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5xx地名的來由與變遷1 、 xx 地名的由來與變遷現在的淮安境內最早設立的行政區是秦朝所置的淮陰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 223 年)秦滅楚,始設淮陰縣,初屬泗水郡后屬東海郡,淮陰縣治所設在甘羅城(在碼頭鎮境內)。因在淮河以南,按照中國古代的“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所以命名為“淮陰 ”。其范圍包括淮河南岸的清浦區、清河區部分、淮陰區部分、楚州區全部及洪澤、寶應、建湖的部分區域。淮陰作為縣名,并且歷史上有過多次變更。曾改淮陰為嘉信、壽張、懷恩等名,并時有反復。xx作為郡名。南朝xx三年(549),曾置淮陰郡,郡治淮陰故城。隋初復置淮陰郡,不久廢郡為縣,仍稱淮陰。淮陰作為區名。193
2、2 年,江蘇設行政督察區,在淮陰設江蘇省淮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 年 5 月,淮陰全境解放后,區劃經重新調整,稱為蘇北淮陰行政區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 年 8 月,改稱為蘇北淮陰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 月,又改為蘇北人民行政公署淮陰專員公署。1953 年 1 月,再次更名為江蘇省人民政府淮陰專員公署。1955 年 4 月,定名為江蘇省淮陰專員公署。“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淮陰專員公署被造反派奪權。1971 年 2 月,由專區改地區,名仍稱淮陰。xx作為市名。1958 年 8 月,清江市與淮陰縣合并建市,名淮陰市,市人民政府設在清江浦。 1964年,淮陰市撤銷,恢復原
3、建置和原名。1983 年 3 月,江蘇實行市管縣體制,淮陰地區行政公署撤銷,改設地級市,名稱為淮陰市,其時淮陰市與淮陰縣地名相同。2001 年,淮陰市正式更名為淮安市。淮陰縣改為淮陰區。2、射陽、xx及xx地名的由來與變遷漢高祖五年(前 202 年 ),封劉纏為射陽侯,封地在射水之北。西漢惠帝三年(前 192 年 ),射陽侯國為縣。元狩六年(前 117 年 ),置臨淮郡,淮陰、射陽縣屬臨淮郡。王莽稱制,改射陽為臨淮亭,淮陰為嘉信。東漢建武十五年(公元39 年 ),封皇子劉荊為山陽公(治白馬湖北),山陽之名始見。東漢末年,廣陵郡移治射陽。東晉義熙七年(411 年 ),廣陵、臨淮2 郡改為臨淮、廣
4、陵、山陽等5 郡,山陽郡治所在山陽縣。時射陽與山陽并存,分屬臨淮、山陽2 郡。蕭齊時,陽平郡寄治山陽。南齊永明七年(489年 ),割山陽官瀆(邗溝)以西300戶置壽張縣,割直瀆(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縣之名始見。宋紹定元年(1223年),寶應州升格成淮安軍,山陽縣更名為淮安縣。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亡,宋又改淮安軍為淮安州。咸淳七年(公元1271 年)復置淮安軍,僅轄五河縣一縣(泗州之五河口)。景炎元年(公元1276 年)元軍攻占淮安,同年設淮東安撫司,司治淮安縣。至元十三年,淮安州降元,改設淮安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淮東安撫司設淮安總管
5、府,領山陽、鹽城、淮安、淮陰、新城、清河(清河軍,至元十五年改清河軍為清河縣)、桃園七縣。至元二十年,升淮安總管府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陰三縣入山陽縣,轄山陽、鹽城、清河、桃園四縣。明改淮安路為淮安府,治山陽縣,轄山陽、清河、鹽城、安東、桃園、沭陽六縣,海州、邳州二州。清承明制,淮安仍名為淮安府,治山陽縣,轄山陽、清河、鹽城、安東、阜寧、桃園六縣。民國建立后廢除府制,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山陽縣改名為淮安縣。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9月新四軍分別攻克兩淮,在淮城鎮建立淮城市(該市始隸屬于淮安縣,后升為縣級市,受轄于鹽阜地區)。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年底第二次解放兩淮,成
