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概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節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第二節 真理與價值第三節 認識與實踐的統一第一節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一)實踐和認識的主體與客體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主體與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終結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主體、客體、中介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煞譃閮蓚€子系統:一是作為人的肢體延長、體能放大的工具系統,二是作為人的感官和大腦延伸、智力方法的工具系統。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
2、識活動的人。認識主體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認識客體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精神客體A、物質工具認識工具: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可分為兩個子系統:一是作為人的肢體延長、體能放大的工具系統,二是作為人的感官和大腦延伸、智力方法的工具系統。B、觀念工具認識工具: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煞譃閮蓚€子系統:一是作為人的肢體延長、體能放大的工具系統,二是作為人的感官和大腦延伸、智力方法的工具系統。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第一,實踐關系: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第二,認識關系: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第三,價值關系:客體或主體活動對于
3、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2、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的主要環節確立實踐目的和方案實踐活動反饋和調節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二)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第二,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第三,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和認識是相互作用的,認識特別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對實踐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變化發展著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推動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本身不是目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這才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4、。 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鳥巢”結繩記事實踐也不斷提供大量有關的經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夠不斷解決認識課題,使認識 斷向前發展。第二,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實踐還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第三,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芳菲盡VS始盛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第三,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親口嘗一嘗。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第三,實踐使認識得
5、以產生和發展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鄧小平指出:“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辨別認識的真假,從而推動認識向前發展?!?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從物到感覺和思想 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從思想和感覺到物 唯心主義認識路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堅持了唯物主義反映論,反對了唯心主義先驗論。 先驗論認為:人的認識和認識能力是先于感覺經驗、先于實踐的東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認識路線。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二)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
6、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舊唯物主義認識論是消極的、被動的、直觀的反映論。它有兩個嚴重缺陷:一是離開實踐考察認識問題,因而不了解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二是離開辯證法來考察認識問題,認為認識是一次性完成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堅持能動革命的反映論,反對直觀被動的反映論。舊唯物主義反映論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主體客體主體實踐客體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首先,把實踐引入認識論,揭示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其次,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揭示出認識是一個辯證的運動過程。能動性是摹寫性與創造性的統一,創造性是反映的能動性的基本標志。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
7、,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列寧(一)從實踐到認識(第一次飛躍) 1、感性認識含義: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外部聯系、各個片面的認識。形式:感覺、知覺、表象特點:直接性、具體性、生動性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感覺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種最簡單的反映形式,是對客觀事物表面的個別屬性、個別特征的反映。硬!紅!甜!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知覺是對事物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綜合反映。一個又甜又硬的紅蘋果!蘋果(知覺)=紅+甜+硬+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表象是在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是人腦對事物的感覺和知覺在記憶中的
8、再現。表象知覺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2、理性認識含義: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形式:概念、判斷、推理特點:抽象性、間接性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概念是對同類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質屬性的概括的反映水果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判斷是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維形式。蘋果是水果。西紅柿不是水果。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水果 推理是根據事物之間的聯系,由已有判斷推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帝國主義是反動派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理性認識三種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概念魚鳥推理判斷 魚是用腮呼
9、吸的水生動物 鳥是長羽毛的動物魚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動物鯨用肺進行呼吸鯨不是魚類動物鳥是長羽毛的動物鴨子長羽毛鴨子是鳥類動物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通過感官得到通過思維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動性、具體性間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內部的、本質的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低級階段高級階段 由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 第一,相互區別:含義、形式、特點不同。第二,相互依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有待于深化為理性認識。第三,相互包含和相互滲透:感性認識中包 含著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中包含著感 性認識。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F=GM
10、1M2/R2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舍罕王賞麥舍罕國王:當然可以?!班達依爾:陛下,我只要感性認識有待于深化為理性認識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印度有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傳說舍罕王打算重賞象棋的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國王問他有何要求,這位聰明的大臣胃口看來并不大,他跪在國王面前說:“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一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兩粒,第三格內給四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個小格內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仆人罷。”國王一聽,認為這區區賞金,微不足道。于是,滿口答應道:“愛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你當然會如愿以償。
11、”說著,他令人把一袋麥子拿到寶座前。 結果怎樣呢?按照第一格內放一粒,第二格內放二粒,第三格內放四粒,還沒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麥子就已經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地增長得那樣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計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來全印度的糧食,國王也兌現不了他對西薩班許下的諾言了,因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顆麥粒。1蒲式爾(計量單位折合352升)麥子約有500,000顆,把這個數折成蒲式爾,那就得給西薩班拿來四萬億蒲式爾才行。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兩千年內所生產的全部小麥。舍罕王賞麥的故事一個殘廢!真美!
