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1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2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3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4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寄愁心/與明月B.江春/入舊年C.楊花落盡/子規啼D.斷腸/人在天涯2.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海日生殘夜(升起) 楊花落盡(楊樹開的花)B.老樹昏鴉(黃昏) 古道西風(秋風)C.歌以詠志(詠嘆) 風正一帆懸(掛)D.星漢燦爛(銀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3.下列各句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不久前在武漢圓滿結束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極大地提升了武漢的城市形象。B.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創新升級的亮點很多,最大的變化是推出了新的年輕主持人龍洋。C.好的演講材料不是抄來的,而是演講者

2、對事實、數據等進行認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結果。D.為了提高同學們的語文素養,我校團委積極開展了“讀經典作品,建書香校園”的活動。4.下面對天凈沙 秋思理解欠妥的一項是( ) A.前三句都由名詞性短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讓人主次莫辯。B.前三句的句法尤為別致,使整個畫面頗像一幅筆法瀟灑的水墨畫,十分耐人尋味。C.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流落異鄉的游子,他獨自牽著一匹因長途跋涉而黑瘦的馬,步履艱難地行走在西風勁吹的古道上。D.這首詩寓情于景,具體而生動地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5.對次北固山下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

3、在鎮江的北邊,三面臨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來的情況。C.“潮平”指潮水上漲,水與岸平。“風正”指風向即順,風力又不猛。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想學北歸的大雁,回到故鄉洛陽。6.對觀滄海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先寫山島風光,再描繪海綿景色,最后抒寫自己的情懷。B.詩人立足于山島,先遠觀,再近觀,最后抒寫自己的情懷。C.詩人先寫實景,再寫虛景,最后抒寫自己的情懷。D.詩人先全景式地展開大海景象,在描繪山島風光,最后在描繪大海波濤洶涌的基礎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氣勢來抒發自己博大的胸懷。二、填空題7.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sn

4、g zh_ji_石澹澹_蕭瑟_枯tng_天y_8.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東臨碣石_ 潮平兩岸闊_ 海日生殘夜_鄉書何處達_ 斷腸人在天涯_9.常識填空。 (1)觀滄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_。他的詩以_見稱。 (2)李白(701762),字太白,號_,唐朝_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李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左遷”是_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為_,這首詩作者是王灣,_代詩人。 (4)天凈沙秋思,作者馬致遠,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_家。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的天凈沙秋思被稱為“_”。 (5)唐代以前

5、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本課的_。而把唐朝新出現的_句、律詩叫近體詩。如本課的_。 三、默寫10.古詩文默寫。 (1)水何澹澹,_。(曹操觀滄海) (2)_,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觀滄海中通過寫草木欣欣向榮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機勃發的句子是:_,_。 (4)浩瀚詩海,思鄉是詩人筆下永恒的主題:王灣在次北固山下吟詠鄉愁,“_?_”,表現了思鄉之切;馬致遠面對夕陽,一句“_,_”,包含著思鄉的淚水。 四、詩歌鑒賞1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

6、作者是“詩仙”_,詩中“楊花”是指_。 (2)這首詩的第一句寫到“楊花”“子規”,有什么作用? 1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詩人在“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里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2)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中,你讀出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13.閱讀天凈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題目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_、_、_,最能觸發旅人(游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_”。 體現

7、“思”字的一句是:“_” (2)前三句用九個偏正關系短語,寫出了秋郊黃昏的_。 (3)天凈沙.秋思中點明季節的詞是_點明具體時間的詞是_。文中共寫了十種事物,表現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人的_之情。 (4)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B.“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天涯”即“極遠的地方”。C.從整個構圖來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體。寫景是為了烘托人。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思鄉之情并非主要。14.閱讀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題目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8、,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首聯中的_、_兩個詞已暗含身在異鄉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2)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_;“風正”,_。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膾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請說說妙在何處。 (4)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客路”“行舟”,與尾聯“鄉書”“歸雁”遙相呼應。B.頷聯采用了襯托的手法,描繪了洪水浩瀚、輕風和順的傳神景象。C.尾聯詩人感嘆家書無處通達,借大雁北飛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D.詩人觸景生情,借波瀾壯闊的景色表達壯志未

