋環境污染(environmentpollution)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統一整體,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之間進行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的基本單位。3.生物的富集:指的是生物個體或處于同一營養級的許多生物種群,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并積累某種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導致生物體內括該
5、物質的平衡濃度超過環境中濃度的現象。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物富集曾引起包括水俁病、痛痛病在內的多起生態公害事件。生物富集對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有重要影響,例如美國的國鳥白頭海雕就曾受到DDT生物富集的影響,1952年-1957年間,已經有鳥類愛好者觀察到白頭海雕的出生率在下降(參考:卡遜。第八章),隨后的研究則表明,高濃度的DDT會導致白頭海雕的卵殼變軟以致無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碎裂。直到1972年11月31日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EPA)正式全面禁止使用DDT,白頭海雕的數量才開始恢復。二、問答題1答:(一)環境污染對健康影響的特點廣泛性:環境污染
6、影響的地區可以是整個城鎮或一個區域,甚至全球性的污染。受影響人口,不僅僅是青壯年,還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兒在內的整個人群。長期性: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時間長,劑量和濃度一般較低,需長期作用,甚至終生暴露才會顯示危害作用。所產生的危害又以慢性和潛在性為主,短期內不易察覺。復雜性:污染物進入環境后,經大氣、水體的稀釋、擴散等作用,雖然濃度可能不很高,但由于污染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又可蓄積,所以既可單獨作用,又可聯合作用于人體。多種污染物的聯合作用,可以增加污染物的危害,例如二氧化硫和硫酸氣溶膠聯合作用,其毒性比單個污染物大。有些污染物,特別是重金屬在環境中遷移、轉化和富集,通過食物鏈的“
7、生物放大”作用,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多樣性:污染物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多種多樣。既可對人體產生局部刺激和腐蝕作用,也可致全身中毒。污染物可以直接作用于人體,也可通過污染大氣、水體、土壤、動植物和食物進入人體產生危害。某些污染物既有近期危害,又可能有遠期危害,且可危及下一代,有些污染物可以致畸、致突變和致癌。(二)環境污染對健康的損害急性危害:環境污染物一次大量或24小時內多次接觸機體后,在短時間內使機體發生急劇的毒性損害甚至死亡,稱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指環境中的污染物濃度較低,長期反復對機體作用時所產生的危害。這是由于毒物在體內的蓄積(物質蓄積)或毒物對機體微小損害的逐漸累積(機體蓄積)所致
8、。慢性中毒。由環境污染引起的區域性疾病(公害病)。過量負荷和亞臨床變化。遠期作用:某些毒物可使人體遺傳物質發生變化,成為某些先天性疾病、腫瘤、畸胎等發生的原因,由于此種后果在數年、數十年、甚至下一代才顯現,故稱為遠期作用。主要表現為“三致作用”。致突變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綜上所述,環境污染的危害是巨大的,涉及面廣,危害程度大,侵襲性強,且難以治理。我們必須做好每一步環境污染防治的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真正地把環境保護與治理同經濟,與社會持續發展相協調。(4)間接作用: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第二章生活環境與健康一、名詞解釋1菌落總數:菌菌落總數就是指在一定條
9、件下(如需氧情況、營養條件、pH、培養溫度和時間等)每克(或每毫升)檢樣所生長出來的微生物菌落總數。按國家標準方法規定,即在需氧情況下,37疋培養48小時,能在普通營養其中微生物的,瓊脂平板上生長的微生物菌落總數。菌落總數并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總數,菌落總數并不能區分其中微生物的種類,所以有時被稱為雜菌數,需氧菌數等。2有效氯含量:定性地說,有效氯就是指含氯化合物中所含有的氧化態氯。化合價為o、十1、+3、+4、+5、+7的氧化態氯,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都能釋放其氧化性而被還原成化合價為一1的還原態氯,這一反應過程正好可被人類所利用,比如用于漂白、消毒等,所以這些氧化態氯就是能夠發揮效用的氯,顧名思