12、有傷風化!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愁阿愁?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B、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江南好憶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辯證統一的,統一的基礎是
13、實踐。無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也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的。 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4、意義理論意義:反對唯理論和經驗論。實踐意義:其一,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其二,先調查,后作結論。其三,善于總結經驗。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毛澤東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5、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第一,勇于實踐,深入調查,獲取十分豐富而又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須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要完整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
14、物的內部規律性,就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就必須從感性認識躍進到理性認識?!泵珴蓶|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6、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非理性”是相對于理性而言的。理性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性是指前述認識過程中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等認識形式;狹義的理性則是指作為認識過程高級階段的理性認識,僅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的邏輯思維形式。狹義的理性與感性相對;廣義的理性包含狹義的理性,它與非理性相對。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認識主體的情感、意
15、志、欲望、動機、信念、習慣、本能等意識形式。非理性因素對于人的認識活動和人的認識能力的發揮具有激活、驅動和控制作用。有些非理性因素對認識起著消極作用。應該以正確的理性認識去指導和調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6、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重要作用(二)從認識到實踐1、實現由認識到實踐飛躍的必要性第一,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第二,理論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檢 驗和發展。第三,理論只有為群眾所掌握,才會變成巨大 的物質力量,實現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 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海王星太陽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1781年天王星被發現,1846年9月18日,勒維烈預言它的位置受另一顆尚未發
16、現的行星所吸引,23日晚,加勒果然在勒維烈位置上發現了海王星。太陽系B、認識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論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亞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相同。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2、從認識到實踐飛躍的條件和途徑第一,從實際出發,堅持一般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第二,需要經過一定的中介環節。 第三,理論必須為群眾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確的實踐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一
17、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三)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第一,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從主觀方面說,人們總是受到自己認識能力和實踐活動范圍的限制;從客觀方面說,受到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客觀過程的發展和表現程度的限制??陀^事物的本質有一個顯露的過程,人的認識也就需要一個過程。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1、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第二,從人們具體的認識過程看,當某一思想、理論、計劃、方案等,經過多次反復,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對于認識過程的推移而言,人們的認識運動還沒有完成,并且也永遠不會完成。因為物質世界及其發展是無限
18、的。所以,人的認識的任務,就在于不斷地克服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之間的矛盾,求得它們之間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而不是企圖去發現所謂的“永恒真理”、“終極真理”。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牛頓: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愛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認識過程的復雜性光的本性之爭2、學習認識辯證運動過程原理的意義認識和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所謂具體的,即主觀認識要同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符合;所謂歷史的,即主觀認識要同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客觀實踐相適應。 “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論基礎。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第二節 真理與價值一、真理的客觀性、絕
19、對性和相對性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人類的認識活動從總體上講是為了獲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導實踐,以取得實踐的成功。(一)真理的客觀性1、真理的客觀性,表現在:第一是指真理內容的客觀性,即真理作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本身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第二是指真理檢驗標準的客觀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為某位天才人物決斷,而是實踐檢驗的結果,而實踐本身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性活動。真理的客觀性原理,是唯物主義認識論即反映論的一般原理在真理問題上的貫徹。正如列寧所說:“認為我們的感覺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認客觀真理;堅持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這都是一回事”(列寧選集第2卷