9、酬的情懷。15.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列小題。 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永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這首詩以“_”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_。 (2)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 D 解析:ABC正確。D“斷腸人”是主語,“在天涯”是謂語主謂之間應斷開。故這句話正確的斷句應為:斷腸人/在天涯。 故D點評:本題考查給詩歌劃分節奏的能力。劃分詩歌節奏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一個意義單位中間不能斷開。劃分節奏時

10、,首先要理解詩句大意,然后把詩句分成幾個意義單位,兩個意義單位之前可停頓,但要切記一個意義單位之間不能停頓。2.答案: A 解析:A.錯誤,“楊花”指的是“柳絮”。BCD理解正確。 故A點評:本題考查詞義的理解能力。被考查的詞都比較常見,這類題目在于考查對詞語(含成語)的辨識運用能力,要求學生聯系語境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義。3.答案: C 解析:ABD沒有語病。C語序不當,“研究、整理、搜集”應改為“搜集、整理、研究”。 故C點評: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類題目,首先要求學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類型的相關知識,這是完成詞類題目的基礎。其次,要學會運用所掌握的語法知識解決平時閱讀和寫作中遇

11、到的語言問題,增強語言感悟能力,不斷提高病句辨析能力。4.答案: A 解析: A有誤: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圖,烘托出孤寂而悲涼的氣氛。言簡義豐。 故A點評:本題考查賞析詩句。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5.答案:

12、D 解析: 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托北歸的大雁,把我寫的書信,帶回故鄉洛陽。故D理解不正確。故D 點評:本題考查賞析詩句。注意要扣住“鴻雁傳書”的故事來考慮,不能隨意臆測。6.答案: D 解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

13、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表現出作者面對蕭瑟秋風,仍有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 故D點評: 本題考查詩歌的內容思路,解答時要理解詩意。觀滄海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接著四句寫島上的風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二、填空題7.答案: 竦峙;碣;dn;xio s;藤;涯 解析:竦峙: 聳立;挺立。碣石: 1

14、.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縣 北。澹澹: 水波蕩漾的樣子 蕭瑟:1.草木被秋風吹襲的聲音 2.寂寞凄涼。枯藤: .枯老的藤蔓。天涯: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故竦峙;碣;dn; xio s;藤;涯 點評:本題考查字音、字形和漢字書寫,也是對詞語積累的考查。做這樣的題必須要做到:能正確的拼讀拼寫,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寫錯字別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選擇正確的漢字;不但要求書寫正確,還要在正確的基礎上達到工整、規范的要求。8.答案: 到達,登上;開闊;升起;信;形容悲傷到極點 解析:向東登上碣石山。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夜還未消盡,紅日已

15、從海上升起。家信什么時候能到達呢?思念的人遠在天涯。 故到達,登上;開闊;升起;信;形容悲傷到極點 點評: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能力。文言詞語的解釋要放在具體的語句中識記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積累的基礎上積累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斷法,語境推斷法,結構推斷法等。另外還要注意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9.答案: (1)詩人;慷慨悲涼(2)青蓮居士;浪漫主義;貶官(3)停宿;唐(4)散曲;求是指在(5)觀滄海;絕;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 解析: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

16、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左遷,降低官職,即降官。猶言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 王灣(693-751),號為德,唐代詩人,洛陽(今河

17、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712年)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后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 次北固山下 馬致遠(約1251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字千里,晚號東籬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后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 并稱“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押韻都

18、有嚴格的要求,講究平仄對仗。 故詩人;慷慨悲涼 青蓮居士;浪漫主義;貶官 停宿 唐 散曲 求是指在 觀滄海 絕 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觀滄海這首四言絕句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托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

19、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雖未追敘與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誼,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把友情抒發得真摯感人。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收錄于全唐詩中。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