10、義,稱其為有效氯。定量地說,有效氯含量原本是指含氯化合物中氧化態氯的百分含量,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消毒劑的氧化能力相當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即以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劑與酸作用,在反應完成時,其氧化能力相當于多少重量的氯氣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含量能反映含氯消毒劑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氯含量愈高,消毒劑的消毒能力愈強,反之,消毒能力就弱。3.是指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而造成胚胎發育到成人期由于攝人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組有關聯疾病的總稱。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單純性聾啞、流產、早產、死胎、先天性畸形等,最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響胎兒的腦發育,導致兒童智力和體格發育障礙。二、問答題答:氯
11、的殺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體積小,電荷中性,易于穿過細胞壁;同時,它又是一種強氧化劑,能損害細胞膜,使蛋白質、RNA和DNA等物質釋出,并影響多種酶系統(主要是磷酸葡萄糖去氫酶的巰基被氧化破壞),從而使細菌死亡。氯對病毒的作用,在于對核酸的致死性損害。有資料指出病毒對氯的抵抗力較細菌強,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缺乏一系列的代謝酶;氯較易破壞-SH鍵,而較難使蛋白質變性。氯化消毒的效果受下列各因素的影響:加氯量、接觸時間、PH值、水溫、水的渾濁度和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答:(一)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生活爐灶:主要指各種燃料的燃燒,以及烹調時食用油和食物的加熱后產物,這類污染物主要有co、co2、so2、N0X、
12、烴類和顆粒物。室內人體排放;(3)煙草煙霧;建筑材料和裝飾物品;(5)室外污染物對室內的污染;其他。(二)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1)誘發癌癥;(2)引起中毒性疾病;(3)引起不良建筑物綜合征;(4)傳播傳染病及誘發呼吸道感染;(5)引起變態反應。(三)室內空氣污染的防制措施(1)執行有關室內污染的法規:我國自2003年3月1日起實施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中提出了室內空氣質量的衛生要求。其中污染物控制指標有12項。重要的有:二氧化碳;甲醛;菌落總數。(2)住宅的地段選擇:住宅應按照住宅的基本要求,選擇在大氣清潔、日照通風良好、周圍環境無各種環境污染源、有綠化地帶與鬧市、
13、工業區和交通要道隔離的地段內。(3)選擇安全的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房屋內應有不同的功能分隔區,內部設計布局合理,住宅的平面配置主要要防止廚房產生的煤煙和烹調油煙以及衛生間的不良氣味進入起居室,避免各室互相干擾等。改善爐灶和采暖設備。(6)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控制吸煙。第3、4、5、6、7題答案略第三章職業環境與健康一、名詞解釋生產性毒物指在一定條件下,攝入較小劑量時可引起生物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的化學物。2.PTS噪生對內耳的損傷不斷蓄積,產生機械性損傷和代謝性損傷,而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失稱永久性的聽閾位移。3、單純窒息性氣體:本身毒性很低或屬惰性氣體,但由于他們的存在可使空氣中氧含量降低,引
14、起肺內氧分壓下降,隨后動脈氧分壓也下降,導致機體缺氧。4、職業健康監護:以預防為目的,對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人員地健康狀況進行系統的檢查和分析,從而發現早期健康損害地重要措施。5、化學性肺水腫:吸入高濃度刺激性氣體后所弓I起的以肺間質及肺泡腔內液體過多聚集為特征的疾病。二、簡答題1、(1)職業衛生法規與衛生監督:職業病防治法與各種衛生標準的制定,衛生監督包括經常性衛生監督和預防性衛生監督。(2)工程技術措施:用低毒或無毒物質替代高度物,有害物的生產在密閉條件下進行,采取機械化、自動化、遠距離操作以消除或減少有害因素的危害。(3)個人防護與衛生保健措施:呼吸防護器、面具、防護服、手套、眼鏡等有目的
15、的選擇,加強健康教育,使勞動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狼嚎衛生習慣,糾正不良生活方式。(4)健康監護與環境監測:健康監護包括就業前體檢、定期體檢。2、相同點:二者都可以與細胞色素結合,使之失去遞電子能力,阻斷呼吸鏈,導致細胞窒息;不同點:一氧化碳主要的毒作用機制是與血紅蛋白結合,使之失去攜氧能力,此過程是氧的運輸障礙;氰化氫則主要是阻斷呼吸鏈,此過程是氧的利用障礙,此時靜脈血與動脈血同樣呈鮮紅色,中毒者皮膚,黏膜呈櫻桃紅色。3、(1)現場處理,停止接觸,除去染毒衣物(2)迅速糾正缺氧,吸氧(3)使用大劑量激素,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合理限制靜脈補液量,使用脫水劑和利尿藥(4)改善和維持通氣,使用去泡