20、,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90頁)。 地心說日心說真理的客觀性實踐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是真理。那可能就真有老虎了。如果第三個人也說街上來了老虎呢?三人成虎韓非子內儲說上:“龐恭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2、堅持真理的客觀性,反對唯心主義真理觀 實用主義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來,從根本上否認了客觀真理
21、的存在。 杜威客觀唯心主義真理觀主觀唯心主義真理觀 實用主義真理觀3、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于特定的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一個殘廢!有傷風化!真美!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承認真理是客觀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唯物論;承認真理又是絕對的和相對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觀性,同時又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 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包含著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內容,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在特定的范圍內都不會被推翻,這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在這個意義上,承認了客觀真
22、理也就是承認了絕對真理。其次,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一點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在這個意義上,承認世界的可知性,承認人能夠獲得關于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正確認識,也就是承認了絕對真理。 1、真理絕對性的含義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2、真理相對性的含義真理的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有條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會受到人類實踐水平和范圍以及認
23、識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對無限的物質世界發展的某一階段、某一方面、某一層次的認識,因而是有限的。這是真理在廣度上的有條件性、有限性。其次,真理反映客觀對象的正確程度也是有條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僅所反映的對象在范圍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確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條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對認識對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對正確的,即在認識的深刻程度上、精確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條件性、有限性。 天在上面天在哪里?圖底轉換效應 瓶子還是人頭?羚羊還是鵜鴣?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系第一,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的
24、。第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又是辯證轉化的。真理永遠處在由相對向絕對的轉化和發展中,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 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4、學習真理絕對性和相對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理論意義:反對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實踐意義: 反對教條主義和懷疑論 對待真理的正確態度是既要堅持又要發展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四)真理與謬誤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這也是真理發展的規律。真理和謬誤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主觀是否與客觀相符合、相一致。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謬誤。 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首先,真理與謬誤是對立的。就一定范圍、一定客觀對象來說,真理就是真
25、理、謬誤就是謬誤,二者有本質區別,不能混淆。其次,真理與謬誤又是相互聯系的。真理是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的,沒有謬誤也就無所謂真理。再次,真理的發展也是通過與謬誤的斗爭來實現的。真理的每一個進步都意味著謬誤被批駁、被放棄、被真理所取代。最后,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向謬誤的轉化的條件: 如果超出真理的適用范圍, 如果斷章取義,謬誤向真理的轉化: 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是謬誤,進入另一個條件、范圍就可能轉化為真理。 謬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 在批判謬誤中發現和發展真理。材料1當原子論被科學所證實之后,道爾頓斷言:“物質是最終的、不可再分的單元”。整個19世紀,
26、原子論占了絕對統治地位,包括牛頓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構成宇宙大廈的“最后之磚”,是關于物質結構的最終的、最完全的絕對真理。但1897年電子的發現,帶來了一場深刻的物理學革命,從根本上沖擊了傳統的原子論觀念。這時,電子的發現者湯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獻詞中又聲稱,“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科學大廈中,后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電子再不可分了。但隨后基本粒子的大量發現,又宣告了這一預言的破產。材料2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在談到他對科學研究的體會時說:“20世紀70年代,人們已經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種夸克組成的。我的問題是,為什么只有3種夸克?為了尋找新的夸克,我