20、景上, 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時期。三、默寫10.答案: (1)山島竦峙(2)枯藤老樹昏鴉(3)樹木叢生;百草豐茂(4)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解析:詩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竦峙、藤、鴉、茂、雁、涯。 故 山島竦峙 枯藤老樹昏鴉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4)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點評:古詩文名句的默寫,要想不失分,關鍵在于平時強化記憶,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寫錯別字。理解性默寫要注意古詩表達的內容情感等。四、詩歌鑒賞11.答案: (1)李白;柳絮(2)楊花在古詩中常象征離散漂泊。子規即杜鵑,在古詩中是凄涼、哀傷、思歸的象征。詩人用楊花、子規渲染暮春時節凄涼惆悵的氣氛,抒發了詩人的離散哀傷之情。(意對即可) 解析:(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楊花落盡子規啼”意思是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楊花,柳絮。 (2)“楊花落盡子規啼”,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

22、歸去”的子規,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側的氣氛,又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融情入景,表達詩人的關切和同情。既點明題目,又為下面二句抒情做鋪墊。 故(1)李白、柳絮(2) 楊花在古詩中常象征離散漂泊。子規即杜鵑,在古詩中是凄涼、哀傷、思歸的象征。詩人用楊花、子規渲染暮春時節凄涼惆悵的氣氛,抒發了詩人的離散哀傷之情。(意對即可)點評:(1)古詩的作者,古詩中涉及到的文學文化常識一定要注意積累。 (2)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詩歌的意象作為切入點來解讀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古詩中有一些意象表達固定的意思,如“柳”表示送別,“子規”表示凄涼、哀傷等。12.答案:

23、(1)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2)詩人聽說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舍之情。 解析: “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里寫了 楊花、子規這兩種春天特有的景物,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渲染出凄涼感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結合寫作背景,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關切和思念。故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詩人聽說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

24、戀戀不舍之情。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意境的體會能力。解答時,需要反復誦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在此基礎上,按照題目要求,結合整首詩歌來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把握詩中詩人的心境,要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容來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調,同時,要聯系詩中的景、物、意象來體會。【參考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 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13.答案: (1)枯藤;老樹;西風;人家;斷腸人在天涯(2)冷寂、悲涼(3)枯藤;昏鴉;思鄉(4)D 解析:這首曲子作者共選用十

25、個意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全曲中,暗喻題中“秋”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樹、西風;與“夕陽”相呼應的是“昏鴉”,與“天涯”相互呼應的是“人家”,最能觸發旅人(游子)思鄉之情的意物是“人家”。體現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中排列著十種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即游子)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 “枯藤”,秋天枯萎的藤蔓,代表的是秋季;“昏鴉”,黃昏時

26、歸巢的烏鴉,時間是黃昏。 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ABCD賞析正確。D“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思鄉之情并非主要”賞析不正確,這首曲子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 枯藤;老樹;西風;人家;斷腸人在天涯。 冷寂、悲涼 枯藤 昏鴉 思鄉 D點評:此題考查理解古詩意象的能力。學生要在平時的學習中,牢記常見意象的含義,如:松梅竹菊寓高潔;借月托雁寄鄉思;杜鵑鷓鴣啼凄凄;梧桐葉落透悲意;別時長亭柳依依;落花流

27、水傳愁緒;烏鴉燕子系興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題時,還要在理解詩意、把握詩歌感情的基礎上分析、理解古詩的意象。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意境的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熟悉一些典型的傳統意象;展開聯想想象;明確答題思路。只有在掌握了詩歌意境的相關常識的基礎上,多積累,多訓練,才能真正做到考場不慌,心中有數。 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無論是理解詩句內容,還是理解詩歌思想感情,都要抓住景、物、意象來分析體會。 此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能力,對詩詞表達技巧的運用與把控能力。解答時,應先通讀全詩,理清詩意;然后細讀相關語句,提取相關信息;最后結合詩歌的寫法,篩選并整合其相關信息有針對性地作答即可。

28、14.答案: (1)客路;行舟(2)兩岸才顯得寬闊;帆才有懸空的態勢(3)“生” “入”采用擬人手法,將“日”和“春”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的意志和情思,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中蘊含哲理。(4)D 解析:(1)“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2) “潮平兩岸闊”,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

29、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3)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意思是:殘夜將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盡,江南已初入春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都必須從陳舊的母體中脫胎而出。 (4)ABC理解正確。D“表達壯志未酬的情懷”錯誤,應為表現詩人的思鄉愁緒。 故客路 行舟 兩岸才顯得寬闊 帆才有懸空的態勢 “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