16、沬劑(二甲硅酮等(5)對癥治療,積極預防并發癥4、(1)傳染病與寄生蟲病。(2)食物中毒,分為細菌性與非細菌性。(3)過敏性疾病,生物氣溶膠為主要原因。(4)癌癥。5)畸胎。(6)其它急慢性疾病。三、問答題(略)第四章、食物因素與健康一、名詞解釋.營養是指機體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營養素以維持生命活動的生物過程。兩種或兩種以上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長補短,相互補充,達到較好的比例,從而提高蛋白質利用率的作用,稱為蛋白質互補作用。.Balanceddiet是指全面達到營養要求的合理膳食。4.系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不能將苯丙氨酸轉化為酪氨酸而
17、轉化為苯丙酮酸并從尿液中排出.患者有智能低下,色素變淺,尿液惡臭的臨床表現.二簡答題答:食物的種類干差萬別,各種食物蛋白質的含量、氨基酸模式都不一樣,人體對它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異,其營養價值不完全相同。一般來說動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優于植物蛋白質。在實際工作中,人們依據不同的應用目的設計了多種評價指標,但就某一種評價方法而言,因其只能以某一種現象作為觀察評定指標,所以都有一定局限性。綜合說來,營養學上主要從食物蛋白質的“量”和“質”兩個方面來考察。即一方面要從“量”的角度考察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則要從“質”的角度考察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模式以及機體對該食物蛋白質的消化、利
18、用程度。所使用的評價方法多種多樣,總的可概括為生物學法和化學分析法。2.答:在我國目前的生活水平下,居民缺鈣是個較普遍的現象。一般在40歲以前骨骼鈣質吸收大于鈣質流失,40-50歲吸收與流失差不多,而到了50歲以后鈣質的流失就大于骨骼對鈣質的吸收了。幾乎所有的老年人都知道:“我需要補充鈣營養。”關鍵是如何補?補多少量為宜?缺鈣歸根封底是脾胃吸收能力的問題,脾胃弱歸根到底是腎陽氣弱的原因。老年人缺鈣往往也有腎氣弱的緣故。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謝能力減弱,胃腸吸收能力也相對減弱,竅為好。(2)補鈣應以食補為主。重視營養合理的配餐,應注意選擇含鈣量較因此現在大多建議老年人鈣攝人量要多一些,以增進吸收量,一
19、般每天服食1200-1500毫克鈣為好。(2)補鈣應以食補為主。重視營養合理的配餐,應注意選擇含鈣量較高而又購買方便的食品。我們主張老年人要堅持喝鮮牛奶,因為牛奶里含鈣量較高,晚上應加喝一杯牛奶,這樣既能安神又能有效地補鈣。要知道,夜間骨鈣的丟失量是最大的。但要達到每日1200毫克以上的鈣量單純食補是很難實現的。多次營養調查的資料表明,現在我國人均員鈣攝人量僅有400多毫克,如果每天再喝I杯牛奶,人均日鈣攝入量也僅達500多毫克。所以選擇適當的鈣營養劑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實驗證明,老年人每日三餐加服6粒含鈣制劑(每餐2粒),可增補700毫克以上的離子鈣,對老年抽筋、腰痛、手足乏力、高血壓、肩周炎
20、等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服用方便。(3)補鈣要與身體鍛煉相結合。如果您認為自己已補足了鈣營養,就大功告成了,那可就錯了。鈣在人體內需要吸收、運行到全身各個部位,適當活動身體能促進鈣盡量發揮作用,尤其是戶外活動還能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量,豈不一舉兩得?如果消化道里的鈣不盡快吸收,很可能隨大便排出體外,造成鈣的浪費。食物中毒的處理:(1)積極搶救處理病人。(2)及時處理可疑食物及現場。(3)對飲食行業及炊事人員中帶菌者或傳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皮膚病者,應調查并積極治療。(4)立即向當地衛生防疫站和有關部門報告。(5)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同時進行衛生宣傳及指導工作,針對本次中毒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和措
21、施。答:略。(1)蛋白質及必需氨基酸,根據癥狀和腎功能損害程度,決定膳食中蛋白質的量,一般以0.30.6g/kg理想體重為宜。對于透析病人因丟失蛋白較多,血透患者每日蛋白質供應量1.01.2g/kg,腹透病人每日1.21.5g/kg,并以優質蛋白占總蛋白質的50%70%為宜,以減少非必需氨基酸攝入;能量攝入充足,一般成人3035kcal/kg/d;注意鈣的補充,血鈣低時補充葡萄糖酸鈣,碳酸鈣,血鉀高時限制含鉀高的食物,尿毒癥病人常伴有鐵缺乏,注意補充含鐵高的食物,并限制鈉鹽攝入,每日23g;膳食注意清淡易消化。第五章、社會環境與健康一、名詞解釋1.社會支持是指一個人從社會網絡所獲得的情感、物質
22、和生】舌上的幫助。.又稱心理生理性疾病,是一組軀體疾病或綜合征,其發生、發展、轉歸與防治均與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是指人所表現出來的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包括促進健康行為和危害健康行為。二簡答題。(略)第六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學方法、名詞解釋根據研究目的而確定的同質觀察單位的全體稱為總體(Population),更確切的說,它是同質的所有觀察單位某種觀察值的集合。在概率論中我們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復試驗中出現的頻率非常低)的事件稱為小概率事件。一般多采用0.01或0.05兩個值作為小概率標準。具體概率小到何種程度才算小概率?概率論中不作具體規定而是指出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標準。例如:
23、設H。為一原假設,叫為一與其對立的備擇假設(對立假設),構造一個隨機事件A。當原假設成立時,隨機事件A以很小的概率發生,該事件稱為小概率事件。一般來說在一次試驗中小概率事件不應發生。.標準誤(StandardErrorofMean),即樣本均數的標準差,是描述均數抽樣分布的離散程度及衡量均數抽樣誤差大小的尺度,反映的是樣本均數之間的變異。標準誤用來衡量抽樣誤差。標準誤越小,表明樣本統計量與總體參數的值越接近,樣本對總體越有代表性,用樣本統計量推斷總體參數的可靠度越大。因此,標準誤是統計推斷可靠性的指標。此外,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標準誤還可以指樣本標準差、方差等統計量的標準差,不僅僅只是樣本均數
24、的標準差。.等級資料指有一定級別的數據,如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好轉、無效,臨床檢驗結果分為一、+、+、+,疼痛等癥狀的嚴重程度分為o(無疼痛)、1(輕度)、2(中度)、3(重度)等,等級資料又稱為半定量資料。等級資料的統計描述:根據數據可以用構成比或率來計算。如臨床療效可表示為治愈率、好轉率等。腹痛根據程度分為無、輕、中、重,可計算各程度的構成比。即用各種程度病人數除以總病例數,各構成比之和應為100%。醫學參考值,醫學參考值范圍亦稱醫學正常值范圍。它是指所謂“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指標的波動范圍。制定正常值范圍時,首先要確定一批樣本含量足夠大的“正常人”,所謂“正常人”不是指“健康
25、人”,而是指排除了影響所研究指標的疾病和有關因素的同質人群;其次需根據研究目的和使用要求選定適當的百分界值,如800,90%,95%和99%,常用95%;根據指標的實際用途確定單側或雙側界值,如白細胞計,數過高過低皆屬不正常須確定雙側界值,又如肝功中轉氨酶過高屬不正常須確定單側上界,肺活量過低屬不正常須確定單側下界。另外,還要根據資料的分布特點,選用恰當的計算方法。.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a)用一個區間來估計總體參數所在的范圍,該范圍通常稱為參數的可信區間或者置信區間(confidenceinterval,CI,預先給定的概率(1-a)稱為可信度或者置信度(confidencelevel)
26、,常取95%或99%。.四分位數間距(quartile,簡記為Q),為上四分位數Qu(即P75)與下四分位數Ql(即P25)之差。四分位數間距可看成是中間50%觀察值的極差,其數值越大,變異度越大,反之,變異度越小。如,已求得Qu=P75=35.82小時,Ql=P25=15.34小時,則四分位數間距Q=Qu-Ql=35.82-15.34=20.48(小時)。由于四分位數間距不受兩端個別極大值或極小值的影響,因而四分位數間距較全距穩定,但仍未考慮全部觀察值的變異度,常用于描述偏態頻數分布以及分布的一端或兩端無確切數值資料的離散程度。.檢驗水準a值是指你能夠承擔的出現I型錯誤的風險,即在原假設正確
27、的情況下駁回了原假設。這個值一般設為0.05(5%),在某些高風險行業,如醫療衛生領域,設置在0.01或更嚴。納偽的概率用B表示,兩者的關系好比蹺蹺板,一個變大,另一個變小a是研究者自行規定的,B是根據組間差異,a大小,樣本含量等指標計算出來的,事先并不知曉。當限定a、隊等指標時,可以用來估算樣本量。.變量(variable)又稱隨機變量(randomvariable),變量的定義在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定義方法。數學中把不斷變化的,可取不同值的量稱為變量。統計學則是根據測驗數據的特性來定義的。統計學中則因觀測所得數據具有變異性的特點而稱為變量。簡言之,變量是具有變異性的數據。10.統計推斷(s
28、tatisticalinference),根據帶隨機性的觀測數據(樣本)以及問題的條件和假定(模型),對未知事物作出的,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斷。它是數理統計學的主要任務,其理論和方法構成數理統計學的主要內容。對于醫學統計學而言,統計推斷就是從總體中抽取部分樣本,通過對抽取部分所得到的帶有隨機性的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進而對總體作出科學的判斷,它是伴隨著一定概率的推測,特點是:由樣本推斷總體,統計推斷是數理統計的核心部分,統計推斷的基本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參數估計問題;另一類是假設檢驗問題。簡答題描述計量資料的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的指標有哪些?各指標的適用條件是什么?答:描述計量資料集中趨勢的統
29、計指標常見的有算術均數、幾何均數、中位數。算術均數適合于描述對稱分布資料的集中位置,尤其是正態分布的資料;幾何均數一般用來描述等比資料和對數正態分布資料的集中位置;中位數可以適用于任何分布的資料,尤其是偏態分布、分布不明或末端無確定值的資料。描述離散趨勢的指標又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方差、標準差和變異系數。極差與四分位數間距可以用于任何分布,后者比前者穩定,但是這兩個指標都不能綜合反映各觀察值得變異程度;方差和標準差最常用,但要求資料近似正態分布;變異系數可以用于多組資料間量綱不同或均數相差較大的時候變異程度的比較。2、應用相對數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答:應用相對數時應注意:(1)在實踐工作中,讀者