27、決定建造一個高靈敏度的探測器,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只有3種夸克,因為3種夸克可以解釋所有的現象,所以這個實驗被費米國家實驗室和西歐核子中心拒絕了,認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間,我們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用一個比較低能的加速器來做這個實驗,終于發現了一種新的夸克。這就表示,以前說只有3種夸克的觀念是錯的,有第四種夸克。有了第四種,就有可能有第五種、第六種,把以往的觀念改變了?!币?、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告訴我們,要想做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就必須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樹立終生為真理而奮斗的理想信念,準備隨時為真理而獻身。 二、真理的檢驗標準(一)實踐是檢
28、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首先,是由真理的本性決定的; 其次,是由實踐的特點決定的。主觀認識客觀效果實踐真理謬誤相符不符二、真理的檢驗標準二、真理的檢驗標準邏輯證明在檢驗認識真理性的過程中起重要的補充作用邏輯證明不能代替實踐檢驗標準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鴨嘴獸是哺乳動物鴨嘴獸是胎生的哺乳卵生水果都含有維生素梨是水果梨含有維生素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邏輯證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二、真理的檢驗標準(二)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1、實踐標準的絕對性(確定性)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是確定的、不變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實踐最終能夠
29、檢驗一切認識的真理性,這也是確定的、不變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實踐標準的確定性 只有實踐能夠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我的矛無堅不摧???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沒有利器能穿過它!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反對其它標準隨大流并非就好!“權威”標準“金錢”標準 “公眾”標準孔子2、實踐標準的相對性(不確定性)實踐作為標準是具體的、歷史的、變化發展的,因為實踐活動本身是具體的、歷史的、發展的實踐檢驗認識的真理性是一個過程3、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辯證統一二、真理的檢驗標準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白居易 放言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著。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
30、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后,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身真偽復誰知? 不能證實或駁倒一切認識ET真理原則:是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從真理。 價值原則:就是人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適合人的生存和發展。三、真理與價值的統一三、真理與價值的統一(一)價值及其特性哲學上的“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哲學上的價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對各種特殊的價值現象的本質概括。三、真理與價值的統一價值的特性:第一,價值具有客觀性;第二,價值具有主體性;第三,價值具有社
31、會歷史性;第四,價值具有多維性。價 值 觀 念含 義構 成特 征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過程中和在具體的 環境中形成的有關價值的觀點、看法和態度 進行價值評價和選擇的內在依據,價值標準是核心主體歷史方位感價值本位意識社會秩序意識社會規范意識價值實踐意識社會歷史性群體性評判定向性規范性三、真理與價值的統一(二)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評價是一種關于價值現象的認識活動。價值評價的特點:第一,評價是以主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的;第二,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有直接關系,是以主體的特點而轉移的;第三,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三、真理與價值的統一(三)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價值評價
32、在實踐中起著激勵、制約和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們對人和事的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評價方法的觀點的體系正確的價值觀是先進的社會集團或階級在實踐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要求,對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起著促進作用。價 值 評 價含義特點標準方法論 原則主體對客體滿足自己需要的屬性作評判表態度揭示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的價值關系主體通過體驗把握客體能否滿足需要以特定價值詞進行評判滿足主體需要: 出發點,前提符合客體本質和 規律:基礎合理性利于主體生存發展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主體性實踐性科學性三、真理與價值的統一(四)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1、真理和價值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首先,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的;其次,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最后,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2、在實踐中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真理 原則價值 原則客體性條件性統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Teaching with a Strength-Based Approach-How to Motivate Students and Build Relationships (Chapter 7)英漢翻譯實踐報告
- 胸壁結核護理常規
- 投標文件培訓
- 動物會唱歌課件
- 學校食育教育體系構建
- 出境旅游流程標準化指南
- 常見腫瘤疾病癥狀識別要點
- 大學生健康教育(第2版)
- 顱內壓護理課件
- 《機械設計基礎》課件-第18章 彈簧
- 渣土清運綜合項目施工組織設計
- 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蘇教版】
- 2023年河北語文高考試題
- 書面檢查材料(通用6篇)
- 傳感器與機器視覺 課件 第六章 機器視覺
- 2019疏浚工程預算定額
- RFC2326(中文版+英文版+可鏈接目錄)-RTSP
- 2023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單元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說課稿新人教版
- 2023新能源光伏電站檢修規程
- 特種作業人員體檢表
- 2016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管理系統通信規約:系統與站級監控系統通信規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