6、立兩淮市,政府駐清江浦,軍區駐淮城。不久廢除,兩淮復稱淮陰縣與淮安縣,淮安縣屬鹽城專區。1954 年淮安縣從鹽城專區劃歸淮陰專區。1987年撤銷xx,設立縣級xx。2000 年 12 月 21 日,經國務院批準:原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撤銷縣級淮安市,設立淮安市楚州區。3、xx浦與xx市、xx的由來與變遷清江浦地名得于清江浦河。清江浦河的前身是沙河,是北宋雍熙年間,淮南轉運使喬維岳所開的復線運河。到了元朝末年,沙河逐漸淤塞。明朝永樂十三年,平江伯陳瑄,彩采納當地“故老 ”建議,尋喬維岳所開沙河,加以疏浚,這條漕河就是清江浦河。清江浦的地名來源于清江浦河。清江浦在行政上原來屬于淮安府山陽縣(今
7、淮安市楚州區),1729年由于清河縣縣城(今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舊縣村)毀于洪水,于是將清江浦一帶由山陽縣劃歸清河縣,作為清河縣的新縣治。清江浦在明永樂年間興起到清乾隆年間達到鼎盛,特別是在乾隆年間達到鼎盛后,其人口規模和經濟實力超越了淮安府城山陽,“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交通地位極其顯赫,成為支撐淮安府空前地位的重要和最主要標志之一。清江取名于清江浦。1951 年以淮陰縣城設立清江市,1952年淮陰專署遷駐于此。 1954年淮安縣從鹽城專區劃歸淮陰專區。1958 年 8 月清江市、淮陰縣合稱淮陰市。1964 年市縣分置,復置清江市與淮陰縣。1970年為淮陰地區行政公署駐地。1971 年淮陰縣駐
8、地由清江市市區遷至淮陰縣王營鎮。1983年地改市,清江市更名為淮陰市,升省轄市,下轄清河、清浦兩區。xx之名也得于xx。1983 年 1 月,清江市更名淮陰市,同時升為地級市,此時市區以里運河為界,分設兩區,南為清浦區(北為清河區)。2001 年元月 1 日,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清浦區屬之,轄區不變。4、xx地名的由來與變遷南宋咸淳九年(1273 年),首次設置清河縣,屬清河軍。1274年,淮東制置使李庭芝遷縣城于大清口,同時,劃出原淮陰縣東境及其他地域,置新城縣。清河縣建立3 年(遷縣城后僅2 年),地入于元。元初,清河、淮陰、新城三縣并置,撤銷清河軍,以縣屬淮安路錄事司。至元二十年(128
9、 3年),并淮陰入山陽,淮陰于是四入山陽,而清河因為后成立而獨自存在。元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決口,大清口縣城被毀,縣尹耶律不花遷清河縣城于甘羅城,清河始得淮陰故地而縣境及于淮水之南。天歷元年( 1328年)縣尹達魯花赤哈麻又因甘羅城地僻水惡,居民甚少,遷縣城于小清口之西北。離淮陰故城十里遠,開始沒有城墻,后來因戰事需要,筑有東西北三面城墻(南面臨河),邊長3.5公里(今碼頭舊縣)。明初,清河縣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碼頭舊縣),嘉靖年間,大清口淤塞,黃河全經小清口入淮,縣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楨元年(1628 年),因水患和戰亂并起,復遷治甘羅城。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河縣治仍遷小清口西北,隸屬淮安府。康熙中,縣城屢圮于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江蘇巡撫陳宏謀上疏請求移治,獲準后于次年遷至山陽的清江浦,而割山陽靠近清江浦十余鄉并入清河,清江浦成為清河縣的新縣治,除南界棠涇、青州澗,仍屬山陽外,古淮陰之地全部歸清河縣所有。民國初,廢淮安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金公司產品管理辦法
- 冰箱裝修知識培訓課件
- 腸道健康學術課件
- 肝膽脾胃科護理課件
- 福清畢業考數學試卷
- 肝病中醫教學課件
- 肛裂中醫課件
- 高處作業培訓課件
- 東城三年級期中數學試卷
- 東莞高二聯考數學試卷
- 中國水稻種子市場經營優勢與發展趨勢前景分析研究報告
- 學校空調維修合同書
- 銷售部門報價管理制度
- 集合、復數、不等式與常用邏輯用語(4考點+19題型)-2025年高考數學復習專練(解析版)
- 陪診員培訓課件
- 氯苯唑酸葡胺軟膠囊-藥品臨床應用解讀
- 2024-2025學年深圳市初三英語中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4安陽文峰區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T-UNP 253-2024 語音數據標注系統技術規范
- 2024年青海省省直機關遴選公務員考試真題
- 超聲科臨床操作中的倫理與法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