30、必須認真思考各相對數的應用,辨別其性質,切忌顧名思義。尤其注意避免以比代率的錯誤現象。(2)計算相對數時分母應該有足夠數量。如果資料的總例數過少,直接報告原始數據更為可取。但在動物實驗中,如果有周密的設計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數量可以相對減少一些。(3)正確計算頻數或強度指標的合并值。當分組資料需要合并起來估計頻率或強度時,應該將計算各組頻率的分子相加作為合并估計的分子,各組的分母相加作為合并估計的分母。(4)相對數的比較要具備可比性。主要注意觀察對象是否同質研究方法是否相同,觀察時間是否一致,被比較的總體是否具有可比性,與研究指標有關的其他因素是否一致或接近。(5)在隨機抽樣的情況下,從樣本估計
31、值推斷總體相對數應該考慮抽樣誤差,因此需要對相對數指標進行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3、兩樣本均數比較的假設檢驗有t檢驗和u檢驗,試述這兩種檢驗的適用條件?答:兩樣本均數比較的t檢驗的適用條件為:樣本含量較小,兩樣本互相獨立,所來自的總體為正態整體,且兩總體方差相等。u檢驗是大樣本情況下的t檢驗的近似,用于兩總體方差已知,或總體方差未知但樣本含量較大(大于60)的兩樣本均數的比較。樣本量較大時,兩種檢驗計算得到統計量t值和u值近似相等。4、方差分析后為什么不能直接作兩兩比較的t檢驗?答:方差分析后直接作兩兩比較的t檢驗會增加犯,如果比較次數為k,每次的檢驗水準為a,則犯I類錯誤的累計概率為1-(1-
32、a)k,高于原有的a。例如方差分析后需進行5次兩兩比較,則犯I類錯誤的累計概率為1-(1-0.05)5=0.2262。為0.05的4.524倍。5答:I類錯誤(typeIerror):如果檢驗假設H。實際是正確的,由樣本數據計算獲得的檢驗統計量得出拒絕H。的結論,此時就犯了錯誤,統計學上將這種拒絕了正確的零假設Ho(棄真)的錯誤稱為I類錯誤。口類錯誤(type口error):假設檢驗的另一類錯誤稱為口類錯誤(type口error),即檢驗假設H。原本不正確(叫正確),由樣本數據計算獲得的檢驗統計量得出不拒絕Ho(納偽)的結論,此時就犯了口類錯誤。口類錯誤的概率用B表示。在假設檢驗時,應兼顧犯I
33、類錯誤的概率(cIL)和犯口類錯誤的概率(臥犯I類錯誤的概率(a)和犯口類錯誤的概率(P)成反比。如果把I類錯誤的概率定得很小,勢必增加犯口類錯誤的概率,從而降低檢驗效能;反之,如果把口類錯誤的概率定得很小,勢必增加犯I類錯誤的概率,從而降低了置信度。為了同時減小a和B,只有通過增加樣本含量,減少抽樣誤差大小來實現。答:直線相關適用于服從雙變量正態分布的隨機變量資料。7正態分布(Normal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distribution),是一個在數學、物理及工程等領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統計學的許多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力。若隨機變量x服從一個數學期望為卩、
34、方差為。2的高斯分布,記為N(p,o2)。其概率密度函數為正態分布的期望值卩決定了其位置,其標準差。決定了分布的幅度。因其曲線呈鐘形,因此人們又經常稱之為鐘形曲線。我們通常所說的標準正態分布是卩=0,o=1的正態分布。正態分布有兩個參數,即均數卩和標準差。,可記作Nq,):均數卩決定正態曲線的中心位置;標準差卩決定正態曲線的陡峭或扁平程度。o越小,曲線越陡峭;o越大,曲線越扁平。u變換:為了便于描述和應用,常將正態變量作數據轉換。卩是正態分布的位置參數,描述正態分布的集中趨勢位置。正態分布以X二卩為對稱軸,左右完全對稱。正態分布的均數、中位數、眾數相同,均等于山o描述正態分布資料數據分布的離散
35、程度,o越大,數據分布越分散,o越小,數據分布越集中。也稱為是正態分布的形狀參數,o越大”曲線越扁平,反之,o越小,曲線越瘦高。幾個重要的面積比例軸與正態曲線之間的面積恒等于1。正態曲線下,橫軸區間-O,P+O)內的面積為68.268949%,橫軸區間(卩-1.96。川+1.96。)內的面積為95.449974%,橫軸區間(卩一2.58。,卩+2.58。)內的面積為99.730020%。正態分布是許多統計方法的理論基礎:如t分布、F分布、標準正態分布都是在正態分布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u檢驗也是以正態分布為基礎的。此外,t分布、二項分布、Poisson分布的極限為正態分布,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按正
36、態分布原理來處理。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和回歸分析等多種統計方法均要求分析的指標服從正態分布。許多統計方法雖然不要求分析指標服從正態分布,但相應的統計量在大樣本時近似正態分布,因而大樣本時這些統計推斷方法也是以正態分布為理論基礎的。8、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率的標準化?何謂標準化率?.答:(1)研究者欲比較兩個頻數指針時,當各小組率不相同且各組觀察人數的內部構成也不相同時,不宜直接比較。(2)而要用率的標準化法來消除這種影響,再作對比。(3)標準化率是扣除了各組觀察人數不相同的內部構成之后,反映各小組率的一個綜合指針。(4)它僅用于比較,不反映真實的頻率。9方差分析后為什么不能直接作兩兩比較的t
37、檢驗?答:方差分析后直接作兩兩比較的t檢驗會增加犯,如果比較次數為k,每次的檢驗水準為a,則犯I類錯誤的累計概率為I(1-a)K,咼于原有的a。例如方差分析后需進行5次兩兩比1(X0年S0,0d/8S7年96飛乙El:凰d舌削乙Wn:凰n崑誤S09二qgh=:H(1z)1/6(1z9WU9&6口)()(1/6)6理0二/乙/二/S二:刑霍(乙)融144(1)最3S0*011:13穀貓珊壬長2乙217SEL44呂1/1(少口)6(Z)S岳N82(王乙)9乙(m)Z岳由趣爭卿U4W社她:軫I9M+1三。慨駁書歪曲翱曲里B翠衛書歪&Yf飆壬宙耳關目*第阜:BfiH:最oi萄1zQ関S0*0M。乙9乙
38、乙g二s(so-o-i)i區壷御誤番関灤星探日測型推斷結論:按a=0.05水準,拒絕H0,接受H1,有統計學意義,可認為該地正常成年男女血紅蛋白含量間有差別3、答:有效無效合計胃潰瘍21425十二指腸潰瘍20828合計411253(2)HQ:ni=n2H15鬥丄a=.5求值:四個格子的理論數都T5,用基本公式計算得=1.192確定P值:1.1920.05,推斷結論:按a二0.05的水準,不拒絕H,無統計學意義;還不能認為該藥對兩類潰瘍病人的療效有差別.4、答:=0.000419+0.058826X(2)方法:回歸系數的t檢驗相關系數的t檢驗查表法方差分析H0:=0即體重與肺活量之間無直線回歸關
39、系HHO即體重與肺活量之間有直線回歸關系(3)含義:體重每增加1個單位,肺活量平均增加0.058826L.5、答:(1)該資料為計數資料、配對設計。(2)生物探針檢出率=x100%=51.36%,P探針檢出率=x100%=50.00%,兩法一致率=x100%=94.86%(3)該資料為配對四格表資料,故選用配對四格表檢驗,若b+c40,則選用配對四格表檢驗基本公式,=1,v=1;若b+c40,則選用配對四格表檢驗校正公式,v=1;該資料b+c40,應選用配對四格表檢驗校正公式,,v=16、答:(1)該資料數據類型為計數資料,設計類型:配對設計計算:中和法檢出率二,血凝法檢出率二,兩法一致檢出率
40、二.判斷兩種檢驗結果有無差別?因為b+c二8+4二12,40,選擇配對四格表卡方檢驗校正公式0.750.05,拒絕HO,還不能認為兩種方法的檢驗結果有差別。7、答:該數據的資料類型:計量資料該資料的設計類型:成組設計兩組比較計算兩組患兒血紅蛋白增加量(g/l)的均數和標準差新藥組:均數為23.6標準差為7.23常規藥組:均數為20.9標準差為4.23若比較新藥與常規藥物的療效有無差別,寫出選擇檢驗方法的思路。先作兩組總體方差齊性檢驗,若方差齊,則選用成組設計兩組比較的t檢驗;若方差不齊,可選擇t檢驗,變量變換,若變換后的值達到方差齊,則用變換后的值作成組設計兩組比較的t檢驗成組設計兩組比較的秩
41、和檢驗。如果滿足用t檢驗的條件,則其檢驗統計量對應的自由度等于多少?自由度二20-2二188、答:(1)請寫出具體的檢驗假設H。和備擇假設HioH0:三種治療方案對嬰幼兒貧血的療效相同H1:三種治療方案對嬰幼兒貧血的療效不同或不全相同不等或不全相等。(2)請完成下列方差分析的計算表:方差分析的計算表變異來源SS離均差平方和自由度MS均方F值P值總變異67.67593.980.0241組間變異8.2924.1465組內變異59.38571.0417(3)請做出統計推斷P0.05,拒絕H0,接受H,三種治療方案對嬰幼兒貧血的療效不同或不全相同,若要了解各種治療方案相互間有無差別,還需進一步作兩兩比
42、較。第七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一、名詞解釋1、危險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結局(outcome),或使其發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個人行為、生活方式、環境和遺傳等多方面的因素。2、SMR:標準化死亡比,即用暴露組的發病或死亡人數用總人口率算出的期望發病或死亡數字求標化比。3、暴露(exposure):指研究對象接觸過某種待研究的物質、具備某種待研究的特征或行為。4、約登指數:即正確指數,是靈敏度與特異度之和減去1,表示篩檢方法發現真正病人與非病人的總能力,范圍在01之間,指數越大,其真實性越高。5、實驗流行病學: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醫院、社區、工廠、學校等現場為實驗室的實驗性研
43、究,因在研究中施加了認為的干預因素,又稱“干預性研究”。6、似然比:屬于同時反映靈敏度和特異度的復合指標,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篩檢試驗結果的概率與無病者得出這一概率的比值。該指標全面反映了篩檢試驗的診斷價值,非常穩定,計算只涉及靈敏度與特異度,不受患病率的影響。7、ROC:受試者工作特性曲線,用真陽性率和假陽性率作圖得出的曲線,可反映靈敏度和特異度的關系。&分層分析:是把研究人群根據某些特征或因素分為不同層,然后分別分析各層中暴露與疾病的關聯。用以分層的因素是可能的混雜因素,通過分層可以控制該因素的混雜作用。二、簡答題1、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可分為觀察性研究、實驗性研究、理論性研究三大類。圖-流行病
44、學研究方法(按設計類型分類)2、在同一患病率的情況下,篩檢試驗的靈敏度越高,陰性預測值越高;篩檢試驗的特異度越高,陽性預測值越高。當患病率不變,降低靈敏度時,特異度將提高,此時陽性預測值將下降,陰性預測值將升高。當靈敏度與特異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時,陽性預測值降低,陰性預測值升高。3、實驗流行病學研究的優點:隨機分組,能夠較好地控制偏倚和混雜。為前瞻性研究,因果論證強度咼。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獲得一種干預與多種結局的關系。實驗流行病學研究的局限性:難以保證有好的依從性。難獲得一個隨機的無偏樣本。容易失訪。費用常較觀察性研究高。容易涉及倫理道德問題。4、RROR含義暴露組的危險度與
45、對照組的危險度之比。更具有斌飲血意義暴露組發病率與對照組發病率相差的絕對值,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減少這個數量的疾病發生。更具有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學上的意義。意義E發病或死亡的危險是E的多少倍RR值T暴露的效應T暴露與結局關聯強度TE與E人群比較,所增加的疾病發生數量AR值T暴露因素消除后所減少的疾病數量T5、潛伏期的流行病學意義及用途:根據潛伏期長短判斷患者受感染時間,追蹤傳染源,查明傳播途徑;根據潛伏期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和醫學觀察期限;根據潛伏期確定免疫接種時間;根據潛伏期評價預防措施效果;潛伏期長短還可影響流行特征。三、應用題1、1988年該病的發病率二20%。1988年6月30日的
46、患病率=88%1988年期間患病率=100%1988年的死亡率=4%2、該結論不正確;因為沒有用率來反映家庭經濟狀況好差的兒童發生傷害的頻率和強度。3、Ie=51.0/10萬人年,10=5.0/10萬人年,It=21.0/10萬人年RR二Ie/10=10.2,表明吸煙組肺癌發病的危險是非吸煙組的10.2倍。AR=Ie-I0=46.0/10萬人年,表明由于吸煙增加的肺癌的發生率的大小為46.0/10萬人年。AR%二(Ie-I0)/I0 x100%=90.2%,表明吸煙人群中歸因于吸煙的發病占全部病因的90.2%。PAR=It-I0=16.0/10萬人年,全人群中由于吸煙而增加的肺癌的發生率的大小
47、為16.0/10萬人年。(5)PAR%二(It-I0)/Itx100%=76.2%,表明吸煙對全人群肺癌發病非影響,吸煙弓I起的發病占全人群中全部發病的比例為76.2%。4、病例對照研究選擇皮膚癌病人為對照組不合適,因為皮膚癌在戶外工作人員中比戶內工作人員更為常見,因此對照組不能反映該群體中暴露發生的情況。工作情況戶外戶內病例51+1524+3對照6+810+5OR=2.6吸煙情況吸煙不吸煙戶外戶內戶外戶內病例5124153對照61085OR=3.5OR=3.1吸煙情況吸煙不吸煙OR病例51+2415+33.4對照6+108+5工作情況戶外戶內吸煙不吸煙吸煙不吸煙病例5115243對照6810
48、5OR=4.5OR=4.0戶外工作吸煙者與戶內工作不吸煙者的相對危險度戶外工作吸煙者戶內工作不吸煙者OR病例51314.2對照65結果:和標明戶外工作和吸煙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險,未分層時,OR有所低估,這是因為吸煙與戶外工作有聯系。吸煙和戶外工作的聯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如果戶外工作增加了皮膚癌的危險,皮膚癌作為對照組則會低估戶外工作與唇癌的聯系強度。5、答:如下表所示:盲法設盲對象受試者觀察者結局評估或數據分析者不盲XXX單盲VXX雙盲VVX二盲VVV第八*預防保健策略與措施一、名詞解釋“2000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簡稱HFA/2000)是1977年WHO提出的全球戰略目標,為推動這一全
49、球目標的實現,1978年,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召開了國際初級衛生保健會議(簡稱阿拉木圖會議)。會議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明確指出:推生初級衛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簡稱PHC)是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的關鍵和基本途徑。所以“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和“初級衛生保健”兩者之間有內在關系,前者是全球衛生戰略目標,后者是實現此戰略目標的基本途徑和基本策略。,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政府領導、社區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干,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
50、、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功能等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3.初級衛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是社區內的個人和家庭能夠普遍獲得的基本衛生保健,這類保健的獲得要采取他們能夠接受且充分參與的方式,并且社區和國家能夠承擔所發生的費用。初級衛生保健既是國家衛生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社區總體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不可分割內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
51、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二、簡答題(略)第九章臨床預防服務一、名詞解釋1、傷害(injury):由于運動、熱量、化學、電或放射線的能量交換超過機體組織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組織損傷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損傷統稱為傷害。2、STD:性傳播疾病,表示由性行為接觸或類似性行為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屬淋巴系統病變的疾病,以及全身主要器官的病變。3、planedimmunization:計劃免疫,是指根據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分析,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有計劃、有組織地利用疫苗進行預防接種,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達到
52、控制乃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4預防接種:又稱為人工免疫,是將生物制品接種到人體內,使機體產生對某種傳染病的特異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1、臨床預防服務的方法是哪些?答:基層全科醫生經常使用的臨床預防的方法有:病人教育、預防接種、篩檢、病例發現、周期性健康檢查、健康危險因素評估。2、簡述惡性腫瘤的預防策略以及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答:預防策略總體可分為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準確鑒定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減少危險因素的暴露和早期干預。早期警報與監測。重點保護惡性腫瘤的易感人群。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有: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體力活動。環境保護和職業防護。控制
53、感染3、試述隨著經濟發展,心血管疾病預防重點發生的變化。答:經濟落后地區預防的重點是肺心病、風心病和腦出血;經濟發展中地區預防的重點是高血壓、穿支動脈系統腦梗死。皮層動脈系統腦梗死和冠心病開始上升,而風心病、肺心病和腦出血開始下降;經濟發達地區預防的重點是高血壓、皮層動脈系統腦梗死和冠心病。風心病、肺心病和腦出血發病率較低。簡述糖尿病的三級預防內容。答:簡述糖尿病的三級預防內容:一級預防:減少糖尿病發病率。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診斷和治療對高血糖等生化異常的控制,進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患病率。三級預防: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致殘、早亡和提高生命質量。5、簡述預防接種有哪幾種?答:預防接種的種類有三
54、種:人工自動免疫:指將疫苗接種到機體,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從而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措施。人工被動免疫:將含特異性抗體的血清或細胞因子等制劑注入機體,使機體被動地獲得特異性免疫力而受到保護。其制劑有: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被動自動免疫:兼有被動及自動免疫的長處,使機體在迅速獲得特異性抗體的同時,產生持久的免疫力。第十章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一、名詞解釋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促成因素,又稱實現因素,是指促使某種行為動機或愿望得以實現
55、的因素,即實現某行為所必需的技術和資源。包括保健設施、醫務人員、診所、醫療費用、交通工具、健康信息和技術、個人保健技術;行政的重視與支持,法律政策等也可歸結為促成因素。3.危害健康行為,簡稱危險行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為。危害健康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點:危害性,行為對自身、他人、社會健康有直接或間接的、現存或潛在的危害,如吸煙行為。明顯和穩定性,行為有一定的作用強度和持續時間,非偶然發生。(3)習得性,行為多為個體在后天生活中學到、養成。另外,危害健康行為有三種類型:(1)日常危害健康行為,指日常生活、職業活動中危害健康的行為習慣,如吸煙、酗酒、缺乏體育鍛煉等。(2)致病性行為模式,指可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認知能力發展教育
- 高中開學安全教育指南
- 甲狀腺切口引流管的護理
- 《智能網聯整車綜合測試》課件-超車場景測試評價
- 《社會財務共享服務實務》課件-個人所得稅申報
- 預防流感安全課件
- 預應力混凝土工程課件
- 船員上船前培訓指南
- 韻母un的課件教學課件
- 音樂鑒賞課件作品介紹
- 合伙人散伙分家協議書范文
- 《樹立正確的“三觀”》班會課件
- 園林綠化移樹合同
- 醫療機構保潔人員培訓
- 企業員工健康促進計劃的設計與實施
- 助理工程師答辯演示
- 成人失禁相關性皮炎的預防與護理-護理團標
- 裝載機的基礎知識-裝載機的結構及儀表
- 現代低壓電器技術 課件 2. 常見低壓電器
- 浙江天垣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萬立方米ALC板材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 放射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牙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